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冰冰文秘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立德树人与五育的关系10篇

时间:2023-06-03 18:54:02 来源:网友投稿
导读: 立德树人与五育的关系

篇一:立德树人与五育的关系

  

  立德树人与五育并举立德树人,五育融合——关于强基计划的几点思考

  强基计划是国家为了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着力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服务国家战略,招收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的重大招生改革。作为普通高中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强基计划,顾名思义就是增强学生基础的计划。

  作为学生的基础是什么?首先是立德树人,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是综合素质,也就是需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明确了这个内涵,我们才能有的放矢。正如文件所说的:“坚持育人为本,探索在招生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做法,引导中学更加重视学生成长过程,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所以,应对强基计划的根本之道就是落实立德树人,就是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和国家___出台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也是相辅相成的。

  除此之外,我们还得明确强基计划的定位:“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___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针对这个问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

  特别需要强化主题班会的设计和开发,真正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注重情境教学,把社会生活与学生的体验有机结合,多一些任务驱动型的班会。

  借疫情防控这件我们正在直面的大事,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思考个人、国家、民族、世界,只有在具体的亲身体验中,学生才能真正去思考,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认知,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抓住教育契机,做真正的教育,才能真正的立德树人。

  除了主题班会,日常教学中,也要时刻注意渗透立德树人教育,特别是上好思政课和语文的阅读课。

  这个问题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为了追求升学率,我们更关注的是智育,不惜牺牲学生的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时间,加班加点题海战术。面对强基计划,如果不做出改变,我们恐怕只能当炮灰。

  要想真正落实五育并举,首先是认知层次问题,只有认识到位,才能落实到位;

  其次是科学落实国家课程规划,编制科学的适合本校的课程表,并严格执行落实。

  必须加强体育锻炼,体测已是必考项目。要求不容忽视,体测越来越受重视。因此强基计划肯定会借鉴模仿。作为高中学校加强体育教学已经势在必行。

  要真正理解落实《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一核四层四翼”,把一核四层四翼变成实实在在的课程,通过课堂扎实落地。

  课程意识关注教学目标本身的合理性之外,还关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是否有教育意义。无论是备课、上课、评课,还是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都要问一问: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要这样教?

  在哪门课上教?最后,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什么结果和实效?这是实现课程价值与课堂实效的前提与保障。

  特别是强化一下体育和美育的课程设计和落实。这是我们的弱项,也是我们的增长点。

  个人认为,强基计划的校考考试类似于之前的自主招生考试。校考是我们县城中学学生的短板,在这方面必须加强,否则我们不会有突破。

  一是开设专门的校考培训课,研究各高校自主招生的命题特点,模拟校考面试,让学生熟悉面试流程,明确考试方向,积累面试经验,提高面试成绩。

  二是日常教学中,各学科老师都要渗透自招面试的教学,多一些任务驱动型的课堂,从题目设计,到学生素养全面准备。

  利用节假日或空闲的时间多去参加一些提高综合素养的活动,在综合素质评价档案里面增加相关的内容。

  保持综合成绩优秀,强化学科素养能力拓展。综合成绩是高考的基础,但学科素质能力则是参加强基计划的核心优势,在高考文化课学有余力的前提下需要做好竞赛素养的拓展。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篇二:立德树人与五育的关系

  

  立德树人,五育融合内容

  立德树人是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中的核心思想,指的是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五育融合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五个方面。立德树人和五育融合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实施立德树人和五育融合的教育目标,需要教育者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倡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教育者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寻求平衡和发展。

  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兴趣爱好,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鼓励。家长还应该与教育机构保持紧密沟通,了解孩子的教育情况,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立德树人和五育融合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证。我们应该共同努力,落实好这一教育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卓越的教育。

  -1-

篇三:立德树人与五育的关系

  

