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冰冰文秘网 > 专题范文 > 口号 >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说课稿3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1-01 12:15:03 来源:网友投稿
导读: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说课稿1  一、说目标  幼儿学习音乐的目的使培养他们的审美感受,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正如《纲要》所说,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因此我定目标为:  1、通过倾听,引导幼儿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说课稿1  一、说目标  幼儿学习音乐的目的使培养他们的审美感受,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正如《纲要》所说,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因此我定目标为:  1、通过倾听,引导幼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说课稿3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说课稿3篇(完整文档)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说课稿1

  一、说目标

  幼儿学习音乐的目的使培养他们的审美感受,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正如《纲要》所说,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因此我定目标为:

  1、通过倾听,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和乐曲的情节变化。

  2、大胆表现和创编乐曲中的游戏情境,培养幼儿对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的兴趣。

  那么我考虑到我设计的音乐情节较简单,而幼儿*常较少接触乐器,因此我定活动的重点是:在倾听中大胆表现和创编乐曲中的游戏情节;难点是:能根据音乐中乐器音色的变化来猜想角色的出场和情节的发展。

  二、说教法

  当代教育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幼互动师本活动教学发的最大特点。一方面,幼儿师音乐活动的学习者和创作者,幼儿带着对音乐的热爱和对音乐教育活动的期盼,指导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大胆地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体验并主动与老师沟通,活动教师的支持、帮助和鼓励。另一方面,教师师幼儿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与促进者,也是幼儿音乐表现和艺术创造活动的发现者、欣赏者、学习者。教师带着信息、期望自觉不自觉地巴暗含的期望传递给幼儿,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音乐学习和探索的当即,从中体验学习和表达带来的快乐。

  在师幼互动的基础上我运用了欣赏、图谱教学、游戏等教学方法:

  1、欣赏法:师音乐活动必不可少的方法,在活动中我先引导幼儿完整欣赏,其目的是保持乐曲的完整性,让幼儿完整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特点,为活动的开展做情感铺垫。而奋斗欣赏是为了突出乐句音色变化与节奏特点,引导幼儿辨别音色更好地感受乐曲情节的发展,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2、图谱教学法:是从幼儿认识食物的特点出发。在幼儿园音乐教育重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而图谱教学法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它一形象生动的图案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在活动重我通过乐器图片、狐狸小鸟图片加上老师的语气、神态、体态的变化进一步引导孩子们进行体验和感受。

  3、游戏法:游戏给幼儿的感受带来无限的乐趣。本活动重,我设置的音乐情境本身就是狐狸和小鸟在森林里做游戏主要一个过程。其中我引导幼儿猜想两只动物会做什么游戏,游戏结束后会干什么,并结合音乐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巴活动推向高潮。

  三、说学法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对想象力的启迪,欣赏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活动中,我充分运用听一听、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身体体态的表现等手段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们区感受、体验音乐的情境,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快乐的游戏,这正是体现了《纲要》所说的让幼儿大胆得运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四、说教学程序

  几位老师都听过课,娜我就简单说说教学环节。

  1、以去森林引题,让幼儿初步感受旋律。

  主要让幼儿感受旋律活泼欢快的特点及其中所包含的乐器。

  2、在倾听中辨别笛子的音色。

  这个环节主要是想让幼儿听辨四种乐器的音色,从而分辨出笛子的音色。

  3、在倾听中理解与表现音乐中的故事情节。

  这个环节是本活动的重难点,,采用边倾听边游戏的形式,通过图谱、分句欣赏,引导幼儿听听乐句音色、旋律的变化,让他们猜想角色的出场顺序和情节的发展,创编游戏情境,体验游戏、表演带来的快乐。

  4、迁移游戏经验。

  结合音乐和小熊和小猴的角色特点,引导幼儿想象情节发展,并进行游戏表演。

  五、感悟与反思

  本次活动给我带来最大的愉悦就是小朋友们很快乐,在活动中很投入,而且在想象力启迪这一点我做得较成功,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想法很独特,表现力也很强,因此师幼互动的效果也较好,个别孩子的表现还超出了我预期的想象,比如说,在提问幼儿狐狸小鸟做完游戏会干什么时,一个孩子会想到狐狸会和小鸟对话,问它小鸟小鸟你累不累,狐狸狐狸我很累等等。

  那活动中我比较遗憾的是在孩子们游戏这个环节,我对他们干预得比较多,他们在游戏时我一直问他们你是怎么玩的,你玩什么游戏,我想这里应该先让小朋友跟着音乐尽情地游戏,不要打断他们,等音乐结束后我再和他们交流,会比较好,孩子们在游戏中玩得肯定更过瘾。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说课稿2

  一、说教材

  首先是教材分析。《精彩夏天》是幼儿园大班下册艺术领域的内容。《纲要》中明确要求:幼儿音乐教育是以音乐游戏为核心,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从培养幼儿的审美素养和创新精神入手,并在教学中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节奏乐《精彩夏天》,是一首4拍节奏明快的幼儿歌曲,描绘了夏天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通过教学一方面幼儿感受夏天的美景,另一方面通过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培养幼儿浓厚的音乐兴趣,同时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幼儿感受夏天的美,引导幼儿轻松、热情、愉快的演唱歌曲。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其它领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以上对教学内容和地位的分析,本次活动需要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1、情感目标:喜欢并愿意感受自然界的美、音乐中的美。

  2、认知目标:理解歌词内容,掌握《精彩夏天》的旋律。

  3、能力目标:能理解歌词内容,做到会唱,并且可以把周围的事物创编到歌曲中进行演唱。

  根据教学内容以及目标,我将本次教学活动的重难点设置如下: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引导幼儿学会唱这首歌。教学的难点是引导幼儿感受歌曲轻松欢快的情绪,并且可以把周围的事物创编到歌曲中进行演唱。

  二、说学情

  教师在活动中要时刻考虑幼儿的需求和身心发展特点:大班幼儿具有好学、好问,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等特点,并且能主动有表情的描述实物,具有表达与表现形式多样化等多方面的特征,能正确辨认熟悉的音乐作品的情绪、性质,感知作品中的细节部分,该年龄阶段幼儿的音准有较大进步,大部分幼儿在琴的伴奏下能唱准音,少数幼儿在清唱时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走音现象。协调一致的能力亦有所提高,能较好地进行领唱、齐唱活动。

  三、说活动方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幼儿的音乐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在生活情境中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通过机械记忆不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为遵循这一原则,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将采用看图欣赏法、节奏朗读法帮助幼儿理解、熟悉歌词内容,以图谱法引导幼儿在直观教具的提示下学习歌曲、以多样化的表演形式、多种感官的调动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与内容,做到爱唱、敢唱、喜欢唱。

  四、说活动准备

  世界幼教之母蒙台梭利认为:“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幼儿园必须为幼儿创造丰富、宽松的探索环境,为幼儿的活动配置充足的物质条件。因此本次活动的准备材料包括:音乐挂图一副、图谱若干,在引导幼儿充分观察的基础上通过表演的方法深入理解运动员精神。

  五、说活动过程

  以上的分析都是为教学过程做准备,为了突破教学的重点记忆难点,我将采用环环相扣的方法,进行活动过程的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导入是集体活动的重要一环,精彩的导入能够抓住幼儿的心理,激发幼儿的兴趣,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状态。我将以回顾《春天在哪里》幼儿歌曲的形式进行本次活动的导入,并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夏天有什么特点吗?今天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小朋友们想听吗”以这种方式引导儿童进入我所准备的情境中,激发儿童探究的欲望,将注意力转移到活动中来。

  (二)师生互动,初步感知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同伴交流,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在这一环节我会首先范唱,接下来出示准备好的挂图,再次播放音乐,并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歌曲的名字是什么,歌曲里面都有什么?”等问题,以逻辑提问法帮助幼儿回忆歌词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朗读歌词的方法帮助幼儿初步感知歌词内容。

  (三)直观感受,加深印象

  大班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刚开始萌芽,还不能准确、深刻的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因而需要在活动中借助一些形象的图片帮助幼儿与抽象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在对音乐内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我将播放音乐伴奏带并采用图谱法,以直观教具帮助幼儿一边看简笔画,一边熟悉音乐旋律,学唱歌。最后引导在图示的提醒下,自主学习歌曲。

  (四)多种唱法,巩固提升

  幼儿音乐教育需要引导幼儿随着欣赏次数的不断增加及参与方法的不断改变,并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深入地体验音乐中更细致的内容。为了帮助幼儿加深对歌曲的熟悉度,在这一环节我将鼓励幼儿通过个别表演、男女接唱、分组唱等多种形式巩固所学歌曲。

  (五)活动结束

  最后我将通过组织小小音乐会的形式,鼓励儿童大胆进行才艺展示,歌曲比赛的方法,对本次活动所学歌曲进行回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次活动。

  六、说活动延伸

  好的教育活动不是止于特定的某一次活动,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特别是对幼儿能力、习惯的培养,活动延伸必不可少。因此,我采用区域活动的方法,启发幼儿在美工区绘画与夏天有关的其他事物,进而在简笔画的帮助下,对歌曲进行续编的形式作为活动延伸。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老师的聆听!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音乐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歌曲《迷路的小花鸭》旋律优美、内容生动,在简短的的几句歌词中包含了一个极富童趣、寓意深刻的小故事。两段歌词描绘了几种不同的情绪,第一段描述的是小花鸭迷路后伤心的情绪,第二段则描述了小朋友送小花鸭回家、小花鸭回到妈妈怀抱的过程,情绪转为活泼欢快。内容的浅显生动和音乐不同情绪的表达,使这首动听的歌曲成为孩子们学习有感情演唱歌曲的好教材。

  大班幼儿逻辑思维虽然已开始萌芽,但主要的思维方式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本次活动我将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通道,运用多媒体和情境表演的手段,充分让幼儿感受和欣赏音乐,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及同情、关心他人的情感和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

  2、教学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情感、态度、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体验音乐的情绪变化,理解歌词内容,学习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唱准二分音符的延长音,掌握附点音符的节奏。

  (3)、激发同情、关心他人情感和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歌曲的性质和主要内容,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的难点是:能根据歌曲的变化随意做出伤心及快乐的动作及表情,积极参加音乐剧的表演。

  二、教学策略

  1、 教法分析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本次活动中我除了以可爱、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我还精选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视听唱法:为幼儿提供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充分的刺激幼儿的视觉,引导他们轻松地理解歌曲内容。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和音乐的动人熏陶。唱就是指幼儿歌唱掌握正确地唱歌方式,在体验音乐不同变化的同时,能有感情地进行演唱。

  (2)、情境教学法和示范法:这两种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符合内容的情景,提供正确、有感情、恰到好处的动作等良好示范,以引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使孩子的能力得到培养。老师唱第一段时要以中弱、稍慢连贯的声音来演唱,每一句的句首要唱好重音,并要清楚、自然的咬字、吐词。

  本次活动中,我还将采用审美熏陶法、赏识激励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在体验音乐美的同时,达到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2、学法分析

  在本次活动中,我将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表现活动的学法有:

  (1)、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们会对活动的感觉和内容的印象更为深刻。我让幼儿通过观看视频、情境模拟等手段,让幼儿体验歌曲中小花鸭的伤心和快乐,使活动更为丰富和有趣。

  (2)、多种感官参与法:活动中,我将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演一演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促幼儿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交流讨论法:这是幼儿的表达方法,在交流中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思维,记忆力也得到锻炼。在围绕"小花鸭怎么了?"一个话题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幼儿的思维进行碰撞,对事物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3、教学手段与操作材料

  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我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举行过有关于迷路的谈话,使幼儿对迷路及自救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2、物质准备:关于歌曲的多媒体课件、图谱、歌曲磁带、鸭妈妈及小花鸭的头饰。活动前幼儿的位置摆成半圆形,以利于幼儿进行表演

  三、说教学过程

  1、观看视频故事,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谈话。(课件的内容是:在碧蓝的天空下,小溪边、杨柳吐枝,一只可爱的小花鸭却正在伤心的流着眼泪。)

  通过讨论:小花鸭怎么了? 它怎么哭了?你们猜猜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创设这样的环境就需要老师多提开放性的问题,尽量一问多答,充分挖掘幼儿的思维能力。在这个问题里,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为什么会让他们积极地去思考小花鸭哭的可能性,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回答问题。也许孩子会说:小花鸭跟好朋友吵架了,好朋友不理它,它就哭了;或者是小花鸭心爱的玩具丢了……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个答案,只要孩子愿意动脑筋,愿意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我想这就是我要求达到的目的。而且这样设疑环节的设置也为下面的音乐学习做了恰到好处地引出,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很想知道小花鸭哭的真正原因了,我们可以很自然过渡:"让我们现在就来听听,小花鸭到底为什么哭了吧。"这时多媒体课件和音乐同步进行,孩子们不用你去费心地组织,都认真去听了。)

  2、欣赏歌曲

  (1)、第一遍有画面欣赏音乐后,提问:歌中都唱到了谁?歌曲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是一个概括性的问题,我认为大班孩子已有培养这方面能力的必要了,在孩子回答时,老师要鼓励他们表述完整,并给予积极的肯定。)

  (2)、 第二遍无画面欣赏音乐后,提问:"听了这首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回答不可能千篇一律。有的可能会对旋律感受深刻,老师在这时就可以顺势引导幼儿了解歌曲的性质了。如果他是在同情小花鸭迷路,那我们可趁机教育幼儿要富有爱心,并鼓励他们向歌中的小朋友学习乐于助人的精神。如何提升幼儿的认识,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那就需要老师灵活机智了。)

  (3)、欣赏教师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后,提问:"你最喜欢歌曲中的哪一句?请你来当小老师吧!"

  (一首歌曲一下子学会有点困难,但让孩子在熟悉音乐后,唱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并不难。并且,大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表现欲望了,让他们当个小老师,他们会争先恐后,使以往枯燥的学唱环节生动起来。当然,孩子如果唱得不是很准确,教师要及时引导,并努力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将伤心、快乐等不同的情绪唱出来。《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此环节要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尤其是能力较差、胆子较小的幼儿更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机会。)

  3、出示图谱,学唱歌曲

  (1)轻声哼唱旋律。

  (2)欣赏图谱,分析理解歌词,师生齐唱(师要有感情地演唱,引导幼儿唱时注意表情及语调的变化)

  (3)用几种不同的演唱方式激发幼儿学唱的兴趣。如:个别领唱集体用单音字伴唱;给乐句末尾加后缀词等。

  (孩子对一种表现方式的兴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用不同唱的形式来学唱歌曲。经我多次实践,这样变化的方式很受孩子欢迎。)

  4、表演歌曲(提供头饰,让幼儿进行音乐情情境表演)。

  (由于这首歌曲简单生动,故事内容比较完整,很适合排演音乐情境表演。在这环节中,要尽可能多地请小朋友来表演,可结伴演一个角色,提醒幼儿在唱后加上合适的语言,提醒幼儿注意表情的变化。)

  《纲要》中指出,老师要培养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所以我认为我设计的音乐情境表演是孩子领会歌曲的一种升华,也会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四、说教学评价

  在整个歌唱教学的进行过程中我会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对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方法、技能等及时作出评价,采用观察法、谈话法、提问法、讨论法、演唱法、表演法等方式进行及时的评价。在歌唱环节中,老师采用集体聆听的方法对幼儿的歌声作出表扬评价。并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用较精炼、形象的文字加以简要的描述。在最后的表演环节,我会采用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组表演,创意展示等形式在观摩交流中相互点评。结合区域活动,《班级音乐会》也是一种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再次展示幼儿的演唱及表演,展示音乐创作的的结果,音乐小评论、照片、录像录音等,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自己编排、主持、总结,以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发展幼儿的艺术表现力。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说课稿3篇扩展阅读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说课稿3篇(扩展1)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音乐10篇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音乐1

  一、说教材、说小朋友情况:

  1、材料来源:

  歌曲《小雨沙沙》,是一首来自幼教刊物上的歌曲。这首歌曲能在春暖花开、春雨飘洒的季节,让孩子们更好地体会、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它的教学对象应该是大班小朋友,通过我对歌曲的了解和分析后我发现这歌曲非常具有儿童化,旋律优美、易记,歌词通俗、易懂,好学好唱。根据歌曲的特点,对于大班孩子可能较简单了。所以我把这首歌作为中班的教学内容进行,希望也能达到好得效果。

  2、小朋友情况分析:

  在此活动之前,我对小朋友进行音乐欣赏活动,有时让孩子们听一些音乐,他们能根据音乐的节奏、旋律感受音乐不同的性质:欢快、优美、或是忧伤。让小朋友多进行呼吸练习,及怎样用动听的声音演唱。孩子们以前唱歌时,不会用方法,常常用嗓子喊歌。也不会换气,通常唱得上气不接下气,通过练习以后情况好多了。还鼓励小朋友常常在听音乐的同时创编动作。通过观察我发现,每次孩子们听到音乐时,他们都会情不自禁的`动起来,只是有些孩子不自信、不大胆,不敢把动作做出来。因此,我积极的鼓励每个孩子去创编动作,大大的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表现力。这些都为本次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目标定位: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始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具体为:

  (1)、萌发小朋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小朋友理解歌曲内容,初步演唱歌曲。

  (3)、培养小朋友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根据教材的内容、小朋友的情况、和目标的制定,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在:感知大自然的美好,能用肢体语言来表现。活动的难点是: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二、说教法与学法:

  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对教育观念的改变,素质教育的深入。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教育的理念,也由国外流传进来,为越来越多的幼教人士所接受。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形式。作为一节音乐活动,教师除了用柔美的声音,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小朋友外,还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给小朋友创设了“情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活动是在一定情景下进行的。通过cai课件的优美画面和动听音乐让小朋友感知大自然的美好。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激发了小朋友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小朋友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2、在本次音乐活动中还体现了“协作”的要素,在学唱环节中由为突出。我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导向者,带领小朋友打节奏,合着旋律朗诵歌词,并指导小朋友自己把歌词唱到旋律中。小朋友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创造条件让小朋友参加探究活动。然后,孩子们练唱时,用了多种形式,如:老师唱一句,小朋友唱一句、小朋友两人拍手唱、加律动演唱等等,处处体现了协作的精神。

  3、活动中,不仅仅是发展小朋友的“音乐智能”,在其他几个方面也有体现。如:“语言智能”,在活动中让小朋友把看到的画面用语言表述出来,达到理解歌词内容的目的。也提高了小朋友的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在“肢体运作智能”上有体现,小朋友理解歌词后,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用肢体语言表现“小雨和种子”的动作。用他们的身体表达想法与感受。最后,在“人际智能”方面的体现。小朋友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老师的提问、动作、表情给予回应,还要和其他小朋友合作学习。在这样的过程中,增进了孩子与教师、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此外,我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游戏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小朋友获得对歌曲的理解,萌发小朋友的审美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传统的音乐活动总给人感觉比较枯燥,老师教、小朋友唱或跳,常常口干舌燥。小朋友缺乏兴趣,有声无情,没有表现力,小朋友无法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意境。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最优化,我制作了cai课件,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为: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孩子们在我的带领下随着欢快的乐曲跳入活动室,营照了音乐活动的氛围。接下来,利用《小雨沙沙》的曲调做练声曲,为后面的学习歌曲打下基础。

  (二)、创设情境,小朋友探索:

  利用cai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为小朋友创设情境。多媒体教学把抽象化为具体,把复杂变成简单。它能把自然界中不易观察到的现象清晰地印入小朋友眼帘。课件中,我把种子发芽这一漫长、很难观察到的过程。用十几秒钟的时间在小朋友眼前展现,让小朋友看到种子的发芽过程。因此,孩子们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在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中感受到“小雨沙沙沙的下,种子在发芽”的美好景象。歌曲配上形象、拟人化的动画画面,声象结合富有趣味性,易于小朋友理解和记忆。从而达到学习归纳歌词、理解歌词的目的。正是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才使得小朋友探索的过程显得轻松、愉快。

  (三)、学唱歌曲,突破难点:

  学唱歌曲,这一部分是整个活动的难点。孩子们首先通过看课件,欣赏歌词,然后在画面和音乐的带动下边打节奏边朗诵歌词。有了多媒体教学让小朋友一看到画面中的图象就会联想到歌词的内容。孩子们很快地熟悉了歌词。以往孩子们学唱歌时,都是小朋友跟着老师唱,孩子们显得很被动,不能发挥潜能。有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我将学唱歌曲这一环节进行了创新,也加大了难度。让小朋友尝试把歌词唱到音乐中,这是小朋友要学习的一个方法,也是难点。正因为课件中歌曲的旋律和表现歌词的画面配合得很好,当小朋友听到旋律时,就会看到相应的画面想到歌词。所以,通过两遍试唱,孩子们就掌握了歌曲的唱法。利用cai课件就轻松地解决这一教学难点。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小朋友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小朋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些在传统教学中是难以完成的。

  (四)、游戏体验:

  游戏是小朋友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小朋友对歌曲基本掌握的情况下,要进行练习。这里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种形式进行,增进情感的交融,小朋友也巩固了歌词的记忆。而后,请小朋友扮演“小雨”和“种子”的角色,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音乐游戏。孩子们在课件音乐的伴随下,看着画面中出现的“小雨”和“种子”的形象。分别表演出二者不同的动作,较好地区分角色进行游戏。其实,游戏的过程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就是意义建构的过程。是将整个活动中小朋友的所学通过游戏的形式加以体现。

  四、说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运用cai课件,多媒体等教育技术。在整个活动中,多媒体教学极大地调动小朋友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发了小朋友的学习兴趣,萌发了小朋友探索的欲望。cai课件让歌曲中抽象的形象变为具体可感知的形象,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让小朋友能够较准确的把握住歌曲。多媒体教学能灵活地随意点击,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极大丰富了音乐教学活动的教学形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提高了这次音乐活动的质量。让孩子们享受了音乐带来的快乐,促进小朋友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了小朋友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音乐2

  设计意图:

  童话故事深受孩子的喜爱,其中《小红帽》的故事是幼儿非常熟悉的。因此,在欣赏故事之余,幼儿已经不满足于做故事的倾听者,而是会尝试着做表演者。而大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对音乐活动非常感兴趣,善于并敢于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因此,我打破了以往单一的学科教学,将音乐欣赏与文学欣赏有机的结合起来,用四段风格各异的音乐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诠释,并引导幼儿进行艺术表演活动。根据《新纲要》中: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演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说目标:

  幼儿学习音乐的目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感受,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正如《纲要》中所说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因此我顶的能力目标:是根据人物特点,将音乐形象与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相匹配。技能目标:是在音乐中大胆试用动作、表情等表现人物形象,体验表演的快乐。情感目标:是在活动中体验表演的快乐,通过表演,懂得不要轻信陌生人的道理。

  说重点:

  分析人物特点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说难点:

  听辨音乐,创编与人物相匹配的动作,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说准备:

  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对参与活动发生浓厚的兴趣,我在活动前进行了多方面的准备。

  1、森林的情景创设。

  2、课件(小红帽的故事)

  3、代表四个人物的音乐:《森林狂想曲》《天使小夜曲》《波斯市场》《拉德斯基进行曲》

  4、表演道具(红帽子、头巾、头饰、等)

  说教法:

  当代教育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幼互动是本活动教学法中的最大特点。在师幼互动的基础上我运用了欣赏、直观感受、游戏、讨论等教学方法:首先我运用了欣赏法,使幼儿在故事和音乐的欣赏过程中,能进一步的熟悉故事内容及感受音乐风格;并在其中插入了直观法,运用课件为幼儿战士生动、形象的故事画面,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及注意力;教师在运用讨论法的过程中,用启发性的提问,开拓幼儿的思维,使幼儿能大胆、积极的表达自己对音乐及故事人物性格的理解。游戏为幼儿带来无限的乐趣。本次活动中,我设置的音乐情景本身就是“小红帽”故事开展的过程。其中我引导幼儿分角色根据不同的音乐进行表演及游戏活动。

  说学法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对想象力的启迪,欣赏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活动中,我充分运用听一听、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身体体态的表现等手段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们去感受、体验音乐的情境,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快乐的游戏,这正是体现了《纲要》所说的让幼儿大胆的运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根据《纲要》提出的艺术教育指导要点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通过五个环节完成目标。第一个环节是情景导入——引起幼儿兴趣;第二环节是故事欣赏——分析人物特点;第三环节是听辨音乐——找出与人物特点相符合的音乐;第四环节是音乐表演——体验并表现人物特点;第五环节是欢庆胜利——体验战胜大灰狼的快乐。

  为什么我要安排着五个环节呢?

