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冰冰文秘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改革开放以来库尔勒城市发展变化5篇

时间:2023-05-14 13:24:02 来源:网友投稿
导读: 改革开放以来库尔勒城市发展变化

篇一:改革开放以来库尔勒城市发展变化

  

  六十春秋铸辉煌明珠闪耀映天山

  ——新疆六十年的发展与巨变

  新疆,古称西域,素以优质丰盛的物产、灿烂悠久的文化、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丝绸之路古道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然而,历史上的新疆同祖国一样,几经荣辱、几度兴

  衰。直至1949年五星红旗插遍天山南北,新疆迎来和平解放,新疆的历史才翻开了新的一页。在1955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周年之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宣告成立,从此掀开了新疆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六十年来,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指引下,各族人民团结奋进,众志成城,全区经济总量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跨越,国民经济铸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新疆,这颗古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愈加璀璨夺目。

  一、经济发展成就辉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六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

  支持下,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族人民

  攻艰克难,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特别是改革开

  放以来,全区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各项宏观

  调控政策,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推动下,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

  的良性轨道,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1952年,全区生产总值仅为7.91亿元,1978年发展到39.07亿元,1985年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之后,以乘风破浪之势发展,1997年突破1000亿元,2004一年达到2000亿元,2006年超过3000亿元,2008年跨越4000亿元大关,达到4203.41亿元,比1952年增长86.5倍,年均增长8.3%。人均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166元,提高到2008年的19893元,增长16.8倍,年均增长5.3%。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因

  社会的需求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

  1952年的64.7:22.O:13-3,调整到1978年的35.8:47.O:17.2,2008年进一步优化为16.4:49.7:33.9,表现出由

  “一、二、三"到“二、一、三”,再到

  “二、三、一"的演变过程。显现出第一产业比重趋于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第

  三产业比重逐渐提升,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财政实力日益雄厚。经过六十年的积累,全区财力大为增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区各级财政部门紧紧围绕构建稳步增长的收入机制,大力培植财源,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税源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财政收支规模迅速扩大。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1950年的0.22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61.06亿元,增长1640.2倍,年均增长13.6%;与此同时,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也由1950年0.67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059.36亿元,增长1580.1倍,年均增长13.5%。特别是进入“十五"以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6.0%,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年均增长26.8%。

  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基础地位不断巩固

  解放前我区农业经济极端落后,1949年农业总产值仅有5.86亿元,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全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经济逐步实现了由传统的小农经济向设施农业、高科技农业的历史性跃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基础地位不断巩固。

  “四大”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粮食:自1989年以来,粮食连续20年获得丰收,2008年,粮食产量达到909万吨,比1949年增长9.7倍,年均增长4.1%,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30公斤,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棉花:2008年,棉花产量301.55万吨,比1949年增长590.3倍,年均增长11.4%,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40%。棉花总产、播种面积等7项指标连续16年位居全国首位。水果:以南疆环塔里木盆地为核心的特色林果业产业带总面积超过1450万亩,林果业已成为我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支撑点。畜牧业:我区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牲畜存栏由1949年的1038.22万头(只),发展到2008年末的3746.11万头(只);肉类总产量114.74万吨,比1949年增长21.7倍。畜牧业产值占农业的比重达到27.O%,成为我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

  特色农产品享誉国内外。我区是闻名遐迩的“瓜果之乡",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2008年,全区园林水果产量

  450.87万吨,是1955年的34.1倍,年均增长6.9%。同

  时,我区又是全国最大的啤酒花、红花产地,产量分别占全国的70%和60%以上。工业番茄产量619.56万吨;工业辣椒产量80.97万吨;构杞产量1.11万吨;核桃产量8.06万吨,居全国第三位。目前,我区特色农产品基地初步形成,以哈密瓜、库尔勒香梨、吐鲁番葡萄,库车白杏、和田石榴、巴旦木,伊犁蟠桃等为主导的十大产业区,不仅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也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产业化进程步伐加快。全区农业种植布局结构经过不断优化

