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冰冰文秘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4篇

时间:2023-05-21 13:12:02 来源:网友投稿
导读: 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篇一: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策略

  杨宇;单婵娟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

  【年(卷),期】2015(000)002【摘

  要】文章提出了几条完善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策略:进行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建设;建立人才、技术和中药的城乡联动机制;深化医保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财政责任。

  【总页数】3页(P88-89,92)

  【作

  者】杨宇;单婵娟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正文语种】中

  文

  【相关文献】

  1.构建完善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新疆电大完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探索与实践2.浅析中医药服务融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3.发挥中医药学优势,构建和完善小康社会卫生服务体系4.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困境及其原因分析5.卫生健康委

  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民政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医保局

  中医药局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二: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2020年第33卷第5期DOI:10.12174/j.issn.1004-6852.2020.05.16·医疗管理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姜岩1,颜培正2,王诗源2,庄严1△1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济南250200;2山东中医药大学要]从构建和推广中医药健康服务标准化建设体系,形成全方位、周期覆盖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培构建中医特色疾病预防、强养链,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的监管和评价体系,治疗及康复的健康管理体系,构建全链条、多领域协作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链和创化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多层次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摘新驱动“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等七个方面论述如何构建高效便捷的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对策研究;健康中国;[关键词]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治未病[中图分类号]R-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852(2020)05-0055-04与“荣”[J][10]黄海波.释“营”.中医药文化,2007,2(5):42-43.[11]曹奕.督脉在中医脑病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11):1035-1038.吕有魁.[J][12]何宗宝,《内经》经络探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4):245-247.黄建华.痿证从督脉论治探讨[J][13]何兴伟,.中国针灸,2008,28(3):231-233.曾超高,等.针刺督脉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理[14]罗文舒,饶晓丹,论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14.许明,等.基于理论探讨脊[15]刘继生,张泓,“督脉乃脑之经络”髓损伤对大脑的影响及其治疗方法的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8):2968-2971.席海霞.试论督脉与脑的关系[J][16]关晨霞,.河南中医药学刊,2001(2):52-53.[17]孔明望.补肾化痰法对Alzheimer病模型大鼠泛素———蛋[D]白酶体通路的影响.长沙:湖北中医学院,2007.[18]周德生,刘利娟.论“脑为至阴”[J].环球中医药,2016,9(11):1389-1391.[D]福[19]彭春平.慢性脑供血不足中医证候的临床调查.福州:建中医药大学,2015.陈文博,等.以脑的生理病理特性探讨可归[20]史嵩海,祁占宁,脑经中药种类[J].四川中医,2012,30(1):48-50.的督脉理论与应用研[21]邢克欣.基于《黄帝内经》《外经微言》究[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马巧琳.督脉与脑的关系浅探[J][22]高希言,.世界中医药,2007,2(3):134-135.[23]洪亚群.奇经八脉辨证规律探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2):177-178.[24]倪兴平.针刺督脉为主治疗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疗效的[J]价值研究.四川中医,2016,34(10):184-186.张文琪,等.早期针刺督脉穴、夹脊穴干预[25]林飞燕,郑武熙,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8,37(6):614-618.符文杰,等.针刺督脉经穴结合Bobath疗法[26]赵勇,谭晓如,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坐位能力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医儿科杂志,2011,7(4):47-50.马春燕,等.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27]张存生,张慧勇,[J]临床与基础实验研究.针刺研究,1998,23(1):11.治百病[28]钟健夫,耿楠.国医大师贺普仁“一针一得”[M].贺普仁,口述.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2:53-54.李璟.秦亮甫教

篇三: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实施方案

  、坚持中医与西医并重坚持中医与西医结合,使中医、西医形成叠加优势,构建中西医

  并行、并举、并重、并跑的机制。推广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遴选一

  批中医优势病种和诊疗项目,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联合攻关,形

  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鼓励引导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

  药服务,给予中医专科扶持政策,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治疗中

  的协同作用,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

  二、十三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三五期间,惠阳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的决策部署,从容应对