  首先为了使孩子在视觉和听觉等多种感官上都受到美的刺激,并对参与活动发生浓厚的兴趣,我设计的第一环节是:

  一、情景导入——欣赏森林美景并用动作表现

  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还要使幼儿的身体和思维都得到一定的舒展,为孩子们后面的表演作好准备,因此,我设计了以下这个活动:模仿森林里的树木花草。

  幼儿在这个环节中,进行简单的创编和表演。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才能让幼儿在后面的环节中恰如其分的进行表演。活动设计的第二个环节就是:故事欣赏——分析人物特点

  首先,结合课件欣赏故事《小红帽》

  设计提问:故事中都有谁?

  其次,分析故事中的人物特点。

  在活动中,为了帮助幼儿展开讨论获得答案。我设计了提问:在四个人物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根据《纲要》中: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发展的要求,我又设计了提问:小红帽有没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哪里不对呢?通过讨论,是幼儿明白不能随便相信陌生人的道理。

  听辨音乐,创编与人物性格相匹配的动作,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因此,活动的第三环节就是:听辨音乐——找出与人物特点相符合的音乐。

  分段欣赏音乐《森林狂想曲》《天使小夜曲》《波斯市场》《拉德斯基进行曲》区分并模仿小红帽、外婆、大灰狼和猎人的音乐形象。

  幼儿进行了创编后,教师要将孩子的想像成果进行整理和战士、使每个孩子都充分体验表演的快乐。因此活动的第四环节就是:音乐表演——体验并表现人物的特点。

  1、商量分配角色。

  2、提出要求并进行表演。要求:小演员要听清楚音乐再出场。

  3、集体评价。

  4、集体表演故事。

  (注意声情并茂的讲故事)在活动的最后部分,为了使孩子充分体验成就感及成功的快乐,我设计的结束部分是:欢庆胜利——体验战胜大灰狼的快乐。

  活动的五个程序的安排,遵循了《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整个活动符合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顺利完成了活动设置的目标。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音乐3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音乐欣赏歌曲《化蝶》。

  我将分“说教材理解—说目标确定—说过程设计”三大块,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说说我对音乐欣赏歌曲《化蝶》这一活动的理解。音乐欣赏歌曲《化蝶》选自《*幼儿百科画册》课程指导大班(上学期)“有趣的昆虫”单元活动。同处这一单元的还有《屋里的毛毛虫》童话,装饰画《蝴蝶》以及“昆虫运动会”等,这些活动主要就是引导幼儿了解昆虫与植物,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昆虫的一些基本知识。从而发挥主体性,发展创造力。音乐欣赏歌曲《化蝶》是音乐剧《梁祝》中最经典的一段音乐,整首曲子共分四个乐句,旋律舒缓,优美,感人,(加之蝴蝶又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昆虫,结合为此活动设计制作的富有动感的电脑动画,通过与乐曲内容相温和的生动的画面,幼儿喜欢的游戏化表演等,如此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赏心悦目的音乐视听觉环境,给孩子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其次,由于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论是欣赏活动,还是歌唱活动,韵律活动,器乐活动,对幼儿来说都意味着不同层次的学习。为此,我在为歌曲《化蝶》确定目标时,就是根据新纲要艺术领域中的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三个方面来制定。

  1、欣赏歌曲《化蝶》,感受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

  2、在感受过程中分辨乐句,模仿蝴蝶飞以及停止时的动作造型。

  3.大胆创编蝴蝶飞舞动作,心情愉悦地与同伴交往。

  重点难点定位在第二个目标,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双主体互动模式,使幼儿能充分感受乐曲,在此基础上获得情绪体验,引起联想想象并尝试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来表现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来学会分解乐句,在句末能用停在花上或静止造型来表现,从而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学中有玩,玩中有学”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

  这个游戏我准备设计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有关蝴蝶的前知识准备,通过春游,搜集蝴蝶知识图片,标本。VCD,组织幼儿开展有关蝴蝶的知识讨论会等,加深幼儿对蝴蝶这一昆虫的了解,为下一层次的欣赏活动奠定基础。第二层次即音乐欣赏歌曲《化蝶》,在这一层次中,我将帮助幼儿感受歌曲《化蝶》这首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学会分辨乐句,能大胆创编蝴蝶飞舞的动作,从而活动愉悦的情感体验.第三层次,就是在活动区角提供各种材料,引导幼儿用多种方式,可以用打击乐器敲敲,打打;可以用画笔涂涂画画;也可以戴上蝴蝶或花朵头饰,两两相对地表演,以此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今天我主要讲的是第二层次欣赏歌曲《化蝶》,接下来,我将详细阐述这一层次的教学流程设计,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为:

  (一)激趣引题,启动情感。

  (二)初步欣赏,动画结合。

  (三)动作表达,分辨乐句。

  (四)感悟音乐,创编动作。

  (五)扮演角色,充分表现。一共五个板块。

  一、激趣引题,启动情感。

  1.谜语导入,师谈话: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是谁呢?(集体猜谜语)。给大家一个惊喜喔。

  2.大家真聪明,原来这个谜语说的就是美丽的蝴蝶。看(点击电脑动画)美丽的蝴蝶仙子飞来了。它给我带来了一首优美的曲子。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设计意图:好奇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契机。而谜语式的导入方式针对大班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由此制造的悬念更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为此,活动一开始,我就用谜语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通过体温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生动形象的电脑动画启发幼儿的情感。从而使幼儿自觉自在,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活动中。

  二、初步欣赏,幼儿结合。

  1、听完曲子后提问:听这首歌曲《化蝶》,你感觉到了什么?(幼儿自由表述)

  2、谈话:这是一首非常优美,抒情的乐曲。我们再来听听乐曲中蝴蝶在干什么?(邀请个别幼儿讲述)

  3、师谈话:听这首乐曲,除了能感觉到蝴蝶飞来飞去,还说了什么事呢?

  (播放电脑动画)

  4、师生谈话:你感觉到了什么?蝴蝶在干什么?(幼儿自由讨论,表达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如何让音乐欣赏活动真正成为幼儿的精神创造活动,使技术含量高。

  为抽象的音乐欣赏变得形象生动、富有童趣,是我们常常遇到的问题。为此,我设计了电脑动画,在欣赏——设问——再欣赏——再设问——电脑动画结合这一环环相扣的过程中,使幼儿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欣赏活动中,主动地去感受,去体验,去接纳,去欣赏音乐歌曲《化蝶》的美。

  三、动作表达,分辨乐句。

  1、师设问:我们看到蝴蝶仙子停了几次?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示。

  (播放音乐,伸出食指,手划节奏,由此感知乐曲有四句。)

  2、师谈话:我们听出来了,这首乐曲共有四个乐句,那除了用刚才的方法,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已经是一个停顿的地方呢?(幼儿探索、尝试)

  3、依据个别幼儿的介绍,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用相应的动作表示出来。

  师:小朋友想的办法可真多,把掌声送给你。

  4、师生谈话:为什么大家用的动作,到乐句末都是慢慢的,或是停下来的动作?(幼儿自由讨论,了解乐句句末用停止动作表示较为恰当。)

  设计意图:幼儿是天生的艺术家,音乐的兴奋的语言,对幼儿有较大的感染力。他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会强烈地需要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动作与音乐的结合一方面增加了音乐欣赏活动的趣味性,动静结合;另一方面,幼儿能较形象直观地掌握乐曲四个乐句的结构特点,自由发挥,互通信息,这种开放性的形式给幼儿的自我表达提供了丰富的广阔天地。

  四、创编动作,感悟音乐。

  1.师谈话:蝴蝶仙子说,它要成立一个舞蹈队,专门表演歌曲《化蝶》这个舞蹈,谁愿意参加?

  2.集体创编蝴蝶飞舞动作,并随音乐表现,师观察幼儿表现。

  3老师:我请××小朋友来表演一下,他在每一句结束的时候就用一个非常优美的造型来表示。(个别幼儿示范,摆出静止造型动作)

  4.点击电脑,师谈话:让我们看看蝴蝶仙子是怎么跳舞的?

  5.提供盆花(自制纸花),邀请四名幼儿表演。师谈话:让我们看看,谁会被蝴蝶仙子选中呢?(根据大多数幼儿的`评判,为表演的幼儿佩带红、蓝标牌)

  6.师谈话:祝贺被选中的小朋友,没有选上的小朋友也别泄气,继续努力哦。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一环节我创设了一个轻松自由宽松的体验环境,采用双主体湖动模式,只要不影响同伴,幼儿可以用各种动作,随着音乐旋律释放表演激情,而教师始终饱含热情,不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让幼儿获得成功感。

  五、扮演角色,充分体现。

  1、出示蝴蝶,花朵头饰,师谈话:看,蝴蝶仙子送来了什么?

  2、要求幼儿两两相对找好朋友,分配角色,戴上头饰听音乐,按乐句做蝴蝶或花动作。

  3、师观察幼儿表现,见解介入表演,提醒“蝴蝶”与“花朵”的目光交流。

  4、在愉快的游戏中结束活动。

  设计意图:优美的乐曲加上可爱的头饰,幼儿想象着自己是一只美丽的蝴蝶或是一朵美丽的花,用舒缓的肢体动作非常投入地表演,这种幼儿喜欢的游戏方式耳濡目染的熏陶一下子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幼儿身心带进音乐的殿堂,群情激动,气氛达到了高潮)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音乐4

  教材分析:《水仙花圆舞曲》是一首四三拍节奏的乐曲,轻快、俏皮,又不失优雅,具有圆舞曲的典型特点。第一、二次活动时,幼儿学习了乐曲的身体乐谱动作组合,并对乐曲进行了配器和演奏练习。以往的打击乐活动一般都是重点放在配器和演奏上,幼儿指挥练习很少。我设计的这个活动内容主要是指导幼儿学习指挥。活动重点是指导幼儿学习指挥和看指挥演奏乐曲;难点是让幼儿在指挥和演奏时都能尽力表现出乐曲的特殊情趣。本次活动为第三课时,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我对乐曲的理解,我设定了以下两个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学习乐曲的指挥动作。

  2、要求幼儿在进行指挥和演奏时,都能尽力表现乐曲特殊的情趣。

  活动准备:

  1、一幅用来帮助幼儿学习指挥用的假想乐队排列图。(马蹄形排列,左侧为三角铁,中间为铃鼓,右侧为响木)

  2、幼儿围坐成“双马蹄形”,每个幼儿椅子下面放一种乐器。(分别为三角铁、响木、铃鼓)

  3、录音机和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第一个环节,直接入题:“上次我们学习了打击乐《水仙花圆舞曲》,现在请小朋友看图谱,一起来演奏一遍。”这个图谱是上次活动中帮幼儿学习分声部演奏的图谱,由节奏型和相匹配的乐器组成。

  第二个环节,重点指导幼儿学习乐曲演奏的指挥动作。首先,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如:“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当小指挥,你们有没有信心!”之后,向幼儿出示由各种乐器组成的乐队排列图,与幼儿讨论指挥方法。引导幼儿考虑:“什么手势来表示所有的乐器一起演奏,什么手势表示只有左侧的三角铁演奏。”请个别幼儿示范后,总结出较好的指挥手势。如,双手从头上方向下向外划表示乐器齐奏等。接下来,同样方法讨论空拍怎么指挥,怎么表示准备,怎么表示结束等。下面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听音乐看图练习指挥动作,为让幼儿更清楚的记忆指挥动作,这时老师要背对幼儿,用与幼儿相同的动作方向给幼儿提示和示范。练习几遍后,请全体幼儿看图再次练习指挥动作,体验指挥的乐趣。

  第三个环节,请幼儿练习指挥乐队演奏。首先请出一位自愿当小指挥的幼儿到前面,其余幼儿取出椅子下面的乐器,随音乐开始演奏。演奏完后和幼儿讨论:“小指挥怎样才能让演奏的人很高兴、很投入、很认真的演奏呢?”和幼儿一起总结出:“小指挥要看着演奏的小朋友的眼睛,用自己的表情、眼睛提示演奏的小朋友,并且演奏的人要认真看指挥,才能演奏的`准确、好听。” 接下来,老师指挥大家演奏,给幼儿一个良好的示范。然后再请全体幼儿看假想图进行演奏练习。

  最后一个环节,利用举行音乐会的形式,激发幼儿的演奏兴趣。如:“大一班小乐队要开始演出了,哪个小朋友来给我们当小指挥?”将幼儿的演奏和指挥热情推向高潮。邀请2――3个幼儿分别当指挥,其余幼儿演奏乐器。

  整个教学过程中,为让幼儿感受并表现出乐曲的轻快俏皮的特点,老师始终用眼神体态等感染幼儿,让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激发他们的活动热情。通过学习指挥和演奏,幼儿也学习了如何与人沟通、与人合作,以及如何在情感上、行为上与人相协调。此外,活动中还注意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鼓励幼儿自己去解决问题,如让幼儿讨论各种指挥动作等。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音乐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音乐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歌曲《迷路的小花鸭》旋律优美、内容生动,在简短的的几句歌词中包含了一个极富童趣、寓意深刻的小故事。两段歌词描绘了几种不同的情绪,第一段描述的是小花鸭迷路后伤心的情绪,第二段则描述了小朋友送小花鸭回家、小花鸭回到妈妈怀抱的过程,情绪转为活泼欢快。内容的浅显生动和音乐不同情绪的表达,使这首动听的歌曲成为孩子们学习有感情演唱歌曲的好教材。

  大班幼儿逻辑思维虽然已开始萌芽,但主要的思维方式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本次活动我将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通道,运用多媒体和情境表演的手段,充分让幼儿感受和欣赏音乐,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及同情、关心他人的情感和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

  2、教学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情感、态度、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体验音乐的情绪变化,理解歌词内容,学习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唱准二分音符的延长音,掌握附点音符的节奏。

  (3)、激发同情、关心他人情感和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歌曲的性质和主要内容,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的难点是:能根据歌曲的变化随意做出伤心及快乐的动作及表情,积极参加音乐剧的表演。

  二、教学策略

  1、 教法分析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本次活动中我除了以可爱、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我还精选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视听唱法:为幼儿提供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充分的刺激幼儿的视觉,引导他们轻松地理解歌曲内容。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和音乐的动人熏陶。唱就是指幼儿歌唱掌握正确地唱歌方式,在体验音乐不同变化的同时,能有感情地进行演唱。

  (2)、情境教学法和示范法:这两种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符合内容的情景,提供正确、有感情、恰到好处的动作等良好示范,以引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使孩子的能力得到培养。老师唱第一段时要以中弱、稍慢连贯的声音来演唱,每一句的句首要唱好重音,并要清楚、自然的咬字、吐词。

  本次活动中,我还将采用审美熏陶法、赏识激励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在体验音乐美的同时,达到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2、学法分析

  在本次活动中,我将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表现活动的学法有:

  (1)、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们会对活动的感觉和内容的印象更为深刻。我让幼儿通过观看视频、情境模拟等手段,让幼儿体验歌曲中小花鸭的伤心和快乐,使活动更为丰富和有趣。

  (2)、多种感官参与法:活动中,我将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演一演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促幼儿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交流讨论法:这是幼儿的表达方法,在交流中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思维,记忆力也得到锻炼。在围绕"小花鸭怎么了?"一个话题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幼儿的思维进行碰撞,对事物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3、教学手段与操作材料

  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我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举行过有关于迷路的谈话,使幼儿对迷路及自救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2、物质准备:关于歌曲的多媒体课件、图谱、歌曲磁带、鸭妈妈及小花鸭的头饰。活动前幼儿的位置摆成半圆形,以利于幼儿进行表演

  三、说教学过程

  1、观看视频故事,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谈话。(课件的内容是:在碧蓝的天空下,小溪边、杨柳吐枝,一只可爱的小花鸭却正在伤心的流着眼泪。)

  通过讨论:小花鸭怎么了? 它怎么哭了?你们猜猜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创设这样的环境就需要老师多提开放性的问题,尽量一问多答,充分挖掘幼儿的思维能力。在这个问题里,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为什么会让他们积极地去思考小花鸭哭的可能性,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回答问题。也许孩子会说:小花鸭跟好朋友吵架了,好朋友不理它,它就哭了;或者是小花鸭心爱的玩具丢了……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个答案,只要孩子愿意动脑筋,愿意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我想这就是我要求达到的目的。而且这样设疑环节的设置也为下面的音乐学习做了恰到好处地引出,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很想知道小花鸭哭的真正原因了,我们可以很自然过渡:"让我们现在就来听听,小花鸭到底为什么哭了吧。"这时多媒体课件和音乐同步进行,孩子们不用你去费心地组织,都认真去听了。)

  2、欣赏歌曲

  (1)、第一遍有画面欣赏音乐后,提问:歌中都唱到了谁?歌曲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是一个概括性的问题,我认为大班孩子已有培养这方面能力的必要了,在孩子回答时,老师要鼓励他们表述完整,并给予积极的肯定。)

  (2)、 第二遍无画面欣赏音乐后,提问:"听了这首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回答不可能千篇一律。有的可能会对旋律感受深刻,老师在这时就可以顺势引导幼儿了解歌曲的性质了。如果他是在同情小花鸭迷路,那我们可趁机教育幼儿要富有爱心,并鼓励他们向歌中的小朋友学习乐于助人的精神。如何提升幼儿的认识,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那就需要老师灵活机智了。)

  (3)、欣赏教师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后,提问:"你最喜欢歌曲中的哪一句?请你来当小老师吧!"

  (一首歌曲一下子学会有点困难,但让孩子在熟悉音乐后,唱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并不难。并且,大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表现欲望了,让他们当个小老师,他们会争先恐后,使以往枯燥的学唱环节生动起来。当然,孩子如果唱得不是很准确,教师要及时引导,并努力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将伤心、快乐等不同的情绪唱出来。《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此环节要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尤其是能力较差、胆子较小的幼儿更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机会。)

  3、出示图谱,学唱歌曲

  (1)轻声哼唱旋律。

  (2)欣赏图谱,分析理解歌词,师生齐唱(师要有感情地演唱,引导幼儿唱时注意表情及语调的变化)

  (3)用几种不同的演唱方式激发幼儿学唱的兴趣。如:个别领唱集体用单音字伴唱;给乐句末尾加后缀词等。

  (孩子对一种表现方式的兴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用不同唱的形式来学唱歌曲。经我多次实践,这样变化的方式很受孩子欢迎。)

  4、表演歌曲(提供头饰,让幼儿进行音乐情情境表演)。

  (由于这首歌曲简单生动,故事内容比较完整,很适合排演音乐情境表演。在这环节中,要尽可能多地请小朋友来表演,可结伴演一个角色,提醒幼儿在唱后加上合适的语言,提醒幼儿注意表情的变化。)

  《纲要》中指出,老师要培养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所以我认为我设计的音乐情境表演是孩子领会歌曲的一种升华,也会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四、说教学评价

  在整个歌唱教学的进行过程中我会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对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方法、技能等及时作出评价,采用观察法、谈话法、提问法、讨论法、演唱法、表演法等方式进行及时的评价。在歌唱环节中,老师采用集体聆听的方法对幼儿的歌声作出表扬评价。并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用较精炼、形象的文字加以简要的描述。在最后的表演环节,我会采用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组表演,创意展示等形式在观摩交流中相互点评。结合区域活动,《班级音乐会》也是一种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再次展示幼儿的演唱及表演,展示音乐创作的的结果,音乐小评论、照片、录像录音等,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自己编排、主持、总结,以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发展幼儿的艺术表现力。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音乐6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音乐欣赏歌曲《化蝶》。

  我将分“说教材理解—说目标确定—说过程设计”三大块,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说说我对音乐欣赏歌曲《化蝶》这一活动的理解。音乐欣赏歌曲《化蝶》选自《*幼儿百科画册》课程指导大班(上学期)“有趣的昆虫”单元活动。同处这一单元的还有《屋里的毛毛虫》童话,装饰画《蝴蝶》以及“昆虫运动会”等,这些活动主要就是引导幼儿了解昆虫与植物,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昆虫的一些基本知识。从而发挥主体性,发展创造力。音乐欣赏歌曲《化蝶》是音乐剧《梁祝》中最经典的一段音乐,整首曲子共分四个乐句,旋律舒缓,优美,感人,(加之蝴蝶又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昆虫,结合为此活动设计制作的富有动感的电脑动画,通过与乐曲内容相温和的生动的画面,幼儿喜欢的游戏化表演等,如此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赏心悦目的音乐视听觉环境,给孩子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其次,由于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论是欣赏活动,还是歌唱活动,韵律活动,器乐活动,对幼儿来说都意味着不同层次的学习。为此,我在为歌曲《化蝶》确定目标时,就是根据新纲要艺术领域中的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三个方面来制定。

  1、欣赏歌曲《化蝶》,感受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

  2、在感受过程中分辨乐句,模仿蝴蝶飞以及停止时的动作造型。

  3.大胆创编蝴蝶飞舞动作,心情愉悦地与同伴交往。

  重点难点定位在第二个目标,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双主体互动模式,使幼儿能充分感受乐曲,在此基础上获得情绪体验,引起联想想象并尝试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来表现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来学会分解乐句,在句末能用停在花上或静止造型来表现,从而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学中有玩,玩中有学”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

  这个游戏我准备设计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有关蝴蝶的前知识准备,通过春游,搜集蝴蝶知识图片,标本。VCD,组织幼儿开展有关蝴蝶的知识讨论会等,加深幼儿对蝴蝶这一昆虫的了解,为下一层次的欣赏活动奠定基础。第二层次即音乐欣赏歌曲《化蝶》,在这一层次中,我将帮助幼儿感受歌曲《化蝶》这首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学会分辨乐句,能大胆创编蝴蝶飞舞的动作,从而活动愉悦的情感体验.第三层次,就是在活动区角提供各种材料,引导幼儿用多种方式,可以用打击乐器敲敲,打打;可以用画笔涂涂画画;也可以戴上蝴蝶或花朵头饰,两两相对地表演,以此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今天我主要讲的是第二层次欣赏歌曲《化蝶》,接下来,我将详细阐述这一层次的教学流程设计,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为:

  (一)激趣引题,启动情感。

  (二)初步欣赏,动画结合。

  (三)动作表达,分辨乐句。

  (四)感悟音乐,创编动作。

  (五)扮演角色,充分表现。一共五个板块。

  一、激趣引题,启动情感。

  1.谜语导入,师谈话: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是谁呢?(集体猜谜语)。给大家一个惊喜喔。

  2.大家真聪明,原来这个谜语说的就是美丽的蝴蝶。看(点击电脑动画)美丽的蝴蝶仙子飞来了。它给我带来了一首优美的曲子。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设计意图:好奇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契机。而谜语式的导入方式针对大班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由此制造的悬念更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为此,活动一开始,我就用谜语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通过体温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生动形象的电脑动画启发幼儿的情感。从而使幼儿自觉自在,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活动中。

  二、初步欣赏,幼儿结合。

  1、听完曲子后提问:听这首歌曲《化蝶》,你感觉到了什么?(幼儿自由表述)

  2、谈话:这是一首非常优美,抒情的乐曲。我们再来听听乐曲中蝴蝶在干什么?(邀请个别幼儿讲述)

  3、师谈话:听这首乐曲,除了能感觉到蝴蝶飞来飞去,还说了什么事呢?