  调整,已形成了南部棉、粮、果,北部粮、油、糖,中部粮、棉、糖等多元化产业种植带。2007年,机耕、机播、机收率分别达到96.5%、87.8%、35.6%,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跨入全国农业机械化大省行列。同时,依托特色优势产品,充分发挥城乡一体化功能,由农户、企业、政府三方联手,把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等环节连成一体,推动全区棉纺、粮油加工、制糖、酒类.、瓜果、番茄、红花以及奶业等为支柱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快速发展,涌现出中粮屯河、香梨股份、新疆天业、啤酒花、新天国际、天山纺织、新农开发、伊力特、新中基、新疆天宏、冠农股份、天康生物等100多家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4家。

  三、工业经济迅速壮大主导地位日益突出

  解放前,我区工业极为落后,没有一座像样的工厂,简陋的官办“工业”也仅有14家。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工业依托本地优势资源,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业集群建设为引擎,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大企业发展为支撑,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如今,形成了以石油勘探开采、石油石化为主导,以煤炭、纺织、钢铁、有色金属、建材、食品等为支柱,符合区情特点的工业体系。

  工业实力稳步提高。1952年工业增加值仅有1.09亿元,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未,我区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不断推进和深化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工业经济步入跨跃式发展阶段。1992年突破100亿,2003年跨越500亿,2006年超越1000亿,2008年达到1790.70亿元,比1952年增长273.9倍,年均增长10.5%。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52年的13.8%提高到2008年的42.6%。经过六

  十年的改革与发展,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

  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目前,全区规模以上企业1859个。其中,大型企业29个,中型企业244个,小型企业1586个。随着工业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企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2008年,番茄制品产量达到56.58万吨,番茄加工能力达到80万吨,约占全国的90%,出口量占全国的60%以上;原气油产量达到2715.13万吨,居全国第二位;天然气235.89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位;原煤产量由1949年的18万吨提高到6763.41万吨;发电量由1949年不足100万千瓦时提高到489.17亿千瓦时;钢材产量由1952年的600吨提高到576.79万吨;化肥(折纯)产量由1966年的264吨提高到160.94万吨;纱产量由1952年的458吨提高到38.99万吨;成品糖产量由1959年的900吨提高到53.77万吨。

  集团企业阔步前进。我区企业集团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历程。特别在“十五"期间,企业集团快速发展,迅速成长壮大。涌现出以特变电工、汇通集团、友好集团、美克集团、广汇集团、博湖苇业集团、天山建材集团、麦趣尔集团等为代表的产业龙头企业。截至2008年末,拥有企业集团154家,拥有固定资产2031.37亿元,当年实现营业收入1297.17亿元,利润总额66.16亿元,出口销售总额60.66亿元,累计对外投资75.24亿元。企业集团的不断发展壮大,带动了工业园区经济快速发展。

  四、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经济发展后劲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将我区确定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省区以来,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区将扩大有效投入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着力推进房地产业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建设,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投资规模空前扩大。1955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仅有2.62亿元,1978年达到13亿元,比1955年增长4倍,年均增长7.2%。改革开放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投资总量明显扩大,1991年投资总量突破100亿元,1998年突破500亿元,2003年突破1000亿元,2008年又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

  2259.97亿元,年均增长18.8%,比改革开放前的年均增速快11.6个百分点。进入“十五"以来,我区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和项目支持,投资规模进一步加大,2001~2008年累计投资10712.81亿元,占1950年以来投资总量的71.3%。

