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冰冰文秘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第一学期苏教版10篇

时间:2023-06-01 08:24:02 来源:网友投稿
导读: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第一学期苏教版

篇一: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第一学期苏教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及全册目的要求:

  江苏教育出版社版本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共包括了七个单元32课时的内容。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努力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亲近科学,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从而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本册教材强调小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使学生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本册教材引进了法国“做中学”的教学思想,体现了手脑结合的教学要求。本册的教学目的要求是: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科学的概念,知道科学就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指导学生学会问“为什么”,并能分析问题的主次,选择可以研究的问题,认真展开研究。

  2、过程与方法:教会学生科学的探究过程,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与测量、假设与搜集证据、解释与模型、设计与制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科学概念的结构化,把相关的科学概念重新组合在各相关主题之下,同时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结合和科学的人文精神的渗透。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册教材的使用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一年级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科学学科,对科学这门课程有很强的神秘感,认为科学是很高不可攀的事情。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遇事总想问个为什么,要抓住这个有利条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通过科学课的学习,破除学生对于科学的畏惧感,全身心投入到日常的科学当中,当好小小科学家。

  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这一册是《科学》起始年级,从探究对象上看以认识事物的现象和变化的现象为主,即以“是什么”、“怎么样”为主要话题;从探究水平上看,以引导性探究为主,即教师以示范性、扶一把的方式教孩子学习探究,不可操之过急,要求过高;从过程与方法上看,以观察与测量为主,培养学生观察与描述,学会使用测量工具采集数据。这是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础。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科学课的教学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教学中要渗透新时期课改的有关教育理念,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研究的能力、动手的能力,做到全面发展。

  四、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进度表

  周别

  2内

  容

  我们都是

  科学是……

  课时

  1备注

  科学家

  3做一位小科学家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113111221111122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校园里的植物

  校园里的小动物

  植物·动物·人

  生命离不开水

  5生命之源

  ——水

  观察水

  神奇的水

  地球上的水

  7期中考试

  常见材料

  他们是

  10—11什么做的研究纸

  纺织材料

  金属

  塑料

  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

  12—14提出问题

  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1年

  9月

篇二: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第一学期苏教版

  

  小学苏教版三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三年级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一起来看看店铺整理的小学苏教版三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希望对您有用。

  小学苏教版三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篇一

  一、教材分析

  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观察大树”和“寻访小动物”等活动。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三年级下册的主题确定为对“物质特征和变化的观察”,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混合”、“空气”、“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命周期”、“沉和浮”、“溶解”等六个单元。

  混合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质混合的现象进行观察,认识有些物质混合后其中的各个成分不会发生变化,而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物质;初步建立混合物的概念;亲自动手制造混合物并学习对固体混合物进行简单分离的方法。

  空气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并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空气作为物质的一般属性。并设计了有关认识空气的特殊性质的探究活动,最后一课时则引导学生探讨空气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植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种植凤仙花的完整过程。通过对凤仙花各个生长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植物生长周期的概念,并引导他们学会定期观察、记录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养蚕的完整过程。通过对蚕各个生长时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动物的生命周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过程并学会描述这个过程。

  沉和浮单元主要涉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改

  变物体的沉浮及如何利用沉浮的原理来制作小船和潜艇等问题。

  溶解单元从观察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如怎样加快溶解,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否重新分离出来等。

  二、学生分析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6、本年级共7个班,1班是小班26人,2~7班是大班,每班都有57或58人。

  三、教学要求与评价

  1、学生在活动中能正确进行物质混合与分离操作,能按观察物质混合与分离的基本程序进行观察,能根据事实说明物质混合后是没有变化,还是发生了变化;能应用学到的知识研究土壤,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了解土壤的成分;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制成一两种混合物。

  2、教师能够和学生一起准备用于探究活动的足够的材料,如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水槽、玻璃杯、废纸、抽气筒等。教师的引导应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教师应能够给学生的每一项探究活动以比较充分的时间保证,使学生的感受、思考、表达等都能得以比较充分地进行。学生在经历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知道空气是一种透明的物质,没有一定的开关和体积,但具有质量;知道固体、气体、液体的主要区别;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力等;同时,潜移默化地意识到,借助于可见的物质媒介可以发现并研究不可见的物质;意识到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也可以获得对一些问题的认识。

  3、通过亲历种植、培养凤仙花的活动,认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一粒种子能够发育成一株植物,并再次结出多粒种子,从中理解植物生命周期的涵义。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领悟珍爱生命的意义,知道爱护花草树木,学会持续地、多方面地对一事物进行观察,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确方法;学会用数据、图画、语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运用整理信息的方法发现事物变化的简单规律。

  4在养蚕的活动中发现生命的发展变化,及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等多方面的认识,并通过养蚕的活动经历和体验,进行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在经历对蚕进行养育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能按蚕的不同生长时期进行动态观察、细节观察,能对蚕的身体变化进行比较和测量。能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的观察内容。

  5、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乐意以各种不同形式参与到一系列的观察研究活动中,获得各种观察研究活动的经历,能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能获得关于物体沉浮与物体大小、轻重关系的认识,感受到物体沉浮与液体的关系;能解释一些简单的沉浮现象。能按要求设计、制作出简单的小船和“潜艇”。

  6、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质开始,研究观察物质之间相互混合、溶解的现象;鼓励学生对观察研究活动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结果进行想像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激励学生在课外独立进行一些物质之间的溶解和不溶解的观察活动,以及对饱和溶液的分析、结晶过程的观察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举和爱好。

  四、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1、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

  5.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的价值。

  小学苏教版三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篇二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科学,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三年级的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激发和呵护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科学探究方面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同时培养学生对证据的重视和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在小组中人合作意识和积极参与班级讨论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将带领三年级刚开始科学学习的同学们,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旅程。

  在“植物”单元中,学生们将对生活在周围的不同植物进行观察

  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大树、小草)和水生植物(金鱼藻、水葫芦)的不同特征,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

  在“动物”单元中,学生们将通过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并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共同形成“生物”的概念。新课标第一网

  “我们周围的材料”将让学生经历物质世界的探究之旅。学生们将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纸、砖瓦、陶器、瓷器等常见材料在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异同,认识到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水和空气”单元,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学生们要想办法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最终,学生们将在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植物

  1、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

  2、观察是本单元的主要技能。学生将学习用感官进行观察,用简图进行记录和描述,用韦恩图帮助进行整理概念之间的关系。

  第二单元:动物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仍然是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更主要的来自于对动物的认识。本单元所涉及的生命体的特征主要是:

  1、生命体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生命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3、生命体都有应激性;4、生命体都有生长、发育与生殖现象;5、生命体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生命体都有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特性很少涉及到,这部分的内容将在以后的年级中再进行学习。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

  1、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材料的特征。

  2、在一定程度上自主探究

  3、发展对科学探究的认识

  4、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5、通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内化形成重视证据的科学思维。

  6、通过金属、塑料的循环利用和木材、纸的再加工利用,使学生形成爱惜材料,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

  1、能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对水和空气进行较系统、持续、细致地比较。

  2、能在事实的基础上识别或认知有关水、空气和其它液体的特征。

  3、能想办法借助别的媒介或通过实验等来观察水、空气和其它液体的特征。

  4、能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其它方式来描述观察、实验和测量的结果,并且能用维恩图、对比表格等对观察结果进行的对比分析。

  5、能运用口头、书面的形式,有目的地进行探究活动的交流。

  小学苏教版三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篇三

  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五个班。这些学生是新课改后的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

  改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书25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1、科学在我们身边:(1---5)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知道:(6---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3、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0--14)课,以“学生对天气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4、水的科学:(15---19)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5.我们周围的空气:(20.-22)了解空气在哪里,空气的成分,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6.(23、24)课,以“学生对玩具的认知’’为线索,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形象、直观的具体问题,包括较为简单的器具的拆卸与组装,简单工作原理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种养,植物外部特征与生长情况的观察,以及生活中其它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的初步调查、了解等,初步培养学生“模仿与制作’’、“拆分与组合’’的动手能力,及认真细致、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篇三: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第一学期苏教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

