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冰冰文秘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论述苏联解体的原因9篇

时间:2023-06-05 12:54:02 来源:网友投稿
导读: 论述苏联解体的原因

篇一:论述苏联解体的原因

  

  苏联解体原因

  苏联解.体原因复杂,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主要观点:思想理论上,马

  ?克.思主.义

  教.条化、知识分.子没有表达意见的自?由,思想僵化,照抄照搬脱离本国国情;

  政?治领域中,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官僚主.义盛行、严重脱离群众;在经济发展上,计划经济体

  ?制一统天下,经济

  结构严重失衡,片面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收入分配长期搞平均主

  ?义,人?民生活改善十分缓慢;在对外关系上,搞大国主.义、霸权主.义,干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内政,全面扩军备战,与美国争霸,消耗和削弱自身实力,等等。

  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苏联不承认私有财产也不尊重和保护一切私有财产与公

  权?利,违背了国际历?史文明的发展潮流。

  .民.

  政.治

  体?制僵化

  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国.家带头开创的个人集?权制、任期终身制、指定接?班人制

  (斯?大?林模式)全面背离了民?主共?和制的基本原则,是一种高度集中和集?权

  的体.制。

  苏联的体.制,基本特征是高度集.权、中.央集.权。

  在经济上,主要有以下特征:

  1、单一的公有制。主要是由没收大银.行和大资本家的企业的全民所有制和农业

  集体化的集体农庄形式的集体所有制。

  2、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1925年苏共十.四.大把实现工业化作为全党

  的中心工作,作为当前时期的总路线。以牺牲农.民的利益来换取工业化,农业、轻工业严重落后,满足不了人.民的需求。

  3、否认和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不允许商品货币的流通,全靠

  中?央各部门下发的生产指标进行生产,没有市场。严重浪费和效率低下。

  在政?治上,有以下特征:

  1、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在党和国?家的关系上,长期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的执行机?构,党中?央的权力又高度集中于苏共总?书?记

  一人,斯.大.林长期独揽党.政军大.权。

  2、一.党专.政,苏共是唯一的执?政党。原因有三。第一苏共领?导了十月革?命,取得了政?权。第二,十月革?命后,在苏维埃政?府中也曾有与左.派革.命政党联

  合执?政,后者退出并武?装反苏。第三,后来阶?级斗?争尖锐,党逐渐对政?府实

  行高度集中领.导。

  3、党.内民.主严重破.坏。苏共年会制被破?坏,长达13年之久没有召开。苏共

  中?央政?治局成为凌?驾于全党之上的最高权力机?关。斯.大.林1922-1941年是党

  的总.书.记o1941年5月后斯.大.林集党的总.书.记,人.民委.员会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于一身,独揽党.政军大.权。1928发生的沙赫特案?件,斯?大?林对苏

  共?党.内的反?对.派以托洛茨基为首进行了大清洗。苏联的一大批政?治局委.员、元.帅、将军、省委书.记、科学家、作家、音乐家等被克格勃暗.杀,流放,迫.害。个.人?崇.拜极其严重,全党只听斯.大.林一人,全国各地把斯.大.林神化。大

  清洗的后果极其严重,希.特.勒发动苏德战争初期,苏联的大量部.队由于将军、军师长被清洗,没有战斗力。

  在文化上,施行高度集中管理体.制。各种文化单位有国.家包办下来。文化上学

  术上的是非,往往有党组.织或者党的领.导人说了算。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由斯.大

  .林亲自审定,才能出版。

  官僚腐.败

  由于苏联的集.权体.制导致权力过.度集中,从而使得苏共的官.员和干.部中.饱私.囊与贪.污腐.败严重。以权谋私在各行各业及各个领域泛滥。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伴随着勃列日涅夫等中?央执.政者的年老体衰,思

  想愈

  加保守僵化,不思改.革进取,使苏联政.治体.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都暴.露.出来。在国.家中诞生了一批特.权阶层,这个阶层大约有50-70万.人,加上他们

  的亲属共有300万之多,约占全国人口的1.5%。

  在苏联强大的官僚体?制下,还形成了以苏共官?员和干?部为首的庞大特.权.利益

  集?团,从而引发了巨大的社?会矛盾。这一利益集?团也成为了苏联进行改?革最

  大的阻碍。俄罗斯副总?理曾指出苏联权力过?度集中的集.权体.制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领?导失职

  1⑨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他所面对的是一个动?荡的世界

  和困难重重的国内环境。有人比喻此时的苏联犹如一艘满载军火的航船,船体锈

  蚀,方向不明,运转缓慢,在茫茫大海中濒临下沉。这就决定了戈尔巴乔夫受命

  之时,必须实行改?革,以挽救这艘航船危亡的命运。

  直至八一九.事.件发生,苏联共.产党处境到了危难关头,戈尔巴乔夫自动辞去

  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使苏共迅速走向衰败。苏共衰败,是苏联剧变的前兆;

  苏联解.体,是苏共垮.台不可避免的结果。

  对内政.策上,苏联经济学家格里高利

  亚夫林斯基为戈尔巴乔夫制定了所谓

  500天计划,在尚未有完整的市场经济理论支持下,想利

  .用短短500天将苏联原来

  的计划经济彻底转变为市场经济,结果是国内在价

  .格固定的情况下生产者不愿

  意亏本出.售商品,导致生产力下降,商品供应不足,最终政.策被.迫终止,但此

  时黑市充斥着美元,卢布已经贬值到接近崩溃的边缘,领.导人在人.民的谩骂声中走下红场主.席台。

  1990年的劳动节,苏联

  对外政.策上,戈尔巴乔夫太过于求助西方社.会,不断让步,放弃东德,以期待

  获得西方的经济援助,结果以英国首相梅杰为代.表的西方阵营作壁上观,致使

  苏联失去了被拯救的机会。美国向苏联承诺德国统

  .一后加入北约,美国将停止

  北约东进的步伐,结果轻易相信了美国的戈尔巴乔夫眼看着继德国之后,波兰、捷克、匈牙利也纷纷蠢.蠢.欲.动计划加入北约。

  第28届共.产党大.会上,保.守.派受到少数派沉重打击,叶利钦宣布退出共.产党。

  与

  此同时,戈尔巴乔夫在政.治上也犯.下了严重的错误,他向由于废除一.党治而

  已经成为敌人的苏联共.产党妥协,任命了亚佐夫等大批保守强?硬派为政.府高.官(包括副总统、国防部?长、克格勃主.席、总.理、内务部.长),导致自己的亲信盟友,已经通.过KGB(苏联情报机.构)嗅到政.变危险的谢瓦尔德纳泽外.交?部.长愤怒离开政坛,并在辞职时痛斥戈尔巴乔夫和整个苏联政