  (播放电脑动画)

  4、师生谈话:你感觉到了什么?蝴蝶在干什么?(幼儿自由讨论,表达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如何让音乐欣赏活动真正成为幼儿的精神创造活动,使技术含量高。

  为抽象的音乐欣赏变得形象生动、富有童趣,是我们常常遇到的问题。为此,我设计了电脑动画,在欣赏——设问——再欣赏——再设问——电脑动画结合这一环环相扣的过程中,使幼儿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欣赏活动中,主动地去感受,去体验,去接纳,去欣赏音乐歌曲《化蝶》的美。

  三、动作表达,分辨乐句。

  1、师设问:我们看到蝴蝶仙子停了几次?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示。

  (播放音乐,伸出食指,手划节奏,由此感知乐曲有四句。)

  2、师谈话:我们听出来了,这首乐曲共有四个乐句,那除了用刚才的方法,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已经是一个停顿的地方呢?(幼儿探索、尝试)

  3、依据个别幼儿的介绍,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用相应的动作表示出来。

  师:小朋友想的办法可真多,把掌声送给你。

  4、师生谈话:为什么大家用的动作,到乐句末都是慢慢的,或是停下来的动作?(幼儿自由讨论,了解乐句句末用停止动作表示较为恰当。)

  设计意图:幼儿是天生的艺术家,音乐的兴奋的语言,对幼儿有较大的感染力。他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会强烈地需要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动作与音乐的结合一方面增加了音乐欣赏活动的趣味性,动静结合;另一方面,幼儿能较形象直观地掌握乐曲四个乐句的结构特点,自由发挥,互通信息,这种开放性的形式给幼儿的自我表达提供了丰富的广阔天地。

  四、创编动作,感悟音乐。

  1.师谈话:蝴蝶仙子说,它要成立一个舞蹈队,专门表演歌曲《化蝶》这个舞蹈,谁愿意参加?

  2.集体创编蝴蝶飞舞动作,并随音乐表现,师观察幼儿表现。

  3老师:我请××小朋友来表演一下,他在每一句结束的时候就用一个非常优美的造型来表示。(个别幼儿示范,摆出静止造型动作)

  4.点击电脑,师谈话:让我们看看蝴蝶仙子是怎么跳舞的?

  5.提供盆花(自制纸花),邀请四名幼儿表演。师谈话:让我们看看,谁会被蝴蝶仙子选中呢?(根据大多数幼儿的评判,为表演的幼儿佩带红、蓝标牌)

  6.师谈话:祝贺被选中的小朋友,没有选上的小朋友也别泄气,继续努力哦。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一环节我创设了一个轻松自由宽松的体验环境,采用双主体湖动模式,只要不影响同伴,幼儿可以用各种动作,随着音乐旋律释放表演激情,而教师始终饱含热情,不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让幼儿获得成功感。

  五、扮演角色,充分体现。

  1、出示蝴蝶,花朵头饰,师谈话:看,蝴蝶仙子送来了什么?

  2、要求幼儿两两相对找好朋友,分配角色,戴上头饰听音乐,按乐句做蝴蝶或花动作。

  3、师观察幼儿表现,见解介入表演,提醒“蝴蝶”与“花朵”的目光交流。

  4、在愉快的游戏中结束活动。

  设计意图:优美的乐曲加上可爱的头饰,幼儿想象着自己是一只美丽的蝴蝶或是一朵美丽的花,用舒缓的肢体动作非常投入地表演,这种幼儿喜欢的游戏方式耳濡目染的熏陶一下子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幼儿身心带进音乐的殿堂,群情激动,气氛达到了高潮)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音乐7

  一、说活动教材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带给我们丰富的情感,艺术是引人入胜的,它用生动的、美的形式装点着生活。音乐教育作为引导幼儿感受和表现艺术的重要活动之一,可以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共鸣,促进幼儿的发展。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向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是欣赏者,作为欣赏教材的音乐作品是欣赏对象,选择适合幼儿欣赏水*,有助于发展幼儿欣赏能力的教材是促进幼儿欣赏能力提高的关键之一。

  我班幼儿已能把自己的经验与音乐结合,产生联想,体验音乐的情绪,而这些发展都以听为基础。大班幼儿听觉分化能力更精细,对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的感知力逐渐增强,他们的发展方向是从音乐的表面深入其内部,听便音乐中有趣的变化,发展音乐感受力。

  基于以上对幼儿实际水*、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分析,我选择了音乐作品《拨弦》。

  二、说活动设计思想

  该作品为德国作曲家德立勃所作舞剧中的一个片段,原为ABA结构。由于其A段是由小提琴用拨弦的方式演奏的,别具特色,加之旋律活泼,被称为"拨弦",现在提供给幼儿的就是A段。该段又可分成四个大句,每个大句又可再分为小句,各小句一般都以带重音的跳音结束。其中的规律是:第一大句的第1、2、3小句有重音结束,第二、四大句的第1、2、4小句有重音结束,第三大句只有两小句,它的第1小句有重音结束。本段音乐尤其能培养幼儿的听辨力。

  我为该乐曲的欣赏编配了故事和游戏"聪明孩子和笨老狼",目的在于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内驱力,萌发其感受和表现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性,这些都是我班幼儿所需要的。

  三、说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乐曲跳跃的性质,通过层层递进式的反复感知初步把握乐曲中的重音和乐句结构。

  (2)启发幼儿尝试用个性化的动作或游戏结果表现对乐曲重音的感知。

  (3)在游戏化的教学情境中,让幼儿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

  分析:目标(1)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这是因为:

  1、从音乐本身的角度分析,本首乐曲的教学价值就是让幼儿充分感知乐句中的重音,从而感知整首乐曲的特殊乐句结构,提高听辨能力。可以说化解了"重音"就化解了幼儿理解乐曲的障碍。

  2、从幼儿的发展状况分析,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要让幼儿对乐曲有所感知、有所理解、有所想象、有所创造,首要的途径就是听,唯一可感知的就是各音乐要素的特征。虽然幼儿的现有水*已能区分音的重轻,但在本次活动中,要有从所有的跳音中感知带重音的跳音就有一定的挑战性。这就必须借助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手段方法来解决。我将运用反复欣赏感知与图示相结合、与操作参与相结合的方法,让幼儿逐步把握乐曲中的重音。

  目标(2)的提出是为幼儿更好地、更丰富地表达自己对乐曲中重音的感受,也是艺术活动情感性的要求。

  目标(3)具有整合性,因为紧张、兴奋而又冷静的情绪是一种积极情绪,也是活动主题带给人的情绪,可以让幼儿感知。

  新《纲要》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所以,教学活动的过程必须注重幼儿艺术感受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注重幼儿活动的过程。因此本次活动的设计遵循了儿童学习的心理过程,以聆听引导模仿,借模仿导致运用,以运用诱发创造。

  四、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包括教师对乐曲的熟悉,根据乐谱画出节奏图谱,节奏图谱要能帮助幼儿感知,我用倾斜的脚印代表走路的狼,用相反方向的狼头表示狼回头看,即带重音的跳音。为给幼儿更明显的提示,我对表示音时值的横线也作了处理,用绿色表示可以走,红色表示停止动作,这是一种经验的迁移,也是对幼儿学习能力的尊重。此外还有音乐磁带、狼的头饰、配合故事内容的图片。

  五、活动准备

  第一环节是激发兴趣,初步感知。我用充满神秘感的故事为引子,一开始就为幼儿创设本次欣赏活动必须的良好气氛和乐于倾听的心情,同时解决音乐跳跃的性质问题,为进一步感知留悬念、作准备。

  第二环节是理解内容,感知节奏与重音结束,分三个步骤。第一步,运用配图的演示将视听结合,让幼儿在观察中找到音乐进行和任务活动之间的规律。这个规律既是故事的悬念的答案,又是游戏的主要规则,更是音乐节奏的形象化表现,而且它来自于幼儿自己的感知实践,包含了形象感知、归纳内容等多元智能的培养。第二步,用形象的狼走和狼停下来回头看揭示节奏、重音及其特点,以提问:狼走的时候音乐是怎样的?狼回头看时音乐是怎样的?有什么不同?既而引入重音概念的方式引导并推进幼儿在音乐经验上的发展,让幼儿在反复感知乐句的过程中发现了音的力度不同。第三步,用手指游戏来感知节奏和重音,这既是对第二环节活动的总结,也是让幼儿体验探索发现艺术美的成功和乐趣,还是下面活动的难点分解。整个第二环节解决了句末重音这个难点。

  第三环节是初步感知乐曲结构,是部分转向整体的过程。因为该段乐曲的结构规律不易为幼儿感知,所以只是初步感知。我将用"狼总是走一点儿就回头看吗?"自然地把幼儿的思绪和注意转移到全段乐曲的欣赏上来,并运用反复感知与图谱相结合的方法使全曲完整、形象地展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感知重音的间隔,了解乐句中有的地方没有句末重音,从而强化幼儿对重音的感知。然后用模声的方法让幼儿响应和表现全曲中的重音。

  第四环节是充分感知,主要运用游戏帮助幼儿在动态中感知重音,表现乐曲结构。有了前三环节的铺垫,幼儿已产生了紧张、兴奋而又冷静的情绪,对句末重音和乐曲结构也有了一定认识,所以有游戏的基础,但他们在游戏中将脱离图谱的帮助,完全处于活动状态中,因此,对重音的把握,对情绪的控制都有了新的挑战。为此,我将安排两个层次的游戏帮助幼儿达到自主感知、自主游戏。第一层次是一般玩法的游戏,直接按照游戏方法进行,可以让幼儿再次感知句末重音,第二个层次是创造性的游戏,即在幼儿有一定水*的感知力后根据幼儿的反应,适时加入重音处造型、多个幼儿扮演狼等方式,既顺合幼儿的心理和活动的创新需要,也使本活动更有生命力。另外,整个游戏过程教师都将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参与到其中,发挥师幼互动、优化活动的作用。

  延伸活动:继续让幼儿玩这个游戏,深入感知乐曲句末重音和特殊的结构。

  六、活动特色

  1、纵观整个活动,始终以情境化的教学、游戏的方式,引领着幼儿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感知乐曲,体现着愉悦性、发展性。

  2、横向分析各个环节,或给幼儿抛出问题,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或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层层递进,让幼儿在自身原有基础上进步和发展,体现了创造性和主动性。

  3、剖析教学方法和手段,二、三、四环节中的手指游戏、模声和两个层次的游戏,都使幼儿从看和听的表面的活动转向了亲身的体验与感受,体现了操作性。

  4、整个活动注重幼儿素质、能力和个性的培养,注重幼儿的主动活动,强调幼儿的活动过程,使幼儿在音乐的审美教育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与探索的乐趣,简单的技能和审美情趣,在与环境和教师的互动合作过程中,幼儿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思维主动感知、丰富经验和积极表现。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音乐8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感受、表现音乐,我根据乐曲的曲式结构、音响所表现的内容,合理地编配了情境游戏情节:扮演电脑及打电脑的人,幼儿根据音乐节奏进行创编动作表演。为此,我设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通过摆放图谱和动作表演帮助幼儿熟悉乐曲,初步学会表现音乐。

  2、在情境游戏中培养幼儿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及合作能力。

  3、体验双人合作游戏的乐趣。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放在了培养幼儿仔细倾听音乐的习惯,让幼儿感受音乐,表现音乐。难点是在游戏中让幼儿听音乐创编动作表现,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帮助幼儿熟悉音乐,我准备了以下材料:剪辑乐曲、自制大图谱一张,自制幼儿人手一份小图谱。

  在整个活动组织过程中,以完整欣赏——动作表演这一主线索展开,每一步都预设了不同的目标,层次感很明了。教师先通过谈话导入,让幼儿了解鼠标、键盘,让幼儿完整倾听音乐,然后帮助幼儿熟悉音乐,重点去掌握音乐中点鼠标的"叮"的声音,这个过程是通过以下方面来完成。

  1、听音乐,欣赏老师做打电脑的动作。

  2、教师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熟悉旋律。

  A、教师出示两个标志,请幼儿看标记来选择,哪个代表键盘,哪个代表鼠标?

  B、帮助幼儿将图谱补充完整,反复仔细的倾听音乐,了解旋律中点鼠标的声音。

  3、组织幼儿重点掌握乐曲中的5次快速点鼠标的声音,并用动作进行练习。

  4、幼儿看图谱,听音乐进行完整的练习打电脑。

  5、玩游戏,帮助幼儿再次完整的练习点鼠标的节奏。

  在难点部分我运用了小椅子道具和情景角色扮演的(一老师扮演打电脑的人,一老师扮演电脑)的方法来吸引幼儿,并巧妙运用了播放动物世界这个情节,既让他们反复练习,又让幼儿感到不乏味。在最后的完整几遍练习中,教师引入幼儿进入了合作,幼儿互扮打电脑的人和电脑,。在幼儿富有表现力的表演感染下,把整堂课推向了高潮,幼儿情趣高涨,余有为尽。最后结束活动环节励幼儿大胆邀请客人老师一起玩打电脑的游戏!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音乐9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音乐欣赏歌曲《化蝶》。

  我将分“说教材理解—说目标确定—说过程设计”三大块,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说说我对音乐欣赏歌曲《化蝶》这一活动的理解。音乐欣赏歌曲《化蝶》选自《*幼儿百科画册》课程指导大班(上学期)“有趣的昆虫”单元活动。同处这一单元的还有《屋里的毛毛虫》童话,装饰画《蝴蝶》以及“昆虫运动会”等,这些活动主要就是引导幼儿了解昆虫与植物,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昆虫的一些基本知识。从而发挥主体性,发展创造力。音乐欣赏歌曲《化蝶》是音乐剧《梁祝》中最经典的一段音乐,整首曲子共分四个乐句,旋律舒缓,优美,感人,(加之蝴蝶又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昆虫,结合为此活动设计制作的富有动感的电脑动画,通过与乐曲内容相温和的生动的画面,幼儿喜欢的游戏化表演等,如此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赏心悦目的音乐视听觉环境,给孩子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其次,由于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论是欣赏活动,还是歌唱活动,韵律活动,器乐活动,对幼儿来说都意味着不同层次的学习。为此,我在为歌曲《化蝶》确定目标时,就是根据新纲要艺术领域中的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三个方面来制定。

  1、欣赏歌曲《化蝶》,感受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

  2、在感受过程中分辨乐句,模仿蝴蝶飞以及停止时的动作造型。

  3.大胆创编蝴蝶飞舞动作,心情愉悦地与同伴交往。

  重点难点定位在第二个目标,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双主体互动模式,使幼儿能充分感受乐曲,在此基础上获得情绪体验,引起联想想象并尝试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来表现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来学会分解乐句,在句末能用停在花上或静止造型来表现,从而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学中有玩,玩中有学”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

  这个游戏我准备设计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有关蝴蝶的前知识准备,通过春游,搜集蝴蝶知识图片,标本。VCD,组织幼儿开展有关蝴蝶的知识讨论会等,加深幼儿对蝴蝶这一昆虫的了解,为下一层次的欣赏活动奠定基础。第二层次即音乐欣赏歌曲《化蝶》,在这一层次中,我将帮助幼儿感受歌曲《化蝶》这首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学会分辨乐句,能大胆创编蝴蝶飞舞的动作,从而活动愉悦的情感体验.第三层次,就是在活动区角提供各种材料,引导幼儿用多种方式,可以用打击乐器敲敲,打打;可以用画笔涂涂画画;也可以戴上蝴蝶或花朵头饰,两两相对地表演,以此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今天我主要讲的是第二层次欣赏歌曲《化蝶》,接下来,我将详细阐述这一层次的教学流程设计,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为:

  (一)激趣引题,启动情感。

  (二)初步欣赏,动画结合。

  (三)动作表达,分辨乐句。

  (四)感悟音乐,创编动作。

  (五)扮演角色,充分表现。一共五个板块。

  一、激趣引题,启动情感。

  1.谜语导入,师谈话: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是谁呢?(集体猜谜语)。给大家一个惊喜喔。

  2.大家真聪明,原来这个谜语说的就是美丽的蝴蝶。看(点击电脑动画)美丽的蝴蝶仙子飞来了。它给我带来了一首优美的曲子。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设计意图:好奇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契机。而谜语式的导入方式针对大班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由此制造的悬念更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为此,活动一开始,我就用谜语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通过体温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生动形象的电脑动画启发幼儿的情感。从而使幼儿自觉自在,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活动中。

  二、初步欣赏,幼儿结合。

  1、听完曲子后提问:听这首歌曲《化蝶》,你感觉到了什么?(幼儿自由表述)

  2、谈话:这是一首非常优美,抒情的乐曲。我们再来听听乐曲中蝴蝶在干什么?(邀请个别幼儿讲述)

  3、师谈话:听这首乐曲,除了能感觉到蝴蝶飞来飞去,还说了什么事呢?

  (播放电脑动画)

  4、师生谈话:你感觉到了什么?蝴蝶在干什么?(幼儿自由讨论,表达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如何让音乐欣赏活动真正成为幼儿的精神创造活动,使技术含量高。

  为抽象的音乐欣赏变得形象生动、富有童趣,是我们常常遇到的问题。为此,我设计了电脑动画,在欣赏——设问——再欣赏——再设问——电脑动画结合这一环环相扣的过程中,使幼儿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欣赏活动中,主动地去感受,去体验,去接纳,去欣赏音乐歌曲《化蝶》的美。

  三、动作表达,分辨乐句。

  1、师设问:我们看到蝴蝶仙子停了几次?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示。

  (播放音乐,伸出食指,手划节奏,由此感知乐曲有四句。)

  2、师谈话:我们听出来了,这首乐曲共有四个乐句,那除了用刚才的方法,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已经是一个停顿的地方呢?(幼儿探索、尝试)

  3、依据个别幼儿的介绍,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用相应的动作表示出来。

  师:小朋友想的办法可真多,把掌声送给你。

  4、师生谈话:为什么大家用的动作,到乐句末都是慢慢的,或是停下来的动作?(幼儿自由讨论,了解乐句句末用停止动作表示较为恰当。)

  设计意图:幼儿是天生的艺术家,音乐的兴奋的语言,对幼儿有较大的感染力。他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会强烈地需要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动作与音乐的结合一方面增加了音乐欣赏活动的趣味性,动静结合;另一方面,幼儿能较形象直观地掌握乐曲四个乐句的结构特点,自由发挥,互通信息,这种开放性的形式给幼儿的自我表达提供了丰富的广阔天地。

  四、创编动作,感悟音乐。

  1.师谈话:蝴蝶仙子说,它要成立一个舞蹈队,专门表演歌曲《化蝶》这个舞蹈,谁愿意参加?

  2.集体创编蝴蝶飞舞动作,并随音乐表现,师观察幼儿表现。

  3老师:我请××小朋友来表演一下,他在每一句结束的时候就用一个非常优美的造型来表示。(个别幼儿示范,摆出静止造型动作)

  4.点击电脑,师谈话:让我们看看蝴蝶仙子是怎么跳舞的?

  5.提供盆花(自制纸花),邀请四名幼儿表演。师谈话:让我们看看,谁会被蝴蝶仙子选中呢?(根据大多数幼儿的评判,为表演的幼儿佩带红、蓝标牌)

  6.师谈话:祝贺被选中的小朋友,没有选上的小朋友也别泄气,继续努力哦。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一环节我创设了一个轻松自由宽松的体验环境,采用双主体湖动模式,只要不影响同伴,幼儿可以用各种动作,随着音乐旋律释放表演激情,而教师始终饱含热情,不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让幼儿获得成功感。

  五、扮演角色,充分体现。

  1、出示蝴蝶,花朵头饰,师谈话:看,蝴蝶仙子送来了什么?

  2、要求幼儿两两相对找好朋友,分配角色,戴上头饰听音乐,按乐句做蝴蝶或花动作。

  3、师观察幼儿表现,见解介入表演,提醒“蝴蝶”与“花朵”的目光交流。

  4、在愉快的游戏中结束活动。

  设计意图:优美的乐曲加上可爱的头饰,幼儿想象着自己是一只美丽的蝴蝶或是一朵美丽的花,用舒缓的肢体动作非常投入地表演,这种幼儿喜欢的游戏方式耳濡目染的熏陶一下子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幼儿身心带进音乐的殿堂,群情激动,气氛达到了高潮)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音乐10

  一、说活动教材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带给我们丰富的情感,艺术是引人入胜的,它用生动的、美的形式装点着生活。音乐教育作为引导幼儿感受和表现艺术的重要活动之一,可以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共鸣,促进幼儿的发展。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向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是欣赏者,作为欣赏教材的音乐作品是欣赏对象,选择适合幼儿欣赏水*,有助于发展幼儿欣赏能力的教材是促进幼儿欣赏能力提高的关键之一。

  我班幼儿已能把自己的经验与音乐结合,产生联想,体验音乐的情绪,而这些发展都以听为基础。大班幼儿听觉分化能力更精细,对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的感知力逐渐增强,他们的发展方向是从音乐的表面深入其内部,听便音乐中有趣的变化,发展音乐感受力。

  基于以上对幼儿实际水*、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分析,我选择了音乐作品《拨弦》。

  二、说活动设计思想

  该作品为德国作曲家德立勃所作舞剧中的一个片段,原为ABA结构。由于其A段是由小提琴用拨弦的方式演奏的,别具特色,加之旋律活泼,被称为"拨弦",现在提供给幼儿的就是A段。该段又可分成四个大句,每个大句又可再分为小句,各小句一般都以带重音的跳音结束。其中的规律是:第一大句的第1、2、3小句有重音结束,第二、四大句的第1、2、4小句有重音结束,第三大句只有两小句,它的第1小句有重音结束。本段音乐尤其能培养幼儿的听辨力。

  我为该乐曲的欣赏编配了故事和游戏"聪明孩子和笨老狼",目的在于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内驱力,萌发其感受和表现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性,这些都是我班幼儿所需要的。

  三、说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乐曲跳跃的性质,通过层层递进式的反复感知初步把握乐曲中的重音和乐句结构。

  (2)启发幼儿尝试用个性化的动作或游戏结果表现对乐曲重音的感知。

  (3)在游戏化的教学情境中,让幼儿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

  分析:目标(1)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这是因为:

  1、从音乐本身的角度分析,本首乐曲的教学价值就是让幼儿充分感知乐句中的重音,从而感知整首乐曲的特殊乐句结构,提高听辨能力。可以说化解了"重音"就化解了幼儿理解乐曲的障碍。

  2、从幼儿的发展状况分析,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要让幼儿对乐曲有所感知、有所理解、有所想象、有所创造,首要的途径就是听,唯一可感知的就是各音乐要素的特征。虽然幼儿的现有水*已能区分音的重轻,但在本次活动中,要有从所有的跳音中感知带重音的跳音就有一定的挑战性。这就必须借助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手段方法来解决。我将运用反复欣赏感知与图示相结合、与操作参与相结合的方法,让幼儿逐步把握乐曲中的重音。

  目标(2)的提出是为幼儿更好地、更丰富地表达自己对乐曲中重音的感受,也是艺术活动情感性的要求。

  目标(3)具有整合性,因为紧张、兴奋而又冷静的.情绪是一种积极情绪,也是活动主题带给人的情绪,可以让幼儿感知。

  新《纲要》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所以,教学活动的过程必须注重幼儿艺术感受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注重幼儿活动的过程。因此本次活动的设计遵循了儿童学习的心理过程,以聆听引导模仿,借模仿导致运用,以运用诱发创造。

  四、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包括教师对乐曲的熟悉,根据乐谱画出节奏图谱,节奏图谱要能帮助幼儿感知,我用倾斜的脚印代表走路的狼,用相反方向的狼头表示狼回头看,即带重音的跳音。为给幼儿更明显的提示,我对表示音时值的横线也作了处理,用绿色表示可以走,红色表示停止动作,这是一种经验的迁移,也是对幼儿学习能力的尊重。此外还有音乐磁带、狼的头饰、配合故事内容的图片。

  五、活动准备

  第一环节是激发兴趣,初步感知。我用充满神秘感的故事为引子,一开始就为幼儿创设本次欣赏活动必须的良好气氛和乐于倾听的心情,同时解决音乐跳跃的性质问题,为进一步感知留悬念、作准备。

  第二环节是理解内容,感知节奏与重音结束,分三个步骤。第一步,运用配图的演示将视听结合,让幼儿在观察中找到音乐进行和任务活动之间的规律。这个规律既是故事的悬念的答案,又是游戏的主要规则,更是音乐节奏的形象化表现,而且它来自于幼儿自己的感知实践,包含了形象感知、归纳内容等多元智能的培养。第二步,用形象的狼走和狼停下来回头看揭示节奏、重音及其特点,以提问:狼走的时候音乐是怎样的?狼回头看时音乐是怎样的?有什么不同?既而引入重音概念的方式引导并推进幼儿在音乐经验上的发展,让幼儿在反复感知乐句的过程中发现了音的力度不同。第三步,用手指游戏来感知节奏和重音,这既是对第二环节活动的总结,也是让幼儿体验探索发现艺术美的成功和乐趣,还是下面活动的难点分解。整个第二环节解决了句末重音这个难点。

