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冰冰文秘网 > 专题范文 > 口号 >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3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2-23 09:20:04 来源:网友投稿
导读: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世界遗产——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在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世界遗产——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在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3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3篇【精选推荐】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世界遗产——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在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继续学习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学习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

  目标定位:

  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领略*的古老和文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整数相关的知识基础,并且已经有了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利用类推迁移,学生完全有能力解决本节课所设计的问题,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教法

  针对以上的分析,结合本课时内容,整个教学思路是这样的:

  1、充分体现算与用的关系,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课努力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从学生已有的是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解决问题和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渗透。

  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然后在全班交流。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会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关注学生能否清楚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能否对自己的列式做出解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练习的设计关注学生的个人差异。

  关注每个孩子的能力、基础,针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注重学生的差异,对同样的练习,做不同的要求,使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

  4、注重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并且已经有了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类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本课时是以*的世界遗产为题材,展现了*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为了让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有更深的了解,课前布置让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上课前交流,并用课件播放相关图片让学生欣赏,不仅让学生借此领略*的古老和文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随后交流关于故宫有多大的一些信息,以“想不想知道故宫的面积”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来。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学生急切地想知道故宫的面积时,师出示相关信息,让学生阅读信息,并且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哪条信息最关键?和谁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解决,更好地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获得个体发展。

  汇报交流时,注重学生能否完整地说自己的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不仅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运算顺序,突出了重点。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师要照应前面的问题,适时评价:同学们很棒,自己求出了故宫的面积,下次再到故宫,你都可以当一个小导游了。让学生不仅有成功的体验,而且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特点,总结板书课题,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通过知识类推,同位交流,发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最后及时出示两道题练习巩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注重思维方法的训练,同时通过自主思索与同位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学生在独立解决第一个问题后,不仅知道了故宫的面积而且学到了新知识,通过师适时评价,还获得了一种成功的体验。师再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多处世界遗产的申请,想不想知道有多少处?”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出示相关信息,学生阅读,提出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重点解决一个,可以多解决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交流时,注重让学生清楚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并能对自己的列式做出解释,同时关注学生能否对别人的方法做出评价和提出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和评价的意识,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成功体验及满足感。师只是适时出示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数量关系,不仅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优越性,还有利于提高学习有困难学生的理解能力。问题解决后,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交流自己的发现,体会运算律对分数运算同样适用。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重点解决我所需要的问题,但是并不搞一刀切,给学生一个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所以设计时增加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还解决了哪个问题?”让学生说一说,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真正做到了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两个问题都解决完后,师适当评价,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培养孩子归纳总结所学内容的`能力。

  3、练习巩固

  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我设计了四组练习:

  大显身手: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并计算。要求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两题完成,做得快的同学可以做三道或四道。不仅巩固学生对混合运算顺序的掌握,而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巩固。

  火眼金睛:判断运算顺序,并改正,巩固运算顺序。

  与众不同:能否用简便算法,巩固学生对运算律的掌握,体验运算律的简便应用。

  解决实际问题:以题组形式出示,关注学生差异。

  老师在学生独立练习的过程中巡视,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做及时地个别指导,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与同位互看的方式,及时地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订正。

  整个练习的设计不及层次分明,由易入难,而且题目设计的有趣,鼓励学生并且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完成。同时,关注学生个人差异,让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

  4、收获总结

  在这节课的最后,“通过自己的积极探索,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体验收获的快乐。

  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很棒,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快乐的心情,老师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话。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高斯说:“给我最大快乐的,不是已懂得知识,而是不断的学习;不是已有的东西,而是不断的获取;不是已达到的高度,而是继续不断的攀登”

  师总结: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的获取,不断的攀登,收获更大的快乐,享受更多的喜悦。

  分享: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59页到62页例1和例2。

  2、教材分析:

  由于学生通过第九册的学习,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已经比较熟悉了,而本册教学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时,又出现了一些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本小节是在此基础上,教学计算三步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因此,在讲分数四则运算式时,没有再详细地说明运算顺序,而是直接说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然后,结合例1和例2,引导学生先想,在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应该怎样计算,并让学生自己计算出结果。

  3、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检验的学生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试题。

  2、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检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让孩子学自己喜欢的教学。让孩子学自己需要的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我们不能再只用一把尺子“成绩”去衡量学生。要彻底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引进课堂,引导学生主动探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的运用“分层指导,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只穿于整节棵。新课开始,来用直接出示教学目标,是学生了解本节课自己将要学习到什么。然后告诉学生有两组学习方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运和自己的学习途径完成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接着在练习题中,也做到分层练习,分基础练习,提高练习,思考练习。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当学有余的学生提供一些课外知识。让学生阅读以扩展学生知识面。

  四、说学法:

  有意识地教会学生独立探索知识的好方法。通过让学生试算,观察,看书,讨论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展和形成过程。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可使学生内容在大脑建去多层次多网络联系,利于学生理解记忆,也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3篇扩展阅读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3篇(扩展1)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3篇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加、减、乘、除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对小数四则运算的复习,也是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进一步巩固,同时,以本单元教学内容为载体,可以很好地启发引导学生体会迁移、类推等数学思想方法。本课时主要关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按照新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的小数混合运算的步骤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在具体数据的选用上一般不超过两位小数;括号只用到中括号;在计算内容上强调学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不安排过多、过难、过繁的计算。

  教学目的:

  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探索、发现并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异同,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

  2.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计算、验算的习惯。

  3. 体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迅速地进行小数四则混合式题的运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小数四则混合式题的运算。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教学目的,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决定采用复习法、情景创设法、探索法、尝试法等教学。复习旧知,可以为新知铺垫,促进学生知识正迁移。《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对小学生来说,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如果在数学中能够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原有的经验,学起来必然亲切、实在、有趣、易懂。因此,本节课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景故事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给枯燥的计算题赋予乐趣。新课标还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构建、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通过探索、尝试、交流等方法自主学习。

  三、说学法

  在学习本课内容以前,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加、减、乘、除计算,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另外,学生有买文具的生活实践。所以,学生可以利用迁移法、合作交流、探讨法、总结法等方法,在具体情景中、探讨中合作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368+32×5-8815×(107-35+18)30÷[480÷(24-8)]

  2.说说上面三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今天我们就用我们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来研究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教学例1

  黑板出示学习目标: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材出示:例1情景图(增加篮球价格:35元/个,足球价格:63元/个)

  出示问题1:王老师用200元买了3个篮球和1个足球,还剩多少钱?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解答,鼓励学生尽量写综合算式。

  引导学生汇报,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综合算式(学生汇报时教师板书):

  方法1:200-(35×3+63) 方法2:200-35×3-63 =200-(105+63) =200-105-63 =200-168 =95-63 =32(元) =32(元) (为什么这样列式?)

  因为要算还剩多少钱,就应先算出王老师一共用了多少钱,也就是3个篮球的钱和1个足球的钱,再从200元里减去一共用去的钱。

  也可以从200元里面依次减去买两种球各用去的钱,也得到还剩多少钱。

  教师表示:大家非常能干,一个数学问题用多种方法去解决。咱们来看看下面这个数学问题又该怎样解决。

  (课件出示问题2:方方用20元买了3本笔记本和1支钢笔,还剩多少钱?)

  讨论讨论我们又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解答:

  ①先算出方方买3支钢笔一共用了多少钱,算式是3.5×3=10.5(元),再算买两种文具一共用了多少钱,算式是10.5+6.3=16.8(元),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钱,算式是20-16.8=3.2(元)。

  (教师板书出3个算式)

  ②综合算式:20-3.5×3-6.3。

  (教师板书:20-3.5×3-6.3)

  你们是怎么想的?

  (从20元里依次减去方方买两种文具分别用的钱。)

  那你们在计算的时候准备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也是写的综合算式:20-(3.5×3+6.3)。)

  (教师板书:20-(3.5×3+6.3))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先算出方方一共应付的钱,再算出剩下多少钱?)

  你为什么要加这个括号呢?

  引导学生回答出,因为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里,如果不加这个括号,计算了乘法以后,就应该计算减法,要使这个运算顺序由先减后加改变成先加后减,就要加上括号。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这样规定的,我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也应该这样。

  也就是说加上这个小括号是为了改变运算顺序。在计算的时候,也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请你们选择一个综合算式,按照刚才讨论的运算顺序算出结果,看看结果是不是和分步解答的结果一样。

  学生算出结果后,与分步解答的结果进行比较,证实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

  现在把这4个综合算式进行比较,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1)200-(35×3+63) (2) 200-35×3-63 =20-(105+63) =200-105-63 =200-168 95-63 =32(元) =32(元) (3)20-(3.5×3+6.3) (4) 20-3.5×3-6.3 =20-(10.5+6.3) =20-10.5-6.3 =20-16.8 =9.5-6.3 =3.2(元) =3.2(元) 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

  (1)和(2)这两个算式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而(3)和(4)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1和(3)的运算顺序一样,都是先算括号里的,后算括号外面的。(2)和(4)的运算顺序一样,都是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板书)

  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下面的算式中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后算哪一步?

  38.4÷6+4.8×227.5-(6.2-2.1÷3)

  学生说运算顺序后,再请学生算出答案。

  从刚才我们的研究中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出示题目:0.36÷[ (6.1-4.6) ×0.8]

  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和像这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吗?

  (是一样的。)

  请同学们凭借你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说说这个算式我们又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这道题应先小括号里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的乘法,最后算除法。)

  那你们能把这道题计算出来吗?

  教师提醒学生特别注意为了便于检查和验算,在草稿本上应把同一题的竖式写在一起。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计算结果一定要正确。

  (三)反馈练习

  课堂练习是为了巩固学生对本课主要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课堂练习要安排多种形式,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解,故设计以下练习。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而后进行抽样辩析,师生共同评析,分析问题所在。

  (四)总结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方法、收获、感受等。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六第1、2、5(左列)。通过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0-3.5×3-6.3 20-(3.5×3+6.3) =20-10.5-6.3 =20-(10.5+6.3) =9.5-6.3 =20-16.8 =3.2(元) =3.2(元)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已经掌握了小数四则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同时它也是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基础。教材创设了“电视广告”这一计算电视广告费的情境,让学生利用小数四则运算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并能运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说目标

  体会小数混合运算和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说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计算、探究、讨论、观察、比较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四、说学法

  1.合作讨论学习的方法:新课程理念十分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在本课当学生根据“电视广告”情境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不仅有利于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发挥集体智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协作能力。

  2.计算、观察、发现的方法:在通过计算解决了*均每秒多少元后,让学生观察两种解法的综合算式,从而发现小数混合运算和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在巩固练习中也让学生通过计算自己发现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

  1.复习铺垫,情境引入。

  教学一开始,通过学生易错的一道简单整数混合运算的口算题,既突出强调了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又复习回顾了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接着以学生感兴趣的“电视广告”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学习。这样做,紧紧扣住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了知识的迁移,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揭示了课题。

  2.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提出问题:*均每秒多少元钱?

  (2)小组合作探究。

  (3)全班交流方法。

  (4)小结发现规律。

  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结论,更应该注重学生“发现”意识,引导学生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尽量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解决问题。这一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计算、观察发现的方式,使学生在自己探索中学习知识,发现规律。

  3.巩固练习,拓展提伸。

  (1)课本“试一试”

  (2)巧算24.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课本“试一试” 小结出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一看二算三检查,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以巧算24再次感知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的重要性,达到拓展提伸的目的。

  4. 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以谈本节课学习收获的形式,整理学习要点,梳理学习感悟;同时布置适量作业以达到应用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3篇(扩展2)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5篇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重点难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布置要求,引导预学

  (1)做书上第80页“练习十五”第1题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99-68×2 38-[2.44×(8.5-5)]

  (3)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A、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 )顺序进行计算;

  B、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 ),再算( );

  C、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 ),再算( )。

  二、预习反馈,诊断查学

  课中进行预习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映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

  三、目标引领,探究导学

  (一)创设情境。

  1、出示教科书第80页的例题图。提问:要求“两种*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要求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并尽可能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

  2、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25 ×18+35 ×18 (25 +35 )×18

  追问:列式时你是怎么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是运算,统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根据以上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你会计算上面这两道式题吗?