  新冠肺炎疫情,将医疗卫生事业作为重要社会事业和重大民生工程努

  力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有效提升,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平稳有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区通过区、镇、村三级联防联控机制,常态化开展病例排查、采样、检测等工作,特别是对重点人群开展拉

  网式、网格化排查工作和应检尽检愿检尽检核酸检测服务,加强重点

  场所疫情防控及技术人员下沉指导工作。当前我区已完成惠州市第六

  人民医院、惠阳三和医院、惠阳白石医院3间发热门诊和区中医院、药适宜技术,各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开展8类基层中医

  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站能开展4类基层中医药

  适宜技术。二是积极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和治未病服务。区中医院设

  立了治未病中心,购进治未病设备设施配置,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

  机构开展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不断加强基本公共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所有家庭医生团队均能开展

  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药健康指导等服务。

  3、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强

  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粤东西北地区急需紧

  缺人才公开招聘等方式,多措并举大力引进中医药人才。2017年以来,全区基层医疗单位共接收安排5名订单定向医学生,5名中医类专业的三支一扶人员,区基层医疗单位中医人才队伍进一步得到充实。充分

  发挥名中医工作室作用,遴选培养43名中医传承骨干。积极组织推进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含助理全科医生)培养,2020年招收中医类别全

  科医生12人,组织非中医类别临床医生参加中医内科方剂应用培训班,共培训46人。发挥区中医院的资源优势和帮教作用,定期对基层单位

  开展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和指导,培养了一批基层中医药人才。

  (六)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

  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速提质,建成覆盖区、镇、村三级医

  疗卫生机构全光纤卫生专网及互联网,医保一体化结算延伸至村卫生

  站,实现医疗信息化应用。各基层医疗机构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

  实现互联互通,区级公立医院接入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立了惠阳

  区全民预防保健信息系统及基层医疗机构区域检验系统,实现与省公

  卫系统互通。区级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健康惠阳微信便民服务平台、家庭医生服务平台、全民健康信息大数据平台升级改造工作有序推进。

  (七)医疗卫生监督与执法体系不断完善1、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不断加强

  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入推进卫生监督执法以案促管,同时,重点对公共场所、医疗机构、饮用水单位、学校、放射诊疗单位等开

  展全方位立体卫生监督,有效净化了医疗卫生市场。

  2、医疗乱象整治工作不断推进

  区卫生监督所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区公安分局、区城管执法局、区医疗保障局等部门开展联合行动,重点打击各类非法行医、医疗骗

  保、违法医疗广告、虚假信息、违规收费等行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一)医疗卫生资源相对不足

  1、医疗卫生硬件资源缺乏

  一是硬件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区级妇幼保健院(旧院)地处惠城

  区,惠阳居民享受妇幼保健服务项目路途远、体验差,新建院区周边

  交通不便利,群众无法便捷就医;西南片区、淡水土湖片区缺少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二是医疗卫生业务用房相对不足。区级妇幼保健院

  (旧院)、慢病站等业务用房破旧、设施设备老旧。区中医院业务用

  房面积不足,科室无法细分,病房设置不充足。淡水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业务用房老旧、面积不足,难以有效开展基本诊疗和基本公共卫生

  服务工作,也无法满足城区居民的健康需求。三是医疗卫生设备不足。

  区卫生监督所执法车辆编制严重不足,影响了卫生监督执法水平和力

  度。

  2、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力量较为薄弱

  区医疗卫生人才总量仍然不足,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结构和分

  布尚不太合理,存在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现象。一是医疗卫生系统人

  才总量不足。随着医疗机构的升级、扩容,现有的医疗卫生队伍规模

  缺口较大、人才分布不够合理。二是高精尖人才资源匮乏。高级职称、高学历人才偏少,重点专业业务骨干人才不足,缺乏在业界有一定影

  响力的学科带头人,难以发挥头雁拉动区、乡镇两级医院医疗水平提

  升的作用。三是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需充实。高学历、高职称人才

  主要集中在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中医药、卫生监督及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不足,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还没有形成人员、技术等要素的高效、扁平化的流动交流机

