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冰冰文秘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论述学前教育的价值范文(通用5篇)

时间:2022-05-30 19:20:06 来源:网友投稿
导读: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论述学前教育的价值5篇,供大家参考选择。论述学前教育的价值5篇【篇一】论述学前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论述学前教育的价值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论述学前教育的价值5篇

【篇一】论述学前教育的价值

关于学前教育理念培养和教育方法的论述

  摘 要:学前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影响深远,应以人为本。学前教育为广大幼儿的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幼儿的自身发展特点应该在学前教育中充分体现和发展,促进幼儿健康、活泼、快乐成长。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发展成长

  经济的繁荣发展促进教育的发展。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集中体现了新的幼儿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上。教育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教育为社会培养人才,教育所体现的超前意识和观念非常重要。教育工作者在不停地探索新模式,学前教育以幼儿的发展为指导方向,丰富教育内涵。

  一、学前教育理念论述

  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应该以幼儿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为宗旨,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幼儿的终身教育奠定发展基础。学前教育不只是注重知识、学习兴趣的培养,它还应该注重幼儿的学习行为、学习能力、深入精神生活的能力。学前教育主要应该侧重培养幼儿对外界事物的感官能力和适应能力,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以及认知能力。学前教育新《纲要》的实施引导和带动教师、家长教育目的的改变,让学前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实施在幼儿的全面发展之上,让幼儿全方位去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和价值。

  教育的个性化也应该在学前教育中体现。幼儿对世界事物的认知更是丰富多彩,差异性较大,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扩展幼儿的经验,为他们提供语言环境。学前教育要贴近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环境中学习。教师应该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伙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环境中感受温暖,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家长和老师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世界,体验、理解、遵守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生活环境以及周围成人的行为认知模式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幼儿的人格和品性至关重要。

  针对幼儿的学前教育,家长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幼儿园的教学设施、幼儿群体以及自然环境来促进幼儿活泼、生动、健康地成长。

  二、学前教育方法论述分析

  幼儿时期的孩子生性敏感,如果不能采取正确的方式引导,可能对他幼小的心灵造成永久性伤害,所以探索学前教育的方法非常有必要。在学前教育中可以采取这些方法来进行学习和互动,促进和引导幼儿成长教育。

  (一)深入环境,体验大自然,感受生活

  为了让幼儿养成不偏食、珍惜粮食的好习惯,可以进行如下活动让他们感受大自然,同时也记住了各种蔬菜的名字、气味、颜色、形状特点等,带领小伙伴们进入菜园,让他们感受菜农每天如何种菜,蔬菜是经过怎么样的过程才能成为饭桌上的粮食。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参与到做饭的过程中来,比如摘菜、洗菜、做饭、扫地这样的实践活动中来体验生活的过程,切身体会每顿饭需要付出的劳动和努力,体会其中的乐趣。通过这样的锻炼方法,可以让幼儿体验真实环境,进行深刻的直观感受来促进他们的自律、学习和体验。

  (二)现场教学,创设环境互动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和共情能力,可以让幼儿进行现场游戏活动,让他们感受不同的世界。比如讲小松鼠打伞的故事,首先可以准备几幅小松鼠的图片,小松鼠故事的磁带或者视频。课堂活动开始时,告诉学生今天为他们带来了一只小动物,是松鼠,让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之后开始课堂讨论,它是什么样子的,喜欢吃什么,怎么活动,喜欢在哪些地方出没等。之后向幼儿展示图片,由一幅幅不同的背景图片来引导活动和课题发展。小松鼠在下雨时就靠它的尾巴来遮雨,猜想如果小松鼠被淋湿之后会不会被妈妈责怪,淋雨之后会不会感冒,在大雨中如何帮助同伴等等,通过一系列问题让幼儿展开想象。预热活动过后,老师就可以将整个故事串联起来讲给他们听,然后播放录音和视频,活动完毕之后,鼓励他们讲故事讲给妈妈听,讲给更多不知道这个故事的伙伴听。

  (三)换位思考,正确引导幼儿情绪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存在着困惑和叛逆情绪,如果家长不能及时沟通、正确处理,就可能给孩子带来创伤。所以,家长应该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幼儿的心理变化和生理变化。比如,现实生活中孩子有很多新奇的问题,比如飞机是如何离开地球起飞的,怎么进入太空中,小草为什么是绿色等等一系列问题,家长都应该耐心地引导他们来正确地认知世界,开发他们想象和思维的能力。以尊重子女为前提,尊重他们的意愿,在出现错误时不要盲目打击、嘲笑或者不屑,应该及时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热爱孩子。

  学前教育对孩子影响深远,是一个慢慢摸索和用心的过程。家长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责任,应该倾听孩子的声音,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长、教师、社会的爱护之下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娜.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陆婷.试论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方法及理念培养[J].才智,2012(02).