  第三环节是初步感知乐曲结构,是部分转向整体的过程。因为该段乐曲的结构规律不易为幼儿感知,所以只是初步感知。我将用"狼总是走一点儿就回头看吗?"自然地把幼儿的思绪和注意转移到全段乐曲的欣赏上来,并运用反复感知与图谱相结合的方法使全曲完整、形象地展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感知重音的间隔,了解乐句中有的地方没有句末重音,从而强化幼儿对重音的感知。然后用模声的方法让幼儿响应和表现全曲中的重音。

  第四环节是充分感知,主要运用游戏帮助幼儿在动态中感知重音,表现乐曲结构。有了前三环节的铺垫,幼儿已产生了紧张、兴奋而又冷静的情绪,对句末重音和乐曲结构也有了一定认识,所以有游戏的基础,但他们在游戏中将脱离图谱的帮助,完全处于活动状态中,因此,对重音的把握,对情绪的控制都有了新的挑战。为此,我将安排两个层次的游戏帮助幼儿达到自主感知、自主游戏。第一层次是一般玩法的游戏,直接按照游戏方法进行,可以让幼儿再次感知句末重音,第二个层次是创造性的游戏,即在幼儿有一定水*的感知力后根据幼儿的反应,适时加入重音处造型、多个幼儿扮演狼等方式,既顺合幼儿的心理和活动的创新需要,也使本活动更有生命力。另外,整个游戏过程教师都将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参与到其中,发挥师幼互动、优化活动的作用。

  延伸活动:继续让幼儿玩这个游戏,深入感知乐曲句末重音和特殊的结构。

  六、活动特色

  1、纵观整个活动,始终以情境化的教学、游戏的方式,引领着幼儿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感知乐曲,体现着愉悦性、发展性。

  2、横向分析各个环节,或给幼儿抛出问题,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或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层层递进,让幼儿在自身原有基础上进步和发展,体现了创造性和主动性。

  3、剖析教学方法和手段,二、三、四环节中的手指游戏、模声和两个层次的游戏,都使幼儿从看和听的表面的活动转向了亲身的体验与感受,体现了操作性。

  4、整个活动注重幼儿素质、能力和个性的培养,注重幼儿的主动活动,强调幼儿的活动过程,使幼儿在音乐的审美教育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与探索的乐趣,简单的技能和审美情趣,在与环境和教师的互动合作过程中,幼儿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思维主动感知、丰富经验和积极表现。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说课稿3篇(扩展2)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音乐10篇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音乐1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音乐欣赏歌曲《化蝶》。

  我将分“说教材理解—说目标确定—说过程设计”三大块,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说说我对音乐欣赏歌曲《化蝶》这一活动的理解。音乐欣赏歌曲《化蝶》选自《*幼儿百科画册》课程指导大班(上学期)“有趣的昆虫”单元活动。同处这一单元的还有《屋里的毛毛虫》童话,装饰画《蝴蝶》以及“昆虫运动会”等,这些活动主要就是引导幼儿了解昆虫与植物,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昆虫的一些基本知识。从而发挥主体性,发展创造力。音乐欣赏歌曲《化蝶》是音乐剧《梁祝》中最经典的一段音乐,整首曲子共分四个乐句,旋律舒缓,优美,感人,(加之蝴蝶又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昆虫,结合为此活动设计制作的富有动感的电脑动画,通过与乐曲内容相温和的生动的画面,幼儿喜欢的游戏化表演等,如此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赏心悦目的音乐视听觉环境,给孩子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其次,由于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论是欣赏活动,还是歌唱活动,韵律活动,器乐活动,对幼儿来说都意味着不同层次的学习。为此,我在为歌曲《化蝶》确定目标时,就是根据新纲要艺术领域中的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三个方面来制定。

  1、欣赏歌曲《化蝶》,感受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

  2、在感受过程中分辨乐句,模仿蝴蝶飞以及停止时的动作造型。

  3.大胆创编蝴蝶飞舞动作,心情愉悦地与同伴交往。

  重点难点定位在第二个目标,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双主体互动模式,使幼儿能充分感受乐曲,在此基础上获得情绪体验,引起联想想象并尝试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来表现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来学会分解乐句,在句末能用停在花上或静止造型来表现,从而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学中有玩,玩中有学”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

  这个游戏我准备设计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有关蝴蝶的前知识准备,通过春游,搜集蝴蝶知识图片,标本。VCD,组织幼儿开展有关蝴蝶的知识讨论会等,加深幼儿对蝴蝶这一昆虫的了解,为下一层次的欣赏活动奠定基础。第二层次即音乐欣赏歌曲《化蝶》,在这一层次中,我将帮助幼儿感受歌曲《化蝶》这首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学会分辨乐句,能大胆创编蝴蝶飞舞的动作,从而活动愉悦的情感体验.第三层次,就是在活动区角提供各种材料,引导幼儿用多种方式,可以用打击乐器敲敲,打打;可以用画笔涂涂画画;也可以戴上蝴蝶或花朵头饰,两两相对地表演,以此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今天我主要讲的是第二层次欣赏歌曲《化蝶》,接下来,我将详细阐述这一层次的教学流程设计,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为:

  (一)激趣引题,启动情感。

  (二)初步欣赏,动画结合。

  (三)动作表达,分辨乐句。

  (四)感悟音乐,创编动作。

  (五)扮演角色,充分表现。一共五个板块。

  一、激趣引题,启动情感。

  1.谜语导入,师谈话: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是谁呢?(集体猜谜语)。给大家一个惊喜喔。

  2.大家真聪明,原来这个谜语说的就是美丽的蝴蝶。看(点击电脑动画)美丽的蝴蝶仙子飞来了。它给我带来了一首优美的曲子。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设计意图:好奇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契机。而谜语式的导入方式针对大班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由此制造的悬念更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为此,活动一开始,我就用谜语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通过体温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生动形象的`电脑动画启发幼儿的情感。从而使幼儿自觉自在,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活动中。

  二、初步欣赏,幼儿结合。

  1、听完曲子后提问:听这首歌曲《化蝶》,你感觉到了什么?(幼儿自由表述)

  2、谈话:这是一首非常优美,抒情的乐曲。我们再来听听乐曲中蝴蝶在干什么?(邀请个别幼儿讲述)

  3、师谈话:听这首乐曲,除了能感觉到蝴蝶飞来飞去,还说了什么事呢?

  (播放电脑动画)

  4、师生谈话:你感觉到了什么?蝴蝶在干什么?(幼儿自由讨论,表达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如何让音乐欣赏活动真正成为幼儿的精神创造活动,使技术含量高。

  为抽象的音乐欣赏变得形象生动、富有童趣,是我们常常遇到的问题。为此,我设计了电脑动画,在欣赏——设问——再欣赏——再设问——电脑动画结合这一环环相扣的过程中,使幼儿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欣赏活动中,主动地去感受,去体验,去接纳,去欣赏音乐歌曲《化蝶》的美。

  三、动作表达,分辨乐句。

  1、师设问:我们看到蝴蝶仙子停了几次?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示。

  (播放音乐,伸出食指,手划节奏,由此感知乐曲有四句。)

  2、师谈话:我们听出来了,这首乐曲共有四个乐句,那除了用刚才的方法,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已经是一个停顿的地方呢?(幼儿探索、尝试)

  3、依据个别幼儿的介绍,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用相应的动作表示出来。

  师:小朋友想的办法可真多,把掌声送给你。

  4、师生谈话:为什么大家用的动作,到乐句末都是慢慢的,或是停下来的动作?(幼儿自由讨论,了解乐句句末用停止动作表示较为恰当。)

  设计意图:幼儿是天生的艺术家,音乐的兴奋的语言,对幼儿有较大的感染力。他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会强烈地需要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动作与音乐的结合一方面增加了音乐欣赏活动的趣味性,动静结合;另一方面,幼儿能较形象直观地掌握乐曲四个乐句的结构特点,自由发挥,互通信息,这种开放性的形式给幼儿的自我表达提供了丰富的广阔天地。

  四、创编动作,感悟音乐。

  1.师谈话:蝴蝶仙子说,它要成立一个舞蹈队,专门表演歌曲《化蝶》这个舞蹈,谁愿意参加?

  2.集体创编蝴蝶飞舞动作,并随音乐表现,师观察幼儿表现。

  3老师:我请××小朋友来表演一下,他在每一句结束的时候就用一个非常优美的造型来表示。(个别幼儿示范,摆出静止造型动作)

  4.点击电脑,师谈话:让我们看看蝴蝶仙子是怎么跳舞的?

  5.提供盆花(自制纸花),邀请四名幼儿表演。师谈话:让我们看看,谁会被蝴蝶仙子选中呢?(根据大多数幼儿的评判,为表演的幼儿佩带红、蓝标牌)

  6.师谈话:祝贺被选中的小朋友,没有选上的小朋友也别泄气,继续努力哦。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一环节我创设了一个轻松自由宽松的体验环境,采用双主体湖动模式,只要不影响同伴,幼儿可以用各种动作,随着音乐旋律释放表演激情,而教师始终饱含热情,不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让幼儿获得成功感。

  五、扮演角色,充分体现。

  1、出示蝴蝶,花朵头饰,师谈话:看,蝴蝶仙子送来了什么?

  2、要求幼儿两两相对找好朋友,分配角色,戴上头饰听音乐,按乐句做蝴蝶或花动作。

  3、师观察幼儿表现,见解介入表演,提醒“蝴蝶”与“花朵”的目光交流。

  4、在愉快的游戏中结束活动。

  设计意图:优美的乐曲加上可爱的头饰,幼儿想象着自己是一只美丽的蝴蝶或是一朵美丽的花,用舒缓的肢体动作非常投入地表演,这种幼儿喜欢的游戏方式耳濡目染的熏陶一下子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幼儿身心带进音乐的殿堂,群情激动,气氛达到了高潮)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音乐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摘草莓》是一首活泼、抒情的儿童歌曲,以流畅跳荡的.旋律、轻盈灵活的节奏和生动细腻的歌词,刻画了小姑娘的可爱形象。第二声部中间的衬词“呦喂”力度由弱到强,节奏由松到紧,又拉宽,这既是对小姑娘美好心灵的赞美,也是小姑娘心里活动的表露。这首歌曲我们和小朋友已经学习过,所以本次活动把学习第二声部作为难点也是重点学习的部分。

  2、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1)运用气息的控制,较有弹性的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轻快、欢悦的情绪。

  (2)迁移两个声部念歌词的经验,并在图谱和老师的帮助下演唱两个声部。

  (3)知道在两个声部的演唱中,必须边听边唱才能保持美好的声音效果。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歌曲演唱表现出轻快、欢跃的情绪来。能较好地表现力度与速度的变化。

  (2)难点:在图谱老师的帮助下演唱两个声部。

  二、说课前准备

  1、幼儿已经学会歌曲摘草莓,因为只有熟练地掌握第一声部的歌曲演唱,才能更好地进行两声部的合作演唱。

  2、图谱两份,给幼儿更直观的视觉帮助。

  三、说活动过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准备按照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活动。

  一、发声练习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小铃铛(将幼儿的声音打开来,为唱歌活动做好准备。)

  二、复习歌曲

  1、幼儿自由演唱

  2、教师范唱

  3、幼儿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通过对比发现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要好听一点。并进行尝试用轻柔的声音演唱。)

  三、练习两个声部演唱。

  1、幼儿用声音为歌曲伴奏,老师范唱第二声部的歌词小姑娘在上山摘草莓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啦等幼儿说什么就让他们用什么词来伴奏)那请你用啦来为歌曲伴奏,在声音伴奏时声音也要轻柔,还要请你用手摸好自己的肚子,要感受到肚子在一鼓一鼓。

  (掌握歌唱活动中气息的运用。)

  2、幼儿练习运用气息的控制,较有弹性的演唱歌曲旋律。

  3、还可以用什么声音来伴奏,哟,注意你的气息摸好肚子。这是老师有意识地配上第二声部的歌词。

  (老师运用无意识教学让幼儿学唱二声部歌曲。)

  4、刚才你在演唱的时候听见老师在唱什么,什么时候唱的?

  5、出示第二声部的图谱看看图上有什么?画圈的地方表示什么?(空拍)除了用刚才的声音,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空拍,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图谱上的内容唱一下。提醒幼儿用轻柔的声音演唱。

  6、教师和幼儿合作演唱幼儿先用声音伴唱,教师唱第二部分的内容。

  下面我们一起来进行合作,你们还是用刚才的声音来为歌曲伴奏,我就唱这一个部分的内容,你们可要注意力集中,唱好你们自己的伴奏。

  7、交换,我来为你们伴奏,你们来唱这部分的内容。

  8、现在我们要将第一部分的内容也唱出来了,再配上第二部分的内容,听听老师是怎样唱的,现在我请周老师和我合作一下。

  9、小结:像有两个部分的内容,有的人唱一部分,另外的人唱另外一部分这种演唱方式就叫做合唱。

  (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让幼儿掌握二声部的演唱方法。)

  10、你们也想来试一试合唱这首歌吗。

  那你们先唱第一部分,我唱第二部分,注意用轻柔的声音来演唱,还有注意不要被别人的声音吸引过去。

  11、交换老师唱第一声部,你们唱第二声部。

  12、现在老师不唱了要你们自己来唱了,在演唱的时候你可以看老师的指挥。

  13、交换演唱内容多次练习。

  (在多次练习的基础上巩固二声部的演唱方法。)

  四、讨论用什么办法才能使歌声好听知道在唱歌时要一边唱歌,一边听别人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和谐一致就好听了。

  (通过讨论了解怎样才能使歌声更好听,丰富幼儿的演唱技能)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音乐3

  一、说教材、说小朋友情况:

  1、材料来源:

  歌曲《小雨沙沙》,是一首来自幼教刊物上的歌曲。这首歌曲能在春暖花开、春雨飘洒的季节,让孩子们更好地体会、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它的教学对象应该是大班小朋友,通过我对歌曲的了解和分析后我发现这歌曲非常具有儿童化,旋律优美、易记,歌词通俗、易懂,好学好唱。根据歌曲的特点,对于大班孩子可能较简单了。所以我把这首歌作为中班的教学内容进行,希望也能达到好得效果。

  2、小朋友情况分析:

  在此活动之前,我对小朋友进行音乐欣赏活动,有时让孩子们听一些音乐,他们能根据音乐的节奏、旋律感受音乐不同的性质:欢快、优美、或是忧伤。让小朋友多进行呼吸练习,及怎样用动听的`声音演唱。孩子们以前唱歌时,不会用方法,常常用嗓子喊歌。也不会换气,通常唱得上气不接下气,通过练习以后情况好多了。还鼓励小朋友常常在听音乐的同时创编动作。通过观察我发现,每次孩子们听到音乐时,他们都会情不自禁的动起来,只是有些孩子不自信、不大胆,不敢把动作做出来。因此,我积极的鼓励每个孩子去创编动作,大大的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表现力。这些都为本次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目标定位: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始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具体为:

  (1)、萌发小朋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小朋友理解歌曲内容,初步演唱歌曲。

  (3)、培养小朋友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根据教材的内容、小朋友的情况、和目标的制定,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在:感知大自然的美好,能用肢体语言来表现。活动的难点是: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二、说教法与学法:

  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对教育观念的改变,素质教育的深入。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教育的理念,也由国外流传进来,为越来越多的幼教人士所接受。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形式。作为一节音乐活动,教师除了用柔美的声音,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小朋友外,还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给小朋友创设了“情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活动是在一定情景下进行的。通过cai课件的优美画面和动听音乐让小朋友感知大自然的美好。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激发了小朋友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小朋友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2、在本次音乐活动中还体现了“协作”的要素,在学唱环节中由为突出。我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导向者,带领小朋友打节奏,合着旋律朗诵歌词,并指导小朋友自己把歌词唱到旋律中。小朋友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创造条件让小朋友参加探究活动。然后,孩子们练唱时,用了多种形式,如:老师唱一句,小朋友唱一句、小朋友两人拍手唱、加律动演唱等等,处处体现了协作的精神。

  3、活动中,不仅仅是发展小朋友的“音乐智能”,在其他几个方面也有体现。如:“语言智能”,在活动中让小朋友把看到的画面用语言表述出来,达到理解歌词内容的目的。也提高了小朋友的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在“肢体运作智能”上有体现,小朋友理解歌词后,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用肢体语言表现“小雨和种子”的动作。用他们的身体表达想法与感受。最后,在“人际智能”方面的体现。小朋友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老师的提问、动作、表情给予回应,还要和其他小朋友合作学习。在这样的过程中,增进了孩子与教师、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此外,我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游戏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小朋友获得对歌曲的理解,萌发小朋友的审美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传统的音乐活动总给人感觉比较枯燥,老师教、小朋友唱或跳,常常口干舌燥。小朋友缺乏兴趣,有声无情,没有表现力,小朋友无法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意境。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最优化,我制作了cai课件,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为: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孩子们在我的带领下随着欢快的乐曲跳入活动室,营照了音乐活动的氛围。接下来,利用《小雨沙沙》的曲调做练声曲,为后面的学习歌曲打下基础。

  (二)、创设情境,小朋友探索:

  利用cai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为小朋友创设情境。多媒体教学把抽象化为具体,把复杂变成简单。它能把自然界中不易观察到的现象清晰地印入小朋友眼帘。课件中,我把种子发芽这一漫长、很难观察到的过程。用十几秒钟的时间在小朋友眼前展现,让小朋友看到种子的发芽过程。因此,孩子们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在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中感受到“小雨沙沙沙的下,种子在发芽”的美好景象。歌曲配上形象、拟人化的动画画面,声象结合富有趣味性,易于小朋友理解和记忆。从而达到学习归纳歌词、理解歌词的目的。正是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才使得小朋友探索的过程显得轻松、愉快。

  (三)、学唱歌曲,突破难点:

  学唱歌曲,这一部分是整个活动的难点。孩子们首先通过看课件,欣赏歌词,然后在画面和音乐的带动下边打节奏边朗诵歌词。有了多媒体教学让小朋友一看到画面中的图象就会联想到歌词的内容。孩子们很快地熟悉了歌词。以往孩子们学唱歌时,都是小朋友跟着老师唱,孩子们显得很被动,不能发挥潜能。有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我将学唱歌曲这一环节进行了创新,也加大了难度。让小朋友尝试把歌词唱到音乐中,这是小朋友要学习的一个方法,也是难点。正因为课件中歌曲的旋律和表现歌词的画面配合得很好,当小朋友听到旋律时,就会看到相应的画面想到歌词。所以,通过两遍试唱,孩子们就掌握了歌曲的唱法。利用cai课件就轻松地解决这一教学难点。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小朋友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小朋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些在传统教学中是难以完成的。

  (四)、游戏体验:

  游戏是小朋友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小朋友对歌曲基本掌握的情况下,要进行练习。这里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种形式进行,增进情感的交融,小朋友也巩固了歌词的记忆。而后,请小朋友扮演“小雨”和“种子”的角色,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音乐游戏。孩子们在课件音乐的伴随下,看着画面中出现的“小雨”和“种子”的形象。分别表演出二者不同的动作,较好地区分角色进行游戏。其实,游戏的过程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就是意义建构的过程。是将整个活动中小朋友的所学通过游戏的形式加以体现。

  四、说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运用cai课件,多媒体等教育技术。在整个活动中,多媒体教学极大地调动小朋友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发了小朋友的学习兴趣,萌发了小朋友探索的欲望。cai课件让歌曲中抽象的形象变为具体可感知的形象,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让小朋友能够较准确的把握住歌曲。多媒体教学能灵活地随意点击,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极大丰富了音乐教学活动的教学形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提高了这次音乐活动的质量。让孩子们享受了音乐带来的快乐,促进小朋友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了小朋友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音乐4

  一、说活动教材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带给我们丰富的情感,艺术是引人入胜的,它用生动的、美的形式装点着生活。音乐教育作为引导幼儿感受和表现艺术的重要活动之一,可以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共鸣,促进幼儿的发展。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向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是欣赏者,作为欣赏教材的音乐作品是欣赏对象,选择适合幼儿欣赏水*,有助于发展幼儿欣赏能力的教材是促进幼儿欣赏能力提高的关键之一。

  我班幼儿已能把自己的经验与音乐结合,产生联想,体验音乐的情绪,而这些发展都以听为基础。大班幼儿听觉分化能力更精细,对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的感知力逐渐增强,他们的发展方向是从音乐的表面深入其内部,听便音乐中有趣的变化,发展音乐感受力。

  基于以上对幼儿实际水*、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分析,我选择了音乐作品《拨弦》。

  二、说活动设计思想

  该作品为德国作曲家德立勃所作舞剧中的一个片段,原为ABA结构。由于其A段是由小提琴用拨弦的方式演奏的,别具特色,加之旋律活泼,被称为"拨弦",现在提供给幼儿的就是A段。该段又可分成四个大句,每个大句又可再分为小句,各小句一般都以带重音的跳音结束。其中的规律是:第一大句的第1、2、3小句有重音结束,第二、四大句的第1、2、4小句有重音结束,第三大句只有两小句,它的第1小句有重音结束。本段音乐尤其能培养幼儿的听辨力。

  我为该乐曲的欣赏编配了故事和游戏"聪明孩子和笨老狼",目的在于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内驱力,萌发其感受和表现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性,这些都是我班幼儿所需要的。

  三、说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乐曲跳跃的性质,通过层层递进式的反复感知初步把握乐曲中的重音和乐句结构。

  (2)启发幼儿尝试用个性化的动作或游戏结果表现对乐曲重音的感知。

  (3)在游戏化的教学情境中,让幼儿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

  分析:目标(1)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这是因为:

  1、从音乐本身的角度分析,本首乐曲的教学价值就是让幼儿充分感知乐句中的重音,从而感知整首乐曲的`特殊乐句结构,提高听辨能力。可以说化解了"重音"就化解了幼儿理解乐曲的障碍。

  2、从幼儿的发展状况分析,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要让幼儿对乐曲有所感知、有所理解、有所想象、有所创造,首要的途径就是听,唯一可感知的就是各音乐要素的特征。虽然幼儿的现有水*已能区分音的重轻,但在本次活动中,要有从所有的跳音中感知带重音的跳音就有一定的挑战性。这就必须借助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手段方法来解决。我将运用反复欣赏感知与图示相结合、与操作参与相结合的方法,让幼儿逐步把握乐曲中的重音。

  目标(2)的提出是为幼儿更好地、更丰富地表达自己对乐曲中重音的感受,也是艺术活动情感性的要求。

  目标(3)具有整合性,因为紧张、兴奋而又冷静的情绪是一种积极情绪,也是活动主题带给人的情绪,可以让幼儿感知。

  新《纲要》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所以,教学活动的过程必须注重幼儿艺术感受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注重幼儿活动的过程。因此本次活动的设计遵循了儿童学习的心理过程,以聆听引导模仿,借模仿导致运用,以运用诱发创造。

  四、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包括教师对乐曲的熟悉,根据乐谱画出节奏图谱,节奏图谱要能帮助幼儿感知,我用倾斜的脚印代表走路的狼,用相反方向的狼头表示狼回头看,即带重音的跳音。为给幼儿更明显的提示,我对表示音时值的横线也作了处理,用绿色表示可以走,红色表示停止动作,这是一种经验的迁移,也是对幼儿学习能力的尊重。此外还有音乐磁带、狼的头饰、配合故事内容的图片。

  五、活动准备

  第一环节是激发兴趣,初步感知。我用充满神秘感的故事为引子,一开始就为幼儿创设本次欣赏活动必须的良好气氛和乐于倾听的心情,同时解决音乐跳跃的性质问题,为进一步感知留悬念、作准备。

