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冰冰文秘网 > 专题范文 > 口号 >

2023年大观楼导游词,菁选五篇

时间:2023-02-15 19:00:04 来源:网友投稿
导读: 大观楼导游词1  大观公园位于昆明市西郊约3公里的滇池畔。它近吞波光浩渺的滇池,远与太华山遥遥相望。被赞为“万里云山一水楼”的大观楼耸立其间,园林也因之得名。  进园门,穿过近华浦,揽胜阁壮丽崇宏,

大观楼导游词1  大观公园位于昆明市西郊约3公里的滇池畔。它近吞波光浩渺的滇池,远与太华山遥遥相望。被赞为“万里云山一水楼”的大观楼耸立其间,园林也因之得名。  进园门,穿过近华浦,揽胜阁壮丽崇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大观楼导游词,菁选五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大观楼导游词,菁选五篇

大观楼导游词1

  大观公园位于昆明市西郊约3公里的滇池畔。它近吞波光浩渺的滇池,远与太华山遥遥相望。被赞为“万里云山一水楼”的大观楼耸立其间,园林也因之得名。

  进园门,穿过近华浦,揽胜阁壮丽崇宏,楼槛轩敞;新修的怀古廊萦纡回折,槛外银水玉山;涌月亭和观稼堂树木掩映,花丛环绕,最宜月夜闻笛。观稼堂边花坛里,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二世栽下的玫瑰花争芳吐艳。彩云崖假山幻奇、玲珑嵌空;溯洄洲四面环水,秀坪如茵。过燕语桥继续西行,积波堤压浪卧波,而大观楼则耸立于前,更有那古今传颂的“天下第一长联”,使人留步观瞻。

  清乾隆年间自称“万树梅花一布衣”的"寒士孙髯翁所撰180字长联,一扫世人俗唱,蕴涵了深厚的社会历史内容,惊动一时。今存大观楼长联有两幅。一幅是与孙髯翁同时的昆明名士陆树堂用行书体书写刊刻,挂在大观楼二楼。另一幅则是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云贵总督岑毓英托赵藩书写,请工匠刊刻后挂于楼下,即今蓝底金字联,长联系木制,为覆瓦形。上下联各90字,字系颜体楷书,刚劲圆润,颇具功力。长联曰: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赴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楝,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联写登大观楼抒怀,所见到滇池的四周风光。下联历数云南数千年历史及作者的感慨。大观楼现已列为云南省重点保护文物。

大观楼导游词2

  大观公园位于昆明市西郊约3公里的滇池畔。它近吞波光浩渺的滇池,远与太华山遥遥相望。被赞为“万里云山一水楼”的大观楼耸立其间,园林也因之得名。

  进园门,穿过近华浦,揽胜阁壮丽崇宏,楼槛轩敞;新修的怀古廊萦纡回折,槛外银水玉山;涌月亭和观稼堂树木掩映,花丛环绕,最宜月夜闻笛。观稼堂边花坛里,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二世栽下的玫瑰花争芳吐艳。彩云崖假山幻奇、玲珑嵌空;溯洄洲四面环水,秀坪如茵。过燕语桥继续西行,积波堤压浪卧波,而大观楼则耸立于前,更有那古今传颂的“天下第一长联”,使人留步观瞻。

  清乾隆年间自称“万树梅花一布衣”的寒士孙髯翁所撰180字长联,一扫世人俗唱,蕴涵了深厚的社会历史内容,惊动一时。今存大观楼长联有两幅。一幅是与孙髯翁同时的昆明名士陆树堂用行书体书写刊刻,挂在大观楼二楼。另一幅则是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云贵总督岑毓英托赵藩书写,请工匠刊刻后挂于楼下,即今蓝底金字联,长联系木制,为覆瓦形。上下联各90字,字系颜体楷书,刚劲圆润,颇具功力。长联曰: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赴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楝,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联写登大观楼抒怀,所见到滇池的四周风光。下联历数云南数千年历史及作者的感慨。大观楼现已列为云南省重点保护文物。

大观楼导游词3

  大观公园位于昆明市西郊约3公里的滇池畔。它近吞波光浩渺的滇池,远与太华山遥遥相望。被赞为“万里云山一水楼”的大观楼耸立其间,园林也因之得名。进园门,穿过近华浦,揽胜阁壮丽崇宏,楼槛轩敞;新修的怀古廊萦纡回折,槛外银水玉山;涌月亭和观稼堂树木掩映,花丛环绕,最宜月夜闻笛。观稼堂边花坛里,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二世栽下的玫瑰花争芳吐艳。彩云崖假山幻奇、玲珑嵌空;溯洄洲四面环水,秀坪如茵。过燕语桥继续西行,积波堤压浪卧波,而大观楼则耸立于前,更有那古今传颂的“天下第一长联”,使人留步观瞻。

  清乾隆年间自称“万树梅花一布衣”的寒士孙髯翁所撰180字长联,一扫世人俗唱,蕴涵了深厚的社会历史内容,惊动一时。今存大观楼长联有两幅。一幅是与孙髯翁同时的昆明名士陆树堂用行书体书写刊刻,挂在大观楼二楼。另一幅则是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云贵总督岑毓英托赵藩书写,请工匠刊刻后挂于楼下,即今蓝底金字联,长联系木制,为覆瓦形。上下联各90字,字系颜体楷书,刚劲圆润,颇具功力。长联曰: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赴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楝,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上联写登大观楼抒怀,所见到滇池的四周风光。下联历数云南数千年历史及作者的感慨。大观楼现已列为云南省重点保护文物。

大观楼导游词4

  昆明大观楼位于昆明市区西部,距市中心约6千米。始建于康熙年间,因其面临滇池,远望西山,尽揽湖光山色而得名。入园后可游览涌月亭,凝碧堂,揽胜阁,观稼堂等楼台亭榭。园中最具观赏价值的大观楼临水而建,楼高三层,其中题匾楹联佳作颇多。由清代名士孙翁所作180字的长联,垂挂于大观楼临水一面的门柱两侧,号称“古今第一长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上联描写滇池风光,下联写出云南历史,寓情于景,情景交隔,浑然一体,堪称千古佳作。

大观楼导游词5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去大观楼观光。请大家往车子左边看,这里有处河湾,这个河湾自清代始称为“篆塘”。“篆”为汉字形体行草隶篆的篆,塘就是水塘的“塘”字。在这里,“篆”同“转”谐音,意思就是流水转湾处。车行的左边,我们沿河而行,据传,这条河是在清康熙年间,吴三桂统治云南时,疏挖了自滇池沿岸晋宁、昆阳、呈贡等地运粮到昆明的河道,古称西门河(因在昆明明清古城小西门外),俗称“运粮河”。今称“篆塘河”或“大观河”,是一条人工河道。大观楼公园座落在昆明城西南郊的滇池之滨,与苍翠连绵的太华山隔水相望。公园碧水涟漪、长堤垂柳、夏荷秋菊、楼外有楼、景外有景,是一个风光秀丽之湖泊公园。更因为有孙髯翁的“古今第一长联”而闻名遐迩。元明以来,不断开挖海口河,滇池水位下降,水域缩小,现在大观楼一带,才渐渐露出水面,成为小岛。因与太华山隔水相对,故名“近华浦”。据徐霞客《游太华山记》载:“出省城,西南二里下舟,**畴夹水。十里田尽,崔苇满泽,舟行深绿间,不复知为滇池巨流,是为草海。草间舟道甚狭,遥望西山绕臂东出,削崖排空,则罗汉寺也。”由此看来,近华浦在明末仍是芦苇沼泽,与滇池草海连成一片,尚未形成风景名胜区。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湖北籍和尚乾印在近华浦结一茅底,讲《妙法莲华经》,听者常千人。后来,善男信女募化将茅庵修为观音寺,游客逐渐增多,便成了城郊名胜。大观楼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云南巡抚王继文看中这里的湖光山色,在此大兴土木,挖池筑堤,植花种柳,建楼二层。此楼因面临滇池,观远浦遥岑,风帆烟树,擅湖山之胜,遂命名“大观楼”。后来又相继建华严阁、催耕佰、观稼堂、涌月亭、澄碧堂等,成为昆明的游览胜地。清道光八年(1828年),云南按察使翟锦观将大观楼由原来的二层改建为三层。咸丰三年(1853年),皇帝询问滇池形势,兵部侍郎何彤云历陈大观情形。咸丰帝听后,御书“拔浪千层”匾额,颁赐大观楼。以后,大观楼曾先后遭兵燹和大水而被毁灭。光绪九年(1883年),云贵总督岑毓英命住持性田和尚重新修建,保存至今,就是今天的大观楼。当年大观楼建成之后,由于秀逸之湖光山色,甚至有人将其称为“省城第一名胜”。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每于良辰佳日,登楼赏景,或欢宴宾朋,或弹歌相庆,或饮酒赋诗,可谓盛极一时。两三百年来,大观楼留下了许多诗文楹联,但多为吟风弄月、离情别绪之作。就在乾隆年间,一位寒士出类不群,一扫俗唱,写出了具有深广社会内容的“海内第一联”,一时惊动儒林。请问诸位,在座有人知道这是一副怎样的对联,作者是谁吗?看来我们车上博学多才、学富五车者大有人在,这位客人说对了,那正是我们今天要去观赏的主要内容——大观楼长联,作者孙髯翁。长联因景抒情,借史述怀,有如一篇辞采灿烂,文气贯注的抒情散文,不少人为之赞赏叫绝,将其称为海内长联第一佳者。

  这里,我们先说一段题外话。前边不远,我们看见大观河与公路上有一条铁道,一条公路。这条公路一直可以通到大理、保山、瑞丽,最后可到达缅甸,就是著名的抗日战争时期开通的*运输生命线——滇缅公路。这条铁路呢,是1958年动工,1970年7月1日建成通车的成昆铁路,全长1083千米,沿途高山深涧连绵不断,工程之艰巨令人惊叹,全线共凿隧道427个,架桥梁653座,是目前我国铁路线中隧道最长的一条铁路。大观楼公园到了,请大家带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和相机、胶卷;各位请注意,集合时间是一小时后,喜爱摄影的朋友也请注意时间,及时返回集合地点,前面就是停车处,请大家记好我们的车号。

  这里是公园大门,门额的“大观楼”三个字是清代呈贡书法家孙铸(铁舟)所书。大观楼在民国七年(1918年)由云南督军唐继尧辟为公园,如今直呼其名“大观楼”或叫“大观公园”。大家请到这边来。请看,这是大观公园的导游图。从图上可以看出,大观公园大致可分为三个片区:这是我们要去的近华浦,大观楼主景区,著名的大观楼长联就挂在大观楼前,公园主要的亭台水树也大都集中在这一片,我们重点观赏这个景区。我们现在进入了垂杨夹道,荷池分列的主游路。大家请看,在右边荷塘的柳树丛之外,有一片非常别致的建筑,它们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格。请大家猜猜,这些建筑属于公园的哪一部分?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公园导游图中没有标出呢?原来,它本不属于公园,只是和公园相邻的“金孔雀宾馆”。它虽与公园无墙垣之隔,仅以一小溪流划出双方的分界,但这群建筑,与公园周围的环境、色调都非常和谐,几乎和公园景致融为一体。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之景观现象,在*古典园林造园构景手段中称为“借景”。这里互为相邻,互为相借,是“邻借”的一种。这一借,在空间上扩展了游人的"视觉和联想,使公园的有限变得无限,使酒店的环境*添了幽趣,真可谓相邻相映,互惠互利。

  每当盛夏,那路两旁的荷花、荷叶或浮或立,密密层层,微风徐来,清香四溢,更给人以快意。林荫道两旁,还有高大的龙竹、飘香的桂花、海棠、垂柳。若是遇上秋天菊展,大观公园更会以数不清的缤纷色彩,看不尽的千姿万态来恭迎佳宾。

迎面不远跨一小桥,便是琉璃飞檐的“近华浦”亭阁。前面我已经说过,近华浦就是接近太华山的水滨之意。刚才进门,有的朋友买到《大观楼简介》的小册子,请大家看封底,从清末昆明画家杨应选画的《滇池大观图》的扇面画看,当时的大观楼还是一个小岛,岛上有亭台楼阁,还有围墙长廊;绿树簇拥,碧波回环,山水空溕;远处太华山恰似睡美人,近处还有一些沙滩、小岛,大致景观和我们看到的相当。所不同的是,那时要去大观楼,还需用船摆渡,如今小岛同陆地连接起来,可直接进入大观楼景区。

  现在大家请看门两侧的这副对联:“曾经沧海难为水,欲上高楼且7白舟。”此联集化古诗而成,现在我要请教大家,这副对联所用的古诗和古诗作者是已经有朋友脱口而出了。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唐代诗人元稹《离思》中的句子。原诗是写爱情,作者作此诗以表达自己对亡妻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巫山之云。其意又出自《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也就是说曾经观过沧海的人,看其它水就觉得难得称得上水。上联在此把滇池之水比作“沧海”之水,评价是相当高的。下联则化用唐代另一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句。下联之意是呼唤人们:要想登楼,就请在此停舟上岸吧!停舟登楼干什么?饱览滇池美景,追思历史,抒发人生感慨。

  大家知道,*自然山水式园林独树一帜,享誉世界。其特点之一就是顺其自然、布局灵活、变化有致。眼前的大观公园是一个利用天然水滨加以人工改造而成的自然山水园林。布局上采用不规则的*面,利用周围自然环境创造了开阔的空间,以大观楼牌坊、近华浦亭阁、假山、游路、东园、曲廊、桥堤将水面分隔成若断若续的几部分,使湖面显得深远而有层次;当人们漫步其间,感到左右顾盼有景,曲折变化有致;而园外渔舟乡舍、田园山水、谷黄稻香、驻步远眺,使游人心旷神怡、顿生自然野趣。这园林郊野混然一体,真可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其特点之二为小中见大,大中有小,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园林空间总是有限的,而园林风景却给人以“无限”感觉。园林的空间处理,大小不同,明暗开合,高低参差对比,东园、鲁园、庾园、楼外楼、近华浦,各具特色,步移景异,大园包小园,小园见大园,使占地有限的园林层次丰富异常。另外,借景也是小中见大的处理手法。邻借我们已给大家作了介绍。远借必登高眺望,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临大观楼,极目远望滇池、西山之景,远望田园风光之景,远望渔舟唱晚之景,这些为远借。俯视轻舟荡漾、湖光倒影、观鱼游跃,却是凭栏静赏的俯借美景;而观碧空、白云、皓月、明星、飞鸟翔空,是为仰借。特点之三是曲径通幽,处理手法含蓄。当进了大观公园门楼,粉墙花圃、荷塘柳堤,视觉为之收敛;到近华浦之前,左右顾盼倒有几分园林建筑和景致,略见小片水面;进了主景区,山石参差,藤萝掩映,堂轩廊馆,深邃莫测,却也看到水面渐阔;小桥长堤看似还有去处,但游路已尽,假山横卧在你眼前。园内丰富的层次使你感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特点之四是空间的流通与对比。我们进了大观公园,就感到一个空间接着一个空间,又隔又连,围而不隔,隔而不断,虚虚实实,有开有合。特点之五是诗情画意。这又正是*古典园林最具特色之处。古代造园者善于运用文学上形象思维的艺术魅力美化园林。匾题楹联,为园林增光添色。大家知道,我们今天的重点就是要去欣赏大观楼长联,到时我们仔细去体味吧。大观楼很美,一年四季,都有自己的特点。春天的大观楼是花的世界,黄的迎春、红的山茶、紫的辛夷、白的玉兰,争艳斗妍,溢彩流光。人们漫步于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展”,仿佛在花海里游泳,浑身都沉浸着春的气息。夏天的大观楼,杨柳堤岸,轻风习习,碧绿的水面上,点缀着红荷翠叶,泛舟湖中,看楼阁倒映,又是一番情趣。秋天的大观楼,历来就是赏月的佳处,每当中秋之夜,天上皓月,人间灯火,交相辉映,堤外银波粼粼,堤内歌声笑语。秋菊迎宾,丹桂飘香,使人心旷神怡。冬天的大观楼,是观赏梅花和雪景的好地方,每当瑞雪初霁,纵目四望,远山近堤,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腊梅、红梅、绿梅在寒风中竞放。自从红嘴鸥到昆明越冬以来,这里也是海鸥的栖息场所。此时到大观楼来,观水天一色,看繁花似锦,赏人鸥相嬉,不禁让人产生几分物我两忘的感慨。这些也正是*园林艺术中的“应时之借”。

  右边我们看到的这个花坛中,有三株玫瑰是1986年10月17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偕爱丁堡公爵伉俪访问昆明时所赠,以表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之花长盛不衰。近旁还有棵纪念树,看,就是那棵高大的按树,那是1921年*委员长在昆明所植,如今已是这样地挺拔高大了。在我们前面,好像已经没有去路,挡在眼前的这一座假山叫做“彩云崖”。穿过“彩云崖”的石洞,使人顿生“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这园外有园,山外有山,欲扬先抑,豁然开朗之境,才使得*园林更具艺术魅力。这种造景手法谓之“抑景”。眼前一片空阔疏朗。大观楼前的碧波中有三个葫芦型白石塔墩,这是40年代从昆明原状元楼移到这里来的,加以环堤为带,垂柳如丝,颇似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湖对面“楼外楼”景区为大观公园园中园,右拢三潭印月,左挹草海,前面为滇池,后有长堤同东园相连,风景绝佳。二层楼的主楼同石肪联袂:远看就像是一艘古代楼船悠然启航。更为绝妙之处,大观楼与楼外楼互为“对景”,无论站于何方,相互观赏,相互烘托,别有情趣。沿堤漫步,清风徐来,看沉睡的西山,听波浪的拍岸声,更是令人心旷神怡。

  右边正面临水,背靠园林,气势雄伟的高楼,便是“大观楼”。大观楼为三重檐四方攒尖顶建筑,琉璃黄瓦,底层面阔17米,进深10米,占地170余*方米。底层正面六抹隔窗门一堂八扇,两边开洞窗。正面门楣之上“大观楼”三个字金光灿灿。二楼之上,可见咸丰帝所题“拔浪千层”愿额。门框两边,蓝底金字,正是举世闻名的大观楼长联,这便是我们今天观赏大观楼的重中之重。好,让我们从作者讲起吧。

  长联作者孙髯(?—1774),字髯翁,号颐庵,祖籍陕西三原,是康乾之际昆明的一个寒士。他自幼聪颖,喜习古诗文,胸有奇志。少年时应童试,目睹考生被搜身后才放人考场,认为这是“以盗贼待士也,吾不能*”掉头就走,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因而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始终是一个“布衣”诗人。然而他博学多识,年青时诗赋便“名重一时”,常与当时名士聚首,互相酬唱。他除了创作大观楼长联外,还著有《金沙诗草》、《永言堂诗文集》,辑录过《国朝诗采》、《滇诗》等,曾修《云南县志》,他关心国计民生,寻求根除昆明水患的良方;还时时关心百姓的疾苦,为他们呼吁减租免税。晚年他生活困苦,在圆通寺咒蚊台卖卜为生,但他坚毅乐观、傲然不屈,喜种梅花,自号“万树梅花一布衣”。他锐敏地感受到末代封建王朝危机四伏,大厦将倾的时代气氛,并将这深刻的感受融注在这副长联中,以苍烟落照中的断碣残碑,以几杵疏钟、一枕清霜等自然景物,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统治必然没落。后来诗人前往其子所在弥勒县,并在那里去世,今弥勒县城有孙髯墓。


大观楼导游词 (菁选5篇)扩展阅读


大观楼导游词 (菁选5篇)(扩展1)

——昆明大观楼导游词3篇

昆明大观楼导游词1

  昆明大观楼,又称近华浦,在昆明城西南,濒临滇池草海北滨。清同治五年(1866年)马如龙《重建大观楼记》载:“昆垣多山而少水,故滇池称巨浸焉,池之湄有浦,曰近华,因其近太华而名。”

  近华浦开拓于何时,明末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云南纪要》载:“西湖,在府城西,即滇池上游也,亦名积波池,俗曰草海子,又曰青草湖。周五里,蒲藻常青,为游赏之胜。”万揆一先生在《昆明古城拾遗》一书中说:在云南古地名中,云南府城(昆明)也有个西湖,明万历《云南通志》记载:“西湖在(云南)府治西,周四里,即滇池上流,蒲藻长青,人多泛舟,俗呼为草海子。中有黔国莲池,匾曰水云乡。”证实了滨临近华浦的草海在明代又称西湖,明代世袭黔国公沐氏曾在此建水云乡莲池。

  何时开挖大观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舒藻《创建重建大观楼碑记》载:“国朝,以吴三桂为*西王镇滇,乃由近华浦东向会城,开挖一河,计长十里有奇,曰运粮河,复于会城小西门外里许,开一塘,曰篆塘。塘之前建盖仓廒,粮船由滇海进运河,直抵篆塘,粮米入仓甚为便捷也。由是迤西州县沿海一带,官商客旅楫楫而来,帆帆而去,荟萃于篆塘,称巨津焉。”其实,清初吴三桂疏浚运粮河之前,这条河可以通船却是事实,明崇祯年间徐霞客《游太华寺山记》载:“出省城,西南二里下舟,**畴夹水。十里田尽,萑苇满泽,舟行深绿间,不复知为滇池巨流,是为草海。”

  关于楚僧乾印和尚创建观音寺的时间,也有两种说法:一是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舒藻《碑记》称:“前明有楚僧卓锡于此,结茅讲经……”说的是明代。一是清雍正《云南通志》载:“观音寺在城西近华浦,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楚僧乾印始创庵一区,讲妙法莲华经,听者常千人……”这里明确说是“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清道光戴絅孙《昆明县志》载:“近华浦为观音寺,先是康熙二十一年楚僧乾印始建茅庵一椽……”。清同治五年(1866年)马如龙的《重建大观楼记》载:“其地在清康熙时,为楚僧乾印结茅讲经处,未尝有楼也”。以上资料都一致说乾印结茅讲经是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近华浦内的大观楼始建于哪年?一说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一说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余嘉华先生主编的《云南风物志》载:“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巡抚王继文巡察四境,路过此地,看中这里的湖光山色,命人鸠工备材,修建亭台楼阁……因取名大观楼。”经考证,昆明大观楼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是确切的。

  昆明大观楼、涌月亭、澄碧堂建成以后,“周围添筑外堤,夹种桃柳,点缀湖山风景”,“从此高人韵士,选胜登临者无虚日,遂成省城第一名胜”,达官显贵临湖宴饮,骚人墨客登楼歌赋。清乾隆二十五年进士、临安知府王文治在《秋日泛舟近华浦》诗中写道:“忆偕诗太守,高宴集朋辈。丝竹贯珠玑,篇章出瑰怪。”吟咏近华浦的诗词,有的描绘山光水色,有的粉饰“太*盛世”,有的歌功颂德,不外吟风弄月,离愁别恨。布衣寒士孙髯翁,一扫俗唱,挥就惊世骇俗的180字长联。上联写登昆明大观楼骋怀,所见到“五百里滇池”的四围风光,下联抒发对云南“数千年往事”的无限感慨,情景交融,对仗工整,气魄宏大。清道光年间“五华五子”中之戴絅孙评价长联“浑灏流转,化去堆垛之迹,实为仅见”。长联问世以来,被誉为“海内外第一联”,“海内长联第一佳者”。长联由昆明名士陆树堂行书书写刊刻。现存陆书拓本摹刻联。清嘉庆年间,迤西道宋湘撰联:“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十四字联高度概括了髯翁的长联。孙髯翁长联问世,昆明大观楼跻身“*名楼”。