  本届三年级的学生是从一年级就开始接触科学,经过两年时间的科学学习与训练,已经

  对科学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同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

  能,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处于这个年学龄段的孩子都活泼好动、对一切充满好奇与渴望,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求知欲,喜欢动手做小实验,这种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必将成为学

  生在科学学习分中强大内驱力和学习动力,为学好科学打下了基础。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

  程中,充分利用其兴趣点,以丰富的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都能热爱科学、学会观

  察、学会提出问题、学会简单的探究方法,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

  一系列的科学习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做研

  究的能力。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教材教材,一共有五个单元和一个专项学习局部,从知识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科学三大领域,各领域的知识或以综合主题单元的形式,或以独立单元的形式呈现。

  第一单元《认识空气》遵循儿童对概念的形成要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过

  程。在低年段学生感知空气的真实存在、了解空气颜色、状态、教气味等特征的基础上,中

  年段让学生对空气的研究产生兴趣,学习探究方法,掌握“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空

  气能被压缩、热空气上升”等性质,提升学生对空气概念的理解水平。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中四课在总体,匕呈现递进关系,从土壤的成分入手,研究土壤是

  由不同颗粒构成的,并且按照颗粒含量不同,将土壤为三种类型;接下来讨论土壤中的腐殖质,了解腐殖质与土壤肥沃程度的关系;最后讨论土壤对人类和动植物的贡献,以及如何保护土壤。

  第三单元《固体与液体》是在为学生初步建立物质概念和物质意识的基础上,从物质的“状态”、“变化”、“溶解性”和“别离”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物质概念,形成“世

  界是物质的”这一基本科学观念。

  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以水为主线,借助语言描述、建立模型和体验游戏等有效

  方法提升已有经验的科学性,以及对水的知识、价值的认识。激发他们认识谁资源的好奇心

  和求知欲,树立节约用水,可持续开展的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主要认识人体生命活动的首选:呼吸和消化是人体维持生存

  和从事各种活动的基本前提,他们密不可分。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有两个局部,一是

  介绍工程师的分类,二是通过制作手工皂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工程活动过程。

  三、教学目标要求1、能用各种证据证明空气占据空间、有质量。

  2、通过压缩、加热、测量等方法,概括空气的性质。

  3、能够结合模型图,解释风是空气循环流动形成的。

  4、能够列举空气性质在生产生活中运用的实例。

  5、观察土壤,分析并归纳出土壤是由哪些成分组成。

  6、能描述砂质土、粘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举例说出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7、借助操作活动解释腐殖质是怎么来的,有什么作用。

  8、能说出土壤的重要性,列举出一些保护土壤的方法。

  9、能够使用仪器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体积。

  10、能够依据证据,运用比拟、推理等方法归纳固体、液体的共同特征。

  11、能够根据某些物质的特征、选择适当的方法别离混合物。

  1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13、能够描述与识别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等水体类型。

  14、能够用实证的方法发现海水比淡水含有更多杂志。知道水是重要资源,能举例说明人类

  生活离不开淡水。

  15、乐于了解节约用水的原因和做法,提出节约用水建议。

  16、通过“解暗箱”的方法了解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作用。

  17、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科学方法保护呼吸和消化器官。

  18、能够应用食物的营养成分知识合理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

  19、能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认识到空气中的氧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20、能动手动脑,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和制作出满足需求的手工皂。

  21、在实践中经历工程活动的六个完整环节。

  22、激发运用工程技术创造美好世界的愿望。

  四、教学重难点

  面向全体学生,表达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现有经验出

  发,通过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

  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开放科学课程,进一步改进评价激励机制,帮助学生逐步养成科学的学

  习习惯、行为

  习惯和生活习惯,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重点: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力,努力开展学生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点: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工程活动的全过程。

  关犍:学会运用感官观察实验,并有针对性地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五、教学措施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习惯。教学时常关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多鼓励学

  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

  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知识

  储藏,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

  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养成与同伴合作探究的习惯。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

  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4、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充

  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教学

  活动,教师还应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便不断的改进。

  6、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7、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树立开放式的教学观念;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9、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11121314151611教学内容

  常规教学、空气占据空间吗

  空气占据空间吗、空气有质量吗

  热空气和冷空气、第一单元复习

  土壤的成分、土壤的类型

  国庆节

  土壤的类型、肥沃的土壤

  保护土壤、第二单元复习

  认识固体、认识液体

  认识液体、固体的混合与别离

  把盐放到水里、第三单元复习

  河流与湖泊、地下水

  地下水、海洋

  珍惜水资源、第四单元复习

  人的呼吸、运动和呼吸

  运动和呼吸、食物的旅行

  食物与营养、第五单元复习

  像工程师那

  复习、期末考试

  课时

  3课时

  3课时

  3课时

  3课时

  3课时

  3课时

  3课时

  3课时

  3课时

  3课时

  3课时

  3课时

  3课时

  3课时

  3课时

  3课时

  3课时

篇四: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第一学期苏教版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班级

  教师

  日期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二年级科学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科学奠定了基础。不过,在农村学校,很多家长偏重于学生的语数学习,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细致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因此,学生学习科学兴趣虽然很高,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学习模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希望通过本学期的科学教学和引导,能够使这一现象得到改变。

  本册教材为苏教版2019年最新版科学教材,全册教材包含5个单元和一个专项学习。

  第1单元

  认识空气,包含3课内容,分别是《空气占据空间吗》《空气有质量吗》《热空气和冷空气》。空气是一种常见的混合物质,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三年级的学生,一般会直观的认识空气的基本特征,而不会有意识的研究空气的物理性质,本单元的学习,将会为学生全面认识空气性质提供帮助。在低年段,学生感知到空气的真实存在,会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本单元以“认识空气”为主题,选取了多个简单易行、生动有趣、螺旋上升的经典活动,以激发学生研究空气的兴趣,学习探究方法,并掌握“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热空气上升”等科学知识。引导学生科学地解释风形成的原因,让学生从事实性知识

  的学习发展到因果性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对空气概念的理解水平,发

  教材分析

  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为四年级认识“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六年级建构“空气是一种混合物”等知识做好铺垫。

  第2单元

  研究土壤,包含4课内容,分别为《土壤的成分》《土壤的类型》《肥沃的土壤》《保护土壤》。土壤是人类的繁衍生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直接或间接地支持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为动物的生存提供了栖息地,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和协调水分、养料、热量等必须的条件。对于土壤,中年级的孩子还有很多不解之处:知道在土壤里能找到很多东西,但还不能把这些东西都算作构成土壤的部分;还没有“混合物”的概念;对于决定土壤肥力的腐殖质,孩子们还是非常陌生的。在学习的方式上,延续了低年段《石头与泥土》单元“玩中学”的方式,注重调动多种感官,通过观察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将体验与思维整合起来。在学习的目标上,注重精确描述、比较与归纳等思维技能的运用,将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在概念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科学思维水平的提升。

  第3单元

  固体和液体,包括4课内容,分别为《认识固体》《认识液体》《固体的混合与分离》《把盐放到水里》。学生在低年级研究典型具象物质“石头”“水”和“空气”的基础上,形成了初步的“物质概念”和“物质意识”。他们判断一个物体是固体还是液体时,往往是把自己熟悉的、具体的某一固体或液体作为标准,所以在判断诸如沙、羽毛、烟雾等非典型特征的物体属于什么状态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固体、液体特征的认识不足。学生对于混合物”的概念比较模糊,还不能意识到混合物的分离过程中构成物体的物质并没有改变。因此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认识固体和液体的特征,“纯净物”混合物”这样的类别概念内隐在具体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中。在物质的性质认识上,引导学生从直观特征的定性描述,走向利用简单的科学仪器对物体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在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认识上,从物质的“状态”“分离”“溶解性”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物质概念,侧重于宏观层面的感知。

  第4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含有4课内容,分别为《河流与湖泊》《地下水》《海洋》《珍惜水资源》。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生物体最重要的教材分析