  制。

  (二)分级诊疗尚需进一步健全

  虽然分级诊疗制度基本建立并已推行,但相关配套政策还很不到

  位,还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体制。

  1、双向转诊落实有障碍

  由于缺乏长效激励与考核机制,上级医院医生下基层积极性差;

  双向转诊考核结果与财政拨款、下拨经费挂钩不紧,无法调动上级医

  院积极性;基层医院用药目录限制,影响患者向下转诊的意愿。大医

  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专家、名医大量时间耗在常见病、多发病上,基层医院、社区卫生站病人稀少,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2、医联体合作机构间连接不畅

  医疗机构之间尚未实现信息共享平台,患者上下转诊时,就诊信

  息和记录不能相互调阅,检查检验互不相认,检验结果二三级医院不

  认可,造成患者的医疗成本增加,影响了分级诊疗的推行效果。

  3、分级诊疗缺乏制度联合保障

  分级诊疗没有建立卫生、医保、医药、财政、绩效等制度组合拳

  的护航,造成向下转诊落实不到位,基层接不住。基层不强,优质医

  疗资源下沉约束多,导致推动多年的分级诊疗制度的效果未能得到充

  分体现。

  (三)医疗卫生改革成效有待加强1、放管服制度有待深化

  一是财政投入覆盖范围有待扩大,区妇幼保健院和区慢病站承担

  大量基本公共卫生职能,但都属于二类公益事业单位性质,差额财政

  拨款经费不能满足两个机构正常运行。二是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实

  施方案有待进一步优化,需增加考核内容和奖惩办法,落实内部分配

  自主权。

  2、医保支付制度对中医和基层倾斜不足

  惠州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权重系数规定,区中医院和乡

  镇卫生院的门诊定点系数明显低于区级综合医院第六人民医院。权重

  系数直接作为定点医疗机构病种分值分配参照,影响了中医院和基层

  医院的积极性,不利于发挥医保杠杆作用,不利于引导患者选择中医

  诊疗和留在基层医院就诊。中药饮片门诊费用报销不高,且未设立中

  药饮片药事服务费报销科目。

  (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有待升级完善1、信息化整体设计不到位

  惠阳医疗系统信息化建设启动较晚,原有信息化建设由各医疗卫

  生机构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各自建设,缺乏整体布局,未形成全区一盘

  棋,与智慧医院、智慧医疗的高水平信息化建设要求差距较大。个别

  医疗卫生机构对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投入少,专业信息化人才缺乏,只建设以财务为核心信息系统,仅满足最基本业务需求。

  2、各类信息系统不互通且安全等级不高

  各级建设的各类信息系统普遍不符合国家标准规范要求,安全等

  级不达标,导致信息系统之间存在数据不互通、无法实现对接等问题,未能有效发挥信息化对提升医疗工作效率、优化业务流程、完善运营

  管理的作用。除市六院和三和医院外,其他医疗机构均未落实网络安

  全等级保护。

  四、推进人才强卫部署,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一)优化卫生人才资源配置

  以调整存量、做优增量、补齐短板、提升能力为原则,加大卫生

  人才培养力度。探索区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通过医疗联合体的方式,在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合作,鼓励区级医院医务人员定期

  到乡镇卫生院进行技术指导,促进人员双向流动,打造一支素质能力

  优秀、机构分布合理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到2025年每千人口执业

  (助理)达3.3人,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达0.62人,每

  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3.54人,每千人口注册药师(土)数达0.54人,每千人口公共卫生人数对比2020年增长30%,每万人口全科医师

  数达4人,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加强紧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加强产科、儿科、病理等

  各类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定向培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在岗医师转岗培训等方式多渠道开

  展医疗卫生人才招聘引进工作,为区第二人民医院、淡水第二及第三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单位储备优秀人才。