  清道光八年(1828年),云南按察使翟觐光重修昆明大观楼,将原来的二层增建为三层,观音寺僧净乐重修观音寺时,又于寺后建华严阁五间三层,高于大观楼丈馀。净乐善诗联,华严阁落成时撰刻一副长联,世称“净乐长联”:

  叠阁凌虚,彩云南现,皇图列千峰拱首,万派朝宗,金碧联辉,山河壮丽。视晴岚掩翠,晓雾含烟,升曙色于丹崖,苍松鹤唳。挂斜阳于清嶂,石厂猿啼。暂息烦襟,凝神雅旷,豁尔讴歌叶韵,风月宜人,性静幽闲,互相唱和,得意时指点此间真面目。层楼映水,佛日西悬,帝德容六诏皈心,百蛮顺化,昆华聚秀,宇宙清夷。听梵呗高吟,法音朗诵,笑拈花于鹫岭,理契衣传。侪立雪于少林,道微钵受。久修净行,释念圆融,历然主伴交泰,凡圣泯迹,心源妙湛,回脱根尘,忘机处发挥这段大光明。

  净乐长联上下联各92字,全联184字,文采境界虽不及孙髯翁长联,但也指点湖山,写景清逸,修行忘机,悟世超尘,颇有为读孙髯翁长联者“指点迷津”之禅意。

  昆明昆明大观楼的文化与历史

  清咸丰五年(1855年),咸丰帝奕詝为昆明大观楼题赐:“拔浪千层”匾。马如龙有“跋”叙述赐匾经过:“咸丰丁卯(1855年),兵部侍郎何彤云侍南斋日,蒙文宗显皇帝垂询滇池湖势,彤历陈大观情形,仰荷御书‘拔浪千层’匾额,颁立斯楼,猗欤休哉。”

  清咸丰六年(1856年)前,近华浦中大观楼与华严阁巍然南北对峙,澄碧堂、涌月亭亭台廊榭掩映绿柳碧波,观音寺殿宇禅房鳞次栉比,风鬟雾鬓,香烟氤氲,高人韵士登临无虚日,僧侣游人往来不间断。近华浦乃昆明山光水色绝佳之胜境。

  清咸丰六年(1856年)云南*起义反清,大观楼、华严阁等皆毁于战火。同治三年甲子(1864年)仲冬,云南署提督马如龙操兵演练,“舟过近华浦,见岛屿蔓草荒烟,一片凄凉,垂询海滨父老,答以大观楼被毁原委。公太息弗已,不惜出捐重资构材饬工重建。经始于同治三年(1864年)仲冬,落成于同治五年(1866年)季春,仅及年余,瓦砾之场依然金碧之区,仍复省城第一名胜,此马公之重建大观楼也。”(舒藻《碑记》)马如龙重建大观楼后,在近华浦门楼撰有楹联:“曾经沧海难为水;欲上高楼且泊舟”。

  清光绪二年(1876年)近华浦“大水,两廊皆圮,楼亦倾斜,光绪九年(1883年),总督岑毓英重修。”(《光绪志》),重修大观楼时,“士民同住持僧性田续修东西厢房十六间”。(见《新纂云南通志》),光绪十四年(1888年)岑毓英请赵藩楷体重书孙髯翁的长联,刊刻悬挂。

  民国三年(1914年)云南省“民政长李公鸿祥创建马路,增修亭榭。”(见赵鹤清《彩云崖观音大士石厂记》)可见,篆塘沿大观河至近华浦的马路,系1914年修筑。

  民国八年(1919年)唐继尧修葺大观楼及公园券拱牌坊式大门,将孙铸(字铁舟)同治年间榜书“大观楼”三字的石刻板,嵌于园门,并为孙铸所书题写了跋识,叙述了马如龙请孙铸楷书楼匾之经过。(见《会泽唐继尧识》)

  民国十九年(1930年),云南省*龙云嘱时任昆明*庾恩锡修葺近华浦,庾恩锡聘请造园大师赵鹤清协助。“仿西湖之白堤、苏堤,则三桥鼎峙”,修筑长堤,环浦可通人行。“增一榭,如秋月*湖”,大观楼前“峙三塔如三潭印月”。(见庾恩锡《鼎建大观公园碑记》)

  同年,龙云“嘱鹤清垒石为山,名曰彩云崖,因彩云见于白崖为云南得名之始,故以颜之,爰于崖顶建石厂(音“罕”,石窟),祀奉观音大士”。(见赵鹤请《彩云崖观音大士石厂记》)庾恩锡1930年主持修建大观公园,以“西湖十景”为蓝本,近华浦形成现在所见的主要景观。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8月,云南省*在意大利为唐继尧铸戎装骑洋马铜像,海运至越南海防,由海防经滇越铁路运抵昆明,1937年4月,吊装安置在近华浦广场中央,1959年拆除铜像。

  民国年间,近华浦东面、南面临草海湖滨,建有一批中西合壁式私家花园别墅,大的别墅有民国十六年(1927年)庾恩锡兴建的“庾庄”及鲁道源兴建的“鲁园”。还有李园、丁园、柏园、邱园、陈园等。这批私家别墅花园,1950年军事接管后人民*均划入大观公园,形成大观公园近华浦东南面的“东园”、“南园”景区。

  1961年郭沫若登大观楼,即兴题诗一首:

  果然一大观,山水唤凭栏。

  睡佛云中逸,滇池海样宽。

  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

  我亦披襟久,雄心溢两间。

  1998年,为迎接99世界园艺博览会,省市*投资2500万元,征用近华浦西面197.4亩土地,开辟大观西园。鱼池柳堤,溪流石桥,芦苇芙蓉,芳草萋萋。至此,大观公园总面积47.8公顷,其中陆地23.1公顷,水面24.7公顷。大观公园以长联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游览区,分为近华浦文物古迹景区、南园中西合壁园林景区和西园现代园林景区三大部分,是滇池草海北滨的大型风景名胜区。

昆明大观楼导游词2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去大观楼观光。请大家往车子左边看,这里有处河湾,这个河湾自清代始称为“篆塘”。“篆”为汉字形体行草隶篆的篆,塘就是水塘的“塘”字。在这里,“篆”同“转”谐音,意思就是流水转湾处。车行的左边,我们沿河而行,据传,这条河是在清康熙年间,吴三桂统治云南时,疏挖了自滇池沿岸晋宁、昆阳、呈贡等地运粮到昆明的河道,古称西门河(因在昆明明清古城小西门外),俗称“运粮河”。今称“篆塘河”或“大观河”,是一条人工河道。;

  大观楼公园座落在昆明城西南郊的滇池之滨,与苍翠连绵的太华山隔水相望。公园碧水涟漪、长堤垂柳、夏荷秋菊、楼外有楼、景外有景,是一个风光秀丽之湖泊公园。更因为有孙髯翁的“古今第一长联”而闻名遐迩。

  元明以来,不断开挖海口河,滇池水位下降,水域缩小,现在大观楼一带,才渐渐露出水面,成为小岛。因与太华山隔水相对,故名“近华浦”。

  据徐霞客《游太华山记》载:“出省城,西南二里下舟,**畴夹水。十里田尽,崔苇满泽,舟行深绿间,不复知为滇池巨流,是为草海。草间舟道甚狭,遥望西山绕臂东出,削崖排空,则罗汉寺也。”由此看来,近华浦在明末仍是芦苇沼泽,与滇池草海连成一片,尚未形成风景名胜区。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湖北籍和尚乾印在近华浦结一茅底,讲《妙法莲华经》,听者常千人。后来,善男信女募化将茅庵修为观音寺,游客逐渐增多,便成了城郊名胜。

  大观楼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云南巡抚王继文看中这里的湖光山色,在此大兴土木,挖池筑堤,植花种柳,建楼二层。此楼因面临滇池,观远浦遥岑,风帆烟树,擅湖山之胜,遂命名“大观楼”。后来又相继建华严阁、催耕佰、观稼堂、涌月亭、澄碧堂等,成为昆明的游览胜地。

  清道光八年(1828年),云南按察使翟锦观将大观楼由原来的二层改建为三层。咸丰三年(1853年),皇帝询问滇池形势,兵部侍郎何彤云历陈大观情形。咸丰帝听后,御书“拔浪千层”匾额,颁赐大观楼。以后,大观楼曾先后遭兵燹和大水而被毁灭。光绪九年(1883年),云贵总督岑毓英命住持性田和尚重新修建,保存至今,就是今天的大观楼。

  当年大观楼建成之后,由于秀逸之湖光山色,甚至有人将其称为“省城第一名胜”。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每于良辰佳日,登楼赏景,或欢宴宾朋,或弹歌相庆,或饮酒赋诗,可谓盛极一时。两三百年来,大观楼留下了许多诗文楹联,但多为吟风弄月、离情别绪之作。就在乾隆年间,一位寒士出类不群,一扫俗唱,写出了具有深广社会内容的“海内第一联”,一时惊动儒林。请问诸位,在座有人知道这是一副怎样的对联,作者是谁吗?

  看来我们车上博学多才、学富五车者大有人在,这位客人说对了,那正是我们今天要去观赏的主要内容——大观楼长联,作者孙髯翁。长联因景抒情,借史述怀,有如一篇辞采灿烂,文气贯注的抒情散文,不少人为之赞赏叫绝,将其称为海内长联第一佳者。

  这里,我们先说一段题外话。前边不远,我们看见大观河与公路上有一条铁道,一条公路。这条公路一直可以通到大理、保山、瑞丽,最后可到达缅甸,就是著名的抗日战争时期开通的*运输生命线——滇缅公路。这条铁路呢,是1958年动工,1970年7月1日建成通车的成昆铁路,全长1083千米,沿途高山深涧连绵不断,工程之艰巨令人惊叹,全线共凿隧道427个,架桥梁653座,是目前我国铁路线中隧道最长的一条铁路。

  大观楼公园到了,请大家带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和相机、胶卷;各位请注意,集合时间是一小时后,喜爱摄影的朋友也请注意时间,及时返回集合地点,前面就是停车处,请大家记好我们的车号。

  这里是公园大门,门额的“大观楼”三个字是清代呈贡书法家孙铸(铁舟)所书。大观楼在民国七年(1918年)由云南督军唐继尧辟为公园,如今直呼其名“大观楼”或叫“大观公园”。

  大家请到这边来。请看,这是大观公园的导游图。从图上可以看出,大观公园大致可分为三个片区:这是我们要去的近华浦,大观楼主景区,著名的大观楼长联就挂在大观楼前,公园主要的亭台水树也大都集中在这一片,我们重点观赏这个景区。我们现在进入了垂杨夹道,荷池分列的主游路。大家请看,在右边荷塘的柳树丛之外,有一片非常别致的建筑,它们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格。请大家猜猜,这些建筑属于公园的哪一部分?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公园导游图中没有标出呢?原来,它本不属于公园,只是和公园相邻的“金孔雀宾馆”。它虽与公园无墙垣之隔,仅以一小溪流划出双方的分界,但这群建筑,与公园周围的"环境、色调都非常和谐,几乎和公园景致融为一体。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之景观现象,在*古典园林造园构景手段中称为“借景”。这里互为相邻,互为相借,是“邻借”的一种。这一借,在空间上扩展了游人的视觉和联想,使公园的有限变得无限,使酒店的环境*添了幽趣,真可谓相邻相映,互惠互利。

  每当盛夏,那路两旁的荷花、荷叶或浮或立,密密层层,微风徐来,清香四溢,更给人以快意。林荫道两旁,还有高大的龙竹、飘香的桂花、海棠、垂柳。若是遇上秋天菊展,大观公园更会以数不清的缤纷色彩,看不尽的千姿万态来恭迎佳宾。

  迎面不远跨一小桥,便是琉璃飞檐的“近华浦”亭阁。前面我已经说过,近华浦就是接近太华山的水滨之意。刚才进门,有的朋友买到《大观楼简介》的小册子,请大家看封底,从清末昆明画家杨应选画的《滇池大观图》的扇面画看,当时的大观楼还是一个小岛,岛上有亭台楼阁,还有围墙长廊;绿树簇拥,碧波回环,山水空溕;远处太华山恰似睡美人,近处还有一些沙滩、小岛,大致景观和我们看到的相当。所不同的是,那时要去大观楼,还需用船摆渡,如今小岛同陆地连接起来,可直接进入大观楼景区。

  现在大家请看门两侧的这副对联:“曾经沧海难为水,欲上高楼且7白舟。”此联集化古诗而成,现在我要请教大家,这副对联所用的古诗和古诗作者是……已经有朋友脱口而出了。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唐代诗人元稹《离思》中的句子。原诗是写爱情,作者作此诗以表达自己对亡妻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巫山之云。其意又出自《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也就是说曾经观过沧海的人,看其它水就觉得难得称得上水。上联在此把滇池之水比作“沧海”之水,评价是相当高的。下联则化用唐代另一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句。下联之意是呼唤人们:要想登楼,就请在此停舟上岸吧!停舟登楼干什么?饱览滇池美景,追思历史,抒发人生感慨。

  大家知道,*自然山水式园林独树一帜,享誉世界。其特点之一就是顺其自然、布局灵活、变化有致。眼前的大观公园是一个利用天然水滨加以人工改造而成的自然山水园林。布局上采用不规则的*面,利用周围自然环境创造了开阔的空间,以大观楼牌坊、近华浦亭阁、假山、游路、东园、曲廊、桥堤将水面分隔成若断若续的几部分,使湖面显得深远而有层次;当人们漫步其间,感到左右顾盼有景,曲折变化有致;而园外渔舟乡舍、田园山水、谷黄稻香、驻步远眺,使游人心旷神怡、顿生自然野趣。这园林郊野混然一体,真可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其特点之二为小中见大,大中有小,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园林空间总是有限的,而园林风景却给人以“无限”感觉。园林的空间处理,大小不同,明暗开合,高低参差对比,东园、鲁园、庾园、楼外楼、近华浦,各具特色,步移景异,大园包小园,小园见大园,使占地有限的园林层次丰富异常。另外,借景也是小中见大的处理手法。邻借我们已给大家作了介绍。远借必登高眺望,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临大观楼,极目远望滇池、西山之景,远望田园风光之景,远望渔舟唱晚之景,这些为远借。俯视轻舟荡漾、湖光倒影、观鱼游跃,却是凭栏静赏的俯借美景;而观碧空、白云、皓月、明星、飞鸟翔空,是为仰借。

  特点之三是曲径通幽,处理手法含蓄。当进了大观公园门楼,粉墙花圃、荷塘柳堤,视觉为之收敛;到近华浦之前,左右顾盼倒有几分园林建筑和景致,略见小片水面;进了主景区,山石参差,藤萝掩映,堂轩廊馆,深邃莫测,却也看到水面渐阔;小桥长堤看似还有去处,但游路已尽,假山横卧在你眼前。园内丰富的层次使你感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特点之四是空间的流通与对比。我们进了大观公园,就感到一个空间接着一个空间,又隔又连,围而不隔,隔而不断,虚虚实实,有开有合。;;;;

  ;特点之五是诗情画意。这又正是*古典园林最具特色之处。古代造园者善于运用文学上形象思维的艺术魅力美化园林。匾题楹联,为园林增光添色。大家知道,我们今天的重点就是要去欣赏大观楼长联,到时我们仔细去体味吧。

  大观楼很美,一年四季,都有自己的特点。春天的大观楼是花的世界,黄的迎春、红的山茶、紫的辛夷、白的玉兰,争艳斗妍,溢彩流光。人们漫步于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展”,仿佛在花海里游泳,浑身都沉浸着春的气息。夏天的大观楼,杨柳堤岸,轻风习习,碧绿的水面上,点缀着红荷翠叶,泛舟湖中,看楼阁倒映,又是一番情趣。秋天的大观楼,历来就是赏月的佳处,每当中秋之夜,天上皓月,人间灯火,交相辉映,堤外银波粼粼,堤内歌声笑语。秋菊迎宾,丹桂飘香,使人心旷神怡。冬天的大观楼,是观赏梅花和雪景的好地方,每当瑞雪初霁,纵目四望,远山近堤,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腊梅、红梅、绿梅在寒风中竞放。自从红嘴鸥到昆明越冬以来,这里也是海鸥的栖息场所。此时到大观楼来,观水天一色,看繁花似锦,赏人鸥相嬉,不禁让人产生几分物我两忘的感慨。这些也正是*园林艺术中的“应时之借”。

  右边我们看到的这个花坛中,有三株玫瑰是1986年10月17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偕爱丁堡公爵伉俪访问昆明时所赠,以表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之花长盛不衰。近旁还有棵纪念树,看,就是那棵高大的按树,那是1921年*委员长在昆明所植,如今已是这样地挺拔高大了。

  在我们前面,好像已经没有去路,挡在眼前的这一座假山叫做“彩云崖”。穿过“彩云崖”的石洞,使人顿生“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这园外有园,山外有山,欲扬先抑,豁然开朗之境,才使得*园林更具艺术魅力。这种造景手法谓之“抑景”。

  眼前一片空阔疏朗。大观楼前的碧波中有三个葫芦型白石塔墩,这是40年代从昆明原状元楼移到这里来的,加以环堤为带,垂柳如丝,颇似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湖对面“楼外楼”景区为大观公园园中园,右拢三潭印月,左挹草海,前面为滇池,后有长堤同东园相连,风景绝佳。二层楼的主楼同石肪联袂:远看就像是一艘古代楼船悠然启航。更为绝妙之处,大观楼与楼外楼互为“对景”,无论站于何方,相互观赏,相互烘托,别有情趣。沿堤漫步,清风徐来,看沉睡的西山,听波浪的拍岸声,更是令人心旷神怡。

  右边正面临水,背靠园林,气势雄伟的高楼,便是“大观楼”。大观楼为三重檐四方攒尖顶建筑,琉璃黄瓦,底层面阔17米,进深10米,占地170余*方米。底层正面六抹隔窗门一堂八扇,两边开洞窗。正面门楣之上“大观楼”三个字金光灿灿。二楼之上,可见咸丰帝所题“拔浪千层”愿额。门框两边,蓝底金字,正是举世闻名的大观楼长联,这便是我们今天观赏大观楼的重中之重。好,让我们从作者讲起吧。

  长联作者孙髯(?—1774),字髯翁,号颐庵,祖籍陕西三原,是康乾之际昆明的一个寒士。他自幼聪颖,喜习古诗文,胸有奇志。少年时应童试,目睹考生被搜身后才放人考场,认为这是“以盗贼待士也,吾不能*”掉头就走,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因而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始终是一个“布衣”诗人。然而他博学多识,年青时诗赋便“名重一时”,常与当时名士聚首,互相酬唱。他除了创作大观楼长联外,还著有《金沙诗草》、《永言堂诗文集》,辑录过《国朝诗采》、《滇诗》等,曾修《云南县志》,他关心国计民生,寻求根除昆明水患的良方;还时时关心百姓的疾苦,为他们呼吁减租免税。晚年他生活困苦,在圆通寺咒蚊台卖卜为生,但他坚毅乐观、傲然不屈,喜种梅花,自号“万树梅花一布衣”。他锐敏地感受到末代封建王朝危机四伏,大厦将倾的时代气氛,并将这深刻的感受融注在这副长联中,以苍烟落照中的断碣残碑,以几杵疏钟、一枕清霜等自然景物,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统治必然没落。后来诗人前往其子所在弥勒县,并在那里去世,今弥勒县城有孙髯墓。

  大家请看,这就是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共180字,全文如下: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译成,其内容如下:

  五百里浩渤的滇池,在我眼前奔涌,敞开衣襟,推高冠戴,这茫茫无边的碧波,多么令人欣喜啊!看吧:东方的金马山似神马奔驰,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北面的蛇山如灵蛇婉蜒,南端的鹤山若白鹤翱翔。诗人们,‘何不选此良辰登上高楼,观赏那螃蟹似的小岛,螺蛳般的沙洲;薄雾中的浓树垂柳像少女梳理秀发一般摇曳;还有那漫天的水草,遍地的芦苇,以及点缀其间的翠绿的小鸟和几抹灿烂的红霞。尽情观赏吧,切莫辜负了滇池四周飘香的金色稻谷,明媚阳光下的万顷沙滩,夏日婀娜的莲荷,春天依依的杨柳。

  数千年的往事,涌上我的心头。举起酒杯,仰对长空感叹,那些历史长河中诸多的英雄,而今还有谁在呢?试想:汉武帝为了开辟西南到印度的通道,在长安挖凿昆明湖操练水军;唐中宗派兵收复洱海地区,立铁柱以记功;宋太祖手挥玉斧,面对版图,将西南划在界外;元世祖率大军跨革囊及筏渡过金沙江,统一了云南。这些伟业丰功,真是费尽了移山的心力啊!但是朝代更替之快,有如傍晚的雨,早晨的云一样的短暂,连幕帘都来不及卷起就很快消失了;就连那记功的残碑断碣,也都倾颓在夕阳暮霓之中。到头来,只留下几声稀疏的钟声,半江暗淡的渔火,两行孤寂的秋雁,一枕清冷的寒霜。

  这位朋友问,下联中的四个典故有何来历?现在我们对涉及云南历史的这四个典故作一解释。

  首先是“汉习楼船”一句。当时,西汉武帝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在大夏国(今阿富汗)发现有一条西南通往印度贩运丝绸的古道。汉武帝派人寻找这条古道,结果在云南洱海一带受到昆明族的阻挡,未能找到。于是他下令在首都长安挖一人工湖,名为“昆明池”,操练水军,准备攻打昆明族。这便是“汉习楼船”的典故。至于北京颐和园中为什么有个昆明湖?这是因为清代的乾隆皇帝敬仰汉武帝开疆拓土的功绩,便把北京西湖更名为“昆明湖”。

  再就是“唐标铁柱”的出典。公元8世纪初,唐朝与吐蕃在洱海地区争夺统治权。707年,唐中宗李显派御史唐九征率兵人滇,拔除了吐蕃的据点,从而恢复了对洱海地区的统治。于是唐九征便立铁柱以记功。

  “宋挥玉斧”指的是北宋太祖赵匡胤在*定四川之后,手持玉斧(文房玩物)沿地图的大渡河一划,说:“此外非吾有也。”意思是宋朝再不要大渡河以外的地方了。有的朋友听到这里,不禁要问:“自古帝王开疆拓土都雄心勃勃,为何宋太祖要将云南划在界外呢?”这是因为北宋不像汉唐那样国力强盛、疆域辽阔,自己国势贫弱,已无力再进攻云南;加之他错误地总结唐朝扶持南诏而南诏叛唐的教训,因此将云南划在域外。

  还有一个典故是“元跨革囊”。革囊即羊皮囊(也有用牛皮做的)。可用单个革囊缚在身上作漂浮器材渡江,当地人称之为“皮馄钝”;也可多个皮囊连缀为筏子。1253年,蒙古大汗派忽必烈率军攻云南,计划先灭大理,对南宋形成包围态势,最终灭之。忽必烈率十万大军来到金沙江畔,就是用了革囊以及皮筏渡过金沙江,灭了大理国,将云南归于元的统治之下。

