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冰冰文秘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关于田园综合体调研报告(精选范文2篇)

时间:2022-09-06 12:00:09 来源:网友投稿
导读: 【综合体】乐曲结构形式之一。在一首乐曲中,结合两种以上不同结构原则所构成的曲体,称“综合体”,以下是

【综合体】乐曲结构形式之一。在一首乐曲中,结合两种以上不同结构原则所构成的曲体,称“综合体”,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田园综合体调研报告2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田园综合体调研报告2篇

【篇1】田园综合体调研报告

导读:

“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的概念,那么问题来了,田园综合体到底是什么?怎么搞呢?

近年来,休闲农业的理念开始盛行,并逐渐向产业化迈进,毋庸置疑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助剂,成为新农业人的“新宠”。

1.田园综合体是什么?

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表述,田园综合体要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可以说,田园综合体是在原有的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的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能更好地体现乡村独有的美丽和活力,为新时代的都市人打造别具一格的世外桃花源,实现城市居民的田园梦。同时,提升田园综合体模式的商业价值,能更好地带动新农村的发展,促进社会就业问题的解决

田园综合体的组成:

景观吸引核:吸引人流、提升土地价值的关键所在。依托观赏型农田、瓜果园、观赏苗木、花卉展示区、湿地风光区、水际风光区等等,使游人身临其境的感受田园风光和农业魅力。

☑ 休闲聚集区:为满足客源的各种需求而创造的综合产品体系。可以包括农家风情建筑(如庄园别墅、小木屋、传统民居等)、乡村风情活动场所(特色商街、主题演艺广场等)、垂钓区等。休闲聚集区使游人能够深入农村特色的生活空间,体验乡村风情活动,享受休闲农业带来的乐趣。   

☑ 农业生产区:生产性主要功能部分。让游人认识农业生产全过程,在参与农事活动中充分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同时还可以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农业科技示范等项目。

☑ 居住发展带:城镇化主要功能部分,是田园综合体迈向城镇化结构的重要支撑。通过产业融合与产业聚集,形成人口相对集中居住,以此建设居住社区,构建了城镇化的核心基础。

☑ 社区配套网:城镇化支撑功能。服务于农业、休闲产业的金融、医疗、教育、商业等等,称为产业配套,由此形成产城一体的公共配套网络。

2.田园综合体要做什么?

首先关于主体的定义,田园综合体强调要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农民能够充分参与和受益;其次在产业内容上是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

☑ 循环农业——利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废弃污染最小化的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作方式。

☑ 创意农业——以审美体验、农事体验为主题,具有养生、养美、体验品味的功能和快乐,提供给在快节奏工作中的人放松的地方,增添被高楼大厦包裹外的乐趣,目的是让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企业增效、城市增辉。其借助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人们有效地将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整合资源,把传统农业发展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

☑ 农事劳动——休闲农业中将农业生产、自然生态、农村文化和农家生活变成商品出售,城市居民则通过身临其境地体验农业、农村资源,满足其愉悦身心的需求。

3.

在田园综合体中,一二三产业互融互动,通过各个产业的相互渗透融合,把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农耕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拓展现代农业原有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使传统的功能单一的农业及加工食用的农产品成为现代休闲产品的载体,发挥产业价值的乘数效应。

☑ 产业经济结构多元化:由单一的第一产业到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产业经济结构,开展农业种植与休闲娱乐体验相结合的开发模式,如营造农作物大地景观,依托成片花海营造景观与婚纱摄影等娱乐项目相结合;种植果蔬,将农俗体验与其相结合,上山采果摘茶、下地挖野菜,池塘边垂钓等等;此外,利用生态农业科技发展开发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农业科技示范等项目,让游客参与其中,体验乐趣。

☑ 产品模式升级:从单一农产品到综合休闲度假产品,如生态水产养殖度假区,利用自然水体发展养殖业,让游客者体验垂钓、观鱼的乐趣;葡萄酒庄园度假区,录用种植扑倒发展扑倒采摘区,将成熟的葡萄进行酿造,让游客体验从采摘到酿造葡萄酒的全过程;民俗体验度假区,以家庭为单位,休闲时居住在此,从事种花、种菜、修剪果树、采摘蔬果等乡间劳作,体验亲近自然的乐趣;生态养生度假区,依靠山体种植茶树,通过体验采茶、品茶,感悟其中禅意。

☑ 土地开发模式升级:从传统住宅到休闲综合地产。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造成农村空心村现状,由此,对于地产的开发形式有以下两种:一是早期田园体验度假村运营地产,利用空余出来的部分房产再进行装修后以度假村的形式出租给游客,既为农民增加首付,又让游客更为深入地体验民俗文化;二是远期集养老、养生、度假为一体的综合配套休闲地产。

4.世界各地田园综合体发展经验

(1)台湾

总体特征:分享型经济模式,经营形态多元,大致可分为休闲农场、休闲渔业、展示中心、观光农园、农村民宿及森林旅游等。在经营上结合了农业产销、技工和休闲服务等三级产业,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具有经济、社会、教育、环保、游憩、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功能。

典型案例:大地震曾让台湾南投县埔里乡桃米村的房屋倒塌,而当地拥有29种台湾原生青蛙,台湾岛共143蜻蜓,在桃米发现56种,于是村民不断宣传当地种类丰富的青蛙和蜻蜓,用纸、布、石头等制作手工艺品,还建成了全球唯一一座纸教堂,把地震造成的洼地改成人工湖,湖边设有弹簧,托起一只小船,人在船上可以体验模拟地震的情景,村民将小船命名为“摇晃的记忆”。周末和节假日,桃米村日接待游客近1500人,每年门票收入有200多万人民币。

可借鉴之处:台湾休闲农业成功的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情景消费”,创造出大量的奇观、风景和主题。注重定位、强调特色,在“体验经济”理念之外,还出现了“分享经济”理念,即休闲农业经营者与游客分享乡村生活,变“消费者为上帝”为“与客人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2)韩国

总体特征:韩国发展休闲农业的经典形式为“周末农场”和“观光农园”; 注重资源整合,海滩、山泉、小溪、瓜果、民俗都成为乡村游的主题;注重创意项目开发,深度挖掘农村的传统文化和民俗历史等并使其商品化;注重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注重乡村旅游严格管理。

典型案例:江原道旌善郡大酱村抓住游客好奇心,出奇制胜地由和尚与大提琴家共同经营,利用当地原生材料,采用韩国传统手艺制作养生食品的方式制造大酱,既符合现代人的养生观念,还可以让游客亲临原初生活状态下的大酱村,传承民俗文化特色,此外,休闲农业的经营者还特别准备了三千个大酱缸为背景的大提琴演奏会、绿茶冥想体验、赤脚漫步树林及美味健康的大酱拌饭,增加了游客的体验性。

可借鉴之处:以“奇”为突破口,突出乡土气息。

(3)日本

总体特征:日本政府积极倡导和扶持绿色观光产业;法律法规和财政预算齐头并进,并科学制定绿色观光农业经济发展规划,同时重视民间组织的作用,并且适时对其进行财政支持。在绿色观光旅游产品开发中,日本注重环境保护和当地居民的主体性,尊重农村居民和地方特点,不过度关注经济利益;另外,日本不断拓展绿色观光农业的内涵,在观光农园、民俗农园和教育农园等方面进行创新。

典型案例:典型代表是日本的大王山葵农场,该农场以黑泽明的电影《梦》的拍摄地点而闻名,这种以农场为依托,以媒体传播为宣传手段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之一。

可借鉴之处:有完善的制度保障机制和政府激励措施,并能充分发挥民间组织(NPO等)的参与促进作用,生产手段也逐渐向自动化、设施化、智能化,生产经营管理向网络化发展。

(4)美国

总体特征:美国市民农园采用农场与社区互助的组织形式,参与市民农园的居民与农园的农民共同分担成本、风险和赢利。农园尽最大努力为市民提供安全、新鲜、高品质且低于市场零售价格的农产品,市民为农园提供固定的销售渠道,双方互利共赢,在农产品生产与消费之间架起一座连通的桥梁。

典型案例:美国Fresno农业旅游区由Fresno city东南部的农业生产区及休闲观光农业区构成。区内有美国重要的葡萄种植园及产业基地,以及广受都市家庭欢迎的赏花径、水果集市、薰衣草种植园等。采用“综合服务镇+农业特色镇+主题游线”的立体架构,综合服务镇交通区位优势突出,商业配套完善;农业特色镇打造优势农业的规模化种植平台,产旅销相互促进;重要景点类型全面,功能各有侧重。