  (三)加大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建立引进卫生技术人才绿色通道,出台吸引人才落地的激励措施。

  积极协调编办、人社、财政等部门做好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工作,争取在岗位聘用、人才经费等方面获得大力支持。落实医疗卫生单位

  用人自主权,加大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

  五、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

  1、医疗服务体系持续优化

  全面建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的三级联动高质量医疗服务体系。争创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力争建成省级临床重点学科1个以上,精神卫生等紧缺型专科与前瞻性

  专科医疗资源缺乏的情况得

  到明显缓解。医疗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区域性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

  机制有效运行,区域内医疗资源流动畅通,共建共享,逐步实现医联

  体网格化布局管理,跨区域专科联盟、紧密型医联体、远程医疗协作

  网运作良好,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切实增强。

  2、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质均衡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扎实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深

  入推进,康复、长期护理、老年病、慢性病、心理健康服务管理到位,医疗卫生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医疗资源短板有效解决,重大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医防融合、层级分明的重大疫情救

  治机制良好运行。

  3、居民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显著提升

  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一体化的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建立,重医轻

  防的现象得到根本性改变与扭转。全民健康素养稳步提升,人均健康

  预期寿命达79.35岁以上。

  4、中医药蓬勃发展

  中药种植业、中医药加工制造业等中药产业加快发展。医疗卫生

  机构中医设施设备配置完善,区中医院提质发展,全区中医药服务能

  力明显提升。中医药文化发展传承力度明显加大,中医药文化得到大

  力弘扬。

  (二)具体目标共有健康水平、医疗资源、疾病防控与健康管理三大类别指标,具体指标22个指标,其中预期性指标有20个,约束性指标有2个。

  六、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1、提升区中医院服务能力

  一是提前谋划布局,以三甲中医院规模标准,谋划区中医院迁建

  工作,打造区域中医特色医疗中心,推动区中医院做大做强,辐射带

  动全区中医药服务水平提升。二是加快区中医院专科建设。力争到

  2025年,将康复科、针灸推拿科建设成为省级特色专科,治未病科、骨伤科建设成为市级重点专科,中医儿科、肛肠科、妇科建设成为市

  级特色专科,皮肤科、泌尿科建设成为区级特色专科。

  2、推进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中医科发展

  一是配齐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业务用房和

  关键设备装备,推广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推拿等中医药服务。

  二是推进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等治未病中心建设和管理。

  3、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

  加快推动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争取把创建工

  作纳入惠阳区重点工作。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

  服务能力建设,以推广适宜技术、提升服务质量、强化网底建设和增

  强服务能力为举措,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标准化建设。积极

  推进沙田镇中心卫生院、秋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升级改造,按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标准,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

  药服务能力水平。到2025年,85%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设置

  中医药特色诊疗区,建成一批中医阁,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提

  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达到总数的25%以上,实现全区村(社区)

  中医药服务全覆盖,完成惠阳区全国基层中医药文化先进单位的创建。

  4、加强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发展

  鼓励社会力量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等多种形式投资中医医疗机

  构,优先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妇科、儿科、骨伤、胃肠等中医专科医院,发展中医特色的康复医院、护理院。力争到2025年,全区每万常住人

  口中医医疗床位数达5.5张,中医类医疗机构门诊量占门诊总量的比

  重达28%。

  资料参考:《惠阳区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区妇幼保健院、各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11间发热

  诊室规范化建设,组建了

  6支区级专业流行病学调查的99人流调队伍,区级流调队24小时应急待命,确保一旦有疫情,即刻出发随传随到。

  组织开展了

  3场全要素全流程的应急演练,流调及时率和疫情溯源性

  达到100%;组建隔离管理工作专班,率先在全市实行隔离场所全员闭

  环管理、工作人员红绿证分类管理,目前累计接收集中隔离人员6000余人,开展集中隔离场所督导100余次,集中隔离场所管理安全平稳

  有序。

  2021年1月以来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9.5万多人次;截至

  2021年12月31日我区全人群完成全程接种人员数量为1H8583人,覆盖率为116.54%;