【篇二】论述学前教育的价值

论述题:

1、试论述蒙泰梭利教育理论的要点。

蒙台梭利是20世纪杰出的幼儿教育家,也是西方教育史上与福禄贝尔齐名的两大幼儿教育家之一。她的教育理论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自我学习的法则

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儿童都是一个遵循自身内部法则的生物体,都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和发展进程表。她视教育委促进幼儿内在力量自然发展的过程,强调幼儿的自由活动,反对成人中心的教育,反对成人中心的教育,反对传统的班级教学统一,允许幼儿个别的学习。

(2)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她认为,幼儿的发展离开适宜的环境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教育就是给幼儿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要具有以下特点:a、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有助于儿童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b、一个有秩序的环境,儿童能在那里安静而有规律的生活。c、一个生机勃勃的环境,幼儿在那里充满生气、欢乐、和可爱,毫不疲倦的生活,精神饱满的自由活动。d、一个愉快的环境,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都是为儿童设置的,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对儿童有极大的吸引力。

(3)教师的作用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教师不是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机器,而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教师为幼儿精神设计环境和学习材料,提供必要的发展手段,保证幼儿能展开自由的学习。教师通过“全神贯注的观察”去发现幼儿巨大的个别差异,对幼儿的不同需要做出恰当的反应,提供必要的帮助。

(4)幼儿的自由和作业的组织相结合的原则

蒙台梭利认为,给予幼儿自由和教师对作业的组织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她说,理想的作业组织给予了幼儿自我发展的可能性,给予幼儿发泄能量的机会,才使每个幼儿获得了满足。没有作业组织的自由将是毫无效益的。没有作业手段、被放任自流的幼儿将一事无成。因此她认为,教师在为幼儿的自由发展创造条件的同时,当然也要设置必要的纪律。

(5)重视感觉教育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感觉教育是重要内容。她认为3-6岁是儿童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幼儿的各种感觉先后处于敏感期,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使他们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直接接触发展敏锐的感觉和观察力,为高级的智力活动和思维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她设计了一套教具。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主要是职责她的教育偏重智能而较忽视幼儿情感的陶冶,忽视幼儿的社会化活动;其感觉教具脱离了幼儿的实际生活,过于狭隘、呆板,操作法过于机械等。然而,尽管如此,蒙台梭利教育的伟大功绩、对世界幼儿教育的巨大贡献是不可否认的,她的理论的基本精神,特别是重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重视幼儿自主性和自我学习,重视环境的作用,以及她对教师作用的观点等等,无论在蒙台梭利时代还是今天,都具有不衰的生命力。

2、试论述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幼儿教育想。

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学说是20世纪儿童教育影响最大的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乃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学习相互作用不断发展的过程,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该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1)皮亚杰的儿童任职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是通过感觉运动图式来和外界相互作用并与之取得平衡。

b、前运算阶段(2-7岁)。到了感觉运动图式开始内化并演变成表象或形象图式,这时儿童的思维也就达到了一个新的以表象运算为特征的阶段,儿童可以用事物的形象或表征进行初步的心理运算,但还是缺少逻辑性和相对性。

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时期的儿童已能从一个概念的各种具体变化中找出内在的、本质的东西。

d、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迅速发展,已与成人的思维想接近。

在皮亚杰看来,以上各个阶段的出现是有一定的次序性,不能逾越也不能互换。前一阶段是构成后一阶段的结构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个阶段的发展,二者有一定的交叉,但有着本质的区别。