  组成部分,又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介质。地球水圈由介于大气层和岩石圈之间的海洋、湖泊、江河、沼泽、地下水和冰川等液态水和固态水组成。人们的衣食住行、绿化保洁、发电,畜牧业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的帮助。而学生对水资源的价值、类型、分布、使用等认识存在片面性:哪里有水?水资源有哪些不同的形式?(固液气;咸淡;地表与地下)可利用淡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海水那么多,为何还缺水?如何保护淡水资源?本单元以认识水体为明线,借助语言描述、建立模型、科学阅读和体验游戏等有效方式提升已有经验的科学性,丰富学生对水资源的相关认识。让学生有机会设计与制作模型,尝试运用模型作解释,在动手实践活动中增强研究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问题分析能力,树立节约用水,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及社会责任感,为建设创新型、节约型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4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也包括4课内容,分别是《人的呼吸》《运动和呼吸》《食物的旅行》《食物与营养》。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和“物质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引导学生认识到呼吸和消化是人体维持生存和从事各种活动的基本前提;它们在“工作”中的密不可分。三年级的学生对两个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整个系统工作流程在认知上存在着模糊和偏差;因此建立清晰、完整的认知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测量、体验、模拟、探究等活动,用直观形象的手段逐步解开“人体暗箱”的一部分,为后续深入学习人体的其他系统奠定基础。

  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科学的学习不仅包括科学知识的学习,还包括科学方法与技能的学习。新课标的变化之一在于增加了技术与工程领域的课程内容,也就是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存在着科学探究与工程实践这两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活动。我们有必要区分这两类不同的方法,并分别建立其能力训练体系。从本体论来看,工程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工物品;从认识论来看,工程是策划、设计和实施等在内的整个建构过程;从方法论来看,工程是筹划的方法,非逻辑的方法。专项学习是对科学探究和工程实践的过程和方法进行的专门指导。这是苏教版科学教材的一大特色,它呈螺旋式结构,过程完整呈

  现,但不同年级指导的重点和深度不同。本册专项学习单元所呈现的“像科学家那样”,为学生呈现不同领域的工程师,使学生知道工程师也分种类,不同领域的工程师分别研究什么。在了解工程师一般工作流程的基础上,本册突出明确问题、设计方案、测试改进三个环节的指导。以“制作一款具有保养功能的手工皂”为例,引导学生经历工程项目的流程,自己在不断调整中解决任务,进一步激发学生运用工程技术创造美好世界的愿望。

  能用各种证据证明空气占据空间、有质量,通过压缩、加热、测量等方法,概括空气的性质。

  能结合模型图,解释风是由于空气的循环流动而形成的,列举空气性质在生产生活中运用的实例。

  观察土壤,分析并归纳出土壤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能描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举例说出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知道土壤的重要性,列举出一些保护土壤的方法。

  教学目标与要求

  借助操作活动解释腐殖质是怎么来的,有什么作用。

  能够使用常用的仪器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体积,能够依据证据,运用比较、推理等方法归纳固体、液体的共同特征。

  能够根据某些物质的特征,会选择适当的方法分离混合物。

  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能描述与识别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等水体类型。

  能够用实证的方法发现海水比淡水含有更多杂质。

  知道水是重要资源,能举例说明人类生活离不开淡水,乐于了解节约用水的原因和做法,提出节约用水建议。

  通过“解暗箱“的方法了解并描述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

  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科学方法保护呼吸和消化器官。能够应用食物的营养成分知识合理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

  能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认识到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能动手动脑,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和制作出满足需求的手工皂,并向同伴展示。

  通过了解并实际经历工程活动的六个环节,了解不同类型的工程师,进一步激发运用工程技术创造美好世界的愿望。

  1、提高课堂效率

  (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

  (3)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措施

  2、提优补差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

  (3)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4)加强优生与后进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3、其它措施

  (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2)重视活动的总结,注重课后交流、单元总结。

  (3)科学课堂教学要兼顾实与活。

  教学时间安排:

  周次

  1123344-556677891010111112121313-14141515-1616-1专项学习

  总复习

  第五单元

  人的呼吸和消化

  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资源

  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

  第二单元

  研究土壤

  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

  单元

  课题

  空气占据空间吗

  空气有质量吗

  热空气和冷空气

  单元复习

  土壤的成分

  土壤的类型

  肥沃的土壤

  保护土壤

  单元复习

  认识固体

  认识液体

  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把盐放到水里

  单元复习

  河流与湖泊

  地下水

  海洋

  珍惜水资源

  单元复习

  人的呼吸

  运动和呼吸

  食物的旅行

  食物与营养

  单元复习

  像工程师那样

  总复习

  课时

  11211111111121111111111125备注

  机动1课时

  机动1课时

  机动1课时

篇五: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第一学期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注重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观察及生活经验来系统、科学地学习本册

  科学知识,并引导

  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并思考生活中事物间的联

  系,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也引导

  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既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与科学

  思维,同时也认识到我们美好的世界,是需要学生自己

  去爱护、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本册共由五个单元组成:《认识空气》、《研究土壤》、《固体和液体》、《地球上的水资源》、《人的呼吸和消化》。

  二、总的教学目的要求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

  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

  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

  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

  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

  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

  解科学技术社会和

  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

  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

  价科学态度目标:

  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三)科学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

  法,认识科学木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

  力。具体如下:

  ①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问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②产生逻辑预测的能力

  ③计划和实施控制实验测试假说的能力

  ④收集、组织和分析实验数据与相关资料的能力⑤作出和运用合理结论的能力

  三、教材进度

  文本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注重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观察及生活经验来系统,科学地学习本册科学知识,并引导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并思考生活中事物间的联系,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也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既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与科学思维,同时也认识到我们美好的世界,是需要学生自己去爱护、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本册共由五个单元组成《认识空气》、《研究士壤》、《固体和液体》、《地球上的水资源》、《人的呼吸和消化》

  二、总的教学目的要求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科学态度目标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

  (二)科学思考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具体如下

  ①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问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②产生逻辑预测的能力

  ③计划和实施控制实验测试假说的能力

  ④收集、组织和分析实验数据与相关资料的能力⑤作出和运用合理结论的能力

  三、教材进度周次教学内容课时备注1空气占据空间2-1、空气占据空间2-222空气有质量吗

  1、热空气和冷空气2-123热空气和冷空气2-2、土壤的成分2-124土壤的成分2-2、土壤的类型2-125土壤的类型2-21国庆6肥沃的土壤

  1、机动27保护土壤2-1、保护土壤2-228认识固体2-1、认识固体2-229认识液体2-1、认识液体2-22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2-1、固体的混合与分离2-2211把盐放入水里2-1、把盐放入水里2-2212河流与湖泊

  1、地下水1213海洋2-1、海洋2-2214珍惜水资源2-1、珍惜水资源2-2215人的呼吸

  1、运动和呼吸2-1216运动和呼吸2-2、食物的旅行2-1217食物的旅行2-2、食物与营养1218像工程师那样2-1、像工程师那样2-22元旦19期末复习2-1、期末复习2-2220期末测试

  1、视频观摩12。

篇六: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第一学期苏教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在科学探究的对象上以认识事物的现象和事物的变化为主,在过程与方法上以观察与测量为主;在探究水平上以引导性裸究为主。根据《标准》的内容要求,安排了如下几个主题单元:

  一、我们都是科学家

  二、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三、生命之源——水

  四、它们是什么做的五、提出问题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是起始年级的课,以一种新的面貌呈现给学生科学学习,这将是一个什么样的课程呢?我们应牢牢把握住一个宗旨——每一个孩子都是科学家,要让他们亲身经历科学的发现,动手做科学,动脑思考科学,动口表达交流自己对科学的理解。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事事通明皆科学。不仅要了解科学的结论,更要重视研究科学的过程,从过程中悟出科学的真谛。