  3至H周岁人群完成全程接种人员数量为115177人,覆盖率为82.45%;12至17周岁人群完成全程接种人员数量为84904人,覆盖率为136.72%;

  18至59周岁人群完成全程接种人员数

  量为865120人,覆盖率为126.79%;60周岁以上人群完成全程接种

  人员数量为53382人,覆盖率为73.23%。我区自接种以来未收到严重

  疑似预防接种反应个案。

  (二)医改工作持续深化我区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各级医改工作部署,持续推进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医疗改革工作稳步推进,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是建立了稳定可持续的投入机制。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全市率先

  实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绩效工资实行二类管理政策,确保基层医疗

  机构获得

  财政支持,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有效保障。在全市率先落实

  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力度。

  通过分级诊疗,激励群众在基层就医,有效减轻了群众到上级医院排

  队看病压力,为基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活力。二是

  创新城市公立医院价格调整机制。在全省率先提出8:2方案,即把原

  药品利润的80%转化为医疗服务价格,20%由区财政承担,突破了

  8:1:1(即原药品利润的80%转化为医疗服务价格,10%由区财政承担,10%由医院自行消化)不合理限制,有效降低公立医院因药品改革造成

  的亏损。三是在全市率先完成村卫生站医保一体化结算任务。惠阳区

  102间公办村卫生站实现就医全流程信息化应用服务,在村卫生站就医

  即可使用社保直接结算,大大方便了人民群众。四是药品集团采购落

  到实处。所有公立机构依托深圳市遴选的药品采购集团,开展跨区域

  联合集中采购,允许自主选择省、深圳、广州三个交易平台开展药品

  集团采购,有效降低了药品采购成本。

  (三)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高1、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十三五期间,全区医疗服务综合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建立了布局

  合理、功能完善,融医疗、急救、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区、镇、村三

  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为社会办医营造良好环境,推动社会办医

  高质量发展,与公立医院优势互补,形成了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相

  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一是医疗卫生

  资源数量明显增长。截至2020年底,拥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434间,其中公立医疗卫生机构14间、社会办医疗机构266间、村卫生站154间、卫生所1间,医疗卫生机构总数比2015年增加76个;拥有医院

  床位3049张,比十三五初期增加了

  101张,其中公立医院拥有床位1517张,占49.7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457张,占14.99%,社会办医拥有床位1075张,占35.26%;拥有注册执业(助理)医师

  2313人,注册护士

  2734人。二是医疗重点工程建设不断推进,基层设

  施提质扩容有了新进展。市第六人民医院、区第二人民医院、区中医

  院、区妇幼保健院、三和社区和秋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沙田中心卫

  生院等各级医疗机构新建和改扩建项目不断推进,至2020年底,在营

  的医疗卫生机构建筑面积由2015年的4.6万平方米增加至2020年的7.2万多平方米。三是重点专科建设工作有新突破,优质医疗资源不

  断增加。全区已有市级临床重点专科15个。

  2、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不断推进

  一是医联体建设工作逐步强化,由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区中医

  院、惠阳三和医院分别牵头建立了

  6个医联体。区直3家医院对医联

  体成员单位在技术、人员培训、资源共享等方面给予支持,使基层医

  疗机构在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分级诊疗工

  作不断完善。二是专科联盟合作持续推动。区各医院积极推进与广州、深圳、惠州等地三甲医院专科联盟合作,开展合作的专科联盟已达45个。通过专家到院坐诊、开展双向转诊措施,有效减少跨区域就医,推进科学合理就医格局形成。三是互联网+远程医疗大力推广。

  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及8间基层医疗机构已建成省远程医疗信息

  系统及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可向上下级医疗机构对接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示教、远程会议等服务,有效推动了优质医疗资

  源下沉,增强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提高了服务效率,缓解了人

  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120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十三五期间,我区整合现有的120救援资源,新建了

