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冰冰文秘网 > 专题范文 > 口号 >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菁选五篇【完整版】

时间:2023-02-15 15:05:08 来源:网友投稿
导读: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46页的例4、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九第1-5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再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46页的例4、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九第1-5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菁选五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菁选五篇【完整版】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46页的例4、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九第1-5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再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把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帮助学生形成对分数乘法相对完整的认识。

  例4先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形,初步理解的、的的含义;再让学生联系示意图所显示的结果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算出两个分数相乘的积,建立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想。例5让学生验证猜想,在操作探究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启发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结果。然后组织学生观察例4、例5中几道题目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比较分析,归纳出分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其后,通过填空形式启发学生用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计算整数与分数相乘,把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最后,教材举例介绍了计算分数乘法时更为简单的一种约分方法,简化计算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口算,说说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作好铺垫。)

  二、教学新知

  (一)、建立猜想。

  1、出示例4的长方形纸,学生观察。

  2、依次呈现长方形图,逐步提问。

  (1)出示长方形纸的涂色部分。问:涂色部分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2)出示斜线。问:画斜线的部分各占的几分之几?

  追问:的、的又各是这个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明确:的是, 的是。(板书)

  3、思考:求的是多少,可以列怎样的算式?

  口答

  4、小结: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5、完成填空:

  6、比一比:

  这两个算式与以前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分数乘分数。

  7、猜想:观察这2个式子,猜猜分数与分数相乘是怎么计算的?

  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初步说出自己的猜想。

  (设计意图: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是一个难点,因此在教学中,结合直观图,逐步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在不断的追问、交流中形成完善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获得独特体验,同时建立了初步的计算方法的猜想。)

  (二)验证猜想。

  谈话:这个猜想很有价值,对不对呢?我们还要举一些例子来验证。

  1、出示例5的填空题和长方形图。

  2、结合题意提问。

  (1)说一说和分别表示的几分之几?

  (2)你能根据刚才的猜想写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 学生完成填空。

  3、操作验证:

  (1)提出要求:请大家先在两个长方形图中分别画斜线表示的和的,然后观察一下结果和你猜想的得数一样吗?

  (2)学生操作活动,一生板演,师巡视

  (3)组织交流,证实猜想是正确的。

  (三)比较归纳。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4、例5四道算式:

  提问:在这些算式中,你发现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关系?

  2、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再在小组里交流。

  3、在交流中归纳总结方法;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的分母。

  (设计意图:计算方法的得出是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思维活动后得出的,教师在活动中适时引导,学生则主动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也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试一试

  1、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核对时说一说怎样想的?

  2、明确: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算出结果。

  三、方法推广。

  1、出示:请用分数和分数相乘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 提示:整数都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3、 学生尝试解答完成填空。指名板演。

  4、 追问: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5、说明:分数乘法也可以像下面的这样计算,教师示范:

  6、小结:今后计算分数乘法时,照上面的样子去做,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提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再加以介绍点拨,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四名学生板演。

  交流时选择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注意书写格式。

  2、完成练习九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组织交流。使学生明白,要求小时耕地公顷,就是求 公顷的是多少。

  3、完成练习九第3题

  学生独立判断,分析错误原因,并进行订正。

  4、完成练习九第4题

  学生先直接在书上写出得数,再引导学生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计算的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己探索得到的知识,最希望得到应用。利用好教材提供的练一练、改错比一比等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新知,并学会反思,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五、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分数乘分数,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个计算方法的?

  (设计意图:必要的学习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他们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提升学习方法。)

  六、课堂作业

  练习九第2题、第5题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46页的例4、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九第1-5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再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把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帮助学生形成对分数乘法相对完整的认识。

  例4先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形,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再让学生联系示意图所显示的结果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算出两个分数相乘的积,建立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想。例5让学生验证猜想,在操作探究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启发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结果。然后组织学生观察例4、例5中几道题目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比较分析,归纳出分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其后,通过填空形式启发学生用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计算整数与分数相乘,把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最后,教材举例介绍了计算分数乘法时更为简单的一种约分方法,简化计算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口算,说说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作好铺垫。)

  二、教学新知

  (一)、建立猜想。

  1、出示例4的长方形纸,学生观察。

  2、依次呈现长方形图,逐步提问。

  (1)出示长方形纸的涂色部分。问:涂色部分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2)出示斜线。问:画斜线的部分各占的几分之几?

  追问:的、的又各是这个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明确:的是, 的是。(板书)

  3、思考:求的是多少,可以列怎样的算式?求的呢?

  口答。

  4、小结: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5、完成填空:

  6、比一比:

  这两个算式与以前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分数乘分数。

  7、猜想:观察这2个式子,猜猜分数与分数相乘是怎么计算的?

  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初步说出自己的猜想。

  (设计意图: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是一个难点,因此在教学中,结合直观图,逐步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在不断的追问、交流中形成完善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获得独特体验,同时建立了初步的计算方法的猜想。)

  (二)验证猜想。

  谈话:这个猜想很有价值,对不对呢?我们还要举一些例子来验证。

  1、出示例5的填空题和长方形图。

  2、结合题意提问。

  (1)说一说和分别表示的几分之几?

  (2)你能根据刚才的猜想写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 学生完成填空。

  3、操作验证:

  (1)提出要求:请大家先在两个长方形图中分别画斜线表示的和的,然后观察一下结果和你猜想的得数一样吗?

  (2)学生操作活动,一生板演,师巡视

  (3)组织交流,证实猜想是正确的。

  (三)比较归纳。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4、例5四道算式:

  提问:在这些算式中,你发现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关系?

  2、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再在小组里交流。

  3、在交流中归纳总结方法;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的分母。

  (设计意图:计算方法的得出是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思维活动后得出的,教师在活动中适时引导,学生则主动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也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试一试

  1、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核对时说一说怎样想的?

  2、明确: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算出结果。

  三、方法推广。

  1、出示:请用分数和分数相乘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 提示:整数都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3、 学生尝试解答完成填空。指名板演。

  4、 追问: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5、说明:分数乘法也可以像下面的这样计算,教师示范:

  6、小结:今后计算分数乘法时,照上面的样子去做,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提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再加以介绍点拨,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四名学生板演。

  交流时选择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注意书写格式。

  2、完成练习九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组织交流。使学生明白,要求小时耕地公顷,就是求 公顷的是多少。

  3、完成练习九第3题

  学生独立判断,分析错误原因,并进行订正。

  4、完成练习九第4题

  学生先直接在书上写出得数,再引导学生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计算的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己探索得到的知识,最希望得到应用。利用好教材提供的练一练、改错比一比等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新知,并学会反思,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五、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分数乘分数,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个计算方法的?

  (设计意图:必要的学习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他们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提升学习方法。)

  六、课堂作业

  练习九第2题、第5题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例3,做一做1~3,练习一4~7。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通过分数乘分数的应用的广泛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具运用:

  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先说说下面算式的意义,再计算110×5=79×5=2×37=25×750=

  (2)同学们每小时清理草坪20*方米,照这样计算,14小时清理草坪多少*方米?

  二、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李伯伯家有一块12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种玉米的面积占35。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理解题意:这块地共有12公顷,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应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求种土豆的面积就是求12公顷的15是多少?乘法计算,列式12×15

  2、揭示课题:请你观察12×15这个算式,它有什么特点?

  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

  三、操作探究算理。

  1、提问:12×15究竟等于多少呢?

  2、提出操作要求:这张纸代表面积是1公顷菜地。请你们小组合作用量一量、分一分、涂一涂的方法,说明12×15=110。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研究成果。

  先把整张纸对折,纸就被*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张纸的12,再把这12部分*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这1份就占整张纸的110。说明12×15=110。

  5、结合课件演示进行归纳。

  用课件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均分成2份,1份是这张纸的12,又把这12*均分成5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均分成了2×5=10份,1份是这张纸的110。

  由此可以得到:12×15==110(板书算式)

  四、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1、理解题意:与解决问题(1)的方法相同,种玉米的面积占这块地(12公顷)的35,也是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求种玉米的面积就是求12公顷的3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2×35。

  2、小组讨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涂色表示12的35。怎样计算?

  3、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

  预设:与刚才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分成2×5=10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

  (板书算式)

  4、提问:观察黑板上的这两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5、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得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五、练习。

  教材第4页“做一做”的第1、2题。

  六、布置作业:练习一4~7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练习一1~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2、借助转化的方法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在探索与交流活动中培养观察、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他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复习题。

  (1)列式并根据题意说出算式中的两个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提问:通过解决这三道整数乘法计算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整数乘法是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计算:

  计算 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创设情境,探究分数乘整数。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 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1)分析演示

  题中的: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 个意思什么?(每人吃了整个蛋糕的 )

  确定标准量(单位1)和比较量。每人吃了整个蛋糕的 ,是把整个蛋糕看作标准量(单位1);把每人吃的份数看作比较量。

  借助示意图理解题意

  根据题意列出加法算式 + +

  (2)观察引导: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

  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 。再启发学生说出 表示求3个 相加的和。

  (3)比较 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 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问: 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 的和。板书: + + 。学生计算,教师板书: 。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 (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

  (2)引导观察: 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 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

  观察结果: 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 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

  (3)概括总结:请根据观察结果总结 的计算方法。(互相讨论)

  汇报结果:(多找几名学生汇报)使学生得出 是用分数 的分子2与整数3下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根据 的计算过程,明确指出: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约分进约得的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然后让学生将 按简便方法计算。

  3、反馈练习:看图写算式: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

  三、全课小结。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2.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1.计算下面各题

  2.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回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强调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会更简便。(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加以引导与整理。)

