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冰冰文秘网 > 专题范文 > 发言稿 >

高校就业工作推进会发言稿5篇

时间:2023-05-21 17:06:01 来源:网友投稿
导读: 高校就业工作推进会发言稿

篇一:高校就业工作推进会发言稿

  

  就业工作推进大会发言稿

  各位领导、同仁、同学们,下午好!很高兴能有机会与大家一起交流就业这个话题。

  就业,通俗的说就是工作。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人的安身立命之本。盖洛普公司由美国著名的社会科学家乔治·盖洛普博士于1930年代创立,是全球知名的民意测验和商业调查/咨询公司。2012年出了一本《盖洛普写给中国官员的书》。在全球150多个国家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民意调查之后,盖洛普公司主席吉姆.克利夫顿指出,国家和城市的领导者,应该集中力量创造大量的好工作,因为工作和国家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工作会带来繁荣、和平以及人类的发展,相反,长时期的失业则会摧毁生活、城市和国家。

  从本学期开学初的第一场招聘会开始,同学们都已经跑了不少招聘会了。已有同学和我笑称自己已是“面霸”,——面试霸王,有的还升级为“拒无霸”——被拒、无offer霸王。在此我对这些霸王们的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愈挫愈勇的精神深表敬佩。

  俗话说得好“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众里寻他千百度,工作却在灯火阑珊处”。今天我想以一个就业指导老师和辅导员的身份,从旁观者角度、用几个通俗易懂的俗语和大家一起分享就业这个话题。

  第一个俗语是“识时务者为俊杰”。这里的时务指的是就业形势。我们现在赶上了“史上最难就业季”,“史上最难”有国际宏观经济形势的因素,也有国内经济转型、产业调整的因素。我这里有几个数据,准确地反映了当前的就业现状。第一个数据是:2013年大学毕业生达到699万,2014年有727万,加上2013年

  尚未就业的大学生,可预计2014年高校就业人数将高达810万。第二个数据是:上个月14号,教育部公布了15个难就业本科专业,我们学院的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贸易经济就赫然在列。同时北京市也公布了10个较难就业本科专业,我院现有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和经济学榜上有名。

  第二个俗语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我想用这句话来表达我的职业观,即青年人要有吃苦的心理准备,第一份工作不要害怕辛苦,一个人的成才都要经过艰苦磨砺。这样的名言警句很多,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拜伦说“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孔圣人的话,同样的话民间也有:“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等等,与小伙伴们共勉。

  第三个俗语是“一口吃不成胖子”,这句话表达我的就业观,即“先就业再择业”。这里我还是想用数据说话,第一个数据是今天学校就业管理系统公布的各专业就业率,专业(专业方向)

  电子商务

  工商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会计学

  金融学

  经济学

  人力资源管理

  市场营销

  统计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院(系)小计

  总人数

  223476161293291572225549女生人数

  10184911114185640159340已就业人数

  2419363521935107升学人数

  021302000210未就业人数

  203057125262770481920442未就业男生

  111418281312189413140未就业女生

  939总就业率(%)9.09251611.769722.361310.341515.635223.083915.791513.6472030219.4这个数据和学校引进的经管类就业岗位很不匹配,针对这我做了一些调查,发现

  认为薪水待遇偏低、工作辛苦、工作不稳定、可能还有更好的单位来招聘等因素是目前同学签约率不高的主因。所以我想用第二个数据和大家分享。

  2014年5月23日

  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研讨暨《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发布会正式发布了2014年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教育蓝皮书》指出,据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2013年6月对21个省份30所高校的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5060份),高校毕业生毕业时初次就业率为71.9%。从学历层次比较来看,初次就业率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其中专科生为79.7%,本科生为67.4%,硕士生与博士生均为86.2%;从学校类型来看,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最高,为78.1%,其次是“211”(包括“985”)重点大学,为75.5%,普通本科院校排第三,为75.4%,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最低,为44.3%;从性别来看,男性初次就业率显著高于女性,男性初次就业率(77.3%)高出女性(65.9%)11.4个百分点,性别差距主要体现在“已确定单位”和“自主创业”两项上,男性分别高出9.8和1.3个百分点。

  2013年高校毕业生月起薪的平均为3378元。其特点显示为:第一,学历越高起薪越高,其中专科生为2285元,本科生为3278元,硕士生为5461元,博士生为8800元。第二,男性收入高于女性,原因主要是所从事的职业和学历等因素的不同,在某些情况下,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性别歧视。第三,学校层次高并不能够直接带来高收入,《就业蓝皮书》中指出,“211”重点高校毕业生平均起薪为3157元,一般本科院校为3793元,高职院校为3291元,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为2610元。第四,就业地区之间的毕业生起薪呈现中部低、两头高的特点,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88倍;其中,京津沪为5419元,东部地区为314元,中部地区为2882元,西部地区为3167元。

  以上数据说明了我们一些同学的择业观念不正确,不要想“一口吃成一个胖子“,应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

  第四个俗语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也是有感而发,在做就业咨询时,经常有同学和我诉说,这个单位我家里认为不好,太辛苦;那个单位我家里认为离家太远了,不能互相照顾。可怜天下父母心,舐犊情深啊!在同学咨询我要不要签约时,我总会补上这句话,你签约前和父母要沟通一下,但绝不是对父母的爱护要言听计从。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自主做一个职业发展规划,父母的话是要做参考,但父母终究有一天是要老去,我们要尽快成长,早日负担起我们应尽都是义务,而不是毕业即失业,变成啃老族。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还有另一层意思。师者父母心,是为师的最高境界。前些时候我到风雨球馆参加招聘会,遇到招生就业处的赵处长,她感叹的对我说:“怎么办呐,我为学生的就业晚上都急的睡不着觉”,这就是父母心的表现;我们学院各级领导、辅导员都非常重视同学们的就业,千方百计拓展就业人渠道,不辞辛苦接待招聘人员,这难道不也是父母心?