  学生分别计算,并指名板演。

  2、提问:这两道式题的计算结果相等吗?运算顺序呢?第一道算式先算什么?第二道算式呢?

  3、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做“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交流、订正。

  (三)教学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引导: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例1的两种解法。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有什么想法?

  通过交流明确: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2、做“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四、巩固练习,反馈练学

  1、做练习十第1题。

  让学生按要求直接写出得数,再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再选择一两题要求说说运算顺序。

  3、做练习十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每道题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4、做练习十第4、5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五、课堂总结,拓展思学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2

  本单元在分数四则计算和简单应用的基础上,主要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是五年级教学的分数知识的综合、提高和总结,对掌握和应用分数知识有很大的影响。在内容的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教学计算,例题的内容容量很大。例1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包括按运算顺序计算和应用运算律简便计算。在这道例题中,既要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迁移过来,还要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把按运算顺序计算和应用运算律简便计算有机结合起来,把口算和笔算结合起来,组建四则混合运算的认知结构,有益于理解和掌握计算知识,形成实实在在的计算能力。

  第二,教学解决实际问题,例题的编排细致。本单元解答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一般列综合式计算。提出这个要求有两点原因:首先是前面刚教学了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具备列综合算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六年级(下册)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要以现在的综合算式的数量关系为依托。

  教材里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都是两步计算的问题,这些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为此,编排了两道例题。例2及练一练都是先求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再求总数的另一部分是多少。例3及练一练都是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再求比这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两道例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把第三单元里学到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个数量关系与实际生活中的其他数量关系联系起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不教学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传统教材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之后还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而且把除法应用题与乘法应用题对称编排。本单元只编排分数乘法问题,不教学除法问题,要突出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因为分数乘法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它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能迁移到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中去。

  一、 一题两解既含运算顺序,又含运算律的内容。

  例1求做两种*结一共用的彩绳数量,由于这个实际问题具有特殊性(两种*结的个数相同,两种*结每个用彩绳的米数不同),所以它有不同的解法。教材充分利用这一特殊性,让学生按不同的思路列综合算式解答,能有两个收获:第一个收获是体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算式2/518+3/518的思路是,先分别求出两种*结各用彩绳多少米,因此列出的算式要先算乘法。算式(2/5+3/5)18的思路是,先求出两种*结各做一个要用彩绳的米数,这正是在算式里加括号的目的。所以,计算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类似上面的那些体会,在教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曾经有过。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再次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可操作性是认知的需要。而且,获得这些体会并不困难。第二个收获是两种解法的结果相同,不但相互印证解答正确,还为理解运算律创造了具体的背景。

  在教*算顺序时还要注意两点: 一是让学生看着列出并计算的两道综合算式,说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使解决实际问题得到的体会成为十分清楚的数学知识;二是引导学生回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比较,看到两者的相同,使它们和谐结合,从而对运算顺序形成更具概括性的认识。

  比较两种解法之间的联系是感受运算律的存在,比较哪种方法简便是引导简便运算。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单元计算分数连乘,把各个乘数的分子、分母交叉约分,已经在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所以本单元着重体会乘法分配律。教学时要处理好三点:首先是观察、讲述两种解法的联系,要让学生说说怎样把其中一道综合算式改写成另一道综合算式,加强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表述。然后是回忆分数连乘,让学生感受以前的计算已经应用了乘法的另两条运算律。如1/41/39/10,交叉约分时应用了乘法结合律,只是没有写出1/4(1/39/10);又如2/31/53/4,约分时应用了乘法交换律,只是2/33/41/5这个过程没有写出来。最后才总结出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即分数乘法也存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运算律也能使一些计算变得简便。

  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例1仅作些引导,要通过练习才能掌握。和整数、小数范围内应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相比,这里的计算往往有两个特点:一是隐蔽,如6/57/6-1/56/7。这是一道两数之积减两数之商的题,似乎与运算律对不上号。如果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就显露出两个乘法算式有相同的因数,具备应用乘法分配律的必要条件。二是易混,如44/5+4/54。粗糙地看这道计算题,它的两道除法算式似乎很有联系,稍不留心就陷入简算误区。只有细心地把分数除法变成乘法,才会明白这道题不适宜应用分配律。本单元教材设计简便运算的练习题,注意了这两个特点。另外,还把按运算顺序计算和应用运算律简便计算混合编排,如第92页第2题。让学生设计各道题的算法,是培养计算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促进思路灵活、反应灵敏的一种训练。

  二、 数形结合教学较复杂问题的数量关系。

  例2和例3是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它们都含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说它们稍复杂,是因为还分别含有其他的数量关系,有多种解法。就例2来说,可以根据运动员总人数减男运动员人数得女运动员人数列出算式45-455/9;也可以根据女运动员人数占运动员总人数的(1-5/9)列出算式45(1-5/9)。再说例3,可以根据去年班级数加今年比去年多的班级数得今年的班级数列出算式24+241/4;也可以根据今年的班级数是去年的(1+1/4)列出算式24(1+1/4)。教学这两道例题,教材里只出现前一种解法。因为这种解法的数量关系,是实际问题中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学生比较熟悉,已经掌握,容易寻找。而且,这些数量关系还是列方程解答其他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关系,在以后的教学直至初中数学里经常应用。至于后一种解法,发展了对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认识,从一个已知的分率联想了其他的分率。如果学生能够独立想到,并且喜欢这样列式,应该是允许的。教材不出现后一种解法,不把它教给学生,是着眼今后,突出重点,减轻负担。

  两道例题都利用线段图直观表达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形成解题思路。例2已经画出了表示六年级参加学校运动会的人数的线段,学生在线段上表示男运动员占5/9的时候,会想到线段的另一部分表示的是女运动员人数,从而得到先算男运动员有多少人的思路。例3已经画出表示去年班级数的线段,要求学生继续画表示今年班级数的线段,从中体会今年班级数比去年多1/4的含义,看清今年班级数与去年班级数之间的关系,想到可以先算今年增加了几个班。教材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其目的不仅是帮助理解例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步骤,还要积累画线段图的体会和经验。以后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完成练一练和练习十六里的习题时,若有需要,能主动地通过画图帮助思考。为此,要加强画线段图的教学。首先让学生理解,先画出表示运动员总人数的线段和表示去年班级数的线段,才能继续表示男运动员人数和今年的班级数。这是分析男运动员占5/9以及今年班级数比去年增加1/4这两个分数的意义,得出的画图思路。其次让学生理解,男运动员是运动员总人数的一部分,可以表示在运动员总人数的线段图上。而今年的班级数与去年的班级数之间是比较关系,不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因此各画一条线段表示它们。最后让学生看着画成的线段图,复述实际问题的题意,从中获得解题思路,体会线段图是表示数量关系的手段,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练习十六里设计了一些题组,通过解题和比较,能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第4题的两问是连续的,先求得已经铺设的米数,就能继续求还要铺设的米数。比较这两问,能明白前一问里求840米的3/5是多少,后一问是从电缆总长里去掉已经铺设的米数。第8题的两小题分别是面粉比大米少1/5和面粉比大米多1/5,比较两个分数的意义,能理解两个问题的解法有何不同,以及为什么不同。第12题的两小题里都有1/4,一道题里是用去1/4,另一道题里是还剩1/4。因此,算式5/81/4在两道题里的意义不同。虽然两题都是求钢条还剩下的米数,解法不同的道理是很清楚的。第13题里设计了两个意义不同的1/8,其中一个1/8表示的是实际用煤节约的吨数相当于计划用煤吨数的份额,另一个1/8是实际用煤节约的吨数。由于两小题里实际用煤节约的吨数直接已知或不直接已知,求实际用煤吨数的方法自然就不同了。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世界遗产——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在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继续学习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学习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

  目标定位:

  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领略*的古老和文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整数相关的知识基础,并且已经有了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利用类推迁移,学生完全有能力解决本节课所设计的问题,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教法:

  针对以上的分析,结合本课时内容,整个教学思路是这样的:

  1、充分体现算与用的关系,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课努力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从学生已有的是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解决问题和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渗透。

  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然后在全班交流。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会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关注学生能否清楚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能否对自己的列式做出解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练习的设计关注学生的个人差异。

  关注每个孩子的能力、基础,针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注重学生的差异,对同样的练习,做不同的要求,使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

  4、注重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并且已经有了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类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本课时是以*的世界遗产为题材,展现了*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为了让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有更深的了解,课前布置让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上课前交流,并用课件播放相关图片让学生欣赏,不仅让学生借此领略*的古老和文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随后交流关于故宫有多大的一些信息,以“想不想知道故宫的面积”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来。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学生急切地想知道故宫的面积时,师出示相关信息,让学生阅读信息,并且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哪条信息最关键?和谁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解决,更好地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获得个体发展。

  汇报交流时,注重学生能否完整地说自己的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不仅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运算顺序,突出了重点。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师要照应前面的问题,适时评价:同学们很棒,自己求出了故宫的面积,下次再到故宫,你都可以当一个小导游了。让学生不仅有成功的体验,而且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特点,总结板书课题,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通过知识类推,同位交流,发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最后及时出示两道题练习巩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注重思维方法的训练,同时通过自主思索与同位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P76-77练习十二第6-1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所学规律和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规律和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课前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6/7÷6/11 1/9×3 1÷2/3 3/4÷3/5

  11/6×3/11 4/9÷3/8 24×5/6

  二、完成练习十二第6-11题

  1.完成第6题

  指名学生板演,集体练习评讲。

  2.完成第7题左边竖排。

  让学生先划出运算顺序,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3.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的要简便。

  4/5×10/3—2/5×10/3 7/8÷3/8—1/8÷3/8 5/9×(18/35—9/40)

  指名板演,集体评讲。

  4.完成第8题

  先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然后解答,集体评讲。

  5.完成第9题

  学生读题,弄清题意,列式解答。

  6.完成第11题

  学生弄清题意,找出所需条件,列出算式,解答,师生共同评讲。

  三、强化训练

  1.在( )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4/5×( )-2/5=2 ( )÷6/25-2/7×7/8=19/4

  2.小明是个粗心大意的孩子,在做一道除法算式时,把除数5/6看作5/8来计算,算出的结果是120,这道算式的正确结果是多少?

  学生先思考,尝试解答,教师适当点评。

  四、本课总结

  五、课堂作业

  完成第7题第2竖排,第10题。

  六、教学思考题。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式题.

  2.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检验的学习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口算

  (二)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69-72235-〔2.34(7.2-5)〕

  1.教师提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1)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3)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教师谈话引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1

  例1.(课件演示:分数混合运算例1)

  1.教师提问:这个算式里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尝试解答.

  3.集体订正.

  (二)教学例2

  例2.(课件演示:分数混合运算例2)

  1.请学生分组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边的.

  2.学生独立解答 =3

  (三)总结归纳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我们可能觉得不难,但却很容易算错,所以我们要养成好的计算习惯:要审清运算符号,确定好运算顺序,不丢数、不抄错数,认真计算每一步.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3篇(扩展3)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三篇

【精选】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1

  数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式题.

  2.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检验的学习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口算

  (二)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69-722 35-〔2.34(7.2-5)〕

  1.教师提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1)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3)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教师谈话引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1

  例1. (课件演示:分数混合运算例1)

  1.教师提问:这个算式里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尝试解答.

  3.集体订正.

  (二)教学例2

  例2. (课件演示:分数混合运算例2)

  1.请学生分组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边的.