  3.导语: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与学习技能,为学习分数乘小数埋下伏笔。同时,简明扼要地导入新课,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生成问题)

  (一)阅读理解

  1.出示呈现例5情境图(数学信息),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选择问题板书。)

  (1)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2)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

  【设计意图:由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的知识引出例5,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题目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1.自主解答

  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怎样列式?你能计算出来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板书:,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请不同做法的学生板演。)

  2.交流探讨,体会不同算法

  先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再全班交流,一一展示,分析出现的不同计算方法。

  (1)可以把2.1化成分数,再跟相乘,结果是,化成带分数。

  (dm)

  (2)可以把化成小数0.75,再跟2.1相乘,结果是1.575。

  2.1×=2.1×0.75=1.575(dm)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交流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在小组内交流,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使交流活动不至于成为个别学生的专场展示,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二是全班交流,使全体学生在理解自己算法的同时,知道解决同一道题目还有不同的思路,享受不同算法带来的快乐,并掌握自己未考虑到的计算方法,逐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这道分数乘小数的题目我们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计算,既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计算,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这两种方法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分数乘分数和小数乘小数的知识。

  【设计意图:教师的这段简单小结以旧引新,促进知识迁移,巩固掌握新知识,实现了有意识的学法指导。】

  三、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自主解答

  刚才例5第(1)题大家完成得很不错,下面第(2)题有没有信心做对呢?(出示课件,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2.交流反馈

  (1)可以把2.4化成分数,再跟相乘,结果是。

  (dm)

  (2)可以把化成小数0.75,再跟2.4相乘,结果是1.8。

  2.4×=2.4×0.75=1.8(dm)

  3.自学课本

  (1)除了上面两种计算方法,这道题还有另一种算法。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页,看一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看书自学。)

  (2)这种算法你看懂了吗?引导学生说计算过程。(课件逐步出示第三种算法。)

  小数2.4和分数的分母先约分得到0.6,0.6再跟分子3相乘,结果是1.8。

  4.对比思考。

  为什么可以这样约分?你觉得这样约分计算简便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完例5第(2)题,既复习了分数乘小数的两种计算方法,起到巩固练习的作用,又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学习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准确掌握计算方法,更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分数乘小数先约分再乘比较简便。】

  四、回顾反思

  1.既然先约分再计算这种方法这么简便,为什么第(1)题没用这种简便方法计算呢?

  2.师小结:先约分再计算虽然简便,但只在小数与分数分母有共同因数的情况下适用,如果小数与分数分母没有共同的因数,就不能直接约分,只能采用把小数化成分数或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的方法。所以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观察算式中小数与分数分母的特征,明确小数与分数分母是否有共同的因数,然后再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通过思考“为什么第(1)题没用这种简便方法计算呢?”,让学生体会到先约分再计算的局限性,从而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选择合适的算法。】

  五、拓展总结(应用拓展,盘点收获)

  (一)对比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计算时你更喜欢哪种算法?

  【设计意图:在前面学习分数乘整数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充分感受了先约分再计算的简便性,在这个练习中,学生会进一步感受到这种算法不仅在分数乘整数中可以让计算更简便,在分数乘小数中同样适用,培养学生简便计算的意识。】

  (二)基本练习

  教材第8页做一做

  1.学生先观察每一道题的特征,思考:每道题可以用几种方法来做?哪种方法更简便?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2.反馈交流时提问:哪几题可以先约分再计算?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吗?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四道题的对比练习,让学生发现不仅先约分再计算有局限性,分数化小数这种算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的同时,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与合理性。最终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共同归纳出结论,以丰富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结论的过程,加深记忆。】

  (三)提高练习

  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2题:美国人均淡水资源量约为1.38万立方米,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美国的。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是多少万立方米?

  1.学生独立完成,一生板演。

  2.反馈计算过程,强调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并适时补充我国的水资源知识,进行节约用水教育。

  (四)拓展练习(多余条件)(机动)

  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4题:蜂蜜最主要的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果糖和葡萄糖的质量占蜂蜜总质量的以上。有一种蜂蜜,果糖和葡萄糖的质量占蜂蜜总质量的。如果有2.5kg的这种蜂蜜,其中的果糖和葡萄糖共有多少千克?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

  3.教师点拨:在解决含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时,要先弄清楚题意,看问题所需的条件是什么,选择恰当的条件,找出多余条件,然后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最后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这道题隐含了一个多余条件,增加了学生的审题难度,所以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准题目中的关键条件,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掌握解决含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分数乘小数)分数乘小数怎么计算?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回顾本课所学知识,指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结构,既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学习重难点,又巩固新知识、强化记忆。】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菁选5篇)扩展阅读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菁选5篇)(扩展1)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教案3篇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一组习题,学生能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通过学生试做例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确的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投影,看乘法算式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67=42

  ( )( )=( )

  ( )( )=( )

  问:谁还记得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板书:积 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板书课题)

  首先研究分数除法的意义。(板书:意义)

  (二)新授教学

  1.分数除法的意义。

  我们来看下面的问题。(投影出示)

  (1)每人吃半块月饼,5人一共吃几块月饼?

  问:谁会列式计算?

  问:你是怎么想的?

  (2)两块半月饼,*均分给5个人,每人分得多少月饼?

  问:怎样列式计算呢?

  问:没有学过分数除法,得数怎么得来的?

  (3)两块半月饼,分给每人半块,可分给几个人?

  问:谁会列式计算?

  问:为什么这样列式,怎样算出的得数?

  观察这三个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生:后两道除法是根据第一道乘法变化而来的,被除数相当于乘法中的积,除数是乘法中的一个因数,商是乘法中的另一个因数。

  板书:积 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

  问:与整数除法对比一下,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定2~3名学生说。

  板书: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师:同学们说得好极了!书上是怎么说的?打开书第30页看下面几行字,边读边画出来。

  做一做:(同学们做在书上。投影订正。)

  根据下面的乘法算式和分数除法的意义,写出两个除法算式的得数。

  问:你根据什么写出得数的?

  师:分数除法中的商可以根据与它有关的乘法得出。但是不能每道除法都这么做,下面我们来研究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板书:法则)

  2.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为什么这样列式?

  (2)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生:把1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6份。

  (3)4人一组讨论:怎样计算出每段长多少米呢?试说一说算理。

  师:有道理,结果也正确,还有别的方法吗?

  师:这种方法也有道理,分数除以整数到底哪种方法好呢?同学们任选一种方法做下面一题。

  学生做完后提问:你们用的哪种方法?有用第一种方法的吗?为什么不用?

  师:看来第一种方法不能解决所有的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第二种方法是可以的。

  (4)观察第二种方法,看哪儿没变,哪儿变了?是怎么变的?

  生:被除数不变,除号变乘号,除数变成了它的倒数。

  (5)试着说一说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板书:分数除以整数( )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想:为什么要空几个字的地方?为什么要加0除外三个字?(补充板书:0除外)

  问:谁再来说一说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同桌互相说一说。要真正理解。

  计算法则是否会用呢?我们来自测一下。

  投影做一做,学生做在书上,投影订正。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投影)

  2.判断下面的计算过程是否正确。对的举,错的举,并说明理由。(投影出示)

  (2)题为什么对?举错的说说你的想法?1的倒数是几?

  (3)错在被除数变倒数了,而除数没有变。问:这道怎么改?

  (4)错在除号没有变成乘号。怎么改?

  (5)错在除数没有变成倒数。怎么改?

  去计算。)

  师:同学们审题非常认真,判断力很强。我们做题时就不应该出现上面的错误了。

  下面我们计算几道题,看谁能正确运用计算法则。

  3.计算:

  4.想一想:如果a是一个自然数,

  (3)用一个数检验上面的结果是否对。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课本32页第3,4,5,6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分数除法的意义。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出示一组整数乘除法的复习题,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然后通过书中一组分数乘除法题,让学生观察三个算式之间的关系,再与整数一组题比较,发现道理完全一样,从而很自然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第二部分内容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画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讨论试做例1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说出两种不同的思路,老师都加以肯定,然后让学生任选一种方法计算。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教案2

  教学内容:

  分数乘法、除法计算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更好地掌握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运用分数乘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

  掌握运用分数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教学对策:

  设计一些找单位1的量和分析数量关系式的练习,多组织学生说思考过程,通过交流感受一些方法。

  教学准备:

  自制投影片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国庆长假之前,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有关内容,在计算中,同学们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进行相关练习,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板书课题: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

  二、基本练习

  1、计算练习。

  5/129/10 3410/51 22/3926/11

  10/2112/257/8 3/20145/7

  8/15 6 11/622 2515/16 812/13

  11/1222/9 15/165/12 5/1410/21

  学生任选3道乘法、3道除法进行计算,同时指名学生板演,教师及时结合学生计算情况进行讲评。

  组织学生小结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解方程。

  12x=9/11 3/8x=9/10 6/5x=15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指名学生板演,结合板演情况进行讲评时指出解方程的格式及依据,及时纠正学生计算中的错误。

  3、在○里填上、或=。

  5/711/13○5/7 7/916○7/91/16

  5/71○5/7 5/77/5○5/7

  6/73/5○6/7 3/84/ 3○3/8

  110/9○1 8/111○8/1

  学生不计算,通过已学知识进行判断,然后交流判断理由。

  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小结:

  一个数乘真分数,结果小于这个数;一个数乘以1,结果等于这个数;一个数乘比1大的假分数,结果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除以真分数,结果大于这个数;一个数除以1,结果还等于这个数;一个数除以比1大的假分数,结果小于这个数。

  4、根据已知条件找准单位1的量并说说数量关系式。

  (1)白兔只数的5/12是黑兔的只数。

  (2)已经修了公路全长的3/4。

  (3)今年棉花产量比去年增加1/8。

  (4)第三季度冰箱价格比第二季度便宜1/10。

  (5)二班植树棵数相当于一班的9/8。

  (6)还剩这堆煤的3/8。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练习,每人选3题说说数量关系,然后指名交流。

  5、解决实际问题。

  (1)小明用3/10小时走了15/16千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小明走1千米要多少小时?