  好了,我还是用吉姆·克利夫顿先生的话来做今天讲话的结束语吧:“席卷全球的职业大战越来越近,不能再浪费时间了!”

  “加油,伙伴们!祝福你们!”这一句是我说的,谢谢!

  2014.11.5

篇二:高校就业工作推进会发言稿

  

  毕业生就业工作发言稿两篇

  毕业生就业工作发言稿两篇

  【一】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左右,处于全国前列。4月1日,我省召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分管副省长陈云贤同志亲自出席,提出打造广东特色就业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力争使我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

  一、发挥政府统筹协调机制,搭建就业政策平台

  一是建立政府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省领导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亲自到高校调研毕业生就业工作;每年都亲自参加全省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联席会议各部门间的联动协作,着力抓好政策落实。

  二是建立就业工作督导机制。省教育厅领导带队,组织省内就业工作专家,分赴全省各高校召开工作推进会,及时了解和掌握就业动态,督促各项就业工作的落实。

  三是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政策。我厅会同人社厅、财政厅等部门一道,较早出台了创业免税、提高小额贷款额度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近期,我厅正在配合人社厅、工商局研究制定促进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同时,我厅制定了创业示范校建设标准,开展“助你成功,赢在广州”创新创业大赛等,推动我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二、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招聘活动,打造就业市场平台

  四、深化“企业精英进校园”活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我省着力打造“企业精英进校园”系列活动,主要有三大主题。

  一是开展“百人千企进校园”系列宣讲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更好地了解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到目前为止,全省参加活动的学生超过125万人次。

  二是开展“优秀企业校园行”活动。组织一批优秀企业进校园,建立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目前已有5000多家企业与我省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了共建实训基地、人才培养等多项合作。

  三是举办“企业精英校园高峰论坛”。邀请国内知名企业家进校园举办论坛,通过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激励大学生创业就业,并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我省将认真贯彻教育部就业工作推进会精神,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力以赴做好xxxx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推动高校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二】xxxx大学地处西部,以培养公路交通、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等专业人才为办学特色,每年有毕业生8000多名,其中农村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高,就业工作一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家庭负责的态度,学校始终坚持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和“全员工程”,落实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创新就业工作模式,实施多元化的就业帮扶,力促毕业生充分就业。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一、挖掘自身资源,设置毕业生校内见习岗位从xxxx年开始,学校投入专项经费,为毕业生设立100多个校内见习岗位。见习岗位主要针对家庭经济困难、西部农村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中就业弱势专业的未就业毕业生。见习时间1~2年。见习期间,学校为他们提供生活补助,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本科生每月补助1500元,硕士生每月补助xxxx0元。xxxx9~xxxx2年,共有242名毕业生参加了校内见习岗位。见习人员基本都在管理类岗位工作,辅助机关各处室、院系办公室的老师处理日常事务。通过在见习岗位上的锻炼,这些毕业生心理更加成熟,管理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各项就业能力得到普遍提高。目前,xxxx9届见习岗位的毕业生98%都找到了理想的工作,xxxx0届见习岗位的毕业生已有90%就业,xxxx1届见习岗位毕业生已有67%落实就业单位,xxxx2届见习岗位毕业生已有30%落实就业单位,其余正在校内见习岗继续工作的同时,寻找就业机会。

  二、多渠道筹措资金,进行就业帮扶我校积极引进社会力量进行就业帮扶和就业指导。从xxxx8年至今,学校联系华民慈善基金会,每年为学校100名困难毕业生提供每人5000元的就业援助。此项援助包括经济资助和就业指导培训两项内容,在指导困难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的同时,减轻了就业经济压力。针对享受该项援助的毕业生,学校就业中心和各院系予以全程、重点关注和帮助,促成他们顺利就业。xxxx9~xxxx2年四届受助毕业生实现100%就业。针对毕业生就业的情况,学校适时对家庭特别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先后资助学生达400多人。从xxxx2年开始,学校为住在新校区的毕业生拨付专项交通补助,减少其就业成本。

  三、积极邀请用人单位进校园招聘,降低毕业生就业成本学校坚持每年举办冬、春两次大型招聘会,吸引800多家用人单位到校招聘毕业生;同时广泛邀请用人单位进校举办专场、小型、中型招聘会,全年不间断、每年多达700余场;积极发挥“全国公路交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组”的纽带作用,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就业平台。这些措施都为广大毕业生,特别是经济困难、就业困难的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近、就地、低成本双向选择机会,每年大约有60%的毕业生通过校园招聘会就业。

  四、加强特殊群体就业指导做好就业困难毕业生、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就业指导和帮扶工作,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求职技巧上的实际困难,是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必要保障。xxxx1年我校出台了《xxxx大学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实施办法》,对特殊群体的就业指导又提出了新要求。根据特殊群体的特点,要求各院系大力开展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推荐的“一对一”帮扶。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就业形势、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掌握就业政策、更新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克服恐慌、焦虑、浮躁的心理,引导毕业生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制定切实可行的求职措施。面对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好本次会议要求,继续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本着“就业空间有多大,学校发展空间就有多大”的工作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校特色优势,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实现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附送: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发言稿两篇