可借鉴之处:采用资源导向型的片区发展模式——产业强者重在生产销售,交通优者重在综合服务,生态佳者重在度假;要做足体验性,同时把握重点人群需求——针对青少年家庭市场做足农业体验,针对会议人群做强硬件设施与配套娱乐等;另外,通过丰富的节庆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

(5)德国

总体特征:德国的休闲农业大致可分为度假农场、乡村博物馆及市民农园等三种类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市民农园。其主旨是向市民提供体验农家生活的机会,使久居都市的市民享受田园之乐,经营方向也由生产导向转向农业耕作体验与休闲度假为主,生产、生活及生态三生一体的经营方式。

典型案例:德国人首创的生活生态型市民田园——施雷伯田园,独门独院,各具风格,充满了大自然情趣和文化气息,如同微缩的露天民居博物馆。每一户小田园里,主题建筑是童话世界般的“小木屋”,院子里有过去的辘轳井或泵水井,地上摆放着精美可爱的小风车和各种家禽模型。小木屋门前有长满奇花异草的蔬菜园。田园里的菜只许种不许收。秋后枯萎的蔬菜和花草覆盖住潮湿的土地,保护地里的水分,既避免秋冬刮风带起沙尘,第二年春天又可以翻到土里作肥料。

可借鉴之处:市民农园土地来源于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镇、县政府提供的公有土地,一部分是居民提供的私有土地。每个市民农园的规模约2公顷。大约50户市民组成一个集团,共同承租市民农园。租赁者与政府签订为期25~30年的使用合同,自行决定如何经营,但其产品不能出售。

财政部日前下发通知表示,2017年将在河北,山西等全国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简单来说就是补钱、补地、补机制、补固定资产,这些都是当前农业发展,乡村建设的瓶颈所在,政策红利当局,抓住风口!田园综合体————2017年火爆全球中央一号文件力推!永远不要与趋势为敌!

【篇2】田园综合体调研报告

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Word版-完整-可编辑

某某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一七年六月



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名称

某某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

二、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

项目建设单位:某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江昊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三、可研报告编制单位

某某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四、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期限、建设内容

1、建设地点:

某某生态园区座落于某某县某某镇某某村,山清水秀,绿树成荫。

2、建设规模:

某某生态园区是一个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科研、种植、养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为确保产品优质高产,生态园聘请农业专家为技术指导,将畜禽的养殖与销售,果树、蔬菜的种植,以及观光休闲集于一体,总面积约为2000亩。

3、建设期限:

建设期为5年,2016-2021年

4、建设内容:

4.1 2016年计划重点建设基础设施:

(1)按功能规划为服务区、景观区、种植区、养殖区、活动区等,并进行具体分区;

(2)兴建小型现代化的养殖中心;

(3)修建工作人员办公区、宿舍及小规模接待区;

(4)修建沼气池,满足生态园照明、动力等需要;

(5)建设滴灌系统,发展果树种植和间种农作物;

(6)修建小型会议中心;

(7)将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运用到养殖业中,通过采用RFID技术建立饲养档案、预防接种档案等,达到高效、自动化管理牲畜的目的,同时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2、2017年计划:

(1)兴建集餐饮、棋牌、垂钓、休闲、游乐、园林绿化和乡村情调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园区。休闲园规划结构为:休闲别墅区、水果采摘区、观光植物区、观景品茗区。

(2)运用现代化市场营销手段,积极发展观光采摘业。

3、建立绿色产品生产基地。

进行山地资源综合开发,建立以立体种植和立体养殖为主的高效生态科技示范园,随着我国加入WTO,社会消费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生产质优价高的无公害畜禽肉类和蔬菜粮食等是今后农业生产领域的主要任务。为了确保生态园建设前期的资金周转及维持经营,在真正走向市场化道路之前,生态园的前期产出全部由集团内部消化。

4、建设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园。

在生态示范园的基础上,立足生态园山青水秀、“绿色环保”以及生态园的休闲园的特点,充分利用生态园自然景观,形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和集“自然—生产—休闲—康乐—教育”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发展体验农业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特色旅游。

五、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1)依据农业部发布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计划”示范建设项目技术指南》。

2)某某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旅游业大省的若干意见》。

3)某某省计委投资处、某某省工程咨询中心编纂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文件汇编》

4)《某某省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

5)某某省老工业基地发展接续产业规划纲要;

6)某某省旅游局《关于十一五某某省旅游业发展规划》

六、项目概况

“某某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依托市某某县的地理环境优势,以产业化为载体,以形成绿色农业生态环境和旅游产品品牌为目标,以建设新农村、改善和优化农村经济为目的,将科学规划管理、绿色种植技术、生态科学养殖技术、旅游资源开发与市场营销网络有机组合的农村综合型、实用型、生态型的一种模式。该项目建设的核心是开发建设某某省郊新型观光农业旅游示范区。

通过实施“某某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某某县某某镇将以老亮山为中心,形成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园区建设在群山之中,山上林木茂盛,使整个园区更加秀丽宜人,景色如画,是旅游、观光、休闲的好去处。景区交通便利,属白山郊区,“三八线”公路把景区与市中心连在一起。

七、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及建议

通过实施“某某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形成集种养、加工、销售、生态休闲为一体的城郊型经济模式,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促进生态农业建设。为发展高端、高效和高辐射力产业以及创新型城市建设服务。

项目投资为12200万元,其中征地费及土地使用权租赁资金2000万元,该项目具有投资少、见效快、使用周期长、操作简便、易被农民所接受等特点。因此,该项目建设前景广阔,符合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战略的要求。实施“某某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是可行的。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发展概况

一、某某省某某县概况

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某某县地处某某省东南部,长白山麓(北纬41度3O分至42度04分,东经126度07分至126度41分),西与通化市相连,北于柳河县交界,南与集安市接壤,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鸭绿江相望,边境线长45公里,是某某省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贸易中心,总面积1380.9平方公里。本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中部属浑江盆地。地貌可概括为山、岗、川三大类型,其面积比例大致为三山五岗二川,境内最高海拔1487米,最低海拔320米。

2 、自然资源状况

本区具有明显的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秋更迭,四季分明,年日差较大。年平均气温多为4.6℃,无霜期一般多为115-125天,最热月平均气温23℃,最冷月平均气温-17.2℃;极端最高气温39.5℃,最低气温-39.8℃。年降水量为8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两个月时间。

某某省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立体资源宝库”之称,经济发展空间大。

一是林业资源。全市林地面积为1476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83.2%。联合国“人与生物圈”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有60%的面积在某某省。

二是特产资源。域内野生动物350余种,野生植物2300多种,经济植物1500余种,其中人参、灵芝、高山红景天等药用植物900多种,是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主产区。

三是矿产资源。现已发现矿产100多种,探明储量36种,占全省储量30%以上的矿种有12种,矿产储量大、品位高、成矿条件好;金属镁、硅藻土储量居全国之首。

四是水资源。境内鸭绿江、松花江两大水系,有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55条,全市水资源总量为80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06.1万KW,可开发水能资源量125万KW。

五是旅游资源。长白山、松花江、鸭绿江的山水风光享誉中外,长白山天池、长白石林、锦江大峡谷、鸭绿江边境风情等景区、景点、景观遍布全市各地。

某某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目前已经初步形成能源、林产、矿产冶金、医药、旅游、矿泉水、特产业、硅藻土八大特色产业。

一是能源产业。全市现有煤炭地质储量4.2亿吨,可采储量3.1亿吨,原煤年产量1200万吨左右;火电装机容量103万千瓦,年发电能力55.3亿千瓦时;水电装机容量35万千瓦,年发电能力13亿千瓦时;2008年能源工业实现增加值37.3亿元。

二是木制品精深加工产业。全市活立木蓄积量为1.87亿立方米,木材年采伐量80万立方米左右,实木复合地板产能达到1200万平方米,规模以上林产工业企业有49户;2008年林产工业实现增加值20.6亿元。

三是治金新材料产业。白山现已探明矿产36种,资源储量占全省总储量一半以上的矿种有钴、炼镁用白云岩、锑、磷、明矾石、冶金用白云石、石膏、滑石、高岭石、石英砂岩、硅藻土、松花石;冶金工业规模以上企业30户;2008年冶金产业实现产值54.5亿元。