  120急救指挥中心,构建了职责清晰、配置规范、指挥有序、运转高效的急救指挥体系,形成了覆盖城乡、功能完善、运转协调、统一调度的医疗急救网络,有效提高了辖区急救和应对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援能力。

  (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

  我区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重点,以城乡基层医疗卫

  生机构为依托,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持续

  提升,服务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均等化服务受益人群不断增加。人

  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2015年的47.25元/人提高至

  2020年的71.33元/人,大部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达到省、市级

  基本绩效目标。

  2、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扎实推进

  我区各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实际,坚持主动

  服务、上门服务,以实现户户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人人享有基本医

  疗卫生服务为目标,充分发挥全科医生的健康守门人作用。加强家庭

  医生师资培训工作,强化绩效考核,推动乡村医生参与,扩大宣传覆

  盖面,提高对人民群众健康管理质量。截至2020年,我区已成立家庭

  医生团队44个,家庭医生签约24.34万人,全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40.58%,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72.98%o3、全民预防保健基本实现全覆盖

  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全民健康体检为抓手,通过到院体检、下队体检、入户体检等方式,扎实推进全民预防保健工作,积极为辖

  区居民提供免费健康体检服务。截至2020年底,已累计完成健康体检33.39万人,免费健康体检完成率65.36%,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4.14%。

  妇幼健康管理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适龄儿童各类疫苗接种

  率达到95%以上;孕产妇健康管理及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均达到基本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目标要求;大力开展出生缺陷干预防控,出生缺陷

  发生率明显降低;积极开展妇女两癌筛查工作,有效提高了育龄妇女

  两癌的早诊早治率。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建设逐步推进,全区已配置母

  婴设施39个。0至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已被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目

  标,我区已建成一家示范性的托育机构,为群众提供普惠性的3岁以

  下婴幼儿托育服务。

  4、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疾病防控机制不断完善,重大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显著提高,传染病联防联控长效机制基本建成。十三五期间,惠阳区法定甲乙类

  传染病发病率的考核指标基本达标;重点传染病、水质环境等监测常

  态化。二是慢性病防控工作取得成效。2019年在惠州市率先建立心理

  康复医院,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十三五期

  间各项管治指标基本超额完成,四年均获得广东省严重精神障碍管理

  治疗工作优秀县(区)荣誉称号。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工作初显成效,重点人群筛查量增加,抗病毒覆盖率和治疗及时率明显增高。结核病

  防治工作规划指标明显提高,均已达惠州市十三五结核病防治规划要

  求。2020年6月,惠阳区获评第五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成

  为惠州市首个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为推进全市慢性病防治

  专项行动发挥示范引领

  作用。三是免疫规划工作不断强化。预防接种

  能力明显提升,惠阳区已建成了8个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全区适龄

  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保持95%以上。四是爱国卫生运动工作不

  断推进。重点开展了病媒生物防制、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卫生镇、村

  创建工作取得成效,已建成1个国家卫生镇、1个省卫生镇、2个市卫

  生镇和81个省卫生村及18个市卫生村。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及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展开。十三五期

  间,坚持关口前移,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联防联控工

  作机制基本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机制不断强化,重大传

  染病网络直报实现全覆盖,应急处理的快速响应能力得到提高。强化

  应急物资储备,定期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有效提升了公共卫生突发

  事件应急处置能力。2020年6月,区疾控中心建设的PCR实验室正式

  投入使用并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成为惠州市第一个开展新冠肺炎病毒

  核酸检测的县(区)疾控中心。

  (五)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加强1、中医药服务网络日益健全

  建立了以区中医院为龙头,综合(专科)医院中医药科室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乡镇卫生院、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村卫生

  站为主体的中医药三级服务网络。截至2020年12月,全区拥有中医

  类别医疗机构共70间。深化中医交流与合作,区中医院为广东省中医

  院协作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对口支援医院,广东省第二中

  医院康复联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粤治未病联盟医院、广东省特色灸法联盟成员单位;与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组建医疗联合