  第二环节是理解内容,感知节奏与重音结束,分三个步骤。第一步,运用配图的演示将视听结合,让幼儿在观察中找到音乐进行和任务活动之间的规律。这个规律既是故事的悬念的答案,又是游戏的主要规则,更是音乐节奏的形象化表现,而且它来自于幼儿自己的感知实践,包含了形象感知、归纳内容等多元智能的培养。第二步,用形象的狼走和狼停下来回头看揭示节奏、重音及其特点,以提问:狼走的时候音乐是怎样的?狼回头看时音乐是怎样的?有什么不同?既而引入重音概念的方式引导并推进幼儿在音乐经验上的发展,让幼儿在反复感知乐句的过程中发现了音的力度不同。第三步,用手指游戏来感知节奏和重音,这既是对第二环节活动的总结,也是让幼儿体验探索发现艺术美的成功和乐趣,还是下面活动的难点分解。整个第二环节解决了句末重音这个难点。

  第三环节是初步感知乐曲结构,是部分转向整体的过程。因为该段乐曲的结构规律不易为幼儿感知,所以只是初步感知。我将用"狼总是走一点儿就回头看吗?"自然地把幼儿的思绪和注意转移到全段乐曲的欣赏上来,并运用反复感知与图谱相结合的方法使全曲完整、形象地展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感知重音的间隔,了解乐句中有的地方没有句末重音,从而强化幼儿对重音的感知。然后用模声的方法让幼儿响应和表现全曲中的重音。

  第四环节是充分感知,主要运用游戏帮助幼儿在动态中感知重音,表现乐曲结构。有了前三环节的铺垫,幼儿已产生了紧张、兴奋而又冷静的情绪,对句末重音和乐曲结构也有了一定认识,所以有游戏的基础,但他们在游戏中将脱离图谱的帮助,完全处于活动状态中,因此,对重音的把握,对情绪的控制都有了新的挑战。为此,我将安排两个层次的游戏帮助幼儿达到自主感知、自主游戏。第一层次是一般玩法的游戏,直接按照游戏方法进行,可以让幼儿再次感知句末重音,第二个层次是创造性的游戏,即在幼儿有一定水*的感知力后根据幼儿的反应,适时加入重音处造型、多个幼儿扮演狼等方式,既顺合幼儿的心理和活动的创新需要,也使本活动更有生命力。另外,整个游戏过程教师都将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参与到其中,发挥师幼互动、优化活动的作用。

  延伸活动:继续让幼儿玩这个游戏,深入感知乐曲句末重音和特殊的结构。

  六、活动特色

  1、纵观整个活动,始终以情境化的教学、游戏的方式,引领着幼儿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感知乐曲,体现着愉悦性、发展性。

  2、横向分析各个环节,或给幼儿抛出问题,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或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层层递进,让幼儿在自身原有基础上进步和发展,体现了创造性和主动性。

  3、剖析教学方法和手段,二、三、四环节中的手指游戏、模声和两个层次的游戏,都使幼儿从看和听的表面的活动转向了亲身的体验与感受,体现了操作性。

  4、整个活动注重幼儿素质、能力和个性的培养,注重幼儿的主动活动,强调幼儿的活动过程,使幼儿在音乐的审美教育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与探索的乐趣,简单的技能和审美情趣,在与环境和教师的互动合作过程中,幼儿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思维主动感知、丰富经验和积极表现。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音乐5

  音乐这种借助旋律来诠释意境的艺术方式,必须通过静静地欣赏才能感受它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但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这一要求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执教者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将原本比较难以表达的意境表现了出来,且那么自然和谐,听来让人感觉仿佛音乐叙述的原本就是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幼儿在趣味性和游戏性浓郁的环境中,既享受了音乐活动的乐趣,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情节,帮助幼儿感受理解音乐三段体的变化过程。

  2、初步学习合拍地做胖鸭走、瘦鸭走以及做运动的动作。

  3、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及乐句变化创编健身动作及图谱。

  4、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知道肥胖会给人的活动带来不方便,我们应提倡合理饮食,运动健身。

  活动准备:

  音乐《瑞典狂想曲》片段(前半段)、图片(胖鸭、瘦鸭)、小图谱纸人手一份,绘画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胖鸭图,幼儿观察讲述。师:嘎嘎嘎,谁来了?他长得怎样?(胖胖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用动作表示大肚子)

  评:肥胖唐老鸭滑稽、幽默的形象能一下子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大胆夸张地用动作表现这一形象。

  二、基础部分。

  故事激趣,引入课题。

  1、探索a段动作

  故事:自从唐老鸭住进迪斯尼乐园以后,它就开始懒惰了。他每天就知道吃,又不做运动,结果就越来越胖,肚子也越来越大,你们听,它来了!

  集体听音乐探索表现胖唐老鸭的动作:慢慢走,慢慢走。(要求表现出唐老鸭摇摇摆摆,笨重的样子。)节奏为:xx|xx|

  2、探索b段动作

  倾听b段音乐,

  a、师:唐老鸭胖得连路都走不动了,它心里可着急了,怎么办呢?(运动)那它会做哪些运动呢?

  b、幼儿创意绘画图谱,探索多种运动的动作。要求幼儿能将唐老鸭可能产取的运动方式用图谱的形式记录下来,同时欣赏音乐,结合音乐的节奏,把这种运动进行了几次也用简单的图谱进行记录表现。

  c、师:你的唐老鸭在做什么运动?他是怎样运动的?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绘画的图谱单独表现(根据音乐的节奏)

  d、选择几幅有创意的图谱进行集体表演。(强调跟着音乐的节奏变化)

  评: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怎样把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图谱的方式,结合音乐的节奏变化进行表现,要求教师必须能用非常简短、清晰的"语言进行引导,教师在这一环节所运用的教育技巧表现娴熟,特别是在幼儿第一次图谱绘画不是很成功的情况下,用简短的话语就把幼儿的困惑给化解了,让幼儿在创编和聆听的结合点上有机整合,创作出了各具个性和新意的作品,这是非常值得大家借鉴的。

  3、探索c段动作

  出示瘦鸭图,激发幼儿兴趣。

  1、师:唐老鸭经过了运动锻炼以后,它的肚子就慢慢的小了下去。你们看,现在的唐老鸭变得怎么样了?走起路来会怎么样?幼儿探索表现减肥后唐老鸭的动作(又轻又快)快快走,快快走。节奏为:xxxx|xxxx|

  2、减肥后的唐老鸭参加了“动物运动会—百米赛跑”,你们猜,他得了第几名呢?(冠军)鼓励幼儿能用快速的奔跑动作和得冠后的激动表情表现乐曲的结尾。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音乐6

  一、设计意图

  音乐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想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寻找合适的歌曲教材是至关重要的。歌曲《迷路的小花鸭》旋律优美、内容生动,在简短的的几句歌词中包含了一个极富童趣、寓意深刻的小故事。三段歌词描绘了几种不同的情绪,第一段描述的是小花鸭迷路后伤心的情绪,第二、第三段则描述了小朋友送小花鸭回家、小花鸭回到妈妈怀抱的过程,情绪转为活泼欢快。内容的浅显生动和音乐不同情绪的表达,使这首动听的歌曲成为孩子们学习有感情演唱歌曲的好教材。

  大班幼儿逻辑思维虽然已开始萌芽,但主要的思维方式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本次活动我将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通道,运用多媒体和情境表演的手段,充分让幼儿感受和欣赏音乐,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及同情、关心他人的情感和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

  二、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我确定了情感、态度、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让幼儿体验音乐的情绪变化,能随音乐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2、激发幼儿同情、关心他人情感和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

  3、激发幼儿能表现自己地欲望。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歌曲的性质和主要内容,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的难点是:能根据歌曲的变化随意做出伤心及快乐的动作及表情,积极参加音乐剧的表演。

  总之,我将积极树立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式。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我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举行过有关于迷路的谈话,使幼儿对迷路及自救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2、物质准备:关于歌曲的多媒体课件、歌曲磁带、鸭妈妈及小花鸭的头饰。

  3、空间准备:活动前幼儿的位置摆成半圆形,以利于幼儿进行表演。

  三、教法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本次活动中我除了以可爱、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我还精选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视听唱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为幼儿提供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充分的刺激幼儿的视觉,引导他们轻松地理解歌曲内容。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和音乐的动人熏陶。唱就是指幼儿歌唱掌握正确地唱歌方式,在体验音乐不同变化的同时,能有感情地进行演唱。

  2、情境教学法:这种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和场景,以引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使孩子的能力得到培养,心理机能得到发展。

  本次活动中,我还将采用审美熏陶法、赏识激励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在体验音乐美的同时,达到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在本次活动中,我将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表现活动,精选的学法有:

  1、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们会对活动的感觉和内容的印象更为深刻;我让幼儿通过观看电教、情境模拟等手段,让幼儿体验歌曲中小花鸭的伤心和快乐,使活动更为丰富和有趣。

  2、多种感官参与法:活动中,我将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演一演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促幼儿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程序

  (一)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一,引导幼儿谈话。(课件一的内容是:在碧蓝的天空下,溪水潺潺、杨柳垂垂、荷花盛开,一只可爱的小花鸭却正在伤心的流着眼泪。)

  师:小花鸭怎么了? 幼:小花鸭哭了。

  师:它怎么哭了?你们猜猜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创设这样的环境就需要老师多提开放性的问题,尽量一问多答,充分挖掘幼儿的思维能力。在这个问题里,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为什么会让他们积极地去思考小花鸭哭的可能性,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回答问题。也许孩子会说:小花鸭跟好朋友吵架了,好朋友不理它,它就哭了。或者是小花鸭心爱的玩具丢了……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个答案,只要孩子愿意动脑筋,愿意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我想这就是我要求达到的目的。而且这样设疑环节的设置也为下面的音乐学习做了恰到好处地引出,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很想知道小花鸭哭的真正原因了,我们可以很自然过渡:“让我们现在就来听听,小花鸭到底为什么哭了吧。”这时多媒体课件和音乐同步进行,孩子们不用你去费心地组织,都认真去听了。)

  (二)欣赏歌曲

  1、第一遍有画面欣赏音乐后,师:“小朋友们,歌中都唱到了谁?歌曲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是一个概括性的问题,我认为大班孩子已有培养这方面能力的必要

  了,在孩子回答时,老师要鼓励他们表述完整,并给予积极的肯定。)

  2、 第二遍无画面欣赏音乐后,师:“听了这首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幼一:“听了之后,我的心里感到很难受。”(这个孩子富有同情心,他可能正在同情小花鸭迷路了呢!那我们可趁机教育幼儿要富有爱心,并鼓励他们向歌中的小朋友学习乐于助人的精神。)

  幼二:“这首歌曲真优美,我听了还想听。”(说明这孩子在单纯享受乐曲的旋律美呢!老师在这时就可以顺势引导幼儿了解歌曲的性质了。)

  幼三:……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回答不可能千篇一律。如何提升幼儿的认识,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那就需要老师不仅要博学多才,还要灵活机智了。)

  3、欣赏教师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后,师:“你最喜欢歌曲中的哪一句?请你来当小老师吧!”

  (一首歌曲一下子学会有点困难,但让孩子在熟悉音乐后,唱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并不难。并且,大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表现欲望了,让他们当个小老师,他们会争先恐后,使以往枯燥的学唱环节生动起来。当然,孩子如果唱得不是很准确,教师要及时引导,并努力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将伤心、快乐等不同的情绪唱出来。《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此环节要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尤其是能力较差、胆子较小的幼儿更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机会。)

  (三)学唱歌曲

  1、用“啦、哩”轻声哼唱旋律。

  2、师生齐唱(师要有感情地演唱,引导幼儿唱时注意表情及语调的变化)

  3、用几种不同的演唱方式激发幼儿学唱的兴趣。如:个别领唱集体用单音字伴唱。给乐句末尾加后缀词等。

  (孩子对一种表现方式的兴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用不同唱的形式来学唱歌曲。经我多次实践,这样变化的方式很受孩子欢迎。)

  (四)表演歌曲(提供头饰,让幼儿进行音乐情情境表演)。

  师:“小朋友们,这首歌曲真好听,它还可以编成音乐剧呢!我们现在就来扮演一下歌曲中的角色吧!”

  (由于这首歌曲简单生动,故事内容比较完整,很适合排演音乐情境表演。在这环节中,要尽可能多地请小朋友来表演,可结伴演一个角色,提醒幼儿在唱后加上合适的语言,比如小鸭子……:妈妈,妈妈,你在哪里呀?……别急,别急,我来帮助你。太好了,我的宝宝回家了!使表演更加生动。在表演时,提醒幼儿注意表情的变化,表演结束后请观看的幼儿做裁判,说说谁的表现好,并要求大家向他学习。表演可进行2?3次。)

  《纲要》中指出,老师要培养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所以我认为我设计的音乐情境表演是孩子领会歌曲的一种升华,也会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五)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们,你们真棒,会表演音乐剧了呢!晚上回家当小老师把爸爸妈妈教会,也在家里表演音乐剧好吗?

  (活动的延伸是为了孩子再一次巩固所学到的本领,并给每个孩子都当小老师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音乐7

  一、设计意图

  音乐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想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寻找合适的歌曲教材是至关重要的。歌曲《迷路的小花鸭》旋律优美、内容生动,在简短的的几句歌词中包含了一个极富童趣、寓意深刻的小故事。三段歌词描绘了几种不同的情绪,第一段描述的是小花鸭迷路后伤心的情绪,第二、第三段则描述了小朋友送小花鸭回家、小花鸭回到妈妈怀抱的过程,情绪转为活泼欢快。内容的浅显生动和音乐不同情绪的表达,使这首动听的歌曲成为孩子们学习有感情演唱歌曲的好教材。

  大班幼儿逻辑思维虽然已开始萌芽,但主要的思维方式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本次活动我将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通道,运用多媒体和情境表演的手段,充分让幼儿感受和欣赏音乐,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及同情、关心他人的情感和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

  二、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我确定了情感、态度、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让幼儿体验音乐的情绪变化,能随音乐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2、激发幼儿同情、关心他人情感和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

  3、激发幼儿能表现自己地欲望。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歌曲的性质和主要内容,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的难点是:能根据歌曲的变化随意做出伤心及快乐的动作及表情,积极参加音乐剧的表演。

  总之,我将积极树立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式。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我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举行过有关于迷路的谈话,使幼儿对迷路及自救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2、物质准备:关于歌曲的多媒体课件、歌曲磁带、鸭妈妈及小花鸭的头饰。

  3、空间准备:活动前幼儿的位置摆成半圆形,以利于幼儿进行表演。

  三、教法学法

  科学教法――轻松引领师幼互动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本次活动中我除了以可爱、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我还精选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视听唱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为幼儿提供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充分的刺激幼儿的视觉,引导他们轻松地理解歌曲内容。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和音乐的动人熏陶。唱就是指幼儿歌唱掌握正确地唱歌方式,在体验音乐不同变化的同时,能有感情地进行演唱。

  2、情境教学法:这种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和场景,以引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使孩子的能力得到培养,心理机能得到发展。

  本次活动中,我还将采用审美熏陶法、赏识激励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在体验音乐美的同时,达到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有趣学法――学海无涯乐作舟

  在本次活动中,我将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表现活动,精选的学法有:

  1、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们会对活动的感觉和内容的印象更为深刻。我让幼儿通过观看电教、情境模拟等手段,让幼儿体验歌曲中小花鸭的伤心和快乐,使活动更为丰富和有趣。

  2、多种感官参与法:活动中,我将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演一演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促幼儿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程序

  教学流程:激发兴趣――欣赏歌曲――学唱歌曲――表演歌曲――延伸活动

  (一)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一,引导幼儿谈话。(课件一的内容是:在碧蓝的天空下,溪水潺潺、杨柳垂垂、荷花盛开,一只可爱的小花鸭却正在伤心的流着眼泪。)

  师:小花鸭怎么了? 幼:小花鸭哭了。

  师:它怎么哭了?你们猜猜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创设这样的环境就需要老师多提开放性的问题,尽量一问多答,充分挖掘幼儿的思维能力。在这个问题里,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为什么会让他们积极地去思考小花鸭哭的可能性,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回答问题。也许孩子会说:小花鸭跟好朋友吵架了,好朋友不理它,它就哭了;或者是小花鸭心爱的玩具丢了……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个答案,只要孩子愿意动脑筋,愿意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我想这就是我要求达到的目的。而且这样设疑环节的设置也为下面的音乐学习做了恰到好处地引出,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很想知道小花鸭哭的真正原因了,我们可以很自然过渡:“让我们现在就来听听,小花鸭到底为什么哭了吧。”这时多媒体课件和音乐同步进行,孩子们不用你去费心地组织,都认真去听了。)

  (二)欣赏歌曲

  1、第一遍有画面欣赏音乐后,师:“小朋友们,歌中都唱到了谁?歌曲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是一个概括性的问题,我认为大班孩子已有培养这方面能力的必要

  了,在孩子回答时,老师要鼓励他们表述完整,并给予积极的肯定。)

  2、 第二遍无画面欣赏音乐后,师:“听了这首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幼一:“听了之后,我的心里感到很难受。”(这个孩子富有同情心,他可能正在同情小花鸭迷路了呢!那我们可趁机教育幼儿要富有爱心,并鼓励他们向歌中的小朋友学习乐于助人的精神。)

  幼二:“这首歌曲真优美,我听了还想听。”(说明这孩子在单纯享受乐曲的旋律美呢!老师在这时就可以顺势引导幼儿了解歌曲的性质了。)

  幼三:……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回答不可能千篇一律。如何提升幼儿的认识,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那就需要老师不仅要博学多才,还要灵活机智了。)

  3、欣赏教师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后,师:“你最喜欢歌曲中的哪一句?请你来当小老师吧!”

  (一首歌曲一下子学会有点困难,但让孩子在熟悉音乐后,唱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并不难。并且,大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表现欲望了,让他们当个小老师,他们会争先恐后,使以往枯燥的学唱环节生动起来。当然,孩子如果唱得不是很准确,教师要及时引导,并努力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将伤心、快乐等不同的情绪唱出来。《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此环节要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尤其是能力较差、胆子较小的幼儿更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机会。)

  (三)学唱歌曲

  1、用“啦、哩”轻声哼唱旋律。

  2、师生齐唱(师要有感情地演唱,引导幼儿唱时注意表情及语调的变化)

  3、用几种不同的演唱方式激发幼儿学唱的兴趣。如:个别领唱集体用单音字伴唱;给乐句末尾加后缀词等。

  (孩子对一种表现方式的兴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用不同唱的形式来学唱歌曲。经我多次实践,这样变化的方式很受孩子欢迎。)

  (四)表演歌曲(提供头饰,让幼儿进行音乐情情境表演)。

  师:“小朋友们,这首歌曲真好听,它还可以编成音乐剧呢!我们现在就来扮演一下歌曲中的角色吧!”

  (由于这首歌曲简单生动,故事内容比较完整,很适合排演音乐情境表演。在这环节中,要尽可能多地请小朋友来表演,可结伴演一个角色,提醒幼儿在唱后加上合适的语言,比如小鸭子……:妈妈,妈妈,你在哪里呀?……别急,别急,我来帮助你。太好了,我的宝宝回家了!使表演更加生动。在表演时,提醒幼儿注意表情的变化,表演结束后请观看的幼儿做裁判,说说谁的表现好,并要求大家向他学习。表演可进行2―3次。)

  《纲要》中指出,老师要培养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所以我认为我设计的音乐情境表演是孩子领会歌曲的一种升华,也会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五)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们,你们真棒,会表演音乐剧了呢!晚上回家当小老师把爸爸妈妈教会,也在家里表演音乐剧好吗?

  (活动的延伸是为了孩子再一次巩固所学到的本领,并给每个孩子都当小老师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音乐8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一节大班音乐欣赏《喜洋洋》,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欣赏活动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视,主要原因就是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让幼儿主动学习”与“教师怎样教”二者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格外突出,教师们也对此颇感困惑,今天,我就以这节欣赏活动和老师们进行探讨。

  一、分析教材,把握重点。

  1、教材分析:本节活动是素质教育活动材料大班下学期《音乐》上的一节活动,《喜洋洋》是我国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段式为ABA三段式,取材于山西民歌《卖膏药》和《碾糕面》,乐曲欢快活泼、热情洋溢。对于大班孩子,我们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欣赏活动,感受乐曲的情绪,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幼儿体会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因此,我确定了本节活动的目标。

  2、目标:

  (1)通过欣赏,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和优美抒情的风格特点。

  (2)培养幼儿对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的兴趣。

  3、重点难点:从活动目标可以看出,本节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反复感受音乐,感知全曲旋律优美、欢快活泼,充满喜洋洋的气氛及节奏特点,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难点是感知第一、三乐段与第二乐段的不同。

  4、教学准备:电视机录像机及录像带彩笔画纸手绢打击乐器

  二、精选教法,引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的掌握学习对象。”因此,本节活动,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个教法:

  1、把生活经验融入活动,激发幼儿感受与鉴赏的兴趣。

  2、多渠道调动幼儿多个感知通道参与活动,使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欣赏,并表达独特感受与见解。

  三、暗授学法,让幼儿主动欣赏。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对想象力的启迪,音乐欣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根据大班幼儿注意力时间短,爱动、爱表现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以下学法:

  1、用听、说、看、动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交流互动。

  2、融合绘画、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这些方法能使幼儿得到不同的心理满足,体现了新《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

  四、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兴趣引入。

  在歌曲《恭喜恭喜》的音乐声中,教师带幼儿边唱边表演进活动室,营造一种欢快喜庆的气氛。表演完,引导幼儿谈话:我们这儿过年都有什么活动?过年时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2、完整欣赏,感受乐曲情绪。过渡语:小朋友喜欢看电视吗?播放一段没有声音的闹元宵录像。

  看后提问:

  (1)你看到电视上人们在干什么?

  (2)人们脸上的表情怎么样?你用什么动作表达自己心情很高兴?

  (3)这段节目少了什么?我们为它配上一段音乐听一听好听吗?

  完整欣赏乐曲。欣赏后提问:你觉得这首曲子听起来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一部分?

  教师小结:这首乐曲节奏活泼、轻快,旋律优美,表现了一种喜洋洋的气氛,适合在热闹的场所播放。

  想一想,这么欢快的音乐,除了闹元宵,还可以在什么时候播放?

  这一提问设计在这儿,是把幼儿的生活经验迁移到活动中,为下面的想象创作进行铺垫。

  3、分段理解,想像创作。欣赏第一段:小朋友可以一边听一边拍手、拍肩,想一想,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提问:这一段音乐感觉怎么样?节奏快还是慢?欣赏第二段:这一段和第一段一样吗?哪儿不一样?你觉得这一段音乐表现人们在干什么?欣赏第三段:最后一段和第几段一样?分段欣赏完,请小朋友从三段中任选一段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画完后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4、整体欣赏,参与实践过渡语:过几天,我们幼儿园要邀请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幼儿园参加活动,我们用这首乐曲排个节目欢迎爸爸妈妈好吗?喜欢跳舞的小朋友请拿起彩绸,喜欢伴奏的小朋友请选择乐器,我们一起跳起来。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音乐9

  音乐这种借助旋律来诠释意境的"艺术方式,必须通过静静地欣赏才能感受它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但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这一要求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执教者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将原本比较难以表达的意境表现了出来,且那么自然和谐,听来让人感觉仿佛音乐叙述的原本就是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幼儿在趣味性和游戏性浓郁的环境中,既享受了音乐活动的乐趣,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情节,帮助幼儿感受理解音乐三段体的变化过程。

  2、初步学习合拍地做胖鸭走、瘦鸭走以及做运动的动作。

  3、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及乐句变化创编健身动作及图谱。

  4、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知道肥胖会给人的活动带来不方便,我们应提倡合理饮食,运动健身。

  活动准备:

  音乐《瑞典狂想曲》片段(前半段)、图片(胖鸭、瘦鸭)、小图谱纸人手一份,绘画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胖鸭图,幼儿观察讲述。师:嘎嘎嘎,谁来了?他长得怎样?(胖胖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用动作表示大肚子)

  评:肥胖唐老鸭滑稽、幽默的形象能一下子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大胆夸张地用动作表现这一形象。

  二、基础部分。

  故事激趣,引入课题。

  1、探索a段动作

  故事:自从唐老鸭住进迪斯尼乐园以后,它就开始懒惰了。他每天就知道吃,又不做运动,结果就越来越胖,肚子也越来越大,你们听,它来了!