四是健康产业和现代医药产业。某某省已有人参、西洋参等国家级和省级无公害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7个,种植面积达16.5万亩;现有25户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其中已有15户通过国家GMP认证;2008年医药产业产值实现17.7亿元。

五是旅游产业。某某省现有五级旅游资源有4处,四级旅游资源16处,三级旅游资源44处,二级旅游资源16处,一级旅游资资源2处;开通旅行社40家,导游人员600人,旅游业从业人员15000人;201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6.3亿元。

六是矿泉水产业。某某省天然矿泉水类型多样,2004年8月,某某省被国际饮水资源保护组织命名为“中国•白山国际矿泉城”;天然矿泉水资源总计130处水源地,允许开采量为23.14万m3/d,矿泉水产能已达到261万吨;2008年矿泉水产业实现产值8亿元。七是特产业。某某省拥有全国最大的人参市场(万良人参市场),年产水参800万公斤,占全国50%以上,出口量占全国80%以上;林蛙年回捕量1.4亿只,占全国40%。2008年特产业实现产值36亿元八是硅藻土产业。某某省是我国硅藻土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查明资源储量为2.52亿吨,占全国总量的53.61%;开发的硅藻土系列产品有助滤剂、催化剂、无卤阻燃剂、高强保温隔热砖、超微细二氧化硅功能性化工材料;硅藻土企业3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家;2008年硅藻土产业实现产值11亿元。

近三年,白山经济总量快速扩充、质量效益显著提高、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预计,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8亿元,同比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0亿元,增长5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5亿元,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亿元,增长2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40亿元,增长30%;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352元,增长1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672元,增长12%。

未来五年,某某县将按照“追赶”、“突破”、“跨越”的要求,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超过全市总体进度;农村面貌明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3、发展思路和目标

发展思路:认真实施规划建设项目,强力实施基础设施改善,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大力招商引资,继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积极探索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道路;以稳步推进农村改革为着力点,引进规模经营业主,促进土地、林地、宅基地合理流转,活跃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7%,人均纯收入增长9%。

4、形象定位

绿色食品基地、边贸重镇、宜居胜地。

为此,通过实施“某某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1、生态观光农业发展前景

生态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

2、生态观光农业发展趋势

现代社会,人们渴望能在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于是,回归田野自然的观光农业就成为人们最好的选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据专家介绍,观光休闲农业,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就已形成产业规模,进入90年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光休闲农业也应运而生。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有着丰厚的社会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在解决温饱之后,人们对吃穿以外的生活追求日益增多,日趋多样,这是观光农业发展的主要基础。与此同时,节假日的增多,双休日的实行,为人们外出休闲观光旅游提供了大量的时间。从人们旅游情趣多向性来看,追求田园式的生活情趣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向。而现实中,这样的景点场所显得相对匮乏,这就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市场;老亮区老亮镇老亮山丰富的森林和多样的农业资源,则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生态观光农业的基本特点

生态农业观光园不是人们通常所述的与生态农业旅游农业高效农业等同意义上的生态农业观光,它是在现代农业基础上,集合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经验,迎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情趣变化的需要而提出的。生态农业观光园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为基础,以高新示范园区为桥梁,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融直接效益与观赏效益长远效益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新体系。它具有五大基本特点:

1)市场化: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起点和终点都要定位于市场上。其市场范围更为广阔,融人了情趣与休闲的内涵。

2)专业化:专业化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没有专业化就没有现代化。因此,生态农业观光园的专业化是其必然。

3)一体化;生态农业观光园是较高层次的现代农业,一体化是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核心。更加广泛的和大量的第三产业组织会全面介入和渗透于生态农业观光园,开展全方位系列化和多样化的服务。

4)高新化:高密度的资金投入,高新技术的集中采用,是生产高品位高效益产品的必备条件。生态农业观光园对高新化的要求更高,因为它不仅要生产人们喜欢的直接产品,而且要生产人们喜欢的休闲与观赏产品生产的环境。

5)示范与观赏性:这是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别于传统现代农业的最基本和最主要之处。在生态农业观光园中,示范性和观赏性是其基本内涵。

4、生态农业观光园发展定位

生态观光农业园主要是以发展养殖、种植为最主要的经营项目,养殖和种植品种力求做到新奇特。在养殖品种中,可引入市场销售情况较好人人爱吃的动物及特色品种。种植项目应引进速生抗病丰产好看好吃,或外观奇特的产品。

在生态观光农业园内游客不但可吃到各种山珍野味,品尝到珍奇水果蔬菜,还能看到各种动物表演,同时还能烧烤垂钓采果制作栩栩如生的标本,使农产品在各种休闲参与的项目中就地消费。利润和效益是普通种养业的5至10倍。

5、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

“某某省是长白山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定位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旅游空间发展格局调整和资源整合指明了方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强化和人口的疏解,为城市旅游的发展、旅游要素的配套与提升创造了良好契机;郊区城市化的推进,对周边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远郊山区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生态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将促进自然类旅游产品的升级。

6、推进城、郊旅游市场互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依据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引导各区县针对旅游市场开发差异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实现城-郊旅游市场互动,重点促进郊区休闲旅游市场开发科学化、建设规范化和管理标准化。努力探索城乡居民互动模式,开拓城郊居民旅游市场。

7、合理开发休闲度假旅游,培育拓展乡村旅游

某某省十一五期间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依据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打造特色化、多元化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提升现有产品档次,优化休闲度假环境。从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鼓励环境友好型、生态协调型休闲度假项目的发展,严格控制能耗大、占地多、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旅游项目建设。

某某省十一五期间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实现乡村旅游产品从观光型向综合型方向转变,从以餐饮住宿收入为主向以旅游综合收入为主转变,注重本土化开发和特色化开发,推进乡村旅游产业链本地化和乡村旅游经营者的共生化,逐步培育和发展中高端乡村旅游市场,重点发展家庭旅游、特色餐饮、观光农园、观光果园、休闲渔场、民俗节庆等六大乡村旅游产品系列。

8、在旅游空间布局上,构建郊区旅游圈

结合城市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构建郊区旅游圈包括外环路附近及其以外的郊区地域范围。发展重点:一是强化和完善新城的旅游服务功能,培育各具特色的主导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项目,形成区域性的旅游服务基地。二是重点发展休闲度假、名胜观光、生态康体、会议服务旅游产品,完善旅游度假区的综合配套服务体系,强化生态型项目的建设。三是依托现有的大型采摘园、高科技农业园区,提升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发展企业化管理,集农业生产、科技示范、农产品加工、休闲游憩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农业园区。四是在全力保护国家级和市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等旅游资源的前提下,积极推进这些区域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改善旅游环境以适应公众日益提高的旅游需求。

三、项目所在区域发展概况

作为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旅游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已经成为某某县的重要产业,在全区经济与社会生活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十一五”期间,老亮区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等难得的机遇,并且有区位、交通和市场优势,具有旅游业发展壮大的巨大潜力。1998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做出了把旅游业列为中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决策,国家旅游局提出了到2020年建设成为旅游强国的目标,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发展旅游业也是某某县优化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

抓住机遇,决定在某某县某某镇建设:老亮山生态农业观光园,园内总体规划为建设六区一村一廊,六区分别为优质林果花卉区、现代农业区、特色作物区、特种养殖区、农产品加工区、高级生态林休闲区;一村一廊为民俗文化新村和绿色长廊。使之成为“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并进的观光休闲度假观光园,为旅游事业上新台阶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章 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市场导向,政府引导,突出特点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按照“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基本方针,把握农业及旅游业的重大发展的机遇,依托龙山湖国家AAA级风景区,以农业生态和民俗文化为主体,把生态农业园建设集观光旅游休闲渡假和生态农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风景旅游区。提升改造传统的农业产业,使之成为中国现代化农业和农村的窗口,国内一流的高档优质无公害旅游食品供应基地和展示当地农家风貌和民俗风情的观光休闲胜地。实施旅游带动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农业景观的旅游功能,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丰富旅游业内涵,拓宽旅游业发展瓴域,实现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的有机结合,形成旅、农共生发展的新型高效产业,带动和促进某某县乃至某某省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生态农业园建设,全面管理和恢复园区旅游生态环境,按照旅游兴区战略,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开发农业自然资源,提高生态农业系统的产业水平,建立一个适合区情的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效农业系统。园区建成后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万人次,年均增长5%;特色农产品及加工年产值7400万元,年均增长8%;旅游及其它总收入4928万元,年均增长10%左右,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达到世界要求的标准水平。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农业装备、农业科技开发特色资源,建设与这地区中心城市相匹配的生态农业园。经过5—10年的建设,把园区建设成为中国现代农业和农村的窗口,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展示园,国内一流的农业观光休闲基地,国内一流的城郊生态农业基地国内一流的高科技农业示范基地,国内一流的高档优质无公害旅游农产品生产基地,市域内围绕旅游调整农业和农村结构的样本。把旅游观光农业培植成某某县国民经济的重点产业。