  ?府。

  经济

  经济崩溃

  勃列日涅夫执.政的后期,苏联领.导层竭力回避改.革,经济改.革措施大多半途

  而废,致使经济发展迟滞,远远地落后于美国等资本主

  .义国.家。20世纪70年

  代战略均衡的态势逐渐被打破,并且苏联的实际军费开支已接近甚至超过美国,而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却只有美国的一半多,这使苏联的国.民经济发展不堪重

  负。另一方面,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下滑,尤其是农.民的生活水平,生产

  粮食不如进口粮食便宜,农产品的增长赶不上需求增长。战后到

  80年代末人.

  民生活水平的各项指标呈逐年递减态势,苏联经济的各项指标也都出现速度递减

  规律。例如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50年代平均增长10.3%,60年代平均增长

  6.8%,70年代平均增长4.9%,80年代经济增长率继续下跌,到90年代则出现

  负增长。

  苏联政.府的秘密报告指出,卢布出现严重贬值、老百.姓购.买力严重下降,国内

  物资、商品尤其是生活用.品极度匮乏,人们要为了购.买自己的生活必需品而一

  大早就排起一望无际的长长队伍,甚至苏联民众在商店和超市里已经无法买到必

  要的商品了。当时还出现了囤积物资后再高价卖出的后还变得越来越猖獗且政.府已经无力管控。

  地.下经济”而这种情况最

  同时从1990年开始,苏联政.府就再也没有公开发表过任何对经济状况的统计和

  报告,也没有按例制定和发布相应的五年规划”

  20世纪80年代,苏联极度依赖油气出口收入来维持经济运转,油气价

  使苏联国力遭受重创。能源出口收入占苏联外汇收入最高曾达到

  .格下跌

  54.4%(1⑨84年),在1973年和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期间,苏联大幅增产,拒绝与欧佩克

  限产保价相配合。其与欧佩克争夺西欧市场,争当西方的可靠伙伴”1⑨85年

  8月,美国里根政.府迫使沙特增产,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苏联陷入了用增产维持石油美元收益的怪圈。

  苏联农业衰退的基础是在20世纪20-30年代形成的。苏联选择了斯.大.林模式,彻底消灭个体经济,组.织大规模生产,完全剥夺了农业生产者的物质利益,这

  使农业发展走向末路。因为政.府不愿意、也不打算在农业生产领域实施痛苦的但却必要的市场化改.革,这种情况导致了苏联农产品消费市场在

  1990-1991年

  间的彻底崩溃。

  货币改.革失败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帕夫洛夫政.府开始推行货币改.革,宣布废止旧卢布

  的流通而发行和使用新卢布。要求民众将自己持有的旧卢布换成新卢布,然而这

  却并不是按照等额原则进行兑换的,而是政.府以一定比例向普通民众进行兑换。

  这样的改.革是以民众遭受巨大损失为代价的,货币改.革之后导致卢布严重贬值,物.价急剧上涨,苏联爆发物资匮乏,民众在超市外排起长龙争相疯狂的抢购生

  活必需品与食物,苏联人.民辛辛苦苦一辈子所挣得的财富一下之间就化为乌有。

  货币改.革最终不仅彻底摧毁了苏联原本脆弱的金融体.系破.坏了还处于雏形状

  态的市场经济,搞乱.了经济发展的秩序,让苏联政.府的金融储备金消耗殆尽,而且更使得民.怨沸腾增加了苏联民众对政.府的不满。

  丧失民心

  苏共(布尔什维克)在十月革.命夺取国.家政.权后,由于自身权力过.度集中的体.制及缺乏一个公开、透.明和有效的监.督竞争机制,使得苏共长期高度垄断了

  一切的资源和国.家的权力而变成了一个新的贵.族阶.级,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同时因为没有一个对人.民负责的体.制,工.农阶.级的劳动人.民只是沦为了一个

  旗号。权力与资源最终只是为上层阶.级服.务的。官.员干.部为.所.欲.为欺.压百.姓假公济私,越是基层则越是腐.败。

  在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后人.民更加认识到苏共的本质而加剧了对政.府的不满。

  苏共官.员干.部大搞裙带关系,官.商.勾.结与权.贵资本严重侵犯了老百.姓的利

  益。苏联体.制制.造了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上层根本接.触不到底层的民众,不了解人.民的疾苦,在粉.饰下其所看到的只是他们想看到和让其看到的东西。

  官.员干.部并不关心人.民艰难的生存现状,政.府对于人.民的态度只是任其自生

  自灭,面对苏联大量老百.姓的贫穷和饥寒交迫苏共则视而不见。最终苏共致使

  自己完全丧失了民心。到最后苏联解.体之时没有一个苏联公.民站出来维护苏共.和苏联的体.制,而叶利钦等反.对.派却一呼百应得到了人们激烈的支持。

  军事

  军备竞赛

  从20世纪50年代随着冷战的开始,美苏两国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美苏都

  各自在国际上拉拢自己的盟国组成各自的阵营,美苏两国在军事、科技、经济、意识形态、文化等方方面面进行着激烈的对抗。

  美国高调推出

  星球大战”计划,一旦

  星球大战”计划完成,苏联对美国最具威慑

  的战略核力量优势就会被抵消,面对战略盾牌在手的美国,苏联就更加难以对抗,因此和美国一样开展战略防御计划,也是苏联最自然也是最无奈的应对之举了。

  在这些高技术领域,苏联向来处在劣势,为了能够和美国竞争,国力不如美国的苏联不得不投入比美国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来进行研制。