  体,加强基层医联体建设并建立了中医专科联盟,构建中医医疗服务

  网络,实现联盟内资源共享,扩大区域内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综合

  医院和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中医科建设。市第六人民医院重新规划建设

  了中医科门诊、病房及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于2020年11月完成改造

  工程并启用,进一步完善我区综合医院中医药服务阵地;区妇幼保健

  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中医科于2020年9月正式开科,有效提高了中医药

  在妇幼保健领域的参与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通过

  设置中医诊室、针灸推拿室、熏蒸室、康复理疗室、健康宣教室等,进一步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建设,覆盖率达100%。

  2、中医药服务多元化发展

  一是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区中医院作为我区中医药适宜技

  术推广基地,能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10类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

篇四: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总第496期Vol.496大学(研究与管理)University(Research&Management)2021年1月Jan.2021中医药院校“六位一体”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探析祝金旭(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摘要:就现阶段的就业形势而言,大学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指出,我国中医药院校若要适应当

  前就业形势,应建立“六位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以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文章分析了目前高等

  中医药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简要介绍了中医药院校的“六位一体”就业服务体系,着重探讨该体系在服

  务就业指导中的具体应用,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医药院校的就业工作,为中医药院校学生就业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关键词:中医药院校;“六位一体”;就业服务体系中图分类号:G4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2-0010-02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的重点问题。据调查显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明显下降,高等院校的就业服务指导遭遇重大挑战。为此,

  我国教育部下发了“教育振兴计划",提出高校要为毕业生建立有效的就业指导体系,目的在于通过系统的、有效的就业服务,促进学生对就业政策、就业形势以及相关专业就业机制等问题的详细掌握,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就业基础就业服务人员工作水平有限。目前来看,中医药院校就业服务人员主要是学生管理人员,也包括相关管理机构的人员。部分就业服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较低,对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缺乏积极性,投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直接影响了对

  学生的指导。由于就业指导人员的工作效率不高,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较少,无法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技巧指导以及求职的相关问题讲授,影响了就业服务效率。一、高等中医药院校就业服务和指导工作现状二、中医药院校“六位一体业服务体系根据目前我国中医药院校的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现状

  来看,建立一套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至关重要。根据大学生就业性质来看,就业工作是一项包括多个过程和多个系统结构的复杂工作3建立一个有效的、完善的就业服务系统,必须明确构成就业服务与指导系统的各个要素,并准确把握各个要素的功能作用。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就业服务体系,能够发现不同的影响要素: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工作方法(手段)以及工作相关人员等121。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要全面分析就业形势,并根据市场形势以及就业趋势展开专业的就业指导。

  根据现阶段的工作形势以及教育部门的指导方针和政策来

  看,中医药院校可以建设“六位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以组织目标为就业体系工作开展的核心,从多个方面形成有机的就业指导体系。中医药院校"六位一体”就业服务体系关系图如图1所示。工作理念|工作机制组织目标1服务平台图1中医药院校“六位一体业服务体系关系图~评价反馈就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而言,大部分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不能满足就业指导需求。随着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化,我国高等院校的升学率不断提高,而就业率相对下降,这种形势使高等院校毕业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就业服务和指导工作缺乏一定的有

  效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就业指导功能需要强化。大多数中医药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以应届毕业生就业为中心,功能较为单一,在整体方案设计上以及全局统筹方面均缺乏一定的科学性,造成就业指导缺乏实效性。就业指导方法缺乏科学性。一般情况下,中医药院校开展的毕业生就业指导都是以专题讲座或者职业技巧讲授等

  形式进行,这种方式的就业指导缺乏完整的课程体系,大大降低就业指导的有效性,同时影响学生的接受效果,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就业指导体系不完善。尽管各高校成立了相关的就业指导部门,但根据调查了解,很多中医药院校就业服务部门工

  作较为简单,通常只负责毕业生的相关毕业手续,对毕业生的相关就业指导较为缺失[|]。作者简介:祝金旭(1978—),男,法学硕士,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1“六位一体”就业服务体系是一套系统的流程,主要关系为:就业组织目标是整个系统体系的核心,每个环节的工作开展都围绕着组织目标进行;工作理念是就业服务体系的思想主导.是整个系统的指导思想;组织设计是就业服务体系

  学院就业目标联动、就业工作与就业评估业绩联动。多种联动机制的共同构建,能够进一步推进组织目标的实现51。5.