  2.学生独立解答

  =

  =

  =3

  (三)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四)总结归纳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我们可能觉得不难,但却很容易算错,所以我们要养成好的计算习惯:要审清运算符号,确定好运算顺序,不丢数、不抄错数,认真计算每一步.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P76-77练习十二第6-1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所学规律和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规律和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课前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6/7÷6/11 1/9×3 1÷2/3 3/4÷3/5

  11/6×3/11 4/9÷3/8 24×5/6

  二、完成练习十二第6-11题

  1.完成第6题

  指名学生板演,集体练习评讲。

  2.完成第7题左边竖排。

  让学生先划出运算顺序,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3.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的要简便。

  4/5×10/3—2/5×10/3 7/8÷3/8—1/8÷3/8 5/9×(18/35—9/40)

  指名板演,集体评讲。

  4.完成第8题

  先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然后解答,集体评讲。

  5.完成第9题

  学生读题,弄清题意,列式解答。

  6.完成第11题

  学生弄清题意,找出所需条件,列出算式,解答,师生共同评讲。

  三、强化训练

  1.在( )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4/5×( )-2/5=2 ( )÷6/25-2/7×7/8=19/4

  2.小明是个粗心大意的孩子,在做一道除法算式时,把除数5/6看作5/8来计算,算出的结果是120,这道算式的正确结果是多少?

  学生先思考,尝试解答,教师适当点评。

  四、本课总结

  五、课堂作业

  完成第7题第2竖排,第10题。

  六、教学思考题。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设计理念:本课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利用推移、类比的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尝试、观察发现规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修改

  一、创设情境。

  1、出示教科书第80页的例题图。提问:要求“两种*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要求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并尽可能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

  2、集体交流。根据回答板书算式。

  ×18+×18 (+)×18

  追问:列式时你是怎么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是运算,统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独立列式解答

  口答算式,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二、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根据以上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你会计算上面这两道式题吗?

  学生分别计算,并指名板演。

  2、提问:这两道式题的计算结果相等吗?运算顺序呢?第一道算式先算什么?第二道算式呢?

  3、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做“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交流、订正。

  猜一猜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两名学生板演,其余独立完成

  口答运算顺序

  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三、教学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引导: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例1的两种解法。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有什么想法?

  通过交流明确: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2、做“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小组交流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两名学生板演,其余独立完成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第1题。

  让学生按要求直接写出得数,再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再选择一两题要求说说运算顺序。

  3、做练习十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每道题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4、做练习十第4、5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直接写出得数

  独立计算

  独立计算

  五、评价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说一说学到了什么

  六、作业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3篇(扩展4)

——混合运算说课稿10篇

混合运算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四下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例4(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例4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乘除混合运算、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2、本课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指出:要确立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本节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用小括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

  (2)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通过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协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3、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并结合解决问题教学的特点,我认为教学中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

  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这就是学生的实际。

  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标准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我将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空间、时间上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得重要方式。转变老师的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并体会学习的乐趣。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混合运算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加、减、乘、除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对小数四则运算的复习,也是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进一步巩固,同时,以本单元教学内容为载体,可以很好地启发引导学生体会迁移、类推等数学思想方法。本课时主要关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按照新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的小数混合运算的步骤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在具体数据的选用上一般不超过两位小数;括号只用到中括号;在计算内容上强调学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不安排过多、过难、过繁的计算。由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完全一样,针对这一点,本课教学确定的

  教学目的:

  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探索、发现并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异同,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

  2.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计算、验算的习惯。

  3. 体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迅速地进行小数四则混合式题的运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小数四则混合式题的运算。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教学目的,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决定采用复习法、情景创设法、探索法、尝试法等教学。复习旧知,可以为新知铺垫,促进学生知识正迁移。《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对小学生来说,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如果在数学中能够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原有的经验,学起来必然亲切、实在、有趣、易懂。因此,本节课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景故事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给枯燥的计算题赋予乐趣。新课标还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构建、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通过探索、尝试、交流等方法自主学习。

  三、说学法

  在学习本课内容以前,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加、减、乘、除计算,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另外,学生有买文具的生活实践。所以,学生可以利用迁移法、合作交流、探讨法、总结法等方法,在具体情景中、探讨中合作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368+32×5-8815×(107-35+18)30÷[480÷(24-8)]

  2.说说上面三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今天我们就用我们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来研究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教学例1

  黑板出示学习目标: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材出示:例1情景图(增加篮球价格:35元/个,足球价格:63元/个)

  出示问题1:王老师用200元买了3个篮球和1个足球,还剩多少钱?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解答,鼓励学生尽量写综合算式。

  引导学生汇报,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综合算式(学生汇报时教师板书):

  方法1:200-(35×3+63) 方法2:200-35×3-63 =200-(105+63) =200-105-63 =200-168 =95-63 =32(元) =32(元) (为什么这样列式?)

  因为要算还剩多少钱,就应先算出王老师一共用了多少钱,也就是3个篮球的钱和1个足球的钱,再从200元里减去一共用去的钱。

  也可以从200元里面依次减去买两种球各用去的钱,也得到还剩多少钱。

  教师表示:大家非常能干,一个数学问题用多种方法去解决。咱们来看看下面这个数学问题又该怎样解决。

  (课件出示问题2:方方用20元买了3本笔记本和1支钢笔,还剩多少钱?)

  讨论讨论我们又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解答:

  ①先算出方方买3支钢笔一共用了多少钱,算式是3.5×3=10.5(元),再算买两种文具一共用了多少钱,算式是10.5+6.3=16.8(元),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钱,算式是20-16.8=3.2(元)。

  (教师板书出3个算式)

  ②综合算式:20-3.5×3-6.3。

  (教师板书:20-3.5×3-6.3)

  你们是怎么想的?

  (从20元里依次减去方方买两种文具分别用的钱。)

  那你们在计算的时候准备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也是写的综合算式:20-(3.5×3+6.3)。)

  (教师板书:20-(3.5×3+6.3))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先算出方方一共应付的钱,再算出剩下多少钱?)

  你为什么要加这个括号呢?

  引导学生回答出,因为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里,如果不加这个括号,计算了乘法以后,就应该计算减法,要使这个运算顺序由先减后加改变成先加后减,就要加上括号。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这样规定的,我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也应该这样。

  也就是说加上这个小括号是为了改变运算顺序。在计算的时候,也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请你们选择一个综合算式,按照刚才讨论的运算顺序算出结果,看看结果是不是和分步解答的结果一样。

  学生算出结果后,与分步解答的结果进行比较,证实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

  现在把这4个综合算式进行比较,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1)200-(35×3+63) (2) 200-35×3-63 =20-(105+63) =200-105-63 =200-168 95-63 =32(元) =32(元) (3)20-(3.5×3+6.3) (4) 20-3.5×3-6.3 =20-(10.5+6.3) =20-10.5-6.3 =20-16.8 =9.5-6.3 =3.2(元) =3.2(元) 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

  (1)和(2)这两个算式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而(3)和(4)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1和(3)的运算顺序一样,都是先算括号里的,后算括号外面的。(2)和(4)的运算顺序一样,都是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板书)

  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下面的算式中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后算哪一步?

  38.4÷6+4.8×227.5-(6.2-2.1÷3)

  学生说运算顺序后,再请学生算出答案。

  从刚才我们的研究中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出示题目:0.36÷[ (6.1-4.6) ×0.8]

  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和像这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吗?

  (是一样的。)

  请同学们凭借你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说说这个算式我们又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这道题应先小括号里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的乘法,最后算除法。)

  那你们能把这道题计算出来吗?

  教师提醒学生特别注意为了便于检查和验算,在草稿本上应把同一题的竖式写在一起。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计算结果一定要正确。

  (三)反馈练习

  课堂练习是为了巩固学生对本课主要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课堂练习要安排多种形式,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解,故设计以下练习。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而后进行抽样辩析,师生共同评析,分析问题所在。

  (四)总结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方法、收获、感受等。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六第1、2、5(左列)。通过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0-3.5×3-6.3 20-(3.5×3+6.3) =20-10.5-6.3 =20-(10.5+6.3) =9.5-6.3 =20-16.8 =3.2(元) =3.2(元)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混合运算说课稿3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下面我将根据自己编写的教学设计,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方法与手段、过程设计等方面作一个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是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三步混合运算。本课教学是进一步发展学生混合计算能力的需要,又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和有效工具。

  2、说教学目标:

  使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使学生在按顺序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3、说教学重难点

  教材的重点: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材的难点: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本课教学是在学习两步混合运算后,向三步混合运算的发展,在教学时,根据课标提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理念,设置以下两种教法:

  1、直观、推理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比较、分析、归纳,最后概括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而达到感知、概括、应用、巩固和深化的目的。

  2、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动脑、动手自主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三、说学法

  本课教学,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会理解和运用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对比,掌握分析问题、概括知识的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达到课标提倡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1、复习导入。

  根据新课标,为了形成知识的迁移,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我设计了以下这两道题。先让学生进行计算,根据计算过程,小结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复习,回顾以前所学知识,为学习三步混合运算打下伏笔,达到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联系生活学数学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以下环节:新课开始,出示主题图,提示老师买棋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并知道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联系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进入课堂学习,知道学习所用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其次,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了解相关的数学信息,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道解决问题的依据,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再次,学生了解数学信息之后,及时提出问题:她一共要付多少钱?让学生小组合作,动脑思索,分析数量关系,尝试列式计算,再说说列式的依据。如果学生没有列出综合算式,则引导学生从数量关系上来得出:123+154和154+123。再通过和复习题的比较,了解本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并板书课题。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解决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问题,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结果,使印象更加深刻,达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理念。

  3、探索算法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交流两个综合算式的计算方法,进行讨论:这两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教师从单价数量=总价,引导学生明确:象棋的总价和围棋的总价的计算方法,分别算出两样棋的总价加起来就是一共要付的钱,使学生了解计算的顺序,通过综合算式与分步计算反复对比,使学生推导出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在学习过程中联系实际情境,学生独立尝试,自主探索,理解运算顺序。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通过合作,让学生在有依据的情况下,自主归纳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推理出来的计算方法更具合理性。

  其次,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试一试练习的运算顺序,教师在算式上标上运算顺序,加深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和算理的掌握,再指导学生阅读书上的结语,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使学生形成计算的技能。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掌握了本节课的新知识,会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培养了学习兴趣,为将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4、巩固应用

  本课练习设计以下几类题型,主要是加强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和计算的应用。紧扣重点、循序渐进、形式多样,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思路的训练,使算与用有机结合,突破教学难点,进一步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巩固了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而且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达到新课标提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

  5、课堂小结: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五、说板书设计: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一目了然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本课学习的重点知识。

混合运算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四下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例4(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例4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乘除混合运算、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2、本课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指出:要确立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本节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用小括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2)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通过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协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3、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并结合解决问题教学的特点,我认为教学中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

  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这就是学生的实际。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标准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我将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空间、时间上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得重要方式。转变老师的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并体会学习的乐趣。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第三环节:多层训练、拓展创新。第四个环节:小结质疑、自我评价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同学们还记得“冰雪天地游乐场”吗?前两天我们曾去过滑冰区,也到过滑雪区,在那里探索过不少的数学问题。今天咱们到冰雕区走一走,一起去研究一下冰雕区里的数学问题好吗?(课件出示冰雕区的场景)

  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给出的信息是:冰雕区上午有游客180位,下午有270位,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有可能提出的问题有:冰雕区上午需要多少名保洁员?冰雕区下午需要多少名保洁员?冰雕区今天一共有多少名游客?冰雕区下午比上午多多少人?冰雕区下午比上午多几名保洁员?