  让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落地、落细、落实

  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出台,是深入分析了当前基础教育的现状,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重大安排,为全国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确定了工作任务,提出了工作要求。通过认真学习文件精神,我们认识到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关键时期,做好小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关系到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目标的实现。贯彻落实“坚持德育为先,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坚持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坚持面向全体,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名学生;坚持知行合一,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的工作要求,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重要保证。总结工作经验,明确努力方向,做好贯彻落实将是我们一项紧迫而长期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太原市实验小学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秉承“关爱成为自然幸福引领发展”的校训,确立了“幸福人生教育”的办学理念,将“关爱发展幸福”作为的学校文化价值取向,立足于“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确立了小学生幸福人生核心素养“六维”指标(广博学识、强健体魄、幸福情怀、审美情趣、淳厚品行、科学素养);构建了“基于幸福人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开发了“审美化幸福课程体系”;研发了“校本团队教研模式”以及“德育教育模式”。也就是从课堂、课程、教师、学生四个方面着手,践行“幸福人生教育”的办学理念。经过多年教育教学改革,各方面均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德育和美育方尤其突出。我们以“思政课”建设为抓手落实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小学课程和孩子的年龄特点,着眼落实学科育人任务,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学科课堂和紧随时代发展的主题活动为载体,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先后在数学、语文、道德与法治、音乐等学科,进行思政课研究,开发了一批具有我校特点的系列特色思政课程,成功总结了学科融合思

  政教育的经验和方法。注重学校美育,我们着眼于美育课程建设,致力于弘扬中华美育精神,通过“文化理解”、“艺术鉴赏”和“创意表达”三类校本幸福美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引导师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目前,学校已初步构建起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起到了区域性教育教学改革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体现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方向的导向作用。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学校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四个坚持”的工作要求,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五育”并举目标真正落地、落细、落实,今后我们还将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一要突出德育实效。抓住“培养什么人”这个教育的首要问题和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思政课为切入点,在各学科全面铺开思政课建设,创立思政课程体系,开发具有学科特点和时代特点的精品课例,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树立教师们“课程思政”的意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坚持正能量正面灌输、聚焦红色基因教育、开展先锋榜样教育,通过“担复兴大任,做时代新人”“我与祖国共成长”等系列活动,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要注重身心健康。我校已将校医室升级为学生健康管理中心,进一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心理健康方面,心理测评系统、智能解压放松系统、智能多维互动积极心理训练系统、智能多维互动认知调节系统等设备已经到位,现已初步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今后将在个别学生心理干预、沙盘辅导、团体辅导及心理健康宣传等方面做大量工作。在学生身体健康方面,我校严格执行“阳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保证“两操”质量,在巩固篮球、乒乓球的传统优势基础上开展足球运动。通过健康管理中心对学生的视力情况、饮食结构和

  睡眠时间进行跟踪与介入,为学生的健康保驾护航。

  三要加强劳动教育。针对城市学校忽视劳动教育、学生缺乏劳动技能的短板,扭转重知识、轻劳动的教育观念,发挥劳动教育的独特功能,立足塑造劳动观念、掌握劳动知识与技能、养成劳动习惯与品质的教育目标,在我校已有课程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继续完善“生活劳动体验课程”,除了“厨艺”“编织”“刺绣”等专项劳动技能课程之外,构建“家校社会”一体化的劳动教育格局,家长要给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校要坚持学生值日制度,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劳动,积极开展校外劳动实践和社区志愿服务。继续开发“农务劳作体验课程”,基于我校孩子很少接触农作物,更缺乏参与农务劳动的机会,利用校园空间修建现代化的蔬菜大棚、空中植物园、无土栽培阳光房等,结合小学科学课相关内容,开发植物观察分类、无土基质栽培、大棚实验田认养等活动课程,将爱绿植绿护绿与科学实验、劳动教育相结合,在树立劳动观念的同时培育环保、生态、节约等意识。

  此外,让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落地、落细、落实,要特别关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完善。

  现代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应包括三个方面:教学业务能力,育人能力、家庭指导能力,往往我们关注多的是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育人能力集中体现在班主任方面,忽视了全员育人能力的培训,而家庭指导能力恰恰也是教师急需的,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让家长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助手,这不是听几次讲座、举行几个活动就能解决的问题,家庭指导能力也需要像课例分析一样,梳理共性问题与特殊问题,进行专业化研究,让每一位教师都具备较强的家校沟通能力。

  用德智体美劳来全面评价学生的成长,才是完善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利用信息网络平台的优势,将学生学业成绩、艺术课程学习、体育科目和体质健康达标、自主体验课程记录、劳作技能等情况进行记录,出具学生综合素质报告,既是学生的成长轨迹记录,同时也能用科学的数据反映学校教育教学的水平情况,促进学校将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落地、落细、落实。(作者:史凤山,太原市实验