  1993年5月,美国突然宣布放弃

  星球大战”计划,不少人认为美国当初高调推

  出星球大战”计划是一场处心积虑的战略欺.骗,目的就是要将苏联拖入过.度军

  事竞备,从而拖垮其经济。

  尽管美国官方一直表示放弃

  星球大战"计划完全是因为技术上的不成熟,并且星

  球大战”计划中的一些科研项目实际上还在进行研究。但是从

  星球大战”计划提

  出、推进到最终放弃,和苏联解?体的步履如此相契合,不能不让人觉得这就是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穷兵黩武

  苏联后期在世界各地四处扩张?军事基?地,甚至出兵阿富汗,给原本濒临崩溃的苏联经济雪上加霜,使苏联陷入了战争的泥潭最终拖垮了苏联这座帝

  .国大厦。

  苏联入侵阿富汗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使得自己在道?义上成为众矢之的,同时也遭到了阿富汗人.民坚定的抵.抗,导致苏军在阿富汗的战争旷日持久让苏

  联耗尽了自己的财政从而加速了苏联的灭.亡。

  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苏联扩军备战,使国?家财力过多地投入国防军事预算,加剧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苏联在数十年的时间里,与西方对抗花费了

  700亿美元,与中?国对抗花费了

  2000亿美元,其它军费开支约100亿美元,这严

  重消耗和削弱了苏联国力,成为苏联解?体原因之一。

  外交

  和平演变是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颠.覆的一种战略,即以

  武力为后盾对社?会主.义国.家遏制的同时,强化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

  领域的手段,全面推出西方世界的价值观,或明或暗地支持苏联国内的反

  ?对?派

  和民.族分立主?义势力,加速美国式全球民?主化进程。应该说,和平演变战略对

  苏联的剧变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只有当苏联国内出现政?治、社?会危.机和动.荡的时候,外因才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开展了意识形态上的宣.传大战,把苏联称为

  邪.恶的帝?国”号召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上的十字军讨?伐”1⑨83年,美国国.会拨巨

  款,以支持社?会主.义国傢内部的反.共政党和组.织,资助

  美.国.之.音”“.由欧

  洲电台”的活动,加强宣?传攻势。长期的争霸,给苏联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拉大了苏联与发达国?家的距离。自戈尔巴乔夫改?革以来,东西方交流大幅度增

  加,使苏联人?民得到一个了解西方、与西方国?家生活水平作比较的机会,由于

  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存在短缺经济,也使国内民众看到自己国?家与西方世

  界的差距。

  民.族

  苏联是在沙俄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以民.族为特征联.邦制国.家。因而,苏联民.族问题由来已久。从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建立沙皇俄国开始到

  1917年被推.翻,在长达370多年中,沙俄先后扩张占领了外高加索、中亚、西

  伯利亚和远东(含侵占中

  屆的150多万平方公里)等地,使其版图扩张了

  8倍,征服的民.族达120多个。

  苏联的民.族政.策建立在十月革.命时列.宁所提出的两项重要原则之上:是民.族

  自决,大民.族要补偿小民.族曾经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这一政.策在十月革.命后

  具体体现在苏联按民.族划分行政区域,实行以主体民.族冠名加.盟共.和国和行

  政区域,实行民.族一国.家联.邦制上。

  在国内战争时期,在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各共.和国通.过与俄罗

  斯联.邦签订双边条约的形式结成同盟,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在俄罗斯联

  .邦人.民委.员会下成.立了联合的人.民委.员部(包括军事、财政、劳动、交通、邮电

  等),这些委.员部在各共.和国驻有全权代.表。在这一背景下,列.宁主张承认

  少数民.族的权.利,建立联.邦制国傢。苏联成.立后,各加.盟共.和国境内又按民.族划分民.族自.治地区,但为了所谓的国.家利益,苏联政.府常常忽视民.族地区

  的特殊性。二战前,斯.大.林对少数民.族不信任,以维护国

  傢安全为由,把居

  住在苏联西部的3万多波兰人、居住在远东的10多万朝.鲜人、居住在伏尔加河

  流域的100多万德意志人等从他们的居住地强行迁至中亚和西伯利亚。

  1⑨86年3—4月间发生在雅库茨克大学一批俄罗斯族青年和雅库特族大学

  .生之

  间的冲?突。接着是阿拉木图事

  件。1⑨86年12月16日,苏共中.央在未与哈萨

  克当地领.导人商量的情况下,任命非哈萨克族出身的科尔宾取代库纳耶夫,引

  发民.族骚.乱。从1⑨87年开始,民.族运.动具有了有组.织的特点,被.迫.害的鞑

  靼人要求返回克里木、纳

  一卡地区的归属、第比利斯事.件、波罗的海三国的独.立风.潮等,让戈尔巴乔夫应接不暇。

  在社.会矛盾加剧、经济状况没有好转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又启动了政

  .治体.

  制改.革,在人.民代.表选.举、加.盟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的选.举和总统选.举

  中,民.族主.义成了合理的要求。

  苏联长时期地推行大俄罗斯民.族主.义,导致在各民.族之间,特别是各少数民.族和俄罗斯民.族之间,各加.盟共.和国和联.盟中.央之间的矛盾相当尖锐。戈尔

  巴乔夫上台以后,过分相信在民.族问题上所取得的成就,对民.族之间的矛盾和

  问题估计不足,对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缺乏警惕,对其迁就妥协,一让再让,最

  终酿成民.族危.机。带头闹独.立的是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格鲁吉亚

  紧随其后,纷纷发表

  独.立宣.言”和主.权宣.言”戈尔巴乔夫对这些独.立宣.言

  都不表态,实际上是默认。

  事.件

  在戈尔巴乔夫推动新思维改.革后,一些如波兰的卡廷森林惨.案”和1944年时期

  苏联政.府对车臣族的流放等历.史真.相被解禁并逐渐被曝光出来,后来这些事.件也得到了平.反。最终激化并爆发了苏联所长期存在的民.族、历.史矛盾。

篇二:论述苏联解体的原因

  

  苏联解体的原因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共产党在建设苏维埃社会主义实践中严重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导致的。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苏联解体是指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及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瓦解的事件。苏联解体分裂成15个国家:东斯拉夫三国、波罗的海三国、中亚五国、外高加索三国、摩尔多瓦。