  (对于前面的几个一步计算的问题在学生边提出问题的时候边请其他学生解决,最后的一个问题需要好几步才能解决,那我们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好吗?)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使学生对探究规律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了学习的心理高潮。)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这是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自主解决问题的中心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特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材料信息,留足思维的时空,组织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交流、讨论等方法,自主解决问题,主动建构自己的认识结构。

  通过怎样解决“下午要比上午多几名保洁员?”这个问题呢?

  同学们能不能通过算式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表示出来呢?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算式。这时候教师通过巡视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请学生上来板书算式,出现的算式可能是:

  (1)270÷30=9(2)270÷30—180÷30(3)(270—180)÷30(4)270—180=90

  180÷30=6=9—6=90÷3090÷30=3

  9—6=3=3=3

  然后请板书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也可以请其他的学生来猜猜这位同学的思考过程。

  比较2和3两个算式:这两个算式的不同?请学生具体解释一下270—180为什么要用括号?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计算的步数也是不同的。

  (再请学生分别说说这两个算式的计算过程,每一步的含义。)

  小结:括号是用来改变运算顺序的。当你列出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实际需要的运算顺序不相符时,就用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比如(擦去(270—180)÷30中的括号)这样的算式中先算什么?按照混合运算顺序的规定是不能先算270—180的,要想先算这部分就要用括号把这一步括起来。这个算式才正确表示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阐述自己得出的结论探究过程及疑难问题。然后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个体发言、小组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进行辨析评价,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稳定和完善。)

  第三环节:多层训练、拓展创新

  此环节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挖掘并提供创新素材:设计有针对性、代表性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

  练习形式:

  一、巩固练习

  1、11页做一做请同学们认真看题,弄清楚题中的信息和问题,分析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再列式计算。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交流反馈

  2、错例分析,提高解题的能力

  二、变式练习

  把下面的三个算式列成一个综合算式

  120+180=300300÷6=5050×26=1300

  三、发展练习

  拓展:在一道算式不同的位置添上括号,运算顺序得到改变,在改变运算顺序的过程中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140÷4+3×2

  (1)使运算顺序为加法、除法、乘法,在什么位置添上括号。

  (2)使运算顺序为乘法、加法、除法,在什么位置添上括号。

  (设计意图: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知识,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第四个环节:小结质疑、自我评价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揭示课题)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时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评价:首先自评,你对自己学得怎么样?接着生生互评。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混合运算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教材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是计算发展的需要,二是学生学生解决问题时需要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而运用知识迁移学生很容易学好这部分知识。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独立探索、互动交流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 让学生体会对比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本节课的教学采用尝试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教学程序:

  一.情景引入

  孩子们,五个重庆建设目标中的五个重庆指什么?谁能告诉大家你眼中的森林重庆的模样?

  森林重庆的建设,让城市与自然融为一体,使我们身处闹市区也能观赏到自然的美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今天我也带你们走进一个城市森林公园。

  从学生感受到的五个重庆建设切入,巧妙的将森林重庆建设与例题结合起来,可大大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又自然地渗透进对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的教育。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例1

  出示例1,学生看题。从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知道什么是乔木?什么是灌木吗?

  乔木林和灌木林都是森林,那么“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占公园面积的几分之几?”(板书)

  让学生了解题目中提到的乔木和灌木,扩展了学生学习的范围,这正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怎样列式:1/2+3/10-1/5

  还可以怎样列式?1/2-1/5+3/10,3/10-1/5+1/2

  会计算吗?选择第一个算式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第一题:

  1/2+3/10-1/5

  =5/10+3/10-2/10

  =6/10

  =3/5

  第二题:

  1/2+3/10-1/5

  =5/10+3/10-1/5

  =4/5-1/5

  =3/5

  回报交流。

  方法一: 方法二:

  对比,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用你喜欢的方法从另两个算式中选一个计算。

  小结、过度。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后计算,这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孩子们,知道吗,树木和花草可以清洁环境的空气,还可以保持水土。请看例2。(出示例2)

  例1让学生先尝试再交流掌握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符合这节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规律,也遵循了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

  2.教学例2

  学生看题后质疑。

  引思:题中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7/20是什么意思?

  学生解答“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汇报交流

  1-(11/20+2/5)

  =1-(11/20+8/20)

  1-11/20-2/5

  =20/20-11/20-8/20

  方法一: 方法二:

  =1-19/20

  =1/20

  对比两种解法思路有什么不同?带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应先算什么?

  孩子们,回头看一看这些数据,你又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3.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这部分知识在书上第117~118页上,请看书并结合刚才的学习思考: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计算的方法、书写格式是什么?

  交流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计算时通分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书写格式递等式。

  例2的教学同样尝试教学的方法,同时又突出了两方面的交流,一是审题时让学生质疑和引导思考,目的是这道题特点及这类题训练的需要;二是当学生算完后,让学生回头看表上两组对比的数据,去发现森林与裸露地面保持水分的区别,去发表自己的感想。这样提升了数学学习的价值,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练习巩固

  1.118页,做一做,分组完成。(先完成自己任务的可以做其他组的题)

  2.120页,第3题。

  练习完成的方式做这样的处理,一是考虑时间的问题和学生的实际,都做有一部分学生时间不够;二是这节课的目的是掌握方法会算。这样的处理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四.总结反思。

  让学生反思学习的方法和过程,交流学习的感想和体会,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展数学学习的能力。

混合运算说课稿6

  一、说教学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 .

  二、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基础上学习的。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所以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的基础。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2)让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结合教材的编写和本节课的特点我认为

  教学重点: 用递等式显示计算过程的格式。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出示P30主题图,和习题图。

  三、说教法、学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利用情境、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学生是学习是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习为立足点。将设计以下的五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购物情境,自主解决问题

  情境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用课件出示P30主题图)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来到商店,想买一些学习用品。让学生仔细观察,商店里都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让学生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一个

  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口答。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首先呈现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探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这段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

  为了掌握运算顺序,把混合运算的学习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激起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发现方法、总结规律。分为五个步骤:

  1.课件出示: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你们能帮我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吗? " 绝大部分学生 可能会进行分步列式,也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的情况。此时先让分步列式的同学汇报,我们及时用课件显示: 先算3本笔记本多少钱?出示算式 5×3=15(元) 再算一共多少钱? 15+20=35(元)

  2、看图解决问题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先要算出什么? 你们能不能把刚才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给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的时间和空间,允许讨论和交流,然后板书:5×3+20

  3、列综合算式:我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的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这个综合算式里,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白综合算式的意义。我再次总结指出: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向学生介绍递等式表示方式。接着让学生用递等式巩固练习。

  4、方法多样:如果我们把综合算式列成这样:20+5×3,可以吗?

  让学生明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把一个书包和3本笔记本的总价合起来,所以符合题意,是可以的。

  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为什么也要先算5×3?

  让学生自己仿照上面的书写格式进行脱式计算,教师巡视,帮助困难生,捕捉错误资源。

  5、展评作业: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道综合算式的计算,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通常叫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进行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数学课是抽象的,有时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计算课。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本环节设计中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学生参与的时间就多,学生发表的观点就多,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满足。】

  (三)、探讨合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1.首先谈话:同学们真爱动脑筋,帮助小军解决了问题,小军谢谢你们。(同时课件出示:小晴说:我也想请你们帮忙,我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谁能帮我计算出"应找回多少元"呢?)

  让学生讨论准备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再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你们是怎样列出综合算式的"?为什么?

  对比方法:此题与前面的综合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计算?现在你能用脱式进行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捕捉错误资源。

  可能出现的脱式计算有:

  ①50-18×2 ②50-18×2

  = 50-36 =32×2

  =14(元) =64(元)

  ③50-18×2 ④50-18×2

  =36 =36-50

  =14(元) =14元)

  根据学生的计算情况,相应进行讨论评价。

  3.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二、三两个教学环节中,把书中"想想做做"的第2题与学生脱式计算的错误资源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对错误资源的交流、比较、反思中,()对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达成共识。这种经历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学生对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四)、应用巩固,提高能力

  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与生活,用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

  1、首先是一道改错题,根据所学的内容先判断对错,说出错在哪里,然后改正。

  2、 让学生对混合运算的理解加以巩固, 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在课本上写出计算的过程。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后交流计算结果。

  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学习的主要目的,是知识技能形成的重要手段。

  3、是一道 "算24点"游戏,"算24点"游戏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它具有益智、怡情等功能,因而备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让学生用三张牌来玩"算24点;"的游戏

  第一次游戏:呈现三张扑克牌:2、4、10.

  待学生列出:2×10+4和4+2×10之后,教师追问:两道算式不同,都能算得24吗?为什么?

  小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二次游戏:再呈现三张扑克牌:4、4、7.

  4×7-4的算式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又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为一体,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数学课因为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拥有了生命力。】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所学,在交流反思中,意识到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数学内容的延续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 )

  整节课的设计我是通过五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我通过引导、对比、交流等形式,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过程。获得知识体验。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3×5+20 50-18×2 20+3×5

  =15+20 =50-36 =20+15

  =35 =14 =35

  (设计意图:突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使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一目了然。)

混合运算说课稿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教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3节《括号——即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设想,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教师指正。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教材地位作用分析)——参考教学参考书

  《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整数)》是计算教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也是在学生已初步学过无括号的加减、乘除、积(商)之和(差)等混合运算及其运算顺序,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总结,不断丰富计算知识,初步形成和提高计算能力,为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也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铺路奠基。

  二.学情分析(根据考评要求,可不说)

  因为年龄特征决定了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奇好动,虽具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又存在个体差异,多数学生思维活跃,数学兴趣浓厚,表现欲望强烈,少数学生缺乏积极性,学习被动,基础较为薄弱;部分学生新知基础遗忘。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具体情境问题案例,探索发现、认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及小括号、中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与技能,体会括号的作用,并能正确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表达、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使学生在探索新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和数学符号的普遍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数学兴趣与学习自信心(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 ?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与理解,本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带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是: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正确有据、合理简洁地计算三步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策略方法

  让“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及“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数学课程的两大基本核心理念,同时教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为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力求实效,达成目标,依据教材与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论,结合学生学情,我拟将主要采用教学策略方法是:

  1.温故奠基,铺路拱桥,以旧引新,激活新知生长点;

  2. 注重和发挥情景作用,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景和问题,激发兴趣动力;

  3. 运用教具学具与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演示情景案例和问题,引导观察比较,丰富感知,促进意义构建与新知生长;

  4.处理好师生角色地位的“两主一中心”关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教师恰当设问引路,观察案例,启发问题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实践、合作交流、比较分析、质疑解惑、归纳概括性质(或方法),实现新旧知识、能力的转化迁移和实践应用,巩固深化,掌握新知,形成技能。

  六.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作用,依据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结合学生学情,拟从以下几个环节组织开展本课教学活动:

  ? (一)温故奠基,激活新知生长点,引入新知(概念)。

  根据新知教学基础,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展示呈现辅助手段,定位复习必要关键基础知识-无括号的加减、乘除、积(商)之和(差)等混合运算及其运算顺序,巩固激活新知基础点(起点)与生长点,引入学生“新旧知识的最近发展区”。继而引入新知教学。

  1.迄今为止,我们学过哪几种数*算?(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其中加、减法称为一级运算;乘、除法称为二级运算。)

  2.快速说出下列算式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48-20+32 ?? 1200÷400×30 ? ? 18+25×4

  由此我们发现:不含括号,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的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顺序,依次计算;对不含括号,既有一级运算的加法(减)法,又含有二级运算的乘(除)法的异级(不同级)运算,按由高级到低级的顺序,先乘除,后加减。

  3.引入新知教学: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二)引导探究 探索新知

  1.讨论交流,独自操作实践,丰富感知,促进理性认知。

  课件展示算式,96÷12+4×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算式特征与计算顺序,并计算结果和小结计算顺序。(对不含括号,既有一级运算的加法(减)法,又含有二级运算的乘(除)法的异级(不同级)运算,按由高级到低级的顺序,先乘除,后加减。)

  2. 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分析、思考、交流和探索,感受括号作用。

  结合教材,通过课件展示和创设“学校篮球社团人数为96人,科技社团男生12人,女生4人,美术社团的人数是科技社团的2倍。

  (1)如篮球社团按科技社团人数分组,每组安排2名辅导老师,需辅导教师多少人?