2、阶段目标 规划期为10年

规划建设期5年(即2012—2016年),市场推广及培养期5年(即2016—2021年)。

2.1第一阶段(2012—2014年):启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进行水电路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初见成效,完成现代农业区特种养殖区、林果花卉区三大主体工程建设。启动民俗文化新村和绿化长廊两在工程。到2014年,完成农业工程建设,现代农业区科技与生产水平达到市先进水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0%以上,农产品优质率达到90%,园区收入达到4000元。

2.2第二阶段(2015—2016年):完成生态农业园全部建设工程,形成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功能区,与旅游形象协调的生态农业园风格初步形成。完善生态旅游设施的配套供给,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完成民俗文化新村、绿色长廊工程建设,初步建成旅游设施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合理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接近国际标准的农业旅游示范区。到2016年,园示范功能开始发挥作用,园区农业科技与生产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良种化程度农产品优质率达到95%,土地生产效率达到每亩0.8万元以上,园区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

2.3第三阶段(2016—2021年):园区成为旅游繁荣地带和旅游热点景区之一,成为省内一流的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基地。推出生态农业园的郊野乡村生态旅游和健身性旅游项目,现代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功能进一步完善,带动全区乃至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园区整体科技与生产水平达到国内先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土地生产率达到每亩0.8万元以上,实现园区农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实现园区旅游收入5000万元以上,年均增长率达10%,实现预期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目标,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达到全市先进水平。

三、项目建设规模

某某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建设规模为:六区一村一廊

1、优质林果花卉区

规划用地700亩,其中水果经济林500亩,花卉苗木园200亩。

果林园,布局在园区坡度为25°—35°的缓坡区域。花卉园布局在坡度25°以下的适当区域。花卉园应用现代移栽技术、生物技术、繁育技术,探索驯化方法和栽培技术,开发特色森林资源,建立苗圃和成林园,为山区绿化和西部大开发提供绿化种苗。年产林木种苗100万株。果木园应用现代生物技术,驯化改造野生果树,引进栽培特色水果,培育具有风味的地方果品,繁育适合当实际又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特色鲜果种苗,满足山区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450亩种植特色鲜果,50亩为果树繁育基地。每亩年产水果2.5吨,年产繁育种苗50万株。花卉园规划用地200亩,应用替代嫁接技术适当环割技术,利用露地栽培和自动控温栽培方式,开发盆花盆景。规划设计生产能力年产花卉3万盆。年收入达460万元。

2、现代农业区

规划建设果蔬种植园200亩,其中现代农业蔬菜大棚100亩。主要以反季节特色蔬菜及无公害有机蔬菜为主,布局在园区平地区域。无公害蔬菜小区建设智能温室,引进高产栽培技术,采用滴灌溉技术,常年生产特种蔬菜山野菜,繁育蔬菜果用瓜种苗。繁育种苗面积10亩,年产蔬菜种苗15亿株,种植无公害蔬菜90,每亩年产蔬菜4000公斤以上。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达210万元。

3、特色作物区

规划用地700亩,绿色植物园(麻竹及楠竹等)700亩;蘑菇种植200亩。根据“以需定产,择优安排,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原则,积极发展具有老亮特色的特种作物,采用苗木移植或大笼分植科学的管理和采收加工技术,达到特种作物生长快,产量高,质地纯,提早收获的要求,主要生产麻竹、楠竹笋等食用植物。主要布局在园区45°以上的坡地的区域。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达510万元。

4、特种养殖区

4.1梅花鹿养殖

鹿园用地250亩;巴马香猪园150亩;观鸟园用地200亩,水产园50亩。采用生态环境模拟技术(主要以林下生态养殖)、人工繁育技术,收集驯化繁殖野生动物,为野生动物养殖产业化开发探索道路。布局在果林园、绿色植物园等区域,探索林下养殖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产增收。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达975万元。

5、农产品加工区

规划占地20亩,规划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农产品加工厂,带动园区种植和养殖实现规模经营和系列开发,形成产业优势。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达3000万元。

6、高级生态林休闲区

1)现状 园区随处可见的茂密森林是都市区人们难得一见的风景,身处此处可随时看到周围绿色风景和林中各种小动物的身影,能让人充分放下忙碌的心情去尽情的享受森林的恬静。

2)规划理念 本项目以“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理念,挖掘当地自然风景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以及部分人工林种植为主,并引种国内外热带、亚热带优势树种,美化林相。

3)规划目标 生态林休闲区根据科学布局,通过生物多样性的恢复、资源保护的措施,争取达到植被恢复、土质改良、小气候调节的生态功能。在生态保护前提下,营造休闲避暑山庄、养老休闲、户外拓展基地等项目,给人们一个能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环境。争取达到建筑、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和谐生态空间。丰富园区景观和当地物种文化,开展生态保健活动,进行生态多元化发展研究。

规划占地400亩。利用园生态森林区用营造休闲避暑山庄、养老休闲、户外拓展基地等项目,恢复林中古庙、古刹及古寨等景点,发展园区森林旅游。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达2980万元。

7、民俗文化新村

规划占地30亩。由家庭旅馆群落民俗文化广场和生态农业园管理中心和特色产品展销中心组成,布局在大镜沟村五社。积极挖掘推介民俗风情文化,包括民居饮食、节庆礼仪等方面特有的喜好风尚传统和禁忌,对这些有形和无形的民俗风情,要保护挖掘开发利用好。开发森林野菜土特名产和传统工艺品。重点建设农舍改造工程,把生态农业园内的改造成为具有特色的家庭旅馆。农舍改造工程做到九个一,即一栋农家楼,一套特色接待室,一个手工作坊,一块菜园,一块果园,一圈禽,一栏猪,一个停车位,一个沼气池。规划年接待旅游客人达10万人次以上,年收入达1000万元。

8、绿色长廊

绿色长廊工程指自大镜沟村起至红新村的园区主干道路及次干道,全长约18公里,道路两侧视野范园内的山地,采取退耕育林封山育林补充造林低产林园改造,实行绿色美化。规划沿道路建设四个绿化观光休闲接待站,即山坡绿化带公路山花带溪河景观带水库风光带。

第四章  项目建设所具备的条件

1 、资源优势

本项目坐落于鸭绿江畔,依托于龙山湖国家AAA级风景区。

鸭绿江流域多属山区,上游几乎全在峡谷中河道多,中游一带的降水与径流是我国北方最多的地区,水量丰富,各河无枯水现象。鸭绿江的干支流都建有一系列的水库,干流上游1965年还建有云丰水库,干支流水库的建成使鸭绿江水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龙山湖景区是以鸭绿江观光旅游为主体的国家AAA级风景区,区内鸭绿江江水蜿蜒广阔,沿岸青山层峦叠嶂,峡谷幽深奇奥,江中岛屿辉映。景区内岩石奇特的江岸,苍秀繁茂的植被,珍稀奇异的鸟兽,构成了以水上娱乐为重点,山景相呼应,山水景观层次分明的自然景观。

2、客源优势

某某县旅游业在借助长白山品牌的影响力的同时,正在着力发展以龙山湖国家AAA级风景区为主的环城旅游线路,全区旅游产业稳健发展,近几年通过开发与建设,已形成为独特的观光旅游规模,慕名而来的游客逐年增加。

第五章 生态农业观光园市场分析与预测

一、生态农业观光园概况

1、生态农业观光的涵义

生态旅游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生态旅游不仅被定义为一种适应市场机制的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它还是国家政府机构用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工具。目前,最流行的关于生态旅游的定义有两个:

1)生态旅游是一种对环境负责的旅游和观光行为,主要通过对环境的保护,达到使当地的生态和人口得以持续发展的目的。

2)生态旅游是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

3)近年来,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人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生态农业观光应运而生。各地掀起发展观光农业的热潮:有的选择已有的自然风景区或旅游景点为依托,兴建“观光果园”或珍稀动物养殖场;有的以种养殖场为基础,再造人工景观游乐设施;有的集科研技术开发观光旅游于一体,兴建“水果世界”等等。