  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国家带头开创的个人集权制、任期终身制、指定接班人制(斯大林模式)全面背离了民主共和制的基本原则,是一种高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由于苏联的集权体制导致权力过度集中,从而使得苏共的官员和干部中饱私囊与贪污腐败严重。以权谋私在各行各业及各个领域泛滥。在苏联强大的官僚体制下,还形成了以苏共官员和干部为首的庞大特权利益集团,从而引发了巨大的社会矛盾。这一利益集团也成为了苏联进行改革最大的阻碍。

  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苏联扩军备战,使国家财力过多地投入国防军事预算,加剧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苏联在数十年的时间里,与西方对抗花费了7000亿美元,与中国对抗花费了2000亿美元,其它军费开支约100亿美元,这严重消耗和削弱了苏联国力,成为苏联解体原因之一。

篇三:论述苏联解体的原因

  

  前苏联解体的原因

  苏联解体是指苏联在1991年解体的历史事件。苏联解体后,原苏联十六国家宣布独立,分裂为十六个不同的国家。苏联解体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苏联经济和政治出现了重大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表现不佳,经济体制存在严重缺陷,政府控制经济,劳动力不能有效利用,发展缓慢,造成苏联经济停滞不前。

  另外,苏联的政治体制也是苏联解体不可避免的原因之一。苏联的政权结构是一种独裁的政治体制,缺乏民主性,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政治体系滞后,给改革带来了极大的阻碍。苏联人民的民主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他们开始要求改变政治体系,要求自由和民主,以及更大的经济自由。

  此外,苏联内部出现的分裂也是苏联解体不可避免的原因之一。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信仰。由于苏联政府一直坚持统一的政策,各民族的反抗情绪不断增强,他们要求实现自治,甚至要求独立。

  总之,经济、政治和民族等多种因素,都是苏联解体不可避免的原因。苏联经济体制的不足,加上政治体系过于僵化,及各民族间的分裂,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的实现。

篇四:论述苏联解体的原因

  

  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众说纷纭:有说特权导致贪污腐败盛行,也有说是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还有说是戈尔巴乔夫公开性原则??事实上,苏联的崩溃无疑是一种社会性失败,社会性失败必须从经济基础找原因。那么,导致苏联解体的经济原因何在?

  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苏联的基本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这一经济制度有其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这就是:计划的指令性与个人消费的不可计划性之间的矛盾.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纳入统一计划,是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存在前提.个人消费的选择性特征,决定了个人消费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由此便形成了否定苏联计划经济存在前提的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在苏联计划经济制度下,解决这一矛盾的惟一办法是压制个人消费,用供应短缺方式使原本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的个人消费变成可以统一计划的,这实际上并没有消除这种对立.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对社会再生产产生了致命的影响,使社会经济陷入危机循环,而危机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以猛烈的形式爆发出来,最终导致经济基础乃至整个苏联社会的崩溃.压制个人消费是苏联计划经济赖以存在的内部条件,与外部世界的制度性隔绝是其存在的外部条件,从长期看这些条件都是难以为继的,而这些条件一旦失去,帝国的解体也就不可避免。

  所谓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而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其余的三种经济体系是市场经济体系、传统经济体系和混合经济体系。这种经济制度的特征在于:在计划经济下,三个经济问题都是由政府或是财团决定的(资本主义国家则是财团与政府结合的形式,又被称为“国家资本主义”)。所谓的三个经济问题是指: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国家大部份资源由政府或是财团拥有,并且由政府指令的形式来分配资源,不受市场影响。举例政府认为国家需要苹果,在计划经济下,被政府选中的个人集体(一般为符合该类生产的要求)都要按政府指示进行种植苹果的工作,但事实上实际生产的产品可能不满足或超过了实际需求。计划经济里面不但国家经营的产业是由政府控制,连私人企业也要受政府指示运作。私人企业决定生产甚么,由政府作主;私人企业以甚么方法生产,由政府决定;生产出来的东西又如何分配,也是政府决定。国家操控着私人市场的供应,由价格以至销售渠道,都是政府或是垄断组织(辛迪加、托拉斯等)决定。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最属性之一的,因此计划经济又常被解释与共产主义相通。但是马克思著作中并没有关于计划经济的内容,提倡和实践计划经济是在列宁时期。最典型的计划经济例子数以苏联。

  分析这种计划经济,我们可以看出,它起码有以下弊端。

  首先,资源无法微观有效分配微观资源无法有效分配,是计划经济里最受批评的要点。因为国家所有资源都由政府或是财团决定,私人不掌握生产资料,于是乎国家可以罔顾私人的实际需要而进行经济计划。如当国家要求全国广种苹果时,事实可以是民众对苹果的需求不大。如是者多种出来的苹果在微观层面就会形成浪费。因为私人不得反对政府或是财团的决策,如果民众对芒果的需求高涨,但政府可以不按民众的喜好,而拒绝种植芒果。因而芒果在这个计划经济国家,就变成短缺。我们可以看出:指令性计划制度的根本弊端在于它与社会化大生产的某些客观要求不相适应,社会化大

  生产一方面使社会生产的各部门、各环节的经济联系加强,从而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因而客观上要求对国民经济实行集中的计划管理。另一方面,又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经济

  联系越来越复杂,因而客观上又要求对国民经济实行分散管理。而指令性计划制度只是部分

  地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第一个

  方面的要求。集中计划管理的目的是自觉地保持国民经济重

  大比例的平衡,达到这一目的可以有多种形式,实践证明,指导性计划管理也可以做到这一

  点。因此,指令性计划制度并没有全面反映社会化大生产的第一方面的要求。至于社会化大

  生产的第二个方面的要求指令性计划是基本上不适应的,因为这种管理是高度集权管理的表

  现形式,它排斥了分权管理的可能性。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这种不适应,反应在经济数据上,就是:在戈尔巴乔夫执政之前的5年(1981—1985年)增长17%,年均增长率为3.4%,1986—1990年间仅增长6.8%,平均增长率仅为1.3%。其中,1990年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即下降4%,1991年又下降近15%。又如国民生产总值,1981—1985年间增长19.5%,年均增长率为3.9%。而1986—1990年间仅增长13.2%,年均增长率下降为2.6%,1990年下降2%,1991年下降幅度高达17%。再看社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由1981—1985年间的3.1%下降到1986—1989年的2.7%,1990年出现-3%,1991年为-10%以上。