  (2)篮球社团人数是美术社团人数的几倍?”问题现实情景,给教学新知赋予生活的情境,使其更具有现实意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列式并计算,体验过程,概括运算顺序,并比较算式几个特点,感悟体会括号作用。】

  (三)实践应用,深化巩固。

  依据教学重难点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做一做”、“算一算”、“说一说”、“判断正误”、(具体案例)等生分层变式,拓展练习、实践应用,学生独立操作,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深化理解,掌握新知,形成技能。

  (四)反思感悟,总结评价。

  通过设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回顾、反馈和梳理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知识点的浓缩再现,梳理整合。本节课我拟通过以下简洁的板书突出重点,促进增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识记。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无括号的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对不含括号,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异级(不同级)运算,先乘除,后加减。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的。

  八.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设想主要依据“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意义建构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及“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等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论,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为中心及其能动作用”、“情境”与“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重要关键作用。

  以上说课,定有诸多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评委教师批评指正。

混合运算说课稿8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十单元混合运算的这部分知识。本课指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技能。在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准备从以下五方面进行说课:

  一、领悟课程标准新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尽力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乘加(减)混合运算"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及两步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今后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问题的基础。教材通过游人来到景区购票、付车费的情境,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展开对简单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本节课的设计依然遵照以解决问题为框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现实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体会运算的价值。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年龄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能运用乘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并能结合具体情境,简单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树立学习的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由于二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再加之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讲,理解"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掌握运算顺序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一堂课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制作课件(泰山风景图片,购票情景图,司机付费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泰山风景图片欣赏。

  2、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旅游团去泰山游玩。

  学生欣赏图片

  3、(课件演示坐车来到山下的动画)师:我们已经来到了进山的入口处,如果你是我们团的导游,你想知道什么呢?

  (板书:旅游团一同有多少人)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课件呈现信息窗1)

  师:请你认真观察画面,你能找出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吗?

  1、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求出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吗?请试试看,并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师:谁能上来讲一讲你的方法。

  3、这些同学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师:当算式里有加法和乘法时,应该先算乘法,在算加法。

  5、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可能回答:

  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需要多少张票?……

  学生根据画面寻找所需要的信息:

  导游说:"9人一组,已经分了4组。"

  游客说:"还剩5人。"……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学生尝试解决,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学生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讲解自己的想法和算法,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9+9+9+9+5

  先算9×4=36(人)

  在算36+5=41(人)

  9×4+5

  5+9×4……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重点明确:这几道算式都是先求4个组的人数,在加剩余的人数。也就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课件出示司机拿钱交款的画面)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了?

  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板书:应该找回多少元)

  师:请大家尝试自己解决。

  3、师:对这个同学的方法,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引导学生看图说出: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小型车:4元每辆,大型车:6元每辆

  司机要交3辆轿车的停车费,他拿出来50元。……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一共要付出多少钱?

  要找回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让不同算法的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并讲解自己的思路,可能出现的算法 :

  (1) 4×3=12(元)

  50—12==38(元)

  (2)50—4×3=38(元)

  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回答。

  能否认真观察画面,寻找有用信息。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关注学生是否能清晰地讲解算式的含义。

  在相互的质疑、解疑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师: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这几组算式,你能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吗?

  2、师:当有乘法和加减法时,应该先算什么?

  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言:算式里都有乘法,都含有乘法和加法或乘法和减法两种运算。

  都是先算乘法。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有哪些收获,或者在哪些方面做的比较好?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师:请大家完成教科书102页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关注是否能掌握乘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附:板书设计

  乘加(减)混合运算

  在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先算乘法。

  (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学习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设计了以上教学环节。由于水*有限,其中定有许多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混合运算说课稿9

  一、说教材:

  “混合运算”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新内容,教材创设了“小熊购物”和“小小售货员”问题情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在有加法和乘法,无论乘法在前和在后都要先算乘法,通过活动结合具体情境,在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二、说教法

  根据二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思维直观的特点,我利用录音听算,多媒体课件辅助的教学手段,采用问题——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分组与观察事物,发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目的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三、说学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听算为主线。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留给学生学习思考有空间。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以动画情境引旧入新

  (1)以动画<小兔觅食>出现,接着小兔提出问题,兔妈妈今早找到了21根大白菜,

  动画情境能迅速地把学生在情绪和思维,集中到训练了学生舶听觉思维国。

  第二环节:捉供感知、学习新课

  <一>电脑演示“小熊购物”

  (1)购4个面包,1瓶饮料(该付多少钱)

  (2) 把学生分组讨论该怎么列式,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伴 列的式子综合起来,电脑演示:

  然后提问学生“这里有加法又有乘法先算什么?算到的结果与原来的一样吗?(让学生讨论试着探索,并要求把自己的想法、算法讲给同伴听。)

  学生可能出现:有先算加法的结果与原来不同,也有先算乘法的结果与原来相同,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在有乘法又有加法的时候要先算乘法。

  接着让学生学当售货员,根据电脑显示提出一些算式给同伴计算。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一种实际的亲身的机会。

  口算: 3 X 5十15 25十4 2 13+7X 5

  8 X 3+16 25十5 X 5

  听算, 40—20 40十20 30+20,

  30十20 30—10 9÷3

  9 X 3 21÷? 7 X 8 56÷8

  目的是为了调节一下课堂情绪和巩固加强刚才所学内容

  (3) 按着电脑演示:动画小熊拿20元钱购买3 包饼干

  提问学生,该找回多少钱?讨论一下怎么列式,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伴。

  然后我把学生的分析综合起来,(对能直接列出综台式的学生给予肯定、表扬)

  电脑演示, 30 X 4=12(元)

  20—12=8(元) 20—4= 元

  然后提问学生“这里有减法又有乘法,先算什么,算到结果与原来一样吗?”(同时把学生分组讨论、试着探索,并要求把自己的想法、算法告诉同伴。)

  学生可能出现;有先算减法的,得到的结果与原来不一样,育先算乘法的结泉与原来一样,然后综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育减法有乘法要先算乘法”

  电脑演示,直观,鲜明地解了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与知识的抽象性这一矛盾,同时将数学带入了生活,使数学生活化,从而使得学生的独立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让学生在课堂中发出问题,讨论问题、找答案找规律,以“课堂活动”看待“课堂教学”使得教与学问题化、练合化、开放化、实践化和民主化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也培养了学生亲身参与的意

  接着电脑出现一些算式让学生口算:

  4X 3+5 30—4 X 5 7十6,7+22 63十7+21 81+9+91

  35-5 X 7 80一 9 51十6 X 8

  听算:

  8+40十8 12+40十6 8+l9+9

  35÷5 54÷9 200十300 300十100 100+400 300+300 500+200 81十9十10 8+5+9 6*8+1R

  3 X7+9

  这样既达到巩固学习新课的内容又训练和提高了学生的口算、听算能力。

  这个环节由感知认识上升到抽象思维,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节巧设练习,提高能力件电根据学生掌握知识和年龄及心理特点,紧扣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两组题(课件电脑演示)。

  第一组口算:200-9~9 700一5X6 60+4 59—25X25X8-40 65-10+10 65-3X5 43—5X7 16+2+8

  听算(课件录音) 50一( )=5 40-( )二20 80一50÷( )=10 8l÷( )=9 85+( )二100

  第二组 听算;

  奶+640+6X7

  现在她要把21棵大白菜*均分给3只免子吃,请问每只兔子吃到多少棵白菜?(课件录音)接着进行听算训练(课件录音)81÷9 9 3 54÷6 56÷8 8X9

  目的是通过这两级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的开放题巩固的知识,训练提高笺口算,听算,心算能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学习,更加充分发挥学生的窨思维能力。

  第四环节 全课总结,欲望延伸

  让学生把这节课的收获和簹存在的疑问告诉小组的同伴,针对学生疑问采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形式给予解决,这样不但使问题得以解决,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助精神。

  在课堂最后,留给学生一个课后问题(电脑显示)

  这样有减法又有除法的,有加法又有除法的式子应该怎么进行运算呢,你们是怎样想的?让学生带着“?”下课,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了延伸。

混合运算说课稿10

  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83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加、减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知识既是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因此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把要相异的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母,即通过通分使算式的分母相同,然后按照整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在对分数的教学过程中,单位“1”非常重要,任何一个整体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单位“1”,然后利用分数的知识来解答。在分数的计算过程中,整数的运算法则同样适用,例如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这些规律的使用能使分数加、减运算更加简便,应注意使用。

  3、教材的重难点:

  (1)、能运用运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3)、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设计理念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程序

  (一)、复习引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

  提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指出:计算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要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得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2、计算。

  7(4)- 2(1)= 8(3)+ 4(3)= 6(5)- 3(1)= 4(3)+ 6(1)=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谈话引入。

  师:大家已经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学习新的知识。

  (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1、理解各分数的意义。

  (1)出示例2: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4(1),杜鹃花的面积占3(1),其余是草坪。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

  (2)提问:谁能说说这里的4(1)和3(1)各表示的意义?

  追问:月季花的面积占4(1),杜鹃花的面积占3(1),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

  (3)问题“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这里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

  (4)小组内说说剩下的草坪面积可以怎样列式计算?

  (5)指名汇报。

  预设学生的答案一:可以用单位“1”,减去月季花的面积4(1),再减去杜鹃花的面积3(1),剩下的就是草坪的面积。

  预设学生的答案二:先算两种花一共占花园面积的几分之几,再用单位“1”减去两种花所占的几分之几,可以得到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

  (6)教师找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列式,然后补充板书:

  生1:1 - 4(1)- 3(1)

  生2:1 - ( 4(1)+ 3(1))

  再请学生解释两种列式所表示的意义。

  2、探索分数混合运算顺序。

  (1)学生尝试完成计算,交流计算方法。

  1 - 4(1)- 3(1)

  = 4(3)- 3(1)

  = 12(9)- 12(4)

  = 12(5)

  1 - ( 4(1)+ 3(1))

  = 1 - (12(3)+ 12(4))

  = 1 - 12(7)

  = 12(5)

  提问:比较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2)提问:在做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时与以前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吗?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加减混合运算是同级运算,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的算式。

  3、揭示课题并板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注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例2的加减混合运算中,被减数是1。这道例题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把被减数写成1,二是怎样计算。教材在第36页概括分数意义时说,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叫做单位“1”。这道例题把花园的面积看作单位“1”,所以它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例2在列出算式以后,把计算留给学生完成。这是由于他们已经能计算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应用已有的计算知识解决更复杂的计算问题,能积累计算经验,发展计算能力。计算1-(1/4+1/3),由于先算1/4+1/3=7/12,因此把1写成12/12。计算1-1/4-1/3,会出现两种情况:如果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那么把1写成4/4,先减1/4得3/4,再算3/4-1/4;如果先把1/4和1/3通分,分别化成3/12和4/12,那么1只要写成12/12。这两种算法都是可以的,应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4、完成“练一练”。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展示学生作业,交流方法。

  教师追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此基础上计算“练一练”里的5/9+2/3-2/5,学生可能出现分步计算或一次通分计算两种方法。前一种方法适宜多数学生,因为按运算顺序可以分两步计算,而且每一步计算都是两个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与例1是衔接的,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一种方法把三个分数同时通分,计算可以快一些。由于本册教材只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两个异分母分数的通分,学生中有能力采用后一种算法的应该鼓励,没有能力则不必勉强,更不必要补充教学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三个异分母分数的通分。]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集体读题。

  提问:“我国约有10(7)的人口在农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回答:把“全国人口总数”看做单位“1”)

  求“城市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1 - 10(7))

  重点指出:全国人口总数看作单位“1”,这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条件,虽然题中没有写出这个条件,同学们必须把它找出来并参与列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指名板演,交流计算方法。

  提问:你是按照什么运算顺序计算的?

