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冰冰文秘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简述德育的内涵7篇

时间:2023-05-21 14:12:02 来源:网友投稿
导读: 简述德育的内涵

篇一:简述德育的内涵

  

  如何理解德育的内涵

  德育,又称思想政治教育。曾经被滥用,被利用为整人的工具。由于许多专职德育工作者,缺乏专业修养,甚至不了解德育的基本含义,导致假大空的方式方法。使得德育工作被广大群众唾弃,产生恶感和不信任感。因此,德育工作一度被人们歧视并放弃,产生的后果不堪回首。虽然,社会道德的堕落不能归咎于德育工作的失败,而德育工作的失败一定促成了道德的堕落。大学、中学所表现出的各种问题都可以说明这点。可悲的是,中学受高考的压力,几乎放弃了德育,把学生道德品质长期积累的问题送给了社会和大学。更为可悲的是,大学也没有去解决德育问题,又交给了社会。这无疑是中国教育的悲哀,甚至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民族悲剧。

  一个民族、国家、地方的兴衰,离不开它们的精神文化优劣。一个学校的兴衰,离不开它的精神文化优劣。重视学校德育,不仅体现了这个民族专门教育机构的必然任务,同时也是学校良性发展的自身必然要求。

  德育德育内容要点

  1、爱国主义教育

  2、集体主义教育

  3、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

  4、理想教育

  5、道德教育(传统道德、启蒙学补课)

  6、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

  7、民主观念、遵纪守法(用法)教育

  8、良好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篇二:简述德育的内涵

  

  道德教育的内涵

  道德教育是一种涵盖了很多方面的教育,在内涵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德的本质

  道德教育的第一步就是明确什么是道德,什么是不道德。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道德的本质是什么。道德是一种价值取向,它是关于善与恶、对与错的判断和选择。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是关注人类行为的准则和规则。

  二、道德的价值

  道德教育的第二步是让学生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须条件,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创造性价值。道德教育应当引导学生从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理解道德的价值。

  三、道德的内涵

  道德教育的第三步是让学生了解道德的内涵,即道德规范与道德方法。道德规范是社会对人类行为的基本规范,它包括了尊重他人、公正、诚信、责任等方面的内容。道德方法是人类实现道德行为的行动方式,它包括了领悟道德、运用道德、展现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四、道德的适用

  道德教育的第四步是让学生了解道德的适用范围。道德并不仅仅适用于个人行为,它也适用于团体、组织、国家等各个层面。因此,在进行道德教育时,需要指导学生认识到道德的适用范围,从而更好地推动道德的普及和实践。

  五、道德的实践

  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推动学生将道德观念转化为真正的行为,即将道德观念转化为道德实践。因此,在道德教育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重视道德实践,通过各种方式实际行动起来,同时,也需要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所。

  总之,道德教育的内涵十分广泛,它不仅关注道德的本质、价值和内涵,也关注道德的适用和实践。在进行道德教育时,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有选择地进行教育,并不断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篇三:简述德育的内涵

  

  学生德育教育新内涵体现

  一、德育在生活中的疏离

  目前,一些学校又重回到了应试教育的前端,德育的教育往往被遗忘,虽口头的强调很多,但多流于形式,而未能有效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走出校门后,生活中的现实和道德冲突,就引发了学生不顾道德的种种不良行为的发生,殊不知,道德是源于生活是生活提炼的一种精神,要时时刻刻体现于生活,不是单独的,脱离了生活的道德纯道德是不存在的。学校的简单的,单纯的讲解道德方面的知识,而不结合实际生活来开展活动,这样的德育教育疏离了生活,并没有成为促进学生道德的实际形成,也导致了学生不自主的拒绝德育的教育,形成一种反、逆的心理,德育教育的不接受。

  二、德育观念的模糊

  在传统德育教育中,过分的强调了人才的社会需要,单一的注重了能力的培养,只注重了社会需要什么样技能的人才,而忽略了人才本身的道德,学生主体只是满足了社会客观的需要,这也导致了所培养的学生的自主道德意识的淡薄。"育人"在教学中逐渐的就不见了,教师也就成了简单的"教书"了。如此以往,道德观念逐渐的也就模糊了。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作为初级教育的教师,要重拾育人的法宝,负起育人的重担就必须从自身的师德修养的再教育做起。一、我们教师必须加强个人各方面毅力的锻炼对于每日与学生接触较多的教师们,在各种复杂关系的包围中,在各种压力和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下,也会造成自身思想品德的下降,我们要严守师德教育的底线,用坚强的毅力抵御社会不良现象的侵蚀,用坚强的毅力影响学生,遇事而不折,处事而不惊,以坚强毅力克服困难,给学生以巨大的感召,形成一种真正的身教。如此把德育修养用于自身的生活中,并且体现出来,对学生的教育会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二、教师必须响应和加强敢闯、敢干、敢创的修养锻炼在科研型教师的形成过程中,教师要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无论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各方面,都要敢于进取,于学生有利有益的教学都要敢于尝试,提高自身能力,以适应教学,不能一味固守着传统而举步不前。这样,教师本身的修养就成了德育教育的一个现实榜样,对德育教育的开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教师必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有较强的亲和力