  小学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入选教育部中小学第二期名校长领航工程)

篇四:立德树人与五育的关系

  

  立德树人,五育融合内容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五育融合则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

  五育指的是智育、体育、美育、德育和劳动教育。智育是培养学生的智力,使其具备掌握知识的能力;体育是培养学生的体魄,提高身体素质;美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具备欣赏艺术的能力;德育是培养学生的品德,使其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具备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五育相互融合,能够使教育更加全面、立德树人更加有效。比如,进行体育活动可以锻炼身体,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进行美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也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劳动教育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因此,教育应该注重五育融合,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艺术修养、品德素质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1-

篇五:立德树人与五育的关系

  

  正心立德

  劳动树人-论劳动教育视角下的“五育并举”

  摘要:劳动是人类获得幸福的根基,劳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部分。为了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学生在劳动中提升其他能力,教育也成为学生要学习的课程。在“五育并举”、学生全面发展新型教育理念发展的今天,实现学生素质教育成为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五育并举”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劳动思想,为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保驾护航。本文就以正心立德、劳动树人的教育内容与“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讨论劳动教育下,“五育并举”如何实现。

  关键词:正心立德;劳动树人;劳动教育;“五育并举”;策略

  引言

  劳动教育与“五育并举”是互相联系,且是不可分割独立存在的,劳动教育不仅是教授学生一些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增强提质,在劳动中提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劳动观,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劳动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能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摒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并有劳动造就幸福的意识。教师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不仅能坚定学生劳动最光荣的信心,摆正学生的态度,还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在劳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促进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进而推动学生“五育”的发展。

  一、劳动教育与“五育并举”的关系

  劳动教育与“五育”不可分割的,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必要的条件,他们之间是相互渗透的,是以德育作为核心点,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五育”对每个方面都有自己的要求,同时又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如,劳动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动作协调,还能有效的与脑力劳动相结合,使得学生在劳动教育中促使智力及协作能力或情感的升华。劳动教育不仅增强学生的体能,还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力,促进了学生体育教育的发展,让学生变得更有责任感等。因此,劳动教育是“五育”的一部分,教师在育人的过程中,不能分开教学,要在教学中互相渗透和融合,已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教师在进行劳动教育时,要坚持“正心立德,劳动树人”的教育理念,积极引导学生有劳动的意识,在劳动中,树立自己正确的思想。

  二、劳动教育与“五育并举”的融入策略

  随着教育的发展,劳动教育课已经走入了小学课程,成为了学生必须要学习的一门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流于形式,要实践起来,在劳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正心立德,劳动树人,正心立德渗透德育教育

  正心立德,劳动树人,是实现学生素质教育要坚持的理念,劳动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劳动教育的出现有益于学生培养劳动意识,特别适合当下的学生。在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时,要启示学生不能坐享其成,让学生提升劳动创造财富的意识,在劳动中提升认知,升华德育教育情感。

  例如,教师在劳动课中,组织学生为校园除草,在教室外活动,学生首先是感到比较新鲜的,也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除草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花草树木进行认识,从而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事物有新的认知。再如,劳动课中,教学生一些做家务的小技能,让学生回家练习,为家庭分担任务,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也是家庭的一员,也应该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做家务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劳动教育能有效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在劳动中满足于自己的劳动成果,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爱劳动的意识和品质。

  (二)在劳动教育中渗透“智育教育”

  劳动有利于学生协调脑部的发展,在劳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大脑控制和调节能力的提升。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大扫除时,学生为了提高打扫卫生的质量和效率,会思考如何分组,如何利用工具提高效率等,在这一过程中会促进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推动农学生智力能力提高。因此,劳动不仅能有效缓解学生学

  习的压力,还能在劳动过程中促进学生智育的发展,教师在进行劳动课教学时,要积极融入智育教育,如完成卫生清扫,手工剪纸等,在劳动教育中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在劳动教育中融入“美育教育”

  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坚持“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将知识巧妙的融合“五育”元素,为学生劳动教育做好准备。例如,教师在劳动教育中融入美育元素,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教师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收集不同的树叶,观赏不同的花草。再如,组织“劳动创造美”的劳动活动,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技能,创造手工艺品装饰班级等。这样,学生通过亲身体会,会能在实践活动中感知生活的美好,对劳动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也无形中培养了审美能力。