  基础设施全面改观。六十年来,国家和自治区投入大量建设资金,加强了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1950年一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4990.57亿元。建成了以克孜尔水库、和田乌鲁瓦提水利枢纽等为代表的一批现代大型水利工程,目前全区共有水库367座,库容量达到53.27亿立方米,灌溉面积366.12万公倾;相继建成了新疆油田、塔里木油田、吐哈石油、西北石油四大油田公司,初步形成了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独山子、库尔勒、库车等不同规模、各具特色的石油化工基地;在2004年建成“西气东输”一线的基础上,于2008年投资1435亿元,开工建设“西气东输"二线,此项工程于2011年全线贯通。届时,我区运输管道总长度净增加4859公里,年供气能力由120亿立方米提高到300亿立方米,受益省区由目前的10个,增加到14个;以准东、吐哈、伊犁、库拜四大煤田为重点的煤电煤化工基地以及新型工业化建设正全面推进;自“十五"末以来,国家对铁路建设进行了大规模投资,铁路建设超常规发展,2004年底开建了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拉开了本世纪铁路建设的序幕。目前,在天山南北进行施工的还有乌精二线、奎北铁路、吐库二线、乌准铁路、喀和铁路、南疆铁路库阿二线、兰新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库俄铁路、乌准铁路二期工程等9条铁路,在建铁路达4000多公里,总投资超过千亿元。2009年又开建了5条铁路,其中.总投1200亿元的第二条兰新铁路客运专线,建成后将乌鲁木齐至北京的运行时间大为缩短。这样的建设规模和速度,在我区乃至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尚无先例;在民航方面,将投资43亿资金,新建、改建和扩建7个机场,届时,区内通航机场数量由目前的17个拓展到21个。另外,邮电通信建设项目也有了迅猛的发展。随着大批重点项目的不断建成,为我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房地产业欣欣向荣。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步完善,我区房地

  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住房分配商品化制度全面实施,特别是各级

  政府针对我区地震多发的实际,实施了大规模的城乡“抗震安居工程“,2004年起已累计投入412亿元,共新建、加固抗震安居房189·50万户,有836万群众搬入新居,这项工程不仅提高了抗震防灾能力,而且进一步加快了改善各族群众住房条件的步伐。2008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28.63亿元,比1990年增长239.7倍,年均增长35.6%。1995—2008if-,商品房累计销售6454.85万平方米,销售额1199.77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1990年的1.1%上升到10.1%,已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五、交通运输迅猛发展邮电通讯跨越时空

  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以公路运输为主要方式l、铁路运输为主骨架、民航和管道运输相配合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极大地缓解了长期以来困扰我区经济发展的运输“瓶颈’’制约。货运量由1950年的32.42万吨增加到57187.80万吨,增长1763.5倍,年均增长13.8%;客运量由14.25万人次增加到42110.86万人次,增长2954.1倍。邮电通讯业的飞速发展,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为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公路运输通乡入村。1949年前,全区公路只有3361公里,且都是砂石路面。1949年后,公路由沙石路面到沥青路面为主,由一般路面向次高级、高级路面发展。目前,公路里程达到14.67万公里,比1949年增长42.6倍,其中,高速公路从无到有,通车里程达到1108公里。两条贯穿号称“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沙漠公路,多项施工和固沙技术填补世界空白。客货运输出现可喜的变化。货运量由1950年的32.41万吨提高到2008年的44987万吨,增长1387.1倍;客运量由14万人次提高到40392万人次,增长2884.1倍。农村所有的乡镇和98.5%以上的行政村通了公路。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以8条国道干线和68条省道为骨架,环绕准噶尔和塔里木两大盆地,横贯天山、连接南北疆,东联甘肃、青海,南接西藏,西出中亚、西亚各国,四通八达的干支线公路运输网络。

  铁路扩能步伐加快。我区拥有全国六分之一的国土,然而在和平解放初却与铁路无缘。1958年7月,钢铁大动脉西出阳关,跨越红柳河向新疆延伸,结束了我区没有铁路的历史。经过

  50多年的发展,从当初营业里程只有231公里到现在的2925公里;从原来时速只有每小时40至60公里到现在的每小时120至140公里;从原来只有少数几对旅客列车到现在开通22对国内、国际旅客列车。走过了从兰新铁路到欧亚大陆桥,从单线到复线,从“一"