  第一单元只有两课:第1课“科学是……”从课题上就可以看出是让学生回答“科学是什么”的问题,对这样的问题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回答,学生们也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来说明。教材的意图是通过一个“吹肥皂泡”的游戏,让他们首先提出问题,然后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认识到科学无非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对“科学”最简捷、最概括的解释,科学家们整天干的事也就是这些。第2课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的故事为例,知道科学家是怎样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并通过玩玩具训练学生学会提问题,初步了解从提出问题到得出结论的简单过程。所以第一单元的任务就是从提问题开始把学生带人科学的殿堂: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这一单元是根据《标准》中关于“生命世界”的内容标准的相关要求编写的。使学生关注身边的有生命的物体.留心观察,进行比较,把有生命的物体与无生命的物体加以区别,从而理解生命的本质、生命现象的意义。同时认识周围更多的动植物,感受生物的多姿多彩.能进行简单分类。在这一单元里,我们渗透了“相似理论”,这是中科院著名科学家张光鉴研究员创建的科学教育理论,以提高小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思维能力。

  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这一单元是根据《标准》的“物质世界”中关于“水”的内容标准编写的。让学生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水域污染的主要原因,并且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

  本单元共有4课。

  1.生命离不开水

  2.神奇的水

  4.地球上的水

  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这一单元是根据《课程标准》“物质世界”中关于材料的内容标准编写的,要使学生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材料制成的,如木头、金属、塑料、纸、纺织品等,并能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地发明新的材料。知道物质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认识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自觉做好物资回收工作。

  二、学期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教材在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注意选择对学生发展具有更大意义的典型经历活动,并且再活动方式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中也注意了典型性,使学生再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可获得更大的发展。

  同时,这册的教材更注重整体效益的结构,更有利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探究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教材强调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1、初步体验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活动。

  2、培养学生对科学观察的理解。

  3、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4、发展学生科学的判断能力。

  5、写好观察记录和撰写报告。

  6、学生能有效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

  7、积极地把学生学习科学的场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经历科学的实践活动。

  8、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并养成积极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年级的学生年龄还是比较小,他们虽已初步学会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但自制力较差,学得快,忘得也快。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他们来说更为重要。首先要培养他们听的习惯,包括听老师讲和听其他学生讲的习惯。其次要培养他们说的习惯,包括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再次要培养他们作业的习惯,包括认真按时地完成作业、书写端正、不懂就问。

  2.让学生学会观察。

  该册的教材最主要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学生能在平时的观察活动知道科学的观察的步骤,在观察中慢慢的积累观察的经验。例如第一单元的观察活动主要定位在对观察活动的初步体验、扩展学生的观察内容和方法,并促进他们能动地观察。第二单元是让每个学生尝试性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和运动速度,在发现观察对象更多的观察内容方面、描述的重点方面有所发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这一册的科学活动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很多,虽然不需要学生操作很复杂的东西,但也要求学生能完成一定量的操作过程。在让学生完成观察活动的同时,也逐渐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是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动手操作的。

  4.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逐渐培养创新的思维能力。

  这册的教材不仅注意从小学生的现有经验出发,尽可能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喜欢科学课,建立起学生科学的信心。同时在平时的观察活动中,要慢慢逐渐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安排表

  课时分配总表

  单元序号

  单元主题

  我们都是科学课序

  121课题

  科学是……

  做一位小科学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校园里的植物

  校园里的小动物

  植物

  动物

  人

  生命离不开水

  观察水

  神奇的水

  地球上的水

  单元总结课

  常见材料

  纸

  金属

  纺织材料

  塑料

  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

  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

  总复习

  课时

  11122-311121111111222第一单元

  家

  我眼里的生命第二单元

  世界

  23412生命之源----第三单元

  水

  4512它们是什么做第四单元

  的451第五单元

  提出问题

  33第一单元

  我们都是科学家

  本单元是科学课学习的绪论单元,是依据《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关于“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的相关要求而设计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孩子们大致了解科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科学探究是怎么一回事,引领学生走上科学探索之路,向科学素养的形成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有:

  科学探究:

  1.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2.1提出问题之“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

  2.2收集证据之“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5结论与拓展之“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1想知道,爱提问。

  1.5愿意合作与交流。

  2.1热爱科学,尊敬科学家,喜欢看科技书籍和影视作品。

  2.2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本单元以“我们都是科学家”为单元题目的用意何在?这是因为每个孩子在刚刚懂事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他们充满好奇心,缠着大人问这问那,不断地提出问题。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布赞曾经对一名婴儿的学习欲望做过观察,他发现婴儿的“所作所为正好像是艾萨克·牛顿或者最伟大的科学家”。究其原因就是孩子们想弄懂所有的事情,想要了解事物是如何发展变化以及这个世界的存在方式。这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在最基本层次上,科学讲的就是这个,而科学家只不过是一些专业人员。科学家的内心活动实际上与孩子们的一样,他们所从事的研究,孩子们都能够自然地做出来,儿童实际上就是小科学家。

  本单元从“理”和“行”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在认识活动的基础上认识科学,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经历探索科学的历程,使学生在理性上知道什么是科学,在感性层面上感悟科学。就本单元两课构成情况上看,第1课侧重于理,第2课侧重于行。

  第1课是整套教材的引领,重点从理性上引导学生懂得科学的外延,即“科学不仅是需要学习的一堆知识,同时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杜威)语。通过让学生回忆自己是否有过类似科学家的研究经历、动手与实验、阅读琴纳和牛痘的故事,打破儿童心中对科学的神秘感,拉近科学与孩子们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感觉到科学其实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与此相比,更重要的是让儿童在接触这门课之初就能初步感知科学是什么,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为后续整套教材引领下的学习打下基础,起始一个科学探究的良好发端。

  第2课,紧随第1课,在学生初懂科学外延,略知科学研究方法后,指导学生初步开始科学探究活动,巩固在第1课中所获得的理性认识,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体会科学的外延,以实现科学学习的主要目的:“让孩子们亲身经历问题的产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解决问题。”本课重在指导学生“行”,借助探究“使物体重心低而不倒”的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的主要过程,践行探究活动,学做一位小科学。在这里,指导学生想办法让各种小物品站立不倒的过程与琴纳发明接种牛痘的技术进行过程性比对,使学生在找两者相似之处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也能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研究,做一名小科学家,从而进一步感悟科学,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

  本单元立意很强,汇聚全套教材和整个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围绕做小科学家这个大主题展开,体现出较强的人文思想:尊重孩心、呵护孩子们的好奇心,引领他们走上科学之路。同时,本单元的着眼点却很低,以儿童自身或身边发生的“小事情”为切入点。

  通过“小实验”、“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热爱科学,喜欢科学,喜欢科学课,尽快地进入小科学家的角色。为此,教师组织开展本单元的活动,一要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二要从现在开始抓住每个机会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经历每一次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增进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1.科学是……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折叠小人”活动中能够有所发现,提出问题。

  能够从琴纳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启发,知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解答的过程。

  2、知道科学是什么。

  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3、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想知道,爱提问。

  教学准备:

  插图、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学生接触科学的第一课,对“科学”这一概念不能够深刻理解,只能获得表面意义上的理解,所以本课一开始用“当你听到‘科学’这个词时,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来激发学生去思考。凭已有经验,学生会把科学和科学家联系起来,和自己无关。教师这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来谈谈自己亲身的体验,学生很容易说出:由于好奇才做出这些事,这恰恰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课后应布置学生搜集更多科学家的研究故事,让学生从这些科学家的研究中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本课谈科学是什么,应从外延上谈,而不是从内涵上去灌输,教学中不可要求学生谈什么是科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

  2、提问:你知道科学是什么吗?(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了解科学是什么。

  (1)讨论“什么是科学?”

  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看课本第2页插图,开阔一下视野。

  (3)提问:图上的人在做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插图的内容,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说明。

  (4)谈话: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你有没有做过下面这些小朋友做的事情?(看书中图片)想一想,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

  (学生交流)

  (5)师生小结: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1)可采取放录音故事、老师讲故事、学生自己阅读等不同方法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

  (2)提问: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琴纳是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医生。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他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

  (3)正因为有了这个新发现,他想到并提出了什么问题?此后,他又分别做了些什么事情?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提出问题——寻找可能的原因——做试验证明——试验成功了。

  (5)你能按照上面的提示,复述一遍琴纳的故事吗?