  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发言稿两篇

  【一】近几年,xxxx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制定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完善政策体系,积极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切实有效地促进了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的就业。

  一、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措施力度,保障充分就业今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多次调研和反复论证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内政发〔xxxx〕4号)。《意见》制定了多项措施,完善了现有的政策体系,为实现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了根本保障。——在拓宽就业领域方面。建立投资带动就业机制,在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和制定创业规划时,按一定比例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鼓励各类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在3年内给予有关税收的优惠政策,定额扣除标准为每人每年4800元。——在引导基层就业方面。为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面向城乡基层就业,自治区级机关录用公务员,均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录用;全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旗县及旗县以下事业单位每年要安排不低于招聘总数40%、盟市及盟市以上事业单位每年要安排不低于招聘总数20%的岗位,定向招聘基层就业项目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在鼓励自主创业方面。加大了税收减免力度。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扣减有关税收,创业项目全部纳入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范围全额贴息。单笔最高贷款额提高到30万元。对于贫困家庭毕业生创业,一次性给予每人不低于5000元的场地租赁补贴,所需经费从各级政府专项资金中列支。加强了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每人创业培训补贴标准为201X元。——在就业援助和帮扶方面。十二五期间自治区每年拿出1万个以上就业岗位,基本解决全自治区266万贫困人口中大学毕业生的稳定就业问题,基本解决目前占高校毕业生总数28%的贫困家庭大学生的稳定就业问题。——在促进少数民族毕业生特别是蒙古语授课毕业生就业方面。鼓励蒙古语授课大学生辅修宜于就业创业的第二学位、第二专业或汉语授课的应用类课程,由各级财政分级负担选修费用。在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以及服务基层项目招募过程中,每年要从录用(招聘)计划总数中拿出15%的岗位,用于蒙古语授课的毕业生;国有企业每年也要按接收计划20%的比例专门用于定向招录蒙古语授课毕业生。

  二、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实现充分就业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筹协调下,各高校坚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保障生源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要途径,对高校招生、培养、就业三项核心任务进行系统性思考、一体化统筹,积极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以招生促培养,以培养促就业,以就业促招生,逐渐缩小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实现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一是进一步强化政府统筹。建立健全了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席会议制度,将现有的高校招生委员会职能纳入其中,吸收组织、人社、教育、发展改革、财政、税务、工商、团委、工会及高校和企业代表参加,统筹研究高校招生、培养和就业创业工作中的重大改革与机制建设问题。

  二是调整招生计划。根据近年的就业情况及将来的社会需求,及时对招生专业、计划及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制定科学的招生计划,对处于稳定状态的专业,保持现有招生规模;对处于招生或就业单项指标较低的专业,控制招生规模;对招生和就业指标均较低的专业,适当减少招生;对调整后仍不能改变现状的非基础学科专业果断停止招生。

  三是优化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健全和完善专业调整机制。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确立动态的市场化专业调整机制,建立和完善院系间、跨学科、跨专业发展的协调机制,促进跨学科交叉专业的发展,大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先进经验和做法,全力以赴,确保高校毕业生顺利成才、充分就业!【二】近年来,我省认真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以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以下简称“俱乐部”)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据统计,xxxx年全省投入大学生创业工作资金5000万元,已建大学生创业基地(园区)10万平方米,自主创业大学生和毕业生近5000人,初步形成了推进创业的工作机制和氛围。

  一、注重顶层设计,构建网络化工作体系

  一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多次就大学生创业和俱乐部建设作出批示,并亲自参加俱乐部活动,专程考察大学生创业企业,推动解决大学生创业中的问题。

  二是明确俱乐部定位。就是要为大学生创业搭建沟通交流、项目孵化和指导服务“三大平台”。通过举办活动、整合资源、推动创业实践,形成大学生创业文化氛围和条件保障。

  三是建立俱乐部网络体系。在各高校普遍建立俱乐部分部,建设学校创业基地,设立学校创业扶持基金,举办经常性沙龙活动,推动创业实践,在我省初步形成了省校联动、分层管理、资源共享的大学生创业网络化体系。

  二、狠抓平台建设,提供全方位创业服务

  一是开展文化交流。省俱乐部和各高校俱乐部按照“每月有主题,每周有活动,每天能咨询”的要求,举办经常性主题沙龙活动。省俱乐部每月与省电视台合作,录播一期大型主题活动。

  二是设立专项资金。从去年开始,每年由省财政投入1000万元,为毕业生创业提供扶持资金;我厅实施“大学生创业金种子计划”,筹措1000万元,撬动金融机构投入5000万元,为在校生创业提供无息贷款。各高校普遍设立了专项资金。

  三是加强场地建设。我厅免费为俱乐部开辟1000平方米活动场地和1000平方米创业孵化基地,投资建立1300平方米“xxxx省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省级创业项目的申报、遴选和扶持,以此引领各高校创业项目孵化工作。

  四是搭建信息化平台。建设俱乐部网站,与各高校俱乐部网站相链接,搭建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活动发布、政策咨询、讨论交流、指导服务一体化信息平台。

  三、加强评选考核,形成常态化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俱乐部考核奖励机制。我厅研究制定了《大学生创业沙龙活动评价指标体系》,每年开展“优秀俱乐部”评选活动,将评选结果与我厅相关政策支持挂钩,并给予经费奖励。