  (四)劳动教育中发展“体育教育”

  劳动教育是学生体能锻炼的基础,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能有效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让学生更健康的成长。例如,在劳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亲身参与劳动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辟校园中不用的荒地,引导学生参与耕地、播种、施肥、除草、收获的整个活动。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会发现植物的发芽、开花、结果是需要悉心呵护的,需要付出一定的劳动,才能长出学生需要的果实,从而学生能够对植物和劳动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对植物的生长有了新的认知,进而为学生树立正确劳动的态度,让学生提高劳动意识,进而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结束语

  正心立德,劳动树人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劳动教育中要学会融会贯通,灵活将“五育”融入进去,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劳动关系,从而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丹.教育视角下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的思路探索[J].当代教育家庭,2021(12).

  [2]胡赟赟.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0(20).

篇六:立德树人与五育的关系

  

  立德树人与五育融合的校本规划和办学特色心得体会

  本文是关于立德树人与五育融合的校本规划和办学特色心得体会范文。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方针中一项重要内容,而它不仅包括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更应该包含着身体健康素质的提升;要实现“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这一理念,就必须将课堂延伸到家庭之外。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把握两条线索:一条以知识为载体开展“双主活动”,即通过校园这条“主渠道”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基础性的文化知识并从知识层面拓宽视野;另一条则可利用社区和家庭资源开辟“第二战场”,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服务活动,形成终身受益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修养。

  近日来,随着大多数学生放假回家,但也有些“小皇帝”在家里吃好穿好,根本不懂得劳逸结合,总是懒洋洋躺在沙发上玩手机、看电影。再者,家长工作忙没时间管他们,很多孩子由于缺乏运动造成肥胖症,甚至患有厌食症,长期下去非常危险。

  如今大部分学生都有了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而网络又是一个新型的舆论阵地,青少年易接触到虚拟世界,这对他们认识自己及评价自己产生误差,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果。虽然说学生沉迷游戏是家长监督不力,但反过来,我觉得除了家长们需要改变观念,同时学校也应该充分重视起来,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未成年人绿色网络空间”,借助网站向广大青少年宣传安全上网相关法律法规、信息技术防护知识,普及正确使用电脑的方法,增强自控能力。比如设置防火墙,让其他人无法轻易进入电脑;拒绝接收不良网站或是未经

  -1-

  父母许可擅自登陆的网站;上网时保持警惕,密切留意来历不明的网址链接,避免误入违法网站或陷阱;注意保存聊天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后应及时报告老师或家长……还有不少事例,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引以为戒!古往今来,在追求文明昌盛的过程中,总是需要几代人前赴后继,坚守初衷,克服困难才能完成使命。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不打磨何以呈君子?《论语》中孔子曾曰:‘有教无类,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说的是圣贤教育治理百姓的方式只有“礼仪”和“法度”两种途径。从孔子所处的春秋乱世中,我们就能深刻领悟“道”之于治理国家的作用。

  -2-

篇七:立德树人与五育的关系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落实五育并举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牢抓实五育并举这个关键,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提高办学育人水平,育全面发展的人、育完整的人。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按照上级“停课不停学,成长不停步”的统一部署要求,以“面向全体、健康第一、分类指导、家校共育、五育并举”为指导,构建五大主题课程体系,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了“疫情防控零感染,教育教学有保障”。建构全域管理体系,顶层设计科学合理。从“延期开学,居家线上教与学”到“开学复课,线上线下相融合”,学校积极应对、主动作为,落实落细“教不盲目,学不茫然;教而有序,学而有方”。深挖战疫思政资源,教育效果显著提升。学校深挖战疫中思政教育资源,构建了养成教育、思政微课、少先队系列、心理健康等“四大德育课程体系”,全面加强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生命科学教育。激活居家学习能力,教育活动丰富多彩。学校构建五大主题课程体系,并结合重要节日节气、活动事件等开展“线上艺术节”“线上体育节”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快乐、学会学习、自主成长。家校社和谐统一,营造大德育氛围。学校坚持定期召开线上家长会,顺畅家校沟通渠道,并主动与周边社区联合开展“小手拉大手,童心战疫情”活动,实现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耦合共进。