  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参与运算的几个分数,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计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计算结果要约成最简分数。

  [练习十五里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纯计算题比较少,仅第1题里有4道。教学中适当补充三个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也是可以的,但不要耗费学生过多的学习精力。如果学生计算发生错误,要仔细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2、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1)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自己的思路。

  (2)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10(3)+ 5(1)+ 6(1)= 30(9)+ 30(6)+ 30(5)= 30(20)= 3(2)(小时)

  (3)交流汇报,集体评价。

  3、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1)、(2)小题,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鼓励学生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提出用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不同问题,可以是一步计算的,也可以是两步计算的,并让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一些问题。

  4、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提问:“1”从哪里来的?把什么看作单位“1”?

  (四)、课堂总结

  1、师: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成果的篓子中又装了什么新“果子”?说说看?

  2、谁愿意再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五)、板书设计:(仅供参考)

  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3篇(扩展5)

——寓言四则教学反思5篇

寓言四则教学反思1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与《蚊子和狮子》是《伊索寓言》中的两篇寓言。前者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赫耳墨斯想了解自己在人间受尊重的程度,于是化作凡人来到雕像者店里,雕像者说出了跟他的希望完全相反、使他极为难堪的话。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有伏,文章的陡转给读者以巨大的反差,结局出人意料,写得跌宕有致,耐人寻味。在人物描写上注重心理活动描写和对话描写。讽刺了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

  而第二篇是通过蚊子与狮子、蜘蛛间矛盾关系的描写,启示人们,世上万事万物,各有所长与所短。强者有短处,弱者也有长处。弱者如果能扬长避短,就可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相反,强者或胜利者,如果骄傲自满,失去清醒的头脑,就会走向自己的反面。文章篇幅简短,却写得跌宕起伏,饶有趣味,既能抓住动物的自然特征,描摹得逼真神似,生动有趣,又能突出寓言的特点,告诉人们道理,给人以启发和思考。文章可读性非常强,是一篇很好的寓言。

  初一的学生比较喜欢阅读有情节和有趣味的寓言故事,并且能在读通文章的基础上基本了解寓意,但又容易囿于书中的观点,难于跳出来做出自己的分析和理解,虽然想象力丰富,亦难发挥其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抓住突破口,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显得至关重要。

寓言四则教学反思2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我让学生根据语境揣摩,赫尔墨斯问雕像者时的神态、语气、心理以及动作。一生说应该是很傲慢的样子,语气有些不屑,通过“值多少钱”这句由四个字组成的连主语也没有的句子判断,赫尔墨斯应该是指着宙斯的雕像,心理应该是在想:“宙斯是最大的神,不知雕像者会出多少钱。”

  继续让学生揣摩当雕像者说出“一个银元”时的心理和神态。

  学生说赫尔墨斯的内心有些吃惊——没想到这么便宜,然后是非常得意,他竟然这么低,等着瞧好戏吧,我肯定比你高!应该是面带不屑的笑意。当我问这些完全是学生自己的想法还是有什么依据时,学生说文中在写到赫尔墨斯接下来问赫拉雕像的价格时是这么写的: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

  通过这里的“笑”字可以看出他对宙斯雕像价格的态度。

  当得到“还要贵一点”的答案后,赫尔墨斯的心理应该是吃惊的,没想到,身份比宙斯要低的赫拉雕像的价值却比宙斯还要高,但这或许是因为雕像者对其加工比较细致,也可能是因为赫拉在雕塑者内心的地位比较高的原因,所以价格要高。同时这也给赫尔墨斯以信心和暗示,自己的雕塑的价格可能会更高,不,应该是一定会最高。

  而结尾出乎了赫尔墨斯的意料。这也是这则寓言故事的讽刺点所在。

  接下来继续让学生揣摩听到雕像者“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的回答时赫尔墨斯的心理和神态。

  让学生在思想上穿越到现场,真实地去把握两个人物的思想动态,抓住人物心理和神态动作。

  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自己创作,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编写或改写的寓言故事很精彩,课堂时间有限,不能一一展示,比较遗憾。

寓言四则教学反思3

  《寓言四则》整体阅读难度不大,因此我不准备在对课文整体阅读上花时间,而是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对寓意的理解和寓言同学生的关系。

  寓意的理解我的目标不是说仅仅让学生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而是把寓意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本来我设立的目标为一则寓言,多种解读。

  这四则寓言,我也没有按照书本的顺序来教,而是让学生来挑选,他们对哪则寓言最感兴趣哪则就先交,学生说他们对《蚊子和狮子》这一则寓言最感兴趣,我想,学生可能对情节性比较强的作品更感兴趣。在理解寓意的时候,一些学生认为蚊子被蜘蛛吃掉,那是偶然的,但是书本上又认为这不是偶然的,显然这正是难点之所在,学生无法说出理由,我认为这和学生对偶然和必然的理解有关系,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偶然。我分析说:“同学们认为蚊子战胜狮子是必然的,因为在战胜狮子之前,蚊子做了精心的布置,但是蚊子被蜘蛛网粘住,那是因为蚊子不小心的缘故,所以是偶然,对不对?”学生们同意了我的看法。

  我接着说:“蚊子被蜘蛛网粘住了确实是偶然,但是对于一只骄傲自大的蚊子,它放松了对比狮子弱小的生物的警惕,它就危险了,如果不是被蜘蛛吃掉了,迟早也会被壁虎吃掉了,或者被那一只癞蛤蟆吃掉。这是不是就是必然的。”学生理解了这个难点。

  我再问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学生们纷纷举自己在考试中经常遇到难的题目能完成,但是简单的题目却经常出现问题的例子,这也算是切题。

  学生第二喜欢的是《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的故事》,不过,学生对这个故事阅读还不够到位,他们认为赫尔墨斯到人间真的是为了询问自己到底值多少钱。我提一个问题:赫尔墨斯如果真的是为了搞明白自己到底值多少钱,那么,他应该认为自己有可能会值大钱,也可能不值钱,但是从他询问宙斯和赫拉的价格以及认为自己为商人做好事应该值大钱的心理活动,说明了赫尔墨斯这个人是有这很强的虚荣心。学生于是明白了。对于以自我为中心的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这样的例子也是很多的。

  我问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学生似乎还是没办法从这个抽象结论里找出生活中相对应的例子,我举了学生打扮的例子:很多人觉得穿好看的衣服别人会特别注意,但是对班上的同学来讲,很少人会因为打扮而对自己印象好起来,大部分人和同学交往主要是看交往的实质内容,比如你这个人的脾气怎么样,会不会给别人带来喜悦,我读初中的时候,我的一个同学的姐姐,据说她一天要换三套衣服,她以为自己这样的打扮很抢眼,但班上的同学却赠送给她一个绰号:白骨精。这是贬义,说她像xx那样善变。

  学生第三喜欢的是《智子疑邻》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学生生活中的例子很多,我举一个例子,比如陈默涵(大凡表现好)和王兵(大凡表现不好)两个上课把书该在头上睡觉,老师说:“瞧,王兵这个人就是不爱读书,读书的时候却在睡觉,看看人家默涵,睡觉的时候还在读书。”学生笑起来,找出生活中许多对人不对事的例子。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感情用事的例子太多了。

  《塞翁失马》这一则寓言,福祸转化的故事在我们生活里也是太多了,像《蚊子和狮子的故事》这一则就是福祸相互转化的故事,我主要向学生传达,当你做事情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下去,就像黎明之前那一刻是最黑暗,如果能坚持下去,光明就要来临了,大多数在都是“死”在黎明之前那一刻,缺乏的就是坚持。

寓言四则教学反思4

  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寓言式文学作品这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寓”有“寄托”的意思,最早见于《庄子·寓言》篇。有同名歌曲和音乐专辑。

  寓言原是民间口头创作。*春秋战国时代已相当盛行。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有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亡鈇》、《攘鸡》、《宋人揠苗》、《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汉魏以后,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驴、鼠3种动物的故事,讽刺那些恃宠而骄、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创作,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更为多见。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凝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2.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鹬蚌相争》、《东郭先生和狼》等都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寓言名篇。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角”更多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或现象。

  4.常用手法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

寓言四则教学反思5

  由于教学进度上和同规班级差了两课时,所以打算今天一节课把《伊索寓言》上完。

  仔细阅读这篇课文,感觉比前面的《成语故事》要简单,简单之处在于:三个成语故事的道理要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自己感悟,而本文的三个故事不仅情节简单,而且文章的最后都用精辟的语言把寓意揭示了出来,似乎不需要老师讲过多的内容。

  于是,课就这样进行了。我打破了常规的做法,把三个寓言混在一起讲,也就是先熟悉故事情节,再分别理解寓意。故事情节自然没有问题,因为主人公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物(狐狸、蝉、狼),而且这些故事在学生还没有入学的时候就已经被当做睡前故事听过许多遍了。

  而在揭示寓意的时候,学生虽然能很快地找到表示寓意的句子,也能很流利地读出来,甚至结合课文内容也可以说出自己的理解。但是,我们知道,故事所要揭示的道理已经不能再局限在课文中,局限在几个动物的身上,它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和生活实际相结合。

  所以,当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三句话的理解,学生竟然目瞪口呆,无法回答。我突然认识到:学课文就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不能太过简单地看待看似简单的问题,否则,学生的学习是虚的,是无效的。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3篇(扩展6)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3篇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1

  各位老师晚上好,《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初中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二章的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本节中的第三课时。下面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 教材分析:

  运算是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更作为其基础的内容。而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和小数的互换以及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一般顺序后,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的运算中,使得分数运算更为简便化、从而提高运算的准确率,也为学生的日后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 学生分析

  对于进入初中学习不久的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还处于小学学习和中学学习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还处于一个启蒙阶段,但他们有着很强的求知欲、探索欲以及表现欲。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时适当的扩大了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探究空间。

  三、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获得并掌握分数的运算律,使得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简便化,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率。从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进而理解选用合理方法的重要性。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相互合作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在学生的积极探究和教师的正确引导后功克本节课的难点:获得并掌握分数的运算定律。准确运用适当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化则是本节课的重点。

  五、教学方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

  传统的计算题的教学方法多数采用老师讲,学生练的方法,虽然这样的课有一定的练习量,但往往会非常枯燥、很难吸引学生。为使课堂有趣、生动、高效、思维量大,又符合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情绪易于调动,但分析能力还比较薄弱的特点。我采用比较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创设问题的情景,精心设问,适时、适度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学法:

  认知发现法理论强调,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现,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所以我在这堂课上鼓励学生自主的观察、猜测、质疑。并且努力促进学生由被动状态向主动状态转变,学会学习。

  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六、教学过程

  为了切实有效的实现既定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分为如下五个环节。

  环节:(一)复习导入

  师:在上新课前面,我们先进行一个计算题比赛,同桌两位同学比一比谁做的既快又准确。

  课前,我准备两套计算题试卷,同桌的试题是不一样的,让他们之间进行比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带这他(她)为什么做的比我快的疑问,进入下个环节

  环节:(二)发现问题,学习新课

  在比较同桌的试卷后同学们会有很多发现和想法。我便提问:“你从这张试卷上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有从表面的这两张试卷的相同点:有相同的答案、题目有相同的数字;和不同点:括号位置不同、运算顺序不同。有想到A卷的每一题可以是B卷中相应的每一题的第二步。有想到那么整数的整数运算中的加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同样也适用于分数的计算。更甚者产生联想整数运算中的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是否也适用于分数?等等,我让同学们畅所欲言。最后我才告诉他们整数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和小数的运算中,但由于现在我们知识的有限无法证明,在今后的学习中会得以解决。如果学生观察和质疑没有发现问题的本质,那我会循序渐进的提问,引导他们思考的方向。

  环节:(三)试做例题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两组题目。介于学生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熟悉了整数的运算律,而分数的运算律实际是整数的推广故第一组例题我采用口答的形式,从而使同学进一步熟悉运算律,并初步体会使用运算律的优越性。

  例 1计算: (口答),并说明你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这么做?