  其次,是不能改善微观效率。计划经济下的微观效率通常是低落的,主因是国家或是财团往往不强调私人参与,而是由政府或财团一个全权话事。即是说,计划经济下会缺少私人竞争。缺少私人竞争,就不能在生产方式不变的前提下有效提高效率,以至价格也不能通过竞争而有所调整。这种低效率的直接结果日用品严重不足。1988年开始,苏联出现了日用消费品供应短缺的形势:洗衣粉、香皂、练习本、卫生纸等出现脱销。1989年,耐用消费品出现短缺,原先随便选购的冰箱、洗衣机、电视机、吸尘器等家用电器已很难见到。因此,苏联各地商场(店)门前购物的队伍越来越长。据报道,1989年苏联家庭主妇用于排队购物的时间为每天1.5小时,而1990年则为每天3小时。居民的货币购买力与市场商品供应之间的缺口达到50%以上,提高物价势在必行。为此,1991年上半年,政府开始大幅度调价,结果黑市横行,价格猛涨。政府失去了调控力。随后,消费市场出现全面危机:不仅日用消费品供应危机进一步加深,而且出现了食品严重短缺现象:在1200种主要消费品中竟有1150种长期脱销。“商店的货架空空如也”。包括食盐、食糖、面包、火柴在内,各种物品都得凭票证定额供应,“紧张到了极点。”短缺性经济危机的总爆发,使戈尔巴乔夫“处于后果无法预料的灾难性局势之中了。”感受市场供应体系和财政货币体系瓦解的苏联人民“变得失望,甚至绝望”。

  最后,扼杀个人自由计划经济下经济问题都是由政府决定,不考虑少数阶层的诉求,个人的消极自由就自然被牺牲(见伯林《自由论》中关于消极自由的描述,自由主义评价自由程度是消极自由的程度)。又因计划经济下政府掌管国家一切经济活动,政府权力自然过大,容易实现明显的无产阶级专政。共产国家都是实行计划经济,但都几乎无一幸免地,在政治上诉求不通的群体都是归结其为极权主义,实际上是对其他违背发展目标的群体实行压制。

  说到底,经济活动是人的活动,计划经济所以失败,原因还得从政府的“人”身上去找。传统观点认为,政府都是大义为公的。可经济学家布坎南说,政府只是个抽象概念,最终要由人组成,因此,若要分析政府行为,必须从人性出发。他还说,政府里的人,其实与常人没有分别,既不能超凡脱俗,也非无所不能。布坎南首开先河,把“经济人”引入政治学研究。此一创举,不仅打通了经济学与政治学的通道,而且也拓宽了经济学的视野,让经济学对研究政府问题有了用武之地。比如,运用经济学的“最大化原理”推断政府行为,我们就不难明白,计划经济为何会失败?同时也能理解,中国为何要选择市场经济。1960年,布坎南出版了《公共财政》一书,他指出,政府官员的最大化利益与企业家不同。企业家追求的是利润,而政府官员不是。由于政府提供的是公共品,不仅难以盈利,就是赚了钱,官员也不能据为己有。因此,官员不会去关心政府盈利,他们所追求的,是自己的威信与权力。

  正因如此,受其“威信与权力”的驱使,官员通常会挖空心思、不计代价地去扩张财政预算。长此以往,积重难返,除了垮台,还有其它什么选择?

篇五:论述苏联解体的原因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苏联解体是指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及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解体的事件。苏联解体的四大根本原因主要是经济因素、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民族问题、思想政策上的失败。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1、经济因素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相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严重落后,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最根本原因。而苏联经济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苏联僵化的经济体制、结构和战略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

  2、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存在着许多不利于民主、决策等方面的因素,成为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3、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是苏联解体的又一重要原因。

  4、思想政策上的失败

  苏联的解体是一个历史的悲剧,导致这场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苏共的失败,而失败的首先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苏共后期部分领导人纵容或直接鼓吹指导思想上的多元化,结果导致党内思想混乱,为敌对势力和西方思想的渗透打开了大门。

  苏联解体对我国的好处

  一、苏联解体,我国北方的威胁一下子就消失了。

  自上个世纪60年代起,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陈兵百万,随时南下。战争的阴云,始终笼罩在我国北方的上空。为了应对苏联的威胁,我国在北方修了许多的人工山。将北方的军工企业转移到了西南地区。

  不仅苏联威胁着我国,它还支持越南和印度骚扰我国的边境。上世纪60年代至苏联解体,中越,中印边界上发生的那些事儿,都与苏联有关。

  苏联解体,我国北方的威胁立即消失了。我国南部、西南部的敌对国,因为没有苏联的支持,一个放弃了,在边界上惹事。另一个还在惹事,但我们好对付它了。

  二、苏联解体后,我国收回了一部分宝贵的领土。

  中苏两国有漫长的边界线,边境线上,有许多有争议的领土。建国后,我国政府积极地与苏联就这些有争议的领土谈判,想拿回属于我国的领土,苏联自恃强大,我国一寸领土也没有收回。苏联解体后,我国就有争议领土,分别与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谈判。收回了约4000平方公里的宝贵领土。这就是苏联解体带来的好处!

篇六:论述苏联解体的原因

  

  苏联解体原因简单概括

  简述: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思想理论上,教条主义禁锢、思想僵化,解体原因照抄照搬脱离本国国情;直接原因:政治领域中,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官僚主义盛行、严重脱离群众。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得解决导致了苏联解体。

  拓展:

  第一,苏共脱离马克思主义是根本原因。斯大林的残暴专制,赫鲁晓夫的全盘否定,勃烈日涅夫的腐败,戈尔巴乔夫的总统制和新思维等,无不脱离了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戈氏新思维,完全背叛了马克思主义,直接把苏联送上了解体的道路。

  第二,搞军备竞赛拖垮苏联经济是主要原因。长期以来,苏共乐于和北约搞军备竞赛,导致苏联经济畸形发展,最终影响和制约了苏联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引发国内各种矛盾和社会混乱,被叶利钦等人利用和煽动,是苏联最终解体的主要原因。