  二是实施“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建设计划”。要求高校都要建立600平方米上的校级创业基地,同时在院系建立创业工作室,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创业基地。从去年开始,我厅每年评选10个省级示范基地,每个基地给予20万元经费奖励。

  三是评选“就业xxxx先进高校”。为激励高校做好毕业生留鄂就业和自主创业工作,从去年开始,我厅每年评选10个“就业xxxx先进高校”,每校给予20万元经费奖励。

  四是评选“大学生创业之星”。从xxxx年开始,我省每两年开展一次“大学生创业之星”评选活动。同时举办“大学生创业之星”高校巡回报告活动。五是建立评估反馈机制。从xxxx开始,我厅每年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状况第三方调查评估及反馈工作,指导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四、健全条件保障,打造专业化工作队伍

  一是提供政策保障。我厅会同人社厅出台政策,要求高校就业创业工作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待遇”四到位,特别是在就业创业工作人员与指导教师的职称评聘等瓶颈性问题上取得了突破。

  二是加强研究交流。组织高校及有关单位成立“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会”,加强就业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工作交流。

  三是建立“专家库”。我厅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建立了“大

篇三:高校就业工作推进会发言稿

  

  在招生就业工作推进暨学生教育管理创新改革研讨会上讲话

  在招生就业工作推进暨学生教育管理创新改革研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一、充分肯定近年来学校招生就业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成绩

  近年来,学校本科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招生专业不断增加。2014年在校生人数为9105人,2019年在校生人数12697人,增长率39.43%。2014年本科招生人数为1766人,2019年本科招生人数为3477人,增长率为96.88%。2014年本科招生专业为15个,2019年本科招生专业为30个,增长率为100%。与此同时,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大学生就业难度不断增加的同时,我校仍然保持了95%以上的就业率,可以说,招生就业工作成效显著、成绩优异。

  在学校快速发展的同时,学生管理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一是学生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二是学风建设有序开展,三是学生团建、学生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创新、扎实有效,四是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成绩突出,五是学生日常管理更加规范、学生教务后勤保卫等部门的学生管理联动机制初步形成,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六是学生关爱服务、校园文化建设持续有效开展,七是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尤其是在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学生管理部门的广大干部、辅导员、学生干部表现出了高度的责任心和强大的工作能力,在战疫情、保平安中做出了突出的成绩,起到了表率的作用。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次疫情防控和西昌森林火灾的扑救中,我校广大学生表现优异,涌现出了一群优秀的成工学子,他们是我校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楷模。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向广大学生系统的干部、辅导员、学生干部、广大青年学生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二、强化招生就业及学生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

  1、招生就业工作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晴雨表、风向标

  2、学生教育与管理事关学校安全稳定及意识形态工作

  学生教育与管理是学校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基础,是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方面。

  3、学生教育与管理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方面

  学生教育与管理、学生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团建、学生社团活动、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二三四五课堂(课内一课堂、课外二课堂、社会实践体验三课堂、线上网络四课堂、社会资源学习五课堂)融合协同发挥作用,是当今人才培养的重要趋势。

  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直接关系着德智体美劳“五育一体”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直接关系着学校内涵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

  4、学生招生就业、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是学校广大干部、各部门、各基层院系的关键性重要工作

  学生教育与管理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方面,是学生知识扩展、素质养成、能力炼成、职业精神形成的重要手段。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招生就业工作是每个二级专业学院的关键性重要工作,是学院党政领导的主要责任,是学院全体教师共同的责任。全校各级干部,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加强对招生就业工作、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责任感,加强联动与协同,将招生就业工作、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整体工作统筹谋划,进一步完善机制制度,对存在的关键性问题系统地加以解决。

  1、认识上存在误区。从总体上看,广大干部教师、学校各部门对招生就业工作、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非常重视,但仍然存在重视不够、认识片面,有的狭义地认为招生就业工作、学生教育与管理是学生部门的事,甚至认为是书记副书记的事、辅导员的事。

  2、机制上存在问题。教务学生系统的联动协同不够,创新创业教育、健康心理教育、竞赛指导等与学生教育、社团活动联系不够紧密、缺乏相应的协同机制,学院的行政领导对招生就业工作、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存在重视不够、关心不多、支持力度有限。

  3、信息共享上存在阻隔。学生招生信息、学生就业信息、毕业生跟踪调查信息等与招生计划、专业申报与结构调整、教学工作质量等方面的共享和关联度不够,有的甚至是脱节的,就业率明显不高、或者是连年降低的专业照样招生,缺乏应有的管控和信息共享联动。

  4、教与学的关系上存在两张皮现象。教师不管课堂、不管学生、只管教不管学的现象仍然存在,教与学存在脱节现象,教学与学生管理协同不够。

  5、学生系统自身对内涵及内容的把握上存在狭隘。工作中存在就招生工作谈招生工作、就学生就业说学生就业,就学生管理就学生管理的情况,缺乏将招生就业工作、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纳入到人才培养工作整体来谋划和构建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定,更是缺乏将招生就业工作、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主动与教务、人事等部门的教学管理、专业建设、人事管理等工作融入一起,构建起相应的协同会商机制。

  6、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中在落实落细、精准见效等方面存在漏洞。个别辅导员工作粗糙、掌握学生情况不准、落实做深做细不够,管理过多卡控不到位、服务不够关心较少,甚至自己当甩手掌柜、什么都支使学生干部干活跑腿,学生活动不重实效,甚至有的搞花架子、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动将学生工作融入人才培养、教学过程的意识不强办法不多。