(2)皮亚杰的幼儿教育思想

皮亚杰的幼儿教育思想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强调活动的重要性。皮亚杰认为,动作是连贯主客体的桥梁和中介,一切知识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来源于物体”。

b、强调兴趣和重要的重要性。皮亚杰强调兴趣和需要的重要性。皮亚杰强调兴趣和需要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动力作用,他说,“我们必须承认有一个心理发展过程的存在;”一切理解的原材料并不是所有年龄阶段的儿童都能吸收的,应考虑各个年龄阶段的特殊兴趣和需要。”

c、儿童教育基本原则。皮亚杰认为,在儿童教育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教育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符合儿童心理发展水平,避免儿童教育成人化方向;

第二:发展儿童的主动性。皮亚杰十分重视主体再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他认为,儿童的教育必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育者必须注意发展儿童的主动性;

第三:强调儿童的实际生活。皮亚杰认为认知起源于动作,动作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育者应该使儿童通过实际生活和具体事物进行学习;

第四:重视儿童的社会交往。皮亚杰强调社会交往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他认为,与他人交往及儿童之间相互交往,有助于儿童语言与思维的发展以及情感和道德的发展。

3、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现代教育是从资本主义大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到共产主义社会完全实现这一历史时期的致力于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个人的教育。现代教育是迄今为止教育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人类教育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现代教育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

(1)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现代教育的核心是科学教育。教育的内容是科学的,教育的方法是科学的。没有科学教育就没有现代教育。与科学教育对立的教育是宗教教育或建筑在信仰基础上的教育,它也本质上不同于经验型教育或限于见闻和感性生活的常识教育;它打破了在它之前的所谓文雅教育或古典文化教育的局限。

科学教育的身后社会历史实践基础,就在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越来越科学化,依赖于科学技术又为科学技术的变革和发展提供沃土。正是科学技术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现代化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同样,没有科学技术的教育就没有个人的全面发展。

(2)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

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与教育民主化的进程是同步向前的。民主化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不民主的教育不能认为是现代教育。教育民主化的进程在各个时期、各个阶段所面临的课题和表现不尽相同,是逐步深化和扩展的。教育民主化首先表现为教育普及化。“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民主化要求的一个具体口号。教育民主化的发展,也是的导致教育法制化,产生和发展了教育法,从而出现以法治教;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由外部民主向内部民主发展;最后,教育民主化与民族化、国际化的关系也是现代教育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之一;

(3)教育手段越来越先进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革新,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也应用到教育钟来,甚至成为教育的一个专门领域,教育技术业发展起来,这也是现代教育所特有的现象;

(4)教育日益显示出整体性、开放性

现代教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开放系统。如果仍是各部分孤立着而又封闭的活动,那就不能认为是现代教育。首先是现代学校制度逐步形成。现代教学的开放性逐渐凸显的重要表现就是大教育观的诞生。现代教育的开放性不仅表现为在制度上和组织上逐步突破封闭性,而且表现在课堂内容、教学方法等也不再是封闭的了。现代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性越来越强,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各个方面相互依存,联系越来越密切。

(5)教育功能扩展和增强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比中世纪封建的教育的一天天增强和扩展其功能,越来越多的“释放”出它的能量。把功能局限于狭隘片面的范围甚至削弱自己功能的教育,不能认为是现代教育。教育功能取决于教育的内外部条件,是发展、变化的,统一发挥的。

(6)理论自觉性越来越提高

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就是理论自觉性日益提高。他是理性水平的实践而不是感性水平的实践,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活动而不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活动。如果停留在感性活动、经验水平上的教育,不能认为是现代教育。教育科学、师范教育和教育实验的发展,使得现代教育日益提高其理论自觉性、理性水平。教育科学的发展和不断获得的成果,不断丰富看现代教育的概念,通过师范教育和教育实验,教育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联系起来,使得现代教育理论自觉性或理论水平向着更高阶段发展。

【篇三】论述学前教育的价值

学前教育的目的大致有两个方面:

一、协助孩童为终身学习作准备、而不单是为小学一年级作准备。

二、为孩童的个人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具体而言,学前教育的目的是让孩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学习对和错、形成初步的判断对与错的能力;对外部世界和所处环境进行初步认知和探索 (学习探索、试验和观察);学会简单社会交往 (学习聆听、分享和合作);形成健康情绪,让他们经常进行正面的情绪

体验(建立自信,学习与同伴和大人沟通);获得健康的体魄(通过活动锻炼身体)。

学前教育有以下价值:

一、学前教育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极其重要

社会性、人格品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婴幼儿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研究和事实均表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性格雏形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礼貌、友爱、帮助、分享、谦让、合作、责任感、慷慨大方、活泼开朗等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并且,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

1988年,当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集一堂,记者问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时,一位白发苍苍的学者沉思片刻回答道:“在幼儿园。”并说自己在幼儿园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相反,如果儿童在学前时期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及人格品质,后继阶段的社会化就会出现困难。一些研究表明,早期行为、性格发展不良的儿童,在学龄阶段更难适应学校生活,交往困难,厌学、逃学,纪律问题和少年犯罪率更高;成年时期更容易出现情绪、交往障碍和行为问题,有的甚至出现人格障碍,走上犯罪的歧途。中国一青年教师到某贫困山区“支教”,在初中任教了一段时间后,她要求调到小学去,她对她的初中学生说:“你们太老了,我想去教年轻一些的学生。”她的初中学生不理解老师为什么说他们老了,她在一篇文章中写到:我感觉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已经太老了,不良习惯已经形成,个性品质已经趋于稳定,想要改变真是太难了。我要到小学去任教,他们的可塑性应该很大……这就是一个例证,它证明人幼年时是良好习惯和优良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儿童社会性、人格的健康发展需要成人提供良好、适宜的教育环境。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社会性、人格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前期适宜的社会性教育能够有力地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爱心、责任感、自控力、自信心和合作精神等社会性、人格品质的发展,接受了适宜社会性教育的儿童以上各方面发展水平都要显着高于没有接受过这一教育方案的儿童。而不良的学前教育则容易使儿童形成消极的社会性及人格品质。对早期教育环境中缺乏成人的关爱与发展支持、缺乏情感互动与交往引导的儿童的研究表明,这些儿童容易出现孤僻、冷淡、退缩、依赖、攻击性及破坏性强等问题,严重的还产生情感、人格障碍。诸多事实和研究均反映,学前期是儿童形成各种行为、习惯和性格的重要时期,而该时期所受到的环境和教育影响则是其行为、性格形成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尤其是对人我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身体和感觉意识的发展,也包括情绪情感的发展。孩子很早就能照镜子,并开始区分自己与别人。但很多3岁幼儿对身体各部分关系的理解还很肤浅。

对自己的外部形象的认识是值得注意的。有的研究表明,外表吸引人的幼儿和其貌不扬的幼儿相比,前者被认为更富于自信和独立性,而后者则被认为有更多的非社会性行为。即使3岁的孩子,在选择图片时也更倾向于选择漂亮的幼儿。漂亮的幼儿更招人喜欢,容易与他人建立起良好关系;不漂亮的孩子往往受人忽视。这些又反过来影响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对年龄的意识,在幼儿身上也是较有趣的。理解身体随年龄变化这一点对幼儿来说是较困难的。甚至那些已经有了婴儿小弟弟(小妹妹),并知道小婴儿也会长得和自己一样大的幼儿,仍难理解妈妈和教师从前也是小孩子。幼儿对生命、生长、死亡等概念的理解是逐渐产生的,他们试图用简单的办法来处理这类复杂问题。例如,把静息和死亡联系在一起,因而变得害怕睡觉等。

关于性别意识,许多4-5岁幼儿仍然不能完全知道性别的恒常性。2-3岁孩子倾向于把积极方面(如外表漂亮)归于女孩;而把消极方面(如自私、好战)归于男孩。一旦儿童确定了自己的性别,他们会很快学习成人期望的行为和性别角色。

幼儿生活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会与别人相处,受到他人评价等。因而会产生一定的情绪情感。幼儿的情感体验也是其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由于受皮亚杰观点的影响,我们一直认为幼儿是自我中心的,难以从别人角度考虑问题。但近年来有研究表明,3-4岁幼儿已经显示出对成人或同伴的理解和同情。即使经常捣乱的孩子,当看到老师难过时也会主动安静下来。5岁幼儿,还能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发展幼儿自我意识,是学前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较好地做到这一点,需要让幼儿掌握与身体和感觉、情感相关的一些概念和技能。

1.知道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区别它们的功能;认识到所有有生命的动物都要进食、排泄这些共同特征。