4)生态农业观光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业,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涵义。狭义的仅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广义的观光农业应涵盖“休闲农业”“观赏农业”“农村旅游”等不同概念,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农村空间出让及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使旅游者充分领略现代新型农业艺术及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的新型旅游业。生态农业观光始于二战后的欧美国家,后在日本台湾等地充分发展并日趋成熟。由最初的小规模的观光果园形式发展到统一规划的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区观光农业带,走向多元化多层次规模经营,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它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把发展思路拓展到“人地共生”的旅游业与农业结合的理想模式。

2、生态农业观光园的主要类型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把观光旅游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旅游活动,它的形式和类型很多。其中规模较大的主要有5种:

1)观光农园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人内摘果拔莱赏花采茶,享受田园乐趣。这是国外观光农业最普遍的一种形式。

2)农业公园即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例如日本有一葡萄园公园,将葡萄园景观的观赏葡萄的采摘葡萄制品的品尝以及与葡萄有关的品评绘画写作摄影等活动融为一体。除了果品水稻花卉茶叶等专业性农业公园外,目前大多数是综合性的,包括服务区景观区草原区森林区水果区花卉区及活动区等。农业公园的面积,因性质和功能而异,既有迷你型的0.3h㎡的水稻公园,又有几十公顷的果树公园。

3)教育农园这是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形态,即利用农园中所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以及配备的设施,如特色植物热带植物水耕设施栽培传统农具展示等,进行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传授游客农业知识。代表性的有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台湾的自然生态教室等。

4)森林公园是一个以林木为主,具有多变的地形开阔的林地优美的林相和山谷奇石溪流等多景观的大农业复合生态群体。在树种结构上,针叶树阔叶树与果树树种相结合;在土地资源利用和空间布局上,林果渔菜花相结合,以森林风光与其他自然景观为主体,配套一定的服务设施,必要的景观建筑,在适当位置建设有狩猎场游泳池垂钓区露营地野炊区等,是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旅游野营避暑科学考察和进行森林浴的理想场所。

5)民俗观光村在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的农村地域,利用其特有的文化或民俗风情,提供可供夜宿的农舍或乡村旅店之类的游想场所,让游客充分享受浓郁的乡土风情以及别具一格的民间文化和地方习俗。如深圳的民俗文化村等。

3、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功能分区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以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功能为主,兼有度假文化娱乐体育运动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游览区。按其不同的性质和功能进行空间区划,可划分为六个分区:

1)观赏区由观赏型农田带瓜果园花卉苗圃珍稀动植物饲养场构成,使游客身临其境,感受真切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生机。

2)示范区由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科普示范构成,以浓缩的典型农业模式,展示特色农业生产景观与经营模式,传授系统的农业知识,使游客增长教益。

3)休闲体验区由当地乡村民居乡村活动场所构成,营造游客能深人其中的乡村生活空间,使游客参与农耕活动,学习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等,体验农村生活。

4)产品区由可采摘的直销果园乡村工艺作坊乡村集市构成。让游客充分体验劳动过程,自采自制自买的方式亲身体验农产品制作过程,并购买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4、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目标

1)一是直接经济效益目标。生态农业观光园是现代农业的一个新兴分支,是以农业产业为基础。因此,获取直接的经济效益是观光农业最基础的目标,特别是观光农业发展的初始阶段尤为如此。

2)二是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理念。生态农业观光把改善生态美化自然造就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发展环境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

3)三是示范观赏目标。离开了这一目标,就没有了生态农业观光。这一目标是“直接经济效益目标”的延伸。换句话讲,也是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三大目标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三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直接经济效益目标”是三大目标的基础,“可持续发展目标”既为长远利益拓展了空间,又是第三目标——示范观赏目标的基础。而示范观赏目标为基础产业提高了知名度,拓宽了市场空间,促进了“直接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

二、生态农业观光园旅游分析

观光农业旅游是旅游市场中的一种新产品,游为主题,巧妙利用城乡各种差异来规划设计是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生态旅组合旅游产品,以引起旅游消费欲望,满足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的需求以及参与新型农业技术与生态农业活动感受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旅游形式,简称观光农业。

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开发项目,观光农园这一旅游新产品不仅日趋活跃,而且日渐显示出良好的旅游开发前景。在我国发达地区的一些大中城市周边交通便利的农业地带开展的”当一天农民””插队落户”等观光农业旅游(或乡村旅游)已搞得红红火火。游历了名山大川的都市旅游者,在农业旅游中找到了一种真正接近自我回归自然的乡土感觉。观光农园以其山清水秀,花果满山,鱼跃禽鸣,荷塘万里,凉亭竹棚,蕉林蔗林成片的农耕景观,从另一方面圆了许多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以农业生态的独特魅力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

1、相关数据

据有关部门总结百姓生活十大变化,其中之一是假日旅游热起来。1989年,我国国内年旅游人数只有2.4亿人次,2008年,我国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三大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187.33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19.1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和23.5%;国内旅游人数16.10亿人次,收入7770.6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5.5%和24.7%;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4095.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6%;旅游业总收入1095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2.6%。

2、旅游要素

旅游业的六大要素是“行游住食购娱”,围绕任何一点,生态农业观光都可以有所作为。生态农业观光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它为农业经济开辟了一个全新市场,竖起了一个新兴产业。它从另一种角度去挖掘我们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开拓出一个完全属于农民自己的市场。在这里,农民表现得主动活跃有创造力,而不必听命于机械的需求。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园对于缓解目前农村经济难以突破的几大矛盾,都有不俗的表现:

1)一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生态农业观光园产品,大多都在当地销售,农民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现金收入,而且可以最直接地得到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对产品进行开发或改进,实现增收。生态农业观光园的产品是丰富多样的,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大小批量都有市场,小规模的家庭联产承包的经营方式在生产作为加工业原料的农产品时无法显现优势,在这里却可以大显身手,各显其能。

2)二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现在,大多数农副产品都供大于求,追求品质成为主流。生态农业观光园以发展地方特色品种为主导,这些品种往往产量相对较低,不为人们重视,一些传统优良品种近乎消亡。生态农业观光园能够发扬传统品种和传统栽培技术之长,生产“有滋有味”的农产品。由于生态保护的需要,生态农业观光园拒绝使用有害投入品,这样一来,农民无论在选择品种还是选择生产方式上,品质成为惟一目标,其产品大面积实现绿色无公害生产。

3)三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据测算,“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市每年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近百万人。如何转移?在工农业产品都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第三产业是最大的出路。而在农村地区,生态农业观光园应该是最大的第三产业。旅游业具有关联度高的特点,对一二三产业均有巨大的带动作用。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就可增收4.3元;旅游业每直接就业1人,社会就可新增5个就业机会。

3、经济效益

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效益显著, 它能使农业经济结构再调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 ,推动农村经济和农业劳动力结构调整,开拓新的增收渠道,创造新的增收模式。市旅游资源的最大特点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共生,农村经济与社会结构的自然形态明显,旅游物价平稳,亲和力较强。

三、绿色食品市场分析

1)1990年5月15日,我国正式宣布开始发展绿色食品。我国绿色食品事业经历了以下发展过程:提出绿色食品的科学概念→建立绿色食品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系统组织绿色食品工程建设实施→稳步向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方向推进。

2)第一阶段,从农垦系统启动的基础建设阶段(1990一1993年),1990年,绿色食品工程在农垦系统正式实施。在绿色食品工程实施后的三年中,完成了一系列基础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在农业部设立绿色食品专门机构,并在全国省级农垦管理部门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以农垦系统产品质量监测机构为依托;建立起绿色食品产品质量监测系统;制订了一系列技术标准;制订并颁布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等有关管理规定;对绿色食品标志进行商标注册;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组织。与此同时,绿色食品开发也在一些农场快速起步,并不断取得进展。1990年绿色食品工程实施的当年,全国就有127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商标使用权。1993年全国绿色食品发展出现第一个高峰,当年新增产品数量达到217个。