篇八:立德树人与五育的关系

  

  五育融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路径

  摘要:我国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主要分析五育融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五育融合;三全育人;立德树人

  引言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当前,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这两个问题逐渐明晰,如何培养人已成为当前教育者共同面对的时代课题。落实立德树人任务途径多种多样,五育融合是当前和今后教育改革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之一。

  一、五育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教育生态学认为,教育的各要素存在内在联系,只有通过相互作用才能发挥整体功能。德智体美劳五育不是相互割裂,而是相互渗透、互利共生。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培养人,五育之中,“德”定方向,“智”长才干,“体”健身躯,“美”塑心灵,“劳”筑梦想,“五位一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然而长期以来,五育之间相互割裂和不平衡不协调发展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制约了人的全面发展。

  (二)推进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扫盲”教育、普及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等效果显著,从根本上解决了受教育权的问题。然而,受传统价值观念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应试教育”“五唯至上”等弊病依然存

  在,五育之间结构失衡、融合不深,等等,与新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从这个意义上讲,五育融合是推进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强国的迫切需要。

  (三)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路径

  全员育人,突出育人的主体性,强调学生、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在育人过程中均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全程育人,突出育人的连续性,强调育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分阶段的工程,各育人环节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全方位育人,突出育人的系统性,强调要充分挖掘各类育人载体和元素,最大限度实现育人的目标。五育融合,则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阐述了五育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使教育目标更明确,路径更清晰。五育三全共同构成立德树人的四梁八柱,为教育者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二、五育融合带来的新挑战及破解之道

  (一)强化“五育融合”的顶层设计

  “五育融合”是新时期我国关于“如何培养人”根本问题的“国家处方”。如何围绕“五育融合”的基本理念,搭建完整的育人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五育融合”旨在寻求育人目标、育人过程、育人结果的整体转变,是对传统“五育分育”模式的结构性改造。强化“五育融合”顶层设计,利用制度优势自上而下搭建“五育融合”的行动框架,对统一认识、明晰权责、优化资源配置,进而提高政策落地实效有重要意义。根据行为主体的权责、功能不同,需要国家层面颁布“五育融合”实施标准和指南,提升站位、统一认识;明确实施原则和执行主体;建立、健全监督和管理机制以及相应的配套措施。对于学校而言,需要围绕国家标准和指南搭建五育融合的育人体系,统筹构建“五育融合”的学校课程规划,探索适合五育融合的教学模式,积极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围绕五育融合优化组织管理机制。

  (二)提升教师融合教学能力

  “五育融合”归根结底是要下沉到课堂教学当中,教师是“五育融合”的实践主体,教师能否胜任关系到“五育融合”的成败。“五育融合”要求教师具有

  综合育人意识,自觉更新教学观念,通过实践反思形成自身的育人风格。“五育融合”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其育人过程的关联性和整体性,它要求教师摒弃分科主义、课时主义,具备融合教学能力。首先,教师要具备开发融合课程的能力,打破学科边界,根据实际需要综合开发育内融合、育间融合、跨育融合课程或教学模块,为“五育并育”提供物质基础。其次,要具备协同教学的能力,能独立组织、领导开发协同教学任务,积极配合、参与其他协同教学活动。再次,要具备运用综合学习策略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力,融合课程无法靠单一学习方式实现,教师需要根据情境综合采用体验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方式来推进。只有切实提升教师融合教学能力,才能保障“五育融合”落地生根。

  (三)教育能力:精通专业到博学多能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认为,好的教师要有“五术”,即道术、学术、技术、艺术、仁术。笔者认为,实现五育融合,教育者至少需要三个方面能力,一是专业能力,让教育更有深度。教育者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和精湛的专业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态度、职业精神和意志品格。二是洞察能力,让教育更有精度。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育人元素,在“五育”中精准认识、把握和实现“一育”。三是迁移能力,让教育更有广度。教育者要善于在“一育”中发现“五育”,实现教育的多向功能。比如劳动教育过程中同时具备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和创新的教育功能[4]。教育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力,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育效果。

  结束语

  让我们以行动为基,以思考为翼,充分发挥个人智慧,根据学校规划、教学目标、课程资源等条件,综合采用一种或几种融合创新并适时调整创新,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中作出“五育”融合的创造性转化,发出自己独特的教育主张和表达。

  参考文献:

  1.