2.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于他人的外表,如肤色,眼睛和高度差异,但同时也具有共同的生理特征。

3.接受这一事实:所有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如大多数人能走、跑,但人却不能飞。

4.理解身体的变化:生理现象有始也有终(死亡);睡眠和清醒是两个阶段。

5.有关感觉意识的知识。幼儿需要获得一定的词语,使他们可以讨论嗅觉、味觉、触觉、听觉和视觉,并让他们有具体的感觉体验。

6.了解身体的局限:知道身体会疲劳、生病;认识身体与生理病痛之间的关系,思考对付身体不佳的办法。

7.理解、接受和交谈如“愉快”、“悲伤”、“惊奇”等情绪情感的能力。让幼儿了解、懂得人有时会发怒或发火的事实是重要的。

三、学前教育对于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学前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人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研究表明,婴幼儿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比如,婴儿在3个月时便能进行多种学习活动;1岁婴儿能学会辨认物体的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和方位;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学前期还是个体心理多方面发展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个体对于某些知识经验的学习或行为的形成比较容易,而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在较晚的阶段上再来弥补则是很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研究发现,2~3岁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6岁是儿童对图像的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5~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5~6岁是儿童掌握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同时,学前期还是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想像力、创造性等重要的非智力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处于学前期的儿童虽然发展变化迅速,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但是这种发展特点只是说明了婴幼儿具有很大的发展“可能性”。要将这种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需要成人提供适宜于儿童发展的良好环境,尤其是良好的教育影响。已有研究证明,早期教育对于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单调、贫乏的环境刺激和适宜的学前教育的缺乏,会造成儿童的认知方面的落后,而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并给以积极的引导、帮助和教育则能够促进其认知的发展。另一方面,学前教育的质量还直接关系到儿童能否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对个体的认知发展和终身学习产生重大影响。而不适宜的学前教育如单纯对儿童进行机械的学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不但会损害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内在的学习动机,降低其自我效能感,而且会使儿童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产生长远的消极影响。

近年中国关于孤儿院儿童与正常家庭中成长儿童的比较研究则进一步表明,如果在婴幼儿时期缺少了恰当的抚育与学习机会,将会使儿童的智力发展受到压抑、迟滞。研究发现,在孤儿院的单调环境中成长的婴儿,与生活在一般正常家庭环境中的婴儿相比,不仅情绪行为表现异常,而且智力发展水平低下。此后,研究者将这些婴儿分成两组,第一组迁居到丰富多彩的正常环境中,并有成人很好的照顾和引导;而第二组仍处在孤儿院单调环境中。一年后,这两组儿童的智力水平出现了明显的差异,第一组儿童的智力远远高于第二组;随着在不同环境和教育影响中生活时间的延长,两组儿童智力发展的差异愈加显着。

总之,学前教育是人的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科学的有计划的高水平的学前教育必将对受教育者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为受教育者的人生发展奠定终生受用的基础。而失败的学前教育也将对受教育者的一生产生消极、难以弥补的影响。

【篇四】论述学前教育的价值

浅谈学前教育的价值

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关注,许多发达国家积极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学前教育,在普及学前教育与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上做了很多的投入。我国政府正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之基础的学前教育理应受到重视和优先发展。但现在事实上,在社会上和教育领域中均存在着忽视甚至严重忽视学前教育发展的现象。这在相当程度上与其对个体早期发展和学前教育规律缺乏现代、科学的认识密切相关。本文旨在结合大量国内外儿童早期发展和教育的研究,以心理发展研究和脑科学研究为依据,论证、阐述学前教育的重要价值。

  一、学前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价值

  (一)学前教育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性、人格品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婴幼儿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研究和事实均表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性格雏形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礼貌、友爱、帮助、分享、谦让、合作、责任感、慷慨大方、活泼开朗等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并且,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1988年,当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集一堂,记者问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时,一位白发苍苍的学者沉思片刻回答道:“在幼儿园。”并说自己在幼儿园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相反,如果儿童在学前时期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及人格品质,后继阶段的社会化就会出现困难。一些研究表明,早期行为、性格发展不良的儿童,在学龄阶段更难适应学校生活,交往困难,厌学、逃学,纪律问题和少年犯罪率更高;成年时期更容易出现情绪、交往障碍和行为问题,有的甚至出现人格障碍,走上犯罪的歧途。

