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冰冰文秘网 > 专题范文 > 调查报告 >

区稻渔综合种养调查

时间:2022-05-09 13:35:15 来源:网友投稿
导读: **区是**省“**粮仓”的主产区之一,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近年来,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农户种粮积极性逐

**区是**省“**粮仓”的主产区之一,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近年来,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农户种粮积极性逐渐下降。同时渔业产业发展受到土地和空间等制约,渔业水域面积逐年萎缩。“鱼米之乡”稳粮难和养鱼难成为当前政府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两个难题。在此背景下,**区以创建省级稻渔综合种养重点示范区为抓手,进一步转变农作模式,切实调优种养品种结构、提高土地单位产出率,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共赢”,达到“稳粮、促渔、增效、生态、安全”的目的。

**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现状

为顺利推进**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区成立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种植业总站、水产站、农机站、农田水利建设科等相关部门专家成立了推广工作小组和技术服务专家组,对稻渔综合种养开展技术指导工作。同时以《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为依据,以**区地理和技术特点为重点,制定具有**区特色的《平原水乡稻鳖共生技术规范》等系列稻渔技术农业地方标准体系,并结合各个时间环节的种养技术和场景照片,制定易看、易学、易懂的《平原水乡稻鳖共生技术规范技术指导手册》,指导带动周边农户种养推广。

2018年10月19日,全市首家把粮油和渔业等农业复合型产业作为发展重点的协会——**市**区稻渔种养产业协会成立。2019年5月17日,**区**镇**稻渔种养专业合作社成立。两大平台的成立为做大做强稻渔种养产业提供了施展平台,联系起一批有志于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事业的种粮大户和水产大户。平台搭建后通过养殖生产统一监管、市场信息资源共享、农技农机统一安排使用,在农产品的产、供、销各个阶段,为社员提供包括资金、技术、生产资料、经销渠道等在内的社会化服务,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农民集体的共同利益,使农业产业链得到充分延伸。

与此同时,**区出台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整合农业投资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田整治项目、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以及农业产业化项目等对列入稻渔综合种养规划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对稻渔综合种养规划区域内的农业主体优先保障农业设施用地。根据五年行动计划要求积极出台配套政策进行推动。区财政及部分乡镇制定出台相应的扶持和奖励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开展稻渔技术协作,加大与省农推中心和省水产总站等省市粮渔推广部门以及省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加大稻鳖等稻渔综合种养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种植养殖管理、绿色防控、稻渔产品质量及营养分析、种养尾水循环利用等关键环节的研究,因地制宜推广形成一批可推广应用的科技成果。本着提高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普及率,引导种养户更新种养观念,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合理规范种养行为的宗旨,组织开展切合生产实际的培训。同时通过积极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建设,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完善水电沟渠配套,有效夯实稻渔种养基础设施,提升种养空间容量。

扎实抓好稻渔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积极开展执法检查,加大稻渔等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力度。构建产品追溯体系,推行标准化种植养殖模式,要求上市产品均使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保障稻渔产品质量安全,形成以全区“绿**”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引领,行业“秀水渔米”“秀水稻鳖”品牌主打,“凌阿伯”等农业特色品牌纷呈的母子品牌共同推进格局。通过布置可视化视频监管系统和植入芯片技术实现合作社对社员稻渔种养产品的质量监督和全程可追溯,对符合要求的稻渔产品通过“秀水渔米”“秀水稻鳖”两大主打品牌统一上市销售。充分利用省农博会、上海农展会、**农展会等开展农产品展示推介和农事节庆活动,加大稻渔品牌全方位、多维度深入宣传推介,提升稻渔品牌知名度和价值效应。

为切实解决周边农户的产品销路问题,**区一方面对有自己大米销路的农户,对接大米加工企业为其进行稻谷低温烘干、大米精加工、真空包装等,为其做好售前服务;一方面对没有自有销路的农户,联系金福米业、日月米业等当地加工企业直接收购其稻谷,确保带动农户种得好的同时销得好。

在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同时,生态社会效益也很显著。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有效实现“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的保粮增收目的,提高了种粮效益,保障了粮食安全并有效带动了全区现代化粮食生产发展,同时达到减肥减药的生态农业效果,有效减轻了因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引起的农业面源污染。

尽管效益不错,但**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稻渔综合种养理念有待进一步增强、稻渔种养全产业链有待进一步打造、种子种苗供应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加快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路和对策

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富民这一目标,**区需以五年行动计划实施为依据,进一步加大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示范推广力度,完善稻渔一二三产全产业链打造,加强品牌质量标准体系构建,着力打造长三角平原水乡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目标到2022年,全区累计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3万亩;亩均水产品产量不低于100斤、亩均粮食产量不低于1000斤、亩均产值不低于10000元;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其中50%以上亩均增收超8000元,年带动农民增收1.5亿元以上。

继续大力发展稻鳖、稻虾、稻鱼等特色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围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创建稳产高效、生态循环、标准规范、特色鲜明的稻渔综合种养万亩产业镇、千亩特色村、百亩示范片。积极发展产、加、销紧密联系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化联合体,探索有效联结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经营模式;引导企业、协会为农业主体提供农资供应、技术指导、病害防治、机械作业、产品营销等社会化服务,构建稳定的产业、要素、利益联结机制。探索试点稻渔综合种养保险,提高抗风险能力;到2022年,目标为创建万亩产业镇1个、千亩特色村10个、百亩示范片100个,培育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化联合体5个以上,引育从事稻渔综合种养的家庭农场、合作社或公司100个以上。

加强优质种苗“育繁推一体化”建设,增强基地的苗种供给能力,促进产业持续发展。根据稻渔种养规模,建设相应的标准化优质种苗供应基地,保障种苗需求;培育壮大一批水产良种场或规模化繁育基地;大力引进适销对路的水产和水稻新品种。大力实施稻渔综合种养产加销一体化全产业链打造,拓展稻渔精深加工,延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链。结合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扩宽营销渠道。要完善种养主体生产档案记载,构建稻渔质量标准体系。到2022年,培育壮大水产苗种繁育基地5个以上,开展水稻新品种试验10个以上,培育稻渔知名品牌8个以上,培育以稻渔综合种养为特色的休闲农业示范基地5个以上。

加大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研究力度,因地制宜推广具有**特色的稻渔综合种养主推品种和主推模式,分模式制定生产技术标准和操作手册;加大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大稻渔综合种养新技术、新模式、良种选育繁育等关键环节的研究,形成一批可推广应用的科技成果。区、镇两级农技推广部门要积极开展农民培训,把《平原水乡稻鳖共生技术规范》等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农民转产转业以及产业富民培训的主要内容,切实提高稻渔综合种养从业者素质和种养技术水平。到2022年,优化集成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5个以上,累计开展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培训、科技服务、交流观摩3000人次以上。

本文链接:https://www.win-tfx.com/zhuantifanwen/diaochabaogao/179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标签
Copyright © 2024 冰冰文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9005744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