您的当前位置:冰冰文秘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现状7篇

时间:2023-05-20 18:48:01 来源:网友投稿
导读: 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现状

篇一: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现状

  

  浅析新闻舆论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在日常生活中,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现实生活的深刻变化,以及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舆论监督越来越高度关注,需求也越来越迫切。通过新闻媒体这一特殊形式,大力实施有效的舆论监督,为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本文将阐述舆论监督的意义,分析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问题;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这表明舆论监督在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新闻舆论监督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监督形式,指社会公众通过新闻媒介对公共政策和社会权力中的偏差行为进行评说、披露和制约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是一种软性的社会监督。它是当代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制约机制,具有保障社会良性运转的作用。通过新闻媒体这一特殊形式,大力实施有效的舆论监督,为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期关于加强新闻舆论监督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我国市场经济尚未发育成熟,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这给新闻媒体提出更为严峻的挑战。本文将阐述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分析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新闻舆论监督缺乏法律保障

  我国现有的法律尚没有直接界定新闻舆论监督的权力,只是以相关的法律依据间接地确认其各项权利,支持和保护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机制仍不够完善。越来越多的新闻也官司表明,新闻舆论监督已经成为诉讼的热点。我国的司法机关在审理这类案件时,由于缺乏明确的理论指导和法律根据掌握标准不尽一致,导致案件审理结果千差万别。由于缺少专门的法律规定新闻媒介无法得到授权性的法律规范的有效保护。新闻记者遭到威胁、谩骂、殴打的事件在各地也时有发生。

  (二)新闻舆论监督的意识淡薄,舆论监督效果不佳

  新闻舆论监督必然触及监督对象的既得利益,加上党内外有别和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在一些人头脑中根深蒂固,他们不习惯接受外界的监督。因此总以一种对立情绪对待新闻舆论监督,一听说自那个地方、部门、单位要曝光,就不管是非曲直,不分青红皂白,一口咬定是记者捣乱,于是或隐瞒真相挠采访;或找上级领导给新闻媒体施加压力;或紧急应对,搞虚张声势的“严肃处理”、“汲取教训”;或对新闻舆论监督置若罔闻,装聋作哑不理不睬。有的甚气撒在提供新闻线索、接受采访说实话的人身上实中因为帮助媒介进行舆论监督而受到打击报事件屡见不鲜。

  (三)新闻媒体及新闻记者角色定位不清

  长期以来,我国新闻媒体及新闻记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角色不清的问题。由于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特点,新闻工作者尤其是党报中的新闻工作者是国家干部,承担着党的喉舌的职能,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在某种意义上,我国的舆论监督工作在相当程度上是党和

  政府某种权力的延伸和补充,这就很容易给新闻工作者造成错觉,有时会将自己与政府行政人员、法律工作者的边界产生混淆。如果这种角色设定得到社会其他人员的认同,就有可能引发腐败。

  在社会热点事件中,一些新闻媒体有时忘记了自己的监督权限,甚至一部分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有意将自己的角色设定为执行正义者。诚然,在一些情况下,新闻媒体的积极推动对事件的解决起积极作用,但一方面,也有可能妨碍司法公正和事件的正常解决,更可能误导社会民众,将通过媒体炒作视作解决问题的唯一有效途径。

  (四)新闻媒体工作者自我监督不严

  新闻舆论监督自身在转型过程中的浮躁和对社会转型的片面理解造成了自我监督不严。以为唯有揭露和曝光才具有舆论监督的战斗力,以致造成片面追求轰动效应

  的“自我造假

  ”的恶劣后果,媒体本身责任意识淡薄或缺失,将新闻舆论的导向片面理解、惘顾虚假监督所带来的严重社会后果和负面影响,必然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从而对构筑和谐的新闻舆论监督形成人为的社会障碍。

  (五)片面认识正面宣传为主

  正面宣传为主是党中央的宣传方针,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用

  “以正面宣传为主”来排斥、甚至否定新闻舆论监督,那是完全错误的。按照辩证法,有正面,就有反面,有为主,就有为次和为辅。社会有主流,也有支流;有值得歌颂的光明面,也有需要揭露和批评的阴暗面。正面宣传是相对于批评、揭露报道而言的。只有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的作用,对一些违背党的原则,人民群众感到不满

  的东西进行曝光,才有利于工作的改进,取信于民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二,新闻舆论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监督法制不健全

  舆论监督是柄“双刃剑”,必须将其纳入法制化轨道。当前,我国宪法和法律都没有明确规定舆论监督权,新闻舆论监督还没有真正的法律地位。我国现阶段新闻舆论监督方面的法规制度建设十分薄弱的现状,决定了当前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不可能完全放开,否则将引发许多社会矛盾。没有严格的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规范,正常的舆论监督就难以进行,对监督主体、客体的权利义务、监督对象的确认都缺乏保障,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只能是“天方夜谭”。

  (二)、监督环境待改善

  当前强化新闻舆论监督的外部环境尚未真正形成,特别是一些党员、干部在认识上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区。如:有的领导干部监督意识淡薄,对搞好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不重视新闻舆论监督;有的领导干部担心新闻媒介反映社会公众不同意见容易引起思想混乱,不利于党和政府决策的贯彻实施,不支舆论监督;有的领导干部过多考虑个人的政绩、个人的利益和个人政治名誉,要求新闻单位报喜不报忧,甚至以各种理由压制和刁难新闻舆论监督;极少数领导干部由害怕舆论监督,上升到对舆论监督的实施者实行打击报复等等。

  (三)、监督人员素质低

  新闻舆论监督历来主要被看作是新闻媒体的一种政治权利,这种

  政治基础容易使一些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存在一种特权思想。受这种特权思想的影响,致使极少数新闻工作者丧失起码的职业道德,或为金钱,或为某种目的,将新闻舆论的影响力变成拉钱致富或整人的工具;有的人在开展舆论监督时,不负责任,不进行充分调查,只依据一鳞半爪的材料,结合自己的好恶,为追求某种轰动效应或其它目的来杜撰文章;有的不以法律、道德为出发点,在新闻报道中不以事实为依据,无中生有,夸张其事,贬损人格,揭人隐私,侵害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等等。这些都是极端错误的。

  (四)、监督缺乏独立性

  从监督的机制上来看,新闻舆论监督必须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否则监督不能取得应有效果。新闻舆论监督最主要的是要全面、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问题,既对社会和政治生活中正面的东西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褒扬,又对阴暗面和一些丑恶的东西予以无情的揭露和鞭鞑。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独立性不够等原因,新闻舆论监督在履行职能方面也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特别是对一些腐败现象的揭露和对违纪违法案件的披露方面,往往不尽人意,其监督、教育、警示作用发挥不够。

  三、提高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对策建议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和谐社会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改革的成果和实惠。新闻舆论监督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其它监督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更好地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出台关于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规定,规范新闻舆论监督

  新闻媒介所实施的舆论监督,是在宪法、法律和相关行政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的。国家和执政党应依法充分保护媒介和新闻工作者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利,及早制定有关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规定,对新闻舆论监督进行规范管理,规定应当明确、准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对新闻单位、记者的要求和限制,又要包括保护舆论监督的采访自由、保护新闻记者的合法权益,也应包括舆论监督的范围、对象、注意事项,更应包括什么人可以管理舆论监督、什么人不得干预舆论监督、干预舆论监督要承担什么责任等。

  (二)取得党委、政府的支持,提高对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重视

  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这是搞好新闻舆论监督的前提条件,媒体如果没有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工作难以开展。实际上,绝大多数地方党、政领导是认同、重视和支持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只要新闻媒体审时度势,积极努力,把工作做到位、做到家,取得他们的大力支持,新闻舆论监督工作一定会开展得很好。

  取得党委、政府的支持,创造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提高对舆论监督工作的重视,既是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要求,也是对新闻单位的要求。对舆论监督工作的重视,决不能表现在口头上,而是应落实在行动上。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舆论监督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看待,要看到他是改进和推动工作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整”谁、“收

  拾”谁的一条途径。新闻单位的领导对舆论监督同样有一个正确看待的问题,舆论监督不是找麻烦、惹是非,不是得罪人、不讨好,而是党的新闻事业的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改善干群关系的要求,是推进法律建设的要求,也是新闻单位树立自身形象、寻求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三)做好新闻舆论监督自身的清廉和公正

  古人说,“廉生威,公生明”,由于和谐社会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而市场经济产生的利益多元化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个别公民及社会团体的核心利益,所以新闻舆论监督本身应该具备较强的腐败免疫能力。对来自方方面面的、非法的利益诱惑不仅要坚决排斥,还要充分发挥自身功能,借助于公民意识的觉醒及对法制、公正等要求的优势,及时将那些利益诱惑者置于阳光之下。此外,新闻舆论监督对于社会公众监督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应该时刻保持自身倾向性不被监督对象的表象所迷惑,始终明确自身所承担的对社会、国家和社会公众的责任及义务。

  (四)提高舆论监督队伍的整体素质,树立新闻舆论监督的协同作战观念

  目前我国从事舆论监督工作的记者整体素质还是不错的,他们爱岗敬业,踏实肯干,不辞辛苦,不畏艰难,为我国的舆论监督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应当看到,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充实到新闻工作队伍,他们存在着加强学习的问题。另外社会的发展,形势的变化,也要求新闻记者的素质要不断提高。一支政治素