  7、学校育人体系不够健全、发展不平衡。学生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德育教育、美育教育、劳动教育不平衡、缺乏整体性机制和制度保障,育人体系不健全,立德树人、创新创业、德智体美劳、心理健康、人文素养、竞赛专周、社会活动、学业指导等没有纳入统一的育人体系,人才培养方案统筹协同度较差、教学计划的痕迹较浓厚,一二三四五课堂结合不够好。

  四、加强招生就业及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及重要举措

  1、深化对招生就业和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招生就业工作、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纳入学校重要内容,是学校各部门、各学院的重要工作,要与学校教学工作、人事工作、财务工作等相关工作一起统筹谋划、系统思考、一体化解决。

  2、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形成招生就业工作联动机制。每年编撰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招生质量报告和就业质量报告。要形成招生就业工作联动机制,根据上年的招生就业情况,对就业率不高、学生报考不积极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限制招生专业数或缓招停招学生,甚至撤消相关专业,要根据招生情况和就业情况,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产业发展要求构建起以产业需求为引导、招生就业质量为导向的动态专业调整机制和制度。

  3、健全完善学生管理体系和格局。进一步强化学生管理上下结合、纵横协同的网格化学生管理服务新格局,强化学生管理院系管理的直接主体责任,学生职能部门的学校管理主体责任。深化、优化学生宿舍管理、学生日常管理服务中学生、保卫、后勤部门、院系间的联动协调机制,强化网络化管理,构建起纵横交错上下协同的网络化网格化管理教育服务新模式。

  4、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一体”的育人体系机制。将德智体美劳相关要求落实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到相应的培养过程和培养环节里,形成一二三四五课堂联动。加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具体要求在教学、学生两大系统中的融合协同,构建起人才培养的联动协调机制。构建由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德智体美劳“五育一体”育人工作领导小组。请教务、学生牵头,宣传、团委、马院、创新创业学院、体育教学部、人文学院等单位协同,提出领导小组初步构建方案及德智体美劳“五育一体”育人体系机制、一二三四五课堂联动的初步方案,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工作方案,供学校专题研究。

  5、强化学生工作与安全稳定、意识形态工作的联动协同机制。进一步强化、完善学生教育、学生管理与安全稳定工作、意识形态工作的宣传、后勤、保卫、网络等部门间的联动协同机制。

  6、创新招生就业理念,逐步试行招生就业目标管理。创新招生就业工作理念,将招生宣传、就业工作与社会服务、产教融合、校地合作结合起来,将就业工作扩展到大四全学年。用招生录取情况、学生就业效果检验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建设水平、学院管理成效,试行就业目标管理、目标考核,将招生就业工作成效纳入学院目标管理。

  7、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方式。用服务、体验、参与、实践、线上线下一体等新方式、并新形式,让学生在校期间得到关爱,增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意识。学生活动、学生社团要紧紧围绕思想品格塑造、素质能力提升、职业操守养成、专业能力提升来开展,形成我校学生活动的特色、优势。

  8、深化学生系统的放管服综合改革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学生系统要在放管服综合改革和校院二级管理管理体制改革中发挥作用、做出表率。教务、财务、人事等部门要将招生、就业情况作为反映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作为专业调整、招生计划确定,学院相应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

  9、进一步加强辅导员建设。在学习进修、职称晋升、评优评奖、工作条件改善等方面向辅导员倾斜,打通、拓宽辅导员成长通道,充分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

  10、加强学生管理服务、招生就业工作的信息化、智慧化建设,打造信息共享空间平台,提升学生管理服务、招生就业的网络信息化水平,努力实现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强化学生健康教育,在心理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实施学生健康教育,让学生具有良好的终身健康意识和健康素质。

  11、加强执纪问责。加强招生就业工作和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督查,充分运用“四种形态”加强招生就业工作及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执纪问责。

  五、切实做好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今年将是在学校办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受疫情影响,就业工作相对往年相对较低,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截止目前,学校的平

  均就业率仅38.09%,就业率超过50%的专业只有5个,有13个专业的就业率在40%以下,有5个专业的就业率在20%以下,最低的一个专业就业率仅9.68%。要确保毕业生就业率,必须全校动员、全员行动,各单位、各院系要有具体的方案和任务。

  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近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确保2020届毕业生按时毕业、如期就业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会后,由就业办牵头进一步完善目标方案,希望制订相应的制度性文件,对就业工作完成情况实行目标奖惩,将就业工作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六、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学生系统要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学生平安、校园平安。一是要继续关心关爱学生,做好教育引导,做好个人防护,坚决克服麻痹思想、松劲情绪。二是协同教务做好网上教学工作,关心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帮助解决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做好意见收集和反馈,做好沟通。三是再次重申,严禁学生擅自返校。四是关注学生日常动态,及时化解不良情绪,做好心理沟通。五是把学生返校开学的预案做实做细,除了学校层面,各个学院、各位辅导员都要有相应的小预案、事先要有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

  特别的疫情、特别的年份、特别的学生教育与管理体验与检阅、特别的就业工作考验与期盼,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心、共同努力,高度重视、多方施策,就一定能够完成2020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任务,就一定能够推动学校招生就业、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谢谢大家。

  值得读读。

篇四:高校就业工作推进会发言稿

  

  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发言稿两篇

  近几年,xxxx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制定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完善政策体系,积极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切实有效地促进了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的就业。