  孙髯翁长联既出,因其社会内容深广,一扫他人俗唱,轰动一时。昆明名士陆树堂以行书将其写出刊刻,挂于大观楼前,闻者莫不兴起,冀—登临为快。

  孙髯翁长联,“上联”以写景抒情为画龙之笔,紧扣“大观楼”,写登楼所见滇池景色的壮阔浩渺,抚媚秀丽,一句一图,有声有色。作者巧妙地将历史神话和现实景物的描绘结合起来,使景物描写变得神奇富丽,它既不同于波涛汹涌的东海,也不同于其它*原湖泊,而是处处闪射“着高原明珠所特有的光辉,引人心往神驰,油然”而生热爱乡土热爱祖国的豪情。“下联”则以叙楼事议论为点晴之笔。援引史实,事事关乎云南历史,站在滇池之畔,回想云南往事;由有关云南的历史事件,进而把几千年来的正统皇朝看作是“暮雨朝云”,不能持久;把封建统治者创造的伟烈丰功,看做是“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对那些所谓“滚滚英雄”的封建统治者进行了大胆地否定。

  孙髯在长联中对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提出大胆的怀疑,敢于把所谓“至高无上”的封建统治者视为粪土,从“康乾盛世”看到了封建统治的没落,这充分表现了他不同凡响的胆识和可贵的反潮流精神。这也是长期以来长联被人传诵,孙髯受人尊敬的一个重要原因。

  长联脍炙人口、驰誉海内。统治阶级也嗅出了它的叛逆气息,道光年间,云贵总督阮元、浙江巡抚程月川就曾对长*加篡改。阮元曾明白地说:“孙髯原联,以正统之汉、唐、宋、元伟业丰功,总归一空为主,说到我朝(清)?”故将“北走蜿蜒、南翔缟素”改为“北倚盘龙,南驯宝象”,隐含他效忠北方清廷,以“驯”云南人民之意,还将“伟烈丰功”改为“爨长蒙酋”,把原指的封建帝王偷换成地方首领,使长联主题思想由反封建而变为维护封建统治(即所谓“扶正消逆”)。其余的如将“披襟岸帻”改为“凭栏向远”。“梳裹就风鬃雾鬃”改为“衬将起苍崖翠壁”’“心力”改为“气力”等等,极大地削弱了原联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阮联悬挂出来之后“滇中人士,颇多烦言”,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软(阮)烟袋(芜台为阮元的字)不通,萝卜韭菜葱,擅改古人对,笑煞孙髯翁。”当阮元任满调走之后,大观楼又换上了孙髯翁的原联。浙江巡抚程月川所改之联,也因为思想、艺术上篡改得十分拙劣,无人传诵。应该说,这些达官贵人篡改长联不是出于不通文墨,而是政治立场所决定的。

  咸丰七年(1857年)大观楼与长联同时毁于兵燹。同治五年(1866年),大观楼重建,光绪十四年(1888年)云贵总督岑毓英让赵藩重新将长联楷书,以自己的题名刊刻挂出,一直保存至今。

  长联的创作,表现了孙髯翁勇于脱出前人窠臼,另辟蹊径的独创精神。首先,孙髯翁长联首创了融骈赋诗词于一炉的创作方法。在写作体例上,大胆突破五至十一字的陈规,’以诗词*,以骈体散文*,以歌赋*、句式长短相间,灵活自如,对仗工整、辞采艳丽,全联长达180字,气势磅碍,古来少见,极大地丰富了对联的创作手法。孙联一出,对联的面目为之一新。仅此而言,孙联在对联发展史上已占据了一个不可移易的重要位置。

  其次,孙髯翁长联扩大了对联创作的视野。此联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以广阔的社会生活*,驰骋想象,纵论古今,写得诗意浓郁而又风光流转,态度鲜明强烈,感情沉郁顿挫,给对联创作开拓了新境界,扩大了对联创作的新生面。;;;;;

  其三,孙髯翁的长联在结构上也独具匠心。上联以景展开广阔的空间;下联用史跨越漫长的时间。作者驰骋于时空之中,整联情景交融、气宇轩昂,文字对称、首尾贯注,用典精当、意境相反;读来令人神思飞扬,回味无穷,体现了作者构思的精妙。

  再者,孙髯翁长联还善于贴切地融化前人诗词佳句*。如“风鬟雾鬓”是李清照《永遇乐》词中的名句,而孙髯用在这里形容湖畔浓树垂柳在薄雾中摇曳的姿态,效果极佳,几有胜兰之妙。其它如“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也都是融化的佳例。

  最后,孙联遣词造句的精炼圆熟,音韵节奏的铿锵流美都臻于炉火纯青的境地,几乎不可改易一字。这一点已给大家谈过了。

  各位朋友,以上几点,便是“海内第一联”,孙髯翁大观楼长联的几个主要艺术特点。

  经过历史的风雨沧桑,长联受到越来越多的称誉和赞扬。清人吴仰贤高度评价:“铁板铜琶鞋鞑声,髯翁才气剧纵横。楼头一百八十字,黄鹤题留万古名。”道光年问,楹联学家梁章矩说:“胜地壮观,必有长联始称,然不过二三十字而止,惟云南省城附郭大观楼楹联一帖,多至一百七十余言,传颂海内。”近代刘润之则赞扬:“孙髯翁大观楼楹联,大气磅礴,光耀宇宙,海内长联,应推第一。”

  1958年3月*到成都参加中央工作会议。会议期间曾借阅楹联书10余种,内有梁章矩《楹联丛话》。在此书中他看到大观楼长联,十分欣赏,能背诵如流。书中梁氏在肯定长联同时又评价说:“(此联)究未免冗长之讥也。”对此,*旁批:“从古未有,别创一格,此评不确。”对梁文所言长联“一百七十余言”,*旁批纠正:“一百八十字。”还对书中收录阮元篡改的长联十分讨厌,旁批:“死对,点金成铁。”1959年10月*游大观楼后曾作《游昆明大观楼》诗,前四句云:“昆明大观楼,一揽湖山胜。髯翁长联语,今古情怀罄。”1961年1月郭沫若在《登大观楼即事》诗里热情赞颂道:“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此诗手迹今悬于大观楼三楼,已脍炙人口。*1963年12月泛舟滇池,也曾作:《船舱壁间悬孙髯翁大观楼长联读后喜赋》;“滇池眼中五百里,联想人类数千年。腐朽制度终崩溃,新兴阶级势如磐。诗人穷死非不幸,迄今长联是预曰。

  孙联之后,仿作叠出,长联竞相问世。但是至今尚未有与之比肩者,大观楼长联依然堪称“天下第一”。

  我们先看上联,“千秋怀抱三杯酒”,意为:千万年来的悠悠往事,一齐涌上心头,满盈于怀抱之中。让我们举杯漫饮,慢慢去评说千秋功罪,消融那无尽的感慨吧!;;

  下联“万里云山一水楼”,说的是:云覆青山,山拥白云,云山万里,直接苍天。在浩渺的滇池之畔,有一座凌波拔起的高楼。登上高楼,凭栏远眺,指点江山。

  作者将酒、云、山、水、楼等实物和景观加以排比,又让千秋、三杯、万里、一(座)等悬殊的数量,相比又相联系,将大观楼长联进行了高度的浓缩和概括,既描绘出宏伟而又秀美的景象,又抒发了强烈而又深沉的感情,在思想上,格调上与大观楼长联有共通之处,艺术上可以和长联相辉映。

  此联字体为行书,飘洒俊逸,原为宋湘所书,后毁。同治年间马如龙补制并落上自己的名字。

  欣赏完此联,让我们登楼一观。各位朋友,不同的时间登上大观楼,虽然同样欣赏远借之滇池与西山,然而有不同的感受。清晨登大观楼,可见山在水中,水在雾中,如一幅水墨山水画。中午登大观楼,五百里滇池尽收眼底,碧波万顷。黄昏登大观楼,晚霞尽染,白帆点点,渔歌声声,充满了诗情画意。这又是“借景”效果的“应时而借”。

  现在我们已登上三楼,请看这就是郭沫若先生1961年1月游大观楼时亲笔所题诗句:

  果然一大观,山水唤凭栏。

  睡佛云中逸,滇池海样宽。

  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

  我亦披襟久,雄心溢两间。

  这首诗既以雄健浩大的气势赞赏了大观楼壮丽的景色,又对孙髯翁及其长联给予了高度评价。

  大观楼因孙髯翁长联而声名远播。今人由云龙有联云:“与岳阳黄鹤相衡,一样雄奇,各有大名垂宇宙;揽昆海碧鸡之胜,同来眺赏,莫将佳月负春秋。”此联将大观楼与岳阳楼、黄鹤楼相提并论。随着大观楼声名日盛,“*四大名楼”之说的形成已是不争的事实。滕王阁与滕王阁诗并序、黄鹤楼与黄鹤楼诗、岳阳楼与岳阳楼记、大观楼与大观楼长联,名楼名篇相映增辉,并共同辉映中华。

  好,我们今天的观光就到这里,请大家拍照留影,准时上车。

昆明大观楼导游词3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去大观楼观光。请大家往车子左边看,这里有处河湾,这个河湾自清代始称为“篆塘”。“篆”为汉字形体行草隶篆的篆,塘就是水塘的“塘”字。在这里,“篆”同“转”谐音,意思就是流水转湾处。车行的左边,我们沿河而行,据传,这条河是在清康熙年间,吴三桂统治云南时,疏挖了自滇池沿岸晋宁、昆阳、呈贡等地运粮到昆明的河道,古称西门河(因在昆明明清古城小西门外),俗称“运粮河”。今称“篆塘河”或“大观河”,是一条人工河道。

  大观楼公园座落在昆明城西南郊的滇池之滨,与苍翠连绵的太华山隔水相望。公园碧水涟漪、长堤垂柳、夏荷秋菊、楼外有楼、景外有景,是一个风光秀丽之湖泊公园。更因为有孙髯翁的“古今第一长联”而闻名遐迩。

  元明以来,不断开挖海口河,滇池水位下降,水域缩小,现在大观楼一带,才渐渐露出水面,成为小岛。因与太华山隔水相对,故名“近华浦”。

  据徐霞客《游太华山记》载:“出省城,西南二里下舟,**畴夹水。十里田尽,崔苇满泽,舟行深绿间,不复知为滇池巨流,是为草海。草间舟道甚狭,遥望西山绕臂东出,削崖排空,则罗汉寺也。”由此看来,近华浦在明末仍是芦苇沼泽,与滇池草海连成一片,尚未形成风景名胜区。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湖北籍和尚乾印在近华浦结一茅底,讲《妙法莲华经》,听者常千人。后来,善男信女募化将茅庵修为观音寺,游客逐渐增多,便成了城郊名胜。

  大观楼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云南巡抚王继文看中这里的湖光山色,在此大兴土木,挖池筑堤,植花种柳,建楼二层。此楼因面临滇池,观远浦遥岑,风帆烟树,擅湖山之胜,遂命名“大观楼”。后来又相继建华严阁、催耕佰、观稼堂、涌月亭、澄碧堂等,成为昆明的游览胜地。

  清道光八年(1828年),云南按察使翟锦观将大观楼由原来的二层改建为三层。咸丰三年(1853年),皇帝询问滇池形势,兵部侍郎何彤云历陈大观情形。咸丰帝听后,御书“拔浪千层”匾额,颁赐大观楼。以后,大观楼曾先后遭兵燹和大水而被毁灭。光绪九年(1883年),云贵总督岑毓英命住持性田和尚重新修建,保存至今,就是今天的大观楼。

  当年大观楼建成之后,由于秀逸之湖光山色,甚至有人将其称为“省城第一名胜”。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每于良辰佳日,登楼赏景,或欢宴宾朋,或弹歌相庆,或饮酒赋诗,可谓盛极一时。两三百年来,大观楼留下了许多诗文楹联,但多为吟风弄月、离情别绪之作。就在乾隆年间,一位寒士出类不群,一扫俗唱,写出了具有深广社会内容的“海内第一联”,一时惊动儒林。请问诸位,在座有人知道这是一副怎样的对联,作者是谁吗?

  看来我们车上博学多才、学富五车者大有人在,这位客人说对了,那正是我们今天要去观赏的主要内容——大观楼长联,作者孙髯翁。长联因景抒情,借史述怀,有如一篇辞采灿烂,文气贯注的抒情散文,不少人为之赞赏叫绝,将其称为海内长联第一佳者。

  这里,我们先说一段题外话。前边不远,我们看见大观河与公路上有一条铁道,一条公路。这条公路一直可以通到大理、保山、瑞丽,最后可到达缅甸,就是著名的抗日战争时期开通的*运输生命线——滇缅公路。这条铁路呢,是1958年动工,1970年7月1日建成通车的成昆铁路,全长1083千米,沿途高山深涧连绵不断,工程之艰巨令人惊叹,全线共凿隧道427个,架桥梁653座,是目前我国铁路线中隧道最长的一条铁路。

  大观楼公园到了,请大家带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和相机、胶卷;各位请注意,集合时间是一小时后,喜爱摄影的朋友也请注意时间,及时返回集合地点,前面就是停车处,请大家记好我们的车号。

  这里是公园大门,门额的“大观楼”三个字是清代呈贡书法家孙铸(铁舟)所书。大观楼在民国七年(1918年)由云南督军唐继尧辟为公园,如今直呼其名“大观楼”或叫“大观公园”。

  大家请到这边来。请看,这是大观公园的导游图。从图上可以看出,大观公园大致可分为三个片区:这是我们要去的近华浦,大观楼主景区,著名的大观楼长联就挂在大观楼前,公园主要的亭台水树也大都集中在这一片,我们重点观赏这个景区。我们现在进入了垂杨夹道,荷池分列的主游路。大家请看,在右边荷塘的柳树丛之外,有一片非常别致的建筑,它们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格。

  请大家猜猜,这些建筑属于公园的哪一部分?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公园导游图中没有标出呢?原来,它本不属于公园,只是和公园相邻的“金孔雀宾馆”。它虽与公园无墙垣之隔,仅以一小溪流划出双方的分界,但这群建筑,与公园周围的环境、色调都非常和谐,几乎和公园景致融为一体。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之景观现象,在*古典园林造园构景手段中称为“借景”。这里互为相邻,互为相借,是“邻借”的一种。这一借,在空间上扩展了游人的视觉和联想,使公园的有限变得无限,使酒店的环境*添了幽趣,真可谓相邻相映,互惠互利。

  每当盛夏,那路两旁的荷花、荷叶或浮或立,密密层层,微风徐来,清香四溢,更给人以快意。林荫道两旁,还有高大的龙竹、飘香的桂花、海棠、垂柳。若是遇上秋天菊展,大观公园更会以数不清的缤纷色彩,看不尽的千姿万态来恭迎佳宾。

  迎面不远跨一小桥,便是琉璃飞檐的“近华浦”亭阁。前面我已经说过,近华浦就是接近太华山的水滨之意。刚才进门,有的朋友买到《大观楼简介》的.小册子,请大家看封底,从清末昆明画家杨应选画的《滇池大观图》的扇面画看,当时的大观楼还是一个小岛,岛上有亭台楼阁,还有围墙长廊;绿树簇拥,碧波回环,山水空溕;远处太华山恰似睡美人,近处还有一些沙滩、小岛,大致景观和我们看到的相当。所不同的是,那时要去大观楼,还需用船摆渡,如今小岛同陆地连接起来,可直接进入大观楼景区。

  现在大家请看门两侧的这副对联:“曾经沧海难为水,欲上高楼且7白舟。”此联集化古诗而成,现在我要请教大家,这副对联所用的古诗和古诗作者是……已经有朋友脱口而出了。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唐代诗人元稹《离思》中的句子。原诗是写爱情,作者作此诗以表达自己对亡妻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巫山之云。其意又出自《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也就是说曾经观过沧海的人,看其它水就觉得难得称得上水。上联在此把滇池之水比作“沧海”之水,评价是相当高的。下联则化用唐代另一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句。下联之意是呼唤人们:要想登楼,就请在此停舟上岸吧!停舟登楼干什么?饱览滇池美景,追思历史,抒发人生感慨。

  大家知道,*自然山水式园林独树一帜,享誉世界。其特点之一就是顺其自然、布局灵活、变化有致。眼前的大观公园是一个利用天然水滨加以人工改造而成的自然山水园林。布局上采用不规则的*面,利用周围自然环境创造了开阔的空间,以大观楼牌坊、近华浦亭阁、假山、游路、东园、曲廊、桥堤将水面分隔成若断若续的几部分,使湖面显得深远而有层次;当人们漫步其间,感到左右顾盼有景,曲折变化有致;而园外渔舟乡舍、田园山水、谷黄稻香、驻步远眺,使游人心旷神怡、顿生自然野趣。这园林郊野混然一体,真可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其特点之二为小中见大,大中有小,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园林空间总是有限的,而园林风景却给人以“无限”感觉。园林的空间处理,大小不同,明暗开合,高低参差对比,东园、鲁园、庾园、楼外楼、近华浦,各具特色,步移景异,大园包小园,小园见大园,使占地有限的园林层次丰富异常。另外,借景也是小中见大的处理手法。邻借我们已给大家作了介绍。远借必登高眺望,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临大观楼,极目远望滇池、西山之景,远望田园风光之景,远望渔舟唱晚之景,这些为远借。俯视轻舟荡漾、湖光倒影、观鱼游跃,却是凭栏静赏的俯借美景;而观碧空、白云、皓月、明星、飞鸟翔空,是为仰借。

  特点之三是曲径通幽,处理手法含蓄。当进了大观公园门楼,粉墙花圃、荷塘柳堤,视觉为之收敛;到近华浦之前,左右顾盼倒有几分园林建筑和景致,略见小片水面;进了主景区,山石参差,藤萝掩映,堂轩廊馆,深邃莫测,却也看到水面渐阔;小桥长堤看似还有去处,但游路已尽,假山横卧在你眼前。园内丰富的层次使你感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特点之四是空间的流通与对比。我们进了大观公园,就感到一个空间接着一个空间,又隔又连,围而不隔,隔而不断,虚虚实实,有开有合。;;;;

  ;特点之五是诗情画意。这又正是*古典园林最具特色之处。古代造园者善于运用文学上形象思维的艺术魅力美化园林。匾题楹联,为园林增光添色。大家知道,我们今天的重点就是要去欣赏大观楼长联,到时我们仔细去体味吧。

  大观楼很美,一年四季,都有自己的特点。春天的大观楼是花的世界,黄的迎春、红的山茶、紫的辛夷、白的玉兰,争艳斗妍,溢彩流光。人们漫步于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展”,仿佛在花海里游泳,浑身都沉浸着春的气息。夏天的大观楼,杨柳堤岸,轻风习习,碧绿的水面上,点缀着红荷翠叶,泛舟湖中,看楼阁倒映,又是一番情趣。秋天的大观楼,历来就是赏月的佳处,每当中秋之夜,天上皓月,人间灯火,交相辉映,堤外银波粼粼,堤内歌声笑语。秋菊迎宾,丹桂飘香,使人心旷神怡。冬天的大观楼,是观赏梅花和雪景的好地方,每当瑞雪初霁,纵目四望,远山近堤,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腊梅、红梅、绿梅在寒风中竞放。自从红嘴鸥到昆明越冬以来,这里也是海鸥的栖息场所。此时到大观楼来,观水天一色,看繁花似锦,赏人鸥相嬉,不禁让人产生几分物我两忘的感慨。这些也正是*园林艺术中的“应时之借”。

  右边我们看到的这个花坛中,有三株玫瑰是1986年10月17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偕爱丁堡公爵伉俪访问昆明时所赠,以表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之花长盛不衰。近旁还有棵纪念树,看,就是那棵高大的按树,那是1921年*委员长在昆明所植,如今已是这样地挺拔高大了。

  在我们前面,好像已经没有去路,挡在眼前的这一座假山叫做“彩云崖”。穿过“彩云崖”的石洞,使人顿生“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这园外有园,山外有山,欲扬先抑,豁然开朗之境,才使得*园林更具艺术魅力。这种造景手法谓之“抑景”。

  眼前一片空阔疏朗。大观楼前的碧波中有三个葫芦型白石塔墩,这是40年代从昆明原状元楼移到这里来的,加以环堤为带,垂柳如丝,颇似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湖对面“楼外楼”景区为大观公园园中园,右拢三潭印月,左挹草海,前面为滇池,后有长堤同东园相连,风景绝佳。二层楼的主楼同石肪联袂:远看就像是一艘古代楼船悠然启航。更为绝妙之处,大观楼与楼外楼互为“对景”,无论站于何方,相互观赏,相互烘托,别有情趣。沿堤漫步,清风徐来,看沉睡的西山,听波浪的拍岸声,更是令人心旷神怡。

  右边正面临水,背靠园林,气势雄伟的高楼,便是“大观楼”。大观楼为三重檐四方攒尖顶建筑,琉璃黄瓦,底层面阔17米,进深10米,占地170余*方米。底层正面六抹隔窗门一堂八扇,两边开洞窗。正面门楣之上“大观楼”三个字金光灿灿。二楼之上,可见咸丰帝所题“拔浪千层”愿额。门框两边,蓝底金字,正是举世闻名的大观楼长联,这便是我们今天观赏大观楼的重中之重。好,让我们从作者讲起吧。

  长联作者孙髯(?—1774),字髯翁,号颐庵,祖籍陕西三原,是康乾之际昆明的一个寒士。他自幼聪颖,喜习古诗文,胸有奇志。少年时应童试,目睹考生被搜身后才放人考场,认为这是“以盗贼待士也,吾不能*”掉头就走,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因而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始终是一个“布衣”诗人。然而他博学多识,年青时诗赋便“名重一时”,常与当时名士聚首,互相酬唱。他除了创作大观楼长联外,还著有《金沙诗草》、《永言堂诗文集》,辑录过《国朝诗采》、《滇诗》等,曾修《云南县志》,他关心国计民生,寻求根除昆明水患的良方;还时时关心百姓的疾苦,为他们呼吁减租免税。晚年他生活困苦,在圆通寺咒蚊台卖卜为生,但他坚毅乐观、傲然不屈,喜种梅花,自号“万树梅花一布衣”。他锐敏地感受到末代封建王朝危机四伏,大厦将倾的时代气氛,并将这深刻的感受融注在这副长联中,以苍烟落照中的断碣残碑,以几杵疏钟、一枕清霜等自然景物,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统治必然没落。后来诗人前往其子所在弥勒县,并在那里去世,今弥勒县城有孙髯墓。

  大家请看,这就是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共180字,全文如下: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译成,其内容如下:

  五百里浩渤的滇池,在我眼前奔涌,敞开衣襟,推高冠戴,这茫茫无边的碧波,多么令人欣喜啊!看吧:东方的金马山似神马奔驰,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北面的蛇山如灵蛇婉蜒,南端的鹤山若白鹤翱翔。诗人们,‘何不选此良辰登上高楼,观赏那螃蟹似的小岛,螺蛳般的沙洲;薄雾中的浓树垂柳像少女梳理秀发一般摇曳;还有那漫天的水草,遍地的芦苇,以及点缀其间的翠绿的小鸟和几抹灿烂的红霞。尽情观赏吧,切莫辜负了滇池四周飘香的金色稻谷,明媚阳光下的万顷沙滩,夏日婀娜的莲荷,春天依依的杨柳。