  儿童社会性、人格的健康发展需要成人提供良好、适宜的教育环境。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社会性、人格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国外著名的“发展适宜性教育”(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以及我国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项目“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研究”结果均表明,学前期适宜的社会性教育能够有力地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爱心、责任感、自控力、自信心和合作精神等社会性、人格品质的发展,接受了适宜社会性教育的儿童以上各方面发展水平都要显著高于没有接受过这一教育方案的儿童。而不良的学前教育则容易使儿童形成消极的社会性及人格品质,使儿童容易出现孤僻、冷淡、退缩、依赖、攻击性及破坏性强等问题,严重的还产生情感、人格障碍。诸多事实和研究均反映,学前期是儿童形成各种行为、习惯和性格的重要时期,而该时期所受到的环境和教育影响则是其行为、性格形成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对于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学前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人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研究表明,婴幼儿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比如,婴儿在3个月时便能进行多种学习活动;1岁婴儿能学会辨认物体的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和方位;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学前期还是个体心理多方面发展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个体对于某些知识经验的学习或行为的形成比较容易,而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在较晚的阶段上再来弥补则是很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研究发现,2~3岁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6岁是儿童对图像的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5~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5~6岁是儿童掌握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同时,学前期还是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想像力、创造性等重要的非智力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处于学前期的儿童虽然发展变化迅速,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但是这种发展特点只是说明了婴幼儿具有很大的发展“可能性”。要将这种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需要成人提供适宜于儿童发展的良好环境,尤其是良好的教育影响。已有研究证明,早期教育对于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单调、贫乏的环境刺激和适宜的学前教育的缺乏,会造成儿童的认知方面的落后,而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并给以积极的引导、帮助和教育则能够促进其认知的发展。美国著名的学前教育方案“开端计划(Head Start Program)的研究均表明,早期良好的学前教育能使接受学前教育计划的社会处境不利儿童和非处境不利儿童比未接受的儿童在“在认知、语言和思维操作等各方面能力发展得更好”,并且“对这些儿童的认知、学习发展产生一直持续到其成年期的长期的、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学前教育的质量还直接关系到儿童能否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对个体的认知发展和终身学习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正如美国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组织1999年的研究所指出的:早期教育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测儿童将来的认知、语言和智力发展水平;成人对儿童恰当的关爱、支持、鼓励和引导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其日后认知与智力的发展。

  二、学前教育对于教育事业、家庭和社会的价值

  学前教育不仅对于个体的身心发展十分重要,而且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与进步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学前教育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

  学前教育作为我国学制的第一阶段,通过帮助幼儿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包括社会适应性、学习适应性、身体素质以及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态度和能力等方面的准备),学前教育有助于儿童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我国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历时5年合作进行的“幼小衔接研究”,通过儿童入学前半年和入学后半年的连续实验研究发现,对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准备,包括学习适应方面的准备(如培养幼儿小学学习所需要的抽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对言语指示的理解能力和读写算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等)以及社会适应方面的准备(如培养幼儿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规则意识与遵守规则的能力、独立意识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主动性、人际交往能力等),能够使儿童入小学后在身体、情感、社会性适应和学习适应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从而顺利地实现由学前向小学的过渡。由此可见,学前教育对于基础教育乃至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二)学前教育对于家庭的价值

  由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行,当前我国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就使独生子女很自然地成为整个家庭关注的焦点。众多事实表明,孩子能否健康地成长和发展已成为决定家庭生活是否和谐幸福、影响家庭生活质量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家庭又是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每一个幼儿都连接着一个或几个家庭,因此学前教育牵动了全社会,在许多国家成为政府关心国民的窗口。当前我国幼儿的入园率正在逐步上升,学前教育机构不仅承担着从时间上为家长参加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的任务,而且在家长普遍重视孩子发展和早期教育的当今时代,学前教育质量更成为家长关注的核心,直接关系着家长能否放心地工作、安心地学习。有人曾言,关闭一所幼儿园比关闭一所大学,或一所低质量幼儿园的存在比一所低水平大学的存在,更会让家庭、社会不得安宁,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学前教育及其质量对家庭生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等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三、学前教育价值的生理基础——来自脑科学研究的证据