  (2)一种柴油2/3升重8/15千克。1升这样的柴油重多少千克?1千克这样的柴油有多少升?

  (3)鹅的孵化期是30天,鸡的孵化期是鹅的7/10,鸭的孵化期是鸡的4/3倍,鸭的孵化期是多少天?

  (4)一个乒乓球从50分米的高度下落,每次弹起的高度是下落时高度的2/5,第三次下落时能弹起多少分米?

  (5)一盒鲜牛奶的净含量是3/2升,一盒酸奶的净含量是鲜牛奶的2/15。一盒酸奶的净含量是多少升?

  (6)一盒鲜牛奶的净含量是3/2升,一盒酸奶的净含量比鲜牛奶少13/15。一盒酸奶比一盒鲜牛奶少多少升?

  (7)一盒鲜牛奶的净含量是3/2升,一盒酸奶的净含量是1/5升。一盒酸奶的净含量比一盒鲜牛奶少多少升?

  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主要交流思考过程。

  三、全课总结

  评价一下自己的练习情况,分析一下还存在什么问题。

  课后反思:

  按照课前的教学设想,我先组织学生进行了分数乘、除法计算练习,然后进行了分析数量关系式的练习,最后进行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课堂上学习效果还不错。

  但从学生作业情况看,有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未认真读题就列式计算,这样就存在一个问题,当天所学的如果是分数乘法,这部分学生在解题时就会全部用乘法来解决问题;如果今天学的是分数除法,他们就全部用除法来计算。也就是说完全是模仿,没有自己的理解和对问题的思考、分析。长此下去,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所以要把问题杜绝在源头,在练习过程中,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对比练习,逼着他们要独立思考,让他们感到没有自己的思考是无法正确解答题目的。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教案3

  教学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加强列方程的思维训练。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备注

  活动一:复习与准备

  1、爸爸的体重75千克,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7/15。

  (1)、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小明体内水份的质量占小明体重的4/5,小明体内有多少千克水份?

  (3)让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活动二:出示例1

  1、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不同?

  2、要求小明的体重应该知道什么条件?为什么?

  3、以知小明体内有水份28千克,要求小明的体重,需用到哪个数量关系?

  4、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5、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略)

  1、要求学生自己做第二问

  (1)、要求画图分析

  (2)、与第一问比有什么不同?

  (3)、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方程?

  小结:

  活动三:巩固练习

  1、38页做一做

  2、40页1、2

  板书设计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菁选5篇)(扩展2)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案3篇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案1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操作、画图表示、推导、归纳等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

  3、体验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探索性,感受画图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直观性。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长方形彩纸。

  一、折纸

  教师说明折纸要求,让学生动手操作,折出这张纸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课件演示折纸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四分之一是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

  二、种地问题

  1、课件出示问题,根据题意出示图示。

  2、提出问题(1),继续出示图,使学生明白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出算式,并结合图得出:

  1/31/2=(11)/(32)=1/6.

  3、提出问题(2),方法和过程同问题(1)。

  三、总结计算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出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完成试一试的四道题。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2、练一练第2题。

  3、练一练第3题。

  4、练一练第4题。

  5、练一练第5题。

  由折纸引入学习活动,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是分数乘法问题的准备。

  结合课件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弄清题意。

  结合课件演示,使学生理解题意,明白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为总结计算方法作铺垫。

  先让学生观察两个算式,自己总结方法,教师指导归纳,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再交流。

  分数乘分数问题的抽象描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其中的指谁的?理解这个问题,学生就知道了是求1/4的2/5是多少。

  通过面积计算,巩固分数乘法计算方法。

  关注比较方法,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抽象描述。

  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生独立完成。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一次,再对折,折出的纸片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纸面积的几分之几?

  生:折出的纸片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纸面积的1/4.

  师:折出的纸片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纸的一半的几分之几?

  生:折出的纸片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纸的一半的1/2.

  师:也就是说四分之一是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利用课件演示说明)

  师边口述题意边出示课件。

  师边口述题目边演示课件。

  师: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什么?怎样计算?

  生: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是1/31/2=(11)/(32)=1/6.

  师:观察两道题的计算过程,分数乘分数,我们是怎么计算的?

  生概括归纳。

  师:大家用你们自己归纳的方法试着计算试一试的题目。

  交流时说说计算方法和过程。

  师:说说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

  师:丫丫吃了其中的2/5,是谁的2/5?

  理解后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列式的想法和计算过程。

  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注意学生比较的方法。对于好的方法给予表扬。并归纳总结比较方法。

  集体订正。注意得数后面要有单位名称。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分数与分数相乘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布置要求,引导预学

  1.复习迎新

  口头列式

  (1)80的 是多少?

  (2) 的 是多少?

  二、预习反馈,诊断查学

  课中进行预习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映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

  三、目标引领,探究导学

  (一)、创设情境

  以前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下面请同学们看黑板上贴的长方形纸,涂色部分分别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继续对它们进行操作,并引出新课

  (二)、组织探究

  1、教学例4 出现教材中的图形

  然后问:画斜线部分是12 的几分之几?又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由此明确:12 的14 是18 ,12 的34 是38

  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求12 的14 是多少,可以怎样列式?求12 的34 呢?

  师问:你能列算式并看图填写出书中的结果吗?

  打开书P45完成

  提示:根据填的结果各自想想怎样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

  学生进行讨论得出: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

  2、教学例5

  (1) 让学生说说23 ×15 和23 ×45 分别表示23 的几分之几?你能用前面得出的结论 计算这两道题吗?学生试做订正完后问:你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呢?

  (2)验证比较

  让学生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纸上先涂色表示23 再画斜线表示23 的15 和23 的45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学困生进行指导,看看操作的结果与你计算的结果是否一致? 学生观察比较

  3、归纳总结

  比较刚才计算的每个积的分子、分母与它的因数的分子分母,讨论有什么发现?得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 ,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练习

  1、完成P46的试一试

  提醒学生注意: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在计算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四、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推广

  同学们,下面着几道题你回计算吗?

  出示:211 ×3= 4×56 =

  请同学们先完成P46的填空,提醒学生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来计算

  讨论: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明确:(1)整数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

  (2)实际计算时可以直接按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3)也可以整数与分数直接进行约分后再计算。这样更简便

  教师进行示范如P46

  2、练习完成P46的练一练

  引导学生用直接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

  四、巩固练习,反馈练学

  1、做练习九的第1题 先在图中画一画再列式计算

  2、做练习九的第3题说出错的原因

  3、做练习九的第4题看谁算的最快

  五、课堂总结,拓展思学

  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板书设计:

  分数乘分数

  教后记: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案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2.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1.计算下面各题

  2.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回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强调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会更简便。(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加以引导与整理。)

  3.导语: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与学习技能,为学习分数乘小数埋下伏笔。同时,简明扼要地导入新课,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生成问题)

  (一)阅读理解

  1.出示呈现例5情境图(数学信息),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选择问题板书。)

  (1)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2)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

  【设计意图:由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的知识引出例5,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题目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1.自主解答

  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怎样列式?你能计算出来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板书:,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请不同做法的学生板演。)

  2.交流探讨,体会不同算法

  先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再全班交流,一一展示,分析出现的不同计算方法。

  (1)可以把2.1化成分数,再跟相乘,结果是,化成带分数。

  (dm)

  (2)可以把化成小数0.75,再跟2.1相乘,结果是1.575。

  2.1×=2.1×0.75=1.575(dm)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交流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在小组内交流,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使交流活动不至于成为个别学生的专场展示,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二是全班交流,使全体学生在理解自己算法的同时,知道解决同一道题目还有不同的思路,享受不同算法带来的快乐,并掌握自己未考虑到的计算方法,逐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这道分数乘小数的题目我们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计算,既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计算,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这两种方法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分数乘分数和小数乘小数的知识。

  【设计意图:教师的这段简单小结以旧引新,促进知识迁移,巩固掌握新知识,实现了有意识的学法指导。】

  三、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自主解答

  刚才例5第(1)题大家完成得很不错,下面第(2)题有没有信心做对呢?(出示课件,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2.交流反馈

  (1)可以把2.4化成分数,再跟相乘,结果是。

  (dm)

  (2)可以把化成小数0.75,再跟2.4相乘,结果是1.8。

  2.4×=2.4×0.75=1.8(dm)

  3.自学课本

  (1)除了上面两种计算方法,这道题还有另一种算法。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页,看一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看书自学。)

  (2)这种算法你看懂了吗?引导学生说计算过程。(课件逐步出示第三种算法。)

  小数2.4和分数的分母先约分得到0.6,0.6再跟分子3相乘,结果是1.8。

  4.对比思考。

  为什么可以这样约分?你觉得这样约分计算简便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完例5第(2)题,既复习了分数乘小数的两种计算方法,起到巩固练习的作用,又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学习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准确掌握计算方法,更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分数乘小数先约分再乘比较简便。】

  四、回顾反思

  1.既然先约分再计算这种方法这么简便,为什么第(1)题没用这种简便方法计算呢?