  而第二组例题是在第一组例题上的提高,题目不再是简单的套用运算律,而是可以采用多种运算律的例题。但由于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仔细审题,故我让他们先仔细观察一段时间(半分钟),然后再动笔。

  师:我们先看半分钟,然后再动笔做

  例2计算:

  由于每个同学的观察方向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以每个同学的解题方法也就不同。通过全班的交流,让每个同学进一步的熟悉运算律,深一步体会到使用运算律的优点。同时感受一题多解——是我们数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同时也是区别于其他学科一个重要特征,同时也启发同学问题有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环节:(四)小组讨论

  如果学生能将知识转化为技能,那么我们老师的教学才可以说是成功的。所以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试编几道可利用运算律的分数计算题,同时通过比赛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也是对他们学习成果的一种肯定。对于在编题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让其他学生帮助来解决,增加他们互助的精神,同时感受到合作的乐趣。

  环节:(五)总结提升

  最后同学们以“我今天学会了…”和“在学习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进入一个新的高潮。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整理所学的内容,同时理解不仅在运算过程中可以使用合理的方法,同时在*时学习生活中也应选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即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样学习才会变得轻松。

  环节:(六)回家作业

  这次我给同学们所留的回家作业是用合理的方法计算而这些题就是同学们在课堂上经过小组讨论后自己编写的。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要求他们可以一题多解。

  七、关于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和以往一样,在启动探究的入口前,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知识能力有限,我为同学们创设了一定的情景。过去我总是循序渐进、有浅入深的提出问题和探究的方向,同学也总是根据我的想法一步步的往前走,缺少了独立观察、分析问题的空间。这于我们习惯于指定学生的活动过程有关。而这次我所设计提问的方式有所不同,先给他们一定思考和探究的空间,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观察和思考,引领他们发现本质问题,从而进入新课。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的综合能力。

  根据二期课改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所以在最后的实践中,我采用的学生编题学生解答的形式。以前我们总是出题来提问他们,而今天他们自己间的合作和交流更会引起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同学的解答和讨论更会使他记忆深刻些。同时也可暴露出他们在理解运算律的一些共同的误区例如:除法有没有交换律?碰到使用结合律的过程中前面是减号这么办?等等。

  放手后,这节课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聪明才智,扩大了思考的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自主的学习,获得终生受用的数学思想和创造才能。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2

  一、说课内容:

  浙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P93

  例1、《没有括号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加减法,乘除法,以及本册教学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时,已出现过一些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的基础上,教学计算三、四步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又为后面学习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应用题打下基础。教材安排了一个例题,一道试一试和6道练习。学生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已比较熟悉了因此教材在讲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没有再详细说明运算顺序,而是直接说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向他,在例1中也没有重点强调。下面试一试是由例1中三步计算拓展到四步计算。

  基于以上认识我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对能简便地式题会选择适当地计算方法。

  2、通过让学生尝试计算,体验到数学知识在学习上的迁移性。

  3、在计算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思想。

  重点: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计算。

  难点:能正确计算,并能尽量使计算简便。

  三、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铺垫,以旧引新。

  这一环节我是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的。

  1、出示几道整数、小数四则运算式题,说说运算顺序,其中2道是两边是乘除、中间是加减的式题,说说这两题中两边的积、商为什么可以同时脱式计算。这里既复习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又为下面新课教学中知识的迁移埋下伏笔。

  2、把例1分解成3个一步计算式题,请学生计算,计算后想一想这3题有什么联系,根据他们之间的关系,写成一个综合算式即例1,与刚才准备题比较有什么不同。由此引出课题。由于本课教*算顺序不是难点,难点在分数乘除法的计算,这一层次即复习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又自然引出了新课的教学内容,并隐含了运算顺序。既突出运算顺序这个重点,分散了计算这个难点。

  (二)运用迁移,学习新知

  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任,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教学中,不是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己学,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

  这一环节我分四个层次来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出示例1,学生审题后请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独立进行计算。

  第二层次:小组交流。学生计算后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第三层次:汇报交流。学生小组讨论后派代表进行汇报,学生因已学过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这里一般会按照以前所学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从左往右算,一种两边同时计算,教师都给予肯定,告诉学生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相同的。

  第四层次:集体评论,优化方法。请全班同学评议,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讨论得出两边同时计算更简便,同时请学生注意在乘除法中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计算,乘式中能约分的先约分。

  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独立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三)尝试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汇报运算顺序与计算方法。

  这时由例1的三步计算拓展到4步计算,但运算顺序还是先乘除后加减。

  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倾听别人意见的同时,并和自己方法做比较,感受到具有普遍性又有相对简洁性的方法。

  (四)形成技能,发展思维

  第一层次,专项练习。P94第1题口算,这题为学生能准确快速地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而设立,便于学生形成计算技能,因为准确计算四则离不开一步计算。用比一比谁做得又快又对的形式进行练习,小学生都具有好胜的心里用比赛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层次,基本练习。P94第2、3、4题,我分两步进行教学,第一步,先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使学生掌握能同时计算的尽量同时计算。第二步在这些题中每大题选一道你喜欢的做一做,同时请三位同学板演,再全班交流反馈。这里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算顺序形成技能。

  第三层次,变式练习。

  1、P94第5题,根据文字题列式计算。这里把文字转化成算式即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又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简洁

  和符号美。

  2、应用题P95第6题,这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练习,认识到数学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第四层次,拓展练习。

  请学生选择以上几个式题改编成文字题。这里不但训练了学生思维,而且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并为今后解文字题打好基础。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4的内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已经比较熟悉了,本册教学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时,已出现过一些两步的混合运算式题。本课时是在此基础上,教学计算三、四步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因此教材在讲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没有再详细说明运算顺序,而是直接说明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然后结合例4、5,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并让学生自己计算出结果。掌握好这部分的内容将对今后学习分数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其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新课标的要求,针对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一看、二想、三算、四查”四步骤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检查等良好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计算联系向学生渗透运算的逻辑性,相互影响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三、说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其中含带分数的乘、除法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四、说教法、学法

  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探究—研讨”法为主,形成一种多向交流的课堂氛围。以“讲、扶放”的形式进行教学,其中又将算理的讲解与学生自主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

  学生通过计算练[]习,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互评活动,完善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题的多种有效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分四大程序进行教学

  一、复习准备、导入新课

  1、出示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题,让学生回忆说说运算顺序。强调积、商可以同时脱式计算。

  2、计算,计算后引导学生观察,写成一个综合算式。与准备题比较有何不同,从而揭示课题并板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所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相同。以旧知唤新知,促进知识迁移。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深化理解,形成一定的技能。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对例题的教学,我大胆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题。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大多缺乏趣味性,想让学生“激情洋溢”地投入到学习中,需要学生自身感兴趣。“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足以见兴趣的重要性。六年级的学生喜欢挑战,喜欢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后获得成功的喜悦,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探究解决例题便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学生做完后反馈交流,指名一学生口答运算过程(教师板书)。引导学生通过“看、想、算、查”四个步骤进行练习。一看,看清题中的数和运算符号;二想,想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怎样计算更合理简洁;三算,书写格式正确,认真计算;四查,一步一回头,算一步查一步。值得一提的是在做一做练习中除要求学生按以上四步骤解题外还鼓励学生互相检查。整个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计算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学生积极性很高。我们知道数学知识丰富多彩,有时又错综复杂。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计算中做到细心检查是至关重要的。按这四个步骤解题就可以大大降低学生的出错率。学生互相检查这一活动环节的设计是为了给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高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练习反馈、巩固升华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正确计算,所以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以下不同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通过做书本中一些同例题相仿的试题,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考过程,从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学会正确解题。通过互评互说,发展其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提高性练习。例如三步计算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题、应用题等,加大难度,从不同程度练习提高。

  四、总结质疑、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质疑,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增强自信心,激励学生学好数学。(布置课后作业)

  在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力图贯穿着教育的两到思想,即主体性与活动性,教师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和条件让学生思考、解题、交流互评。学生即有外显的交流活动,又有内隐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我不仅重视知识与技能,更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学生的思维活了!情感丰富了!合作意识也增强了!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3篇(扩展7)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3篇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人教版新课标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向来被老师们认为没有什么难点,但是学生很难掌握好,计算的正确率极低的`一个数学难题。在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中带分数的计算已经从新教材中剔除出去,相对而言被减数是1的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难度大一些,学生也比较生疏,在这被减数是“1“往往内隐在数量关系之中,这种实际问题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所以在新课之前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单位 “1”突破隐含条件“1”这个难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他才能掌握教材,怎样才能把现在学习和即将学习的东西,变成学生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吧。”对课本上的例题呈现稍作处理,就为学生的创设提供了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易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满足学生的成就感。生列式解决第 1和第2个问题时,既对上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巩固,也为进一步学习新知作好了准备;在解决第3个问题时,学生有了第1个问题基础,很容易得到1/4+1/3=7/12,1-7/12=5/12。“谁能列出综合算式?”“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在动态的问题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呈梯度上升,在此老师所作出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调整,就是为了不断地靠近学生,让学生从容去认知、从容去研究、从容去建构。

  “计算不等于死算,计算追求巧算”,是课堂极力宣扬的主张,在通常情况下,分数加减混合计算可能按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逐步通分,逐步计算,也就是分两次通分进行计算。如果能够很快找出三个分数的公分母,也可以采用一次通分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样有时可以使得计算比较简便,减少不必要的过程,对提高正确率相对也有保证,基于这一点,我在一次通分的方法上作了延伸,教给了学生一般的解决方法。如练一练计算5/9+2/3-2/5,先要求学生观察三个分数的分母,发现9是3的倍数,那么这三个分母的公分母就是9和5的最小公倍数;虽然教材没有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要求,但是通过这样的举例说明学生很快就能掌握了,效果也不错。另外在计算过程中,着力渗透一边计算一边约分化简的思想,让学生在追求巧算思想引领下,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这样的安排既不违背教学要求,也让学生在计算方法的选择上留下一定的思考余地,也有利于学生去创造、去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品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乐趣。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水果之乡侯寨的教学情境中,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思考成果。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选择多种方法来解答。连加的知识探索过程比较简单,学生的思维经过旧知识的迁移,可以自主探索出结果。

  教学一开始,作为老师我没有做更多的讲解,只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计算。没想到学生反馈上来的运算方法这么多。有的学生按照整数加减运算的顺序计算,两个两个数通分相加减。有的学生把能口算的过程省略,避免了运算过程的繁琐。有的学生把三个数先一起进行通分,然后再进行计算。有的学生在先通分再计算,有的学生则用上节课找到的规律进行口算得出结果。然后我再让学生观察、比较、交流最优秀,最合理的方法,同时交流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我觉得计算题教学不仅仅是讲授方法,学生练习的模式。计算题的教学因突出学生的独立探索,操作发现,总结规律等各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计算题的教学中要体现算法的多样性,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典型题的练习发现其中最优秀,最合理的方法,从而掌握计算的正确方法,理解算理,但是并不要求学生熟记法则。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3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加减混合计算的解题方法,能正确的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解决相关的问题。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点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情景的创设:计算题的内容枯燥*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从课前先复习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解题方法引入、新知学习(六一节情境学生分彩球)到练习设计等设计方案,都充分利用生活素材,用分气球、分彩旗黄色、红色、绿色等占几分之几的游戏把整堂的内容串起来。融入了一个大的情景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意识。

  2、重视算理探究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运算顺序和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运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各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3、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如:2/7+3/4+3 /7+1/4=(2/7+3/7)+(3/4+1/4),1-1/43/4=1(1/4+3/4)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分彩旗,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到后面的练习卡片上的空白处理等,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4、通过丰富多采的练习形式提高教学效果。练习中我设计了想一想、练一练,帮小猪、小狗、小马找妈妈-,还设计了打开智慧之门等有趣的练习,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些练习形式,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方法多样性,进一步拓展知识,使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枯燥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做得还不够好。值得引起我再次思考的是:如我在教巧算1-1/6+1/42+1/56+1/72+ 1/90+ 1/110 的算法时,这是求一列异分母分数的和,巧用拆分求和的方法,可以让计算比较简便。这方法其实已经蕴含了拆分求和的巧算的方法,而此时这块内容我讲的比较仓促,学生还没学会,该如何讲解比较妥当我一直在思考。我当时用以后会学到来告诉学生。我想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把新知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构通?是我本节课教学的遗憾。

  总之,一堂课从设计到实施总会有收获、有感悟,有遗憾,它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借鉴。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3篇(扩展8)

——《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3篇

《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习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并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2.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计算方法的探索。

  3.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课前口算练习

  二、交流汇报导学本的第一个问题;整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三、印证导学本的第二个问题: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是什么?与整数乘除混合运算有什么区别?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今天布艺小组的同学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准备节日礼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图)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谈话:仔细观察画面,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画面,从中寻找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如:这些布能制作多少顶帽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列式。

  教师并进一步启发学生:还有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如果学生没有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可以鼓励引导他们提出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交流,明确解题思路

  学生会提出“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这个问题,重点解决这个问题。

  谈话: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解题思路呢?