  学前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价值是学前教育诸多价值中最核心、最根本的价值,它对于教育事业、家庭和社会发展的价值都是以其对于人的发展的价值为中介来实现的。那么,学前教育何以能对个体的发展和国民素质具有如此重要而长远的影响呢?近年来的脑科学研究提供了这一问题的证据。

  脑的发展是人的心理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学前期是人一生中脑的形态、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脑的形态和结构,如脑重的增长、大脑皮质的发展直接决定着脑机能的发展,而机能的发展也会影响结构的发展。

  人脑中有140多亿个细胞,研究表明,出生后3个月内脑细胞第一次迅速增殖,70~80%的脑细胞是在3岁前形成的。脑重的研究则告诉我们,脑的发育速度在7岁前是最快的。新生儿脑重约390克,只相当于成人脑重的1/3,9个月时脑重达660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1/2,这一时期脑重几乎平均每天增长1克;3岁左右儿童的脑重达900~1011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2/3;7岁时脑重达1230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9/10。这些脑形态上的发展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脑内部结构发育和成熟的情况。

  脑电图的测量与分析向我们反映了大脑机能的发展状况。研究表明,出生后5个月是脑电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脑电逐渐皮质化,伴随产生皮质下的抑制;1~3岁期间,儿童脑电活动逐渐成熟,主要表现为安静觉醒状态下脑电图上的主要节律的频率有较大提高,脑电图也复杂化;在4~20岁这个年龄段中,脑功能发展存在两个明显的加速期,第一次即在5~6岁左右(第二次是在13~14岁左右)。这次明显加速的发展使个体脑的机能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一个“飞跃”。

  大脑单侧化,即在大脑某个半球建立特定功能的过程,是大脑机能发展的另一重要方面。新生儿就具有大脑单侧化的倾向,但这种倾向只表明了大脑两半球在功能上存在着量的差异。随着幼儿期大脑逐步发育成熟,单侧化倾向逐渐发展,两半球在功能上出现质的差异。

  同时,研究发现,上述脑的结构和机能在学前期的发展并非处于一种纯粹自然的状态,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与制约,表现为大脑在学前期具有巨大的可塑性。例如,作用于儿童身体或神经系统上的早期经验影响其大脑相应区域细胞的生长。脑生理学研究揭示,儿童脑重的增加并不只是脑细胞大量增殖的结果,而更是由于脑细胞的生长,即神经纤维分支增多、变粗和长度伸长的结果。脑细胞的生长自6个月开始一直持续到青春期,而丰富多彩的适宜环境因素的刺激是促进早期脑细胞迅速生长的重要条件。研究者认为:丰富的环境刺激可以促进脑的发展,而适宜的早期教育是促进脑发育充分和完善的最有效的环境刺激因素。另一方面,由于在学前期儿童脑的发展尚未定型、可塑性强,因此这一时期如能积极提供良好、适宜的教育影响,脑还具有良好的修复性。一般来讲,成人脑损伤是难以弥补的,其原因之一在于脑细胞的生长不同于身体细胞,一旦完成就不会再增殖。而对婴幼儿脑损伤的研究发现,某半球受损后,通过某种适宜的学习、训练的过程,另侧半球可以产生替代性的功能,从而使脑损伤获得一定程度的修复。例如,5岁以前任何一侧的损伤都不会导致永久性的语言功能的丧失,因此语言中枢可以通过适宜的早期语言训练较快地移向另一半球,以克服言语障碍。可见,学前教育之所以能对个体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而长远的作用是有其生理基础的。

  以脑生理、心理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儿童早期心理和教育研究的深入,正使人们对于学前教育重要性和价值的认识不断地提高和深化。加强早期儿童教育,为每一个儿童创造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机会,正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也必须放眼未来,从新世纪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的新格局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度来思考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以使我国的学前教育真正从教育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

【篇五】论述学前教育的价值

浅论学前教育的价值

  摘 要:学前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幼儿在正式入小学之前接受的一系列教育。在大力倡导科教兴国的今天,学前教育无疑为构建文化强国,提高国民文化水平,增强国民文化素养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首先就学前教育的目的进行了分析,接着从幼儿个人、家庭、社会三个方面阐述了学前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学前教育;目的;意义;价值