  2.师小结:先约分再计算虽然简便,但只在小数与分数分母有共同因数的情况下适用,如果小数与分数分母没有共同的因数,就不能直接约分,只能采用把小数化成分数或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的方法。所以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观察算式中小数与分数分母的特征,明确小数与分数分母是否有共同的因数,然后再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通过思考“为什么第(1)题没用这种简便方法计算呢?”,让学生体会到先约分再计算的局限性,从而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选择合适的算法。】

  五、拓展总结(应用拓展,盘点收获)

  (一)对比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计算时你更喜欢哪种算法?

  【设计意图:在前面学习分数乘整数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充分感受了先约分再计算的简便性,在这个练习中,学生会进一步感受到这种算法不仅在分数乘整数中可以让计算更简便,在分数乘小数中同样适用,培养学生简便计算的意识。】

  (二)基本练习

  教材第8页做一做

  1.学生先观察每一道题的特征,思考:每道题可以用几种方法来做?哪种方法更简便?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2.反馈交流时提问:哪几题可以先约分再计算?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吗?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四道题的对比练习,让学生发现不仅先约分再计算有局限性,分数化小数这种算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的同时,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与合理性。最终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共同归纳出结论,以丰富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结论的过程,加深记忆。】

  (三)提高练习

  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2题:美国人均淡水资源量约为1.38万立方米,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美国的。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是多少万立方米?

  1.学生独立完成,一生板演。

  2.反馈计算过程,强调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并适时补充我国的水资源知识,进行节约用水教育。

  (四)拓展练习(多余条件)(机动)

  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4题:蜂蜜最主要的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果糖和葡萄糖的质量占蜂蜜总质量的以上。有一种蜂蜜,果糖和葡萄糖的质量占蜂蜜总质量的。如果有2.5kg的这种蜂蜜,其中的果糖和葡萄糖共有多少千克?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

  3.教师点拨:在解决含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时,要先弄清楚题意,看问题所需的条件是什么,选择恰当的条件,找出多余条件,然后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最后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这道题隐含了一个多余条件,增加了学生的审题难度,所以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准题目中的关键条件,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掌握解决含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分数乘小数)分数乘小数怎么计算?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回顾本课所学知识,指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结构,既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学习重难点,又巩固新知识、强化记忆。】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菁选5篇)(扩展3)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菁选3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

  我上了一节分数乘法应用题。课后我感到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形结合的思想

  由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单元教学中就显得中观重要了纵观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有着不同的层次,例如分数乘法(一)和分数乘法(二)中是利用具体的实物图形,帮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分数乘法(三)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接下来的分数乘法应用中,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使用的图形越来越简约体现了教材对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的一个过程。

  数形结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抽象变为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变为直观之后,再从直观变为抽象,也就是要讲“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完整的是学生经历数与形之间的“互动”,才能使他们感知“数形结合”,才能使他们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二、是充分重视学生“说”的训练。

  在以前应用题的教学中,对“说”的训练重视的不够,表现为学生只会做题不会说,这个片断,我不仅关心学生是否会解答问题,更关注解决问题是采用了什么方法,以及方法是怎样想出来的。引导学生把思考过程有条理的说出来,为了深化学生的思维,避免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解题后要求说出算式的依据,在说中及时得到反馈,进行矫正、补充,这种“说”的训练,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语言与思维的协调发展。

  三、是很好地解决了“大部分学生会,怎么教“的问题。

  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本节内容并不难,为此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他们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要求学生死记数量关系,找出谁是单位“1”,谁是分率,知道要求是分率对应的问题用乘法计算等,学生只会用一种方法,长此以往,对灵活解题是不利的,在这节课中,问题开放,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说”中学到知识,增长本领。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2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是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乘法的意义上进行学习的。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最基础的,不仅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复习铺垫,为新课做好准备

  本节课中,找准单位“1”,写出数量关系式是解分数应用题的关键。因此在新课之前,我出示了这样一组练习做铺垫:

  (背投出示)

  1、列式解答

  (1)20的1/5是多少?(2)6的3/4是多少?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来计算。

  2、找单位“1”,说关系式

  (1)男生占总人数的2/3。

  (2)红花占总数的5/6。

  (3)一本书,读了3/4。

  (4)一条路,还剩下1/4没有修。

  为本节课的新知识做好了准备。

  二、创设严谨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小学生思维处于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过渡这个阶段,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在教学这节课时,我特别注重让学生分析表示数量间关系的句子,也就是关键句,在关键句中找出哪个量是单位“1”,哪一个是比较的量,然后分析分率的意义,根据题意画线段图,根据线段图列出等量关系,寻求已知量和未知量,根据关系进行解答。

  三、注重孩子的全体参与,让孩子在动手操作中理解题意。

  解答分数问题的关键是弄清楚题中的数量关系,这也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运用直观的线段图来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在这节课上,我让每个孩子动手,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画出线段图,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得出哪种线段图最完整,能够看图就能知道题的意思。这一环节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认真的参与到学习之中。

  这节课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因为这一段学习的都是分数乘法,学生更多的时候不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往往想也不想看到分数就与整数相乘,就知道列乘法算式,好像在套模式。看来学生对分数乘法的认识还是不那么理解。我想,学习了分数除法应用题,与除法进行对比练习后,学生可能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3

  本周学习了分数乘法,从分数乘整数到分数乘分数,从意义到计算,相对于前一个单元的内容来讲,应该是比较好理解的,但从作业情况来看,在分数乘法的计算中还是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计算结果不能约分成最简分数。

  像9/15,16/24,3/72,35/56等这些比较常见的分数,部分学生竟然不知道该怎么约分,找不到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另外一种情况是,在计算过程中,约分之后又与另一个分子或分母有公因数的,往往忘记约分或看不到约分。

  对策:熟记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去寻找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例如35/56,就想5、7三十五,7、8五十六,这样就可以看出能用7去约分,可以提高做题的效率。

  2、计算过程中,让分子和分子进行约分的。

  例如:7×7/10=1/10,让7和7约分。

  对策:赋予算式一定的情境或故事,比如我在讲的过程中这样说:在计算中这个分数线相当于战场上的分界线,分子和分母分别是交战的双方,你想,打仗时只能去和对方的敌人对打,而不能*,打自己人。,也就是分子只能和分母约分,而不能和分子约分。这样一讲,很多学生听的饶有兴趣,而且浅显易懂,出现这种错误的几率大大降低了。

  3、计算中,约分后不与原来的分子、分母再相乘的。

  例如:

  对策:继续讲故事,你和战友一起出去打仗了,遇到了敌人,要派一人出战(约分),战斗完毕,每个人都要有团队意识,结伴而行,几个人出去的,还要几个人一起回来。即:分子和分母都还要由两个数相乘得到。

  4、其他由于不细心、书写不规范出错的。

  例如有些在约分中把约分的结果写在原数的旁边,然后计算的结果又与过程写得很挤,造成计算结果混淆,看不清楚而出错。这就需要在*时的教学中对学生做题过程严格要求,规范书写,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菁选5篇)(扩展4)

——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5篇

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1

  [片段一]

  师: 1/41/2你们能不能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计算出它的答案呢?

  生:能。

  师:请同学们听清要求,先独立思考,再与你的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生:(尝试计算答案,探究算理)

  师:(巡视,指导)

  师:许多组想出了很多办法,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据学生汇报:化小数板书;折纸请他生再演示;汇报算式先放一放,最后请学生说说理由)

  组1: 1/4=0.25,1/2=0.5,所以0.250.5=0.125=1/8,我们认为答案是1/8。

  组2:可以把一张纸*均分成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再*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这样一共把这张纸*均分成了8份,取了其中的一份,所以是1/8。

  (师:这种方法你听懂了吗?这个8是怎么来的?

  组3:按他的想法来说,是折出来的,先*均分成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再*均分成2份,实际上是把这长方形分成了8份。)

  组4:(边说边画):我们用的是线段的方法,画一条线段作为单位1,把它*均分成4份,取其中一份,再把这一份*均分成2份取一份,就是把这条线段*均分成了8份,取了其中的一份。

  师:以1/41/2=11/42=1/8为例,你为什么能用42呢?(课件呈现)

  [片段二]

  师:像1/41/2,大家想出了很多办法,如果工作1/3小时可以铺设这块地面的几分之几?3/4小时呢?现在你能不能解决了?谁来汇报算式?(课件呈现)。

  师:听清要求,我们分工一下,1、2组研究第一个算式,3、4组研究第二个算式,用你喜欢的`方法独立思考一下。

  生:选择探究算理及其结果。

  师:巡视,指导。

  师:许多组想出了很多办法,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我们先请选择第一个问题的同学汇报: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汇报。

  师:这题你们为什么没有化小数去解决。

  生:不能化有限小数。

  师:所以化小数去解决是不是对所有的分数乘分数都适用呢?(生:不能)所以化小数去解决分数乘分数有一定的局限性。

  师:我们再请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同学汇报: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片段三]

  师:从刚才的推算中,我们已经得出了1/41/2=1/8、1/41/3=1/12、1/43/4=3/16,是不是我们以后遇到这样的题目都需要这样推算呢?(生:不是)

  师:那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分数乘分数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

  同桌讨论,汇报:

  (板书)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积的分母。

  [反思]

  1.猜想验证归纳的探究思路是否需要?

  在本节课的试教中,我采用了猜想验证归纳的探究思路来进行教学。在课堂中,我发现学生猜测1/41/2,他们猜测的结果都是1/8。在验证环节学生纯粹停留在如何得出算式结果上,导致学生的思路大大受到限制。而在第二次教学时。我采用了计算汇报方法归纳的思路进行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中更为积极主动,学生在汇报方法时也体现了层次性。学生群体一:单纯从如何得出答案入手,但正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群体二:能初步从自己的探究中知道应该怎样算。

  综上所述,猜想验证归纳的探究思路的确在数学教学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但对于部分内容的探究还是不适合的。

  2.教师该如何从学生的发言中抓准本质?