  数千年的往事,涌上我的心头。举起酒杯,仰对长空感叹,那些历史长河中诸多的英雄,而今还有谁在呢?试想:汉武帝为了开辟西南到印度的通道,在长安挖凿昆明湖操练水军;唐中宗派兵收复洱海地区,立铁柱以记功;宋太祖手挥玉斧,面对版图,将西南划在界外;元世祖率大军跨革囊及筏渡过金沙江,统一了云南。这些伟业丰功,真是费尽了移山的心力啊!但是朝代更替之快,有如傍晚的雨,早晨的云一样的短暂,连幕帘都来不及卷起就很快消失了;就连那记功的残碑断碣,也都倾颓在夕阳暮霓之中。到头来,只留下几声稀疏的钟声,半江暗淡的渔火,两行孤寂的秋雁,一枕清冷的寒霜。

  这位朋友问,下联中的四个典故有何来历?现在我们对涉及云南历史的这四个典故作一解释。

  首先是“汉习楼船”一句。当时,西汉武帝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在大夏国(今阿富汗)发现有一条西南通往印度贩运丝绸的古道。汉武帝派人寻找这条古道,结果在云南洱海一带受到昆明族的阻挡,未能找到。于是他下令在首都长安挖一人工湖,名为“昆明池”,操练水军,准备攻打昆明族。这便是“汉习楼船”的典故。至于北京颐和园中为什么有个昆明湖?这是因为清代的乾隆皇帝敬仰汉武帝开疆拓土的功绩,便把北京西湖更名为“昆明湖”。

  再就是“唐标铁柱”的出典。公元8世纪初,唐朝与吐蕃在洱海地区争夺统治权。707年,唐中宗李显派御史唐九征率兵人滇,拔除了吐蕃的据点,从而恢复了对洱海地区的统治。于是唐九征便立铁柱以记功。

  “宋挥玉斧”指的是北宋太祖赵匡胤在*定四川之后,手持玉斧(文房玩物)沿地图的大渡河一划,说:“此外非吾有也。”意思是宋朝再不要大渡河以外的地方了。有的朋友听到这里,不禁要问:“自古帝王开疆拓土都雄心勃勃,为何宋太祖要将云南划在界外呢?”这是因为北宋不像汉唐那样国力强盛、疆域辽阔,自己国势贫弱,已无力再进攻云南;加之他错误地总结唐朝扶持南诏而南诏叛唐的教训,因此将云南划在域外。

  还有一个典故是“元跨革囊”。革囊即羊皮囊(也有用牛皮做的)。可用单个革囊缚在身上作漂浮器材渡江,当地人称之为“皮馄钝”;也可多个皮囊连缀为筏子。1253年,蒙古大汗派忽必烈率军攻云南,计划先灭大理,对南宋形成包围态势,最终灭之。忽必烈率十万大军来到金沙江畔,就是用了革囊以及皮筏渡过金沙江,灭了大理国,将云南归于元的统治之下。

  孙髯翁长联既出,因其社会内容深广,一扫他人俗唱,轰动一时。昆明名士陆树堂以行书将其写出刊刻,挂于大观楼前,闻者莫不兴起,冀—登临为快。

  孙髯翁长联,“上联”以写景抒情为画龙之笔,紧扣“大观楼”,写登楼所见滇池景色的壮阔浩渺,抚媚秀丽,一句一图,有声有色。作者巧妙地将历史神话和现实景物的描绘结合起来,使景物描写变得神奇富丽,它既不同于波涛汹涌的东海,也不同于其它*原湖泊,而是处处闪射“着高原明珠所特有的光辉,引人心往神驰,油然”而生热爱乡土热爱祖国的豪情。“下联”则以叙楼事议论为点晴之笔。援引史实,事事关乎云南历史,站在滇池之畔,回想云南往事;由有关云南的历史事件,进而把几千年来的正统皇朝看作是“暮雨朝云”,不能持久;把封建统治者创造的伟烈丰功,看做是“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对那些所谓“滚滚英雄”的封建统治者进行了大胆地否定。

  孙髯在长联中对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提出大胆的怀疑,敢于把所谓“至高无上”的封建统治者视为粪土,从“康乾盛世”看到了封建统治的没落,这充分表现了他不同凡响的胆识和可贵的反潮流精神。这也是长期以来长联被人传诵,孙髯受人尊敬的一个重要原因。

  长联脍炙人口、驰誉海内。统治阶级也嗅出了它的叛逆气息,道光年间,云贵总督阮元、浙江巡抚程月川就曾对长*加篡改。阮元曾明白地说:“孙髯原联,以正统之汉、唐、宋、元伟业丰功,总归一空为主,说到我朝(清)?”故将“北走蜿蜒、南翔缟素”改为“北倚盘龙,南驯宝象”,隐含他效忠北方清廷,以“驯”云南人民之意,还将“伟烈丰功”改为“爨长蒙酋”,把原指的封建帝王偷换成地方首领,使长联主题思想由反封建而变为维护封建统治(即所谓“扶正消逆”)。

  其余的如将“披襟岸帻”改为“凭栏向远”。“梳裹就风鬃雾鬃”改为“衬将起苍崖翠壁”’“心力”改为“气力”等等,极大地削弱了原联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阮联悬挂出来之后“滇中人士,颇多烦言”,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软(阮)烟袋(芜台为阮元的字)不通,萝卜韭菜葱,擅改古人对,笑煞孙髯翁。”当阮元任满调走之后,大观楼又换上了孙髯翁的原联。浙江巡抚程月川所改之联,也因为思想、艺术上篡改得十分拙劣,无人传诵。应该说,这些达官贵人篡改长联不是出于不通文墨,而是政治立场所决定的。

  咸丰七年(1857年)大观楼与长联同时毁于兵燹。同治五年(1866年),大观楼重建,光绪十四年(1888年)云贵总督岑毓英让赵藩重新将长联楷书,以自己的题名刊刻挂出,一直保存至今。

  长联的创作,表现了孙髯翁勇于脱出前人窠臼,另辟蹊径的独创精神。首先,孙髯翁长联首创了融骈赋诗词于一炉的创作方法。在写作体例上,大胆突破五至十一字的陈规,’以诗词*,以骈体散文*,以歌赋*、句式长短相间,灵活自如,对仗工整、辞采艳丽,全联长达180字,气势磅碍,古来少见,极大地丰富了对联的创作手法。孙联一出,对联的面目为之一新。仅此而言,孙联在对联发展史上已占据了一个不可移易的重要位置。

  其次,孙髯翁长联扩大了对联创作的视野。此联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以广阔的社会生活*,驰骋想象,纵论古今,写得诗意浓郁而又风光流转,态度鲜明强烈,感情沉郁顿挫,给对联创作开拓了新境界,扩大了对联创作的新生面。;;;;;

  其三,孙髯翁的长联在结构上也独具匠心。上联以景展开广阔的空间;下联用史跨越漫长的时间。作者驰骋于时空之中,整联情景交融、气宇轩昂,文字对称、首尾贯注,用典精当、意境相反;读来令人神思飞扬,回味无穷,体现了作者构思的精妙。

  再者,孙髯翁长联还善于贴切地融化前人诗词佳句*。如“风鬟雾鬓”是李清照《永遇乐》词中的名句,而孙髯用在这里形容湖畔浓树垂柳在薄雾中摇曳的姿态,效果极佳,几有胜兰之妙。其它如“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也都是融化的佳例。

  最后,孙联遣词造句的精炼圆熟,音韵节奏的铿锵流美都臻于炉火纯青的境地,几乎不可改易一字。这一点已给大家谈过了。

  各位朋友,以上几点,便是“海内第一联”,孙髯翁大观楼长联的几个主要艺术特点。

  经过历史的风雨沧桑,长联受到越来越多的称誉和赞扬。清人吴仰贤高度评价:“铁板铜琶鞋鞑声,髯翁才气剧纵横。楼头一百八十字,黄鹤题留万古名。”道光年问,楹联学家梁章矩说:“胜地壮观,必有长联始称,然不过二三十字而止,惟云南省城附郭大观楼楹联一帖,多至一百七十余言,传颂海内。”近代刘润之则赞扬:“孙髯翁大观楼楹联,大气磅礴,光耀宇宙,海内长联,应推第一。”

  1958年3月*到成都参加中央工作会议。会议期间曾借阅楹联书10余种,内有梁章矩《楹联丛话》。在此书中他看到大观楼长联,十分欣赏,能背诵如流。书中梁氏在肯定长联同时又评价说:“(此联)究未免冗长之讥也。”对此,*旁批:“从古未有,别创一格,此评不确。”对梁文所言长联“一百七十余言”,*旁批纠正:“一百八十字。”还对书中收录阮元篡改的长联十分讨厌,旁批:“死对,点金成铁。”1959年10月*游大观楼后曾作《游昆明大观楼》诗,前四句云:“昆明大观楼,一揽湖山胜。髯翁长联语,今古情怀罄。”1961年1月郭沫若在《登大观楼即事》诗里热情赞颂道:“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此诗手迹今悬于大观楼三楼,已脍炙人口。*1963年12月泛舟滇池,也曾作:《船舱壁间悬孙髯翁大观楼长联读后喜赋》;“滇池眼中五百里,联想人类数千年。腐朽制度终崩溃,新兴阶级势如磐。诗人穷死非不幸,迄今长联是预曰。

  孙联之后,仿作叠出,长联竞相问世。但是至今尚未有与之比肩者,大观楼长联依然堪称“天下第一”。

  我们先看上联,“千秋怀抱三杯酒”,意为:千万年来的悠悠往事,一齐涌上心头,满盈于怀抱之中。让我们举杯漫饮,慢慢去评说千秋功罪,消融那无尽的感慨吧!;;

  下联“万里云山一水楼”,说的是:云覆青山,山拥白云,云山万里,直接苍天。在浩渺的滇池之畔,有一座凌波拔起的高楼。登上高楼,凭栏远眺,指点江山。

  作者将酒、云、山、水、楼等实物和景观加以排比,又让千秋、三杯、万里、一(座)等悬殊的数量,相比又相联系,将大观楼长联进行了高度的浓缩和概括,既描绘出宏伟而又秀美的景象,又抒发了强烈而又深沉的感情,在思想上,格调上与大观楼长联有共通之处,艺术上可以和长联相辉映。

  此联字体为行书,飘洒俊逸,原为宋湘所书,后毁。同治年间马如龙补制并落上自己的名字。

  欣赏完此联,让我们登楼一观。各位朋友,不同的时间登上大观楼,虽然同样欣赏远借之滇池与西山,然而有不同的感受。清晨登大观楼,可见山在水中,水在雾中,如一幅水墨山水画。中午登大观楼,五百里滇池尽收眼底,碧波万顷。黄昏登大观楼,晚霞尽染,白帆点点,渔歌声声,充满了诗情画意。这又是“借景”效果的“应时而借”。

  现在我们已登上三楼,请看这就是郭沫若先生1961年1月游大观楼时亲笔所题诗句:

  果然一大观,山水唤凭栏。

  睡佛云中逸,滇池海样宽。

  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

  我亦披襟久,雄心溢两间。

  这首诗既以雄健浩大的气势赞赏了大观楼壮丽的景色,又对孙髯翁及其长联给予了高度评价。

  大观楼因孙髯翁长联而声名远播。今人由云龙有联云:“与岳阳黄鹤相衡,一样雄奇,各有大名垂宇宙;揽昆海碧鸡之胜,同来眺赏,莫将佳月负春秋。”此联将大观楼与岳阳楼、黄鹤楼相提并论。随着大观楼声名日盛,“*四大名楼”之说的形成已是不争的事实。滕王阁与滕王阁诗并序、黄鹤楼与黄鹤楼诗、岳阳楼与岳阳楼记、大观楼与大观楼长联,名楼名篇相映增辉,并共同辉映中华。

  好,我们今天的观光就到这里,请大家拍照留影,准时上车。


大观楼导游词 (菁选5篇)(扩展2)

——云南大观楼导游词3篇

云南大观楼导游词1

  清道光八年(1820___年),云南按察使翟觐光重修昆明大观楼,将原来的"二层增建为三层,观音寺僧净乐重修观音寺时,又于寺后建华严阁五间三层,高于大观楼丈馀。净乐善诗联,华严阁落成时撰刻一副长联,世称“净乐长联”:

  叠阁凌虚,彩云南现,皇图列千峰拱首,万派朝宗,金碧联辉,山河壮丽。视晴岚掩翠,晓雾含烟,升曙色于丹崖,苍松鹤唳。挂斜阳于清嶂,石厂猿啼。暂息烦襟,凝神雅旷,豁尔讴歌叶韵,风月宜人,性静幽闲,互相唱和,得意时指点此间真面目。层楼映水,佛日西悬,帝德容六诏皈心,百蛮顺化,昆华聚秀,宇宙清夷。听梵呗高吟,法音朗诵,笑拈花于鹫岭,理契衣传。侪立雪于少林,道微钵受。久修净行,释念圆融,历然主伴交泰,凡圣泯迹,心源妙湛,回脱根尘,忘机处发挥这段大光明。

  净乐长联上下联各92字,全联184字,文采境界虽不及孙髯翁长联,但也指点湖山,写景清逸,修行忘机,悟世超尘,颇有为读孙髯翁长联者“指点迷津”之禅意。

  昆明昆明大观楼的文化与历史

  清咸丰五年(1855年),咸丰帝奕詝为昆明大观楼题赐:“拔浪千层”匾。马如龙有“跋”叙述赐匾经过:“咸丰丁卯(1855年),兵部侍郎何彤云侍南斋日,蒙文宗显皇帝垂询滇池湖势,彤历陈大观情形,仰荷御书‘拔浪千层’匾额,颁立斯楼,猗欤休哉。”

  清咸丰六年(1856年)前,近华浦中大观楼与华严阁巍然南北对峙,澄碧堂、涌月亭亭台廊榭掩映绿柳碧波,观音寺殿宇禅房鳞次栉比,风鬟雾鬓,香烟氤氲,高人韵士登临无虚日,僧侣游人往来不间断。近华浦乃昆明山光水色绝佳之胜境。

云南大观楼导游词2

  近华浦内的大观楼始建于哪年?一说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一说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余嘉华先生主编的《云南风物志》载:“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巡抚王继文巡察四境,路过此地,看中这里的湖光山色,命人鸠工备材,修建亭台楼阁……因取名大观楼。”经考证,昆明大观楼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是确切的。

  昆明大观楼、涌月亭、澄碧堂建成以后,“周围添筑外堤,夹种桃柳,点缀湖山风景”,“从此高人韵士,选胜登临者无虚日,遂成省城第一名胜”,达官显贵临湖宴饮,骚人墨客登楼歌赋。清乾隆二十五年进士、临安知府王文治在《秋日泛舟近华浦》诗中写道:“忆偕诗太守,高宴集朋辈。丝竹贯珠玑,篇章出瑰怪。”吟咏近华浦的诗词,有的描绘山光水色,有的粉饰“太*盛世”,有的歌功颂德,不外吟风弄月,离愁别恨。布衣寒士孙髯翁,一扫俗唱,挥就惊世骇俗的180字长联。上联写登昆明大观楼骋怀,所见到“五百里滇池”的"四围风光,下联抒发对云南“数千年往事”的无限感慨,情景交融,对仗工整,气魄宏大。清道光年间“五华五子”中之戴絅孙评价长联“浑灏流转,化去堆垛之迹,实为仅见”。长联问世以来,被誉为“海内外第一联”,“海内长联第一佳者”。长联由昆明名士陆树堂行书书写刊刻。现存陆书拓本摹刻联。清嘉庆年间,迤西道宋湘撰联:“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十四字联高度概括了髯翁的长联。孙髯翁长联问世,昆明大观楼跻身“*名楼”。

云南大观楼导游词3

  近华浦内的大观楼始建于哪年?一说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一说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余嘉华先生主编的`《云南风物志》载:“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巡抚王继文巡察四境,路过此地,看中这里的湖光山色,命人鸠工备材,修建亭台楼阁……因取名大观楼。”经考证,昆明大观楼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是确切的。

  昆明大观楼、涌月亭、澄碧堂建成以后,“周围添筑外堤,夹种桃柳,点缀湖山风景”,“从此高人韵士,选胜登临者无虚日,遂成省城第一名胜”,达官显贵临湖宴饮,骚人墨客登楼歌赋。清乾隆二十五年进士、临安知府王文治在《秋日泛舟近华浦》诗中写道:“忆偕诗太守,高宴集朋辈。丝竹贯珠玑,篇章出瑰怪。”吟咏近华浦的诗词,有的描绘山光水色,有的粉饰“太*盛世”,有的歌功颂德,不外吟风弄月,离愁别恨。布衣寒士孙髯翁,一扫俗唱,挥就惊世骇俗的180字长联。上联写登昆明大观楼骋怀,所见到“五百里滇池”的四围风光,下联抒发对云南“数千年往事”的无限感慨,情景交融,对仗工整,气魄宏大。清道光年间“五华五子”中之戴絅孙评价长联“浑灏流转,化去堆垛之迹,实为仅见”。长联问世以来,被誉为“海内外第一联”,“海内长联第一佳者”。长联由昆明名士陆树堂行书书写刊刻。现存陆书拓本摹刻联。清嘉庆年间,迤西道宋湘撰联:“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十四字联高度概括了髯翁的长联。孙髯翁长联问世,昆明大观楼跻身“*名楼”。


大观楼导游词 (菁选5篇)(扩展3)

——游大观楼作文 (菁选3篇)

游大观楼作文1

  伴着古老悠扬的晨钟,我步进大观楼公园,景色怡人的大观楼公园在晨光中显得淡雅迷人,清新可喜。遥对的湖面则是生气勃勃,从西伯利亚飞来的红嘴鸥们在湖面上嬉戏着。旁边的大树就像一个个强壮的士兵保卫着荷花池,来游玩游客们乘着小船在荷花池中穿梭,我们也乘上小船行驶在水中,我们行驶过的路程都溅起一圈一圈的涟漪。下船我们便继续往前走。我们来到大观楼的游乐场,这里有鬼屋历险,云霄飞车,跳楼机,激流勇进,太空历险,旋转木马,三环过山车以及四环过山车……妈妈给我买份B套餐,上面包括激流勇进,旋转弯车,三环过山车。我首先玩激流勇进。当水车驶到最高处,我的心也提到嗓子眼,“啊!”随着前面姐姐们的尖叫声,水车往下疯狂地冲去,“哗啦啦!”无数的水花溅到我身上,“真好玩!”

  走到大观楼前,抬头便看到著名的大观楼长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芒芒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苯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造访古想古色的大观楼后,我奔向青青的草坪,站立在草坪上,迎风扑来混着青草味儿的风,令人精神一振。

  天边的火烧云渐渐隐没,天色朦胧,我不觉有些倦意,索性躺在草坪上,静静地聆听风儿有节奏的鼾声,我似乎到另外一个世界。

游大观楼作文2

  “春城无处不飞花”,这句话一点不假。2月上旬,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来到大观楼游览,真正体验到了春风拂面、花开似锦的感觉。

  一大早,我们来到大观楼。一进公园,就进入了花的海洋,红的、粉红的、黄的、紫的……,一簇簇,一片片,开得生机勃勃、明明艳艳。公园还用花做出了雄伟的*、2008北京奥运会福娃、阿凡提牵着大骆驼等景致,与公园景色相映成趣。

  往前走,每年飞来春城过冬的红嘴鸥和湖边喂海鸥的人群热闹非凡。虽然近年来我们一直在预防“禽流感”,但我们大家一点也不害怕。成群的海鸥飞来,我使劲向它们抛出一块块面包,哦!接住了,它们吃得好欢畅啊!再一个,又接住了!

  继续往前走,我们来到“大观楼”,“大观楼”建于清代乾隆年间,门前竖立一副诗人孙髯翁题的“天下第一长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真是气势磅礴啊!在这里远眺滇池,真有莽莽苍苍的感觉,我虽然没有见过大海,只听说大海一望无际,但此时看草海也很大,就像看到了大海一样。

  我们顺着小路走去,徐徐的春风拂面而来,凉快极了。前面,有大块的草坪,那里有休闲的人们,蓝蓝的天空中还有他们放逐的各式各样的风筝,让人心旷神怡!

  我们找了一块草坪坐下、躺下,真是好舒服啊!我突然发现我们周围有一些奇异的雕塑,你可以随意想象它像什么,或者代表什么,真是太有趣了!

  那边,还有惊险刺激的过山车、漂流、儿童乐园……

  大观楼真好玩,它鲜花似锦、宽阔浩瀚、内容丰富,是人们观景、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朋友,如果你到昆明来,一定要去大观楼看一看、玩一玩!

游大观楼作文3

  伴随着古老悠扬的晨钟,我走进了大观楼公园。景色优美的大观楼公园,在晨光中优雅迷人,令人心旷神怡。远处的湖很热闹,从西伯利亚飞来的红嘴鸥在湖上嬉戏。旁边的树就像守卫荷塘的壮士。游客来参观,乘坐小船在荷塘穿梭。我们也乘坐小船,在水中行驶。我们走过的路程溅起圈圈涟漪。我们下了船,继续往前走。我们来到了大观楼游乐园,这里有鬼屋探险、过山车、跳楼机、向前冲、太空探险、旋转木马、三环过山车、四环过山车。我妈给我买了一个b套餐,包括往前冲,掉头,三环过山车。首先我玩的是激流。水车开到顶上的时候,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啊!”随着前面姐妹们的尖叫声,水车疯狂的冲了下来,“喂!”无数水花溅在我身上。“好好笑!”