  一、学前教育的目的

  任何事物的兴起和发展都有其存在的目的和必要性,学前教育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在国内尤其是大中小城市的兴起,学前教育以其迅速发展的态势彰显着其蓬勃发展的生命力,因此,很多人开始探寻其自身的目的,就其现状而言,学前教育的目的可以分为以下两点:

  (一)让儿童从小就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

  当今社会已迈入了知识型社会的发展轨道之中,信息行业发展迅速,知识更新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可谓是“日系万变”。因此,当今社会的发展对人们自身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型的教育给予人们的那些知识已经不能适应现如今的生活节奏和步伐,这些无一例外的都在向人们传递出了一个信号: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的充实自己的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不断的满足社会的需求,跟上时代的步伐,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为自己寻得更广阔的发展天地。而学前教育的开展会促使孩子在幼年时期便明确此种做法和观念,因而在以后的发展历程中孩子能够更深刻的了解和体会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儿童以后人生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为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奠定基础

  总的来说,学前教育的目的不是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而是让孩子接受一种正确的思想教育,通过学前教育的开展,孩子能更容易、更迅速的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思想观并且在以后通过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经历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学前教育还能培养孩子积极思考的能力,促进孩子与他人的沟通和交往,促使儿童在较小的时候便能培养较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够学会跟他人进行合作,形成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不畏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学会积极乐观的面对以后的社会生活。

  二、学前教育的价值

  以上简述了学前教育的目的所在,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学前教育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简要来说,学前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前教育对儿童自身的影响

  学前教育不仅能够促使儿童顺利的适应以后的社会生活,还能够极大的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1、学前教育有利于儿童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据研究表明,儿童在幼儿时期习得的行为习惯、品质会影响到儿童一生的发展方向,儿童在最初的学前教育中会逐渐的与社会接触,并且通过老师的引导会形成最初的思想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以及对这个世界最初的看法,并且这会影响到儿童以后的人生轨迹和道路,这种影响会持续一生。因此,最初如果能够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在此期间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培养起儿童的责任感、自信心,便会促使儿童在以后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促使儿童更好的与社会接触,提高其与社会接触的能力。

  2、学前教育有利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众所周知,儿童在幼年时期习得的思想行为方式以及各种能力都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并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幼年时期是儿童最容易发展其创造力、思维能力、想象力等诸多能力的黄金时期,一旦错过这个时期,很多能力在以后便很难再学会和养成,儿童在幼年时期如果能得到有效的引导,便会极大的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还能对以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如果儿童在幼年时期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教育,在以后的日子里会显示出很多方面的不足和缺陷并且很难得到弥补,由此便可以看出学前教育对儿童认知能力的重要性。

  (二)学前教育能够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最初组成部分,不仅会对儿童的未来形成重要影响还能极大的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儿童在学前教育阶段便接受了基本礼仪、学习方式、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等的学习,已经形成了基本的道德观和认知能力,而不需要再花费很长的一段时间来为儿童讲解这些基本内容,儿童能够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更高效的学习各科知识,而这也为老师节省了大量的课外教育时间从而能够更深入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这就为以后小学、中学乃至高中的教育减轻了很大的负担,更有利于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出更多的综合性人才。

  (三)学前教育有利于家庭和谐和社会发展

  目前我国社会大多数家庭的儿童都是独生子女,儿童作为家庭的核心和希望在家庭中的地位更加的重要,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也更加的强烈。而学前教育的开展便极大的满足了家长的这种心理,更有利于培养儿童的综合能力和品德素养,更能促进儿童成才,这样便能极大的促进家庭的和谐,使得家庭融洽。此外,当今社会是知识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前教育的发展则为优秀人才、综合性人才的养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使儿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同时还能更高效的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为社会输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之前的一个重要部分,不仅仅能够对儿童自身的成长形成重要影响,还能极大的促进儿童所在的家庭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能够促进更多人才的养成,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因此,我们应该不遗余力的发展学前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庞丽娟,胡娟,洪秀敏;论学前教育的价值[J];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2]庞丽娟;韩小雨;;中国学前教育立法:思考与进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薛超;;学前教育价值的哲学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4]胥志敏;;学前体育教育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探讨[J];青年文学家;2011年11期

本文链接:https://www.win-tfx.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985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热门标签
Copyright © 2024 冰冰文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9005744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