  服务平台。服务平台是就业服务体系的媒介载体,结的基础工作,通过基础组织,完成最终的组织目标;工作机制是就业服务与指导体系的关键环节,只有明确工作机制才能有效推动各项工作的实施,在系统工作过程中不断实践和完善,促进体系更具实效性3;服务平台是就业服务体系的媒

  介载体,是为实现最终组织目标的有力支持;评价反馈是效

  果评估机制,通过最后的评价得到有效的反馈信息,进而促进该体系的完善,使其在修正中不断进步,促进良性循环的形成。三、中医药院校“六位一体”就业服务体系构建及各要素分析中医药院校“六位一体”就业服务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系

  统,该系统是由各个要素组成的具有指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这个系统若要发挥其自身价值,首先要保证各个要素齐全,因此要注重该要素的特性和关系。1.

  组织目标。组织目标即“六位一体”就业服务体系存在的核心要素,也是该系统在实践过程中的预期目的。组织目标存在着多个选择情况,而在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中,组织目标的核心内容是:如何提高就业率,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4;:,2.

  工作理念。工作理念是就业服务体系的思想主导关工作准则需要在工作理念的指导下制定,工作理念是根本指导思想。在工作理念的指导下,就业指导工作以拓宽大学生就业市场为主要任务;在服务过程中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基本导向,并不断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工作,保证管理过程规范化,统筹兼顾,有效推进就业工作的开展。3.

  组织设计。组织设计是就业服务体系的基础工作业服务体系通过基础组织完成最终的组织目标。在“六位一体”服务体系中,组织设计以“四级管理”为主要形式,即:由

  招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与大学生毕业服务中心为主导,与校招生就业办公室和中医药院校的二级学院招生就业小组

  共同开展就业组织工作。此过程可以进一步细化工作流程,例如,可将大学生就业咨询服务中心拓展为“网络部、组织部、调研部以及宣传部”等,保证组织工作的高效开展:图2就业服务体系联动机制4.机制构建。明确工作机制才能有效推动各项工作的实施,从而在系统工作过程中不断实践和完善,促进体系更具实效性。作为“六位一体”就业服务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建立机制之间的联动作用应被高校重视。高校可以建立联动机制,如图2所示。实现就业调研与专业调整联动、学校与二级合科学的服务方式促进就业模式的科学合理,是实现最终组织目标的有力支持。(1)制度平台。建立制度平台的目的在于通过固定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就业流程及相关工作,保证工作开展的明确性,提高工作质量。(2)指导平台。建立指导平台要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将课堂教学和校外实践有机联合。在指导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并注重阶段性教育。在开展讲座的同时,要积极筹备实践活动,如“职业生涯规划”比赛等,通过实践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促进就业能力的提升〇(3)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就业服务与指导网站,通过专业的交流平

  台加强就业服务。(4)信息平台。信息平台对大学生学业信息、各招聘单位的用人信息以及就业困难的大学生就业信息等进行综合管理,建立综合信息平台有助于解决各种就业难题。6.

  评价反馈。评价反馈是“六位一体”就业服务体系的效果评估环节,通过最后的评价得到有效的反馈信息,进而促进就业服务的进一步完善。评价反馈工作可以采取定期召开会议,进行工作总结的形式。就业服务工作者应在总结中发现不足,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对就业体系的有效评估也可以加

本文链接:https://www.win-tfx.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9516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4 冰冰文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9005744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