  就中学生而言,由于青春期的特点,他的各种性格尚未完全定型,教师以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职业特点,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和教育到学生,如果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只局限于知识的讲解,就形不成彼此间的信任桥梁,于知识传授尚不能完全的主动接受,就更别说能在德育的教育上有所突破了。对于逆反很强的中学生而言,他们本身就不太愿意与相处不融洽同龄人接触,更别说年纪较大的教师了。那对于没有亲和力、呆板,又缺乏一点小幽默的老师而言,那学生更是近而远之了。所以,教师只有提高亲和力,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深入了解学生,与学生找到共同语言,诱发其学习兴趣,并且音到学习中来,你就会在教学上,甚至道德上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社会在发展,人也在前进,特别是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孩子们的能力很大一部分超过了成人,这样的新环境给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说,学生玩耍的方法层出不穷,变化多端,其思维反应相当快,稍不留意,他们所犯的错老师都不知道如何处理才恰当。故此,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把德育教育与自身、学生实际、生活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完成德育教育!

  作者:伍文能

  沈云红

  工作单位: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绿茂中学

  需要定制原创文章的朋友请点击>>>

  需要快速发表文章的朋友请点击>>>

  公务员之家办的非常成功,极具口碑。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最具时事性的文章和最具代表性的各类文章。当然,因为免费和开源,大家都可以学习、借鉴和共同使用,如果你需要专属于个人的原创文章,请点击以上链接获得专业文秘写作服务,点击以下图标可以分享到你自己空间。

篇四:简述德育的内涵

  

  道德教育的内涵

  道德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使其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道德教育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道德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指一个人的道德素养和道德修养,包括诚实守信、勇敢正义、友爱互助、谦虚谨慎等方面。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可以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道德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观念是指一个人对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认识和理解,包括尊重他人、爱护环境、遵守法律等方面。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可以使他们具备正确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从而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道德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道德责任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和言论负责任的态度和意识,包括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等方面。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可以使他们具备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从而更好地参与社会建设和发展。

  道德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指一个人对道德价值的情感体验和感受,包括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对不良行为的厌恶等方面。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可以使他们具备正确的情感体验

  和情感认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道德教育的内涵是非常丰富和多样的,需要教育者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道德观念、道德责任感和道德情感,从而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度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五:简述德育的内涵

  

  一、德育的内涵:什么是德育?

  第一种说法:

  (1)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2)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第二种说法:

  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对于德育范畴的具体理解与界定从不同的角度往往可以得出十分不同的结论。不同的德育定义是不同德育观的反映,对德育实践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对德育概念具体理解的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二是如何理解德育过程。

  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亦即西方教育理论所讲的“moraleducation”。在我国,许多人并不赞成这一定义,认为德育必须包含更多的内容。一种广义的德育概念解释为:与伦理学体系中的德育概念(专指道德教育)不同,“教育学上的德育,则是相对于智育和美育来划分的,它的范围很广,包括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另外还有更为广义的德育界定,认为德育除思想、政治、品德方面的教育之外,还应当包括法制教育、心理教育、性教育、青春期教育,甚至还应包括环境教育、预防爱滋病教育,等等。

  第三种说法: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凡是事物皆是一个矛盾,矛盾有两个对立的侧面构成。德育也是由两个对立的侧面构成,一面是道德教育者(在学校是教师),另一面是道德学习者(在学校是学生)。这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所以,所谓德育,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学生作为道德学习者,要主动的学

  习德育,是道德教育的主体,视道德学习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道德好,生命幸福,人格崇高;道德不好,生命悲哀,人格渺小。另一方面对教师来说,教师是道德教育者,教师要为学生创造道德学习的环境、条件,促进学生由道德无知到道德有知,并且化为道德行为,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正确的价值取向,正确的行为选择。简言之,德育就是教师创造学生进行道德学习的环境、条件,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即德育的本质和内涵。

  第四种说法:

  我国古代把“教”字解释为“觉悟”,就是说“教”就是提高人的觉悟,即德育的意思。在古代的教育思想中,特别要求统治者善于教化民众,“得民心以治天下”。我国古代名著《学记》里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欲化及成俗,其必由学乎。”孟子说:“善政不如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这里所讲的“教学”、“教”、“学”都是讲教化之意。我国“五经四书”中的《大学》里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所讲的“大学之道”的“道”,即教育;而“明明德”、“亲民”、“至善”讲的都是德育的内容。因此,古人讲“道”,实质上讲的是德育。我国古代教育家,虽还没有用德育的概念,但都主张统治者对民众施以德育,以此作为统治人民的手段。

  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曾用过“道德教育”和“训育”等概念,以示德育。而明确使用“德育”概念的,是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输入我国之后。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中国教育改造》一书中,谈到学生自治问题时说:“近世所倡的自动主义有三部分:一智育注重自学,二体育注重自强,三德育注重自治。”这里,他明确使用了“德育”的概念,并把它看成整个教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我国解放以来,在德育概念的表述上。有的按苏联教育学上的用法,用狭义教育表示德育;有的用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习惯用法,称德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有的说德育就是道德教育,政治立场和世界观教育。凡此等等,说法极不统一。当然,这些说法其含义大体相同,但又各自有所侧重。现在,比较多的教育工作者都倾向于用“思想品德教育”来表述德育概念。

篇六:简述德育的内涵

  

  剖析德育内涵,践行立德树人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德育的内涵,同时要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德育是一项全面的教育目标,它涉及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过程,是人的全面成长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首先,德育的内涵包括思想道德、品德修养、法律意识、文明素质、人文素养等方面。思想道德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它是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的总和。通过德育教育,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价值观,使其形成健康、积极的思想态度。品德修养是人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情感、智力、身体等方面,要求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和品德修养。法律意识是法律知识和社会道德价值观相结合的产物,要求学生要学会尊重权利、遵守规则,具有正确的法律意识。文明素质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素质之一,要求学生具备守纪律、尊重他人、注意卫生等诸多方面的文明素养。人文素养是人类文明最高的体现,要求学生了解和尊崇人文主义、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发展心灵和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其次,践行立德树人是德育的根本任务,旨在通过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引导其健康成长。立德树人的具体内容包括从课堂教学、学校管理、师生交往、家庭教育等方面展开。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角度引导学生思考课程内容,明确教育目标,以切实有效地推进德育教育。在学校管理中,要加强师德建设,促进学生发展健康快乐成长,构建和谐校园。在师生交往中,要充分尊重与关心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各种情感表达,以人性化的方式来展开教育活动,全面发挥德育引领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作,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全方面成长。

  最后,德育教育需要注重教育的质量与效果,并持之以恒地推进。要充分发挥学校德育教育机制的作用,使所有学生都受益于德育教育的收获。在教育方法方面,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多样化、创新性的教育活动。在评价体系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情感和实际表现,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评价和监控,建立完善的德育成果评价体系。

  总之,德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首要承担的任务之一。通过深入剖析其内涵,并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我们一定能够早日让更多的学生在德育教育中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贡献力量。

篇七:简述德育的内涵

  

  剖析德育内涵,践行立德树人

  德育是指对人的道德品质和品德进行培养和提升的过程。德育的内涵包括个人品德、道德知识、行为规范和人际关系等。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强化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成为有良好道德品质和社会价值观的人才。

  首先,德育的内涵包括个人品德。这涉及到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自我修养以及品德修身等方面。通过引导和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正直、勤奋、耐心和谦虚等美德,同时避免贪婪、自私、虚伪和自卑等不良习惯,塑造一个有自信、有担当、具有健康心态的个体。

  其次,德育的内涵包括道德知识。在教育活动中,需要通过传授相关的道德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认知能力。这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法规、伦理道德等多个方面,以使学生能够对周围的社会环境更有自己的把握力和理解力。

  再次,德育的内涵也包括行为规范。这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通过规范和引导,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准则,达到改变不良习惯、养成好习惯的效果。在校园里,学生需要遵守校规、课堂纪律和行为规范,同时掌握正确、文明、健康的社交礼仪和素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最后,德育的内涵包括人际关系。德育通过引导、教育和培养,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的人际关系知识和规则,在与人相处中养成正面、健康的交往方式与礼仪。通过实践和规范,引导学生理解沟通与表达、协作与互助等社会交往的原则,从而健全树立和积极维护社会关系。

  为了践行“立德树人”的理念,学校和家庭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学校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德育培养。学校应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发挥教师的示范与引导作用,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情感体验的引导和道德情操的培养等方面。同时,家庭教育也应该把培养子女的心灵与品德作为首要任务,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听取孩子的意见和建议并给予合理的指导。

  总之,德育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的关键环节,它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协同推进,注重实质性的引导和培养,以健全的人格和强大的精神品质,培养出具有才德兼备的高质量人才。

本文链接:https://www.win-tfx.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9518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冰冰文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9005744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