  质高、业务水平强的队伍是提高我国舆论监督水平的重要保证。

  随着社会政治民主的不断发展,人们接受新闻舆论监督的意识也越来越强,新闻舆论监督的整体环境也在不断改善,但并不理想,因此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开展舆论监督工作中要讲究方法,协同作战就是一种有效途径。这种合作包含两种形式,一是本地媒体之间的协作,另一种就是上下级媒体间的合作。对某一事件的监督,一家之言显然不如上级媒体的介入。当然,在加强协作的同时,必须经过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同意,绝不能私自组团采访,不能把不应扩大的问题扩大化。

  (五)引入竞争机制,增强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动力

  竞争是场经济和新闻媒体发展的需要。而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功的拓展既是适应媒体竞争的需要,也是适应我国新闻改和发展的需要。在大众传播事业日益发达的今天,竞争围越广,则新闻舆论监督功能空间的拓展越宽,竞争激程度越高,则功能空间的拓展越充分。

  总之,新闻舆论是一种社会力量,是净化社会风气、弘扬公平正义、促进

  “三大文明”建设的无形资源,是人民群众赖以表达意志、传达心声、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渠道,因此对新闻舆论务必进行正确的引导,促使新闻媒体适应经济体制的变革,进一步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不断拓展和深化舆论监督,以促进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郁.我国舆论监督的现状及其完善探析[J].新闻知识.2010年09期

  2、邓巍.关于我国行政权力舆论监督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郑保卫.新闻舆论监督的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J].今传媒.2010年08期

篇二: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现状

  

  当前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

  要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新闻舆论监督在保障公民权利、推动民主政治和维护社会团结稳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本文首先对新闻舆论监督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进行论述,继而对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尝试着对如何改进新闻舆论监督工作提出自己的一点意见措施。

  关键词

  新闻舆论监督;法制建设;素质水平

  1新闻舆论监督及其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事业包括新闻事业在内,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社会生活中诸如贪污腐败、权力滥用等现象也开始不断呈现,传统的监督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的需要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人们对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借新闻舆论来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加以监督的意识也在强化。

  新闻舆论监督也已经成为人们伸张公平正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新闻舆论监督是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手段。新闻舆论监督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立场鲜明地对各种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达到抑恶扬善,弘扬正气的效果,并且发挥新闻舆论监督导向作用。这不仅能增强公民的主人翁意识和时候责任感,也有助于政府倾听民声、顺从民意和维护民权,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第二,新闻舆论监督是推进政治民主的重要动力。新闻媒体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宣传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方面,更多的是表现在引导社会政治方向、革新人民对民主政治的理解上;

  第三,新闻舆论监督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的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新旧体制的转换必然伴随着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社会矛盾和问题频繁出现。有效并具有正确导向的新闻舆论监督有利于稳定民心,化解民怨,理顺群众的情绪,使各种问题得到即使有效的解决。

  2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工作还存在这许多不足之处,和人们的期望之间有着较大的落差。这种不足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相关的法规制度尚不完善,对其认识不到位、存在偏差等,具体而言,当前,我国新闻舆论监督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相关的法规制度不健全,新闻舆论监督缺乏完善的法制保障。虽然党和政府历来非常重视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其顺利开展

  的规章制度。但是,这些规章制度大多比较的笼统概括,某些地方存在不统一、不一致的问题,操作起来难度比较大,使得新闻工作者进行监督时遇到诸多困难,在个人权利受到侵害时,感到“孤立无援”;第二,部分领导干部对新闻舆论监督认识不到位。社会上有一少部分党政官员缺乏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没有正确应对新闻舆论监督的良好心态,甚至对其抱有敌视的态度。2008年,法制日报社的记者朱文娜因为采写并发表了一篇涉及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县委书记的文章,遭到了当地警方立案调查,并派警员进京抓捕她。虽然此事最终得到合法合理的解决,但事件本身所折射出的部分党政干部滥用公权力对新闻舆论监督进行不当干预的事实,确实值得深思的;第三,某些新闻工作者的素质有待提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痛心地发现某些新闻工作者在工作中玩忽职守,以权谋私,导致新闻舆论监督变味、变质。比如,某些新闻工作者为了追求轰动效应,而对事件进行恶意的炒作,误导社会舆论和群众的观感。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败坏了新闻舆论监督自身的公众形象,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务必要严加治理;第四,现行的新闻舆论管理体制有待改进。目前,我国的新闻媒介基本上都隶属于各级党政部门。这种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闻舆论监督作用的发挥,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人的意见和看法,经常会出现因领导人的变化而改变舆论监督的情况,给监督带来了随意性。

  加强新闻舆论监督的对策措施

  在现阶段,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武装自己,积极采取得力的对策,推动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进一步完善其机制体制,使其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具体而言,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坚决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的新闻舆论监督政策,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新闻舆论监督理应摆正自己的定位,要明确

  “亮丑”和“揭短”的目的是在于促进社会稳定和人民团结,而并非对党和国家的攻击。新闻媒体应当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注意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普通百姓对党和国家的爱戴之心和信任之感;第二,建立健全有关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体系。为了保障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部分地方的政府已经开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法规。比如,河北省颁布了《关于加强和完善舆论监督的意见》,这一文件在保护媒体新闻舆论监督的合法权利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有利于新闻工作者依法开展工作。完善的新闻法律体系,不仅有利于发挥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积极作用,也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建设;第三,领导干部应树立正确观念,自觉接受和支持新闻舆论监督。党和政府的支持是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加强新闻舆论监督的必要条件。唯有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新闻舆论监督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处理好各种困难问题,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新闻传媒及其工作人员应提高素质,规范自身行为。近些年,我们看到个别新闻工作者利用手中的权力,对被监督对象进行新闻寻租,谋求自身的不当利益。这种现象的存在,提醒我们提高新闻媒体及其工作人员的素质,已经是势在必行、迫在眉睫了。首先,我们要加强对新闻工作者自身的监督,完善严格的奖惩制度,使得进行非法行为的工作人员得到应有的惩罚。其次,相关人员也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明白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对自己做到“高标准,严要求”。

  只有建设好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新闻队伍,才能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

  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雁.略谈舆论监督的作用及改进方法.新闻知识,2003,12.

  [2]李福杰,刘彬.加强新闻舆论监督的思考.生活日报,2011(59).

  [3]肖胜利.浅析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法制化.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篇三: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现状

  

  论我国当前的新闻舆论监督

  [摘要]新闻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机制中社会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履行监督职能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新闻监督本身存在着瑕疵,在功能发挥上还存在着一定问题。本文首先对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现状进行分析,肯定我国在新闻舆论监督方面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但也从中发现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且试从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完善制度,以构建良好的新闻舆论监督的环境与法制化的保障体系,并期待我国的新闻舆论监督在今后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监督机制

  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新闻舆论的作用及其影响不断扩大,新闻舆论监督因其自身的特点和作用方式而成为一种监督方式。新闻舆论监督的有效实施在我们的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民主体制完善程度的标准,从而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注以及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和支持。[1]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要求,为新闻舆论监督的发展奠定理论上的支持。

  一、我国当前的新闻舆论监督现状

  2013年12月27日,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蓝皮书),报告在梳理案例时称,网络反腐中落马官员近半系艳照、情妇举报导致。结合当前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的发展速度看,新闻舆论监督在国家工作人员违规、违纪、违法方面举报作用发挥的较好。此外,如今新闻对非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作用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报道出来的案件不胜枚举。随着高科技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国家对言论自由限制的逐步开放,新闻舆论监督将在整个监督机制产生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是未来监督方式的中流砥柱。

  纵观新闻舆论监督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可以总结出其具有以下几个优势:第一,影响大、覆盖面最大,面向全社会,面向全体公众的。人人都有参与新闻舆论的权利,都可以利用新闻舆论检举他人的违法行为,因此适用范围特别广。第二,有预警作用。新闻舆论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患于未然,舆论通过新闻媒体可在广泛范围内迅速传播,对某一具体腐败行为的谴责,也是对同类腐败行为的声讨。这样就能推动人们内化道德信念,培养勤政廉政的意识和品质,从而起到惩前毖后的作用。第三,其本身是在公众监督之下的监督,不可能搞黑箱操作,必须公之于众,让公众检验社会中出现的各种违法违纪违规现象,坚决与社会不符的现象斗争到底,从而实现用“最好的防腐剂(即阳光)”扼杀“未关在笼子里的权力”,将新闻舆论监督方式与其他监督方式真正区分开来。

  正因为新闻舆论监督具有上述的优点,加上已具备的实施环境和土壤,新闻舆论监督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其在揭露问题,批评缺点,纠正失误,改进工作、防治腐败和抑制邪恶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受到众多老百姓的拥

  戴。

  二、我国当前的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

  新闻舆论监督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代表着社会的正义、先进与邪恶、落后作斗争的目标。然而由于缺乏专门的法律制度上的保障以及新闻舆论本身存在的不足,导致我国当前的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着某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监督力度不足,新闻舆论监督整体水平不高