  学生复述故事。

  (6)、搜集资料,找出其他科学家在研究活动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理解科学是什么。

  (1)教师讲解并演示活动方法,学生尝试操作。

  (2)要求学生边做边观察,然后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

  (4)提问:有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学生回答,若没有学生能说出来,教师作简单介绍)

  三、全课总结:

  1、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告诉我们科学究竟是什么吗?

  2、学生分组交流,并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的想法。

  3、总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板书)

  教学反思:

  2.做一名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1、能够从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活动中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

  2、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从小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师准备:曲别针、卡纸等。

  学生准备:剪刀、彩笔、夹子等;课前收集自己最喜欢的科学家的资料。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加深对科学的理解。课一开始就用站在指尖上的纸鹦鹉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带着问题探究其中的奥秘,接下来可以通过不同的形状的纸片来尝试,寻找如何让它们平衡。由于学生是刚接触科学探究活动,所以活动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保持活动场地整洁,实验井然有序。

  教学过程:

  (一)、会站立的纸鹦鹉导入:

  1、教师出示会站立的纸鹦鹉。

  2、谈话:今天科学课老师带来了一只纸鹦鹉,它能够站立在老师的手上。好玩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呢?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制作纸鹦鹉,探究其中的奥秘。

  1、教师介绍做纸鹦鹉的材料。

  2、学生动手做,教师巡视指导。

  3、尝试:让纸鹦鹉站在自己的手指或是纸环上。(或成功或失败)

  4、引导学生思考:鹦鹉为什么能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怎样才能让鹦鹉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

  5、分组试验,商量可行办法。(提示:把想到的办法简单记录在活动记录纸上。)

  6、分组汇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简便性。

  7、教师做整个活动的总结。

  活动二:想办法让更多的东西“站在”手指尖上。

  1、提问:除了让纸鹦鹉站在你的手指上,你还能让其他东西(比如:铅笔、尺子等)也站在你的手指尖上吗?

  2、学生分组活动。

  3、谈话:别上回形针试试,换作夹子试试。

  4、交流发现,寻找相似之处。

  (1)、提问:刚才大家在研究其他物体是否能站立时有什么发现呢?

  (2)、学生交流、汇报。

  (3)、谈话:同学们想想看今天我们科学课上是如何去研究的?课后继续研究怎样让更多的物体站起来。

  (三)、总结拓展。

  1、讲述:科学研究是个复杂的过程,有些结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出的,有些甚至到现在都内有得到准确的答案。比如:……

  2、谈话:运用大家发现的原理,可以让许多物体“站”起来,你能利用这个原理制作一个玩具吗?

  3、你们准备怎么做?做之前需要准备些什么?

  4、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巩固课中的学习发现。

  (四)、布置任务:

  1、下节课把制作好的玩具带到班上来,交流大家制作的方法。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本单元是依据小学科学《课程课标》中关于常见的植物、常见的动物、生物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功能、生物的基本需求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是整套教材在生命世界部分的开篇,也是学生从总体上对有生命的物体(生物)建立起初步认识的一个单元。

  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有:

  科学探究:

  1.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2.2收集证据之“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意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2.3分析与解释之“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2.4交流与质疑之“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2.5结论与拓展之“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1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3.2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3.3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生命世界

  1.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1.2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1.3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1.5能简单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

  2.1知道常见动物的名称。了解更多的动物种类,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

  2.2能用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能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2.3认识几个大类动物的特征,如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并能根据这些特征,对常见的动物进行归类。

  3.1能指认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3.3认识昆虫身体的基本结构。

  4.1知道生物生存需要水、空气、营养和生存空间。

  4.2靠吃其它生物获取营养。

  对于儿童而言,生命世界是一个充满生机、多姿多彩的世界,是他们从孩提时代就怀有浓厚兴趣的神奇世界。花草树木,虫鱼鸟兽,都曾引起他们的关注。我们要做的就是延伸学生的这份兴趣,把学生对生命现象和事物的表面认识发展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探求生命世界的奥秘。

  本单元的设计按照“总——分——总”的思路,第一课从总体上引导学生建立生物的概念;第二课和第三课是在第一课基础上了解植物和动物的一些特点;第四课是总结前面的认识,对生物的本质特征进一步加以理解。从结构上看,第一课与第四课首尾呼应,第二课与第三课并列平行。

  本单元以校园里的植物和动物为认识对象,容易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便于探究活动的进行。本单元涉及到的科学概念以层级形式分布在各课中,生物基本

  特征的认识是一级概念,只停留在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的几个方面上,即: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排泄等。二级概念主要是认识植物,还有蜗牛、蚂蚁、鱼等动物的特点。同时,本单元还注重科学探究过程技能的培养,主要是观察、交流等基础过程技能的培养。通过用语言、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等方法,指导学生怎样观察、怎样通过观察获得证据,促进学生基础过程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在活动中感受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培养其热爱生命的情感。在第四课中,还渗透了中科院著名科学家张光鉴研究员创建的科学教育理论--相似理论。就是在两个相差甚远的事物间找相同,在两个极其相近的事物间找不同;通过找不同、找相同,提高小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思维能力。

篇七: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第一学期苏教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现有经验出发,通过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学生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男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课堂反应都明显高于、优于女生。

  2.已有知识、经验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有丰富的课外知识积累,平时注意对各类事物的观察,表现出对大自然、对科学的浓厚兴趣;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但课外书阅读贫乏,无法建立起必要的学习联系;部分学生对大自然、对科学陌然,无法适应。

  3.儿童心理分析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科学学习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动手做小实验,这种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必将成为学生在小学阶段科学学习强大内驱力和学习动力。

  三、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家,喜欢看科技书籍和影视作品,感受和体验科学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2.知道收集证据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动物的名称,能用不同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珍爱动植物的生命,感受大自然的美,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知道在探究过程中,要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懂得合作,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精品

  一、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现有经验出发,通过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放科学课程,进一步改进评价激励机制,帮助学生逐步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我们都是科学家”、“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它们是什么做的”、“提出问题”五个单元组成。

  《我们都是科学家》单元从“理”和“行”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在认识活动的基础上认识科学,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经历科学探索的历程,使学生在理性上知道什么是科学,在感性上感悟科学。本单元第一部分侧重于理,第二部分侧重于行。

  金属和塑料,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常见材料的特点。本单元从题材看,很适合对学生进行STS教育,在《纸》的研究中,渗透保护纸的原材料——木材资源的教育;在《纺织材料》中让学生对未来的服装进行大胆设计;在《金属》一课中,让学生综合考虑材料的多种性能,进行有关物品的饿选材设计;在《塑料》一课中,让学生思考塑料带来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

  《提出问题》单元从为科学探究做好起点工作的立场出发,安排了两个研究主题,即学习怎样多提科学问题和学习怎样提好的、有价值的科学问题。依主题分课,即构成呈递进关系的两课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教师可能将面对学生“海提”的局面,因此,要让学生学会提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三(1)、三(2)、三(3)班的小朋友,纪律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养成。各班男女比例都是男生多于女生。男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课堂反应都明显高于、优于女生。

  2、已有知识、经验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有丰富的课外知识积累,平时注意对各类事物的观察,表现出对大自然、对科学的浓厚兴趣;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但课外书阅读贫乏,无法建立起必要的学习联系;部分学生对大自然、对科学陌然,无法适应。

  3、儿童心理分析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科学学习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动手做小实验,这种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必将成为学生在小学阶段科学学习强大内驱力和学习动力。

  四、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

  活动,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家,喜欢看科技书籍和影视作品,感受和体验科学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2、知道收集证据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动物的名称,能用不同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珍爱动植物的生命,感受大自然的美,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能清晰表述自己的问题,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知道在探究过程中,要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懂得合作,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5、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能清晰表达自己的问题,能从问题中筛选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科学、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能清晰表达自己的问题,能从问题中筛选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能够想出一定的办法研究问题。