  走到大观楼前,抬头看见著名的大观楼长联:500里外的滇池,奔到眼底,一片广阔的幸福。看:东有沈骏,西有灵异,北有曲径,南有苏祥。为什么不选择赢,选择提升?趁蟹岛罗州,在风和雾上梳理包裹;更美,点缀些绿羽丹霞,不寂寞:四周香米,白沙,九夏芙蓉,三春柳。

  参观完古色古香的大观楼,跑到绿油油的草坪上,站在草坪上,带着青草味的风吹进来,让人神清气爽。

  天空中燃烧的云逐渐消失,天空朦胧。我不觉得累。我只是躺在草坪上,静静地听着风有节奏的鼾声。我好像在另一个世界。


大观楼导游词 (菁选5篇)(扩展4)

——岳阳楼导游词10篇

岳阳楼导游词1

  现在耸立在各位面前的就是岳阳楼。岳阳楼高21.35米,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中间的本根楠木大柱从地到顶承载大部分重力,再用12根“金柱”作为内围,支撑二楼,外围绕以20根檐柱,彼此牵制成为整体,飞檐与屋顶用伞形架传载荷重。三楼用如意斗拱层叠相衬,拱托楼顶。全楼没用一块砖石,全都用木料构成门缝对榫,结构严整,工艺精巧,造型庄重。飞檐和楼顶,都是盖的黄色琉璃筒瓦。各层檐面都有四条脊,层脊上饰以荷花、莲蓬,翘首为凤凰;第二层为昂首的龙头;第三层饰以卷草,翘首为回纹形如意祥云。整个楼阁重檐鳌突,藻井锁窗,雕梁画栋,丹柱彩楹,金碧辉煌,庄严壮丽。特别是三楼楼顶,很像古代将军的头盔,被称为盔顶,这在这国古代建筑中是相当罕见的。整个岳阳楼的建筑在美学、力学、建筑学、工艺学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因而自古就享有“岳阳天下楼”的美称。

  大家不禁要问,既然是天下名楼,为什么只建了三层呢?据说当时修建者是取天时、地利、人和之意。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东汉建安二十年,东吴的孙权为了和刘务争夺荆州,派鲁肃率领万名将士,驻守战略要地巴丘,也就是今天的岳阳。鲁肃在洞庭湖操练水军,并在城西依山傍水的地方,修筑坚固的城池,建造了指挥和检阅水军的阅军楼,这就是岳阳楼的前身。唐朝时阅军楼扩建,它基本原有了建筑艺术和历史风貌。好,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岳楼内参观。

  各位游客,这里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在神驰已久的《岳阳楼记》雕屏,它由12块紫檀木组成。前面我们说到,岳阳楼这一名称是在唐朝时才启用的。这时期,李白、杜甫、刘禹锡、李商隐等才华横溢的风流名士,或是落拓不羁的迁客骚人相继接踵而来。他们登楼远眺,泛舟洞庭,奋笔书怀。

  但是,岳阳楼真正名扬天下,还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范仲淹做《岳阳楼记》以后。庆历四年,遭人诬告的滕子京被贬为岳州知府,他上任后便筹办三件大事:一是在岳阳楼湖下修筑偃虹堤,以便防御洞庭湖的波涛;二是兴办郡学,造就人才;三是重修岳阳楼。重修后的岳阳楼规模宏大壮观。滕子京是个文武兼备的人,他认为“楼观非不文字称记者不为久”。这样一座楼阁,必需要有一篇名记记述,才能流芳千古。于是,他想到与自己同中进士的好友范仲淹。便写了一封《求记书》,介绍岳阳楼修葺后的结构和气势,倾吐了请求范仲淹作记的迫切心情,并请人画了一幅《洞庭秋晚图》,抄录了历代名士吟咏岳阳楼的诗词歌赋,派人日夜兼程,送往范仲淹当时被贬的住河南邓州。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和滕子京一样,因为主张革新政治,受到排斥和攻击,被贬到邓州。他接到滕子京的信件后,反复阅读,精心构思,终于写出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全文虽然仅有368个字,但是内容博大,哲理精深,气势磅礴,语言铿锵,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传世名句。其实,《岳阳楼记》之所以能历代传颂,主要是由于它把一个重大的思想命题,极其巧妙而生动简洁地融入对优美景物的描写之中。它启迪人们:“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昭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崇高的人生哲理。作者那高尚的情操和宽阔的胸怀,不能不令人扼腕浩叹。先忧后乐,掷地有声,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想人生,思荣辱,知使命。作为一种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崇高人格文化的积淀,《岳阳楼记》以其至高至上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流传千古而不朽,滋养着人们的心灵。从那以后,岳阳楼的名声大震,传扬中外,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文以楼存,楼以文名”。据说滕子京接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后,喜出望外,当即就请大书法家苏舜钦书写,并请著名雕刻家邵竦将它雕刻在木匾上。于是,楼、记、书法、雕刻全称“四绝”。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并不是“四绝匾”。它早宋神宗年间便已经毁于大火之中。我们所见到的这幅雕屏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大书法家、刑部尚书张照书写的。

  现在,让我们再注意一下一楼厅内的四根楠木大柱。这四根大柱自楼底直贯楼顶,支撑着整座楼的全部重量,再以12根柱代内圈,支撑二楼,周围绕以20根木柱,彼此牵制闩缝对榫,结为整体。整个岳阳楼为纯木结构,找不到一颗铁钉。各位还可以看到,在楼的四壁,悬挂着许多木刻匾对,这些都是古今名家吟咏岳阳楼的"楹联。挂在楼堂正中的这副楹联,是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写的,是岳阳楼长的一副。这副对联是: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请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汀,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上联以“一楼何奇”起首,列兴了诗圣、名儒、贤吏、酒仙在岳阳楼所留下的诗文政绩和传统,抒发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感慨;下联介绍了巴陵的名山、大川、雄关、险邑。如果您记下了这了这副对联,那么您对岳阳楼便有了大致的了解。

  (在岳阳楼二楼)

  一来到二楼,大家马上就发现在二楼也悬挂了一副《岳阳楼记》雕屏。这是为什么呢?这里面淬着一个真实的故事。清道光年间,岳阳来了个姓吴的知县,他一上任就看中了岳阳楼上的《岳阳楼记》雕屏,便用重金贿赂一个民间艺雕高手,花了十七个月时间精心临摹,秘密仿制雕屏赝品。两年后,吴知县趁调离岳阳楼之机,偷梁换柱,携带家小和张照的雕屏真迹,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出逃。没想到船行不久,风雨大作,船被风浪掀翻在洞庭湖的九马嘴段,雕屏也随波逐流,因是紫檀木制成,全部沉入了水中。后来,湖水干浅,《岳阳楼记》雕屏的真迹才被当地渔民打捞上来。打捞时,不慎将第八块屏上的“歌互”二字和第十块上的“乐”字损坏。当地文士吴敏树闻讯后,用120纹银从渔民手中将雕屏买回,花了三年时间临摹张照的手迹,才补上被损坏的三个字。各位现在可以看到,雕屏上还有明显的修补痕迹。又过将近100年,岳阳楼再度整修时,地方官员用120块大洋从吴氏后代后中将屏赎回,挂在岳阳楼二楼,这才“完壁归赵”。至于一楼那副,虽是赝品,也有100年历史了,当然是文物了。两副雕屏一真一假,正像一张功罪表,昭示后代子孙,值得我们深思。

  (上三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定,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其书法笔意奔放,布局严谨,雄健挺拔,形神兼备,笔触与唐代怀素的狂草相似。在雕屏两侧,挂有岳阳楼短的一副对联,仅仅八个字。上联为“水天一色”,下联是“风月无边”。落款为“长庚李白”。当我们站在三娄凭窗远眺时,看到的洞庭湖水天相接,浑然一色;清风朗月,无边无际,山色湖光荟萃于楼时,得到的感觉正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吗?后,请各位再抬头看楼顶。楼顶彩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如意斗拱层叠相衬,荷重承力,拱托楼顶,用伞形架传载负荷,和盔顶结构一样,这在我们现存的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为了深化名楼内涵,丰富景区内容,岳阳楼正在加快景区建设,并已作出规划。岳阳楼的介绍我就给诸位讲解到这里,欢迎下次再到岳阳来。祝各位旅途愉快,一路顺风!

岳阳楼导游词2

  现在耸立在各位面前的就是岳阳楼。岳阳楼高21.35米,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中间的本根楠木大柱从地到顶承载大部分重力,再用12根“金柱”作为内围,支撑二楼,外围绕以20根檐柱,彼此牵制成为整体,飞檐与屋顶用伞形架传载荷重。三楼用如意斗拱层叠相衬,拱托楼顶。全楼没用一块砖石,全都用木料构成门缝对榫,结构严整,工艺精巧,造型庄重。飞檐和楼顶,都是盖的黄色琉璃筒瓦。各层檐面都有四条脊,层脊上饰以荷花、莲蓬,翘首为凤凰;第二层为昂首的龙头;第三层饰以卷草,翘首为回纹形如意祥云。整个楼阁重檐鳌突,藻井锁窗,雕梁画栋,丹柱彩楹,金碧辉煌,庄严壮丽。特别是三楼楼顶,很像古代将军的头盔,被称为盔顶,这在这国古代建筑中是相当罕见的。整个岳阳楼的建筑在美学、力学、建筑学、工艺学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因而自古就享有“岳阳天下楼”的美称。

  大家不禁要问,既然是天下名楼,为什么只建了三层呢?据说当时修建者是取天时、地利、人和之意。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东汉建安二十年,东吴的孙权为了和刘务争夺荆州,派鲁肃率领万名将士,驻守战略要地巴丘,也就是今天的岳阳。鲁肃在洞庭湖操练水军,并在城西依山傍水的地方,修筑坚固的城池,建造了指挥和检阅水军的阅军楼,这就是岳阳楼的前身。唐朝时阅军楼扩建,它基本原有了建筑艺术和历史风貌。好,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岳楼内参观。

  各位游客,这里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在神驰已久的《岳阳楼记》雕屏,它由12块紫檀木组成。前面我们说到,岳阳楼这一名称是在唐朝时才启用的。这时期,李白、杜甫、刘禹锡、李商隐等才华横溢的风流名士,或是落拓不羁的迁客骚人相继接踵而来。他们登楼远眺,泛舟洞庭,奋笔书怀。

  但是,岳阳楼真正名扬天下,还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范仲淹做《岳阳楼记》以后。庆历四年,遭人诬告的滕子京被贬为岳州知府,他上任后便筹办三件大事:一是在岳阳楼湖下修筑偃虹堤,以便防御洞庭湖的波涛;二是兴办郡学,造就人才;三是重修岳阳楼。重修后的岳阳楼规模宏大壮观。滕子京是个文武兼备的人,他认为“楼观非不文字称记者不为久”。这样一座楼阁,必需要有一篇名记记述,才能流芳千古。于是,他想到与自己同中进士的好友范仲淹。便写了一封《求记书》,介绍岳阳楼修葺后的结构和气势,倾吐了请求范仲淹作记的迫切心情,并请人画了一幅《洞庭秋晚图》,抄录了历代名士吟咏岳阳楼的诗词歌赋,派人日夜兼程,送往范仲淹当时被贬的住河南邓州。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和滕子京一样,因为主张革新政治,受到排斥和攻击,被贬到邓州。他接到滕子京的信件后,反复阅读,精心构思,终于写出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全文虽然仅有368个字,但是内容博大,哲理精深,气势磅礴,语言铿锵,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传世名句。其实,《岳阳楼记》之所以能历代传颂,主要是由于它把一个重大的思想命题,极其巧妙而生动简洁地融入对优美景物的描写之中。它启迪人们:“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昭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崇高的人生哲理。作者那高尚的情操和宽阔的胸怀,不能不令人扼腕浩叹。先忧后乐,掷地有声,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想人生,思荣辱,知使命。作为一种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崇高人格文化的积淀,《岳阳楼记》以其至高至上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流传千古而不朽,滋养着人们的心灵。从那以后,岳阳楼的名声大震,传扬中外,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文以楼存,楼以文名”。据说滕子京接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后,喜出望外,当即就请大书法家苏舜钦书写,并请著名雕刻家邵竦将它雕刻在木匾上。于是,楼、记、书法、雕刻全称“四绝”。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并不是“四绝匾”。它早宋神宗年间便已经毁于大火之中。我们所见到的这幅雕屏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大书法家、刑部尚书张照书写的。

  现在,让我们再注意一下一楼厅内的四根楠木大柱。这四根大柱自楼底直贯楼顶,支撑着整座楼的全部重量,再以12根柱代内圈,支撑二楼,周围绕以20根木柱,彼此牵制闩缝对榫,结为整体。整个岳阳楼为纯木结构,找不到一颗铁钉。各位还可以看到,在楼的四壁,悬挂着许多木刻匾对,这些都是古今名家吟咏岳阳楼的楹联。挂在楼堂正中的这副楹联,是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写的,是岳阳楼长的一副。这副对联是: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请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汀,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上联以“一楼何奇”起首,列兴了诗圣、名儒、贤吏、酒仙在岳阳楼所留下的诗文政绩和传统,抒发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感慨;下联介绍了巴陵的名山、大川、雄关、险邑。如果您记下了这了这副对联,那么您对岳阳楼便有了大致的了解。

  (在岳阳楼二楼)

  一来到二楼,大家马上就发现在二楼也悬挂了一副《岳阳楼记》雕屏。这是为什么呢?这里面淬着一个真实的故事。清道光年间,岳阳来了个姓吴的知县,他一上任就看中了岳阳楼上的《岳阳楼记》雕屏,便用重金贿赂一个民间艺雕高手,花了十七个月时间精心临摹,秘密仿制雕屏赝品。两年后,吴知县趁调离岳阳楼之机,偷梁换柱,携带家小和张照的雕屏真迹,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出逃。没想到船行不久,风雨大作,船被风浪掀翻在洞庭湖的九马嘴段,雕屏也随波逐流,因是紫檀木制成,全部沉入了水中。后来,湖水干浅,《岳阳楼记》雕屏的真迹才被当地渔民打捞上来。打捞时,不慎将第八块屏上的“歌互”二字和第十块上的“乐”字损坏。当地文士吴敏树闻讯后,用120纹银从渔民手中将雕屏买回,花了三年时间临摹张照的手迹,才补上被损坏的三个字。各位现在可以看到,雕屏上还有明显的修补痕迹。又过将近100年,岳阳楼再度整修时,地方官员用120块大洋从吴氏后代后中将屏赎回,挂在岳阳楼二楼,这才“完壁归赵”。至于一楼那副,虽是赝品,也有100年历史了,当然是文物了。两副雕屏一真一假,正像一张功罪表,昭示后代子孙,值得我们深思。

  (上三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定,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其书法笔意奔放,布局严谨,雄健挺拔,形神兼备,笔触与唐代怀素的狂草相似。在雕屏两侧,挂有岳阳楼短的一副对联,仅仅八个字。上联为“水天一色”,下联是“风月无边”。落款为“长庚李白”。当我们站在三娄凭窗远眺时,看到的洞庭湖水天相接,浑然一色;清风朗月,无边无际,山色湖光荟萃于楼时,得到的感觉正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吗?后,请各位再抬头看楼顶。楼顶彩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如意斗拱层叠相衬,荷重承力,拱托楼顶,用伞形架传载负荷,和盔顶结构一样,这在我们现存的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为了深化名楼内涵,丰富景区内容,岳阳楼正在加快景区建设,并已作出规划。岳阳楼的介绍我就给诸位讲解到这里,欢迎下次再到岳阳来。祝各位旅途愉快,一路顺风!

岳阳楼导游词3

  岳阳楼坐落在洞庭湖岸上,风景优美,历史悠久。宋朝的范促淹曾写过《岳阳楼记》来赞美岳阳楼。

  岳阳楼高21.35米,为四柱,三层,纯木结构,没有一块砖头。每层的檐面有四条脊,第一层脊上饰以荷花、莲蓬,翘首为凤凰;第二层为昂首的龙头;第三层饰以卷草,翘首为回纹形如意祥云。岳阳楼的楼顶,特别像古代将军的头盔,称作盔顶,由于盔顶在*古代建筑中极为少见,才使盔顶让岳阳楼成为名的重要因素之一。整个岳阳楼在美学、建筑学、工艺学上都有惊人的成就,因而自古就享有“岳阳天下楼”的美称。

  其实,岳阳楼真正名扬天下的时候是在范促淹写了《岳阳楼记》后。庆历四年,滕子京因遭人诬害被贬为岳州知府,他一上任就做了三件大事,第一,修建偃虹堤,以防御洞庭湖的波涛;第二,兴办郡学,造就人才;第三,重修岳阳楼。重修后的岳阳楼规模非常雄伟,但当时的滕子京知道,光靠气势雄伟是不够的,滕子京立刻想到与自己同中举进士的.范仲淹,范促淹和滕子京一样,也是因为遭人诬灭,被贬为邓州知府。滕子令人画了一幅《洞庭秋晚图》,写了一封《求记书》介绍岳阳楼的气势和结构。范仲淹看了以后,经过精心构思,终于写出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转世名句,启迪一代又一代的后人要奋发图强。

  好了,大家现在可以进楼了。各位游客,这里首先看见的就是《岳阳楼记》,它由12块紫檀木组成的。据说滕子京当年收到《岳阳楼记》后喜出望外,立刻请当时的大书法家苏舜钦书写,并请著名雕刻家邵竦将它雕刻在木匾。于是,“楼、记、书法、雕刻”全称四绝。只可惜我们现在所见不是“四绝匾“,它早在宋神宗年间便已毁于大火之中。这们这里的《岳阳楼记》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大书法家、刑部尚书张照书写的。

  我就介绍到这里了,给大家十五分钟时间,大家可以拍照留念。

岳阳楼导游词4

  现在耸立在各位面前的就是岳阳楼。岳阳楼高21.35米,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中间的本根楠木大柱从地到顶承载大部分重力,再用12根“金柱”作为内围,支撑二楼,外围绕以20根檐柱,彼此牵制成为整体,飞檐与屋顶用伞形架传载荷重。三楼用如意斗拱层叠相衬,拱托楼顶。全楼没用一块砖石,全都用木料构成门缝对榫,结构严整,工艺精巧,造型庄重。飞檐和楼顶,都是盖的黄色琉璃筒瓦。各层檐面都有四条脊,层脊上饰以荷花、莲蓬,翘首为凤凰;第二层为昂首的龙头;第三层饰以卷草,翘首为回纹形如意祥云。整个楼阁重檐鳌突,藻井锁窗,雕梁画栋,丹柱彩楹,金碧辉煌,庄严壮丽。特别是三楼楼顶,很像古代将军的头盔,被称为盔顶,这在这国古代建筑中是相当罕见的。整个岳阳楼的建筑在美学、力学、建筑学、工艺学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因而自古就享有“岳阳天下楼”的美称。

  大家不禁要问,既然是天下名楼,为什么只建了三层呢?据说当时修建者是取天时、地利、人和之意。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东汉建安二十年,东吴的孙权为了和刘务争夺荆州,派鲁肃率领万名将士,驻守战略要地巴丘,也就是今天的岳阳。鲁肃在洞庭湖操练水军,并在城西依山傍水的地方,修筑坚固的城池,建造了指挥和检阅水军的阅军楼,这就是岳阳楼的前身。唐朝时阅军楼扩建,它基本原有了建筑艺术和历史风貌。好,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岳楼内参观。

  各位游客,这里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在神驰已久的《岳阳楼记》雕屏,它由12块紫檀木组成。前面我们说到,岳阳楼这一名称是在唐朝时才启用的。这时期,李白、杜甫、刘禹锡、李商隐等才华横溢的风流名士,或是落拓不羁的迁客骚人相继接踵而来。他们登楼远眺,泛舟洞庭,奋笔书怀。

  但是,岳阳楼真正名扬天下,还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范仲淹做《岳阳楼记》以后。庆历四年,遭人诬告的滕子京被贬为岳州知府,他上任后便筹办三件大事:一是在岳阳楼湖下修筑偃虹堤,以便防御洞庭湖的波涛;二是兴办郡学,造就人才;三是重修岳阳楼。重修后的岳阳楼规模宏大壮观。滕子京是个文武兼备的人,他认为“楼观非不文字称记者不为久”。这样一座楼阁,必需要有一篇名记记述,才能流芳千古。于是,他想到与自己同中进士的好友范仲淹。便写了一封《求记书》,介绍岳阳楼修葺后的结构和气势,倾吐了请求范仲淹作记的迫切心情,并请人画了一幅《洞庭秋晚图》,抄录了历代名士吟咏岳阳楼的诗词歌赋,派人日夜兼程,送往范仲淹当时被贬的住河南邓州。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和滕子京一样,因为主张革新政治,受到排斥和攻击,被贬到邓州。他接到滕子京的信件后,反复阅读,精心构思,终于写出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全文虽然仅有368个字,但是内容博大,哲理精深,气势磅礴,语言铿锵,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传世名句。其实,《岳阳楼记》之所以能历代传颂,主要是由于它把一个重大的思想命题,极其巧妙而生动简洁地融入对优美景物的描写之中。它启迪人们:“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昭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崇高的人生哲理。作者那高尚的情操和宽阔的胸怀,不能不令人扼腕浩叹。先忧后乐,掷地有声,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想人生,思荣辱,知使命。作为一种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崇高人格文化的积淀,《岳阳楼记》以其至高至上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流传千古而不朽,滋养着人们的.心灵。从那以后,岳阳楼的名声大震,传扬中外,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文以楼存,楼以文名”。据说滕子京接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后,喜出望外,当即就请大书法家苏舜钦书写,并请著名雕刻家邵竦将它雕刻在木匾上。于是,楼、记、书法、雕刻全称“四绝”。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并不是“四绝匾”。它早宋神宗年间便已经毁于大火之中。我们所见到的这幅雕屏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大书法家、刑部尚书张照书写的。

  现在,让我们再注意一下一楼厅内的四根楠木大柱。这四根大柱自楼底直贯楼顶,支撑着整座楼的全部重量,再以12根柱代内圈,支撑二楼,周围绕以20根木柱,彼此牵制闩缝对榫,结为整体。整个岳阳楼为纯木结构,找不到一颗铁钉。各位还可以看到,在楼的四壁,悬挂着许多木刻匾对,这些都是古今名家吟咏岳阳楼的楹联。挂在楼堂正中的这副楹联,是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写的,是岳阳楼长的一副。这副对联是: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请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汀,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上联以“一楼何奇”起首,列兴了诗圣、名儒、贤吏、酒仙在岳阳楼所留下的诗文政绩和传统,抒发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感慨;下联介绍了巴陵的名山、大川、雄关、险邑。如果您记下了这了这副对联,那么您对岳阳楼便有了大致的了解。

  (在岳阳楼二楼)

  一来到二楼,大家马上就发现在二楼也悬挂了一副《岳阳楼记》雕屏。这是为什么呢?这里面淬着一个真实的故事。清道光年间,岳阳来了个姓吴的知县,他一上任就看中了岳阳楼上的《岳阳楼记》雕屏,便用重金贿赂一个民间艺雕高手,花了十七个月时间精心临摹,秘密仿制雕屏赝品。两年后,吴知县趁调离岳阳楼之机,偷梁换柱,携带家小和张照的雕屏真迹,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出逃。没想到船行不久,风雨大作,船被风浪掀翻在洞庭湖的九马嘴段,雕屏也随波逐流,因是紫檀木制成,全部沉入了水中。后来,湖水干浅,《岳阳楼记》雕屏的真迹才被当地渔民打捞上来。打捞时,不慎将第八块屏上的“歌互”二字和第十块上的“乐”字损坏。当地文士吴敏树闻讯后,用120纹银从渔民手中将雕屏买回,花了三年时间临摹张照的手迹,才补上被损坏的三个字。各位现在可以看到,雕屏上还有明显的修补痕迹。又过将近100年,岳阳楼再度整修时,地方官员用120块大洋从吴氏后代后中将屏赎回,挂在岳阳楼二楼,这才“完壁归赵”。至于一楼那副,虽是赝品,也有100年历史了,当然是文物了。两副雕屏一真一假,正像一张功罪表,昭示后代子孙,值得我们深思。

  (上三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定,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其书法笔意奔放,布局严谨,雄健挺拔,形神兼备,笔触与唐代怀素的狂草相似。在雕屏两侧,挂有岳阳楼短的一副对联,仅仅八个字。上联为“水天一色”,下联是“风月无边”。落款为“长庚李白”。当我们站在三娄凭窗远眺时,看到的洞庭湖水天相接,浑然一色;清风朗月,无边无际,山色湖光荟萃于楼时,得到的感觉正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吗?后,请各位再抬头看楼顶。楼顶彩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如意斗拱层叠相衬,荷重承力,拱托楼顶,用伞形架传载负荷,和盔顶结构一样,这在我们现存的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为了深化名楼内涵,丰富景区内容,岳阳楼正在加快景区建设,并已作出规划。岳阳楼的介绍我就给诸位讲解到这里,欢迎下次再到岳阳来。祝各位旅途愉快,一路顺风!