  在舆论监督中,对权力的监督是体现其程度最重要的指标,而目前我国新闻媒体在这方面的表现,距离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较远。比如为数众多的贪污大案要案以及职位显赫的涉案人,由新闻媒体率先发现线索、进行披露或检举的却很少,这无疑暴露了现阶段我们在舆论监督工作上的欠缺。这种欠缺最主要体现于被新闻监督的对象和内容在力度上的不足。

  (二)暴力抗拒和打击报复现象严重,缺乏相应的专门规范和法律保护

  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利是宪法和相关法律明文规定的,新闻舆论监督应当受到法律和国家权力机关的保障。在现实新闻舆论监督中,某些被检举的人员虽然被曝光出来,但由于其仍具有一定权力,对检举人的打击报复,甚至与司法行政机关联合诬陷举报人的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此外,某些机关团体在被报道负面新闻之时,利用自身权力对相关新闻舆论进行封杀,导致新闻舆论监督的真正效能大打折扣。

  (三)新闻舆论监督自身存在着一些主观上的不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闻媒介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提高发行量、收视率,吸引更多的受众,于是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媚俗性。很多关于监督的报道,出发点不是监督职责本身,而是读者会不会感兴趣。对于过分注重新闻舆论监督的“可读性”,而忽视了其最重要的警示作用,违背了其初衷。新闻舆论监督的本质在于“监督”,而不是“猎奇”,或吸引眼球。

  (四)新闻舆论监督者的自身素质不足

  新闻媒介要行使好舆论监督的权力,必须先从队伍自身建设开始。而目前,监督队伍中还普遍存在工作态度不认真负责、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等诸多不足。盲目追求批评力度,而忽视了准确度,做出有悖于事实的报道,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感情用事,引用法律条文不规范,违背法律程序,以情代法等现象时有发生。结果不仅削弱了新闻舆论监督的力度和成效,而且容易产生负面的社会影响。

  三、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新闻舆论监督出现的系列问题,反映出我国监督机制尚未健全和成熟,党和国家应当创新新闻监督工作方式,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新闻舆论监督制度,既能有效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也能将此项制度的真正作用发挥出来。

  (一)加强监督力度,提升新闻舆论监督的整体水平

  马克思曾说过:“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公众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眼睛,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无处不在的喉舌。”当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新闻舆论监督应当体现于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切实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充分保护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真正扩大新闻界的言论自由空间,创造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使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中更好地发挥职责。

  (二)采取综合措施以促进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在法治社会的大背景之下,社会各项制度必须体现着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新闻舆论监督作为社会事务之一,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切勿享有特权。既然宪法和法律对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利进行了框架式规定,体现新闻舆论监督的具体条文的下位法应当尽快制定出来,对其指导思想、宗旨、范围、权利和义务等做出的明确具体的规定,使此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实现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三)实现新闻舆论监督与其他监督方式之间的密切配合,协同作战

  新闻舆论监督的特性决定了其在监督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权力监督机制中:五大监督类型是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新闻舆论监督只有与其它监督形式相互协调配合,才能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加强学习和培训力度,提升新闻舆论监督者的素质

  新闻舆论监督者素质不高的弊端直接影响着新闻舆论工作开展的进程和效果。党和国家应当提供各种学习和培训途径,方便新闻舆论监督者准确行使自己合法权利,减少不必要的社会纠纷的发生。新闻舆论监督者必须从实际出发,以事实说话,才能将新闻舆论监督制度的真实效能展示于众。

  参考文献:

  [1]]李爱芹.新时期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2]王云.新闻舆论监督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

  [3]王维亚,王泓.让“无处不在的眼睛”更敏锐——当前新闻舆论监督的问题

  与对策[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05)

  [4]雷宇鸣,上官鹏.浅谈当前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魅力中国.2010(06)

  [5]刘宏明.当前我国媒体监督的困境及其原因与对策分析[J].中国报业.2012(02)

篇四: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现状

  

  解析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现存问题与?法  ?、媒体舆论监督的含义与?向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拥有运?舆论的独特?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切涉及公共礼仪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活公共准则的?向运作的?种社会?为的权利。  舆论监督的产?与社会制度紧密相连。在我国,舆论监督是?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监督评议的重要途径,做好舆论监督是?民群众的愿望,是党和政府改进?作的?段,也是新闻?作的重要职责。国务院温家宝在2012年《政府?作报告》中指出,“要创造条件让?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让权?在阳光下运?。”胡锦涛2009年在世界媒体峰会致辞中曾强调:“要?励和?持媒体在弘扬社会正?、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和保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发挥重要作?。”两位国家领导?对新闻舆论监督职能的?励与期许,为我们未来更好地开展新闻监督指明了?向。  ?、媒体舆论监督优势与现状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进步,新闻舆论监督也取得了不菲业绩。从最初的??谨慎到今天的锋芒毕露;从最初的屈指可数到今?的遍地开花,新闻舆论监督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  从监督特点看,舆论监督具有??优势。?是具有很?的受众关注度和影响?;?是具有很强的舆论导向能?;三是具有多样表现形式;四是涉及??,关系到受众的点滴?活。从监督现状看,改?开放以来,我国媒体舆论监督?作配合党内监督、组织监督、制度监督和民主监督,在形成监督合?和实效??取得了长?的进步。媒体舆论监督在??弘扬正?,积极维护社会稳定,切实保障?民群众的基本权利等??取得了可喜成绩,对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起到了积极作?。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舆论监督在运?中还有许多不完善、不健全、不规范的地?,从?发?了监督乏?、监督不畅和监督不能的情况,甚?存在着损害公民、单位的合法权益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有些新闻媒体为制造噱头,引起??受众关注,竟然违反“真实”这?媒体舆论监督的?命,通过不实报道极?损害了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社会形象及存在价值。  例如2007年3?,?东某媒体报道称,?东?蕉发现巴拿马病,由于难以治疗,被称为“蕉癌”。报道随后被有意?意误读延伸为“吃?蕉会致癌”,?蕉运销商也借此打压?蕉价格,导致海南?蕉滞销,价格暴跌。?个以讹传讹的“蕉癌”事件,使得海南?蕉业?乎遭到灭顶之灾,?蕉种植户损失惨重,教训极其深刻[2]。  三、媒体舆论监督的完善路径  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现实下,?对新形势,如何建?起?个科学、健康、法制的新闻舆论监督机制,切实反映党和?民的意志,对政府、司法、社会实?有效的新闻舆论监督,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个重要议题,也是摆在新闻?作者?前的?个重要课题。  媒体宣传什么、评论什么、批评什么、监督什么都要根据党的政策和国家?针来研究实施,使之有利于党的执政和国家稳定,有利于改?开放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发展和?的和谐。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党性原则、有利稳定原则、服务?局原则、事实准确原则、客观公正原则、注重效果原则、遵守纪律原则和依法监督原则。遵循这些原则,舆论监督就可以少?弯路[3]。  同时要做到“三个不能对?”。在舆论监督活动中,要把握导向和?场,不能把反映?民意愿与促进党和群众??联系相对?;不能把揭露?作中的问题与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相对?;不能把抨击社会的歪风邪?与维护社会稳定相对?。  例如,2008年我国南?遭遇?雪冰冻灾害时,尽管灾区群众遇到停电、断?及交通堵塞等重重困难,但各媒体报道的?量催?泪下、感??深的鲜活稿件,既客观报道了灾区困难,?重点报道了从中央领导到普通百姓,齐?协?、共同奋战、舍?为国、?私奉献的英雄壮举。?舞了国?,振奋了民?,树?了政府的威信,体现了百姓的情怀,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不仅如此,还要注意把握?局。舆论监督在?局?前尤其要把握好监督的“度”。要坚持按照法律办事,按照原则开展,否则就可能危害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邓?平同志曾经指出:“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思想上的中?。报刊、?播、电视都要把促进安定团结,提?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作为??经常性的、基本任务。”可以说,促进安定团结是舆论监督的?项重要责任,因此在事关国家和社会利益??开展舆论监督要更加慎重。  四、正确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作?的对策  作为媒体来说,?些盲?追求“噱头”的失实报道绝不能成为其营销?段,否则到头来,损害最?的还是新闻媒体赖以?存的“公信?”。怎样才能正确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  ?先要倡导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强化媒体社会责任感。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之后在新闻同?中发展起来的?种“公共服务”信念,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相信媒介可以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它要求记者在从事新闻报道的时候,遵从客观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独?性原则和?由性原则。如果在?作中缺乏科学责任和质疑精神,就会让媒体的可信度?打折扣。  例如2005年7?,?篇标题为《啤酒业早该禁?甲醛》的报道引起了?泛关注。报道开头引?了?名被称为“啤酒研究?作者”的来信,信中指出,?前很多啤酒?为了控制成本,?可疑致癌物甲醛充当稳定剂,并称这是我国啤酒业的“?规”。这篇报道还引?了中国酿酒?业协会啤酒分会秘书长杜绿君的观点:“就产量?例来看,95%的国产啤酒都加了甲醛”[4]。虽然事后杜绿君马上发表声明指出,这篇针对她的采访报道是以讹传讹,但由于?章在短时间内已经被迅速?泛转载,不仅在国内引起了轩然?波,也引起了韩?等邻国的关注。  最后经多?调查,中国啤酒基本上已实现?甲醛酿造的主流,所以国产啤酒95%甲醛超标是没有根据的。可见,掌握着公共资源的媒体只有秉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才能杜绝以公共利益之名炒作、追求轰动效应、谋求商业利益的可能。报道?品安全事件本是媒体塑造形象,提升公信?的好机会,但媒体只有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以理性、科学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报道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  其次,要加强记者职业道德修养,杜绝恶意新闻炒作。新闻记者在?作中应尽?切努?,确保公众所接受的消息绝对正确。采访过程中应尽可能查证所有消息源内容,不任意曲解客观事实。如果以舆论监督之名,?恶意炒作之实,则是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恶意炒作对新闻的影响除了制造虚假新闻、愚弄受众以外,更恶劣之处还在于削弱了新闻赖以?存和发展的基础。恶意炒作之所以引起社会公众普遍反感,是因为这种操作?法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也使新闻丧失了应有的尊严和存在根据,更遑论新闻功能和作?的实现。因此,媒体应牢记??的使命和肩负的社会责任,提???的职业道德修养,实事求是地满?公众的知情权,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再次要培养记者的科学素养,倡导新闻报道的科学精神。新闻记者在?常?作中,涉及科技、卫?、教育等众多领域的报道?作,要想向公众传达更多、更全?、更科学的信息,就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具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具备?定的科学素养。如果在进?专业领域报道时,记者既不去做资料搜集等案头?作,?不去请教相关领域专家,在?知半解的情况下,很容易对读者产?误导。因此,新闻?作者必须时刻牢记使命,树?科学精神,实事求是,多请教相关领域专家,增强报道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确保报道出的内容客观真实。  此外,要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过程中,使媒体舆论监督作?发挥到最?化。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进?步维护和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论?由权、舆论?为权,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项重要内容。  舆论监督也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有效途径。社会公众可以在重?决策制定前后或实施过程当中,对决策进??泛的评议和论证,为政府部门提供可靠的民意和社情参照,从?,为各项政策的制定与完善贡献?量。这就要求新闻媒体要搭建好?众知情权的信息平台。应充分发挥信息渠道丰富、动作反映灵敏的优势,对社会环境信息实?及时采集,随时发现和掌握各个??有价值的信息,及时、客观、真实、可靠地提供给??群众,为他们参政议政、维护??的合法权益提供保证。?论何时,舆论监督只有把?民群众的需求作为第?选择,充分保障?民的基本权利,才会有强?的?命?。