篇八: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第一学期苏教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11-02-2719:06:41|分类:

  计划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由《我们都是科学家》、《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它们是什么做的》、和《提出问题》五个单元组成。

  本册教材以观察活动为基本结构和呈现方式,重视构建良好的活动结构,而且贴近儿童生活,适应学习主体的发展需求。

  在科学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覆盖了三大领域:《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地球与宇宙、《它们是什么做的》——物质世界。

  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提出问题、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教材在活动设计中,力图从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等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选择自己探究的问题。

  2、能以亲身经历来理解科学,并与科学家的经历做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进一步明确科学是什么,体会做科学的满足感。

  3、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使学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类,知道生物有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等几个基本特征。

  4、过对植物的观察、分类,引导学生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了解植物的多样性,知道植物作为有生命物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通过对两个不同类动物的观察以及对它们之间的比较,认识动物的一般特征。

  5、通过对人的观察,与植物、动物进行比较,找出不同和相同之处,从而进一步理解生物的特征,完成现阶段对“生物”这一大概念的认识。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动植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6、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

  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并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7、能从多角度认识水的重要作用,理解水是生命之源的真正含义;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

  8、能够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器材,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关水的资料,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并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思考,得出结论,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够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用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

  9、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10、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一些常见材料,知道材料有天然、人造之分。

  11、通过对身边常见的纸的观察研究,能不断发现和提出关于纸的相关研究问题。经历对一张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能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观察比较纸的性能,初步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古代的造纸技术和现代的造纸工艺,通过简单的造纸活动,体验纸张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节约纸张。

  1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的工具,认识一些常见的纺织材料,并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知道它们的区别、特点和用途。

  13、了解常见金属的,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金属进行分类。

  14、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塑料进行研究,知道塑料有很多优点,但也有缺点。

  15、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正确使用材料,注意安全与健康,养成节约材料的好习惯。

  16、能针对某一特定的观察、设计情景,提出问题;知道问题可以有多种来源,爱提问题是一种好品质。能尝试把不能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找到答案的问题转变成可能;并能根据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标准提升自己能够探究的问题。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应用新课程理念,用好《大纲》、《教材》、《教师用书》三本书;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应用新课程理念,用好《大纲》、《教材》、《教师用书》三本书;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创设科学探究的情景,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充分利用课程和校本资源,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6、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

  7、充分运用教具、现代媒体、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8、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而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的价值。

  五、进度安排(每周2课时)

  周次

  周次

  1011121213141415生命离不开水

  789神奇的水

  观察水

  718611塑料

  单元总结

  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内

  容

  1科学是……

  地球上的水

  2做一位小科学家

  单元总结

  3单元总结

  常见的材料

  3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纸

  4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纺织材料

  4动物的不同与相同

  金属

  57植物

  动物

  人

  单元总结

  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

  复习、检测

篇九: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第一学期苏教版

  

  用心整理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班级:三年级

  任课教师:×××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

  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

  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

  (三)科学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具体如下:

  ①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问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用心整理

  ②产生逻辑预测的能力

  ③计划和实施控制实验测试假说的能力

  ④收集、组织和分析实验数据与相关资料的能力

  ⑤作出和运用合理结论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册科学包含五个单元,共19课,但是却包含了18个主要概念的分布:

  物质科学领域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5.力作用于物体,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6.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生命科学领域

  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8.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9.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10.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用心整理

  11.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12.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13.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

  14.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

  15.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技术与工程领域

  16.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17.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18.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在以上18个涉及的概念中,1、2、3、6、7、10、16、17、18是本学期的重点知识,但是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学生掌握的度,既不过于浅显,让二年级学生感觉没有在科学通过探究得到成就感;也不能加大教学难点,让学生望而却步,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并激发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观察及生活经验来系统、科学的学习本册科学知识,并引导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并思考生活中事物间的联系,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也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既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与科学思维,同时也认识到我们美好的世界,是需要学生自己去爱护、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三、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给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科学书及实验用具开始,引导学生如何听讲、如何记录实验报告单、如何创新科学作业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都是在每节课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用心整理

  引导、培养学生的过程。在课堂上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此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并结合课程知识和能力目标设计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实际生活中引导与科学间的联系,引导并让学生认识到学科学是真正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中。并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3.儿童的科学探究习惯及科学素养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探究实验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科学探究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并对现有的事物敢于质疑,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

  4.建构合理、科学的奖励制度,让学生学正确认识到自己教好的学习习惯及科学探究能力对自己科学学习的帮助。在奖励机制上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这种机制中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起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科学研发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科学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经过两年的科学教育,具有了一定的科学思维,能尊重一定的课堂常规;但与四年级学生相比,又有较强的创新思维,所以在教授中,既要引导学生继续保持较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又要保护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好奇心。引导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欲、让学生在学生科学常识的基础上,学习科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真正做到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真谛。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用心整理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教学要求

  1.

  能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2.能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能依据证据概括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

  3.在玩注射器的活动中,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4.能够列举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

  学具

  实践

  活动

  1.空气占据空间吗

  1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2.学生分组材料:小口重点:认识空气占据空瓶、漏斗、橡皮泥、烧间、可以被压缩的性质。

  杯、水槽、玻璃杯、面难点:认识压缩空气有巾纸、塑料瓶、气球、弹性的性质。

  锥子、注射器、橡胶堵头、水。

  1.研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2.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

  1-3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

  2.空气有质量

  1重点:认识空气有质量的性质。

  1.能用实验和测量的方法证明空难点:用小棍平衡实验气有质量。

  判断空气是否有质量的2.能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作操作细节。(如何让小

  出猜想,能依据证据概括空气有质棍平稳、怎样给气球充量的性质。

  气、怎样给充足气的气3.通过阅读伽利略的相关资料,球打结、如何把气球挂感受科学家为人类所做的贡献。

  在小棍上、如何放气等等)。

  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2.学生分组材料:各种称量物品、细长棍、线绳、支架、票尾夹、打气筒、气球、电子天平、皮球。

  1.测一测气球里的空气是否有质量。

  2.用电子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用电子天平测皮球里空气的质量。

  3.热空气和冷空气

  24-7第二单元

  4.土壤的成分

  研究土壤

  11.

  教师材料:教学课1.

  能借助其他物体觉察冷热空气件。

  重点:认识冷热空气流的流动。

  2.学生分组材料:蜡烛、动的规律。

  2.运用实验的方法认识冷热空气火柴、纸蛇、细线、铁难点:烟在冷热瓶中流流动的规律。

  架台、大塑料袋、水槽、动实验;理解风的成因。

  3.利用模拟图推想风的成因。

  玻璃瓶、玻璃片、线香、热水、空矿泉水瓶等。

  1.

  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土壤,了重点:发现土壤是由多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解土壤在自然界中的样态。

  观察种物质组成的。

  包含各种成分的土壤样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1.让纸蛇转动。

  2.让“热气球上升”。

  3.做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实验。

  1.采集土壤。

  2.观察土壤。

  用心整理

  土壤样本,说出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2.通过实验,识别土壤中存在的空气、水等重要成分。

  难点:做实验,认识土壤的主要成分。

  本。

  3.研究土壤成分。

  2.学生分组材料:

  (1)采集土壤的工具:小铲子、瓶子等;

  (2)观察土壤的工具:托盘、培养皿、小棍、筛子、放大镜等;

  (3)研究土壤的工具:纸巾、250mL烧杯(或一次性透明塑料杯)。

  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2.学生分组材料: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样本,土壤渗水性实验装置(包括过滤杯、一次性透明塑料杯),水。

  1.用放大镜观察土壤的颗粒。

  2.用多种方法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

  5.土壤的类型

  16.肥沃的土壤

  17.保护土壤

  1.通过观察土壤颗粒和阅读资料,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大小分成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类。