  学生思考后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

  因为送给幼儿园的帽子占这些帽子的,所以,要求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应先求出6米布能做多少顶帽子。求6米布能做多少顶帽子,就是求6米里面有几个米应该用除法来算。而求送给幼儿园的帽子有多少,就是求帽子总数的是多少,应该用乘法来算。

  可以分步来求,也可以列综合算式求。

  【设计意图】在这里尽量先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来解决问题,同时注意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他们相互交流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解决问题

  谈话:明确了解题思路,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列式计算呢?

  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进行独立列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刚才的交流结果进行独立的列式,教师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组织交流。

  谈话:谁能给大家讲解一下你的求法?

  分别选择分布求法和综合算式的学生进行讲解。

  在你自己经过计算以后,你有什么经验要和同学们分享?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对比分步式与综合式,体会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设计意图】尽量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讲解、讨论、对比、分析。

  5、讨论: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归纳: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或分数连除中,遇到除以一个数时,只要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就可以把乘除混合运算转化为分数连乘。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比、交流,找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1、4

  出示题目:小林骑自行车去郊游。去时*均每小时行12千米, 小时到达。原路返回时只用了 小时,返回时*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上黑板列式计算。

  全班交流,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2. 自主练习5

  出示题目:用10米长的彩绸做小旗,*均每面小旗用彩绸米,这些小旗的 用来装饰教室,装饰教室的小旗有多少面?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到黑板列式计算。

  全班交流,与例题进行对比。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解决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题目最关键的是什么?

  《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又有了预习作业的练习与尝试,因此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思维快的学生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学生在独立解答时,我巡视到许多学生已经用综合算式在计算,因有了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基础,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正确率较高。在全班交流时,我适时出示学生中的另一种计算方法:逐步计算逐步约分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比较,从而优化方法,理解混合运算转化的算理。学会了分数连除和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但在课上的计算练习中还是发现少数学生计算时错误较多:有些学生没有把除法转化成乘法就约分,有些学生把乘数也写成倒数等。小结算法时我特意指名让这部分学生说说在类似的计算练习中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通过这样的交流,这些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对其他学生也起到了警醒的作用。

  我感觉亮点之处有:1.自学指导为学生自学指引方向。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自学指导的指引下进行自学,在自学过程中,重点解决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问题,“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这个问题实质上是先求“6米里有几个2/5 米(即一共制作了多少顶帽子)”,再求“15的2/3 是多少”,由于学生前面已经学过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结合自学指导中的问题进行自学,在自学过程中只要将自学指导中的问题解决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达到了,所以说自学指导是学生自学的领航者。2.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学习有时很是枯燥乏味的,尤其是计算教学,但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用课件出示学习目标、自学指导、计算方法等,非常醒目;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做的题,尤其是典型错误,既起到了重点强调的效果,也促进了学生的书写。因为自己做的题随时都有被展示的可能,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书写也较以往更认真。3.教学过程中前后呼应。本节课不管是学习目标还是自学指导都做到了前后呼应。自学指导中的问题首先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初步解决的,接着在全班汇报交流中达到深入理解的程度,最后归纳整理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达到哪些目标,再在“课堂小结”这一环节出示,引导学生对照自己还有哪个目标没达到。这样前后呼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路清晰,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建议。

  建议在教学应用题时,一定让学生认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理解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在做乘除混合运算时,要提醒学生将除法转化为乘法计算。

  3.需破解的问题

  在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时,如何才能避免学生忘记将除法转化为乘法,以及约分不能约到最简分数的现象?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3篇(扩展9)

——小学四年级数学《混合运算》说课稿 (菁选3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混合运算》说课稿1

  一、教学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基础上学习的,但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计算的。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所以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的基础。

  三、说教学法、学法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2)让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递等式显示计算过程的格式。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四、教具准备

  五、教学法、学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利用情境、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学生是学习是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六、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习为立足点。将设计以下的五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购物情境,自主解决问题

  情境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用课件出示P30主题图)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来到商店,想买一些学习用品。让学生仔细观察,商店里都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让学生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一个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口答。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首先呈现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探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这段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

  为了掌握运算顺序,把混合运算的学习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激起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动发现方法、总结规律。分为五个步骤:

  1.课件出示: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你们能帮我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吗?”绝大部分学生可能会进行分步列式,也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的情况。此时先让分步列式的同学汇报,我及时板书:先算3本笔记本多少钱?出示算式5×3=15(元)再算一共多少钱?15+20=35(元)

  2、看图解决问题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先要算出什么?你们能不能把刚才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给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的时间和空间,允许讨论和交流,然后板书:5×3+20

  3、列综合算式:我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的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这个综合算式里,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白综合算式的意义。我再次总结指出: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向学生介绍递等式表示方式。接着让学生用递等式巩固联系。

  4、方法多样:如果我们把综合算式列成这样:20+5×3,可以吗?

  让学生明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把一个书包和3本笔记本的总价合起来,所以符合题意,是可以的。

  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为什么也要先算5×3?

  让学生自己仿照上面的书写格式进行脱式计算,教师巡视,帮助困难生,捉错误资源。

  5、展评作业: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道综合算式的计算,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通常叫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进行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数学课是抽象的,有时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计算课。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本环节设计中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学生参与的时间就多,学生发表的观点就多,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满足。】

  (三)、探讨合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1.首先谈话:同学们真爱动脑筋,帮助小军解决了问题,小军谢谢你们。(同时课件出示:小晴说:我也想请你们帮忙,我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谁能帮我计算出“应找回多少元”呢?)

  让学生讨论准备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再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你们是怎样列出综合算式的?为什么?

  对比方法:此题与前面的综合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计算?现在你能用脱式进行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捕捉错误资源。

  可能出现的脱式计算有:

  ①50-18×2②50-18×2

  =50-36=32×2

  =14(元)=64(元)

  ③50-18×2④50-18×2

  =36=36-50

  =14(元)=14元)

  根据学生的计算情况,相应进行讨论评价。

  3.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二、三两个教学环节中,把书中“想想做做”的第2题与学生脱式计算的错误资源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对错误资源的交流、比较、反思中,对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达成共识。这种经历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学生对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四)、应用巩固,提高能力

  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与生活,用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

  1.首先让学生对混合运算的理解加以巩固,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在课本上写出计算的过程。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后交流计算结果。

  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学习的主要目的,是知识技能形成的重要手段。

  2、接着课件展示:小明去公园买门票场景儿童每张8元,用100元买12张门票,能找回多少钱?学生根据信息进行脱式计算。投影展示答案,共同订正。

  3.“算24点”游戏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它具有益智、怡情等功能,因而备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让学生用三张牌来玩“算24点;”的游戏

  第一次游戏:呈现三张扑克牌:2、4、10。

  待学生列出:2×10+4和4+2×10之后,教师追问:两道算式不同,都能算得24吗?为什么?

  小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混合运算》说课稿2

  一、单元教材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乘加、乘减、除加和除减及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是四则运算方法在实际问题哄的中和应用。本单元教学内容安排是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来探索“先乘除后加减“,以及带有小括号的回合运算想运算顺序,不是以单纯学习计算法则的形式出现的。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的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飞顺序;在解决问日的过程中发现先乘后加的于一年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爱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飞合理性进行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学生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而没有括号、需要先算乘、除的混合运算式题;利用混合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关键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究运算的顺序。

  (3)重视学生在计算两步式题时,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单元学习内容前后联系:

  1、已学过的相关内容:(1)一年级下册百以内加减及实际应用,(2)表内乘除及实际应用。

  2、本单元的主要内容:(1)混合运算的顺序(2)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三年级上册:乘除法中的四则混合运算及实际应用。

  三、单元教材总体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乘、除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包括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和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四则混合运算的实际运用。本单元内容的安排不是以单纯的学习计算法则的形式出现的,而是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以及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等相关规定的合理性,从而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本单元的编排有以下特点: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材中提供了“小熊购物”“买鲜花”“过河”等多种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索运算顺序

  当算式中有两步计算时,就需要要安排一定的顺序进行运算。可以结合解决为难他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小学四年级数学《混合运算》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四下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例4(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例4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乘除混合运算、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2、本课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指出:要确立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本节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用小括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

  (2)、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通过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协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3、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并结合解决问题教学的特点,我认为教学中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

  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

  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这就是学生的实际。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

  课程标准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我将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空间、时间上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得重要方式。转变老师的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并体会学习的乐趣。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第三环节:多层训练、拓展创新。第四个环节:小结质疑、自我评价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同学们还记得“冰雪天地游乐场”吗?前两天我们曾去过滑冰区,也到过滑雪区,在那里探索过不少的数学问题。今天咱们到冰雕区走一走,一起去研究一下冰雕区里的数学问题好吗?(课件出示冰雕区的场景)

  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给出的信息是:冰雕区上午有游客180位,下午有270位,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有可能提出的问题有:冰雕区上午需要多少名保洁员?冰雕区下午需要多少名保洁员?冰雕区今天一共有多少名游客?冰雕区下午比上午多多少人?冰雕区下午比上午多几名保洁员?

  (对于前面的几个一步计算的问题在学生边提出问题的时候边请其他学生解决,最后的一个问题需要好几步才能解决,那我们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好吗?)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使学生对探究规律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了学习的心理高潮。)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这是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自主解决问题的中心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特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材料信息,留足思维的时空,组织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交流、讨论等方法,自主解决问题,主动建构自己的认识结构。

  通过怎样解决“下午要比上午多几名保洁员?”这个问题呢?

  同学们能不能通过算式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表示出来呢?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算式。这时候教师通过巡视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请学生上来板书算式,出现的算式可能是:

  (1)270÷30=9(2)270÷30-180÷30(3)(270-180)÷30(4)270-180=90

  180÷30=6=9-6=90÷3090÷30=3

  9-6=3=3=3

  然后请板书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也可以请其他的学生来猜猜这位同学的思考过程。

  比较2和3两个算式:这两个算式的不同?请学生具体解释一下270-180为什么要用括号?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计算的步数也是不同的。

  ,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本文链接:https://www.win-tfx.com/zhuantifanwen/kouhao/7848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冰冰文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9005744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