篇五: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现状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浅析我国当代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

  作者:李晨曦

  来源:《活力》2012年第17期

  [摘

  要]新闻媒体的胜诉率一直不高,这不仅影响到新闻舆论监督作用的正常发挥,降低了新闻舆论监督本身的公信度,更暴露出我国新闻舆论监督自身缺乏应有的法律规范和制约的先天不足。本文结合我国当代新闻舆论监督的现状,深刻剖析我国当代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关使得我国新闻舆论监督走向法制化、透明化、健康化。

  [关键词]我国当代新闻舆论;政治方面;经济方面;社会生活方面;监督

  一、我国当代新闻舆论监督的现状

  就目前而言,我国社会新闻舆论监督是得到较大发展的,特别是从改革开放至今,无论是党和政府还是媒体自身,都在新闻舆论监督这一块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其中成效也是特别显著的,而其中推动了当前新闻舆论监督的发展的主要有社会政治因素、公众因素和媒体自身因素。但另一方面,当前的新闻舆论监督也存在不少问题,追究其原因,首先是新闻舆论监督常常为各种力量所阻扰,在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其次媒体掌控话语霸权,常常对监督对象产生伤害;同时,新闻舆论监督也常被异化为新闻寻租的工具和吸引受众眼球的手段。

  1.在政治方面的监督。在我国,新闻媒体对政治权力方面的监督主要指传媒或新闻从业人员通过新闻传媒对政府部门行政行为与公务员的个人品质所进行的监督与批评。新闻舆论监督是制衡权力,预防腐败的重要力量。政治权力需要制衡机制,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会滋生腐败。在制衡权力的各种因素中,新闻舆论监督是一种力度强、影响广的重要因素,对政治权力机构起着“防腐剂”的作用。

  腐败固然可恶,但媒体在报道这类事件是要秉承客观、公正的原则,不能因社会舆论“判死刑”就直接嫁接过社会观点,在司法机关为定罪之前直接下定结论,这是不客观的行为,也是不理智的行为,不利于社会的反腐倡廉建设。

  2.在经济方面的监督。中国的新闻舆论监督承载着公众的巨大利益和高度期待,但是,市场经济主要通过广告方式对媒体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支持,媒体商业运作的结果是自身成为企业,在这种背景下,媒体从事舆论监督的动机也会受到质疑:虽然公众普遍承认,就从事新闻舆论监督的记者而言,动机纯正者显然是居于多数。但是,媒体不是没有名利欲望的天使、而不受“眼球经济”的驱使,在追求发行量、收视率、用户量和广告量的最大化的今天,广告量显得最为重要,媒体与企业的关系好比一条绳上的蚂蚱,相互牵制。而媒体对社会经济生活方面的监督也主要表现在对企业的监督,媒体对企业进行新闻舆论监督,不仅能使媒体和企业获得双赢,而且也有利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篇六: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现状

  

  论我国当前的新闻舆论监督现状和解决出路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2012年

  月

  1日

  摘要

  媒体的舆论监督被视为继立法监督、司法监督以及行政监督之外的第四种监督,它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媒体的权利。正确地行使舆论监督权,可以有效地弥补其他三种监督的不足,从而更好地保障民众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

  在当前公民的权利意识、主体意识日益觉醒的社会大背景下,对舆论监督的干扰和阻挠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正面临着事实上的现实困境。其中,最严峻的问题就是行政权对新闻舆论监督的非法干涉。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成因,并积极地提出应对办法,才能保障我国公民的民主权益。只有排除行政权力对舆论监督的不法干预,才能推进我国的民主进程。

  关键词:舆论监督、立法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AbstractThemediasupervisionofpublicopinionisregardedasthesupervisionoflegislation,judicialsupervisionandadministrativesupervisionandoutsideofthefourthsupervision,itisourconstitutionandlawgivesthemediarights.Righttoexercisethemediasupervisionofpublicopinion,canbeaneffectivewaytomakeupforthedeficiencyoftheotherthreekindsofsupervision,soastobettersafeguardthepeople"srighttoknow,express,therightofsupervision.Inthecurrentcitizens"consciousnessofrights,themainbodyconsciousnessincreasinglyawakeningsocialbackground,thesupervisionbypublicopinionoftheinterferenceandblockingeffortsalsoincontinuouslyincreased,thenewsmediainthesupervisionofpublicopinionisfacingthedilemmaoffact.Amongthem,themostseriousproblemistheexecutivenewspublicopiniondirectillegalinterference.Analysisofthecausesoftheproblem,andactivelycorrespondingmeasures,tosafeguardtherightsofourcitizenstodemocracy.Onlyruledoutadministrativepowersupervisionbypublicopinionoftheillegalintervention,canpromotethedemocraticprocessofourcountry.Keywords:

  Thesupervisionofpublicopinion

  legislationsafeguard

  thesocialistdemocraticpolitics

  目录

  引

  言.............................................................4一、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5二、新闻舆论监督的特征.............................................6(一)客观性.......................................................6(二)公开性.......................................................(三)及时性.......................................................6(四)灵活性.......................................................6三、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性及原因分析‥‥‥‥‥‥‥‥‥‥‥‥‥‥‥‥‥(一)新闻舆论监督的特殊地位.......................................(二)新闻单位独有的行业特点.......................................四、我国当前新闻舆论监督的现状‥‥‥‥‥‥‥‥‥‥‥‥‥‥‥‥‥‥‥(一)矿难“封口费”事件...........................................(二)公权力制约新闻舆论监督是当前最严峻的问题‥‥‥‥‥‥‥‥‥‥‥1行政权力介入过多‥‥‥‥‥‥‥‥‥‥‥‥‥‥‥‥‥‥‥‥‥‥‥‥

  3制度不完善

  .......................................................缺乏法律的保护

  ...................................................五、公权力制约我国当前新闻舆论的成因分析...........................(一)公权力的特点‥‥‥‥‥‥‥‥‥‥‥‥‥‥‥‥‥‥‥‥‥‥‥‥‥9(二)新闻媒体缺乏相对独立性‥‥‥‥‥‥‥‥‥‥‥‥‥‥‥‥‥‥‥‥9(三)政府“维护稳定”的误区‥‥‥‥‥‥‥‥‥‥‥‥‥‥‥‥‥‥‥‥9(四)新闻舆论监督问题的频繁出现‥‥‥‥‥‥‥‥‥‥‥‥‥‥‥‥‥‥9六、对当前舆论监督困境的建议‥‥‥‥‥‥‥‥‥‥‥‥‥‥‥‥‥‥‥‥(一)改善党对新闻舆论监督的领导...................................(二)加强舆论监督权的立法保障.....................................10(三)政务公开增加透明度..........................................1(四)建立有效新闻监督机制........................................1(五)媒体内部的自我完善‥‥‥‥‥‥‥‥‥‥‥‥‥‥‥‥‥‥‥‥‥10参考文献........................................................