  第三,戈氏政治体制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总统制从组织上削弱了苏共对国家和军队的领导,破坏了苏共的组织路线,让极端分子叶利钦摇身一变成了苏联最大加盟共和国俄罗斯的总统,为叶利钦蛊惑民众和反对苏共提供了权利和方便。同时新思维破坏了苏共的思想路线,搞乱了苏共的思想,给苏联民众提供了反对苏共腐败的机会,成为苏联解体的思想基础。

  第四,叶利钦倒戈和叛变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作为苏联最大加盟共和国总统,叶利钦的叛变和倒戈对苏联的解体是致命,在叶利钦煽动和带领下,苏联几个主要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从而彻底抛弃了苏联和戈尔巴乔夫。

  第五,西方的忽悠和插手是苏联解体不可忽视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美国及其西方通过叶利钦闹政变,起到了里应外合的作用,最终达到了他们解体超级对手苏联的目的。

  苏联解体,主要是苏共内部出了问题,政治腐败、个人崇拜、经济困境、政改失败、民怨四起,让叶利钦和西方国家有机可乘,把苏联送上了被解体的道路,教训非常深刻!

篇七:论述苏联解体的原因

  

  苏联解体的原因

  LT

  第一种回答角度:

  一、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

  苏联剧变和解体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也有复杂的现实原因。可以说,历史原因是根本性的原因,没有历史上各种问题、矛盾的积累,不可能有后来的爆发和剧变;而现实原因则无疑是直接原因.它主要表现为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方针和政策。苏联的“亡”正是所有这些原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1.历史原因。从国家发展史角度看,带有古老的“直接民主制”特点的村社制度对俄罗斯产生了重要影响。俄罗斯村社制度是以集体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同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又增添了鞑靼蒙古人200多年的统治使俄罗斯政治文化传统中的专制主义和集权主义倾向得到了大大的发展。正是这种漫长的“独裁传统”影响,使得俄国历史上缺乏渐进、改良的社会实践。俄罗斯历史文化传统对苏联后来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苏联,不仅有来自国内、国际资产阶级的反抗和颠覆,更重要的是旧制度的残余,植根于历史文化传统的一系列旧习俗、旧的思维模式对新制度、新体制的侵蚀。其中最关键的是始终贯穿于苏联领导层决策、国家管理以及社会控制过程中的专制主义残余。

  高度集权的苏联模式、斯大林体制曾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和赢得卫国战争的胜利作出过贡献。但其垄断性、强制性随着时代的变化,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消极作用日益明显,而这种缺陷、弊端却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一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革和创新,因而也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历史的根源。

  2.现实原因。苏联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斯大林体制、本身的各种问题和弊病,是导致苏联剧变和解体的根本原因,但戈尔巴乔夫这一代领导人错误的、不成功的改革无疑是苏联剧变和解体的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等苏共领导人看到了必须对苏联模式和斯大林模式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这无疑是正确的。问题在于改革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由于苏共领导人在改革战略、改革的目标选择以及改革的具体政策、策略方面的一系列错误和失误,使得改革逐渐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导致了悲惨的结局。

  戈尔巴乔夫时期,改革首先始于由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向社会主义改良学

  说的转向,苏共领导人改革的最初目的还是要复兴社会主义。但是,当改革转入政治领域之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受到挑战,社会开始转向“社会民主主义”意识形态,随后苏共领导层中的部分人干脆转向自由市场的自由主义思想。正是这种完全排斥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思想转变,戈尔巴乔夫等苏共领导人便逐渐丧失了对苏联社会发展的控制能力,“改革”进程开始由激进民主派来左右,加之民族分离主义势力的日益壮大,造成了苏联社会的最终分裂和国家的解体。

  二、内因和外因

  自从苏维埃国家出现在世界舞台上,西方国家就感到了这种“异己力量”对其基本政治经济制度、价值观和地缘政治的威胁,由此便开始对苏联实施从武装干涉、战略遏制到和平演变的一整套战略和策略,在苏联剧变和解体的过程中,外部因素、西方国家的影响确实存在,但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

  1.内因——决定性的因素。苏联国内各种问题、矛盾引起各种危机,而在所有内部因素中,经济因素是其它各种因素的基础,民族关系方面的因素是导火线,社会政治因素直接导致社会制度的急剧变化,政治危机是各种危机的集中反映。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曾经在历史上创造过高速发展的奇迹,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在西方世界El益显现出巨大的潜力,而此时苏联模式逐渐显露出其固有的弊端,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社会主义的吸引力日渐衰落。戈尔巴乔夫不成功的经济改革。不仅未能使苏联经济重新恢复活力,反而使苏联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这种两种社会制度下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劣角色的位置转换,造成了对苏联十分不利的局面。这种经济因素也正是导致苏联剧变和解体的基本原因,其它各类因素均源于、从属于这一基本的原因。经济竞赛的落伍,刺激了苏联人社会意识的变化。人们对苏联领导人关于共产主义光明未来的许诺感到失望,开始自然而然地产生某种对西方社会的羡慕心理,加上改革以来,苏共本身的问题以及苏共放松对群众的思想工作,一时间,社会上出现了意识形态“自由化”的倾向,社会危机开始显现出来。在社会情绪和价值取向逐步变化的过程中,政治变革的失败和正确方向的偏离,导致了政治危机一步步加深,各种社会思潮的泛起瓦解了苏共的意识形态和思想防线。同时,苏联的民族问题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是苏联解体的导火线,也对苏联

  的就是支持这些国家的政治反对派东欧国家的反对派,从波兰的团结工会、匈牙利的民主论坛,到捷克斯洛伐克的公民论坛和保加利亚的“生态公开性”

  组织,无一不是依靠西方的赞助和扶持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西方敌对势力推行的“和平演变”,东欧国家不可能发生如此迅速的演变。在苏联,西方敌对势力也从未停止过支持政治反对派即所谓“不同政见者”

  的活动。特别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随着“民主化”

  、“公开性”

  方针的推行,西方敌对势力支持苏联政治反对派向共产党夺权、颠覆社会主义的活动进一步加剧。这在年“八·

  一九事件”

  中表现得最为露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明目张胆地从各方面施加压力,对“八·

  一九事件”

  的迅速失败起了很大作用所以说,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对苏东剧变起了催化作用

  2、历史问题的积淀所造成的潜伏危机是苏东剧变的历史原因。

  十月革命开辟了新时代,指出了新道路,但革命本身并没有、也不可能同时解决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问题。“斯大林模式”