  集体听音乐探索表现胖唐老鸭的动作:慢慢走,慢慢走。(要求表现出唐老鸭摇摇摆摆,笨重的样子。)节奏为:xx|xx|

  2、探索b段动作

  倾听b段音乐,

  a、师:唐老鸭胖得连路都走不动了,它心里可着急了,怎么办呢?(运动)那它会做哪些运动呢?

  b、幼儿创意绘画图谱,探索多种运动的动作。要求幼儿能将唐老鸭可能产取的运动方式用图谱的形式记录下来,同时欣赏音乐,结合音乐的节奏,把这种运动进行了几次也用简单的图谱进行记录表现。

  c、师:你的唐老鸭在做什么运动?他是怎样运动的?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绘画的图谱单独表现(根据音乐的节奏)

  d、选择几幅有创意的图谱进行集体表演。(强调跟着音乐的节奏变化)

  评: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怎样把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图谱的方式,结合音乐的节奏变化进行表现,要求教师必须能用非常简短、清晰的语言进行引导,教师在这一环节所运用的教育技巧表现娴熟,特别是在幼儿第一次图谱绘画不是很成功的情况下,用简短的话语就把幼儿的困惑给化解了,让幼儿在创编和聆听的结合点上有机整合,创作出了各具个性和新意的作品,这是非常值得大家借鉴的。

  3、探索c段动作

  出示瘦鸭图,激发幼儿兴趣。

  1、师:唐老鸭经过了运动锻炼以后,它的肚子就慢慢的小了下去。你们看,现在的唐老鸭变得怎么样了?走起路来会怎么样?幼儿探索表现减肥后唐老鸭的动作(又轻又快)快快走,快快走。节奏为:xxxx|xxxx|

  2、减肥后的唐老鸭参加了“动物运动会—百米赛跑”,你们猜,他得了第几名呢?(冠军)鼓励幼儿能用快速的奔跑动作和得冠后的激动表情表现乐曲的结尾。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音乐10

  活动目标:

  1、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2、愉快的学习歌曲《刷牙歌》。

  3、让幼儿了解怎样保护牙齿以及健康的牙齿能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愉快的演唱歌曲。

  3、根据内容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电子琴、光盘、DVD、电视、牙刷实物、图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学唱歌曲。

  1、在本次活动中,我先课件出示了懒羊羊牙痛的表情,来吸引他们的眼球,以谈话的方式引出活动。提问:“你们看,图片上懒羊羊怎么了?”让幼儿通过想象思考。

  2、接着我完整的演唱歌曲《刷牙歌》来验证他们的猜想,原来懒羊羊难过的原因是因为他长蛀牙了!

  3、接着进行进一步的提问:“你们听到歌词里面唱到了什么内容?”通过提问让幼儿初步了解歌词的内容。

  4、接着播放光盘《刷牙歌》,同时依次放歌词内容图片(牙刷/一只手拿着一把牙刷/大嘴巴/没有蛀牙的牙齿)再次激发他们的兴趣点,让孩子借助图片来熟悉歌词,这样孩子一目了然就会记住歌词的内容,并且对这样的图片对唱的方式感到非常有兴趣。

  5、接下来我就轻声的借助图片带着孩子一起熟悉歌曲。

  6、待整首歌曲的歌词内容孩子们都记得差不多了,最后完整进行演唱,让幼儿进行学习。

  (二)自编动作律动表演。

  师电子琴伴奏,幼儿表演。这样不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加深了对歌词的记忆。

  (三)教师总结:我们要养成每天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要不然就得象懒羊羊一样,再也不能吃好吃的东西了。现在谁能给老师演示一下应该怎么样刷牙呢?请几位小朋友到前面来演示。

  (四)延伸环节:课件出示动画片懒羊羊吃零食的场景,让幼儿自己来说吃完东西应该怎样做?怎样保护牙齿?有一口健康的牙齿我们会非常快乐。

  (五)结束环节:全体演唱《刷牙歌》边唱边表演。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说课稿3篇(扩展3)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 (菁选3篇)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1

  一、说教材、说小朋友情况:

  1、材料来源:

  歌曲《小雨沙沙》,是一首来自幼教刊物上的歌曲。这首歌曲能在春暖花开、春雨飘洒的季节,让孩子们更好地体会、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它的教学对象应该是大班小朋友,通过我对歌曲的了解和分析后我发现这歌曲非常具有儿童化,旋律优美、易记,歌词通俗、易懂,好学好唱。根据歌曲的特点,对于大班孩子可能较简单了。所以我把这首歌作为中班的教学内容进行,希望也能达到好得效果。

  2、小朋友情况分析:

  在此活动之前,我对小朋友进行音乐欣赏活动,有时让孩子们听一些音乐,他们能根据音乐的节奏、旋律感受音乐不同的性质:欢快、优美、或是忧伤。让小朋友多进行呼吸练习,及怎样用动听的声音演唱。孩子们以前唱歌时,不会用方法,常常用嗓子喊歌。也不会换气,通常唱得上气不接下气,通过练习以后情况好多了。还鼓励小朋友常常在听音乐的同时创编动作。通过观察我发现,每次孩子们听到音乐时,他们都会情不自禁的动起来,只是有些孩子不自信、不大胆,不敢把动作做出来。因此,我积极的鼓励每个孩子去创编动作,大大的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表现力。这些都为本次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目标定位: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始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具体为:

  (1)、萌发小朋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小朋友理解歌曲内容,初步演唱歌曲。

  (3)、培养小朋友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根据教材的内容、小朋友的情况、和目标的制定,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在:感知大自然的美好,能用肢体语言来表现。活动的难点是: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二、说教法与学法:

  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对教育观念的改变,素质教育的深入。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教育的理念,也由国外流传进来,为越来越多的幼教人士所接受。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形式。作为一节音乐活动,教师除了用柔美的声音,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小朋友外,还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给小朋友创设了“情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活动是在一定情景下进行的。通过cai课件的优美画面和动听音乐让小朋友感知大自然的美好。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激发了小朋友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小朋友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2、在本次音乐活动中还体现了“协作”的要素,在学唱环节中由为突出。我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导向者,带领小朋友打节奏,合着旋律朗诵歌词,并指导小朋友自己把歌词唱到旋律中。小朋友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创造条件让小朋友参加探究活动。然后,孩子们练唱时,用了多种形式,如:老师唱一句,小朋友唱一句、小朋友两人拍手唱、加律动演唱等等,处处体现了协作的精神。

  3、活动中,不仅仅是发展小朋友的“音乐智能”,在其他几个方面也有体现。如:“语言智能”,在活动中让小朋友把看到的画面用语言表述出来,达到理解歌词内容的目的。也提高了小朋友的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在“肢体运作智能”上有体现,小朋友理解歌词后,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用肢体语言表现“小雨和种子”的动作。用他们的身体表达想法与感受。最后,在“人际智能”方面的体现。小朋友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老师的提问、动作、表情给予回应,还要和其他小朋友合作学习。在这样的过程中,增进了孩子与教师、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此外,我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游戏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小朋友获得对歌曲的理解,萌发小朋友的审美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传统的音乐活动总给人感觉比较枯燥,老师教、小朋友唱或跳,常常口干舌燥。小朋友缺乏兴趣,有声无情,没有表现力,小朋友无法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意境。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最优化,我制作了cai课件,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为: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孩子们在我的带领下随着欢快的乐曲跳入活动室,营照了音乐活动的氛围。接下来,利用《小雨沙沙》的曲调做练声曲,为后面的学习歌曲打下基础。

  (二)、创设情境,小朋友探索:

  利用cai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为小朋友创设情境。多媒体教学把抽象化为具体,把复杂变成简单。它能把自然界中不易观察到的现象清晰地印入小朋友眼帘。课件中,我把种子发芽这一漫长、很难观察到的过程。用十几秒钟的时间在小朋友眼前展现,让小朋友看到种子的发芽过程。因此,孩子们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在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中感受到“小雨沙沙沙的下,种子在发芽”的美好景象。歌曲配上形象、拟人化的动画画面,声象结合富有趣味性,易于小朋友理解和记忆。从而达到学习归纳歌词、理解歌词的目的。正是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才使得小朋友探索的过程显得轻松、愉快。

  (三)、学唱歌曲,突破难点:

  学唱歌曲,这一部分是整个活动的难点。孩子们首先通过看课件,欣赏歌词,然后在画面和音乐的带动下边打节奏边朗诵歌词。有了多媒体教学让小朋友一看到画面中的图象就会联想到歌词的内容。孩子们很快地熟悉了歌词。以往孩子们学唱歌时,都是小朋友跟着老师唱,孩子们显得很被动,不能发挥潜能。有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我将学唱歌曲这一环节进行了创新,也加大了难度。让小朋友尝试把歌词唱到音乐中,这是小朋友要学习的一个方法,也是难点。正因为课件中歌曲的旋律和表现歌词的画面配合得很好,当小朋友听到旋律时,就会看到相应的画面想到歌词。所以,通过两遍试唱,孩子们就掌握了歌曲的唱法。利用cai课件就轻松地解决这一教学难点。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小朋友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小朋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些在传统教学中是难以完成的。

  (四)、游戏体验:

  游戏是小朋友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小朋友对歌曲基本掌握的情况下,要进行练习。这里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种形式进行,增进情感的交融,小朋友也巩固了歌词的记忆。而后,请小朋友扮演“小雨”和“种子”的角色,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音乐游戏。孩子们在课件音乐的伴随下,看着画面中出现的“小雨”和“种子”的形象。分别表演出二者不同的动作,较好地区分角色进行游戏。其实,游戏的过程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就是意义建构的过程。是将整个活动中小朋友的所学通过游戏的形式加以体现。

  四、说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运用cai课件,多媒体等教育技术。在整个活动中,多媒体教学极大地调动小朋友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发了小朋友的学习兴趣,萌发了小朋友探索的欲望。cai课件让歌曲中抽象的形象变为具体可感知的形象,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让小朋友能够较准确的把握住歌曲。多媒体教学能灵活地随意点击,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极大丰富了音乐教学活动的教学形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提高了这次音乐活动的质量。让孩子们享受了音乐带来的快乐,促进小朋友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了小朋友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2

  一、说活动教材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带给我们丰富的情感,艺术是引人入胜的,它用生动的、美的形式装点着生活。音乐教育作为引导幼儿感受和表现艺术的重要活动之一,可以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共鸣,促进幼儿的发展。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向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是欣赏者,作为欣赏教材的音乐作品是欣赏对象,选择适合幼儿欣赏水*,()有助于发展幼儿欣赏能力的教材是促进幼儿欣赏能力提高的关键之一。

  我班幼儿已能把自己的经验与音乐结合,产生联想,体验音乐的情绪,而这些发展都以听为基础。大班幼儿听觉分化能力更精细,对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的感知力逐渐增强,他们的发展方向是从音乐的表面深入其内部,听便音乐中有趣的`变化,发展音乐感受力。

  基于以上对幼儿实际水*、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分析,我选择了音乐作品《拨弦》。

  二、说活动设计思想

  该作品为德国作曲家德立勃所作舞剧中的一个片段,原为ABA结构。由于其A段是由小提琴用拨弦的方式演奏的,别具特色,加之旋律活泼,被称为"拨弦",现在提供给幼儿的就是A段。该段又可分成四个大句,每个大句又可再分为小句,各小句一般都以带重音的跳音结束。其中的规律是:第一大句的第1、2、3小句有重音结束,第二、四大句的第1、2、4小句有重音结束,第三大句只有两小句,它的第1小句有重音结束。本段音乐尤其能培养幼儿的听辨力。

  我为该乐曲的欣赏编配了故事和游戏"聪明孩子和笨老狼",目的在于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内驱力,萌发其感受和表现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性,这些都是我班幼儿所需要的。

  三、说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乐曲跳跃的性质,通过层层递进式的反复感知初步把握乐曲中的重音和乐句结构。

  (2)启发幼儿尝试用个性化的动作或游戏结果表现对乐曲重音的感知。

  (3)在游戏化的教学情境中,让幼儿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

  分析:目标(1)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这是因为:1、从音乐本身的角度分析,本首乐曲的教学价值就是让幼儿充分感知乐句中的重音,从而感知整首乐曲的特殊乐句结构,提高听辨能力。可以说化解了"重音"就化解了幼儿理解乐曲的障碍。2、从幼儿的发展状况分析,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要让幼儿对乐曲有所感知、有所理解、有所想象、有所创造,首要的途径就是听,唯一可感知的就是各音乐要素的特征。虽然幼儿的现有水*已能区分音的重轻,但在本次活动中,要有从所有的跳音中感知带重音的跳音就有一定的挑战性。这就必须借助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手段方法来解决。我将运用反复欣赏感知与图示相结合、与操作参与相结合的方法,让幼儿逐步把握乐曲中的重音。

  目标(2)的提出是为幼儿更好地、更丰富地表达自己对乐曲中重音的感受,也是艺术活动情感性的要求。

  目标(3)具有整合性,因为紧张、兴奋而又冷静的情绪是一种积极情绪,也是活动主题带给人的情绪,可以让幼儿感知。

  新《纲要》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所以,教学活动的过程必须注重幼儿艺术感受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注重幼儿活动的过程。因此本次活动的设计遵循了儿童学习的心理过程,以聆听引导模仿,借模仿导致运用,以运用诱发创造。

  四、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包括教师对乐曲的熟悉,根据乐谱画出节奏图谱,节奏图谱要能帮助幼儿感知,我用倾斜的脚印代表走路的狼,用相反方向的狼头表示狼回头看,即带重音的跳音。为给幼儿更明显的提示,我对表示音时值的横线也作了处理,用绿色表示可以走,红色表示停止动作,这是一种经验的迁移,也是对幼儿学习能力的尊重。此外还有音乐磁带、狼的头饰、配合故事内容的图片。

  五、活动准备

  第一环节是激发兴趣,初步感知。我用充满神秘感的故事为引子,一开始就为幼儿创设本次欣赏活动必须的良好气氛和乐于倾听的心情,同时解决音乐跳跃的性质问题,为进一步感知留悬念、作准备。

  第二环节是理解内容,感知节奏与重音结束,分三个步骤。第一步,运用配图的演示将视听结合,让幼儿在观察中找到音乐进行和任务活动之间的规律。这个规律既是故事的悬念的答案,又是游戏的主要规则,更是音乐节奏的形象化表现,而且它来自于幼儿自己的感知实践,包含了形象感知、归纳内容等多元智能的培养。第二步,用形象的狼走和狼停下来回头看揭示节奏、重音及其特点,以提问:狼走的时候音乐是怎样的?狼回头看时音乐是怎样的?有什么不同?既而引入重音概念的方式引导并推进幼儿在音乐经验上的发展,让幼儿在反复感知乐句的过程中发现了音的力度不同。第三步,用手指游戏来感知节奏和重音,这既是对第二环节活动的总结,也是让幼儿体验探索发现艺术美的成功和乐趣,还是下面活动的难点分解。整个第二环节解决了句末重音这个难点。

  第三环节是初步感知乐曲结构,是部分转向整体的过程。因为该段乐曲的结构规律不易为幼儿感知,所以只是初步感知。我将用"狼总是走一点儿就回头看吗?"自然地把幼儿的思绪和注意转移到全段乐曲的欣赏上来,并运用反复感知与图谱相结合的方法使全曲完整、形象地展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感知重音的间隔,了解乐句中有的地方没有句末重音,从而强化幼儿对重音的感知。然后用模声的方法让幼儿响应和表现全曲中的重音。

  第四环节是充分感知,主要运用游戏帮助幼儿在动态中感知重音,表现乐曲结构。有了前三环节的铺垫,幼儿已产生了紧张、兴奋而又冷静的情绪,对句末重音和乐曲结构也有了一定认识,所以有游戏的基础,但他们在游戏中将脱离图谱的帮助,完全处于活动状态中,因此,对重音的把握,对情绪的控制都有了新的挑战。为此,我将安排两个层次的游戏帮助幼儿达到自主感知、自主游戏。第一层次是一般玩法的游戏,直接按照游戏方法进行,可以让幼儿再次感知句末重音,第二个层次是创造性的游戏,即在幼儿有一定水*的感知力后根据幼儿的反应,适时加入重音处造型、多个幼儿扮演狼等方式,既顺合幼儿的心理和活动的创新需要,也使本活动更有生命力。另外,整个游戏过程教师都将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参与到其中,发挥师幼互动、优化活动的作用。

  延伸活动:继续让幼儿玩这个游戏,深入感知乐曲句末重音和特殊的结构。

  六、活动特色

  1、纵观整个活动,始终以情境化的教学、游戏的方式,引领着幼儿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感知乐曲,体现着愉悦性、发展性。

  2、横向分析各个环节,或给幼儿抛出问题,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或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层层递进,让幼儿在自身原有基础上进步和发展,体现了创造性和主动性。

  3、剖析教学方法和手段,二、三、四环节中的手指游戏、模声和两个层次的游戏,都使幼儿从看和听的表面的活动转向了亲身的体验与感受,体现了操作性。

  4、整个活动注重幼儿素质、能力和个性的培养,注重幼儿的主动活动,强调幼儿的活动过程,使幼儿在音乐的审美教育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与探索的乐趣,简单的技能和审美情趣,在与环境和教师的互动合作过程中,幼儿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思维主动感知、丰富经验和积极表现。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3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并初步学唱歌曲《秋天多么美》。

  2、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尝试自主学习歌曲。

  3、在音乐活动中感受愉悦的氛围,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课前带领幼儿了解秋天成熟的农作物。

  2、图谱秋天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起兴趣。

  师:孩子们,美丽的秋天来到了,你们知道哪些东西丰收了吗?(橘子、稻谷、高粱、玉米)谁能说说秋天美在哪里?(硕果累累的秋天真美丽!)你们是这样赞美秋天的,听听我是怎样赞美秋天的呢?(音乐)

  二、感受歌词、旋律的优美。

  你们听了这段音乐,感觉怎样呢?(欢快、活泼)那歌曲了是怎样赞美秋天的呢?说能用歌词里的话来说一说。(秋天多么美!)那一共唱了几次"秋天多么美"呢?(三次)你们能用这种方式来赞美秋天吗?幼儿学唱(来┅┅)哇,你们学得真像啊!

  老师还把你们刚才唱得这段音乐,编成了图谱,你们会看着图谱自己学唱吗?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看着图谱试一试吧!(放音乐)

  三、理解歌曲,演绎歌曲。

  1、师:你们刚刚用好听的声音来赞美美丽的秋天,那秋天到底美在哪里呢?(我们来听一小段歌曲)歌曲里唱了些什么?秋风是怎样吹的?(轻轻吹)秋风把什么农作物吹熟了呀?(棉桃)什么是棉桃?人们把棉花开花以前的样子称作棉桃。

  那我们一起来听着音乐学一学棉桃姐姐成熟的样子,好吗?(放音乐)谁能够跟着音乐边哼边做动作,那就更棒啦!(放音乐)

  2、秋天,除了棉桃姐姐成熟了,还有谁也开心地笑弯了腰呢?(稻谷)秋天的稻谷它是怎样唱歌的呢?(放音乐)谁能够跟着音乐边哼边做动作,那就更棒啦!(放音乐)秋天这么多农作物成熟了,真的是大丰收啊!

  四、总结。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完整地欣赏这首优美的歌曲《秋天多么美》吧!(音乐)请小朋友们站起来,自由地跟着音乐唱歌,跳舞吧!

  秋风秋风轻轻吹,棉桃姐姐咧呀咧开嘴,你看她露出小呀小白牙,张张脸蛋笑微微。来来来来来来来来,秋天多么美,秋天多么美,来来来来来来来来,秋天多么美。

  秋风秋风轻轻吹,稻花姐姐把呀把手挥,你看她梳着金呀金头发,结出串串金穗穗。来来来来来来来来,秋天多么美,秋天多么美,来来来来来来来来,秋天多么美。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说课稿3篇(扩展4)

——大班幼儿园说课稿3篇

大班幼儿园说课稿1

  一、 设计意图及教材分析:

  全球资源日益减少,环境保护也日显紧迫,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而我们的孩子生活无忧,社会环保意识淡泊,经常做出乱摘花草,随意攀登树木等行为,这些看似毫不在意的事情,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不得不令我们幼教工作者产生重重的忧患。而《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育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的环保意识。所以对幼儿进行认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树,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触,但幼儿对树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少有幼儿进一步去理解树和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植树造林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益处。因此,对“树”的深层次的探究已是一个迫不及待的工作了。故而,我为大班幼儿设计了一堂社会环保课----《植树造林》。

  二、 活动目标:

  基于这样一种教育思想,接下来我来说说为本次活动制订的目标。幼儿教育的任何一个目标都应该为幼儿的终生发展作准备,社会教育也不例外。根据幼儿的发展水*、经验、和需要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目标,分别对幼儿知识、情感、能力方面进行积极的引导。

  1、知道树木是人类、动物的好朋友,了解绿化的好处,初步产生环保意识。

  2、迁移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热爱和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3、通过看看、说说、听听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

  我把活动目标一做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三、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是实现活动目标的载体。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为了能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提供条件,我为活动作了以下准备。

  1、 各种树的照片、实物投影仪

  2、 多媒体课件和CD(山洪爆发、沙尘暴来袭、小动物搬家)

  3、 植树工具、小树苗若干

  4、 知识准备:和家长一起寻找关于“植树造林”的资料

  大班说课稿――我想这样飞(彭爱云)

  一、教材内容分析:

  “我想飞”是一个从“飞行”切入的主题,其更深层的内涵是:激发孩子朦胧的渴求意向,使之升华为鲜明具体的“飞天”理想,并进行顺势引导,让孩子们的创造想像以及如何实现理想的现实认识都获得发展。活动的重点和难点让幼儿大胆想像,激发他们想“飞”的欲望,并在想像的基础上,愿意用语言或绘画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二、幼儿情况分析

  大班幼儿探 索欲望增强,能较好地运用语言与同伴、*进行沟通与交流,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

  三、活动目标

  通过以上活动教材内容和幼儿情况分析,结合新《纲要》精神,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发展的需要,确定本次活动目标为:

  1、大胆想像,激发幼儿想“飞”的欲望。

  2、在想像的基础上,愿意用语言或绘画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3、萌发探索未知事物的愿望,相信通过努力,想像会变成现实。

  四、活动准备

  为顺利达到活动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请家长和孩子共同查阅有关飞行器的知识。

  2、教具准备:为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显示飞行器的光盘、准备了孩子们绘画的纸、笔,以及展示绘画作品的展板。

  五、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分为三部分:一、我们现在这样飞;二、未来的飞行设计师;三、“我想这样飞”画展。总体设计思路以新《纲要》为指导,由浅入深,由表入里,从感官到体验到创造,使原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中发展孩子们的观察力、感知力、想像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认识球体

  一、教材内容分析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其实已接触很多球体玩具,例如皮球、羊角球、乒乓球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对幼儿来说,他们很难完全用几何角度来理解立体图形,往往把*面几何图形和立体相混淆,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和操作感知球体的特征,获取有关球体的科学经验。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幼儿发展情况分析及目标制定大班幼儿探究欲望增强,能较好地运用语言与同伴、*进行沟通与交流,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因此,为了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发展的需要。我确定本活动目标为:

  1、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和探索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初步认识球体的特征。

  3、引导幼儿运用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研究,体验与同伴探索交往的乐趣。在游戏中体验几何形体的有趣。

  三、本活动的重点是:

  让幼儿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感知球体的基本特征。对于突破重点采用的方法:丰富幼儿的经验,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在实际操作中来解决;建构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本活动的难点是:

  如何让幼儿在探索、交流中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对于突破难点采用的方法:创设宽松的活动氛围;运用鼓励表扬;榜样示范;个别指导。方法手段注重操作性、感受性、体验性。

  四、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纲要》指出"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我将准备:

  1、大量的几何形体玩具,皮球、乒乓球。

  2、橡皮泥、报纸等可塑性操作材料(延伸活动)。

  3、创设较为宽敞的场地,便于幼儿的操作。

  五、活动过程:

  1、导入课题。

  教师:"小朋友,请你们玩一玩这些玩具,找一找那些玩具可以滚动。"激发幼儿探索兴趣,我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自由,让他们任意选择玩具,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从而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幼儿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让孩子自由地玩玩具以激发幼儿想玩、想探索的欲望,初步感知球体的一个基本特征及可以滚动。在此基础上,我让幼儿进行了第一次操作,请幼儿任选两种可以滚动的玩具。

  2、引导幼儿操作尝试在幼儿选择过两种玩具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你们选的这些会滚动的东西又有什么不同呢?请小朋友们比一比,试一试。"这一环节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来感觉到自己的新发现,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和求知的快乐。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上前试一试,玩一玩,指出哪些玩具能向不同方向滚动。通过集中交流统一认识,感知球体可以向不同方向滚动的特征。初次尝试后,孩子们对球体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引导了幼儿进行第二次的操作。

  3、幼儿第二次的操作尝试第一次操作,幼儿在自由玩的过程中发现球体可以向不同方向滚动的特点。第二次操作则更进一步,主要是让幼儿探究球体与圆形的不同,从而更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这是本活动的难点,首先引导幼儿与圆形比较观察,认识球体,动手比一比,说一说他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孩子依据比较观察到的情况得出的结论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和幼儿小结:能向不同方向滚动的,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物体是球体。在不断的探索中,幼儿获取了知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4、巩固对球体特征的认识。应用已获得的经验辨别哪些物体是球体。

  纲要强调,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现象产生兴趣,因此为了让幼儿从生活中感受到形、体的重要和有趣,我引导幼儿应用已获得的经验辨别我们周围的哪些物体是球体。先请幼儿在周围能看到的环境中找出与球体相似的物体。在深一层引导幼儿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物体。实现了教育在生活中的延伸,体现活动的价值。

  5、延伸活动在延伸活动中,我创设操作活动情景,请幼儿帮玩具加工厂制作球体的商品,激发幼儿制作球体的欲望。做好后可以试着滚一滚,是不是能朝任何方向滚动。教师提供报纸、橡皮泥等可塑性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利用这些不同的材料制作球体,通过自身的参与动手制作进一步巩固了对球体的认识。

  本活动设计体现了《纲要》中科学教育的理念,紧密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为幼儿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力求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在活动中,通过尝试操作法、比较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让幼儿在操作游戏中充分体验自由、快乐的情绪,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使孩子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美术欣赏----《向日葵》

  说活动教材

  《向日葵》是法国伟大的画家凡高的作品。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其中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发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人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凡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在《向日葵》这幅作品中,值得幼儿欣赏和学习的是:画面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感受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 然而对于城市的大班幼儿来说,孩子缺乏对“向日葵”这种植物的真实的感知,孩子不知道向日葵这种植物的外形、色彩、特征以及它的象征。 而这些恰恰正是欣赏《向日葵》这幅作品的经验基础。新《纲要》强调: “幼儿的学习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以生活为基础,建立在生活之上。” 缺乏生活经验的学习,对于幼儿来说是空洞乏味的,美术欣赏教学也是如此。因此在欣赏《向日葵》这幅作品之前,我认为幼儿应该丰富的经验可以包括:色彩、线条、构图等美术欣赏要素方面的经验,这一点大班幼儿已逐步积累;另外教师要帮助幼儿认识向日葵这种植物,帮助幼儿建构有关向日葵的知识经验。那么我相信在幼儿拥有了如此丰厚的经验之后,他们的欣赏活动会更加生动独特。

  基于两种经验的积累,我们可以围绕向日葵的欣赏活动构建这样一个主题: 这个主题包括:实地参观活动引导幼儿通过实地实物的参观、认识,建立对向日葵的初步感受和认识。然后认识向日葵的色彩、外形、特征及作用和象征意义,帮助幼儿建立对向日葵的完整认识。还有一个种植活动帮助幼儿了解种植的要素,这样幼儿就建立了足够的生活经验。另外教师还通过欣赏凡高其他作品的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凡高,了解凡高的作画特点、了解凡高的一生,幼儿有关的美术经验也随之形成。

  570) this.width=570;" border=undefined>

  说活动日标

  1.活动目称

  (1)引导幼儿欣赏凡高的作品《向日葵》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感受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

  (2)鼓励幼儿大胆欣赏与评价,发展幼儿对艺术作品的解释和评判能力。

  2.活动重点:欣赏作品《向日葵》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感受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

  3.活动难点:了解画面中的情感是可以通过形象、色彩、笔触等要素传达出来的。

  【分析】 目标(1)综合了对美术要素的认知以及对作品的情感,是以认知和情感并重的目标。开展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是引导幼儿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感受和体验,逐步丰富幼儿美的经验,提高幼儿对美的作品的感知和评判的能力,同时学得美术的技能和技巧。这两个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

  其中“了解画面中的情感可以通过形象、色彩、笔触等要素传达出来”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因为从幼儿对作品表面的感受和理解达到如何内化为自身的情感,从而更好地体验作品、更好地体验创作者的情感是比较难的。

  目标(2)是能力目标,我认为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美术技能技巧的提高。而更多的是幼儿对美好事物的感受、理解、体验,从而激发幼儿对美的创造。但是技能技巧的学习也是不可或缺的,有了技能技巧的提高才会促进幼儿的创作。

  说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实地参观向日葵种植园地,给向日葵拍照。观察认识向日葵。欣赏有关凡高的其他作品,帮助幼儿建构有关向日葵的认知经验及美术欣赏经验。

  2.环境创设准备:有关向日葵的照片、图片,《向日葵》作品图片每两位幼儿一幅,《十四朵向日葵》作品幻灯片一幅,凡高的其他《向日葵》作品幻灯片。

  活动延伸:

  “我的向日葵”激发幼儿学习模仿或创作一幅“向日葵”作品。

  说设计理念

  1.教学活动注重经验的构建和积累。幼儿的学习活动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美术欣赏教学也不例外。在欣赏活动之前教师注重幼儿有关美术经验的积累,如欣赏凡高的其他作品,帮助幼儿了解凡高绘画的特色及笔触。同时教师还发现幼儿有关“向日葵”的生活经验不足,注重幼儿生活经验的补充,使幼儿在活动中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为更好的欣赏作品做好铺垫。

  2.欣赏活动紧扣美术欣赏要素。在《向日葵》这幅作品中,值得幼儿欣赏和学习的是:画面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以及作品的构图。在教学中引导幼儿从最突出的色彩人手,欣赏感受色彩的亮丽、同色系的组合及对比色运用的恰到好处。同时引导幼儿感受大胆夸张的线条带给我们的富有灵动和生命的感觉。

  3.欣赏活动中尊重幼儿的感觉,鼓励幼儿大胆表述。儿童都是艺术家。儿童的艺术是儿童生命本能的自然凸现。因此在欣赏中教师和幼儿的对话是*等的,尊重幼儿对作品的感觉和表述,而不是以自己的权威压制幼儿。

  4.注重多种欣赏方法的运用。对话法是美术欣赏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师除了鼓励幼儿大胆与作品、教师、同伴之间互相对话,表述对作品的理解.同时运用对比的方法,感受实物、图片和绘画作品的不同,教师还运用幻灯片的放映给幼儿一个完整美丽的感受,同时欣赏感受到更多的“向日葵”作品。

  5.欣赏活动注重幼儿情感的激发。画面中,鲜艳亮丽的黄色和橙色以及大胆、夸张、扭曲的线条充分流露出创作者强烈和炙热的感情,流露出对向日葵的热爱。教师从色彩、线条等人手,运用对话、对比等方法引导幼儿感受作品表达出的情感,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 编辑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认知活动---1和许多

  说活动教材

  认识“l”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比较适合于3岁左右的孩子。根据他们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1”和“许多”。只学习“1”和“许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

  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选择了“小兔采蘑菇”作为小班幼儿学习区别“1”和“许多”的教材,并帮助他们初步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在整个教材中所涉及的动物形象“小白兔”,孩子们很熟悉,而且其中的活动简单。比较形象直观,满足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建立初浅的数概念。

  说活动日标

  1.活动目标

  在生活中孩子们也会常常接触到“1”和“许多”等这样的数现象,但对这些数现象模糊不清,不能很准确地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为了帮助孩子能够进一步地掌握理解“1”和“许多”,特制定以下两条目标:

  (1)在游戏中让幼儿初步感知“l”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2)培养幼儿对数活动的兴趣,并学习用语言进行表达。

  2.活动重点:在游戏中让幼儿认识“l”和“许多”。

  3.活动难点:感知“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分析】本次活动重、难点体现一个“认识”和“感知”的问题,所以把认识“l”和“许多”作为整个活动的重点,通过让幼儿根据兔妈妈所给的任务进行认识“l”和“许多”的关系。活动的难点定位在感知“l”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因为在教育幼儿学习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一个由易到难的规律,在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感知,体现了幼儿学习数的发展过程,这样才具有一定的递进性,让幼儿知道1个1个和起来就是许多个,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增强了幼儿的数概念。“l”是自然的单位,“许多”是含有两个以上元素的集合,它们之间有一个量的区别。在目标中还强调了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达“l”和“许多”两个量.符合小班幼儿的思维发展要求,也促使幼儿在表达过程中理解“l”和“许多”两个方面的意义。

  说活动准备

  1.前期准备:了解幼儿的喜好。

  2.活动材料准备

  (1)兔宝宝和大灰狼的头饰、篮子及蘑菇若干。

  (2)合适的活动场地,为幼儿提供宽敞的活动空间。

  (3)场地布置如图:(×表示小兔出发的位置)

  570) this.width=570;" border=undefined>

  说活动延伸

  1.活动一:区域活动中提供各种水果的图片,请幼儿说一说哪种水果是1个,哪种水果是许多个。(教师根据需要可更换图片的内容)

  2.活动二:区域活动中提供小卡片。听指令找出相应数量的实物卡片:请你找出是l(许多)个物体的卡片。

  3.活动三:找找自己身上什么东西是l,什么东西是许多,并告诉同伴和老师。 4.活动四:教师带领幼儿找找教室和室外的物体,什么是1,什么是许多。请幼儿回家找找家里的什么东西是1个,什么东西是许多个。

  【分析】 起到加强巩固作用,让幼儿通过进一步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感知“l”和“许多”,加强理解“l”和“许多”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中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力。

  说活动特色

  1.活动情景游戏化。活动中,老师能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了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引起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兴趣。

  2.活动内容整合性。在活动过程中以小兔采蘑菇为主题,融人认知(“l”和“许多”)、语言(我拿了……;我采了……)、社会(伯伯借篮子给小兔们,突出关爱)、健康(下蹲、跳等基本动作)等方面。

  3.活动自主性。教师以兔妈妈的形象带领幼儿参与活动,打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界线。活动中没有强硬的规定,创设较自由的活动空间,让幼儿轻松地学习本领。

  《》 编辑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科学活动-会跳舞的罐宝宝

  说课内容

  一、设计意图

  我班幼儿年龄普遍在3―4岁左右,思维呈现出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由于小手肌肉组织发育还不够完善,因此,活动性较弱。利用幼儿对周围的声音感到新鲜好玩的现象,设计此活动,发展幼儿的听觉、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二、说教材

  1.本活动的目标是启蒙教育,主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活动过程有趣、形象,利用拟人的方法,抓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参与和操作的积极性。

  3.分组活动、综合活动使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而难易适中、动静交替促使不同水*的幼儿在上自信心的发展,获得成就感。

  三、说教法

  1.操作法:为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我采用了操作法,在适当的要求下,发展幼儿动手能力与观察力,体会探究的乐趣。

  2.游戏法:“游戏”是低龄幼儿活动的最佳方法,教师在游戏中辅以形象生动的教具、有趣活泼的语言,会使幼儿兴致勃勃,从而寓教寓乐。

  活动准备:前期知识经验的准备──幼儿会听一些独特的声音。教具游戏的准备──沙子、小石子、小铁片、黄豆、卡通空八宝粥罐若干;舞曲音乐。幼儿活动准备──按人数将幼儿分成3―4组。

  四、说学法

  1.通过可爱、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让幼儿大胆放手操作,以此体会操作的快乐。

  2.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让幼儿去探索,从而发展幼儿的听觉力、注意力、观察力。

  五、说教学程序

  首先,通过认识新朋友──漂亮可爱的罐宝宝,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其次,通过操作活动“喂宝宝”尝试自己制作响罐。这样的设计,幼儿没有心理压力和负担,使每位幼儿都有了动手机会和表现,在猜想活动中,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去猜测、去思考,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最后,在户外活动中,深化主题,愉快的结束活动,使幼儿意犹未尽的渴望再次的活动。

  活动内容

  活动目的: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使幼儿对声音产生探究的欲望。

  2.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发展观察力、注意力以及对科学活动的喜爱。

  活动重点: 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活动难点:将相同声音的响罐配对。

  活动准备:

  1.装饰成各种卡通娃娃的空八宝粥罐子、盘装沙子、黄豆、小石子、小铁片等若干。

  2.按人数将幼儿分成3―4组。

  3.录音机、舞曲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直观教具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出示罐宝宝──介绍给幼儿的新朋友。

  2.出示并认识罐宝宝的“食物”──沙子、黄豆、小石子、小铁片。

  二、基本部分:操作活动引发幼儿探究。

  1.喂一喂──指导幼儿随意给每个罐宝宝喂一样食物并提醒幼儿盖严盖子。

  2.跳一跳──引导幼儿上下左右摇一摇罐宝宝,让他们自由地跳起来。

  3.找一找──启发幼儿相互猜测罐宝宝吃的是什么,并将相同声音的罐宝宝配对成舞伴,在舞曲中快乐地舞蹈。(幼儿亦可共同跳舞)

  三、结束部分:帮罐宝宝到户外去找更多的食物,找更多的朋友。

  延伸活动:将幼儿制作的罐宝宝摆放到“科学操作区”,让幼儿自由摆弄、玩耍。

  四、活动后的反思:在教学中,幼儿对操作、探究很感兴趣,通过操作──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体会了探究的过程和快乐。在活动中,孩子在制作的同时,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注意力、听觉。他们特别喜欢玩游戏,因为在游戏中可以使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没有丝毫的压力。对于个别能力弱的孩子,我采用集体与个别辅导的形式,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他们提供机会,让能力弱的孩子不会为此而产生畏惧的心理;对于幼儿的新观点新发现,我总是鼓励和尊重幼儿的观点,并共同分享。如:有的幼儿认为罐宝宝吃饱了可以喝水,我肯定了幼儿的想法,并引导幼儿听一听罐宝宝肚里的水声,拓展了幼儿的视野与经验。

  这次活动的不足是:师幼互动少了一些,在活动中可以在游戏中穿插一些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这样效果会更好。

大班幼儿园说课稿2

  分析与思考:

  所谓工具,指的是人类在生产劳动时所使用的器具。它具有针对性使用对象或范围的特点,是人类在劳动实践中的智慧结晶。工具广泛存在于生活及各行各业中。人的一生都离不开工具的使用。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的生活周围也充满各种各样的工具。他见过也已经使用过不同的工具并成功地完成各种任务。但是,所有这一切经验都含糊地存在他的头脑中。正因为工具太常见,反而容易让人熟视无睹了。如何把这些经验从他的脑海中唤醒,进行概念上的明晰并激起他再一次的兴趣和好奇就是成功开展学习活动的关键。

  再者,《劳动者的工具》这个内容非常广泛,大到人类发明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小到一根秀花针。工具不仅代表着一件具体的器具物品,更凸显住深层的精神内涵。如何从这个浩瀚的工具海洋里汲取适合大班幼儿认知和探索的学习内容并产生情感上的触动和共鸣是本次活动的根本。

  大班幼儿所拥有的经验和技能使他乐于自我发现和探索,他们不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多的经验和知识。同时,他也能够通过同伴间的合作完成更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享受成功的满足。《劳动者的工具》所显现的内容是完全静态的成品。大班幼儿会满足于这样的学习方式吗?怎样让静态的东西动起来,成为孩子乐于探索,能够发现的新材料呢?正确选择跟学习材料适合和匹配的教学方法,让枯燥的认知活动成为快乐的事,是成功开展本次活动的精髓。

  思路定位:

  1.选择幼儿熟知的、同时具有安全操作性日常生活工具作为本次科学活动的探索和认知对象。引导幼儿用“陌生”的眼光去重新审视熟悉的材料,激发好奇心和活动的兴趣,

  2.让静态的材料“动”起来。将认知的重点从被动接受转移到主动发现探索上。通过幼儿的亲历亲为去发现工具的特点,并通过与同伴的交流探讨建构成新的内需的知识。

  3.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常识使用工具并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操作和实践来验证自身的发现,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工具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具体教案与环节分析: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探索和发现工具的秘密,积极探讨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见解。

  2.尝试和同伴合作使用某一工具完成任务,体验合作的快乐和尝试的成功。

  3.初步了解工具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自豪感。

  活动准备:

  1.安全工具:小刀、小铲、螺丝刀、剪刀、夹子、小推车等若干。

  2.辅助材料:水果、大积木块、黄豆、布袋、布、玩具点心、大嘴娃娃

  活动流程:

  引题激发兴趣→自由探索和发现工具的秘密→拓展经验→小组合作尝试使用工具

  活动环节:

  (一)引题,激发兴趣

  1.教师讲述故事《小熊造房子》,引发幼儿思考。

  辅助问题:“有了木头、钉子,小熊就能造房子了吗?”

  “它还需要什么可以帮它又快又方便地造房子?”

  2.谈话理解工具的概念

  讲解:工具就是一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更快、更顺利地做好一件事情的物品。

  (简单的提问,有悬念的小故事,将枯燥的内容巧妙地隐身其中。通过小朋友自己的思考和探讨,将日常的常见工具呼唤出来,在唤起生活经验的同时,言简意赅的讲解帮助幼儿迅速明晰和梳理已有的模糊概念。全新的审视目光激发了内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自由探索和发现工具的秘密

  1.明确探索目的

  辅助语:“工具为什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做事情呢?”

  “它的秘密在哪里?”

  2.自由挑选工具,探索和发现工具的用途及秘密

  3.集体交流探讨

  围绕中心话题:“我发现XX是用来干XX的。”

  “它的秘密是XXX。”

  “使用它的好处是XXXXX。”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发现工具的秘密”这一充满挑战性的任务强烈地激发了幼儿无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简直迫不及待要大展身手。原来已熟悉的操作材料重新变得陌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正好为他的成功探索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他们会想尽办法运用各种可以运用调动的器官,去探索、去发现,并乐此不疲。每一个细小的成功和发现可以激励他更深入再一次的探索。认知在过程中慢慢得以积累和形成。充分的尝试达到经验的概括。

  因地制宜的工具材料,让孩子真切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工具就是人自己发明创造的。通过幼儿的操作,材料揭示出的有关特性和事物间的关系,正是我们所期望幼儿获得的,也为下一个环节做了很好的知识积累。

  让孩子自由选择工具是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决定的。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选择探索的材料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不仅有利于幼儿运用原有经验,澄清自己想法,按自己的方式方法获得有益的经验,还有利于他们产生一种想法进行发现的要求,一种前进的动力,这种热情会让他们专心致志地投入研究和探索。

  集体的探讨交流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幼儿在与同伴的观点交融、碰撞中丰富和建构新的知识经验,完善自己的想法,获得成功体验。)

  (三)拓展经验

  1.引导思考:工具从哪里来?

  了解工具是人类的智慧结晶。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还见过或用过什么工具?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的启蒙教具,他的知识主要是经验性的知识。通过自身的探索,幼儿获得了大量的丰富具体的实际经验,在这里,通过老师巧妙的铺路搭桥,用几个小小的问题就帮他们归纳、概括最终理解、内化对工具的认知。引导幼儿从眼前的几件具体工具拓展到整个工具海洋,逐步将经验迁移和拓展,通过回忆、思考在脱离实物的状况下验证自己的知识使经验真正得以内化。)

  (四)小组合作尝试使用工具。

  1.提供材料,明确任务目标

  工具任务:

  小刀水果拼盘

  小推车运送大积木块(上下坡)

  小铲将黄豆装袋

  螺丝刀组装小木盒

  剪刀剪布片

  夹子喂娃娃吃点心

  2.小组成员商量分工共同完成任务

  3.集体探讨,说说自己是怎样完成任务的,工具帮了什么忙?

  总结:工具的用处真大呀!工具是在劳动时发明的,我们只要会动脑筋,也可以发明有用的工具!

  (通过刚才的探索、讨论,幼儿发现了许多工具的优点。但这只是表面上的发现,要验证工具的真正本领,让孩子心服口服,真正认识工具为劳动带来的便利,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事实说话。”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亲身的体验才能使经验真正的内化。

  孩子是主动学习者。他们要主动读探索、研究和发现才能主动建构知识经验。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他们实际参加探究活动,引导幼儿在多的过程中真实感受,才能真正体验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活动内容的生活化,让孩子体验和感受到这就是我想要知道、想要解决的问题,更能激发起自豪感和成功感。

  小组合作探究共同的主题和内容,不仅有助于他们的合作能力发展,也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相互交流和协作机会。在这过程中,他们会在过程中不断思考,会控制自身,会主动协商,会发现和认识别人的长处和价值,获得更多的新信息、新经验。每一个孩子都会通过集体的、成功的探索获得新的经验,都在自身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进步和提高!)

大班幼儿园说课稿3

  开学第一天

  设计意图:

  大班下学期,幼儿多数为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感到非常自豪,但仍有部分幼儿时间观念不强,入园不及时;并且在与小学老师的交流中得知,许多幼儿在刚升入小学时,不了解小学生基本的学习和生活常规,导致出现上课小便或憋尿、课堂上玩玩具等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我设计了《开学第一天》这一语言活动,引导幼儿在理解故事、编故事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小学生的基本规范,为幼儿能顺利入小学打好基础。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真倾听故事,并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合理地续编小猴子第二天上学的故事。

  2、鼓励幼儿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说出小猴子哪些地方表现好,哪些地方表现不好。

  3、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常规,萌发幼儿做小学生愿望。

  活动重点:幼儿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能说出小猴子哪些地方表现好,哪些地方表现不好,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常规。

  活动难点:幼儿能完整条理的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小朋友,你们快要上小学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小猴子上学的故事,我们一起听一听小猴子开学第一天发生了些什么事儿?”

  二、结合幻灯片,分段讲述、分析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讲述第一段故事,提问:

  (1)小猴子晚起一分钟,结果会怎么样呢?

  (2)小猴子在家里是怎么做的?

  (3)在小猴子上学的路上发生了什么事?

  小结:小猴子晚起了一分钟,却在十字路口碰上红灯,晚了一班车,迟到了20分钟,这说明每一分钟都很重要,我们要珍惜时间,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2、讲述第二段故事,提问:

  (1)小猴子为什么会坐立不安?

  (2)长颈鹿老师为什么会叹气?

  (3)课间十分钟还可以干什么?

  小结:课间十分钟可以尽情的放松,但需要的话应该先喝水小便,也就是要合理用好课间十分钟。

  3、第三段故事,提问:如果你是小猴子你会怎么做呢?

  4、讲述最后一段,提问:请小朋友帮小猴子想一想,怎样合理的利用时间?