  11致谢..............................................................12引言

  在我国进入改革发展新时期之际,新闻舆论监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与社会发展进程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需要相比,仍有相当的距离。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滥用行政权力,对新闻舆论监督进行限制与打击。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何进一步使舆论监督发挥出更大的效果,是呈现在新闻媒体和国家有关部门议事日程上的重要课题。要想还新闻舆论监督一片纯净的天空,我们应当从多方面入手,从问题的源头出发,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只有解决我国舆论监督面临的困境,才能真正实现民主与法治,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

  新闻舆论监督是通过传播媒体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进行评价和监督。它是新闻媒介功能多样化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一种民主的理念,是言论自由的表现,是现代国家民主政治的标志之一。公众是舆论监督的主体,新闻媒体反映公众的意见,并将监督客体的行为传递给监督主体,监督主体通过对客体行为信息的判断、评价,再通过新闻媒体加以反馈,形成舆论,达到监督的目的。在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实质是将国家事务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将社会公共事务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将国家机关的各级工作人员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它是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力的有效形式。

  二.新闻舆论监督的特征

  我国当前的新闻舆论监督在反腐倡廉、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分析我国当前舆论监督的现状,对于舆论监督理论和实践的科学化规范化是很有必要的,对于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对于公民的言论自由的表达是很重要的。现代民主政治国家都很重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舆论监督作为一种软监督,与其他的监督形式相比,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一)客观性。

  新闻媒体在发表舆论的过程中不能单纯的议论事件,它的一切活动必须源于对新闻事实的客观报道。新闻舆论必须超越社会公众的主观意见,以客观的、理性的、辩证的立场披露和报道新闻事件。在为公众报道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媒体对采集到的大量舆论意见进行分析与处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高了表达公众意见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因此,新闻舆论监督具有权威性、引导性和前瞻性。

  (二)公开性。

  公众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媒体的参与,社会大众每天不可避免的与媒体进行着直接的接触,新闻舆论监督的议程、立场、对立观点和所有细节都是公开的,社会事件被媒体报道披露后,就为群众所知悉,同时也会引发群众关注的目光。这种无形中的软性影响力虽然不具有强制力,但却可以直达人心。

  (三)及时性。

  过去媒体的出版周期长,传递信息不够及时。现代媒体的出版周期日益缩短,网络媒体更是速度快的惊人,几分钟前发生的事情一经媒体迅速报道,很快就传播到社会大众中去,新兴的电子应用产品微博更是使每个网民形成一个自媒体,及时高效的传播舆论。而其他的舆论形式则需要经过一套繁复的程序,用时很长。

  (四)灵活性。

  传统的监督形式——司法监督和行政监督,运用的都是自上而下的监督方式,以逐级管理为指导原则。这种逐级管理方式虽然有结构紧密、力量强大的优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存在着监督范围有限、中间环节多的缺点。与之相比舆论监督采取自下而上的监督方式,具有灵活性。

  三、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性及原因分析

  新闻监督必须发挥自己特有的监督能力,否则,其他一切监督就有可能被打折扣——以最高权力制约行政司法权力的人大监督,如果没有新闻监督的配合,其监督的线索就会减少,其立法的程序就不易真正公开。普通公众对各类国家权力的监督,如果没有媒体这个中介或平台,就很容易被冷落、冷藏甚至打击报复。正是民意的有效表达,舆论的及时跟进,才让公众看到了遏制权力傲慢、防止权力滥用的可能。至于行政权力内部自上而下的“同体监督”、利用法律限制政府越权的司法监督,更是离不开新闻监督做保障。舆论监督是对公权力的一种制衡,没有监督的权力只能导致腐败。当权力缺少制衡的时候,舆论监督自然会得罪既得利益者,在一个类似“权力真空”的地方,任何“不和谐”的声音都将受到打压。此时,不仅正义得不到伸张,腐败更是会大肆繁殖滋生。

  (一)新闻舆论监督的特殊地位

  新闻监督之所以这么重要,源于它的特殊地位,而这种地位又是被其他权力“逼”出来的,不公正就不能生存——媒体没有人大掌握的立法权,没有政府掌握的执法权,没有检察、法院拥有的司法权,没有公众拥有的那么多的投票权,它只有搜集和发布信息的权力,而每一条发布的信息都是被监督的证据;所以,国家各权力机关非常容易地对其进行监督和制约,使它必须守法和保持中立;而公众对媒体的监督更是易如反掌,尤其是那些走市场化之路、不靠财政供养的媒体,他们只能靠正义感和良好的服务吃饭。如果它不能公正地反映各群体的声音,如果没有良心,公众就会抛弃它,它就没有发行量,就会倒闭!

  (二)

  新闻单位独有的行业特点。

  新闻媒体必须独自建立一个搜集、传输各类信息的巨大网络,使自己的触角伸向社会的每一个细胞,随时捕捉每一则信息或每一个事件,尽力使所有读者都成为它的眼睛和大脑。这种对于信息的敏感反应、反馈和发布机制,任何权力监督部门都不能取代,新闻媒体更容易发现被官商合谋隐瞒了的煤矿事故就是证明。

  四、我国当前新闻舆论监督的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转型、矛盾高发多发、热点焦点问题频现,党和政府有新要求,人民群众有新期待,新闻媒体近些年也不断创新思路方法,主动去承担这一重要职责和任务,总体上看成效显著、反响良好。但是,在开展舆论监督的重要性日益成为一种社会共识的同时,反对、阻挠和破坏舆论监督的各种行为却也在现实中频繁上演,舆论监督依然面临着不容乐观的社会环境。

  (一)典型案例

  2012年1月24日,山西同煤集团云冈煤矿矿难瞒报事件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响。

  综采五队的一个东北人在井底工作时砸伤,送到大同市三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矿难发生后,矿方没有按国家有关规定及时上报,而是将该起事故公然瞒报,把死者的尸体拉到另外小煤矿,与家属协商私了。该矿死亡事故发生后,煤矿派出专人驻扎北京,对媒体发放封口费企图封锁消息。县煤炭局纪检书记对当地媒体说:“这件事故你们也不要调查了,在这个煤矿能承包生产的人,不是一般人,给政府领导都有关系。事件后期,闻风而来的各地的所谓“记者”排队领取“封口费”,多则上万元,少则几千元。“矿难封口费”事件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某些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存在的问题,但反映出的最为严峻的问题就是,“以管代监”的制度缺陷。现阶段,行政权力严重干预媒体行使舆论监督权,新闻舆论监督该如何下去,这是让很多媒体人无所适从的问题。媒体人的社会良知让他们无法彻底抛开监督的义务,公权力的残酷打压让他们在舆论监督的路上顾虑重重、举步维艰。

  (二)公权力制约新闻舆论监督是当前最严峻的问题

  1行政权力介入过多

  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过程中,行政权力介入过多,这是我们舆论监督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在这其中,突出表现为官员对新闻舆论监督设置障碍。此外,媒体对政府机关的依附常常导致媒体的官僚话和对公众需求的漠视,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媒体成为政府对百姓宣传政策或对自己歌功颂德的工具。

  2、制度不完善

  国家级媒体,如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可以对国家官员及机构实行批评监督,而省级媒体只是对一些地市级的官员机构实行批评监督,市县级媒体决不会对上级政府官员进行批评,对本级官员也很少,如果有也多只是在官员落马之后。我国舆论监督缺乏一种跨地域、跨级别的监督机制。党历来重视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但其规定只是宏观层次方面的,而对于其怎样监督,监督什么,就显得很模糊。当发表批评性的报道时,就受到限制。对于处于权力巅峰的行政机关及其官员,如果自身领导水平有限,行政过程中,滥用职权干扰媒体监督,谁来管束行政权力对媒体的不法干涉,事实上,新闻媒体曝光的事件大都涉及权力的滥用,如果新闻媒体没有相对独立性,它怎样肩负起舆论监督的重任呢?