3)第二阶段,向全社会推进的加速发展阶段(1994年一1996年),这一阶段绿色食品发展呈现出五个特点:(1)产品数量连续两年高增长。1995年新增产品达到263个,超过1993年最高水平1.07倍;1996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新增产品289个,增长9.9%。(2)农业种植规模迅速扩大。1995年绿色食品农业种植面积达到1700万亩,比1994年扩大3.6倍,1996年扩大到3200万亩,增长88.2%。(3)产量增长超过产品个数增长。1995年主要产品产量达到210万吨,比上年增加203.8%,超过产品个数增长率4.9个百分点;1996年达到360万吨,增长71.4%,超过产品个数增长率61.5个百分点,表明绿色食品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4)产品结构趋向居民日常消费结构。与1995年相比,1996年粮油类产品比重上升53.3%,水产类产品上升35.3%,饮料类产品上升20.8%,畜禽蛋奶类产品上升12.4%。(5)县域开发逐步展开。全国许多县(市)依托本地资源,在全县范围内组织绿色食品开发和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使绿色食品开发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富有特色和活力的增长点。

4)第三阶段,向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推进阶段(1997年一至今), 绿色食品社会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在:中国许多地方的政府和部门进一步重视绿色食品的发展;广大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认知程度越来越高;新闻媒体主动宣传报道绿色食品;理论界和学术界也日益重视对绿色食品的探讨。绿色食品市场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在:随着一些大型企业宣传力度的加大,绿色食品市场环境越来越好,市场覆盖面越来越大,广大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且通过市场的带动作用,产品开发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绿色食品国际市场潜力逐步显示出来,一些地区绿色食品企业生产的产品陆续出口到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显示出了绿色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 绿色食品国际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在:对外交流与合作深度和层次逐步提高,绿色食品与国际接轨工作也迅速启动。为了扩大绿色食品标志商标产权保护的领域和范围,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相继在日本国和香港地区开展注册;为了扩大绿色食品出口创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参照有机农业国际标准,结合中国国情,制订了AA级绿色食品标准,这套标准不仅直接与国际接轨,而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另外,通过各种形式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及一大批绿色食品进入国际市场,中国绿色食品在国际社会引起了日益广泛的关注。21世纪是一个“绿色”的世纪,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世界各国将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承诺的基础上采取实质性行动,而食物生产将是采取行动的重点领域。常规食物生产方式已引起人们广泛而深刻的反思,只关注食物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已远远不够,而必须考虑生产方式对资源环境消费者的影响,这是因为它们已成为食物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食物生产政策农产品国际贸易产生了影响,未来的趋势是,只有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的食物才更具有竞争力,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21世纪的主导农业是生态农业,21世纪的主导食品是绿色食品。绿色食品的有机食品生态食品自然食品生产和贸易发展十分迅速,市场容量也在迅速扩大。

5)绿色食品的发展前景,有关专家认为,21世纪将成为“人类生命科学世纪”“产品质量创新世纪”。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绿色世纪”和“绿色革命”的严峻挑战。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通过多层次加工的健身滋补食品强力美容食品野生植物食品转基因食品等脱颖而出,将以其独特的品质和特性,抢占绿色食品市场。由此可见,新世纪绿色食品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市作为世界农业大市之一,绿色食品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绿色市场销售前景看好。绿色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注重标示本兼治为发展之根本。绿色食品如要超常规发展:首先,要增加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减少污染源,依靠科技增加有机肥和开发“绿色”农药,减少化学肥,为开发绿色食品创造良好的绿色环境。其次,食品加工部门要注重人才技术设备资金的投入,依靠科技开展创新,在提高食品质量上做文章,在研究开发绿色食品上下功夫,把争创绿色名牌作为立足点着眼点,领取进入国内外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只有让更多更好更优的绿色食品走向市场,走向家庭餐桌,才能给世人的生活多添一份“绿色”。

四、蔬菜生产与市场供求形势

全年蔬菜产销特点是:种植规模稳定增长,单产水平有所提高,区域特征比较明显;品种结构优化,优质菜得到较快发展,品质不断提高;销售形势看好,商品蔬菜外销量增加,市场价格持续上扬。

1、蔬菜消费近年来保持平市拥有3000万多人口,是蔬菜消费的大市。近20年来,市居民家庭蔬菜的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据住户资料推算,市居民家庭蔬菜消费总量增长0.62%;增长幅度平均每年0.048%。这些数据不包括餐饮及食品服务业中的蔬菜消费量。近两年来,随着我市农村粮经比例的大幅调整,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增加迅速,市人均年消费量在268公斤左右,远远超过世界每人107公斤的年消费量。

2、未来的蔬菜种植品种应需转变思路,寻求新的发展:

1)向营养保健型转化:在市场开放蔬菜源扩大和品种增多的情况下,人们更讲究蔬菜的质量营养。一些营养价值高且风味好的豆类瓜类食用菌类和茄果类蔬菜,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而花菜生菜绿菜花和紫甘蓝等一些营养价值高风味好的蔬菜销售形势一直看好。

2)向加工方便型转化:净菜上市适应了城市快节奏高效率生活方式。如今,许多地方的蔬菜生产都开始向净菜小包装阶段发展,即在生产地将蔬菜整理后进行消毒灭菌分级,并用薄膜包装密封,然后上市出售。

3)向绿色食品型转化: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禁止使用剧毒农药,尽量少施化肥,多施有机肥,以避免和减少对蔬菜的污染,这已成为目前蔬菜生产的趋势。

4)向新鲜多样型转化:目前,“大路菜”的生产效益开始下滑,人们开始趋向于购买一些营养丰富保健型蔬菜和反季节蔬菜。

3、蔬菜供应分析

人口增长将是未来畜产品需求长期增长的基本动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念日益加强,绿色食品消费成为时尚,而首当其冲的是对绿色无公害蔬菜的关注和期盼。但是作为卖方的生产者对无公害蔬菜的高期盼与作为买方的消费者对市场上无公害蔬菜价格的心理承受能力却产生了激烈的对撞,一边生产无公害蔬菜势必要增加投入,不能做亏本的买卖,一边是消费者在超市或农贸市场专卖区是望菜兴叹,高价位挡住了普通消费者的口福,其潜在的市场需求还期待更多的业者共同参与努力。

五、特种养殖

鹿是世界上的珍惜动物,被我国列为一类保护动物,其经济价值较高。其中梅花鹿具有高产优质早熟适应性强耐粗饲料遗传性稳定茸支肥大质地松嫩等特点,在国外享有很高的声誉。鹿茸市场前景广阔 ,梅花鹿马鹿发展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过去一直是达官显贵和一些洋人的专利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健提高身体素质已成为全民的一种时尚,很多中老年人在享受着鹿茸制品滋补,鹿茸已不在是奢侈品,在不久的将来鹿茸将成为我国人民的保健必需品。这里的一组数据不难看出鹿茸市场前景,韩国人口4400万,年消耗鹿茸160余吨,人均约3.6克。中国年产茸量40吨,出口40%,制药消耗约10吨,民用不足15吨,按12亿人计算人均约0.01克。我国的人均用茸量只有韩国的360分之一。今年5月29日全国养鹿工作会议指出:"在保证正常的出口前提下,有计划的开发一些深加工项目,添补我国在这一生产领域的空白"。由此可见中国鹿茸市场有着及大的潜力。按养鹿规模再扩大10倍(需30年时间)全国鹿茸产量500吨,全部内销,人均还不足半克。人工养殖的梅花鹿及马鹿在我国存栏数约20万头,基数很小,鹿的繁殖速度又比较慢,每年只产一胎生一仔,偶尔双生。如此小的存栏基数加上缓慢的繁殖速度相对于国内外日益增长的鹿茸及副产品的需要市场,鹿茸有供不应求的趋势,价格稳定且逐年增长。鹿茸是的主产品,每年可再生一至二次,优质的成年公鹿每年收获成品茸0.50公斤以上(二杠茸)。按近年的市场价5800元/公斤,每只优质公鹿年可获毛利3000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前景看好,可以说是走致富路的一条捷径。

鹿产品前途无量从目前的国内形式看,我国将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入关后我国的工业品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冲击,而作为农业大国,农副产品,特别是珍稀动物的养殖业将显示出极大的优势,在此基础上鹿产品需求量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形式。另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各国的进出口关税均会有不同程度的下调,(鹿茸出口关税由250%下调至13%)对此出口量会大大增加,产品利润会大幅度提高,这对于养鹿业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具有远见卓识的人会利用好这一机会。 从目前产品加工形式看,已从简单的初级产品向引入高科技基制提高产品的科技会含量采取深加工的方式转化。另外国家科研部门也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开发有关鹿的饲养繁殖鹿产品深工等高科技项目,如人工受精克隆鹿产品的药用价值制药滋补保健化妆品等。目前已开发出很多高科技成果,有些已投入生产,有些继将投入生产。上述产品的资源均来自于养鹿业。所以说养鹿业的前景是无量的。