  课堂活跃了,学生发言就大胆了,自然而然课堂上各种不可预设的回答就出现了。作为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节奏、善于引导(归纳)学生发言,这样才不至于让有价值的问题流失,不至于让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变的无人理睬。

  如:我在试教中,学生汇报了1/41/2=(14)(12)=18=1/8,我一开始并没有理解这位同学的这样做的理由。我马上问:有谁明白这样做的理由吗?为自己尽量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当然,即使我明白这样做的理由,也应让学生多思考、多说说,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参与度。

  综上所述,我觉得善于从学生的发言中抓准本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它必须从自身漫长的经历中去体验、感悟才能变得收放自如。

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2

  1、教学内容比较简单,难度比我国低一到两个年级。

  2、重练习质量轻 练习数量,美国学生的作业负担很轻,尤其在数学,不会采用题海战,主要采用多样化的练习帮助学生数学学习。而且都是第二天课堂上完成头一天的作业,再上新课!

  3、比较重视数学能力与数学思想的培养,教学内容比较生活化,因为在美国中小学教学中,大量的使用比如学生生活里面所遇到的以及课堂教学里面大家能接触到的例子来进行教学;比如,"现在有半杯糖均匀的洒在批萨上,现在来了三个小朋友,我们每个人能吃进多少糖?

  4、教学形式多样化,他们教学最多的方式是让学生充分的去参与,让学生去做,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老师很少把这种答案直接的去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练习,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发现数学知识,如游戏,比赛。

  5、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课堂上比较自由,甚至可以走来走去,与我们要求学生规矩的端坐,完全不一样.学生会主动帮老师擦黑板!

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3

  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分数乘整数意义的扩展,记住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不困难,但让学生理解算理难度就比较大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巩固和进一部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教学中我主要是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直观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总结。首先在复习中,通过直观演示,引导学生依次折出长方形纸条的1/2,再取1/2的1/4和3/4,并让学生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初步感受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接着以2/3×1/5、2/3×4/5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在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是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教学中我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推理等活动,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通过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理解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初步掌握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在探究活动中,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我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相结合。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课教学中就显得尤其重要了。纵观教材,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有着不同的层次,例如分数乘法前两节课中是利用具体的实物图形,帮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分数乘法第三节课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接下来的分数乘法应用中,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数形结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抽象变为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变为直观之后,再从直观变为抽象,也就是要讲“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完整的使学生经历数与形之间的“互动”,才能使他们感知“数形结合”,才能使他们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应用“数形结合”

  经历探究过程,优化互动生成。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理念说明:数学教学活动将是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学本课时力图让学生亲自经历学习过程。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究算法——举例验证——交流评价——法则统整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这里关注了让学生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把探究的权力真正还给学生后,学生的表现会让你大吃一惊。在两个班的上课中,关于分数乘分数法则都有不同的验证和说明的方法出现,这些方法远远超出课前的预设。究其原因,就是学习变成了自己的事,学的更主动,潜能发挥到了极至。

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4

  今天教学了分数乘分数(例4和例5),在课前研究教材时就觉得不太好理解,因为例题中都有两个单位1, 比如画斜线的1份占1/2的1/4,此时的单位1是1/2,但是对于整个长方形来说是1/8,此时的单位1是一个长方形。

  后面的1/2的3/4,以及对例5的两个算式的理解都是同出一辙。但要注意两者教学时的区别:例4是让学生从图中猜想(感知)出两个分数乘分数的结果。例5是让学生先猜算结果,再用图来验证。二者在教学中的顺序是相反的,但其目的都是让学生从图形直观感知进而理会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但是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好像不能够充分理解,确实是太抽象了,虽然有图的辅助。分开来看都能理解斜线部分是1/2的1/4,又是这张纸的1/8。但是为什么1/2的1/4就是1/8呢?这其间可是隐含着两个不同的单位1啊。学生能转得过来吗?单靠猜想感知行吗?教学时我是照书按步就班的教的,但有不少学生好像钻到云雾里去了。

  为什么呢?怎么办呢?

  原因很简单太抽象了。

  办法是有的化抽象为形象:我们来看看练习九的第1题,与例题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例题是在数之间思考,练习中的第1题是在数量之间的思考。不要小瞧这一点变化,借助数量来理解就比例题数之间的理解要容易得多。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教学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前面的几个例题都是借助具体的数量让学生理解算理的,而分数乘分数比前面的几个例题都复杂些,但是却摆脱数量而抽象成数,学生的思维难度陡增。为什么不借助数量呢?如果把例题转换成像练习九第1题这样的情境,学生会很容易列式,也比较容易理解算理。在此基础之上,再抽象成数,如例题式样的,学生学起来会好得多。]

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5

  本节课《分数乘分数》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的内容,重点是巩固和进化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在教学实践中我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的两个数学目标。对于课堂中的“探究活动”没有直接放手,这是因为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得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1)、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算式,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2)、以3/4×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在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是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3)、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积累认知。整体教学的`效果很好。

  由于学生有比较坚实的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所以对于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探索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而在分数乘分数计算过程的探索中,由于学生刚刚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并且用图形表征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因此采用“扶一扶,放一放”的策略就比较好。

  学生在计算分数乘分数时能根据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但对于计算过程的约分,部分学生的约分意识不强,如3的倍数,7的倍数,甚至更大质数的倍数,学生不知道约分,使结果不是最简,还要加强训练。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菁选5篇)(扩展5)

——《分数乘法》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3篇

《分数乘法》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

  由“搅乱”引起的反思。

  今天象往常一样,在学生理解了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之后,我想继续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去探究发现一个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时候。一些同学嚷嚷开了“老师我会!”“老师我知道!”,“是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理由是……”……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生这样的现象:老师刚刚开了一个头,一些学生就会把后面的知识讲出来,结果一下子把老师事先设计的思路被学生给“搅乱”了。曾经我有过这样的烦恼和无奈:心理总是责备学生的“插嘴”,觉得这样以来使大多数学生缺少了自主探究克服困难的成功体验,也使我的教学没了层次,讲课缺乏激情。

  对此,我也冷静的思考过,分析其原因:一方面,自己已经习惯做好充分的准备去面对毫无准备的学生,居高临下地将学生的思维牵进预设的圈内,而一旦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开了,教师就很难面对自己无法预测的学生众多的想法,缺乏教学的机智。更重要的方面,是教学理念上的差距。其实当他们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告诉其他同学与老师的时候,他们是在享受学习给自己带来的骄傲。并且都是以极大的热情,把自己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尽其所能告诉老师与同学。这既是对自身学习进行再思考的过程,也是给其他同学以激励的过程。那么我们教师还有什么理由责备学生、压抑学生呢?

  现在的学生头脑灵活,有思想,现有的知识起点也是比较高的,这样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们老教师应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真正把自己主导下的课堂学习建设成为可供学生交流学习心得,整合学习资源,形成学习能力的促进*台。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菁选5篇)(扩展6)

——《分数应用题》六年级数学教案3篇

《分数应用题》六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教材第十一册P83例4。

  教学目标:1、掌握解题思路。 2、会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3、培养探索精神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学软件(逐步演示的线段图及学生提供的知识)、贴纸(出示例4)、 投影片(提供练习题)、纸条(收集不同算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上新课前老师先提一个问题,大家先思考,然后抢答。如果要你们查找广州市*热线电话,有什么办法呢?师:(汇报完)同学们想到了查114,找报纸等不少的办法,不管什么方法,我们都是通过联系一些能找到*热线电话的有关资料去查找,同样,解决数学问题也要联系我们学过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

  1、引出例4。下面同学们就利用这种解决问题要联系有关知识的方法,来解决今天学习的分数应用题(贴纸出示例4,后板书课题)例4:出示一个发电厂原有煤2500吨,用去3/5,还剩多少吨?

  2、出示目标。解答应用题时,我们通常是怎样做的?(1理解题意;2联系学过的知识去分析数量关系;

  3会解答。板书目标:会分析、会解答)3、理解题意。 那么下面大家就先默读题目,看一下你是怎样理解这道题的题意的,用自己的语言组织一下。(独立进行理解题意)汇报。(提问几个学生,教师边根据学生的回答边逐步计算机出示线段图)若学生不会答可补充问用去3/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用去的是原有的3/5)说明什么?(把把原有的2500吨看作单位“1”) 2500吨 还剩?吨 用去3/5

  4、查找资源。 刚才大家都能比较准确地理解题意,那么看到题目的条件与问题,你想到什么知识对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有帮助?(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师参与引导→汇报→教师根据汇报计算机出示有关知识)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2)总量-用去量=还剩量 3)用去3/5→用去?吨4)用去3/5→还剩2/5

  5、主动探索,尝试解决。

  (1)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现在都学会了准确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知识,根据这些知识你们能解答例题了吗?如果能的就直接解答;不能的再重温这些有关知识,然后尝试解答,(如果确实有困难的可以和老师交流一下怎样解,做完的想一想还能有其他方法吗?有的就写出来)

  (2)小组内互相说自己怎样想?怎样算?(组长组织,已经完成的先说,没做完的先听其他人说。交流过程中指名不同的同学出来板算两种不同的方法)

  6、归纳思路,提炼方法。

  (1)汇报:(指着算法)要求还剩多少吨,就要用原有的吨数减去用去的吨数,因为用去的吨数题目中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所以要先用原有的2500吨乘以用去3/5求出用去的吨数,再求还剩的吨数;要求还剩多少吨,就是求2500吨的2/5是多少,因为题目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还剩2/5,所以要先用1-3/5求出还剩几分之几,再求还剩多少吨。(先由板算的同学说,再看其他同学有什么补充或象他们那样根据自己的算法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边汇报边计算机闪动线段图,如下图) 订正:你们认为他们算得怎样? 2500吨 (用去?吨) 还剩?吨 用去3/5 (还剩几分之几) 解法一:2500-2500×3/5 解法二:2500×(1-3/5) =2500-1500 =2500×2/5 =1000(吨) =1000(吨)