  字形到“人”字形再到现在不断扩展的网状布局。

  航空事业鸿鹄腾飞。我区民航事业起步较早,1933年中德合资开通了上海一迪化(乌鲁木齐)航线,但发展极为缓慢,疆内仅有一条航线。新中国成立后,我区民航不仅在机场建设和航线布局等方面日趋完善,同时机群规模和运输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08年,我区境内共有民用机场17个,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连结国内52个大中城市和国外43个城市的空中网络,通航里程达到14.78万公里,比1950年增长104.6倍,货运量3.80万吨,增长379倍,客运量407.56万人,增长1631倍。目前,我区已成为全国拥有民用机场最多、区内航线最多的省区。

  管道运输贯通东西。1958年建成克拉玛依~独山子原油输送管道之后,在石油工业蓬勃发展的推动下,我区的管道运输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2004年建成了目前国内距离最长、投资最多、运输量最大的“西气东输一线’’管道。同时,加快了境外与区外管道建设的步伐,相继建成了中哈原油管道、乌鲁木齐一兰州成品油管道、鄯善一兰州原油管道等,使我区拥有管道里程由1959年的147公里到2008年的9455公里,增长63.3倍。油气输送量由71.47万吨增加到6077万吨。成为全国线路里程最长、输送量最多的省区,为国家经济建设和输通能源安全大通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邮电通讯突飞猛进。我区邮电通讯业的大发展得益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腾飞于90年代。这期间,邮电通信水平在高科技的推动下,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光缆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通讯的现代化传输网络覆盖全区.邮电通信由单一业务向多样化业务转变,通信技术能力显著提高。2008年,光缆线路达到16.30万公里;拥有固定电话用户634..90万户,比1978年增长217.9倍,年均增长19.7%;移动电话用户由1995年的2.70万户扩大到1051.30万户;互联网用户由2001年12.80万户增加到142.80万户。邮电

  通信完成业务总量由1949年的194.60万元提高到2008年的378.75亿元,增长18936.掊,年均增长18.2%。

  六、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对外开放优势凸显

  解放初期,全区95%以上的生活日用品从区外调入,市场供应长期处于紧缺状态,商品货源缺口很大,许多商品特别是生活消费品凭票供应,各种票证达到100多种。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奋斗,我区消费品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彻底改变了消费市场流通渠道单一、供应短缺、运行僵滞的发展环境。

  消费市场提质升级。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全区流通业规模不断扩大,商业网点遍及全区各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迅速澎涨。2008年达到1025.72亿元,比1950年增长467.4倍,年均增长11.2%,其中,城市、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达到729.62亿元和296.08亿元,分别增长1620.4倍和170.1倍,年均分别增长13.6%和9.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理念也发生转变,由吃饱穿暖的基本需求向多元消费需求发展,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的一般性吃、穿、用商品销售比重逐步下降,而用于文化、娱乐、保健等物质和精神享受方面的商品销售比重逐步上升。2008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7-3%和42.5%,比1980年分别下降20.0和18.3个百分点。

  对外开放跨越发展。我区地处祖国的西部,与8个国家接壤,发展对外贸易具有独特的地域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区以“全方位开放,向西倾斜”、“外引内联、东联西出’’为宗旨,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和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2008,外贸进出口总额222·17亿美元,比1950年增长1585.9倍,年均增长13.5%,比1978年增长964.9倍,年均增长25.7%。出口商品结构从八十年代以前单一的农畜产品出口发展到以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电子产品、机械及运输设备等为主的工业品,产品由初级为主上升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2008年,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94%以上.比1981年提高了52个百分点。目前,已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形成了与中亚、美国、欧盟、俄罗斯等国家为主体的外贸市场格局。

  旅游产业蓬勃向上。我区旅游业自1978年开始起步,借助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与人文旅游资源。在坚持“面向世界、面向市

  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围绕重点、突出特色"的原则下,全方位、多角度的向全国、全世界进行宣传和推介,使“丝绸之路’’为主导的旅游品牌日益显现,一批拳头产品陆续登场,如:天池、喀纳斯、葡萄沟、那拉提、金沙滩等已成为在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名牌产品。2008年,接待境外游客由1978年的88人次增加到36.32万人次,境外旅游收入由4.60万美元增加到1.36亿美元,游客人数和收入的年均增长均在30%以上。国内旅游人数达到2195万人,旅游收入197.95亿元。

  .