  也即“苏联模式”

  是在列宁逝世后经过多年的实践逐渐形成的。这一模式的形成有其历史合理性,并发挥过重要作用。但由于其存在的严重弊端在实践中长期得不到纠正,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原则不仅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被严重扭曲变形了,从而在整体上减缓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首先,在思想理论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教条主义,使社会主义理论停止、僵化其中突出的问题就是忽视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基本前提,将自己定位在各方面都已经比资本主义更高的阶段上。其次,经济发展战略失当,囿于产品经济,在经济联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同时,优先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导致经济结构畸形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斯大林逝世后的苏联几任领导人,不重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也不力,官僚主义严重,对干部缺乏监督,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导致严重脱离群众,逐渐失去群众的支持和拥戴在民族关系上,大俄罗斯主义根深蒂固,地方民族主义严重,民族矛盾复杂化、尖锐化同时,在国际战略与对外政策方面出现严重失误,尽管一度在世界大战可能避免等问题上有过局部性的比较合理的看法,但苏联领导人却热衷于扩军备战,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既延缓了经济建设,削弱了国力,又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形象。这对东欧各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带来了极大影响,所有这些历史问题的积淀造成的苏东社会潜伏的危机,是苏东剧变的深刻的历史原因。

  3、经济长期没有搞好是苏东剧变的基础性原因。

  有资料显示,从上世纪年代到年代中期这年,苏联的国民经济收人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比例一直是在走下坡路,主要是由于经济管理体制和国民经济军事化造成的,而这两者又交互影响。对此,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一直是改革不力的。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以后,虽然首先推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案,却没有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是把改革推进了政治斗争的旋涡,使原来就处于停滞状态下的国民经济进一步走到了崩溃的边缘,从而严重地削弱了社会主义制度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所以,苏联改革了余年,直到解体,旧体制的基本框架仍几乎原封不动,致使矛盾不断积累和激化。这一时期,东欧国家除民主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外,普遍经济不发达,使人民生活长期处于低水平。到苏东剧变前夕,苏东各国的经济形势严重恶化,有的国家社会生产已从原来的低速增长变为负增长。这不仅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形象,而且导致了群众思想混乱及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仰危机,为国内外、党内外社会主义敌对势力的进攻及“和平演变”

  图谋得手提供了条件,也为戈尔巴乔夫等人的反马克思主义路线提供了温床。这无疑是苏东剧变的基础原因。我们之所以说,苏东经济长期没有搞好是其剧变的基础性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是因为,经济没有搞好,如果党的领导人头脑清醒,路线对头,就可以进行深刻反思,探究症结所在,摸索出一条发展的新路子换句话说,如果党的路线正确,即使经济没有搞好也不至于发展到丢掉政权的地步甚至可以这样说,苏东的经济还没有恶化到非要更换政权不可的地步。所以说,如果过分强调经济原因,把苏东剧变主要归因于经济落后和经济建设没有搞好,就会在政治上得出有害的结论.4、“改革”变成“改向”是苏东剧变的直接原因。

  苏东各国的改革困难虽多,阻力虽大,但如果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坚持正确的路线和方向,并非找不到一条可行的改革途径,关键在于,戈尔巴乔夫等人的错误路线葬送了改革。年,戈尔巴乔夫人主克里姆林宫后就推行改革。但他在执政的年中,在如何进行改革,改革的突破点选在何处,沿着什么方向进行改革等一系列问题上犯了重大错误,使改革的性质、方向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至最后搞得苏联居民面临挨饿的地步,人民并没有从改革中得到实惠,

  反而怨声载道,对改革失去信心。经济体制改革受挫,戈尔巴乔夫继而转向搞政治体制改革。这一政治改革,最初说是为了“克服改革障碍机制”,但很快就变成了对社会主义和整个苏维埃制度的低毁和攻击。年月,戈尔巴乔夫在苏共召开第十九次代表会议的报告中强调,“公开性”

  、“民主化”和“舆论多元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条件,从而把政治体制改革引人了歧途。因此,到年代末年代初,苏共对社会和改革进程的领导权不断削弱直至丧失,导致社会、政治、经济、民族的全面危机和失控,最终解体。东欧各国的改革,尽管各自的变化过程和方式不尽相同,但他们与苏联一样,大都是朝着放弃共产党的领导、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发展。所以显而易见,苏东国家的改革导致了社会主义制度彻底崩溃的悲剧,其直接原因就是苏东国家把“改革”

  变成了“改向”,不是“彻底改革旧体制”,而是“彻底抛弃了社会主义制度”。5、执政党的理论和路线错误是苏东剧变的决定性原因。

  一个政党的理论、路线和纲领就是一面旗帜。江泽民指出苏联东欧之所以发展到今天这样,确有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因素,但是归根到底,是苏联东欧党的领导者推行了一条错误的路线,错误的方针和政策,严重脱离了群众所造成的。考察苏东演变的全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决定性原因归根到底是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领导集团在错误理论指导下推行了一条错误路线—“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背弃了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而东欧是戈尔巴乔夫推行“新思维”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的实验田,所以结果是一样的。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

  是什么货色呢一是鼓吹“全人类共同利益高于一切”

  、“高于阶级利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

  是什么货色呢一是鼓吹“全人类共同利益高于一切”

  、“高于阶级利益”,即“世界是一个整体,我们大家都是地球这条船上的乘客,不能让这条船翻沉。第二条诺亚方舟是不会有的。”

  二是宣扬“公开性”

  、“民主化”和“舆论多元化”

  。三是建立一个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并将此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在“社会主义”前面加上“人道的”

  、“民主的”

  两个定语,实际上意味着从科学社会主义的立场上倒退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水平,这是理论上的一个大错误。戈尔巴乔夫认为,社会主义社

  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经济多元化,鼓励私有制经济发展,放弃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思想、舆论多元化,让马克思主义以外的各种思想和意见自由存在和传播政治多元化,允许多党制存在。在苏东各国处于动乱的关键时刻,无一例外地实行了多党制,这个闸门一打开,形势急转直下,立即使党陷人深刻的危机之中。反对党纷纷出笼,先是要求对话,接下来要求席位,继而通过选举把共产党一个个赶出政坛,自己登台执政,接着就是依靠手中的权力,改变原来的经济基础,使整个国家“换了人间”