岳阳楼导游词5

  岳阳楼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4A级旅游区。岳阳楼景观特色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历史悠久,岳阳楼的前身为鲁肃修建的阅军楼,始建于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开始被称为岳阳楼,在江南三大名楼中岳阳楼的历史最悠久。二是风景独特,岳阳楼胜景由江、湖、山、城构成。“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干。”

  三是它的文化深厚。《岳阳楼诗文集》收录干余篇名篇佳作及大量的楹联匾屏和书画碑刻,大多数都贯穿着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比如杜甫的《登岳阳楼》其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更是将这个优秀传统发展到了巅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处世哲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融汇的精神使当时苏东坡发出了“虽圣人复起不易斯言”的感慨。四是它的文物珍贵。江南三大名楼中,惟有岳阳楼是保持原址、原貌,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国家级文物。

  现在大家所见到的岳阳楼为纯木结构,1983年按“整旧如旧”的原则落架大修而成,全楼没用一块砖石,没有一颗铁钉,全部用木料构成,门缝对榫,工艺十分精巧。

  好,朋友们,现在各位面前的就是岳阳楼。横匾上“岳阳楼”三字是由郭沫若先生题写的,现已编入《*名匾》一书。大家请看整个大楼由四根楠木大柱支撑。自楼底直贯楼顶,再以12根金柱为内圈,支撑二楼,周围则绕以20根木柱,彼此牵制门缝对榫,连结为整体。岳阳搂三层三檐,盔顶式木结构,盖黄色琉璃瓦。盔顶是岳阳楼建筑的突出特色,大家请看,它形似古代将军的头盔,威武雄壮,配以飞檐,曲线流畅,给人势欲凌空之感。

  大家再看盔顶下的如意斗拱,它形似窝蜂,层叠相衬,饰以龙头、凤头、云头纹饰,既承托盔顶重力,又使整个建筑更为精美、应重、和谐。因此,岳阳楼的建筑在美学、力学、建筑学和工艺学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

  进人主楼,首先映人眼帘的是大家神驰已久的这副《岳阳楼记》的雕屏,这部雕屏由12块紫檀木组成。岳阳楼开始真正名扬天下,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以后。庆历四年,滕子京被贬为岳州知府,他上任后便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范仲淹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全文虽然仅368个字,但是内容博大。哲理精深,气势磅礴,语言铿锵,成为千古绝唱。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成为传世名句,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崇高人格文化的积淀。《岳阳楼记》以其至高至上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流传干古而不朽。滋养着人们的心灵。

  一楼所悬挂的是古今名家吟咏岳阳楼的楹联。我们现在登上的是岳阳楼的顶层三楼,站在这,凭窗远眺,可领略到“衔远山,吞长江”的磅礴气势,欣赏“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湖光山色。大家可以看到洞庭湖水天相接,浑成一色,清风朗月,无边无际,山色湖光荟萃一楼时,得到的感觉不正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吗?

  岳阳楼的介绍我就给诸位讲解到这里,欢迎大家再到这来,谢谢大家!

岳阳楼导游词6

  现在耸立在各位面前的就是岳阳楼。岳阳楼高21.35米,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中间的本根楠木大柱从地到顶承载大部分重力,再用12根“金柱”作为内围,支撑二楼,外围绕以20根檐柱,彼此牵制成为整体,飞檐与屋顶用伞形架传载荷重。三楼用如意斗拱层叠相衬,拱托楼顶。全楼没用一块砖石,全都用木料构成门缝对榫,结构严整,工艺精巧,造型庄重。飞檐和楼顶,都是盖的黄色琉璃筒瓦。各层檐面都有四条脊,层脊上饰以荷花、莲蓬,翘首为凤凰;第二层为昂首的龙头;第三层饰以卷草,翘首为回纹形如意祥云。整个楼阁重檐鳌突,藻井锁窗,雕梁画栋,丹柱彩楹,金碧辉煌,庄严壮丽。特别是三楼楼顶,很像古代将军的头盔,被称为盔顶,这在这国古代建筑中是相当罕见的。整个岳阳楼的建筑在美学、力学、建筑学、工艺学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因而自古就享有“岳阳天下楼”的美称。

  大家不禁要问,既然是天下名楼,为什么只建了三层呢?据说当时修建者是取天时、地利、人和之意。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东汉建安二十年,东吴的孙权为了和刘务争夺荆州,派鲁肃率领万名将士,驻守战略要地巴丘,也就是今天的岳阳。鲁肃在洞庭湖操练水军,并在城西依山傍水的地方,修筑坚固的城池,建造了指挥和检阅水军的阅军楼,这就是岳阳楼的前身。唐朝时阅军楼扩建,它基本原有了建筑艺术和历史风貌。好,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岳楼内参观。

  各位游客,这里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在神驰已久的《岳阳楼记》雕屏,它由12块紫檀木组成。前面我们说到,岳阳楼这一名称是在唐朝时才启用的。这时期,李白、杜甫、刘禹锡、李商隐等才华横溢的风流名士,或是落拓不羁的迁客骚人相继接踵而来。他们登楼远眺,泛舟洞庭,奋笔书怀。

  但是,岳阳楼真正名扬天下,还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范仲淹做《岳阳楼记》以后。庆历四年,遭人诬告的滕子京被贬为岳州知府,他上任后便筹办三件大事:一是在岳阳楼湖下修筑偃虹堤,以便防御洞庭湖的波涛;二是兴办郡学,造就人才;三是重修岳阳楼。重修后的岳阳楼规模宏大壮观。滕子京是个文武兼备的人,他认为“楼观非不文字称记者不为久”。这样一座楼阁,必需要有一篇名记记述,才能流芳千古。于是,他想到与自己同中进士的好友范仲淹。便写了一封《求记书》,介绍岳阳楼修葺后的结构和气势,倾吐了请求范仲淹作记的迫切心情,并请人画了一幅《洞庭秋晚图》,抄录了历代名士吟咏岳阳楼的诗词歌赋,派人日夜兼程,送往范仲淹当时被贬的住河南邓州。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和滕子京一样,因为主张革新政治,受到排斥和攻击,被贬到邓州。他接到滕子京的信件后,反复阅读,精心构思,终于写出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全文虽然仅有368个字,但是内容博大,哲理精深,气势磅礴,语言铿锵,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传世名句。其实,《岳阳楼记》之所以能历代传颂,主要是由于它把一个重大的思想命题,极其巧妙而生动简洁地融入对优美景物的描写之中。它启迪人们:“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昭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崇高的人生哲理。作者那高尚的情操和宽阔的胸怀,不能不令人扼腕浩叹。先忧后乐,掷地有声,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想人生,思荣辱,知使命。作为一种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崇高人格文化的积淀,《岳阳楼记》以其至高至上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流传千古而不朽,滋养着人们的心灵。从那以后,岳阳楼的名声大震,传扬中外,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文以楼存,楼以文名”。据说滕子京接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后,喜出望外,当即就请大书法家苏舜钦书写,并请著名雕刻家邵竦将它雕刻在木匾上。于是,楼、记、书法、雕刻全称“四绝”。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并不是“四绝匾”。它早宋神宗年间便已经毁于大火之中。我们所见到的这幅雕屏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大书法家、刑部尚书张照书写的。

  现在,让我们再注意一下一楼厅内的四根楠木大柱。这四根大柱自楼底直贯楼顶,支撑着整座楼的全部重量,再以12根柱代内圈,支撑二楼,周围绕以20根木柱,彼此牵制闩缝对榫,结为整体。整个岳阳楼为纯木结构,找不到一颗铁钉。各位还可以看到,在楼的四壁,悬挂着许多木刻匾对,这些都是古今名家吟咏岳阳楼的楹联。挂在楼堂正中的这副楹联,是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写的,是岳阳楼长的一副。这副对联是: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请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汀,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上联以“一楼何奇”起首,列兴了诗圣、名儒、贤吏、酒仙在岳阳楼所留下的诗文政绩和传统,抒发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感慨;下联介绍了巴陵的名山、大川、雄关、险邑。如果您记下了这了这副对联,那么您对岳阳楼便有了大致的了解。

  (在岳阳楼二楼)

  一来到二楼,大家马上就发现在二楼也悬挂了一副《岳阳楼记》雕屏。这是为什么呢?这里面淬着一个真实的故事。清道光年间,岳阳来了个姓吴的知县,他一上任就看中了岳阳楼上的《岳阳楼记》雕屏,便用重金贿赂一个民间艺雕高手,花了十七个月时间精心临摹,秘密仿制雕屏赝品。两年后,吴知县趁调离岳阳楼之机,偷梁换柱,携带家小和张照的雕屏真迹,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出逃。没想到船行不久,风雨大作,船被风浪掀翻在洞庭湖的九马嘴段,雕屏也随波逐流,因是紫檀木制成,全部沉入了水中。后来,湖水干浅,《岳阳楼记》雕屏的真迹才被当地渔民打捞上来。打捞时,不慎将第八块屏上的“歌互”二字和第十块上的“乐”字损坏。当地文士吴敏树闻讯后,用120纹银从渔民手中将雕屏买回,花了三年时间临摹张照的手迹,才补上被损坏的三个字。各位现在可以看到,雕屏上还有明显的修补痕迹。又过将近100年,岳阳楼再度整修时,地方官员用120块大洋从吴氏后代后中将屏赎回,挂在岳阳楼二楼,这才“完壁归赵”。至于一楼那副,虽是赝品,也有100年历史了,当然是文物了。两副雕屏一真一假,正像一张功罪表,昭示后代子孙,值得我们深思。

  (上三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定,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其书法笔意奔放,布局严谨,雄健挺拔,形神兼备,笔触与唐代怀素的狂草相似。在雕屏两侧,挂有岳阳楼短的一副对联,仅仅八个字。上联为“水天一色”,下联是“风月无边”。落款为“长庚李白”。当我们站在三娄凭窗远眺时,看到的洞庭湖水天相接,浑然一色;清风朗月,无边无际,山色湖光荟萃于楼时,得到的感觉正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吗?后,请各位再抬头看楼顶。楼顶彩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如意斗拱层叠相衬,荷重承力,拱托楼顶,用伞形架传载负荷,和盔顶结构一样,这在我们现存的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为了深化名楼内涵,丰富景区内容,岳阳楼正在加快景区建设,并已作出规划。岳阳楼的介绍我就给诸位讲解到这里,欢迎下次再到岳阳来。祝各位旅途愉快,一路顺风!

岳阳楼导游词7

  去湖南,不能不去岳阳楼。第一次读到岳阳楼,缘于《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让这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它著称于世。我早已向往去那里追寻历史的足迹。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远观,岳阳楼好像是从洞庭湖里生出来的,楼在岳阳西门之上,城门口便是洞庭湖,仿佛洞庭湖就在脚底,站在岳阳楼上,清楚地看到湖中船只来往,同时又可以看到湖水北通巫峡,南极潇湘。难怪连孟浩然也叹道“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岳阳楼结构精巧,但看起来端庄雄厚,压得住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很有气魄。不知不觉来到怀甫亭,亭中竖有石碑,檐下挂着一块匾额“怀甫亭”三个字苍劲古朴。遥想杜甫当年,年老多病,没有亲友相伴,只能孤舟独坐,四海漂流。他伫立楼台,看着一片碧波无垠,满脸沧桑。他虽无当年的雄心壮志,但忧国忧民之心不改,心系边关战事,遥望洞庭湖水,禁不住泪流满面。

  我久久滞留于小乔墓,墓园内为砖木建造,上面覆盖青色琉璃,独具特色。遥想公谨当年,雄姿英发,小乔初嫁……岳阳楼原是三国时期吴国“阅兵楼”,周瑜登临岳阳楼,望洞庭湖全景,湖中一帆一波尽收眼底,气势非同凡响,周瑜儒雅的性格中透出一股刚勇之气,俯瞰十几万水军,英气勃发。

  迷茫间,周瑜的身影渐渐褪去,一袭长衫的李白在我面前渐渐清晰。他登楼远望,与明月对饮,雁儿高飞,带走他的愁苦。一代诗仙,醉后临着湖风,衣袖起舞,尽显风流,他举杯畅饮,吟出了“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历史已翻新页。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岳阳楼导游词8

  现在耸立在各位面前的就是岳阳楼。岳阳楼高21.35米,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中间的本根楠木大柱从地到顶承载大部分重力,再用12根“金柱”作为内围,支撑二楼,外围绕以20根檐柱,彼此牵制成为整体,飞檐与屋顶用伞形架传载荷重。三楼用如意斗拱层叠相衬,拱托楼顶。全楼没用一块砖石,全都用木料构成门缝对榫,结构严整,工艺精巧,造型庄重。飞檐和楼顶,都是盖的黄色琉璃筒瓦。各层檐面都有四条脊,层脊上饰以荷花、莲蓬,翘首为凤凰;第二层为昂首的龙头;第三层饰以卷草,翘首为回纹形如意祥云。整个楼阁重檐鳌突,藻井锁窗,雕梁画栋,丹柱彩楹,金碧辉煌,庄严壮丽。特别是三楼楼顶,很像古代将军的头盔,被称为盔顶,这在这国古代建筑中是相当罕见的。整个岳阳楼的建筑在美学、力学、建筑学、工艺学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因而自古就享有“岳阳天下楼”的美称。

  大家不禁要问,既然是天下名楼,为什么只建了三层呢?据说当时修建者是取天时、地利、人和之意。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东汉建安二十年,东吴的孙权为了和刘务争夺荆州,派鲁肃率领万名将士,驻守战略要地巴丘,也就是今天的岳阳。鲁肃在洞庭湖操练水军,并在城西依山傍水的地方,修筑坚固的城池,建造了指挥和检阅水军的阅军楼,这就是岳阳楼的前身。唐朝时阅军楼扩建,它基本原有了建筑艺术和历史风貌。好,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岳楼内参观。

  各位游客,这里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在神驰已久的《岳阳楼记》雕屏,它由12块紫檀木组成。前面我们说到,岳阳楼这一名称是在唐朝时才启用的。这时期,李白、杜甫、刘禹锡、李商隐等才华横溢的风流名士,或是落拓不羁的迁客骚人相继接踵而来。他们登楼远眺,泛舟洞庭,奋笔书怀。

  但是,岳阳楼真正名扬天下,还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范仲淹做《岳阳楼记》以后。庆历四年,遭人诬告的滕子京被贬为岳州知府,他上任后便筹办三件大事:一是在岳阳楼湖下修筑偃虹堤,以便防御洞庭湖的波涛;二是兴办郡学,造就人才;三是重修岳阳楼。重修后的岳阳楼规模宏大壮观。滕子京是个文武兼备的人,他认为“楼观非不文字称记者不为久”。这样一座楼阁,必需要有一篇名记记述,才能流芳千古。于是,他想到与自己同中进士的好友范仲淹。便写了一封《求记书》,介绍岳阳楼修葺后的结构和气势,倾吐了请求范仲淹作记的迫切心情,并请人画了一幅《洞庭秋晚图》,抄录了历代名士吟咏岳阳楼的诗词歌赋,派人日夜兼程,送往范仲淹当时被贬的住河南邓州。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和滕子京一样,因为主张革新政治,受到排斥和攻击,被贬到邓州。他接到滕子京的信件后,反复阅读,精心构思,终于写出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全文虽然仅有368个字,但是内容博大,哲理精深,气势磅礴,语言铿锵,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传世名句。其实,《岳阳楼记》之所以能历代传颂,主要是由于它把一个重大的思想命题,极其巧妙而生动简洁地融入对优美景物的描写之中。它启迪人们:“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昭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崇高的人生哲理。作者那高尚的情操和宽阔的胸怀,不能不令人扼腕浩叹。先忧后乐,掷地有声,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想人生,思荣辱,知使命。作为一种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崇高人格文化的积淀,《岳阳楼记》以其至高至上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流传千古而不朽,滋养着人们的心灵。从那以后,岳阳楼的名声大震,传扬中外,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文以楼存,楼以文名”。据说滕子京接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后,喜出望外,当即就请大书法家苏舜钦书写,并请著名雕刻家邵竦将它雕刻在木匾上。于是,楼、记、书法、雕刻全称“四绝”。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并不是“四绝匾”。它早宋神宗年间便已经毁于大火之中。我们所见到的这幅雕屏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大书法家、刑部尚书张照书写的。

  现在,让我们再注意一下一楼厅内的四根楠木大柱。这四根大柱自楼底直贯楼顶,支撑着整座楼的全部重量,再以12根柱代内圈,支撑二楼,周围绕以20根木柱,彼此牵制闩缝对榫,结为整体。整个岳阳楼为纯木结构,找不到一颗铁钉。各位还可以看到,在楼的四壁,悬挂着许多木刻匾对,这些都是古今名家吟咏岳阳楼的楹联。挂在楼堂正中的这副楹联,是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写的,是岳阳楼长的一副。这副对联是: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请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汀,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上联以“一楼何奇”起首,列兴了诗圣、名儒、贤吏、酒仙在岳阳楼所留下的诗文政绩和传统,抒发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感慨;下联介绍了巴陵的名山、大川、雄关、险邑。如果您记下了这了这副对联,那么您对岳阳楼便有了大致的了解。

  (在岳阳楼二楼)

  一来到二楼,大家马上就发现在二楼也悬挂了一副《岳阳楼记》雕屏。这是为什么呢?这里面淬着一个真实的故事。清道光年间,岳阳来了个姓吴的知县,他一上任就看中了岳阳楼上的《岳阳楼记》雕屏,便用重金贿赂一个民间艺雕高手,花了十七个月时间精心临摹,秘密仿制雕屏赝品。两年后,吴知县趁调离岳阳楼之机,偷梁换柱,携带家小和张照的雕屏真迹,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出逃。没想到船行不久,风雨大作,船被风浪掀翻在洞庭湖的九马嘴段,雕屏也随波逐流,因是紫檀木制成,全部沉入了水中。后来,湖水干浅,《岳阳楼记》雕屏的真迹才被当地渔民打捞上来。打捞时,不慎将第八块屏上的“歌互”二字和第十块上的“乐”字损坏。当地文士吴敏树闻讯后,用120纹银从渔民手中将雕屏买回,花了三年时间临摹张照的手迹,才补上被损坏的三个字。各位现在可以看到,雕屏上还有明显的修补痕迹。又过将近100年,岳阳楼再度整修时,地方官员用120块大洋从吴氏后代后中将屏赎回,挂在岳阳楼二楼,这才“完壁归赵”。至于一楼那副,虽是赝品,也有100年历史了,当然是文物了。两副雕屏一真一假,正像一张功罪表,昭示后代子孙,值得我们深思。

  (上三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定,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其书法笔意奔放,布局严谨,雄健挺拔,形神兼备,笔触与唐代怀素的狂草相似。在雕屏两侧,挂有岳阳楼短的一副对联,仅仅八个字。上联为“水天一色”,下联是“风月无边”。落款为“长庚李白”。当我们站在三娄凭窗远眺时,看到的洞庭湖水天相接,浑然一色;清风朗月,无边无际,山色湖光荟萃于楼时,得到的感觉正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吗?后,请各位再抬头看楼顶。楼顶彩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如意斗拱层叠相衬,荷重承力,拱托楼顶,用伞形架传载负荷,和盔顶结构一样,这在我们现存的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为了深化名楼内涵,丰富景区内容,岳阳楼正在加快景区建设,并已作出规划。岳阳楼的介绍我就给诸位讲解到这里,欢迎下次再到岳阳来。祝各位旅途愉快,一路顺风!