第六章 技术方案

一、设计原则

本项目的技术方案依照项目区的经济社会条件遵循自然社会和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建立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生态农业系统为目的,运用生态学的物质循环转化原理生态位原理边缘效应原理进行设计。

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

重点推广使用水土保持专项治理技术坡耕地综合治理技术和“畜---沼---果”“种---养---沼---加”生态利用模式。对重力侵蚀造成的水土流失地段开展以工程措施为主的改造与修复工作,对坡耕地和裸露坡地采用生物与农艺措施相结合进行改造,控制土壤侵蚀降低地表径流提高生物生产量,形成土涵水水养土生物生长旺盛的高效利用模式。在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新型高效生态利用模式,把养殖所产生的粪便,人类的生活垃圾及污水通过沼气池发酵,沼气作为能源再利用,沼液浇灌果园沼渣作为肥料施入农田,从而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也优化了生态环境。

三、高效生态林业建设技术

根据项目区绿色长廊的建设需要,结合当地实际,加大封山育林的力度,引进推广无性繁殖技术种苗的培育技术及高效栽培模式。选择当地适种的树种,通过早期混交密集栽培的方法,并采用适当的调节技术确定种间关系,加速绿化山顶等瘠薄山地。同时,采用秸秆覆盖和水土保持技术保持水份,提高幼林成活率和森林植被的生长速度,加速绿色长廊的建设速度。

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

利用项目区土壤空气水无污染的优势,引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技术。在改造农田园地的基础上实施沃土工程,引进推广平衡施肥技术,秸秆快速催腐返田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在生产过程中,实施生态综合防治病虫害工程,采用现代栽培技术,引进防病虫害能力强的农作物品种,推广使用物理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推广使用高效生物农药,降低病虫害的危害,同时要引进有毒残留快速检测设备,严格控制农产品的有害残留,提高农产品质量。

五、庭院生态模式建设技术

根据项目的自然经济条件,结合家庭诱馆建设,选择庭院生态模式。重点引进立体农业种植技术发展“经济林果——蔬菜——家禽”生态模式;引进推广花卉水果高效种植技术,发展“经济林果——花卉——养殖业”;引进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发展“养殖业——经济林果”生态模式。一个以上专业生产项目的生态庭院,使其家居环境更加优美经济更加富裕。

第七章 原材料 供应

一、自然资源材料

项目区内自然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6.6℃,年平均日照1273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185毫米,无霜期为305天。项目区地势起伏,土壤类型多样,其中以黄壤和水稻土为主,山坡土壤坡度大土层较薄,但肥力较高,适宜多种作物生长。土地资源丰富,某某镇有林业用地3.2万亩,森林覆盖率46%,有河流多条,农作物主要以玉米、马铃薯为主。耕地面积约100000亩,有退耕还林面积10556.5余亩,森林覆盖率达60%。

二、社会经济条件材料

某某镇是典型的农业乡镇,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检测,空气、水环境都达到生产无公害农副产品质量标准。

三、项目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备

项目区交通发达,“三八线”公路纵穿全境,另有数十公里乡村公路,交织成网。项目区距白山城区36公里左右,且项目区距国家AAA级风景区—龙山湖风景区的距离均不超过3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区内已开通程控电话、移动电话网络覆盖全区,区内10千伏农网线路正在进行升级改造。项目区居民民风纯朴。

第八章 节能节水措施

一、建筑节能概述

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我国能源形势相当严峻,在今后的长时期内也将难以缓解。为使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提高环境质量,必须节约使用能源,逐步扭转能源浪费严重的状况。

我市与同纬度许多发达地区相比,冬天气候更冷,夏天气候较热,南方空气湿度还很高。在这种湿热环境下,我市房屋的保温隔热性能,却要比发达地区差得多。墙体屋顶和门窗单位面积的传热量,为气候条件接近的发达地区的2~5位左右;很多空调建筑也没有采取必要的保温隔热措施。建筑用能浪费极端严重,现在建筑能耗已占我市能源消费总量近1/4,其增长速度还将大大超过“八五”计划期间能源生产可能增长的速度。

本项目建筑将采用先进节能技术,尽可能降低能耗。

二、节水概述

从全球看,水的开发与利用和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矛盾已日益突出。在我国600多座城市中, 有300多个城市缺水,108座城市严重缺水,日均缺水1600万m3,到2000年这些城市年缺 水将达200亿m3,每年因缺水损失的工业产值上千亿元,水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 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节约用水应是防止水资源危机,解决供需矛盾的长期的必要的方针。

所谓节水,应当是在满足使用要求和给 排水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加强管理,依靠科技进步,采取先进措施,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减少无用耗水量。

对于广大用户来说,一部分人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没必要珍惜 ,节约用水意识极为淡薄。人们对黄河断流城市用水告急这种水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使水的需求急速增长的形势认识不足。因此,我们应树立水是一种宝贵资源的观念,节约用水即是节省资源。各种经济和行政管理措施的实行会不断的增强公民节水意识,公民节水意识是在全社会推行节约用水的软环境,公民节水意识的增强可对其他具体节水措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

一、项目环境现状

项目建设位于某某省某某县某某镇某某村的老亮山。

二、生态环境概况

某某县某某镇地处海拔500—800米左右的山地地带,日照充足,雨量光沛、气温,温度适中,肥沃的黑土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正适合农业开发,某某镇成了盛产优质粮、油、果蔬的绿色基地。建立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各方面条件充分。

三、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生态观光农业是一项保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的绿色生态产业工程。该项目的提出,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为着眼点,实现了保护生态环境和开发利用生态农业相结合的原则,遵循了自然规律,而且该项目对环境没有污染,还能对保护生态起到和积极作用。

第十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一、工程项目管理

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系统工程有其内在的规律,需要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管理程序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去实现。就是说,需要有专门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为之服务。这种组织应该有与项目管理相应的功能机构程序方法和技术;有相应的资质人才经验,能够为业主提供最优秀的项目管理服务,能够为业主创造最大限度的效益。

1992年国家计委颁发了《关于建设项目实行业主责任制的暂行规定》,并随后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今年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又指出:全面实行投资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健全投资约束机制。这使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业主是项目的投资主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最大的决策权,能否正确决策取决于业主的素质。业主不一定必须是项目管理专家,但作为工程建设项目的业主应该具备必要的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应该了解项目管理费用进度质量三大控制,应该懂得项目的费用不一定越低越好,费用低到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程度,工程就会出质量事故。进度也不一定越快越好,建设周期压缩到不合理程度,就会不得不增加费用或影响质量;质量也不一定越高越好,质量的标准应是适宜和合格,质量过剩是一种浪费。

二、组织机构

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和逐级管理,逐级考核的直线分层次管理体系。依靠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制约

机制,坚持自主管理,以人为本,以质量为中心,以责任为纽带,鼓励不断创新,走中外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管理之路。

三、人力资源

总经理由董事会批准任命,中层管理人员采取按条件在社会择优招聘办法解决。营业人员及服务人员从市区下岗职工按规定考核择优录用。

四、员工培训

主要管理人员由单位组织外地考查学习和培训,工作人员由公司统一组织培训学习。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

一、估算编制范围

本估算为某某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估算主要包括:六区一村一廊的建设费、土地租用费,基础设施费及市政配套费。但不包括以下各项费用。

(1)开业流动资金。

(2)建造期价格可能发生的变动而需要增加的费。

二、估算编制依据

本项目建设投资根据建筑设计方案,相关图纸及市建筑工程预算相关定额及取费标准进行估算。

(1)相似工程合同造价资料及地区材料价格。

(2)假定由本市内的单位承担设计,施工及项目管理。

三、投资估算

本项目预计总投资为12200万元,其中,民俗文化新村1000万元,优质林果花卉区200万元,现代农业区(大棚蔬菜)220万元,特色作物区240万元,特种养殖区1050万元,农产品加工区1200万元,生态林休闲区360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2000万元。


项目投资估算表

项目名称:某某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 单位:万元


第十二章 经济分析

通过市场预测,本报告拟定下列经营策略: 某某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总投资12200万元,由政府招商引资,开发商有规划的开发,自主经营。

一、年营业收入

通过调查历年旅游接待情况,预测某某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收入概况如下:


年收入预测表

项目名称:某某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 单位:万元


二、成本估算

1、各项原材料成本,按现行市场行情进行估算。

2、投资采用平均年限法分类进行折旧摊销摊销折旧20年。

3、管理费用按销售收入的20%计算。(包括防疫请临时工土地租用费等办公用品)