  (2)还有其他不同的算法吗?(对可能的错误如2500×3/5要指出其错误的原因。对如这样的解法χ+2500×3/5=2500要加以肯定,但说明体现不了解题的优越性)

  7、小结。

  (1)(指着两种解法)比较一下: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先别急,下面先由同学们带着问题看书P83例4,把例4补充完整后,先想一想,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来。(稍后)下面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一下。汇报。 区别:两种方法解题思路不同,第一种主要用总量减去用去量得到还剩量,第二种用总量乘以还剩的占总量的几分之几得到还剩量。 联系:都把原有的吨数看作单位“1”,都要用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边听边观察计算机)(2)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是怎样解答例4的?(理解题意,联想学过的知识帮助解决问题)师:所以以后遇到新的问题,我们要充分理解题意,然后联系有关知识去帮助解决。三、练习巩固,适当扩展。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做一些练习。1、P84:做一做1。(先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汇报。再用两种方法只列式不计算。订正:做的怎样?有什么评价?)2、一条公路全长240米,修路队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4,还剩多少米没有修完?(先自己想一想,再用两种方法列式解答,全班订正) 师:我们说解决问题要联系学过的有关知识,那么刚才两道练习你用到了什么知识呢?(例4的知识)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来了,(出示第3(1)题练习)遇到新问题又怎么办呢?联系什么知识?下面就交给你们自己去想一想、做一做,只列式不计算。3、一条公路全长240米,修路队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4,第二天修了全长的1/3。

  (1)还剩多少米没有修完?

  (2)两天一共修了多少米?

  (3)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了多少米? (用纸条收集不同的算法对答案并重点汇报240×(1―1/4―1/3)怎样想。第二、三问独立完成,小组评价,全班订正)四、教学评价。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分数应用题)有什么收获?(解决问题要联系学过的有关知识或方法)所以当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要善于查找有关知识或方法来解决。

  三、布置作业。1、机动练习或作业。已经知道朝天小学六年级学生人数占全校学生总数的4/25,问1—5年级一共有多少人?(请大家想办法解决)(时间允许让学生汇报想到的一些办法)P86:9。

《分数应用题》六年级数学教案2

  课 型

  新授课

  要点提示

  备课人

  严正祥

  备课时间

  9月3日

  教学内容:教材第三15—17页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三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特点,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认识分数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分数应用题。

  2、使学生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初步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直尺、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 每句话里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其中分数表示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1) 一块布料,用去3/5。

  (2) 一块地3/7种西红柿。

  2、 做15页复习题。

  问:为什么要用乘法算?这里的一个数和分数相乘表示的是什么意义?

  3、 引入新课。

  根据一个数和分数相乘可以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需要用乘法计算。这节课就根据这样的道理,学习分数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1。

  请大家找一找,这道题的条件有哪些,求什么问题?

  (2)教学解法一。

  问:从图上看用4/5,是用去谁的?就是把20米*均分成几份,用去其中的几份?

  (3)教学解法二。

  请同学们看线段图,讨论可以怎样解答,把它试做一下。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解法和思路。

  师帮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解法比较。

  这两种解法实际都是表示把20米*均分成5份,求其中的4份是多少。

  2、练一练”第1题。

  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并强调为什么把全班学生人数看做单位“1”。

  3、教学例2。

  (1)出示例2。学生读题。

  问:有哪几个条件,求什么问题?

  根据“一只小鸡的重量是小鸭的2/3”,要先画出表示哪一个量的线段?看着线段图,

  (2)按例1想的过程讨论一下,题里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求小鸡的重量就是求什么?

  指名说一说分析过程,

  4、教学“想一想”。

  (1)让学生找一找,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问: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意思,要先画哪个数量的线段?为什么?

  (2)大家讨论,哪个数量是单位“1”?怎样列式解答?

  (3)3/2是什么分数?

  条件里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可以是真分数,也可以是假分数。

  (1)做“练一练”第2题。

  (2)小结。

  想一想,这里有哪两种重量,可以画几条线段来表示题意?据哪个条件确定单位“1”的量,接着怎样想,用什么方法解答?

  你从上面几题的解答里,发现在分数应用题里,怎样求单位“1”这个数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师总结。

  巩固练习

  (3)说一说下面各题里的单位“1”的量。

  看了一本书页数5/6。

  杨树的棵数是杉数的3/8。

  (4)做练习三第1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数量关系式是怎样的。

  (5) 练习三第5题。

  问:三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都用小乘法算?

  三、全课总结。

  四、课堂作业:

  练习三的1、2、3、4。

  板书设计:

  分数应用题

  先确定单位“1”,接着再想要求的数量是单位“1”这

  个数量的几分之几,根据一个数和分数相乘可以表示求一个

  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单位“1”的量乘几分之几。

  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对应的量

  教学后记:

  要点提示

  分数应用题

《分数应用题》六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教材第十一册P83例4。

  教学目标:1、掌握解题思路。 2、会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3、培养探索精神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学软件(逐步演示的线段图及学生提供的知识)、贴纸(出示例4)、 投影片(提供练习题)、纸条(收集不同算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上新课前老师先提一个问题,大家先思考,然后抢答。如果要你们查找广州市*热线电话,有什么办法呢?师:(汇报完)同学们想到了查114,找报纸等不少的办法,不管什么方法,我们都是通过联系一些能找到*热线电话的有关资料去查找,同样,解决数学问题也要联系我们学过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

  1、引出例4。下面同学们就利用这种解决问题要联系有关知识的方法,来解决今天学习的分数应用题(贴纸出示例4,后板书课题)例4:出示一个发电厂原有煤2500吨,用去3/5,还剩多少吨?

  2、出示目标。解答应用题时,我们通常是怎样做的?(1理解题意;2联系学过的知识去分析数量关系;

  3会解答。板书目标:会分析、会解答)3、理解题意。 那么下面大家就先默读题目,看一下你是怎样理解这道题的题意的,用自己的语言组织一下。(独立进行理解题意)汇报。(提问几个学生,教师边根据学生的回答边逐步计算机出示线段图)若学生不会答可补充问用去3/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用去的是原有的3/5)说明什么?(把把原有的2500吨看作单位“1”) 2500吨 还剩?吨 用去3/5

  4、查找资源。 刚才大家都能比较准确地理解题意,那么看到题目的条件与问题,你想到什么知识对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有帮助?(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师参与引导→汇报→教师根据汇报计算机出示有关知识)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2)总量-用去量=还剩量 3)用去3/5→用去?吨4)用去3/5→还剩2/5

  5、主动探索,尝试解决。

  (1)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现在都学会了准确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知识,根据这些知识你们能解答例题了吗?如果能的就直接解答;不能的再重温这些有关知识,然后尝试解答,(如果确实有困难的可以和老师交流一下怎样解,做完的想一想还能有其他方法吗?有的就写出来)

  (2)小组内互相说自己怎样想?怎样算?(组长组织,已经完成的先说,没做完的先听其他人说。交流过程中指名不同的同学出来板算两种不同的方法)

  6、归纳思路,提炼方法。

  (1)汇报:(指着算法)要求还剩多少吨,就要用原有的吨数减去用去的吨数,因为用去的吨数题目中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所以要先用原有的2500吨乘以用去3/5求出用去的吨数,再求还剩的吨数;要求还剩多少吨,就是求2500吨的2/5是多少,因为题目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还剩2/5,所以要先用1-3/5求出还剩几分之几,再求还剩多少吨。(先由板算的同学说,再看其他同学有什么补充或象他们那样根据自己的算法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边汇报边计算机闪动线段图,如下图) 订正:你们认为他们算得怎样? 2500吨 (用去?吨) 还剩?吨 用去3/5 (还剩几分之几) 解法一:2500-2500×3/5 解法二:2500×(1-3/5) =2500-1500 =2500×2/5 =1000(吨) =1000(吨)

  (2)还有其他不同的算法吗?(对可能的错误如2500×3/5要指出其错误的原因。对如这样的解法χ+2500×3/5=2500要加以肯定,但说明体现不了解题的优越性)

  7、小结。

  (1)(指着两种解法)比较一下: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先别急,下面先由同学们带着问题看书P83例4,把例4补充完整后,先想一想,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来。(稍后)下面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一下。汇报。 区别:两种方法解题思路不同,第一种主要用总量减去用去量得到还剩量,第二种用总量乘以还剩的占总量的几分之几得到还剩量。 联系:都把原有的吨数看作单位“1”,都要用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边听边观察计算机)(2)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是怎样解答例4的?(理解题意,联想学过的知识帮助解决问题)师:所以以后遇到新的问题,我们要充分理解题意,然后联系有关知识去帮助解决。三、练习巩固,适当扩展。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做一些练习。1、P84:做一做1。(先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汇报。再用两种方法只列式不计算。订正:做的怎样?有什么评价?)2、一条公路全长240米,修路队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4,还剩多少米没有修完?(先自己想一想,再用两种方法列式解答,全班订正) 师:我们说解决问题要联系学过的有关知识,那么刚才两道练习你用到了什么知识呢?(例4的知识)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来了,(出示第3(1)题练习)遇到新问题又怎么办呢?联系什么知识?下面就交给你们自己去想一想、做一做,只列式不计算。3、一条公路全长240米,修路队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4,第二天修了全长的1/3。

  (1)还剩多少米没有修完?