  3缺乏法律的保护

  总所周知,新闻舆论监督的实质是将国家事务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将社会公共事务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将国家机关的各级工作人员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我国《宪法》赋予人民群众广泛的民主监督权利。近两年新闻出版总署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不断从制度上加强媒体和记者权益保护,但在实际中这些规章却并不具有社会强制力,难以得到刚性执行。正是由于缺乏相应法规的保护,官员可以利用手中拥有的权力对监督者进行报复陷害。公权力百般阻挠舆论监督过程。这就使得记者无法自由的开展正常的监督进程,无法满足社会大众的期待。

  五、公权力制约我国当前新闻舆论的成因分析

  (一)公权力的特点

  与其他权力相比,行政权具有权力行使的自由裁量性、主动性和广泛性等特点,它更直接影响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和合法权益的保护问题。行政权力的这种特性,要求必须将它始终处于社会的有效监督之下,但也正是这样,媒体的监督存在着反被公权力干扰和打压的可能。

  (二)新闻媒体缺乏相对独立性

  我国传统新闻媒体同各级党政部门一样有行政级别,中国的媒体和出版机构基本都属于事业单位,新闻媒体的“喉舌”功能是被放在第一位的,是政府职能部门的延伸。新闻媒体本身其实是政府权力机构的组成部分,其实质是具有行政级别的权力单位。因此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稿件审核制度,“特别是涉及本地区内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严格按照有关宣传报道管理规定办理,未经政府新闻宣传工作领导小组批准或授权,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发布。”

  (三)政府“维护稳定”的误区

  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是一个十分讲究“情面”的国家,处于社会中心地位的政府拥有更为强烈的自我维护意识,这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众传媒问责政府行政失范的阻力,政府在其行政行为不当时,大都为维护自身的形象,力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针对事件的问责也自然浅尝辄止,更不愿大众传媒在其中横加指责。地方政府不同程度地存在一种倾向:越强调维护社会稳定,舆论监督的尺度越严,密度越稀,力度越小。为了保稳定,地方政府采取了取消舆论监督的做法。为了表面的稳定,不顾内在的稳定,为了眼前的稳定,不顾将来的稳定,为了地区的局部稳定,不顾全局的稳定,为了某个领导的稳定,不顾老百姓的稳定。新闻舆论监督在为了稳定的口号下受到种种来自地方的限制。

  当行政公权力分明对公共利益造成了侵害,理应问责时,政府的极力隐瞒或淡化这种侵害的行为实质上是在损害政府形象。每一个问责事件,由于政府自身的“护短”心理而没有曝光或是曝光不足,都将导致公众更多的不满心理和厌恶情绪,进而降低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从长远看,从全局看,从本质看,这种种情况对维护稳定大局构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四)新闻舆论监督水平不高。

  在舆论监督问题上,媒体一度以为正义在手而逾越法律,充当所谓的社会“判官”,出现“媒体执政”、“媒体审判”、等问题,这时行政权力出面干预,以维护公正的舆论环境。但由于政府官员素质不一,部分官员无法正确处理好行政权力与新闻舆论监督的良性互动关系,使得过度干预的事件时有发生。此外,新闻舆论监督的对象大都不明确具体所指,从而削弱了监督的力度,无法捍卫新闻媒体的尊严,不法形成震慑力和影响力。例如,在新闻媒体的批评性报道中,批评对象主要是不具有公权力的企事业单位以及普通干部,对于拥有实权的高官及国家

  要害部门,则少有涉及。即使有也是司法机关定性后的结论式报道,而非对于该部门问题的批判和赤裸揭露。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了政府干涉的气焰。

  六、对当前舆论监督困境的建议

  在我国新闻舆论监督与政府行政的互动的关系中,我们应该有一个好的制度构建,进而更好发挥政府在现代社会中的功用。。建设和谐社会,一个大前提就是让为政者受到监督,让权力运行得更透明。舆论监督作为制衡公权力的重要手段,理应得到更多保障,其监督的事情也理应得到落实。

  (一)改善党对新闻舆论监督的领导

  要解决我国舆论监督的困境,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我党应改善对新闻舆论监督的领导。温家宝明确指出“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直接监督政府的权利。支持新闻媒体对违法或者不当行政行为进行曝光。”

  各级各部门应该正确看待新闻舆论监督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充分认识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意义,应当明确开展正确的舆论监督,既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也是其忠诚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维护人民利益的实际行动。要从大局出发,为新闻舆论监督创造必要的条件。新闻媒体的领导在工作中要迎难而上、志在发展,在内部设立奖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对舆论监督工作突出的记者进行奖励,并营造一个无忧的工作环境,以激发记者工作热情。记者在报道的过程中,应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敢于报道,勇于报道,以保证广大人民的知情权。此外,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保护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真正扩大新闻界的言论自由空间,使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中更好地发挥职责。

  (二)加强舆论监督权的立法保障。

  要保障媒体和记者在遭受权力的刁难时,能够得到司法的及时救助和保护。制定出新闻法,是将舆论监督纳入法治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重要途径,它有助于舆论监督自身的规范行使,有助于保证对政府行政的舆论监督权的有效行使。只有加强舆论监督权的立法保障,才能真正维护公民的知情权,才能维护新闻记者的合法权益,才能解决我国舆论监督问题的困境。我国政府应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相关的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法规和行为准则。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过程的权利与义务。对舆论监督侵权行为也应制定相应的法律

  法规。此外,由于我国当前新闻法的缺失,在时机成熟时,应着手制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闻舆论监督法》。

  (三)政务公开,增加透明度。

  政府要减少暗箱操作的方式,政府的行政行为和公共政策都要公开化,如果政府的权力和行为变得透明,也就无须害怕媒体的监督和曝光。通过政务公开,增加透明度,新闻媒体及时的将政府在行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告知给公众,公众由于清楚的知悉了政府面临的困境,能更理性的认识政府颁布政策的初衷,能给予政府以支持和鼓励,这就使得改革的阻力变小,矛盾得以化解。另外,由于新闻媒体的报道,很多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讨论,公民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对该问题有了深入的认识和思考,这就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必要的舆论基础和社会心理准备。新闻舆论监督的真正实行,需要建构公民社会。公民权利意识强的地区,居民为公共事务所吸引,接触传媒率较高,参与监督的动机是集体的公共目标,而非个人化的依赖、恩从关系和私人利益。

  (四)建立有效新闻监督机制

  在保障人民和媒体充分享有监督权利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的新闻舆论监督机制是保证新闻舆论监督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建立健全听证制度,在制定例如价格城市规划等涉及公民利益的政策时,都要召开听证会,并且形成强制性制度,听证会不通过不能实施。修改完善新闻审核制度,特别是对于批评政府及其官员的基于事实的新闻及信息,应当及时刊发。此外,还应当建立完善舆论监督评估机制和反馈机制,以检验监督效果和改进监督方式。

  (五)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新闻媒体只有禁止有偿新闻,才能保障媒体公信力,发挥大众传媒应有的社会教育功能,才能抑制媒体商业化的负面作用。要想做到杜绝有偿新闻,必须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记者应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增强法律意识,在行使舆论监督权时,一切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新人应树立为人民服务、拼搏进取、不畏艰辛的人生观。新闻媒体应定期安排时间组织学习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正确认识新闻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当前推进新闻改革的工作重点是狠抓“两分开”,即新闻报道活动与经营活动分开,新闻采编队伍与经营队伍分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采编人员要按

  照新闻规律运作,广告经营人员要按照市场规律经营。只有对新闻媒体的内部管理机制进行相应的改革,确立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打破僵化的用人制度,才能提高新闻舆论监督的水平。同时,进一步建立业务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等,才能把新闻改革不断推向深入。

  结束语

  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除了本身的制度建设外,还涉及政治体制的改革,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传统文化的改造等诸多方面。只有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整体合力,才能使舆论监督逐步走向民主化、法制化和科学化轨道,真正使舆论监督免于受到行政权力的不法干涉。因为只有排除新闻舆论监督的阻力,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才能推动社会民主的进程,进而促进社会文明的更大进步。

篇七: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现状

  

  从xxx事件看我国的新闻舆论监督

  从xxx事件看我国的新闻舆论监督

  摘要

  媒体的舆论监督被视为继立法监督、司法监督以及行政监督之外的第四种监督,它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媒体的权利,也是每一家有良知的媒体所应具有的基本职业操守。正确地行使媒体的舆论监督权,可以有效地弥补其他三种监督的不足,从而更好地保障民众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当前的舆论监督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题中之义,也是公民基本权利,当家作主地位的延伸。近年来,我国司法行政体制改革的脚步逐渐加快,新闻媒体对贪污腐败问题的揭露力度也在逐年加大,舆论监督工作有了大飞跃,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从当前的监督现状上看,新闻舆论监督的对象大都比较模糊和不明确具体所指,从而削弱了监督的力度,伤害了人民的感情。在批评内容上,舆论监督在客体和内容上与公众关注的对象有偏差。部分新闻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在金钱诱惑下为权贵发声,置民意于不顾。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法制完善的需要,舆论监督工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加快创新。但这种创新必须是法制性创新,规范性创新和科学性创新。只有加强舆论监督权的立法保障,才能真正维护公民的知情权,才能维护新闻记者的合法权益,才能解决我国舆论监督问题的困境。建立业务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等,才能把新闻改革不断推向深入。新闻媒体只有禁止有偿新闻,才能保障媒体公信力,发挥大众传媒应有的社会教育功能,才能抑制媒体商业化的负面作用。人民在参与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到教育,这对于培养公民的舆论监督意识和降低政策的执行成本有重要作用。通过舆论监督,平衡社会各阶层的心理,从而使整个社会心态维持在一个理想的安全值上。