  一、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措施力度,保障充分就业

  今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多次调研和反复论证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内政发〔xxxx〕4号)。《意见》制定了多项措施,完善了现有的政策体系,为实现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了根本保障。

  在拓宽就业领域方面。建立投资带动就业机制,在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和制定创业规划时,按一定比例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鼓励各类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在3年内给予有关税收的优惠政策,定额扣除标准为每人每年4800元。

  在引导基层就业方面。为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面向城乡基层就业,自治区级机关录用公务员,均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录用;全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旗县及旗县以下事业单位每年要安排不低于招聘总数40%、盟市及盟市以上事业单位每年要安排不低于招聘总数20%的岗位,定向招聘基层就业项目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

  在鼓励自主创业方面。加大了税收减免力度。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扣减有关税收,创业项目全部纳入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范围全额贴息。单笔最高贷款额提高到30万元。对于贫困家庭毕业生创业,一次性给予每人不低于5000元的场地租赁补贴,所需经费从各级政府专项资金中列支。加强了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每人创业培训补贴标准为201*元。

  在就业援助和帮扶方面。十二五期间自治区每年拿出1万个以上就业岗位,基本解决全自治区266万贫困人口中大学毕业生的稳定就业问题,基本解决目前占高校毕业生总数28%的贫困家庭大学生的稳定就业问题。

  在促进少数民族毕业生特别是蒙古语授课毕业生就业方面。鼓励蒙古语授课大学生辅修宜于就业创业的第二学位、第二专业或汉语授课的应用类课程,由各级财政分级负担选修费用。在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以及服务基层项目招募过程中,每年要从录用(招聘)计划总数中拿出15%的岗位,用于蒙古语授课的毕业生;国有企业每年也要按接收计划20%的比例专门用于定向招录蒙古语授课毕业生。

  二、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实现充分就业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筹协调下,各高校坚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保障生源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要途径,对高校招生、培养、就业三项核心任务进行系统性思考、一体化统筹,积极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以招生促培养,以培养促就业,以就业促招生,逐渐缩小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差

  距,实现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一是进一步强化政府统筹。建立健全了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席会议制度,将现有的高校招生委员会职能纳入其中,吸收组织、人社、教育、发展改革、财政、税务、工商、团委、工会及高校和企业代表参加,统筹研究高校招生、培养和就业创业工作中的重大改革与机制建设问题。

  二是调整招生计划。根据近年的就业情况及将来的社会需求,及时对招生专业、计划及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制定科学的招生计划,对处于稳定状态的专业,保持现有招生规模;对处于招生或就业单项指标较低的专业,控制招生规模;对招生和就业指标均较低的专业,适当减少招生;对调整后仍不能改变现状的非基础学科专业果断停止招生。

  三是优化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健全和完善专业调整机制。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确立动态的市场化专业调整机制,建立和完善院系间、跨学科、跨专业发展的协调机制,促进跨学科交叉专业的发展,大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先进经验和做法,全力以赴,确保高校毕业生顺利成才、充分就业!

篇五:高校就业工作推进会发言稿

  

  大学就业工作会议讲话稿

  大学就业工作会议讲话稿

  在现在社会,需要使用讲话稿的情况越来越多,讲话稿的作用是辅助讲话者集中有效地围绕会议议题把话讲好,不至于走题或者把话讲错。你写讲话稿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收集的大学就业工作稿,欢迎大家分享。

  同志们:

  大家好!

  就业工作是学校的民生工程,它不仅是学生、家长、政府、社会始终关注的焦点问题,更是学校开拓优质生源市场、检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效劳社会能力、加强外部形象建立的重要工作。高校办学,招生是“入口”,就业是“出口”,如果“出口”问题解决不了、解决不好,轻而言之,就是辜负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充分信任,重而言之,就是没有发挥好大学的根本功能,没有履行好一种应有的社会责任。

  去年的10月22日,也是在这里,学校召开了xx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全面和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一年来,就业指导处围绕目标、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创新思路,依靠各职能部门和教学院部的严密配合,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新的可喜成绩,主要表现在:一是出台了一系列的就业工作和就业工作管理考评,就业工作管理日益标准,就业效劳质量不断提高;二是就业工作重心逐步实现下移,各教学院部就业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日益增强,对就业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投入不断增加,“一把手工程”落实到位;三是固本拓新、内引外联,创新校园招聘方法和市场建立策略,就业市场得到进一步稳固

  与拓展,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在保持良好势头的根底上有新的提高、新的突破;四是强化学生创业实践,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建立进展顺利,学生创业气氛日益浓厚,创业意识不断增强,多个创业团队在省、市组织的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在座各位对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和辛勤付出,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向同志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同志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客观地分析我校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缺乏,综合起来,我认为这些困难和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去年下半年以来,来校招聘的用人单位数量不少,提供给学生的就业岗位也不少,但部分毕业生求职意愿不强,校园招聘会上毕业生签约率不高。主要原因就是毕业生自身定位不准、就业期望值过高,对就业区域、工作环境、薪金待遇、单位性质等设定的目标高、提出的要求高。过分追求工作的稳定性、舒适性、优越性,一味地削尖脑袋挤向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知名企业,或者等着考公务员、考教师编制,不愿意到私营企业、基层单位和艰辛地区,不愿意去寻求其他的就业时机,不愿意走“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新路子,因此就业时总是高不成、低不就,导致“不就业”现象严重。这些情况一方面说明毕业生没有端正就业心态,另一方面说明我们在择业观念的转变上,缺乏有效的教育与引导。