岳阳楼导游词9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参观游览。

  岳阳楼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岳阳楼景观特色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历史悠久,岳阳楼的前身为鲁肃修建的阅军楼,始建于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始称岳阳楼,在江南三大名楼中历史最悠久。二是风景独特,岳阳楼胜景由江、湖、山、城构成。“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诗人杜痒咏道:“茫茫雪浪带烟芜,天与西湖作画图,楼前十分风景好,一分山色九分湖。”都是对岳阳楼地理形胜的绝妙赞美,岳阳楼是得水而壮,得山而妍,形胜江南。三是文化深厚。《岳阳楼诗文集》收录名篇佳作千余篇及大量的楹联匾屏、书画碑刻,大多数都贯穿着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其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更是将这个优秀传统发展到了巅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处世哲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融汇的精神使当时苏东坡发出了“虽圣人复起不易斯言”的感慨。它确实是我中华精神文明之绝句!四是文物珍贵。江南三大名楼中,惟有岳知楼是保持原址、原貌,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国家级文物。现在所见到的岳阳楼为纯木结构,1983年按“整旧如旧”的原则落架大修而成,四柱、三层、飞檐、盔顶,全楼没用一块砖石,没有——颗铁钉,全用木料构成,门缝对榫,工艺十分精巧。历史上岳阳楼屡毁屡修达50多次。朋友们,门前这幅“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楹联,是从明代诗人魏允贞的五言绝句中摘刊的。这首诗的后两句是“谁为天下士,饮酒褛上头。”今天各位就来当一当天下士,以洞庭为酒,开怀畅饮,一起品味博大精深的岳阳楼文化和岳阳的壮丽山川吧。兴许你会像诗仙李白一样“醉煞洞庭秋”。

  登上巴陵古城墙,面前的这座“南极潇湘”牌坊与北边的“北通巫峡”牌坊,均建于清代。两坊间咏唱景物的联语均为名家所为。北面为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撰联,当代著名书法家李铎书写。这南面呢,撰联的是清代书写《岳阳楼记》的张照,撰书的是当代书画大师刘海粟,历代文人墨客钟情岳阳楼,由此可见一斑。

  现在各位面前的就是岳阳楼。横匾上“岳阳楼”三字是由郭沫若先生题写的,现已编入《*名匾》一书。岳阳楼高21.35米,宽17.24米,进深14.56米。三层三檐,盔顶式木结构,盖黄色琉璃瓦。盔顶是岳阳楼建筑的突出特色,大家请看,它形似古代将军的头盔,威武雄壮,配以飞檐,曲线流畅,给人势欲凌空之感。再看盔顶下的如意斗拱,它形似蜂窝,层叠相衬,饰以龙头、凤头、云头纹饰,既承托盔顶重力,又使整个建筑更精美、庄重、和谐。屋面的.宝顶、脊饰、翘首等构件都是清代中叶遗留下来的陶制精品。因此,岳阳楼的建筑在美学、力学、建筑学和工艺学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

  进入主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家神驰已久的《岳阳楼记》的雕屏,由12块紫檀木组成。前面说到,岳阳楼这一名称是在唐朝时才启用的,当时,李白、杜甫、刘禹锡、李商隐等才华横溢的风流名士、迁客骚人相继接踵而来。他们登楼远眺,泛舟洞庭,奋笔书怀。李白在《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一诗中是这样描述的:“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晚唐诗人李商隐也写有《岳阳楼》诗:“欲为*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可怜万里堪乘兴,枉是蛟龙解覆舟。”这些语工意新的名章丽句,使岳阳楼逐渐闻名起来。

  但是,岳阳楼真正名扬天下,还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以后。庆历四年,滕子京被贬为岳州知府,他上任后便筹办三件大事:一是在岳阳楼下修筑堰虹堤,防御洞庭湖的波涛;二是兴办郡学,造就人才;三是重修岳阳楼。滕子京文才武略兼备,他认为“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为著”。于是,他想到了与自己同中进士的好友范仲淹,便写了一封《求记书》,介绍岳阳楼修葺后的结构和气势,倾吐了请求范仲淹作记的迫切心情,并请人画了一幅《洞庭秋晚图》,抄录了历代名土吟咏岳阳楼的诗词歌赋,派人日夜兼程,送往范仲淹当时被贬的住所河南邓州。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和滕子京一样,因为主张革新政治,受到排斥和攻击。他接到滕子京寄来的信件后,反复阅读,精心构思,终于写出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全文虽然仅368个字,但是内容博大,哲理精深,气势磅礴,语言铿锵,字字珠玑,成为千秋绝唱,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更成为传世名句,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崇高人格文化的积淀。《岳阳楼记》以其至高至上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流传千古而不朽,滋养着人们的心灵。滕子京接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后,喜出垡外,当即就请大书法家苏子美书写,并谐著名雕刻家邵竦将它雕刻在木匾上。于是,楼、记、书法、雕刻合称“四绝”。可惜雕刻毁于宋神宗年间大火中。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这幅雕屏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大书法家、刑部尚书张照书写的。

  整个大楼由四根楠木大柱支撑。自楼底直贯楼顶,再以12根金柱为内圈,支撑二楼,周围绕以20根木柱,彼此牵制门缝对榫,连结为整体。整个岳阳楼为纯木结构,找不到一颗铁钉。在一楼悬挂着古今名家吟咏岳阳楼的楹联。楼堂正中的这幅,是楹联中最长的一幅。上联以“一楼何奇”起首,列举了诗圣、名儒、贤吏、酒仙在岳阳楼所留下的诗文政绩和传说,抒发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感慨;下联介绍了巴陵的名山大川、雄关险邑。诸位记下了这副对联,就对岳阳楼有了大致的了解。

  二楼正面悬挂了一幅《岳阳楼记》雕屏。这里流传着一个故事。清道光年间,岳阳来了个姓吴的知县,看中了岳阳楼上的《岳阳楼记》雕屏,便用重金贿赂一个民间艺雕高手,精心仿制了另一块雕屏。吴知县趁调离岳阳之机,偷梁换柱,携带家小和张照的雕屏真迹,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出逃。船被风浪掀翻在洞庭湖的九马嘴段,雕屏沉入湖底,被当地渔民打捞上来,由当地文士吴敏树收藏。后以120块银元从吴氏后代手中将屏赎回。_期间,*要将这幅封建时代的雕屏砸毁,职工为了保护它,便用石膏将字迹掩去,这样,雕屏才逃过了又一劫难。这幅和一楼那幅一真一假,正像功罪表,昭示着后代。

  三楼为岳阳楼的顶层。凭窗远眺,可领略“衔远山,吞长江”的磅礴气势,欣赏“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湖光山色,真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落款“长庚李白书”。当我们站在三楼凭窗远眺,看到洞庭湖水天相接,浑成一色,清风朗月,无边无际,山色湖光荟萃一楼时,得到的感觉不正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吗?

  出了岳阳楼便是三醉亭,它是供奉吕仙的地方。吕洞宾施药救人,广行善事,深受人们敬重,加之他被元朝皇帝封为“孚佑帝君”,是道教北五祖之一,岳阳楼才盖上了封建时代帝王家专用的黄色琉璃瓦,作为吕仙的停云地。吕仙为何在岳阳的地位如此显赫呢?原来岳阳历代府州县志,收录有吕仙的趣闻轶事,称他与滕子京饮过酒,与弈棋国手王太守下过棋,酒醉后拦过乔太守的轿。特别是知州李观,不仅记录了吕仙亭故事的由来,还收录了吕仙的两首诗,当时就用巨石刻立在岳阳楼前,其中一首就是“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三醉亭名就源于此诗。

  最后是参观岳阳楼文化艺术中心。这里既有历代书法名家米芾、祝允明、董其昌、张照手书的《岳阳楼记》雕屏,又有宋元明清岳阳楼浓缩景观的形象展示,还有大量以岳阳楼文化为题材的艺术品、工艺品和各种介绍岳阳楼的书刊,大家在品赏之余,可以选购自己中意的纪念品,留作纪念。

岳阳楼导游词10

  岳阳楼坐落在洞庭湖岸上,风景优美,历史悠久。宋朝的范促淹曾写过《岳阳楼记》来赞美岳阳楼。

  岳阳楼高21.35米,为四柱,三层,纯木结构,没有一块砖头。每层的檐面有四条脊,第一层脊上饰以荷花、莲蓬,翘首为凤凰;第二层为昂首的龙头;第三层饰以卷草,翘首为回纹形如意祥云。岳阳楼的楼顶,特别像古代将军的头盔,称作盔顶,由于盔顶在*古代建筑中极为少见,才使盔顶让岳阳楼成为名的重要因素之一。整个岳阳楼在美学、建筑学、工艺学上都有惊人的成就,因而自古就享有“岳阳天下楼”的美称。

  其实,岳阳楼真正名扬天下的时候是在范促淹写了《岳阳楼记》后。庆历四年,滕子京因遭人诬害被贬为岳州知府,他一上任就做了三件大事,第一,修建偃虹堤,以防御洞庭湖的波涛;第二,兴办郡学,造就人才;第三,重修岳阳楼。重修后的岳阳楼规模非常雄伟,但当时的滕子京知道,光靠气势雄伟是不够的,滕子京立刻想到与自己同中举进士的范仲淹,范促淹和滕子京一样,也是因为遭人诬灭,被贬为邓州知府。滕子令人画了一幅《洞庭秋晚图》,写了一封《求记书》介绍岳阳楼的气势和结构。范仲淹看了以后,经过精心构思,终于写出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转世名句,启迪一代又一代的后人要奋发图强。

  好了,大家现在可以进楼了。各位游客,这里首先看见的就是《岳阳楼记》,它由12块紫檀木组成的。据说滕子京当年收到《岳阳楼记》后喜出望外,立刻请当时的大书法家苏舜钦书写,并请著名雕刻家邵竦将它雕刻在木匾。于是,“楼、记、书法、雕刻”全称四绝。只可惜我们现在所见不是“四绝匾“,它早在宋神宗年间便已毁于大火之中。这们这里的《岳阳楼记》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大书法家、刑部尚书张照书写的。

  我就介绍到这里了,给大家十五分钟时间,大家可以拍照留念。


大观楼导游词 (菁选5篇)(扩展5)

——描写昆明大观楼的优秀作文10篇

描写昆明大观楼的优秀作文1

  “春城无处不飞花”,这句话一点不假。2月上旬,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来到大观楼游览,真正体验到了春风拂面、花开似锦的感觉。

  一大早,我们来到大观楼。一进公园,就进入了花的海洋,红的、粉红的、黄的、紫的……,一簇簇,一片片,开得生机勃勃、明明艳艳。公园还用花做出了雄伟的*、2008北京奥运会福娃、阿凡提牵着大骆驼等景致,与公园景色相映成趣。

  往前走,每年飞来春城过冬的红嘴鸥和湖边喂海鸥的人群热闹非凡。虽然近年来我们一直在预防“禽流感”,但我们大家一点也不害怕。成群的海鸥飞来,我使劲向它们抛出一块块面包,哦!接住了,它们吃得好欢畅啊!再一个,又接住了!

  继续往前走,我们来到“大观楼”,“大观楼”建于清代乾隆年间,门前竖立一副诗人孙髯翁题的“天下第一长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真是气势磅礴啊!在这里远眺滇池,真有莽莽苍苍的感觉,我虽然没有见过大海,只听说大海一望无际,但此时看草海也很大,就像看到了大海一样。

  我们顺着小路走去,徐徐的春风拂面而来,凉快极了。前面,有大块的草坪,那里有休闲的人们,蓝蓝的天空中还有他们放逐的各式各样的风筝,让人心旷神怡!

  我们找了一块草坪坐下、躺下,真是好舒服啊!我突然发现我们周围有一些奇异的雕塑,你可以随意想象它像什么,或者代表什么,真是太有趣了!

  那边,还有惊险刺激的过山车、漂流、儿童乐园……

  大观楼真好玩,它鲜花似锦、宽阔浩瀚、内容丰富,是人们观景、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朋友,如果你到昆明来,一定要去大观楼看一看、玩一玩!

描写昆明大观楼的优秀作文2

  今年国庆长假,爸爸带我去游赏昆明的大观楼公园。大观楼公园由大观楼、西园和南园三个景区组成。

  建于康熙年间的大观楼因面临滇池、远眺西山、视野开阔、景致壮观、尽揽湖光山色而得名。大观楼三层飞檐,金漆彩画,上层有匾额“拨浪千层”,门两边悬挂着的180字天下第一长联令人瞩目,成为以长联历史文化为主题的风景名胜游览区。上楼观五百里滇池,只见碧水涟漪,波光粼粼,亭台楼阁倒映水中,美不胜收;成群的白鹭翱翔在蓝天白云之间,穿行憩息于树木林梢之上,让人久久驻足其间,流连忘返。想五千年往事,滚滚英雄费尽移山心力建立的伟烈丰功,都因剥削、压迫的*统治灰飞烟灭;只有民族复兴伟业沿着*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康庄大道破浪前进,才能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辉。因此,大观楼是一部栩栩如生的社会发展史。

  从大观楼前往西园,那里荷塘鱼跃,芳草菲菲,鲜花盛开,杨柳青青,小桥流水,景旖旎,人陶醉。

  从西园来到南园,那里游人很少,多为老年人在搓麻、打牌、会乐,是修生养性的好去处。

  大观楼公园既有自然的山水,又有园林的景观,让人赏悟不厌。

描写昆明大观楼的优秀作文3

  今天,我和妈妈去了大观楼,我和妈妈买了票就进了大观楼。大观楼与滕王阁,黄雀楼,岳阳楼合称*四大名楼。

  没走几步,我们就看见了一大片的荷花,那的荷花比灵湖的荷花多出好几倍,美不胜收。我们接着来到了大观楼,大观楼在滇池北滨。有三层高临水的那一面门柱上还垂挂着清代名士孙髯翁写的180子长联,被称为“古今第一长联”我站在第三层的窗前眺望,看见不远处有一个巨大的摩天轮,想:那一定是一个游乐场。我们到了游乐场,游乐场里不时传来尖叫声。我看摩天轮挺好玩的就想坐摩天轮,可妈妈说太高了,她不坐,我失望极了。这时我看见摩天轮下面有一个洞,一看原来是一个叫古堡惊魂的游乐项目。规则是:坐在车上,车会自动开进洞里。用车上的红外线射击洞里很黑只有很暗红灯,就会有鬼跳出来,中途不能下车。我一看觉得挺好玩的就让妈妈带我去,因为小孩必须要和成年人在一起才能玩。过了很久妈妈终于答应了。我们坐上车车开后我就用红外线射到了一个红灯,一个尸体便爬了出了差一点就碰到我们了他就停住了,这把我吓了一跳……

  玩了古堡惊魂我们就回家了。

描写昆明大观楼的优秀作文4

  “春城无处不飞花”,这句话一点不假。2月上旬,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来到大观楼游览,真正体验到了春风拂面、花开似锦的感觉。

  一大早,我们来到大观楼。一进公园,就进入了花的海洋,红的、粉红的、黄的、紫的……,一簇簇,一片片,开得生机勃勃、明明艳艳。公园还用花做出了雄伟的*、2008北京奥运会福娃、阿凡提牵着大骆驼等景致,与公园景色相映成趣。

  往前走,每年飞来春城过冬的红嘴鸥和湖边喂海鸥的人群热闹非凡。虽然近年来我们一直在预防“禽流感”,但我们大家一点也不害怕。成群的海鸥飞来,我使劲向它们抛出一块块面包,哦!接住了,它们吃得好欢畅啊!再一个,又接住了!

  继续往前走,我们来到“大观楼”,“大观楼”建于清代乾隆年间,门前竖立一副诗人孙髯翁题的“天下第一长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真是气势磅礴啊!在这里远眺滇池,真有莽莽苍苍的感觉,我虽然没有见过大海,只听说大海一望无际,但此时看草海也很大,就像看到了大海一样。

  我们顺着小路走去,徐徐的春风拂面而来,凉快极了。前面,有大块的草坪,那里有休闲的人们,蓝蓝的天空中还有他们放逐的各式各样的风筝,让人心旷神怡!

  我们找了一块草坪坐下、躺下,真是好舒服啊!我突然发现我们周围有一些奇异的雕塑,你可以随意想象它像什么,或者代表什么,真是太有趣了!

  那边,还有惊险刺激的过山车、漂流、儿童乐园……

  大观楼真好玩,它鲜花似锦、宽阔浩瀚、内容丰富,是人们观景、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朋友,如果你到昆明来,一定要去大观楼看一看、玩一玩!

描写昆明大观楼的优秀作文5

  早上起床,吃过早点,妈妈带我去大观公园玩,我一听,高兴极了!连声说“妈妈,我好高兴哦。”说完,我们就准备出发了。

  进去后,我先看到一块用草做的屏风,还有三只用花做的熊猫,形象太逼真了,我们在旁边拍了几张相片,顺着林荫大道往前走,路边的树上,挂着星星和小伞,转个弯,就看到了荷花,池里开满了荷花,红绿相衬,真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好多人在那里拍荷花,荷花池旁边有一座假山,绕过假山就是大观楼长联了,这幅对联听说有一百二十多个字。还有好多人能背出来呢,好厉害哦,好多人都在拍照留念。

  不知不觉,太阳快要下山了,小弟弟也想睡觉了,我们就回家了。

  今天是我最快乐的一天。

描写昆明大观楼的优秀作文6

  大观楼位于昆明市大观路的大观公园内。远远望去,大观楼依山傍水,耸立在滇池边,像一位文雅的书生。

  站在大观楼下抬头看,这是一座三重檐琉璃戗角木结构建筑。大门上一块红匾,用耀眼金粉题写的“大观楼”三个清新飘逸的大字格外引人注目。在阳光的映射下,大观楼的轮廓被镀上的一层金边,端庄而又透着几分霞光瑞气。

  走近大门,别着急进楼,最值得看的是门两侧蓝色的长联。这幅长联共计180字,是清朝孙髯翁写的,被称为“古今天下第一长联”。大观楼长联写了汉、唐、宋、元期间,中原及昆明这片土地上发生的许多历史故事。没看过长联,等于没来过大观楼。

  走进大观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架旋转楼梯。沿着楼梯往上走,楼顶挂着一口大钟。这口钟是青铜制的,上面雕刻着美丽的花纹。据说,以前每当山林起火的时候,这口钟就会被人们敲响。

  与钟顶*齐的地方是大观楼最高的观赏点。向外望去,房檐向空中伸出一条优美的弧线,橙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显得有几分沧桑——房檐的神兽早已残缺不全。放眼望去,面前突然开阔起来,一望无际的滇池水一直铺到西山脚下。湖面波光粼粼,仿佛洒满了无数星星,他们在暖风中唱啊跳啊,与岸边的高楼大厦交相辉映,让人一下子振奋起来。

  大观楼结构精巧,充满故事,它是古今中外的旅游胜地。回顾历史,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我们和孙髯翁一样,有着一颗强国心,但幸运的是,与孙髯翁相比,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奋斗呢。

描写昆明大观楼的优秀作文7

  今年国庆长假,爸爸带我去游赏昆明的大观楼公园。大观楼公园由大观楼、西园和南园三个景区组成。

  建于康熙年间的大观楼因面临滇池、远眺西山、视野开阔、景致壮观、尽揽湖光山色而得名。大观楼三层飞檐,金漆彩画,上层有匾额“拨浪千层”,门两边悬挂着的180字天下第一长联令人瞩目,成为以长联历史文化为主题的风景名胜游览区。上楼观五百里滇池,只见碧水涟漪,波光粼粼,亭台楼阁倒映水中,美不胜收;成群的白鹭翱翔在蓝天白云之间,穿行憩息于树木林梢之上,让人久久驻足其间,流连忘返。想五千年往事,滚滚英雄费尽移山心力建立的伟烈丰功,都因剥削、压迫的*统治灰飞烟灭;只有民族复兴伟业沿着*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康庄大道破浪前进,才能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辉。因此,大观楼是一部栩栩如生的社会发展史。

  从大观楼前往西园,那里荷塘鱼跃,芳草菲菲,鲜花盛开,杨柳青青,小桥流水,景旖旎,人陶醉。

  从西园来到南园,那里游人很少,多为老年人在搓麻、打牌、会乐,是修生养性的好去处。

  大观楼公园既有自然的山水,又有园林的景观,让人赏悟不厌。

描写昆明大观楼的优秀作文8

  四季如春的昆明,有许多美丽的公园,比如翠湖、大观楼、圆通山等,其中我更为喜欢大观楼。那里“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风*浪静时,水面犹如一面大镜子;波涛汹涌时,它像一只饿虎在咆哮着;清风吹起时,浪尖上开出了一朵朵“菊花”;微风拂过水面时,溢起了一层层涟漪。

  那和煦的春风为大地换上了新装。地上,小草探出头东张西望;树上,鸟儿唱起了欢快的春歌;水里,鱼儿嬉戏玩耍……在春姑娘的群摆下,大观楼也悄悄地醒来了——在微风中,白杨树的叶子跳起了舞,风铃草为他伴奏,燕子为他歌唱,小草开始生长,花朵开始绽放。

  转眼间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悄悄地走了,不知不觉中夏姐姐来了。垂柳姑娘在清澈的湖水中梳洗着她那茂密的头发,鸟儿们在树阴下乘凉,蜻蜓在芦苇秆上歇息,小鱼也在莲叶下避阳。在这夏天里,大观楼举办了一年一度的荷花展。在这时,人们都汇聚在池塘边赏荷,在展板上还贴有许多摄影爱好者的精美作品呢!一朵朵白的,粉的荷花在竞相开放着。有的还只是花骨朵,有的刚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已经绽开了所有花瓣。瞧,她们多么像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呀!一阵风吹过,她们摇身一变,又成了一位位美丽动人的舞女。一片片挂满水珠的翠绿的荷叶默默无闻地衬托着朵朵粉嫩粉嫩的荷花,在阳光下,那些水珠闪耀着,多么像珍珠般耀眼。一阵阵淡淡的荷花香味被风吹到了各个角落,整个公园弥漫在花香里。在这么美的风景线上观景,怎能不心旷神怡呢?

  那个调皮的秋弟弟抓起了一把桂香赶走了夏姐姐。在这时,树上挂满了不知名的果子:红的,黄的,绿的,黑的,白的等,点缀在片片红叶与黄叶之间。秋风吹,树叶飘。叶子从树上飘落下来,犹如一只只彩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孩子们把落叶捡起,用草串起来,做成一个简简单单,**凡凡的“皇冠”送给父母,里面却包含着他们对父母的爱。秋弟弟不仅带来了好风光,也带来了万众期待的菊展。一盆盆菊花整齐有序地摆放在路边和草地上,那些菊花可漂亮了:有的像礼花在空中绽放,有的有着丝丝龙须般的花瓣,犹如菊花伸出了只只纤细的小手在风中摇摆,有的"低垂着花瓣,仿佛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低着头。人们在赏菊的时候还与那些菊花合影留念呢!赏菊的人群不时发出声声赞叹,有些孩子甚至想采一朵,可他们的自觉性阻止了他们的做法。

  随着天气越来越寒冷,冷酷无情的冬哥哥来了。在元宵节的夜晚,大观楼五光十色,灯火辉煌,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热闹非凡。没错,这就是人们期待已久的灯展。在灯展时节,不管是水里还是地上,你都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灯,有的是金龙粉凤,有的是灯船,有的是古人弹琴,有的是山水风景……绝对让你惊叹不已。在灯展中,除了赏灯,最受欢迎的就属“猜灯谜”了。在一个长廊里挂着许多红灯笼,里面有张纸条,上边写着灯谜。只要你知道了答案,答对后就可以兑换礼物。人们聚精会神地想着:有人捏着下巴,皱着眉头,有人抓抓脑袋,有人用手捧着脸庞。当然,那些知道答案的人就甭提多高兴了!手里提着红灯笼,眉开眼笑地到兑奖处领奖。怎么样,有趣吧?

  在大观楼里还有一个游乐场,摩天轮、海盗船、蹦极、旋转木马、过山车应有尽有,给你玩个痛快。

  大观楼,你是一颗彩色宝石点缀在昆明这块大地上,你是一颗璀璨的星星挂在昆明的夜空中。我们昆明人会因为有你这么一个公园而感到自豪!

描写昆明大观楼的优秀作文9

  今天是大观楼的荷花节,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了大观楼。一进公园大门扑面而来的是一阵荷花的清香。池塘里是一望无际绿色的荷叶,像一个个绿色的园盘子。晶莹的水珠在上面滚动着,像一颗颗洁白的珍珠。池塘里到处开放着朵朵粉红色的荷花,有的还结了莲子。穿着绿色礼服的青蛙呱呱地欢唱,蜻蜓也像一架架直升机在做滑翔表演,很是热闹。

  公园里最有意思的是“冰雪嘉年华”了。外面是春光明媚的春天,里面可是零下八度的寒冬。只见飘起了片片雪花,它洁白晶莹,玲珑剔透,轻盈好看。石桌子、石椅子上堆满了皑皑白雪,在彩灯映射下的冰滑梯晶莹剔透,五光十色。我和莎莎姐姐迫不及待地穿上棉袄,拿着铲子冲了进去,我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坐滑梯……开心极了。

  夜幕降临了,我和姐姐就去坐摩天轮去了,因为我想着晚上坐摩天轮景色会更加美吧!哇!已经排气了长长的队伍了,好似一条长龙,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我们才坐上了“车”,它越来越高,哇塞!下面灯光闪烁,美丽极了。下面的人都像是蚂蚁,车似条虫,太有意境了,足足坐了20分钟,我们才下来。

  啊!大观楼太美了!

描写昆明大观楼的优秀作文10

  今天,我和妈妈去了大观楼,我和妈妈买了票就进了大观楼。大观楼与滕王阁,黄雀楼,岳阳楼合称*四大名楼。

  没走几步,我们就看见了一大片的荷花,那的荷花比灵湖的荷花多出好几倍,美不胜收。我们接着来到了大观楼,大观楼在滇池北滨。有三层高临水的那一面门柱上还垂挂着清代名士孙髯翁写的180子长联,被称为“古今第一长联”我站在第三层的窗前眺望,看见不远处有一个巨大的摩天轮,想:那一定是一个游乐场。我们到了游乐场,游乐场里不时传来尖叫声。我看摩天轮挺好玩的就想坐摩天轮,可妈妈说太高了,她不坐,我失望极了。这时我看见摩天轮下面有一个洞,一看原来是一个叫古堡惊魂的游乐项目。规则是:坐在车上,车会自动开进洞里。用车上的红外线射击洞里很黑只有很暗红灯,就会有鬼跳出来,中途不能下车。我一看觉得挺好玩的就让妈妈带我去,因为小孩必须要和成年人在一起才能玩。过了很久妈妈终于答应了。我们坐上车车开后我就用红外线射到了一个红灯,一个尸体便爬了出了差一点就碰到我们了他就停住了,这把我吓了一跳……

  玩了古堡惊魂我们就回家了。


大观楼导游词 (菁选5篇)(扩展6)

——八咏楼导游词3篇

八咏楼导游词1

  大家好!