  2.能用多种方法研究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说出它们的特点。

  3.学会举例说出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什么样的植物。

  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

  2.知道一些小动物和微生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

  3.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

  4.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

  1.能够列举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都做出了哪些贡献。

  2.通过做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体会植物对土壤起到的保护作用。

  3.能够举例说出人类的哪些行为在破坏土壤,哪些行为在保护土壤。

  4.知道自己能够为保护家乡的土壤重点:观察和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征。

  难点:举例说出不同类型的土壤生长着不同的植物。

  重点:了解土壤中的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难点:连续五个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2.学生分组材料:做肥1.自制肥料袋。

  料袋的材料(透明塑料

  袋、香蕉皮、菜叶、草

  根、土壤)。

  重点:认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怎么做。

  难点:做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解释植物对土壤的保护作用。

  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2.学生分组材料:做水土流失模拟实验的材料1.做水土流失的模(两个同样大小的托拟实验。

  盘、一块草皮、土壤、铲子、洒水壶、水)。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用心整理

  做什么和怎么做。

  1.能辨认生活中常见的固体,认识固体的性质。

  2.能用多种方法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

  3.知道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固体的特性不变。

  1.能辨认生活中常见的液体。

  2.观察并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会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3.认识水平面,知道水平仪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水平仪。

  1.能联系生活,举出不同固体混合和分离的例子。

  2.能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并作出合理解释。

  3.能用不同的方法把生活中的一些混合物分离开来。

  1.探究影响盐等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初步学习对比实验的方法。

  2.能测量盐或糖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情况。

  3.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

  1.

  通过研讨、阅读和建立模型,能识别出河流、湖泊等常见水体类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2.学生分组材料:纱巾、重点:认识固体的性质。

  羽毛、面粉、积木、粉难点:用多种方法比较末、尺、量杯、玩偶、固体体积的大小。

  盐或沙子、粉笔、纸、蜡块、铁锤、剪刀、小刀、塑料垫板等。

  1.

  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重点:观察并比较不同2.学生分组材料:油、液体的性质,会测量液水、牛奶、蜂蜜、液体体的体积和质量。

  流速板、量筒、烧杯、难点:学会使用水平仪。

  电子天平、两个相同的小瓶、水平仪等。

  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重点:比较固体混合前2.学生分组材料:黄豆、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玉米粉、绿豆、电子天解释比较结果。

  平、小托盘若干个、量

  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把筒、木屑、铁屑、红糖、固体混合物分离开来。

  沙子、磁铁、网筛、烧杯等。

  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重点:探究影响物质在2.学生分组材料:沙子、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盐、烧杯、玻璃棒、电素。

  子天平、定量勺、糖、难点:知道物质能溶于泥水、矿泉水瓶、石子、水的量有一定的限度。

  脱脂棉、黑纸等。

  重点:识别出河流、湖泊等常见水体类型。

  8.认识固体

  11.认识固体的质。

  2.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

  8-129.认识液体

  固体的混合第三单元

  10.固体和液与分离

  体

  11.认识液体。

  2.观察、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

  3.认识水平面,使用水平仪测量水平。

  1.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

  2.把混合物分离开来。

  1.比较沙子、盐的溶解。

  2.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

  3.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

  111.把盐放到水里

  213—15第四单元

  12.河流与湖泊

  地球上的1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1.模拟河流与湖泊2.学生分组材料:各种的形成。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用心整理

  水资源

  型。

  2.乐于参与、分工协作完成河流(或湖泊)模型的设计与制作,知道河水(湖水)的来源和河流(湖泊)的地形特点。

  3.借助研讨、阅读,能说出生活在水体不同位置的淡水生物名称。

  1.通过猜测、讨论和阅读,知道地下水在地表的表现形态和形成

  原因。

  2.能多人合作制作一个水井模型,并结合地下水形成示意图说明地下水的成因、储量、储存区域。

  3.借助阅读和研讨,体验合理开采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

  1.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描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情况。

  2.乐于探究海水与淡水的不同,学会搜集证据推理出海水比淡水含有更多的杂质。

  3.通过制作简易海水淡化装置,体验海水淡化的简易方法。

  4.通过阅读和交流,知道海洋为人类提供了重要资源。

  1.通过交流水的用途及缺水的影响,认识到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

  2.乐于多人合作体验淡水资源的有限及可利用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能说出导致用水量增加的客观原因。

  3.了解一些节约用水的方法、措施,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愿意身体力行,节约水资源。

  难点:完成河流(或湖泊)模型的设计与制作,说出生活在水体不同位置的淡水生物名称。

  水体类型的卡片;淡水生物卡片和湖泊底图;河流与湖泊模型制作材料。

  13.地下水

  1重点:知道地下水的成因。

  难点:多人合作完成简易水井模型的制作。

  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简易水井模型。

  1.制作简易水井模2.学生分组材料:泉水、型。

  井水等地下水图片;简易水井模型制作材料。

  14.海洋

  1重点:探究海水又苦又咸的原因。

  难点:体验海水淡化的简易方法。

  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2.学生分组材料: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海水又苦又咸的探究材料;简易海水淡化装置制作材料;海洋生物卡片和海洋图等。

  1.比较海水与淡水,了解海水发苦发咸的原因。

  2.制作简易海水净化装置。

  15.珍惜水资源

  1重点:体验淡水资源的有限及可利用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

  难点:完成体验活动,分析导致用水量增加的原因。

  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2.学生分组材料:托盘、透明塑料杯若干、注射器(10毫升)、量杯

  (1.5升)、标签纸、塑料小勺子3把、染色水若干。

  1.体验淡水资源的有限。

  2.体验可利用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用心整理

  1.通过“解暗箱”的方法,了解并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人体吸进和呼出气体之间的不同。

  3.能够有意识地关注人的呼吸,提高对人体生命活动的研究兴趣。

  1.能够用测量的方法收集三种状态下呼吸次数的数据,通过分析数据知道运动对呼吸有影响。

  2.能够使用简易的装置测量肺活量,知道运动可以增大肺活量。

  3.了解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增强健康意识。

  1.能通过图示、指认、模拟等“解暗.箱”的方法,知道并能描述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了解消化过程。

  2.知道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

  3.能够有意识地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1.能按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给食物分类。

  2.知道食物含有的七大营养素,知道人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能用实验的方法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和脂肪。

  3.能够依据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评价自己的饮食结构。能够根据合理搭配食物的基本要求,设计科学合理的食谱。

  4.意识到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

  重点:能够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

  难点:观察比较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重点:能够用测量的方法收集和呼吸有关的数据。

  难点:能够分析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1.教师材料:人体半身模型或教学课件。

  2.学生分组材料:澄清石灰水、塑料袋。

  1.比较我们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16.人的呼吸

  117.运动和呼吸

  11.测量三种状态下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一分钟的呼吸次2.学生分组材料:带刻数。

  度的塑料瓶、水槽、吸2测量自己的肺活管、计时器、记录单。

  量。

  1.教师材料:有关消化系统的人体半身模型或教学课件。

  1.认识消化器官。

  2.学生分组材料:印有2.模拟食物在消化消化器官的围裙、模拟道里的运动。

  食物在消化道内运动的材料(漏斗、软塑料管、气球、胡萝卜块)。

  16-17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

  18.食物的旅行

  1重点:能够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难点:了解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

  19.食物与营养

  1重点:了解食物的七大营养素及作用。

  难点:依据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模拟配餐。

  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2.学生分组材料:碘酒、土豆块、萝卜块、花生及辅助材料,食物卡片。

  1.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用食物卡片模拟配餐。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用心整理

  1.