  李政涛.“五育融合”,提升育人质量[N],中国教师报,2020-01-01(3).

  [2]张俊宗.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9(Z3):70-72.

篇九:立德树人与五育的关系

  

  立德树人与五育并举立德树人,五育融合——关于强基计划的几点思考

  强基计划是国家为了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着力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服务国家战略,招收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的重大招生改革。作为普通高中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强基计划,顾名思义就是增强学生基础的计划。

  作为学生的基础是什么?首先是立德树人,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是综合素质,也就是需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明确了这个内涵,我们才能有的放矢。正如文件所说的:“坚持育人为本,探索在招生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做法,引导中学更加重视学生成长过程,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所以,应对强基计划的根本之道就是落实立德树人,就是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和国家___出台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也是相辅相成的。

  除此之外,我们还得明确强基计划的定位:“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___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针对这个问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

  特别需要强化主题班会的设计和开发,真正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注重情境教学,把社会生活与学生的体验有机结合,多一些任务驱动型的班会。

  借疫情防控这件我们正在直面的大事,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思考个人、国家、民族、世界,只有在具体的亲身体验中,学生才能真正去思考,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认知,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抓住教育契机,做真正的教育,才能真正的立德树人。

  除了主题班会,日常教学中,也要时刻注意渗透立德树人教育,特别是上好思政课和语文的阅读课。

  这个问题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为了追求升学率,我们更关注的是智育,不惜牺牲学生的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时间,加班加点题海战术。面对强基计划,如果不做出改变,我们恐怕只能当炮灰。

  要想真正落实五育并举,首先是认知层次问题,只有认识到位,才能落实到位;

  其次是科学落实国家课程规划,编制科学的适合本校的课程表,并严格执行落实。

  必须加强体育锻炼,体测已是必考项目。要求不容忽视,体测越来越受重视。因此强基计划肯定会借鉴模仿。作为高中学校加强体育教学已经势在必行。

  要真正理解落实《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一核四层四翼”,把一核四层四翼变成实实在在的课程,通过课堂扎实落地。

  课程意识关注教学目标本身的合理性之外,还关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是否有教育意义。无论是备课、上课、评课,还是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都要问一问: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要这样教?

  在哪门课上教?最后,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什么结果和实效?这是实现课程价值与课堂实效的前提与保障。

  特别是强化一下体育和美育的课程设计和落实。这是我们的弱项,也是我们的增长点。

  个人认为,强基计划的校考考试类似于之前的自主招生考试。校考是我们县城中学学生的短板,在这方面必须加强,否则我们不会有突破。

  一是开设专门的校考培训课,研究各高校自主招生的命题特点,模拟校考面试,让学生熟悉面试流程,明确考试方向,积累面试经验,提高面试成绩。

  二是日常教学中,各学科老师都要渗透自招面试的教学,多一些任务驱动型的课堂,从题目设计,到学生素养全面准备。

  利用节假日或空闲的时间多去参加一些提高综合素养的活动,在综合素质评价档案里面增加相关的内容。

  保持综合成绩优秀,强化学科素养能力拓展。综合成绩是高考的基础,但学科素质能力则是参加强基计划的核心优势,在高考文化课学有余力的前提下需要做好竞赛素养的拓展。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篇十:立德树人与五育的关系

  

  立德树人故事,深化五育并举美篇

  在这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时代,教育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更是一种引领和启发的过程。立德树人是我们教育的根本任务,它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道德责任和社会担当。

  在教育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需要注重其人格素养的培养。只有让学生正确的树立道德观和人生观,才能让他们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

  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五育并举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五育并举是指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品德教育的统一发展。这五个方面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一起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智育是学习知识的过程,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体育是锻炼身体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的过程,是提高学生情感素质的必要手段。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是提高学生实践素质的有效途径。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过程,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

  在五育并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和需求,为其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才能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总之,立德树人是我们教育的使命,五育并举是我们教育的重要手段。只有在这两个方面的不断深化和提高中,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有道德情操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1-

  -2-

本文链接:https://www.win-tfx.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9822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冰冰文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9005744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