  (2)两天一共修了多少米?

  (3)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了多少米? (用纸条收集不同的算法对答案并重点汇报240×(1―1/4―1/3)怎样想。第二、三问独立完成,小组评价,全班订正)四、教学评价。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分数应用题)有什么收获?(解决问题要联系学过的有关知识或方法)所以当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要善于查找有关知识或方法来解决。

  三、布置作业。1、机动练习或作业。已经知道朝天小学六年级学生人数占全校学生总数的4/25,问1—5年级一共有多少人?(请大家想办法解决)(时间允许让学生汇报想到的一些办法)P86:9。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菁选5篇)(扩展7)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3篇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

  分数的意义是系统学习分数的开端,学生正确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十分重要,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已学过的分数初步知识及及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点拨引导,以图、数结合,排列整齐的板书,创设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而清晰的概念,而且能教会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方法,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要依据,采取启发引导自主探索的方式,帮助学生把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学生已有分数的初步知识,在教学把单个物体看作单位“1”时教师要少讲,而采取学生自己边分学具边说出相应的分数的形式启发学生自己去创造学习,而教学多个物体看作单位“1”是教学内容是新知识,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攻克这一难点。首先以生活经验为突破口,让学生分4支粉笔,理解分数的意义,以此为认识起点进行大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包括:分6个学具说分数,分5个桃子说分数,分8个泥人说分数。

  学生学习数学概念不能一蹴而就,要通过这一节课和以后的学习逐步加深理解。在这一节课中分数的意义内涵较丰富,且比较抽象,这就要通过练习巩固和发展学生的智能。首先将整节课设计成实践操作性的练习形式,既使学习新知也是让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均分一种物品后总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得出的分数。巩固新知的练习,围绕重点内容既有基本题、变式题,又有综合题和发展题,题型新颖而灵活,不仅能提高学生练习兴趣,促使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而且能在练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判断、多向思考的能力。

  新课程要求新的课堂要具有三个特点:

  学习背景化就是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学生熟悉的知识与用语,设计有意义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从集体合作到个别创新;

  学习活动化就是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以促进学习;在课堂上设计需要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活动并用正确的方式指导学生合作。

  过程交往化就是通过对话进行教学,通过课程发展学习者的语言,提高学习者的素质。我们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进行教学对话,尊重学生与教师不同的交谈互动方式,尽多提供各种机会促进生生、师生交流;确保这种交谈学生比教师有更多的发言机会。

  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我认为一节有效的数学课,应该是有合理的情境,有效的活动(观察、操作、实验、书写等),*等的交流(让学生在*等中参与各种形式的交流,充分表达学习过程中的感想,让学生在交流与碰撞中生成知识、方法和智慧),还要有精当的练习(内容要精、形式要活、思维价值要高),在这些过程中学生还要有积极的参与热情和良好的情感体验。我就是寻着这样的目标努力构建和谐生态的理想课堂的。在这节课中我主要通过六个方面入手组织学生学习分数:

  一、在情境中引入

  情境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情感的诱因,是教学活动的*台,有利于激起兴趣,凝聚注意力,激活已有经验、形成思路策略,引发自主活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大致有两种:第一种是现实生活情境,第二种是问题矛盾情境或知识顺应情境。课堂上我通过调查数据和实际测量的方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入分数。

  二、在观察中感知

  课堂上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在向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丰富学生的表象。*均分一个物体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在观察中说出分数唤醒原有知识和经验为学生创新作准备。

  三、在实践中体验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而小学生的思维是直观多于形象。采用动手操作,能帮助学生借助直观建立表象而形成概念。教师通过有效的操作活动,促进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本节课重点就是引导学生把多个物体看作单位“1”,通过*均分得出不同的分数,这是对原有分数的拓展和扩充,这时就应该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探索与创造活动,在我组织的操作活动中体现了活动、主动、开放的有机融合:分4支粉笔师生共同完成为学生自主活动提供方法和经验,后来的"活动主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做,这样让学生围绕重点开展自主性学习。

  四、在交流中内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工具和镜子。”新课标强调学生经历教学活动的过程,操作活动有助于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教学内容和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课堂主要是通过沟通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语言和阅读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有序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流畅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课堂上,我非常重视学生将操作活动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用语言来表述自己操作的结果,促进了语言与思维的融合。我们可以看出在这样探究的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积极性,出现了矛盾的冲突、思维的碰撞和灵感的火花,教师也获得了意外的收获。

  阅读是学习的重要方式,我还十分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是课堂前的也可安排在课堂教学之中,这节课我是把它安排在学生探索活动之后,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实现与文本的对话,用经典的知识体系丰富自己在操作中的体验,深化。

  五、在练习中发展

  知识和技能依然是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我们要让学生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来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课堂上我很注重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我整合教材内容,优选练习题,采用不同形式练习学生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发展(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促进积极的情感)

  六、在游戏中延伸

  常见的数学游戏往往是用于调节课堂气氛,我认为好的数学游戏还应溶知识性、思维性和创造性于趣味之中,我设计了个游戏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引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2

  分数的意义是系统学习分数的开端,学生正确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十分重要,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已学过的分数初步知识及及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点拨引导,以图、数结合,排列整齐的板书,创设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而清晰的概念,而且能教会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方法,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要依据,采取启发引导自主探索的方式,帮助学生把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学生已有分数的初步知识,在教学把单个物体看作单位“1”时教师要少讲,而采取学生自己边分学具边说出相应的分数的形式启发学生自己去创造学习,而教学多个物体看作单位“1”是教学内容是新知识,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攻克这一难点。首先以生活经验为突破口,让学生分4支粉笔,理解分数的意义,以此为认识起点进行大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包括:分6个学具说分数,分5个桃子说分数,分8个泥人说分数。

  学生学习数学概念不能一蹴而就,要通过这一节课和以后的学习逐步加深理解。在这一节课中分数的意义内涵较丰富,且比较抽象,这就要通过练习巩固和发展学生的智能。首先将整节课设计成实践操作性的练习形式,既使学习新知也是让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均分一种物品后总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得出的分数。巩固新知的练习,围绕重点内容既有基本题、变式题,又有综合题和发展题,题型新颖而灵活,不仅能提高学生练习兴趣,促使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而且能在练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判断、多向思考的能力。

  新课程要求新的课堂要具有三个特点:

  学习背景化就是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学生熟悉的知识与用语,设计有意义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从集体合作到个别创新;

  学习活动化就是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以促进学习;在课堂上设计需要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活动并用正确的方式指导学生合作。

  过程交往化就是通过对话进行教学,通过课程发展学习者的语言,提高学习者的素质。我们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进行教学对话,尊重学生与教师不同的交谈互动方式,尽多提供各种机会促进生生、师生交流;确保这种交谈学生比教师有更多的发言机会。

  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我认为一节有效的数学课,应该是有合理的情境,有效的活动(观察、操作、实验、书写等),*等的交流(让学生在*等中参与各种形式的交流,充分表达学习过程中的感想,让学生在交流与碰撞中生成知识、方法和智慧),还要有精当的练习(内容要精、形式要活、思维价值要高),在这些过程中学生还要有积极的参与热情和良好的情感体验。我就是寻着这样的目标努力构建和谐生态的理想课堂的。在这节课中我主要通过六个方面入手组织学生学习分数:

  一、在情境中引入

  情境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情感的诱因,是教学活动的*台,有利于激起兴趣,凝聚注意力,激活已有经验、形成思路策略,引发自主活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大致有两种:第一种是现实生活情境,第二种是问题矛盾情境或知识顺应情境。课堂上我通过调查数据和实际测量的方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入分数。

  二、在观察中感知

  课堂上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在向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丰富学生的表象。*均分一个物体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在观察中说出分数唤醒原有知识和经验为学生创新作准备。

  三、在实践中体验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而小学生的思维是直观多于形象。采用动手操作,能帮助学生借助直观建立表象而形成概念。教师通过有效的操作活动,促进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本节课重点就是引导学生把多个物体看作单位“1”,通过*均分得出不同的分数,这是对原有分数的拓展和扩充,这时就应该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探索与创造活动,在我组织的操作活动中体现了活动、主动、开放的有机融合:分4支粉笔师生共同完成为学生自主活动提供方法和经验,后来的活动主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做,这样让学生围绕重点开展自主性学习。

  四、在交流中内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工具和镜子。”新课标强调学生经历教学活动的过程,操作活动有助于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教学内容和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课堂主要是通过沟通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语言和阅读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有序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流畅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课堂上,我非常重视学生将操作活动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用语言来表述自己操作的结果,促进了语言与思维的融合。我们可以看出在这样探究的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积极性,出现了矛盾的冲突、思维的碰撞和灵感的火花,教师也获得了意外的收获。

  阅读是学习的重要方式,我还十分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是课堂前的也可安排在课堂教学之中,这节课我是把它安排在学生探索活动之后,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实现与文本的对话,用经典的知识体系丰富自己在操作中的体验,深化。

  五、在练习中发展

  知识和技能依然是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我们要让学生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来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课堂上我很注重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我整合教材内容,优选练习题,采用不同形式练习学生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发展(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促进积极的情感)

  六、在游戏中延伸

  常见的数学游戏往往是用于调节课堂气氛,我认为好的数学游戏还应溶知识性、思维性和创造性于趣味之中,我设计了个游戏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引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3

  今天完成了《分数的意义》的一课的教学,本来是作为考核课,由于要进行课题研究,供大家参考,所以短短的四天时间,从备课到课件的制作、学具都要到位。由于本身心里还有很多困惑,所以在备课、制作课件时,总是很犹豫,一些地方不知该怎么处理,虽然在集备时大家给了许多意见,但意见也不太统一,只有等上课后,大家才能根据实际出现的问题,给予解决方案。

  首先谈谈课前的主要困惑:

  1、知识之间如何串联?本节课的知识点较多,包括: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单位“1”、分数单位、分数的发展史,这些知识有的是互相牵扯,有的是互有联系,如何过渡?