  三、师幼一同看幻灯片完整地讲述故事,提问:

  (1)、我们应该学习小猴子的那些地方?需要提醒小猴子注意什么?(在完整讲故事以前提问)

  (2)、小猴子懂事的点了点头,那么小猴子上学的第二天,它会怎么做呢?(故事讲完后提问)

  四、引导幼儿续编故事,进一步让幼儿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1、同伴之间相互讨论。

  2、个别讲述。(鼓励幼儿用一些成语或词语等)

  五、活动结束,谈话激发幼儿学做一名优秀小学生的愿望。

  “老师相信,小猴子听了老师、爸爸妈妈和我们小朋友的话,肯定会变为一名不错的小学生,我们把这个好消息去讲给班里其他的小朋友听一听吧!”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说课稿3篇(扩展5)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动物猜谜歌3篇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动物猜谜歌1

  教学目标:

  1 、学用对唱和接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2 、培养幼儿的乐感和节奏感。

  3 、使幼儿感受乐曲中的欢快,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用对唱和接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幼儿掌握乐曲中的节奏。

  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

  舞蹈《铃儿响叮当》

  鼓励语:

  淅沥沥、哗啦啦,你的表现顶呱呱。

  物质准备:

  森林挂图一张、节奏图谱三张、小动物图片(小鸟、猴子、兔子、鸭子、小狗)各一张、圣诞老人图片一张、录音机、音乐《火车开了》、《欢乐满山谷》、《动物猜谜歌》、《铃儿响叮当》。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导入:

  1 、开火车游戏

  导语:小朋友们,圣诞节就要到了,森林王国为了庆祝圣诞节的到来准备举行一个盛大的舞会。森林王国还邀请了小动物去参加,刚才老师也接到了森林国王的电话,说想邀请我们大四班的小朋友一起去观看它们的表演,你们愿不愿意去啊?()但是森林王国离我们很远,所以我们得坐上火车才能到达那里,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排好队我们坐上火车出发吧。(教师当火车头,游戏开始)

  2 、欣赏音乐《欢乐满山谷》

  导语:小朋友们火车到达森林王国了,请小朋友们下车,找位置坐好。()小朋友们森林王国为了欢迎我们的到来特意为我们准备了一首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仔细的听听,然后告诉老师你们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好不好?()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各种动物的声音)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挂图集中幼儿注意力

  1 、 导语:哦,小朋友们听到了这么多动物的声音,那么到底谁来参加舞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森林挂图)为什么只有小鸟和猴子呢?原来它两是被森林国王派来迎接我们的,那么其他小动物在哪里呢,原来啊,森林里的动物太多了,森林国王不知道该选谁,于是就决定请最聪明的圣诞老爷爷来帮它选。(出示圣诞老人的图片)圣诞老爷爷已经把它选好的小动物编成了有趣的谜语,它说如果我们小朋友猜对了就能请出小动物了,那么现在我们听听第一个出场小动物会是谁。

  2 、教师念歌词,幼儿自由回答

  “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小朋友你们猜猜他是谁?()小朋友们肯定觉得奇怪吧,一个谜语怎么这么多谜底呢,其实是圣诞老爷爷和大家开了一个玩笑,它的话还没有说完呢,我们一起再来听听是什么。(出示节奏图谱教师念歌词)

  “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耳朵长长的,走路跳跳跳,猜猜猜,猜猜猜,小朋友们猜一猜,猜猜它是谁?”(幼儿回答)

  (二)学习对唱

  1 、导语:小朋友们说的真是太好了,圣诞老爷爷一高兴就唱了起来,它是这样唱的。(教师示范并要求幼儿跟着老师拍手)

  提问:小朋友们,圣诞老爷爷是怎么唱的?(前面是念的,后面是唱的)

  2 、导语:原来谜语也可以唱啊,那我们小朋友也用唱的方式回答圣诞老爷爷好吗?(教师示范一遍,再教幼儿学唱)

  3 、让幼儿完整的唱一遍。

  4 、导语:小朋友们我们已经把第一位小动物请出来了,那么第二位小动物是谁呢?现在老师把谜语唱出来,请小朋友们唱着回答老师好不好?(教师唱谜语)

  “脑袋圆圆的,嘴巴扁扁的,叫声嘎嘎嘎,走路摇摇摇,猜猜猜,猜猜猜,小朋友们猜一猜,猜猜它是谁?”(幼儿唱着回答并出示图片)。

  5 、请个别幼儿学唱儿歌。(给予奖励)

  注:其它幼儿用手打节奏

  小结:小朋友们刚刚我们和圣诞老爷爷唱歌的方式叫做对唱,就和小我们一组小朋友问另一组小朋友回答一样。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动物猜谜歌2

  设计意图:*时,我们班经常开展猜谜活动,幼儿对猜谜游戏很感兴趣。如何巧妙地将猜谜和歌曲融为一体,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在思考中,我很自然地想到动物猜谜的音乐活动,于是我就选择并设计了本活动——动物猜谜歌。它既能丰富幼儿说唱、问答歌曲的知识,又能从中体验到语言艺术的精妙。

  《动物猜谜歌》活动目标定为学习用接唱和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并尝试按节奏创编谜语歌词,玩猜谜游戏;体验有节奏地念象声词的快乐,在一次次的更高要求中感受到挑战性,并勇于战胜困难。为了让幼儿更好、更直观地理解歌唱方式,提高幼儿的创编水*,我在课前还制作了精美的ppt课件。

  活动过程分以下环节:

  (一)师幼互相问好、练声

  (二)猜谜引题,激发幼儿兴趣。

  1、师:今天,森林里要召开一个动物音乐会,谁会第一个出场呢?我带来一则谜语,你们来猜一猜。

  2、课件演示:教师边念谜语边出示图谱: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耳朵长长的,尾巴短短的,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请你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呀?(小白兔)

  3、这则谜语你最喜欢那一句,觉得哪一句最有趣呀?(重点学习: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引导幼儿说一说,练一练)

  4、你们能不能加上锉锉锉,来告诉我:“知道知道这就是小白兔。”(幼儿念白: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知道知道这就是小白兔。)

  (我认为,一节课好的导入是本节课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以精美的PPT演示结合谜语的形式呈现,课件演示一下子就引起来孩子的活动兴趣;而且由于课件的演示,孩子们一下子就记住了歌词。)

  (三)学唱歌曲,尝试用对唱、接唱的方式演唱。

  1、小白兔谜语歌

  (1)这个谜语不仅能念还能唱呢?我来唱一唱。(教师清唱: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知道知道这就是小白兔。)

  (2)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幼儿学唱: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知道知道这就是小白兔。)

  (3)如果配上音乐会更好听哦!(配乐唱: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知道知道这就是小白兔。)

  (4)我发现我们中班的小朋友实在是太棒了,我要奖励你们一个大拇指!刚才我们小朋友唱出来了,音乐会第一个出场的是小白兔,看!是小白兔出来了

  2、幼儿创编长颈鹿谜语歌。

  3、幼儿创编大象谜语歌。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动物猜谜歌3

  【设计思路】

  我班幼儿喜欢唱唱跳跳,在*时的音乐活动中也表现出对音乐的极大热情。小班孩子对动物的外形特征又比较感兴趣,猜谜这一活动方式是他们*时接触比较少的,猜谜的形式一方面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幼儿的思维,勾起他们对动物的已有经验。根据我班幼儿的兴趣以及年龄特点,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共分四个环节,在动物音乐会的渲染下,将活动融入情景之中,在看看、说说、猜猜、动动、唱唱的游戏过程中,达成目标。

  【活动目标】

  1、在猜谜的过程中感知动物的明显特征,理解歌词内容进行创编。

  2、喜欢小动物,有亲近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猜谜音乐、PPt

  【活动过程】

  一、森林音乐会——通过呈现动物音乐会的画面,引起幼儿兴趣

  森林里要召开音乐会了,瞧!美妙的音乐已经响起,有很多小动物们都想来参加。猜猜哪个小动物会第一个来?

  二、看看、猜猜、唱唱小兔子-——学唱歌曲的第一部分。

  1、播放PPT,老师边说谜语边看动物局部。

  2、猜猜它是谁?边放课件边说歌词。

  3、刚才的谜语里是怎么说小兔子的?

  4、学唱歌曲

  教师示范演唱

  听见刚才我是怎么唱的吗?(教师以歌曲的歌词小结)

  教师再次清唱歌曲一遍(加深幼儿印象)

  带领孩子学唱歌曲。

  三、创编歌词——了解动物的明显特征进行创编

  1、播放PPT(完整动物)是谁来了?

  2、看看小猫哪里跟小兔长的不一样?

  3、再找找它们哪里是一样的?

  4、谁会给小花猫编一个谜语的?

  小结:

  圆圆的脑袋亮眼睛,尖尖的耳朵长尾巴,请你猜一猜,请你猜一猜,请你猜一猜,原来它是小花猫。

  四、完整表达——进一步感知旋律,熟悉歌词进行完整表

  用不同形式来完整演唱歌曲。

  1、教师唱幼儿猜。

  2、幼儿唱老师猜。

  3、请个别幼儿唱,教师猜。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说课稿3篇(扩展6)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挪威舞曲》教案3篇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挪威舞曲》教案1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挪威舞曲》的曲调,通过小树生长及小精灵跳舞的情节、动作,感受舞曲的ABA曲式结构。

  2、创编小树生长和小精灵爱护小树的动作。

  3、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挪威舞曲》音乐。

  2、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春天来了,魔法森林里的小树开始生长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听一听。小树是怎样生长的.?用动作表现。(边听边画图谱)

  二、完整欣赏。

  1、音乐分为几段?哪两段音乐是一样的?

  三、分段欣赏

  (欣赏A段:放背景乐A)

  1、一开始的小树苗是什么样子的?(小小的、刚发芽)做一做小树苗的动作!

  2、接下来小树要开始生长喽!“慢慢长,慢慢长,慢慢慢慢往上长,慢慢长出小枝桠,慢慢开出树叶来,最后慢慢长成大树啦,迎着风儿飘啊飘!

  3、现在我们听音乐蹲下来做一做小树发芽的动作(音乐A)请小朋友们找空位蹲好~

  (欣赏B段:放背景乐B)

  1、魔法森林里还住着一群喜欢小树的小精灵,他们经常会来照顾在生长的小树,听!他们来了~(音乐B)

  2、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小精灵?小精灵和小树是好朋友,他们会怎样玩?找个朋友用动作表现。

  3、我猜呀他们会玩网小鱼的游戏,你听,小精灵被大树抓住啦!(播放B段空拍处)

  4、被抓住的小精灵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把它变成大树,大树有任务的,要想一个新动作,大家跟它学,都做这个动作。(比如,教师示范。)

  (欣赏A段:放背景乐A)

  1、天黑了,小精灵要回家了,小树又开始生长了。(放音乐A)这段音乐跟第一段音乐小树发芽一样吗?我们一起跟音乐来跳舞吧!

  四、幼儿游戏

  1、老师现在要请(做操的队伍排好)2队小朋友当大树,2队小朋友当小精灵,上来做游戏(贴好线条站线上)。

  2、放音乐,小朋友自己游戏,然后再交换角色玩一次!结束!

  反思:

  我觉得第2点目标没有落实到位,在创编小树生长和小精灵爱护小树的动作上,可以多请一些孩子上来想一想,做一做动作,为后面的游戏做好铺垫。今天由于孩子们初次接触音乐游戏,显得很兴奋,现场氛围活跃,我准备的音乐太轻,导致游戏中的重拍没法听到,不能听重拍抓住小精灵。在游戏环节的队形上,可以采用分流形式,从两边进入不会显得拥堵,孩子们的位置可以用圆点固定好。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挪威舞曲》教案2

  在音乐活动《挪威舞曲》中,小树和小精灵的动作迁移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教师通过多种感官在动静交替中进行教学,锻炼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小孩子生性好动,游戏就像是他们的伙伴。借着这一点,我把创编小树和小精灵的动作放在活动的开始部分,并把此重点贯穿在游戏一《小树变森林》和游戏二《小小魔法棒》中,以故事进行衔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注意力高度集中,整个活动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了创造性表演。虽然在活动中我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幼儿也基本掌握了活动内容,但还是存在这许多不足之处。

  一、导入过长

  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将重难点贯穿在两个游戏中重点教学,随之引出音乐。这一环节需要个别幼儿创编动作,以及集体进行创编,而且幼儿一直要在活动场地中间与座位上来回流动,导致开始部分过长。而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音乐欣赏在活动进行了十分钟后才出现。如果在进行游戏时将ABA结构的两段音乐于游戏想结合,效果会更佳。

  二、有对象进行集体创编

  韵律活动有独自一人进行表演的,也有合作进行表演的。音乐《挪威舞曲》是ABA结构的,韵律动作分别为小树、小精灵与小树、小树。在第一段小树变成大森林的动作创编中,幼儿独自进行创编,教师给予鼓励与表扬。而第二段小精灵与小树相亲相爱的动作创编中,幼儿都在创编小精灵的动作,而教师比较牵强的把幼儿做的动作形容成大树,并引导两名幼儿进行小精灵与大树的合作表演。导致其余在创编小精灵动作的幼儿无事可作。如果教师在进行第二段音乐的动作创编时,手持小精灵与大树的图片,先与幼儿交流创编小精灵和大树的动作,再让幼儿以椅子为对象进行表演,既让活动有了很好的秩序,又拓展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发展其想象力与创造性。

  反思

  这次我的艺术组的跟进式研讨活动,得到组内的老师热心的帮助,前一周五的教研组活动上组内老师就将我设计的教案展开讨论,听取了我的说课,老师们对这堂课的活动环节和材料准备上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比如原先设计的是用4种材料:棉球印画、手指印画、用彩泥捏出大青虫、用瓶盖画圆片剪下拼贴等,路过、小小心愿、木歌林语提出瓶盖印圆再剪下拼贴时间过长,最好选择其它的材料。最后讨论用三种材料:手指印画、棉球印画和手工纸中的大青虫。结束环节艇艇远航提出了配上音乐(毛毛虫音乐)让孩子们根据音乐学一学大青虫扭动身体的动作,那些花儿建议活动过程要设计情境,让孩子们学得跟有趣。接下来几天我又对教案进行修改,还得到了家长游于斯的热心帮忙,看了我的教案后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孩子们对大青虫不同形态的掌握可能有困难,可以用磁铁或实物投影摆出大青虫的造型,丰富学生对大青虫动态的把握与了解。

  在试教时没有给孩子们观察大青虫不同动态的图片,所以孩子们印画出的大青虫形态单一,基本上都是身体直直的。七尾鱼提出了画范例,上面画上大青虫的几种动态,不需要画出大青虫的头部,就用简单的几个圆组合体现大青虫的几种动态。还有一个就是材料的选择上选用的手工制作大青虫这一方式时间还是很长。所以婉心明月、鱼儿提出手工制作效果很好,但是时间长,可以事先将大青虫一个个圆片剪下,在活动中就提供剪下的图形,只要进行拼贴。拼贴的背景纸选用黄色卡纸,也符合冬天的特点,黄色的草地,更突出大青虫。

  周四第三节课是我的美术活动展示,效果较好,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在中午的说课评课中,组内老师和西瓜豆豆给我的课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我也将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出和不足进行了反思:

  一、成功的地方:

  1、在本次美术活动中,孩子的探索欲望很强,操作积极性很高,每种方法他们都很想试试,活动中,情绪非常好,脸上始终都洋溢着快乐的微笑。从孩子的表情和话语中我知道:他们已经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2、根据幼儿讲述的大青虫的动作用磁铁在黑板上摆出大青虫的动态这个方法比较好,让孩子们有直观的方式掌握大青虫的各种动态。

  二、不足的方面:

  1、操作时使用的圆片是用的手工材料大青虫,色彩比较好看,效果可能会较好。但是第一次试教时是让孩子们自己剪下再贴,时间很长,所以这次我就把手工材料上的圆片剪下让孩子们只要贴出大青虫的动态,选择圆片粘贴的孩子操作方法不明确,头和触角粘贴在哪个位置不知道,还有身体圆片怎么连不清楚。所以这个效果不好。我想还是自己用绿色纸剪出圆片再让孩子们进行拼贴并用油画棒添画上眼睛触角要简单一些,效果也会出得来。

  2、第二环节试教的时候我先是自己讲解,示范的是棉球印画,示范完了提示幼儿说还可以请小手食指来帮忙,请了一个孩子上来示范手指印画,再让孩子们讨论画得怎样,哪里不好,引导他们说出一节一节的身体要连起来。试教完重新修改教案的时候是想着先让孩子讨论用手指怎么帮忙,并请个别幼儿上来进行手指印画,引导孩子们通过看、说逐步掌握圆形连接的方法,再由教师讲评一下,哪里不够好的教师再亲自示范一次再强调一下印象会更深一些。但是今天上课时也并没有这么做,就直接自己开始讲解示范,所以虽然我今天操作前有提醒过孩子们身体一节一节要紧紧地连在一起,但是效果比不上叫个孩子上来示范要好。所以出现了有的幼儿没有把两个圆点结合在一起,画得比较凌乱,虽然在操作指导中也有个别提醒过,不过还有的没有改过来。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挪威舞曲》教案3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感知乐曲ABA结构。

  2.能借助故事情节,结合音乐创编鸭子行走、游泳、嬉水以及大风的动作。

  3.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挪威舞曲》音乐、仙女棒。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引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师:在这个奇妙的森林里,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要仔细听,听完告诉我故事中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师提问:故事中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师:嗯,故事听完了,谁来说一说,故事中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二、欣赏乐曲,感受乐曲ABA的结构。

  1.幼儿完整地倾听音乐。

  师:嗯,是这样吗?让我们来听一听为这个故事所配的美妙音乐!听完后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感觉,或者听完后你想到了些什么?

  小结:音乐听起来好像是在描述一群鸭妈妈一起出去玩时走路摇摇摆摆的样子。

  2.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感知乐曲ABA的结构。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听听音乐哪个部分表现鸭妈妈和鸭宝宝在草地上、池塘里玩耍,哪个部分表现大风来了。听出来的小朋友,可以坐在位置上用动作表现出来。

  3.让幼儿完整的听音乐。

  师:“这个音乐共有几段,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音乐是一样的结构,这种节奏型叫什么节奏型?”

  三、引导幼儿分段欣赏,创编动作,感知乐曲的ABA结构。

  1.欣赏第一段,引导幼儿创编鸭子行走、游泳、嬉水的动作并随音乐表演。

  2.欣赏第二段,引导幼儿创编大风动作并随音乐表演。

  3.欣赏第三段,引导幼儿理解乐曲的ABA结构,并随乐表演。

  4.鼓励幼儿随乐完整地表现。(重点指导幼儿听到A段音乐时,大胆随乐表现小鸭行走、游泳、嬉水的样子以及大风过后小鸭的举动;当听到B段音乐时,表现大风的动作。)

  四、随音乐做游戏。

  《仙女施魔》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老师扮演仙女,魔棒一指“变出许多鸭子”,幼儿自由找个舒服地位置做出鸭子的动作。(如:鸭子行走、游泳、嬉水的动作)当听到风来了的音乐时,幼儿立刻不动或者用大椅子来当躲的地方。风停后,鸭妈妈和鸭宝宝继续在草地上开心地玩耍!

  师:听音乐!注意哦!鸭妈妈要带着她的鸭宝宝才能出去哦。(引导幼儿注意前奏)

  五、结束活动

  师:鸭妈妈带着鸭宝宝在草地上开心地玩了一天,现在他们也累了,鸭妈妈带着她的鸭宝宝们回家休息了。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说课稿3篇(扩展7)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学反思 (菁选3篇)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学反思1

  颠倒歌是一首带有诙谐、幽默曲风的歌曲童谣,歌曲活泼有趣,并有韵律感,深受幼儿的喜欢。结合“动物世界”这一主题活动,我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运用日常活动中的内容设计了这一具有特色的童谣——《颠倒歌》。整个活动分了三个层次展开教学。一是引出主题,激发兴趣。猜谜语:什么动物森林里称大王?什么动物力气?(狮、大象)接着播放FLASH课件,你们要仔细地听才能听出特别在那儿”来吸引幼儿,每个孩子都抱有好奇心认真地听《颠倒歌》,培养了幼儿的注意力,锻炼了幼儿的倾听能力。在仔细倾听的基础上,幼儿发现了许多有趣的、不合事理的事情,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小老师称大王”“大狮子很害怕”“蚂蚁扛树”“大象没力气......“真滑稽、真奇怪、真好笑、怎么都是颠倒的。”

  反思:在幼儿发表自己看法的同时,我只是老师初浅的表面性地回应了幼儿,没有抓住机会让幼儿进一步理解颠倒的含义,当幼儿说到颠倒时,应该抓住“颠倒”两字,让幼儿说出颠倒的意思或句子,当幼儿提到某句时,应逐句讲解此句的含义,让幼儿真正理解颠倒,为创编做好铺垫,而不是直接告诉儿歌的名称。

  二是学念学唱儿歌,感受韵律。当我出示图谱边念儿歌边贴出儿歌中相应的事物时,就让幼儿为我拍节奏,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拍节奏感受儿歌的韵律。幼儿学念时采取了多种方式:集体念、个别念等,念时边引导有节奏地拍手念歌词。

  反思:让幼儿再次倾听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儿歌韵律和节奏,但由于能力弱的几位幼儿还没有熟悉儿歌,节奏把握也不是很好,使得这些幼儿对于歌曲掌握程度不佳。可以适时出示下节奏图谱方便弱的幼儿掌握节奏,也方便音乐感强的幼儿巩固。

  三是重点的创编的环节,出示了小鱼儿、天空、海洋、小鸟、公鸡还有母鸡等图组,让幼儿根据颠倒国的世界来创编。小鱼儿原来是生活在哪里的?在颠倒国它又该呆在哪里呢?

  反思:部分幼儿由于在中班老教材中接触过这个歌曲,一下子就说出了小鸟儿游泳在海洋里,小鱼儿飞在蓝天里。而其他的幼儿也能都感受并理解颠倒国的世界中的颠倒。并学着把歌词填进去。

  总之,由于有了先前的经验与理解,孩子们的回答就像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小鱼飞在蓝天中;小鸟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他们口中的颠倒世界是如此稀奇,不受拘束的孩子个个都是创造美的天使,激发了孩子们的潜在能力。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学反思2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途径。所以,我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即兴表演等各种“动”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以下是我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一、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创设意境,提高歌曲表达力。

  三、通过欣赏,提高鉴赏能力。孩子用动作表现出了乐曲中个别动物的动作。

  这时我鼓励幼儿随着乐曲中动物角色的变换,发挥想象,大胆地自编动作,使幼儿在边听边想边做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表现音乐总之,对于大班孩子来讲,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开发。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学反思3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处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一、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

  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在我所听到的音乐课里,这种情况不在少

  数,尤其是欣赏课。有些老师的课,他们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师的教学中,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的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我们坦言,讲文学我们比不过语文老师(就普通而言),讲解数理也非我们所长,为何不发挥我们音乐教师的优势呢?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功夫不足。我听过少的音乐课,也看过很多老师的教案,总发现我们的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他们经常在考虑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考虑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他们只想课堂45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神经质的信息输入不是单一的,应该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的多,聆听学生心声、把握学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师的疾话对的”、“我是老师,学生应该听老师的话”,恐怕是我们很多老师常有的心态和所说的话。因此,许多教师挖好一个个的陷阱让学生一个个往里跳的事总是很乐意去做的。比如说:“对不对?“对”“好听不好听?”等等。尽管老师自己都觉得多余,有时还显得底气不足,但总是乐此不疲。

  三、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材”定位过高过死

  教材是教学之本,依教材上课“没商量”。我们国家的教材建设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

  了全国一纲一本的格局而出现了一纲多本、多纲多本,这对于拓展符合各地不同的人文环境、不同教育水*和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间,形成新的教学格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毕竟人们的国家太大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又是如此的不*衡,要用几套教材来作“教学之本”,实在是勉为其难。。就从我们浙江省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来说,这套教材八十年代未开始编,九一年开始在部分地区实验使用,九三年在全省推广使用。编写这套教材最初的定位是“较发达的农村地区”使用,这从九十年代初全国经济发展的势态看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地位,无疑是准确的。可问题是,仅从一个面积不大、人文背景相对单纯、经济结构跨度也不是很大的浙江省,其经济水*的差异也是显面易见的。经济发展的不*衡,必定还来教育文化的差异。可我们使用*材,就是对这种事实上存在的差异视而不见,这与教育学的基本大批量是相悖的。

  另外,一本教材从编写到使用的周期很长,对教材重新作出修订则所需的时间更长。在现今知识爆炸、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道德面、人生观、美学观无不时时处处都在变化着,而唯有我们的教材不变,要学生唱的歌曲不变。这怎么可能让学生对我们的音乐感兴趣,对我们所唱的歌感兴趣?

本文链接:https://www.win-tfx.com/zhuantifanwen/kouhao/5605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冰冰文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9005744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