  总体来说,我校大部分毕业生具有较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但在面试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岗位成才能力等与用人单位特别是高端市场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参加招聘会时专业知识和

  技能的考核上能顺利过关,但在综合素质的考评上存在欠缺,竞聘优质企业时竞争力不强、淘汰率较高。这种状况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也就是说如何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在大学四年里提高学生的“社会化”水平,应该也必须成为学校今后人才培养上的一个重要导向。

  现代社会高速开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要求标准更在逐年提高。从专业的角度来看,一些过去冷门专业逐步变成了就业热门,一些新型专业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不断涌现,一些传统专业在知识构造和根本技能上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新的标准。因此,教务处、招生办以及各个教学院部要根据市场变化和就业需求对专业设置规划、人才培养方案进展前瞻性的分析和修订,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要深入了解和跟踪市场变化,深入了解学校专业的开展情况,深入了解各专业在学生素质培养上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有针对性地提出调整方案和解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防止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严重脱节。

  总体上来说,目前我校就业工作的受重视程度较以前已大幅提高,学校在人员配备、条件建立、资金保障、机制扶持等方面都把就业工作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予以重视和支持,相关职能部门、各教学院部也充分认识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但部分职能部门、多数教师的观念仍没有实质性的转变,不少人仍然认为就业工作只是就业部门、就业工作人员的事情,学校全员关心、参与、支持就业工作的气氛不够浓厚,特别是各部门工作人员、广阔教师在学生就业中应有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许多可利用的关系没有利用,可挖掘的资源没有挖掘,可建立的平台没

  有建立,可开通的渠道没有开通,学生就业依然主要依赖就业指导处引进用人单位和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方式自我推荐。

  建立一支高素质、专职化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是提高我校就业指导与效劳工作水平与质量的有效保证。目前,我校16个学院中,大多数学院的就业专干为学生政治辅导员兼职,学生管理工作是他们的主业,就业工作成为了他们的副业,就业市场缺乏专人开拓,就业信息没有专人跟踪,就业专干无非是做点就业政策宣讲、学生面试、就业情况统计等浅表式效劳,而就业市场变化分析、用人单位信息反响、就业信息网络建立乃至最重要的就业市场的稳固开拓等根本性和延伸式效劳缺乏专职力量,这种兼职式的就业队伍配备与破解就业难问题的客观要求不相符合,人事处、学生处、就业处要联合各学院尽快对就业队伍专职化建立问题提出相关方案。

  我们每年都会公布一个大学生就业率,但说实话,这个统计数据并没有全面、真实地反映出就业实情。数据统计不准,基于两种原因,一是部分毕业生在离校时没有签约稳定的就业单位,而离校后又找到了工作,部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不愿意提供就业证明,不配合就业率统计核查;另一方面是一些学院和少数工作人员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联系毕业生、统计毕业生的真实就业状况,认为联系起来难度大、麻烦多,多几个百分点少几个百分点关系不大,所以数据统计时敷衍塞责、应付了事。同志们,数据统计不准,就不能表达出毕业生真实的就业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专业招生方案的科学性、就业市场拓展的针对性、就业状况评估的客观性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前瞻性,小小数据,影响全局呀!

  大学生就业工作,是高校的长期性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进一步做好我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在现有成绩和经历的根底上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借这个会议,我谈几点。

  深化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认识,要立足两个高度:

  第一是对学校开展负责的高度。近些年来党和国家已经“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首位”,国务院每年都要就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召开全国电视

  会议进展专项部署,教育部每年也都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湖南省教育厅每年都会对高校就业工作进展督查、评估,国家级、省级对高校办学的各类评估,都把学生的就业状况作为重要指标,而每年高考后家长与考生在志愿填报时,都会把学校的就业情况作为综合考虑的重要因素,所以说,一所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从宏观层面来说,涉及到国家稳定、社会和谐与民生幸福,从微观层面上来说,影响整个社会对高校的评价、优质生源对高校的选择、用人单位对高校的信赖,总而言之,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上下的重要指标,事关学校的生存和开展,因此,全校上下要在思想认识上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当作“生命线工程”来对待,代做学校可持续开展的重要竞争力来对待。

  第二个是对学生开展负责的高度。家长和学生选择一所学校,是对学校的`高度信任和充分认同,作为学校、作为老师,我们要对得起这种信任。说实话,学生上大学,最终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图今后能找上一份好工作,能有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岗位、一个促进自身开展的舞台吗?所以,我们除了要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之外,还要为学生打通就业渠道、寻找个人出路、规划未来开展。我们常说学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如果学生在校四年为我

  们解决了衣食之忧,而四年之后,学生的衣食问题却无力解决,那我们能心安理得、理直气壮吗?我们能说对学生负好了责、服好了务、育好了人吗?对学生负责,不单是管理、教育、引导,也不单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在学生输出过程中为他们寻找适合自身特征、特长的开展空间,使他们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适宜的位置上实现人生的价值,而这正是就业工作的职责、目标与重点所在。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把手工程”,校长必须负总责,主管校领导详细负责,就业指导处负责组织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各学院是工作重心。按照这样的责任划分,我想今后工作要突出两个重点:

  第一个重点是要形成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联动机制”。从学校层面来说,要进一步提高各级、各部门的责任意识,使每个部门、每个领导、每个教职员工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上都成为责任主体,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进一步确保对就业工作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为就业工作提供有效支持;要进一步完善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校、院两级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职责。从职能部门的层面来说,就业指导处要进一步实施就业工作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各学院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加大组织、统筹、协调力度;高教所、社科处要组织力量加强对就业工作的专项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和指导学校的就业工作;教务处、规划处、招生处、学科办、学生处等职能部门都要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把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制定有关政策与方案的重要依据,并加强与就业指导处的会商。从学院层面上来说,各学院要进一步把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真正落实到位,院长作为学院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过问,靠前指挥,分管副书记要切实负责,一抓到底,辅导员、班主任要深入学生中,有针对性地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难题。

  第二个重点是要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绩效考评机制。修订和完善学校就业工作考评方法,将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学科建立、专业设置、质量评估、招生规模挂钩,与学校资源的配置挂钩,与学院和部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考核挂钩,在实施“三挂钩”的过程中,切实落实就业工作责任追究制和就业工作一票否决制:未到达当年就业率和签约率目标,且就业工作考评位于全校最后一位的学院、学院主要负责人和学院分管领导,年终考核不能评为优秀;学校就业率排名未进入全省高校第二梯队,就业指导处主要负责人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对“机构、人员、经费、制度、场所、工作”六个不到位的学院实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对就业率统计弄虚作假的要追究其责任。

  我校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中有升,学生就业能力日益增强,整体就业质量不断提高,与学校的大力投入分不开,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分不开,与从事就业工作的同志们的辛勤劳动分不开。进一步提高就业工作成效,今后要不断完善两个根底:

  第一是关系就业工作效能的物质根底。学校将逐年加大投入,从就业咨询、就业指导、就业市场开拓、就业信息网络建立、就业招聘活动组织实施等方面为就业工作提供场地、条件和资金保证;在大学生创业园建立取得初步成果的根底上,加强创业孵化园的建立和管理,充分发挥出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创业孵化器、创业教育、教学实践的功能,以创业带动毕业生就业;建立就业工作的专职化队伍,并就专职队伍的政治待遇和物质待遇制定相关的倾斜政策;加强

  重点就业区域和重点就业行业的就业窗口建立,通过窗口实现市场跟踪、联络与对接。

  第二是关系就业质量的人才培养根底。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核心问题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不管是从学校长远和可持续开展来看,还是从破解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的困境来看,我们都要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积极推进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详细来说,就是要把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调整专业设置、学科构造、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重要参考内容,要通过毕业生质量的跟踪调查、企业回访、座谈等方式深入企事业单位进展市场调研,开展毕业生就业市场需求状况分析,前瞻性地调整专业构造、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以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各学院要结合就业情况,开展本专业对应的行业市场调研,做好行业定位和特色定位,并据此调整培养方案乃至专业设置,既要打好科学文化根底,增强适应性,又要针对行业特点确立优势和特色,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这是就业工作的“治本”之道。

  如果把学校比作工厂,那么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产品推销不出去,不能有效占领市场,工厂迟早就要倒闭。同理,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被市场承受,在市场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学校的生存就会成为大问题。所以,培植、稳固、经营、开拓、开展好毕业生就业市场,至关重要!

  如何在现有根底上稳固和拓展市场,我认为必须抓住两个根本:

  第一是着力加强市场开发。在毕业生就业市场建立中,我们必须树立一个观念,虽然说签订就业协议的主体是毕业生和企业,但在就业市场中的主体实际上是高校和企业,因此,加强市场建立,不仅是为学生就业提供效劳,更是学校的应尽之责。加强市场建立,我想有四条主要的途径:一个是架好桥梁。要把用人单位请进来,通过校园招聘会这种“集体相亲”的形式,为用人单位提供多元化的选材需求,使用人单位省时省力省心,又能对毕业生进展充分考察;二个是做好推销。要组建毕业生就业市场开发队伍,根据学校的就业市场开发战略,组团走访用人单位,上门推介毕业生信息,并与用人单位建立人才需求合作关系;三个是搭好平台。要把学生的毕业实习与就业择业联系起来,把校企合作与就业工作联系起来,使学校、用人单位、毕业生三者之间形成感情上的互融和信息上的互通;四是用好资源。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对外交往优势,宣传毕业生就业成果,收集毕业生就业信息,争取毕业生就业时机,如国际交流部门要多给学生开辟一些、实习甚至就业的渠道,校友会除跟校友加强联络以外,更要发挥各地校友会和广阔校友的作用,让校友为师弟师妹们的就业提供一些便利,等等。

  第二是全力加强市场维护。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理想和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在对自己有了清醒了解和准确定位的根底上,不断更新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提升就业能力,提高供需双方的签约率,加强学生的就业诚信约束,减少学生的违约行为,以诚信维护市场;要采取问卷、回访、座谈、答谢等方式,向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就业后的工作状况,听取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以诚意维护市场;要完善好就业信息效劳网络,为学生提供就业政策、岗位需

  求、招聘动态等各类就业信息效劳,要构建供需双方互动效劳平台,为用人单位提供超前效劳、跟踪效劳和后续效劳,以诚心维护市场。全力加强市场维护,是固本拓新的重要手段。

  同志们,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社会及高校面对的共同难题,破解这一难题,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稳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不断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整体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在座的各位,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中坚力量,过去付出了很多,现在奉献了很多,学校党委、行政期待你们未来做得更多、收获更多!

  谢谢大家!

本文链接:https://www.win-tfx.com/zhuantifanwen/fayangao/9523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4 冰冰文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9005744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