  2、学生动手操作是否必要?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有过一些经验,从图中也可直观看出*均分后的结果,那么还要不要动手操作?

  3、如何顺利导入?是从难点单位“1”入手,还是从本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入手,还是……?

  4、是否要逐字逐句的扣概念?对于分数的意义中的重点词如“一个物体”、“一些物体”、“一个整体”、“*均分”、“若干份”、“一份”、“几份”?

  5、如何引导学生看课本?课本中规范的概念也应让学生有所了解,看书是很有必要的,怎样引导呢?

  6、提供学生什么样的材料?是只给一些物体的,还是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的材料都给学生?

  7、对知识的拓展到什么程度?学生对概念的认知需要从初步理解到深入理解,那么也需要有一定程度上的延伸,如何把握这个度?

  数学不只是一种有趣的活动,仅仅使数学变得有趣起来并不能保证数学学习一定能够获得成功,因为,数学上的成功还需要艰苦的"工作。

  试教后的自我反思:

  1、关于媒体的使用。教学中,有的是学生操作,有的是课件演示,还有老师的板书,感觉比较乱如何处理好课件的播放时机?

  2、关于如何更有条理。对本节课环节有些不熟练,导致一些话或播放课件迂回,给人有些错乱的感觉。

  3、如何让学生能说,会说,想说?概念教学本身比较枯燥,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得到概念,并能归纳出概念,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讲求策略。

  出现的问题:

  整个教学中,没有对分数的意义进行规范的定义,或看书完善。本来是想借助操作,让学生明的不管分的物体是多是少,只要*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进而将一个整体的概念扩展到大数目。但是对于操作后的思考,引导得不得力,导致学生无法说出“核心”。

  求同比较:

  主要是两个层面的比较:

  ① 分的东西不一样,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呢?

  ② 分一个物体和分多个物体的数量明明不一样多,为什么每个人分到的,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两层比较,突出了四分之一这个分数的本质:与分的东西是什么无关,与分东西的数量多少也无关,只要将这些物体*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总数的四分之一。

  存异比较:

  由于教材在揭示分数意义之前只有一个四分之一这一个例子,所以我想让学生先完成“做一做”,让学生思考这些分数是怎样得到的?从而体会分数不同的原因在哪?*均分的份数不同,表示的份数就不同。

  在这种找不同的比较中,使学生认识到:之所以表示的个数不同,是因为单位“1”不同;之所以表示的分数不同,是因为*均分的份数,表示的份数不同――从不同中,更加强调了分数的这几方面要素,体分分母表示把单位“1”*均分成了几份,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几份。

  正是因为运用求同的方法,正面比较,才突出了概念的共性;运用存异的方法,从反面强调了概念的本质属性。这样一正一反,抓住概念的本质进行教学,我认为才是有效的。

  5、处理好学生的自主学生,与老师的讲授。感觉老师在课堂上说得比较多,学生说得少。有的需要学生多说的地方,学生不说,师就自己包办了。

  尽快在得到本组同伴的帮助、建议后,能有更好的改善。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菁选5篇)(扩展8)

——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3篇

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

  本节课学生有着丰富的学习经验,学生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已经比较熟悉了,本册也已经教学了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等基础的两步的混合运算题。在此基础上学习探究稍复杂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材没有再详细说明运算顺序,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加以分析感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同样适用于分数,本节课是借助解决问题挖掘学习计算方法,重在引导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关运算律的应用。本课时在设计上分了三层:

  第一:导入环节,通过一个问题,梳理有关整数和小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的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唤起学生对这些已有的知识的回顾,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然后,让学生猜测,我们学过的运算性质对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适用吗?这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好奇心。

  第二:探究环节,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获取新知识,让学生感悟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分析、观察特点,找出算式中的共性特点,借助前面的知识进行迁移,小组汇报时,充分说明计算的依据,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对前面知识进行思考与归纳,将学习方法进一步归纳整合,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整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第三:总结部分,又让学生回扣前面的知识,将整数、小数、分数的整个知识体系进行沟通,帮助学生架构起知识之间的关系。

  这节课上完后,我认为基本达到了我的预期目标,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但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本节课是围绕着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为主题,展开问题的发现、探究与解答。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悠久文化历史的熏陶上做的不到位,要让学生在增加课外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对身为*人的自豪感,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学生自主探索后练习的时间有些紧张,运算定律简便计算题没有进行练习,练习的题目多样性不够。如果能在这两个方面进行改进,学生学习的效率还会有所提高。更好的`渗透了数学学习方法,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注:本节课我和搭档池老师先进行了股份认备课,后相互听课进行集体研讨,我们一致认为沟通知识间的前后联系非常必要,而本节课也主要是借助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让学生充分感知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相关知识间的联系与不同点。在本节课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运算律的推广过程中,池老师借助了整数与小数、分数互化,搭建他们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顺理成章的进行推理使用。而我在这里又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举例验证,感知他们的应用,看似有些难度,但学生恰是在这样的证明活动中加以推理和掌握知识。我们一起备课、听课,相互提意见,说想法,不在乎是否比赛,只享受这样一次研讨成长的过程。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菁选5篇)(扩展9)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小数》教学反思3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小数》教学反思1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小数》教学反思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整数乘法、小数乘法、分数乘法。因此,这节课,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已有知识,自己来探索新知。

  一、学生自己,随机出题,三道如下:

  0.4×2/30.5×2/31.2×2/3(学生随机出题,优势是学生兴趣高,但劣势同样明显。这在后面就会突显。)

  二、独立探索新知,得出算法学生独立完成

  第一道:0.4×2/3全班出现三种做法,如下:

  ① 0.4×2/3=0.8/3

  ② 0.4×2/3=4/10×2/3=8/30=4/15

  ③ 1.2×2/3=2/5×2/3=4/15

  (没有出现“化成小数计算”与“先约分再计算”两种方法,原因在随机出题上。0.4×2/3导致结果不会出现这两种方法。而书本的例题2.4×3/4就高明得多了,具备出现各种算法的优势。这也提醒我,书本上的例题是精选的结果,一定要先想清楚编者的意图,然后才可以自己修改例题,不能轻意换例题。)

  三、讨论结果如下:

  第①种方法,补充如下:0.4×2/3=0.8/3=8/30=4/15(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转化)。第②③种方法相同,只是第3种更简便。学生都表示:喜欢第3种。

  四、教学反思:

  学生判断方法的好的标准是步骤少,灵活选择方法的意识不强。因此,我认为,该把“灵活选择方法”当作一个重点,而不是像中低段时,作为一笔带过的“口号”而已。这是不是也是高段计算的一个特点呢?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菁选5篇)(扩展10)

——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教案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8~99页,分数混合运算相关复习。

  教学提示:

  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系统过程,提高归纳、整理知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整理与复习,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生通过“自主合作、交流探索、迁移类推”的方法推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发展数学思维的能力等良好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计算练习向学生渗透运算的逻辑性,相互影响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发展数学思维,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教学重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含中括号小括号混合运算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练习本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复习了比和按比例分配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分数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

  引出课题——分数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为下面的知识的系统复习和相关练习留出了足够的时间。】

  二、探究新知

  1.从总体上复习分数混合运算这一板块的内容。

  教师:有关分数混合运算,我们学过哪些主要的知识?

  先让学生独立回忆,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抽学生汇报,教师随学生的汇报板书,逐步完成下面的知识内容。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教师:下面我们就按照上面梳理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复习。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复习,使学生的头脑中对本版块的知识有一个清晰地脉络。】

  2.复习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师: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如果说出:分数四则混合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教师追问:能具体说一说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引导学生说出具体的运算顺序,教师作如下的板书。

  (1)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没有括号,有乘除也有加减的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

  (3)有括号的算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教师出示“分数混合运算”第1题。

  教师: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教师随学生的发言板书(略)

  教师出示这样一个算式:4

  要求学生在这个算式上面添括号,使运算顺序符合下面的要求

  (1)先算加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减法。

  (2)先算减法,再算加法,最后算乘法。

  (3)先算加法,再算减法,最后算乘法。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教师:计算分数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抽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进行分数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正确判断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二是要按照分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每一步计算;三是要按照混合运算的书写格式进行书写。

  教师:请同学们计算出上面两道题的结果。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个别指导,并抽学生到黑板上计算;计算结束后,集体评讲。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为下面的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3.复习分数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

  出示:5

  教师:这道题按运算顺序,应该怎样算?

  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后,教师追问:如果按这样的运算顺序算,会遇到什么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按运算顺序算非常麻烦)

  教师:仔细观察这道题有什么特点?想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怎样简算?

  学生讨论,重点讨论出题中的特点:两道乘法(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中间有一个加号,并且有一个相同的乘数5

  教师: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重庆市月人均养老金是多少?

  宁夏*自治区月人均养老金是多少?

  青海省月人均养老金是多少?……

  教师:你们会解答这几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个别辅导,最后集体订正,抽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列式的理由?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巩固应用

  处理教材第102页练习二十四第7题。

  先让学生从问题中收集有用的信息。

  让学生提出说学问题并说一说解题思路,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解法。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各自的解法。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练习,使学生对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掌握的更加牢固,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和疑惑。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知识小结,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梳理知识的能力。】

本文链接:https://www.win-tfx.com/zhuantifanwen/kouhao/7527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冰冰文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9005744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