  关键词:舆论监督、立法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AbstractThemediasupervisionofpublicopinionisregardedasthesupervisionoflegislation,judicialsupervisionandadministrativesupervisionandoutsideofthefourthsupervision,itisourcountrygivenbytheconstitutionandlawsofthemediarights,butalsoeveryoneoftheconscienceofthemediashouldhavethebasicprofessionalethics.Righttoexercisethemediasupervisionofpublicopinion,canbeaneffectivewaytomakeupforthedeficiencyoftheotherthreekindsofsupervision,soastobettersafeguardthepeople"srighttoknow,express,therightofsupervision.Thecurrentsupervisionofpublicopinionisbothsocialistdemocracyandtheruleoflawinthetopicofjustice,alsoisthebasiccivilrights,theextensionofthemastersoftheposition.Inrecentyears,China"sjudicialadministrativesystemreformstepstospeedupgradually,thenewsmediaforcorruptionproblemsrevealedintheeffortstoincreaseyearbyyear,thesupervisionofpublicopiniontheworktoabigleap,buttherearealsomanyproblems.Fromthecurrentsituationofthesupervisiononsee,thenewspublicopiniondirectobjectmostlyisvagueandnotreferredtospecific,andunderminesthesupervisionofstrength,hurtpeople"sfeelings.Inthecriticismofthecontents,thesupervisionofpublicopinionintheobjectandthecontentandthepublic"sobjecthasadeviation.Partofthenewsstaffintheworkseriousneglectofduty,

  inthetemptationofmoneyforthepowerfulvoice,buypublicopinionunattended.Inordertoadapttothedevelopmentofsocietyandtheneedsoftheperfectlegalsystem,supervisionbypublicopinionworkmustadheretokeeppacewithTheTimes,speedupinnovation.ButthiskindofinnovationmustbeFaZhiXinginnovation,innovationandscientificregulatoryinnovation.Onlystrengthensupervisionofpublicopinionofthelegislationtoguaranteerealtotheprotectionofthecitizen"srighttoknow,tosafeguardthelegalrightsofjournalists,tosolvetheproblemofthedilemmaofthesupervisionofpublicopinion.Establishbusinessmanagementsystem,personnelmanagementsystem,managementsystem,andsoon,canthenewstofurtherreformcontinuously.Thenewsmediapaidonlybannednews,tosafeguardthemediacredibility,giveplaytothemassmediashouldhavesocialeducationfunction,canrestrainthenegativeeffectofcommercializedmedia.Thepeopleofparticipatingintheprocessofpolicymaking,and,tosomeextent,accepttoeducation,thisfortrainingcitizenssupervisionofpublicopinionandreducetheimplementationofpolicyconsciousnesscosthaveanimportantrole.Throughthesupervisionofpublicopinion,balancevarioussocialpsychology,sothattheentiresocialmentalitymaintaininanidealsecurevalue.Keywords:Thesupervisionofpublicopinionlegislationsafeguardthesocialistdemocraticpolitics目录

  引

  言.............................................................4一、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5二、新闻舆论监督的特征.............................................6(一)客观性.......................................................6(二)公开性.......................................................7)及时性.......................................................6(三

  (四)灵活性.......................................................6三、我国当前新闻舆论监督的成就‥‥‥‥‥‥‥‥‥‥‥‥‥‥‥‥‥‥‥(一)典型案例之瘦肉精事件.........................................7(二)笔者反思.....................................................9四、我国当前新闻舆论监督的不足‥‥‥‥‥‥‥‥‥‥‥‥‥‥‥‥‥‥‥(一)典型案例之三鹿奶粉事件.......................................7(二)笔者反思.....................................................91“维护稳定”的误区...............................................72忽视媒介角色转换的误区..........................................9(三)总结当前舆论监督的问题.......................................9五、对当前舆论监督困境的建议‥‥‥‥‥‥‥‥‥‥‥‥‥‥‥‥‥‥‥‥(一)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9(二)加强舆论监督权的立法保障.....................................10(三)政务公开增加透明度..........................................1(四)媒体内部的自我完善..........................................10六、大力开展舆论监督的意义‥‥‥‥‥‥‥‥‥‥‥‥‥‥‥‥‥‥‥‥参考文献........................................................11致谢..............................................................12一.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

  新闻舆论监督是通过传播媒体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进行评价和监督。它是新闻媒介功能多样化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一种民主的理念,是言论自由的表现,是现代国家民主政治的标志之一。公众是舆论监督的主体,新闻媒体反映公众的意见,并将监督客体的行为传递给监督主体,监督主体通过对客体行为信息的判断、评价,再通过新闻媒体加以反馈,形成舆论,达到监督的目的。在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实质是将国家事务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将社会公共事务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将国家机关的各级工作人员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它是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力的有效形式。

  二.新闻舆论监督的特征

  我国当前的新闻舆论监督在反腐倡廉、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分析我国当前舆论监督的现状,对于舆论监督理论和实践的科学化规范化是很有必要的,对于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对于公民的言论自由的表达是很重要的。现代民主政治国家都很重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舆论监督作为一种软监督,与其他的监督形式相比,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一)客观性。

  新闻媒体在发表舆论的过程中不能单纯的议论事件,它的一切活动必须源于对新闻事实的客观报道。新闻舆论必须超越社会公众的主观意见,以客观的、理性的、辩证的立场披露和报道新闻事件。在为公众报道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媒体对采集到的大量舆论意见进行分析与处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高了表达公众意

  见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因此,新闻舆论监督具有权威性、引导性和前瞻性。(二)公开性。

  公众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媒体的参与,社会大众每天不可避免的与媒体进行着直接的接触,新闻舆论监督的议程、立场、对立观点和所有细节都是公开的,社会事件被媒体报道披露后,就为群众所知悉,同时也会引发群众关注的目光。这种无形中的软性影响力虽然不具有强制力,但却可以直达人心。(三)及时性。

  过去媒体的出版周期长,传递信息不够及时。现代媒体的出版周期日益缩短,网络媒体更是速度快的惊人,几分钟前发生的事情一经媒体迅速报道,很快就传播到社会大众中去,新兴的电子应用产品微博更是使每个网民形成一个自媒体,及时高效的传播舆论。而其他的舆论形式则需要经过一套繁复的程序,用时很长。(四)灵活性。

  传统的监督形式——司法监督和行政监督,运用的都是自上而下的监督方式,以逐级管理为指导原则。这种逐级管理方式虽然有结构紧密、力量强大的优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存在着监督范围有限、中间环节多的缺点。与之相比舆论监督采取自下而上的监督方式,具有灵活性。

  三(我国当前新闻舆论监督的成就。

  近年来,我国司法行政体制改革的脚步逐渐加快,新闻媒体对贪污腐败问题的揭露力度也在逐年加大,舆论监督工作有了大飞跃,成绩喜人。江泽民同志指出“舆论监督是人民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新闻媒体在对政府官员监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多报刊、电视台、电台和其他媒体都有专门栏目,揭露了不少问题。”一些主流强势媒体以贪污腐败问题为着力点,广泛开展各类电视节目围绕此问题进行批判揭露。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广东的《南方周末》等,它们监督的对象不只是社会热点问题,对于严重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危害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也大力披露。

  (一)典型案例

  2011年3月15日《“健美猪”真相》在新闻频道播出,揭露了“瘦肉精”重现江湖的惊人内幕,一时引起社会舆论的强烈关注。随后《新闻30分》、《焦点访谈》、《新闻1+1》等栏目都对此进行了跟踪报道和深入点评,该报道立即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河南省出台了“瘦肉精”举报奖励办法,“瘦肉精”生猪处置办法和猪肉市场监管信息上报制度等相关举措。全国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正式启动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4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指出在食品生产经营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影响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随即,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展开了一场针对食品违法添加的整治风暴。

  (二)笔者反思

  在这一典型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前的舆论监督对于立法过程、依法治国理念的推进和实施都有重要作用。另外,新闻媒体在法律执行过通过对执法机关、执法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职务廉洁性的行为进行揭露,从而形成震慑力,使有违法念头的公民产生畏惧心理,从而为建立健全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贡献力量,并且以软影响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我国当前新闻舆论监督的不足。

  (一)典型案例

  甘肃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事件,引起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中国卫生部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后经证实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石家庄市政府就三鹿奶粉事件公开道歉,大意是市政府在接到三鹿的报告后“认识不到位”、“后果估计不足”、“处置不力”,为了保护当地企业和控制“负面影响”而延误上报达月余,致使事态蔓延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食品安全是企业的道德责任,也是政府

  的监管义务,更是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责任。但婴儿肾结石病例早在8月以前就已出现,我们却没有听到任何媒体报道。从市政府发言人透露的原因看,之所以没有报道,是因为三鹿“请政府加强媒体的管控和协调”,而市政府显然照办了。而在三鹿问题奶粉曝光之后,媒介的天平终于倒向了公众,履行其社会责任,充当人民利益的守护神。尤其是当政府开始对此事件作出回应之后,媒体更多的是担当政府的喉舌,发布关于政府对此事件的回应,以及在政府在处理该事件中的作为。

  (二)笔者反思

  1、“维护稳定”的误区

  地方新闻媒体不同程度地存在一种倾向:越强调维护社会稳定,舆论监督的尺度越严,密度越稀,力度越小。为了保稳定,石家庄市政府采取了取消舆论监督的做法。为了表面的稳定,不顾内在的稳定,为了眼前的稳定,不顾将来的稳定,为了地区的局部稳定,不顾全局的稳定,为了某个领导的稳定,不顾老百姓的稳定。新闻舆论监督在为了稳定的口号下受到种种来自地方的限制。从长远看,从全局看,从本质看,这种种情况对维护稳定大局构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2、忽视媒介角色转换的误区