  能动手动脑,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和制作出满足需求的手工皂,并向同伴展示。

  2.了解并实际经历工程活动的六个环节。

  3.通过了解不同类型的工程师,进一步激发运用工程技术创造美好世界的愿望。

  重点:在设计并制作手工皂的过程中,了解工程活动的六个完整环节。

  难点:对制作的手工皂进行测试改进。

  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2.学生分组材料:皂基、量杯、水浴锅、电子天平、手套、模具、牛奶、1.制作手工皂。

  蜂蜜、干花、刮刀、食用色素、基础油(精油)、滴管等。

  18专项学习

  像工程师那样

  2-31期末复习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篇十: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第一学期苏教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1个班。这些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书23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1、科学在我们身边:(1---3)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知道:(4--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3、水的科学:(10---14)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4、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5--19)课,以“学生对天气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5、我们周围的空气:(20-22)了解空气在哪里,空气的成分,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6、研究与实践(两课)课,以“学生对玩具的认知’’为线索,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形象、直观的具体问题,包括较为简单的器具的拆卸与组装,简单工作原理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种养,植物外部特征与生长情况的观察,以及生活中其它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的初步调查、了解等,初步培养学生“模仿与制作’’、“拆分与组合’’的动手能力,及认真细致、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目的:从科学课特点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教材主要围绕“走近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重点:《我们怎么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水的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四个单元。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

  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四、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1、措施∶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2、教改思路:改变评价学生的方法,把学科评价内容分为综合能力评价和基础知识评价两种,每种各占50分。注重学生平时的制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知识,并在作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

  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科学,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三年级的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激发和呵护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科学探究方面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同时培养学生对证据的重视和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在小组中人合作意识和积极参与班级讨论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将带领三年级刚开始科学学习的同学们,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旅程。

  在“植物”单元中,学生们将对生活在周围的不同植物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大树、小草)和水生植物(金鱼藻、水葫芦)的不同特征,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

  在“动物”单元中,学生们将通过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

  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并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共同形成“生物”的概念。新课标第一网

  “我们周围的材料”将让学生经历物质世界的探究之旅。学生们将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纸、砖瓦、陶器、瓷器等常见材料在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异同,认识到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水和空气”单元,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学生们要想办法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最终,学生们将在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植物

  1、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

  2、观察是本单元的主要技能。学生将学习用感官进行观察,用简图进行记录和描述,用韦恩图帮助进行整理概念之间的关系。

  第二单元:动物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仍然是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更主要的来自于对动物的认识。本单元所涉及的生命体的特征主要是:

  1、生命体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生命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3、生命体都有应激性;4、生命体都有生长、发育与生殖现象;5、生命体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生命体都有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特性很少涉及到,这部分的内容将在以后的年级中再进行学习。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

  1、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材料的特征。

  2、在一定程度上自主探究

  3、发展对科学探究的认识

  4、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5、通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内化形成重视证据的科学思维。

  6、通过金属、塑料的循环利用和木材、纸的再加工利用,使学生形成爱惜材料,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

  1、能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对水和空气进行较系统、持续、细致地比较。

  2、能在事实的基础上识别或认知有关水、空气和其它液体的特征。

  3、能想办法借助别的媒介或通过实验等来观察水、空气和其它液体的特征。

  4、能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其它方式来描述观察、实验和测量的结果,并且能用维恩图、对比表格等对观察结果进行的对比分析。

  5、能运用口头、书面的形式,有目的地进行探究活动的交流。

  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一、秋学期教学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学情分析

  三(5)班共有学生50人。多数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巧,具备初步了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

  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尚缺少主动与同学交流的习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一是个别学生的计算还没有过关。二是理解题意的能力不强。三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于加强,课堂上讨论不起来。四是课堂学习习惯方面,有一部分学生的习惯很差,表现为作业马虎、插嘴、课堂活动缺少主动性和对活动的专注。五是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同伴间缺乏合作与竞争。

  三、本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第五册数学主要包括九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一个总复习单元,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的重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在空间和图形方面,安排了四边形的认识;在量的计算方面,安排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统计方面,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数学广角"和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

  =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有余数的除法6%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六、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4、结合课题,在课堂交流和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做些调查、分析,进行一些尝试。

  5、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时进行课堂教学的总结反思。

  6、注意将数学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创设生活化课堂情境,将教学内容中的数学问题生活化。

  7、注意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8、严格抓好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

  9、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重视培养问题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可以结合当时学生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替换材料内容,以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师还应加强指导,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0、在处理教材时,注意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不要随意拔高和降低难度。

  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4一、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由《我们都是科学家》、《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它们是什么做的》、和《提出问题》五个单元组成。

  本册教材以观察活动为基本结构和呈现方式,重视构建良好的活动结构,而且贴近儿童生活,适应学习主体的发展需求。

  在科学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覆盖了三大领域:《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地球与宇宙、《它们是什么做的》——物质世界。

  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提出问题、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教材在活动设计中,力图从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等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选择自己探究的问题。

  2、能以亲身经历来理解科学,并与科学家的经历做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进一步明确科学是什么,体会做科学的满足感。

  3、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使学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类,知道生物有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等几个基本特征。

  4、过对植物的观察、分类,引导学生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了解植物的多样性,知道植物作为有生命物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通过对两个不同类动物的观察以及对它们之间的比较,认识动物的一般特征。

  5、通过对人的观察,与植物、动物进行比较,找出不同和相同之处,从而进一步理解生物的特征,完成现阶段对“生物”这一大概念的认识。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动植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6、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并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7、能从多角度认识水的重要作用,理解水是生命之源的真正含义;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

  8、能够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器材,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关水的资料,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并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思考,得出结论,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够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用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

  9、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10、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一些常见材料,知道材料有天然、人造之分。

  11、通过对身边常见的纸的观察研究,能不断发现和提出关于纸的相关研究问题。经历对一张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能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观察比较纸的性能,初步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古代的造纸技术和现代的造纸工艺,通过简单的造纸活动,体验纸张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节约纸张。

  1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的工具,认识一些常见的纺织材料,并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知道它们的区别、特点和用途。

  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5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内容安排在生命科学方面有所侧重。在科学知识方面,1~5单元主要涉及了《标准》的内容标准中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部分。第6单元是综合性单元,试图从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发一系列的学校活动。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撰写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对所教学生的分析: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所使用的年级有一个,是三年级。我班共有

  学生30多名,男女学生人数相当。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教师观察,该班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树的观察,经历一次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经历用自己的方法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描述的活动过程;经历简单的对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的观察、比较活动过程;经历对一片完整的叶的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和描述过程;获得对一片完整的叶的组成部分的认识;经历用简单的文字、图画等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对小动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经历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及动态观察、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4、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

  5、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6、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7、能查阅资料,了解人体的有关问题。

  8、初步了解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几部分组成,左右对称。人的身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生命活动中,各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的。

  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高、体重、胸围、身体各部分的比例等,都在发生变化,脑、心、肺等器官的功能都在增强。

  9、手有感觉的功能,手的灵巧与它的构造有关。

  10、眼、耳、鼻、舌、手(皮肤)是重要的感觉器官。眼睛比其他感官接收外界的信息多。

  11、在对人体基本组成的观察中,发现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体验身体残障所带来的不方便,爱护自己的身体,关心和善待身体有残障的人。

  12、本单元是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水作为观察的主题,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感观和简单的"器材(各种瓶子、脸盆等),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关水的资料,并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思考,得出结论,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够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用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

  13、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14、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能够用多种方法区分各种溶液并比较溶液的多少。

  15、经历对一张白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

  16、能根据纸的主要特征分辨、区别周围纸质和非纸质的物品,感受到纸的多样性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17、了解古代的造纸技术和现代的造纸工艺,通过简单的造纸活动,体验纸张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节约纸张。

  18、能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观察比较纸的性能,初步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19、通过对身边常见的纸的观察研究,能不断发现和提出关于纸的相关研究问题。

  20、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一辆纸车。经历一个制作纸车、交流改进纸车的活动过程。

  21、通过观察比较稻谷、大米和米饭,观察比较碘酒和淀粉之间的相互作用,学习细致地观察。在用碘酒检验食物是否含有淀粉时,学习运用预测;在观察淀粉糊加入碘酒后发生的变化时,尝试探究变化发生的原因。

  22、科学知识:认识稻谷、糙米和几种大米。知道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利用这一点可以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23、探讨米饭的来历时,体验“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从小懂得爱护粮食。意识到科学家对人类生活做出的杰出贡献。

  在讨论中,逐渐养成既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能认真听别人的意见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本文链接:https://www.win-tfx.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9754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4 冰冰文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9005744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