4、销售费用按销售收入的3%计算。

5、职工年平均工资按8000元计算,管理人员工资2.5万元,技术人员工资2.0万元。包括工资性补贴及福利。

6、税金:交易税按收入3.3%计算,营业税按收入5.5%计算,租用按租金收入17.5%计算,农业特产按8%计算。

三、所得税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件》及其它实施细则,所得税按25%计取。

四、利润估算

根据本报告拟定的项目收益成本费用和税收等水平,通过相关工作表格计算分析,(详见损益表)整个项目建成后,运营利润1927万元。(税后利润)

五、财务指标分析

本项目从经营角度编制现金流量表,通过现金流量表分析可得如下指标。

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前35%

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20%

每年利税为:3372万元

每年收益为:1927万元

投资回收期含折旧摊销期6.33年。

经过年收支预测和财务分析得出项目全部经营收益率按平均收益率20%,大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贷款利率,项目财务净现值为1927万元。则本项目在财务效益评价下是可行的。

六、资金筹措

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和引导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建设和完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增加项目投入。

1、积极招商引资

园区办公室根据项目建设发展需要,制定有关鼓励投资开发的政策,并优化项目建设的外部环境,吸引企业个体工商户到项目区投资。同时要扩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项目的知名度,吸引要多的外来业主对项目投资。

2、鼓励农民投入

组织农民扩大劳动积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帮助农民解放思想,引导闲置资本参与项目开发,增加对家庭旅馆庭院经济的投入。

3、争取国家政策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

适当扩大项目专项资金的投入,积极向政府争取专项资金,如小流域综合治理专项资金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同时要注重证券资金的投入,抓住机遇,创造条件,积极主动向上市公司靠拢,搞联合,上市融资,吸收社会资本。在扩大融资渠道的同时,要经化资金管理,加强监督,坚持专款专用,专户储存,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十三章 风险分析

一、发展高科技生态农业是防范农业风险的根本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某某省农业有了巨大发展。但是,农业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农业风险尚存,农业依然是高风险产业。防范风险,必须依赖于一套完整的风险防范体系,生态农业观光则是防范农业风险的根本出路。

二、生态农业观光园面临的风险

资源风险 此处的“资源”,特指农业自然资源,它是人类从自然条件中摄取前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各种自然组成成分,主要有土地土壤水森林草地湿地海域原生动植物微生物等。通常,人们把自然资源分为土地资源水利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五大类,或将其分为非耗竭性资源(如太阳能空气风降水气候等)耗竭性资源(如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微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资源风险,则是指农业资源的有限性与社会索取资源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给农产品的安全供给带来的危害。农业是一个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各种资源的存在和有效供给,是农业安全的前提。

1)人均耕地不足。“土地是财富之母”,耕地乃农业赖以发展之根本。

2)农业生态恶化。

从资源经济学的角度看,现实中的农业技术可分为合理利用资源承载力的技术和超越资源承载力极限的技术两种类型。过去,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出现了消耗大量非再生资源又产生大量废弃物农药残毒等生态环境问题,造成农业生态的日益恶化,威胁着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是指恶劣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害。由于自然因素的不可控性不可抗拒性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及其变化的频繁性,可能造成农业生产在地区季节年度之间的巨大反差,给农业造成不可估量的风险。

四、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农产品供求失衡导致的价格波动和价值实现的困难。近年来,市农业市场风险增加,已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民收入增长减缓已经制约了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全局的突出问题。

五、农业生态观光是化解生态农业观光园风险的关键

农业发展的推动力量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投入的增加(包括土地投入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制度的变革科技的进步,其中,后两种力量对农业增长的贡献并称为农业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周洪文,2001)。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对农业发展作用日益增大。历史用事实反复论证了一个铁的定律:科技是农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具有了农业高新技术,就控制了农业发展的制高点。当前,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份额,发达国家达到70%—80%,我国也达到了42%,农业科技进步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现在,农业已成为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最广阔最活跃最富有挑战性的领域,高科技农业的发展,将使农业发生革命性变化。

六、防范风险措施 

1、制度安排与政策机制。它直接关系到能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使农业生态观光园的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现有的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制度,充分调动了农户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但小规模的分散经营,增大了生态农业的发展成本,使生态农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如何在坚持和稳定现有制度的基础上,扩大经营规模,降低生态农业的发展成本,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涉及到政策的基本走向。农业生态观光园的发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在当前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离开了政府扶持,农业科学研究和开发就难以进行,真正把发展生态农业摆在重要的位置,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指出方向。

2、市场调节机制。农业生态观光园的发展更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遵循价值规律,讲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长远意义上说,离开了市场机制,农业生态观光园的研究开发和成果的推广应用就难以发展。市场需求是农业生态观光园发展的方向。

3、资金投入机制。发展农业生态观光园是一项高投入的系统工程,农业生态观光园的产出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投资主体对高新技术的投入数量。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投资主体。首先,进一步明确政府投资的主体地位。其次,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投资高新技术农业。农业经营实体及农业科技经营开发公司农业专业技术协会等组织,应着力投资于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研究,由此而形成相互依存各有侧重的投资机制。第三,积极推进利用外资,争取合作与援助。第四,通过股份制筹集资金。即以项目为募股或集资的主体,向社会定向或公开募集农业技术项目所需资金,并按照股份制的要求进行组织和运作。

4、科技创新机制。科技创新是农业生态观光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一定要构建科技创新机制,为高科技农业的发展提供支撑。抓住农业生态观光园产业结构的关键与重点,选择关系到培育新产业生长点与传统产业改造等关键的高新技术。对这些技术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争取时效,强调效益。

5、推广应用机制。新的推广应用机制应突出两条,一是由政府行为逐渐转变为社会行为,二是农户成为推广应用的主体。社会在进行技术推广应用的过程中,应以农户为中心,形成“自下而上”的推广应用机制。因为农户是技术的最终需求者,而不是技术的被动接受者。

6、风险控制与管理机制。农民收入水平长期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极低,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和市场经济观念仍较淡薄,使农业生态观光园的发展“险上有险”。

7、人才培育机制。农业生态观光园必须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其中的核心问题是人才队伍建设。我们要通过体制改革环境优化观念转变,不拘一格,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对有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人员要实行重奖,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作出贡献。要做好吸引国外留学生的工作,按照“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原则,鼓励和引导留学人员留居海外的农业科技人员回国工作或在国外为农业生态观光园发展献计献策。

第十四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推荐方案总体描述

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是旅游业发展一个新方向,一方面拓宽了旅游业的广度,为旅游活动增添了新景观,有助于生态保护和环境优化,使环境恢复魅力,永保秀丽;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态结构,优化了农业经济的组合,开拓了农业和土地被利用的新领域,强化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增加农产品的商品量和农业附加值,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新型农业的转变,是振兴农村经济优化农业结构的有效措施。围绕建设旅游大产业面向旅游大市场,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通过生态农业园的建设,引导和推动某某县农业结构调整。

二、结论与建议

在经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综合分析后,可以得出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某某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建设具有重大社会经济环境效益,项目可行,建议有关部门尽快批准!

建议一:本项目建筑工程量较大,工程建设中应多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有关论证设计监理施工要紧密配合,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论证。在设计监理和施工中,吸取省市类似规模的市场建设经验,采用合理可行有效的技术手段,确保工程万无一失。

建议二:加强宣传,营造一种良好的旅游文化氛围。要结合中国人的特点,细说旅游消费不仅仅是一种生活享受,而且十分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是人通过与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接触,体验生活的乐趣,它对于消解现代社会由于工作紧张城市喧嚣所带来的身心疲惫的亚健康状况很有帮助。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保健措施。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使人乐观开朗,有助于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生态农业观光旅游能够开阔人的视野,增长知识与才干。还有助于增添家庭生活乐趣和睦家庭关系增强家庭凝聚力等等。总之,要把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造就一种旅游人生的观念,营造一种良好的旅游文化氛围。

建议三:提高服务的质量,增强消费者的旅游意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是一种消费行为,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满意度与舒适度。服务质量好,消费者的旅游意愿会加强,反之,则会削弱。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服务不但关系到消费者旅游意识的培育,还涉及到如何使消费者的旅游意愿转化为旅游消费行为。因为,只有当人民大众热心参与旅游活动,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业才能得到真正可持续的发展。

本文链接:https://www.win-tfx.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3197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冰冰文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9005744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