  八咏楼,位于八咏路,原名玄畅楼,南朝时创建,南宋淳照十四年(1187年)扩建,元皇庆年间(1312-1313)毁于火,明万历间重建,清嘉庆年间重修,1984年大修。历代文人游此,题咏颇多。南朝齐隆昌元年(494年),东阳郡太守沈约作《登玄畅楼》。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曾作《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该楼坐北朝南,共四进,依次为楼阁、前厅、二厅和楼屋。建在高8.70米的石砌台基上。

  八咏楼原名玄畅楼,后改名元畅楼。位于金华市城区东南隅,坐北朝南,面临婺江,楼高数丈,屹立于石砌台基上,有石级百余。

  登楼远眺,蓝天万里,白云朵朵,南山连屏,双溪蜿蜒,尽收眼底。现存建筑共四进。第一进为主体建筑,重檐楼阁,歇山屋顶,翼角起翘,石砌台基。此楼系南朝齐隆昌元年(494年),东阳郡太守、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沈约建造。竣工后沈约曾多次登楼赋诗,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有一首《登元畅楼》云:“危峰带北阜,高顶出南岑。中有凌风谢,回望川之阴。岸险每增减,湍*互浅深。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临。上有离群客,客有慕归心。落晖映长浦,焕景烛中浔。

  云生岭作黑,日下溪半阴。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并在此基础上又增写了八首诗歌,称为《八咏》诗,是当时文坛上的长篇杰作,传为绝唱,故从唐代起,遂以诗名改元畅楼为八咏楼。北宋至道年间定今名。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扩建,将沈约的八咏诗勒于石碑。元皇庆年间(1312年一1313年)楼毁于火,碑亦不存。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造宝婪观,八咏楼废址建玉皇阁,后玉皇阁毁。万历年间(1573年一1620年)重建八咏楼。现存八咏楼为清嘉庆年间(1796年一1820年)重建,1984年大修。

  1500多年中,不仅与历代文人名士结下了亲缘,也与英雄人物有着密切关系。唐代的严维,宋代的李清照、吕祖谦、谢翱,元代的赵盂颁等诗人、书法家都曾慕名前来登临题咏,留下不少绘景梯怜的诗文名篇。元末农民起义军的重要将领胡大海、明代抗日英雄戚继光、太*天国侍王李世贤等,都曾登上八咏楼检阅他们的部队。还有明末兵部尚书朱大典,率兵与清军激战中,壮烈地牺牲在八咏楼,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迹。*同志1939年到金华视察时,也曾在八咏楼下的八咏滩头召开过近千人的群众大会,慷慨激昂地宣传团结抗战的方针。

  人咏楼不仅是个精致的古建筑物,而且它跟诗人的名篇、英雄的故事融合在一起,风流千古。南宋著名爱国女词人李清照避难金华时,登八咏楼写下的《题八咏楼》诗云:“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首诗充分地表述了八咏楼的气魄,金华重镇的形势和李清照的爱国炽情,成为历代题咏八咏楼的出类拔萃之作。

  八咏楼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几年经过修耷,面貌焕然一新,诗坛泰斗艾青曾亲笔题写“八咏楼”3字,为八咏楼增添了浓浓的诗韵色彩。

八咏楼导游词2

  八咏楼原名玄畅楼,后改名元畅楼。位于金华市城区东南隅,坐北朝南,面临委江,楼高数丈,屹立于石砌台基上,有石级百余。登楼远眺,蓝天万里,白云朵朵,南山连屏,双溪婉蜒,尽收眼底。现存建筑共四进。第一进为主体建筑,重檐楼阁,歇山屋顶,翼角起翘,石砌台基。此楼系南朝齐隆昌元年(494年),东阳郡太守、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沈约建造。

  峻工后沈约曾多次登楼赋诗,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有一首《登元畅楼》云:“危峰带北阜,高顶出南岑。中有凌风谢,回望川之阴。岸险每增减,湍*互浅深。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临。上有离群客,客有慕归心。落晖映长浦,焕景烛中浔。云生岭作黑,日下溪半阴。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并在此基础上又增写了八首诗歌,称为《八咏》诗,是当时文坛上的长篇杰作,传为绝唱,故从唐代起,遂以诗名改元畅楼为八咏楼。北宋至道年间定今名。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扩建,将沈约的八咏诗勒于石碑。

  元皇庆年间(1320xx年一1320xx年)楼毁于火,碑亦不存。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造宝婪观,八咏楼废址建玉皇阁,后玉皇阁毁。万历年间(1573年一1620xx年)重建八咏楼。现存八咏楼为清嘉庆年间(1796年一1820xx年)重建,1984年大修。八咏楼自创建以来1500多年中,不仅与历代文人名士结下了亲缘,也与英雄人物有着密切关系。唐代的严维,宋代的李清照、吕祖谦、谢翱,元代的赵盂颁等诗人、书法家都曾慕名前来登临题咏,留下不少绘景梯怜的诗文名篇。元末农民起义军的重要将领胡大海、明代抗日英雄戚继光、太*天国侍王李世贤等,都曾登上八咏楼检阅他们的部队。还有明末兵部尚书朱大典,率兵与清军激战中,壮烈地牺牲在八咏楼,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迹。

  *1939年到金华视察时,也曾在八咏楼下的八咏滩头召开过近千人的群众大会,慷慨激昂地宣传团结抗战的方针。因此,人咏楼不仅是个精致的古建筑物,而且它跟诗人的名篇、英雄的故事融合在一起,风流千古。南宋著名爱国女词人李清照避难金华时,登八咏楼写下的《题八咏楼》诗云:“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首诗充分地表述了八咏楼的气魄,金华重镇的形势和李清照的爱国炽情,成为历代题咏八咏楼的出类拔革之作。八咏楼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几年经过修耷,面貌焕然一新,诗坛泰斗艾青曾亲笔题写“八咏楼”3字,为八咏楼增添了浓浓的诗韵色彩。

八咏楼导游词3

  有一个地方,是李清照、沈约、吕祖谦、谢翱等诗、词人经常作诗的地方。

  有一个地方,里面记载了了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诗词。

  有一个地方,正对面是美丽的婺洲公园,再前面就是波浪层层的婺江。

  这个地方,就是金华大名鼎鼎的八咏楼!它建造于高约8米的台基上,整个楼为一组精致的建筑物。我们上了左边的台阶,到了八咏楼的陈列室,里面分别介绍了唐,宋,元,明,清文人骚客在八咏楼上吟诗作曲,其中,李清照的“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最为著名。

  往里走,是李清照的纪念馆,里面有她的诗词作品、人生经历等,还有一尊她的雕像,上方有大文豪郭沫若的题词——一代词人。

  往右拐,是一间木制的房子,里面有一块牌子,上书:“诗人吟诵胜地”可见这间木屋是许多名人经常来的地方。

  最后我们沿着楼梯下了八咏楼,我的心久久不能*静,我仍然在为古代诗人的豪情壮志而迷醉,八咏楼不愧是“诗人吟诵胜地”“兵家必胜之所”!


大观楼导游词 (菁选5篇)(扩展7)

——北京大观园景点导游词3篇

北京大观园景点导游词1

  *有句俗话叫作“开门见山“,当您走进大观园后,首先看到的是这座翠障似的假山挡在前面,往前一望,见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应,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一条羊肠小径,镜面白石上的题字是贾宝玉所题,取自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

  *古代园林强调赏景路线曲折起伏,变化万端,反对一览无余,正像贾政所说的“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这座假山正是体现了这一艺术特点,“愈露先藏景愈藏,景界愈大”,大观园之景被这座假山所挡,我们只有穿过这羊肠小径,才能真正领略到大观园内的秀丽风光。

  北京大观园是一座再现*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大观园”景观的文化名园。《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为贾府大小姐(后被选进宫封为皇妃)元春而建的省亲别墅,因此园中定期举办“元妃省亲”古装表演。大观园总面积12。5公顷,建筑面积8千多*方米。开辟水系24000*方米,堆山叠石6万土石方。全园有庭院景区五处、自然景区三处、佛寺景区一处、殿宇景区一处、共有景点四十多个。二百多年来,人们只能从《红楼梦》的字里行间,看那关于大观园绘声绘影的描写。有了北京大观园,可以身临其境,自由出入于多愁善感的.黛玉的闺房,也可认真探索桀骜不驯的宝玉的生长环境。也许你是《红楼梦》大观园的憧憬者,也许你是慕名而至,移步入园,时光绝不会虚度的。主要景点有:曲径通幽、沁芳亭、贾宝玉的怡红院、林黛玉的潇湘馆、宝钗的蘅芜苑、皇贵妃的省亲别墅、探春的秋爽斋、李纨的稻香村,以及大观楼、拢翠庵、滴翠亭、紫菱洲等。有的景点内有蜡塑人物,形象逼真。

北京大观园景点导游词2

  大观园位于宣武区南菜园(市区西南隅护城河畔)。原址为明清两代皇家菜园,明代曾在此设“嘉疏署”。园中的园林建筑、山形水系、植物造景、小品点缀等,均力图忠实于原著的时代风尚和细节描写,《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为贾府大小姐元春而建的省亲别墅,因此园中定期举办“元妃省亲”古装表演。

  大观园在每年农历春节初一至初六举办“红楼庙会”。庙会内容包括:文艺演出、民间花会、风味小吃、民俗活动等。其中“元妃省亲”古装巡游是大观园文化庙会的传统项目和独有的特色。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期间还举办“北京大观园‘中秋之夜’”。活动以文艺演出、赏月团聚、观赏夜景为内容,每届举办3至4天,是京城中秋活动的传统品牌项目。

  其总体方案,均经红学、古建、园林、文博等各方专家群智而定,忠实《红楼梦》原著及时代风尚,如贾宝玉住的怡红院,富丽堂皇,脂粉气浓;林黛玉住的潇湘馆,翠竹千竿,幽窗指凉;元妃省亲下榻的顾恩思义殿,皇家气派,雍容华贵—内亭台楼榭,游廊曲折,花木繁茂,碧波荡漾,更有鹿鸣鹤舞,孔雀开屏,水中鱼跃,鸭鹅高亢,尽显红楼意境。根据《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的情节拍摄的动感电影采取高科技手段和特技镜头,将声、光、电融为一体,把人们带入梦幻飘渺的意境。“红楼文化艺术展”是该园的常设展览,分“元妃省亲”、“红楼文物精品”、“红楼文化艺术”、“大观园”、“曹雪芹家世生*”、“红学学术研究”六部分,精品荟萃,内容丰富,品位高雅,使人更深地了解《红楼梦》的博大精深,将为首都夜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大观楼导游词 (菁选5篇)(扩展8)

——吊水楼瀑布导游词3篇

吊水楼瀑布导游词1

  它是镜泊湖汇入牡丹江的出口,也是黑龙江省内最大的瀑布。瀑布巨大的冲击力在瀑底形成了直径近70米、深60余米的水潭。每到寒冬,瀑布便凝成冰帘挂于悬崖之上。

  吊水楼瀑布是我国著名的大瀑布之一,又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大瀑布,其壮丽的景色被推为镜泊八景之首。瀑布东边建有观瀑亭,并筑有护栏,在此观瀑,景象万千。白练临空,飞珠溅玉,雾气蒸腾,彩虹隐现,其雄、其壮、其奇、其丽的景象难以形容。

  交通:在牡丹江汽车站可乘坐到镜泊湖景区的郊县车,车程序约2.5小时。从"镜泊山庄"乘车,沿着一条山路,便可抵达龙泉山脚下的冷食店"湖光阁"。由"湖光阁"向左转,驶进盘山曲径,通过急流上悬架的"飞虹桥",再穿越一段枝叶交错的绿色长廊,一座古朴雅致的六角亭台便出现在眼前 。

  住宿:在镜泊旅游住宿还是比较容易的。比较高级的宾馆有镜泊湖宾馆、镜泊山庄、抱月湾宾馆;中档的有杏花村客店、湖光阁客店等。

  关于吊水楼瀑布,曾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在瀑布的水帘后面藏着一位聪明美丽的"红罗女",深受远近青年人的爱慕。但她声言无论是谁向她求爱,都有必须回答"什么是人间最宝贵的"问题。消息传开后每日来向她求婚的人络绎不绝。其中有勇士、书生、商人,乃至国王。勇士回答说:"人间最宝贵的是武力。"书生说:"人间最宝贵的是诗书。"商人说:"人间最宝贵的是金钱。"而国王却回答:"人间最宝贵的是权势。"这些回答,红罗女都不满意。于是勇士含羞而去;书生浴耻而归;商人倾宝于湖,不再提亲。唯有国王厚颜无耻地呆立在"吊水楼"前苦思冥想不肯离去,最终老死在悬崖上葬身于乌鸦腹中。

  如今,每当游人至此,便不由得想起聪颖、美貌的红罗女和她那发人深思的提问。

吊水楼瀑布导游词2

  吊水楼瀑布又称镜泊湖瀑布,它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县西南,从牡丹江市向南经古城宁安,再向西行抵达东京城后,从这里一直行驶30公里,便可抵镜泊湖的北湖头了。

  镜泊湖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湖,民间有红罗女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它东有老爷岭,西靠张广才岭,镜泊湖就像一面明镜,镶嵌在两座山岭之间。湖面延绵百余里,又称为百里长湖,两崖峰峦迭湖,林木葱茏,湖面明静碧绿,湖岸港湾众多。兼具湖光山色之美的镜泊湖,素有珍珠门、道士山、大孤山、小孤山等八景。

  吊水楼瀑布,是来到镜泊湖旅游 的必游景点。它实际上是同坠入一潭的两个瀑布,其高约20~25米,宽达42米左右。由于吊水楼瀑布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瀑布,所以,四季中以冬夏之景,风韵尤殊。每当夏季洪水到来之时,镜泊湖水从四面八方漫来聚集在潭口,然后蓦然跌下,像无数白马奔腾,若银河倒悬坠落,其轰声如雷,数里之外便可听到;其势之礴,近观令人胆战心惊。那溅激起来的团团水雾,漫天飘洒,游人站立在观瀑亭上,可欣赏到水雾烟云之中霓虹隐现,甚为奇观。那两条翻腾滚跃的瀑布,宛若两条出海入潭之蛟龙,喷云吐雾,把镜泊湖弄得更具神奇色彩了。


大观楼导游词 (菁选5篇)(扩展9)

——土楼英语导游词3篇

土楼英语导游词1

  Today, our destination is fujian tulou (yongding xiayang) tourist scenic spot, passed through the red fang town, high vicious town, candy town, caresses town, chen2 dong township, toki hill township, the town of seven villages and towns, about 80 km. Now I use hakka dialect to say a, "welcome guests to visit yongding hakka tulou".

  According to incomplete statistics, there are 23,018 tulou in yongding county, of which there are 362 tulou. Yongding tulou was first established in the tang dynasty and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200 years.

  Speaking of the tulou tourism, there is a true story. In the seventy s, a superpower"s satellite found China fujian western sizes, was full of countless unknown or round or square building, they suspect may be a nuclear reactor, may also be a missile silo, and size, and a surprising number, has drawn great attention of the authorities, and dispatch agents to come to know as a reporter, the result is proven past tulou local-style dwelling houses building. Despite the false alarm, it has brought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ulou tourism. So far, yongding tulou has received nearly one million Chinese and foreign tourists from 40 countries and regions.

  It should be said that the eternal round earth building is the most magical and charming, because in ancient times of China, people thought that the sky was round and the earth was square, and the ancients worshipped the earth and the earth with the circle and the earth. In particular, the "circle" has infinite magical powers, which brings people and children together. There are four floors and more than 400 rooms, and there are about five or six hundred people in sixty or seventy families. There are Wells, bathrooms, toilets, grinders, hogs, gardens, schools and other facilities in the tulou building, with a floor area of more than 5,000 square meters. It is no exaggeration to say that she is like a small city. Legend, there are two with the building of the new wife one day meet family, for "their living building is the largest tulou" this topic is flushed, the results go home together just know, they live in the same soil round building. If you visit the tulou, it will take more than two months for each meal. It takes more than a year to live in each room for one night. It takes nearly two years to meet someone in the building every day. In the meantime, the new daughter-in-law is married and the new little life is born, so you will never know the people of the whole building.

  If you encounter invasion and attack from outside forces, just close the door and keep your mouth shut. The whole building is safe and sound. Because the gates of the tulou were made of two or thirty centimetres of hard wood that was not easily caught on fire, some of the doors were also nailed to iron plates, and the doors were covered with fire gutters. There was no window on the second floor of the outer ring of the circle, so the enemy attacked the downstairs and there was nothing to do with it. Even the siege was still in the middle of the year. Some experts concluded that there are six functions of the tulou building: 1. 2. Educational entertainment; 3. Anti-wind resistance; 4. Fire prevention and moisture-proof; 5. Security and defense; 6. Winter and warm summer cool.

  Now, I"m honored to tell you a good news: fujian tulou, has been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center included in the "world heritage", also say fujian tulou will be the whole world,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mankind.

  "Yongding tulou is a full stop, but there are numerous question marks and exclamation points," said xu huaii, a writer in fujian province. Tokyo art university professor shigeru wood JiYiLang said: "like come up to the huge underground earth buildings in yongding, mushrooms, and like the black since the day the flying saucer". Harvard University architect crow said: "is the hakka earth buildings in yongding, bold, unique masterpiece, it flashes the wisdom of the hakka people, often makes me excited". I will sing a hakka song to you (or recite a hakka folk song). We have repeatedly called the "hakka people" in the tulou, so what is the "hakka" and I will solve this riddle for you.

  Many people mistake the "hakka" as a nation, but actually the hakka are a special people of the han nationality in the Chinese nation. For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the han people in the central plains have migrated south to the south six times because of the court"s internal cajoling, fleeing war, natural disasters and the government"s relocation to the south. The first time was the deployment of 500,000 troops stationed at nanling in guangdong province. The second was the yellow turban uprising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and the period of the two kingdoms. The third was the turbulent period from the late tang dynasty to the five dynasties. The fourth time was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The fifth time is the qing troops south, the hakka people to resist the defeat and migration; The sixth time is the qing dynasty yongzheng"s "move the lake wide, fill sichuan" policy (equivalent to the current three gorges immigration policy), a large number of hakka people move to guangxi, sichuan.

  According to experts,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a large number of han in the central plains migrating south, now settled in fujian, guangdong and jiangxi area, and then spread to the sichuan, guangxi, hainan, Taiwan, Hong Kong, southeast Asia and other places. Then,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inhabitants of these areas, they should be guests, so collectively called "hakka".

  What we call "hakka culture" is the central plains han ethnic group and the secret was the south"s hundred YueZu after a long period of integration, formed a kind of both retain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an nationality culture, and radiant, by the local ethnic culture essence, this kind of culture is in the folk language customs and cultural language until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an nationality, with relative independence "hakka culture". In our upcoming large hakka tulou folk museum, you can intui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han nationality culture and ethnic culture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cultural phenomenon", the typical "hakka culture".

土楼英语导游词2

  Hi, everyone!

  We came to the fujian tulou today. Now, let me introduce the fujian tulou. The "fujian tulou" is produced in the song and yuan period, which can prevent the invasion of the enemy. The tulou has five phoenix shapes, round, oval, gossipy, half-moon, and chair shape. It is very spectacular. On July 7, 20xx, Chinese "fujian tulou" was officially listed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Each tulou has a name, mostly from the family tree of the ancestral training, the implication is profound. Now, we are going to visit the land of nanjing. Among them, the tower is composed of four round buildings and one square building, so it is also called "four dishes and one soup". Let"s take a look at yue chang building. It is called "stagger" building, the building is a five-storey tulou, mid was built in the yuan dynasty (1308-1338), has more than 600 years history, is the oldest tulou inside the nanjing county, the name "stagger", because it is caused by the earthquake in the building of the wooden structure serious deformation, presents a layer of the pillars of the fall to the left, then a layer of the pillars of the condition to the right, near misses, there are still villagers living in it. My friends, the time of free activity is here. I will gather here in an hour. I hope you have a good time!

土楼英语导游词3

  Good passengers!

  I"m the tour guide lu jihao. You can call me lu. This is the scenic spot of this tour - the fujian tulou.

  Nanjing county, the hometown of fujian province, has more than 15,000 types of tulou, among which more than 1, 300 of them are of the "tulou kingdom". Among them, the two buildings, such as the earth floor group, the river pit, the huitu building and the building, are also listed as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Now, let"s go to yuchang building, come with me!

  See? This is yuchang building. Yuchang building is also called "dongting", as the name implies, he is crooked, but miraculously, it doesn"t look like it is crooked, let"s go in and see what it is! You don"t have to panic, it has been like this for more than 600 years, and the pillars of the gallery are leaning to the left and right. The biggest Angle is fifteen degrees, like a weak wind. How about that? Isn"t that amazing? Next, let"s take a look at it.

  Look, this is the chengqi building. It is typical of the inside corridor, the outside diameter is 612.6 meters. It is composed of four concentric circles. The outer ring floor is the kitchen, the second floor is the barn, three or four floors of the bedroom, the whole building has more than three hundred rooms. It will take nearly a year to get a night in each room, and the size of the building is huge.

  It is said that! The fund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ulou were dug out of the pirate capital, and there were eight sacks of silver.

  The following is your free activity time, please take good care of their belongings,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t 5 PM in this collection, I wish everyone have a good time!


大观楼导游词 (菁选5篇)(扩展10)

——赤嵌楼的导游词

赤嵌楼的导游词1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赤嵌楼位于民族路、赤嵌街交叉口,列属一级古迹。明永历7年(1653年),荷兰人于此兴建普罗民遮城,郑成功驱逐荷兰人,以此为承天府署。入清后,经多次修缮,始成今貌。

  回溯赤嵌楼的历史,荷人所建的普罗民遮城,目前仅剩城堡大门和文昌阁旁的砲座遗迹可供凭吊。清朝重建,包含文昌阁、海神庙、五子祠、蓬壶书院、大士殿五栋建物。

  现今的`赤嵌楼周长为45丈3尺,高3丈6尺,共分三层,雕栏凌空,轩豁四达;内部则陈列文史资料及相关文物,除了历年修护情况及建物变迁相关图文外,原为蓬壶书院一部分的文昌阁,还奉祀着一尊魁星爷,据说这尊原供书院师生参拜以求金榜题名的魁星爷极为灵验,每届考季,神案上便排满了各色准考证、学生证,祈求神灵护佑!

本文链接:https://www.win-tfx.com/zhuantifanwen/kouhao/7541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冰冰文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9005744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