  我国的大众传媒是国有资产,主要媒介是党和政府直接控制的,众多的其他媒介也都分属主要媒介、各个党政机构、党领导的团体。在这样的背景下,媒介成了党和政府的喉舌。当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自负盈亏的媒介同时还面临经济利益的压力,于是媒介不得不顾虑背后的大财团大广告商。所以,媒介在舆论监督中扮演着尴尬的角色,究竟代表谁的利益,究竟监督谁,成了媒介能否有效履行舆论监督作用的关键所在。回顾在“三鹿奶粉事件”中媒介与舆论的互动,笔者发现,媒介首先被舆论监督,在舆论压力下将事件真相公之于众,之后媒介又代表公众舆论,监督政府行为,撼动国家政策,政府继而动用法制监督等硬性监督力量对食品类生产企业进行监督。对媒体而言,不仅应该进行舆论监督,还应该受舆论监督,二者

  缺一不可。媒介从一个被监督者,到监督者的角色转换是媒介社会责任意识的体现。

  (三)总结当前舆论监督面临的问题

  毒奶粉一案引发了笔者对于当前舆论监督问题的思考,笔者认为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监督力度不足。

  对公权力的监督是舆论监督最为重要的一环。与三鹿奶粉事件相同,河南汝州矿难的“封口费”事件,同样我们看到了新闻舆论监督的艰难环境。《河南商报》的公开报道让有关管理部门恼羞成怒,竟然拿着数百家新闻机构“我单位没有人参与汝州事件报道”的证明材料兴师问罪,做出让商报停刊整顿的处理决定,开了新中国报业停刊处罚的先河。从这个例子,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出“以管代监”的制度缺陷。

  此外,虽然在报纸上揭露违法、腐败的报道明显增多了,但稍加辨别,就可以看出两点:一是这些报道中,多是对司法机关惩处或纪检机关处理的报道,真正由新闻媒体发现线索,主动进行揭露和批评的,还是不多。《焦点访谈》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进行的批评监督性的报道,大多是独立进行的。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地方的人们都来中央电视台门前排队,请求中央台派记者前去采访报道的原因。二是各媒体刊发的报道,很多是转载全国其他媒体的报道。其实从事揭露批评报道的很不均衡,特别是一些市、县报,批评报道很少。我国新闻媒介还远没

  有将舆论监督的责任担当起来。

  2.新闻舆论监督水平有待提高。

  从当前的监督现状上看,新闻舆论监督的对象大都比较模糊和不明确具体所指,从而削弱了监督的力度,伤害了人民的感情。在新闻媒体的批评性报道中,批评对象主要是不具有公权力的企事业单位以及普通干部,对于拥有实权的高官及国

  家要害部门,则少有涉及。即使有也是司法机关定性后的结论式报道,而非对于该部门问题的批判和赤裸揭露。在批评内容上,舆论监督在客体和内容上与公众关注的对象有偏差。公众认为舆论监督的内容应着力于“领导者的行为,社会风气,国家重大政策方针的制定,法规的执行程度”等。但我通过对若干报道的统计研究后发现,新闻媒体在报道过程中批评的主要是“渎职走私、恶意欺诈、徇私枉法、严重伤人、毁约违约、拖欠工资、就医看病难”等问题。舆论监督在监督力度不足之余,监督效果不能令公众满意。

  3.缺乏相应的法律保护,打击报复现象严重。

  总所周知,新闻舆论监督的实质是将国家事务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将社会公共事务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将国家机关的各级工作人员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我国《宪法》赋予人民群众广泛的民主监督权利。但由于我国目前的新闻法律法规仍然缺失,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利时缺乏相应的法律保护,因此,我国公民的宪法权利在实际生活中仍未得到完整的贯彻落实。舆论监督采用自下而上的监督形式,这就使得监督者对不法现象进行批判和揭露时,掌权人可以利用手中拥有的权力对监督者进行报复陷害。掌权者百般阻挠舆论监督过程。

  记者无法自由的开展正常的监督进程,无法满足社会大众的期待。4.新闻舆论监督者存在着主观上的不足。

  新闻从业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关系着能否有效发挥舆论监督的效果。目前我国的新闻队伍中,部分从业者为了追求高销量高发行,只披露读者感兴趣的社会问题,而忽视了监督职责本身,忽视了最为关键的警示作用。另外,部分新闻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在金钱诱惑下为权贵发声,置民意于不顾;在报道过程中,缺乏相关的法律背景,引用法律条文不符合规范,以情代法,法律意识淡薄,类似问题层出不穷;许多报道不符合客观实际,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些问题弱化了舆论监督的效果,不利于法治国家的构建。

  四、对当前舆论监督困境的建议

  (一)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

  要解决我国舆论监督的困境,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我党应加大舆论监督建设的力度。各级国家主管单位要对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并积极促成问题的解决,以树立舆论监督在民众中的威信。新闻媒体的领导在工作中要迎难而上、志在发展,在内部设立奖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对舆论监督工作突出的记者进行奖励,并营造一个无忧的工作环境,以激发记者工作热情。记者在报道的过程中,应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敢于报道,勇于报道,以保证广大人民的知情权。此外,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保护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真正扩大新闻界的言论自由空间,使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中更好地发挥职责。(二)加强舆论监督权的立法保障。

  只有加强舆论监督权的立法保障,才能真正维护公民的知情权,才能维护新闻记者的合法权益,才能解决我国舆论监督问题的困境。我国政府应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相关的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法规和行为准则。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过程的权利与义务。对舆论监督侵权行为也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此外,由于我国当前新闻法的缺失,在时机成熟时,应着手制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闻舆论监督法》。

  (三)政务公开,增加透明度。

  通过政务公开,增加透明度,新闻媒体及时的将政府在行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告知给公众,公众由于清楚的知悉了政府面临的困境,能更理性的认识政府颁布政策的初衷,能给予政府以支持和鼓励,这就使得改革的阻力变小,矛盾得以化解。另外,由于新闻媒体的报道,很多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讨论,公民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对该问题有了深入的认识和思考,这就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必要的舆论基础和社会心理准备。很多经过媒体报道后在社会引起反响的新闻事件的出

  现,促成了新的法律法规的设立。这些法规与那些闭门造车而制定的法律法规相比,在执行过程中要顺利的多。

  (四)媒体内部的自我完善。

  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新闻媒体只有禁止有偿新闻,才能保障媒体公信力,发挥大众传媒应有的社

  会教育功能,才能抑制媒体商业化的负面作用。要想做到杜绝有偿新闻,必须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记者应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增强法律意识,在行使舆论监督权时,一切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新人应树立为人民服务、拼搏进取、不畏艰辛的人生观。新闻媒体应定期安排时间组织学习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正确认识新闻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2(推进新闻改革。

  当前推进新闻改革的工作重点是狠抓“两分开”,即新闻报道活动与经营活动分开,新闻采编队伍与经营队伍分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采编人员要按照新闻规律运作,广告经营人员要按照市场规律经营。只有对新闻媒体的内部管理机制进行相应的改革,确立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打破僵化的用人制度,才能提高新闻舆论监督的水平。同时,进一步建立业务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等,才能把新闻改革不断推向深入。

  3(加强预测性舆论监督。

  许多社会生活中的异常现象,在开始形成时并不能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但却能从某一点上反映出它未来的发展趋势。新闻单位应该在行使监督权时认真关注这些现象,理清事实并深入剖析这些现象的深远意蕴,作预测性舆论监督。只

  及时预测问题,这些问题才能在社会上引起重视和解决,才能避免发有新闻媒体

  生重大损失。

  五、大力开展舆论监督的意义。

  大力开展舆论监督,能够有效的监督公权力,有效的制止国家公务人员因权力滥用而引起的腐败,能够强有力的推动社会的民主进程。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维护和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言论自由权,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人民通过参与社会讨论,对国家的重大政策献言献计,为各项法规政策的制定与完善贡献力量。人民在参与政策制定的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到教育,这对于培养公民的舆论监督意识和降低政策的执行成本,都有重要作用。邓小平同志也曾说过说:“实际上群众参与的事情,即使遇到困难,即使有的搞错了,他们也能忍受,很少埋怨;相反,实行命令主义,搞对了群众也不满意。”媒体通过其敏锐的洞察力,对某些社会问题作预测性舆论监督,防止了重大损失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问题,大胆报道披露,在引起社会关注之余,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避免了负面社会影响的产生。在行使舆论监督权的过程中,监督者与被监督者进行密切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国家法律法规与政策的有效执行。舆论监督还有助于形成广泛的社会政治动员。新闻单位在报道披露的过程中,将其要表达的价值取向传递给受众,而受众通过自己的理性认识发表个人意见。由于受众发表的意见是其自愿选择的产物,而不是媒体强加到受众身上的,因此这种舆论监督更具有号召性。

  舆论监督对社会心理有缓冲效能。社会中的每个成员的意见是分散的、复杂多样的。在舆论监督的过程中,对社会中每个成员的意见进行疏导和重新组合,这有助于受众负面情绪的排解,也有助于使个别不良因素得以消除。大众传媒也经常在舆论监督的过程中扮演大众的“传声筒”和“排气阀”,将民众的不满情绪传达给政府,促使政府及时出台问题解决办法。并且通过舆论监督,平衡社会各阶层的心理,从而使整个社会心态维持在一个理想的安全值上。

  致谢

  在这份毕业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彭静老师对该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在学习中,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侮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本文链接:https://www.win-tfx.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9503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冰冰文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9005744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