  。戈尔巴乔夫还荒谬地提出,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极权社会主义”,它使得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形成“垄断”,因此改革就是要“根本改造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形象地说,要炸毁一切”

  。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抛弃十月革命道路,否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实现资本主义化。这对东欧各国影响极大。他把人们的思想搞乱了,把党搞乱了,把反共反社会主义的势力扶植起来了。所以说,苏东演变的过程,正是共产党自我否定、自我丑化,从而为自我垮台创造了条件。这是苏东剧变的最根本的内因和近因。

篇八:论述苏联解体的原因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苏联解体的原因

  苏联是20世纪最大的政治实体,它是一个多民族的联邦共和国,由15个共和国组成,从1917年10月革命到1991年12月31日宣布解体,苏联历经了74年的发展历程。1991年苏联宣布解体,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的失败。

  首先是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的失败。苏联的社会主义政策和制度,特别是政府控制经济的原则,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使苏联的经济落后于西方国家,而缺乏货币刺激,大量的投资,导致苏联经济不断恶化,资源分配不公平,私有经济受到压制,民众的生活收入不断下降,经济不稳定,社会不安定。

  其次是冷战和西方反苏联政策的影响。苏联在冷战期间经济面临着西方反苏联政策的影响,苏联无法应付西方的经济压力,使苏联的经济负担日益重,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限制。

  再次是政治上的原因。苏联的政治体系是一种独裁体制,政府的运行方式也不是很合理,缺乏民主性和透明度,政治变革缓慢,政府的运行不够有效,政权变得越来越没有活力,国家缺乏动力,民众无法得到真正的实惠,没有持续的发展动力,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

  最后,苏联解体的原因还包括苏联内部的政治斗争、民族问题、社会风气以及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等。

  总之,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的失败、冷战和西方反苏联政策的影响、政治上的原因以及苏联内部的政治斗争、民族问题、社会风气以及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等,都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篇九:论述苏联解体的原因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苏联宣告解体后国际共运遭受重大挫折,两极格局结束,那么你了解苏联解体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苏联解体的原因,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苏联解体的原因

  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很多,政治上经济上的专政和国外美国势力的威胁,关于苏联解体的主流观点有两个,一个是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扛不住立式齿轮的转动而土崩瓦解,另一个是政治上戈尔巴乔夫的民主化言论自由影响了民众关于社会主义的忠诚度,被资本主义思想慢慢侵蚀,但是这两种观点也被很多人认为是错误的。

  首先来看苏联解体第一个原因,八十年代苏联境内矛盾不断恶化,苏联的专权经济体制导致经济基础无法支撑上层建筑,别无选择只有实行资本主义,一九二八年到九七五年,苏联经济开始了迅速增长时期,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始有农业社会变成工业社会,转型的速度太快,其他配套难以跟上。据统计,苏联一九二八年到一九四零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五点八,这个速度相当快。仅仅到了一九五零年,苏联就实现了工业化,而美国的增长速度只有三点三。在珍格格苏联内部,发展的速度也不一样,东欧的发展速度比西欧快,这样一来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虽然一九七五年之后经济速度变缓,但是仍然处于一个高增长率,知道一九九零年苏联解体,苏联的经济都是一点七的增长。

  另一种观点,民主化导致了苏联解体。其实在苏联解体前曾经做过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赞成资本主义的只有百分之八,无论是在波兰还是在乌克兰等地,人们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权威性依然保持正面态度,但是叶利钦上台之后资本主义占了上风。

  苏联解体的影响

  苏联解体时二十世纪最大的事件之一,他影响了历史进程影响了世界格局,影响了世界话语权的转变,苏联解体对共产主义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联解体影响一,苏联解体标志着雅尔塔体系结束,终结两极格局局面,让世界格局开始走向多元化。战后苏联美国冷战两国争霸的政治局面也相应的被打破。美国的霸权地位进一步加强,苏联不复存在,继承苏联最多的俄罗斯勉强跟美国站在同一梯队,资本主义世界的凝聚力也慢慢下降,内部铁板一块的局面不复存在。

  苏联解体影响二,苏联解体让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矛盾和摩擦也慢慢从内部开始走向表面,美国开始加强对世界的控制,包括干涉他国内务。美国更加霸权强权的奉行单边主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原有的向心力也开始分散,政治军事矛盾慢慢出现,比如说二零零三年的伊拉克战争就是矛盾不可调和的一种体现。

  苏联解体影响三,苏联解体导致东欧地区动荡,东欧地区突然出现十五个国家,内部的反叛势力也趁机而出,比如车臣独立。由于民族宗教等矛盾加上大国干预,东欧地界出现了很多流血战争,国家间的关系再慢慢调整。

  苏联解体影响四,社会主义遭到重创,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开始考虑改革,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向低潮,苏联解体给很多国家深刻的反思,以及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适用性开始调整,让社会主义更加符合国情。

  苏联解体的实质

  苏联解体的实质是经济基础出现了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即经济决定政治。苏联解体的本质就是经济制度的改革无法达到目标而产生的政治剧变,上层建筑轰然倒塌。

  苏联解体的实质简单来说就是苏联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十世纪是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时代,但是原有的苏联经济体制无法维持下去,政治体制必然随之崩塌。经济体制变革是由公有制变成私有制的过程,上层建筑的政治无可避免的要由社会主义转向资本主义,整个社会的本质就是经济生产过程中的关系。

  苏联解体的实质具体体现在经济上就是单一公有制的转变,单一公有制是魔兽大银行大资本家的资产归集体所有,农业生产也是集体

  农庄的形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将苏联百分之八十的资源放在重工业上,全党政治工作的中心都是围绕着实现工业化,这极大地损伤了农民的利益,用农业换取工业,经济结构不平衡,农业轻工业极度落后,人们生活水平质量下降。不能正确认识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作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物品流通是有定额的,整个社会的资本资源流通全部是中央各部门的调控,完全没有市场调控的存在。过分强调中央财政,宏观调控,没有市场就会存在严重浪费和低效率的产生。

本文链接:https://www.win-tfx.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9858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冰冰文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9005744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