  七、社会保障日趋完善城乡生活节节攀高

  六十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始终把增加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创造条件,拓宽增收渠道,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从基本消除贫困,到解决温饱,再到实现总体小康,目前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

  社会保障造福民生。六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区各项配套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在城镇逐步建立了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障体系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8年末,共有222.17万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162.76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263.54万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151.08万人参加了工伤保险;165.02万人参加了生育保险。有63.80万特困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农村保障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8年,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县(市)89个,覆盖农牧业人口1005.90万人,覆盖农牧业人口面近80%,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牧民950.30万人,占乡村总人口的近四分之三;有129.90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同时还积极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等社会保障事业,2008年末,共有城乡老年性福利机构434个;儿童福利院39个;社会福利医院8个;社会福利院37个。

  人民生活大幅改善。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19元增长到11432元,增长34.8倍,年均增长12.7%;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19元提高到3503元,增长28.4倍,年均增长11.9%。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由1978年的6.42亿元,猛增到2008年的2550.95亿元,增长396.3倍,年

  均增长22.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1980年的418元,增加到8669元,增长19.7倍,年均增长10.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52元增长到2684元,增长16.7倍,年均增长10.8%。城镇居民人均使用住房面积20.47平方米,比1985年增加9.77平方米;农民人均居住面积22.79平方米,比1985年增加10.07平方米。

  八、人口控制取得成效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计划生育工作的全面实施,全区人口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口出生率由改革开放前的高速增长到近30年的低增长。与此同时,各级党委、政府始终牢固树立就业是民生之本的理念,不断探索适合区情的就业体制,让人民群众更多地共享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人口总量适度增长。1949年,总人口433.34万人,到1978年达到1233.01万人,年均增速高达36.7%。。面对庞大且不断扩张的人口基数,1975年我区率先在汉族群众中开展计划生育,随后逐步扩大到少数民族群众,使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人口数量缓慢上升。2008年末,总人口2130.81万人,人口出生率比1949年下降14.0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比1968年高峰时下降20.3个千分点。1979—2008年人口年均增速18.0‰,比改革开放前下降18.3个千分点。

  民族之花争齐斗艳。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区只有1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404.24万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民族发展,在民族地区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经济发展,改善生活水平,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增强了民族地区的吸引力。目前,全区有47个民族在这里安居乐业,少数民族人口达到1294.48万人,比1949年增长2.2倍,年

  均增长19.9‰。在世居的13个主要民族中,维吾尔族人口达到983.1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6.1%,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6.0%。形成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的良好氛围。

  劳动就业格局转变。六十年来,我区针对不同时期就业工作的难点和特点,采取多种措施创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面。2008年,全区就业人员达到847.58万人,比1949年增长3.3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从1978年至2008年,第

  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下降29.7%,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分别上升9.5%、20.4%。仅在2008年就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186.96万人次,其中,转移区内城镇就业76.20万人次,转移内地就业16.30万人次。

  九、科技事业不断进步全民素质不断提高

  我区教育以“两基”为突破口,九年义务教育不断加强,职业教育蓬勃发展,高等教育步入更高层次,民办教育从无到有,“双语”教育体系极富特色。科教事业渐成体系,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育普惠天山南北。六十年来,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坚持育

  人为本,立足全民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形成了以基础教育、专业技术教育、普通和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各族人民的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全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由1978年的96%提高到2008年的99.6%,小学毕业生升学率由1978年的88.7%提高到100.1%;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3.5%;“两基"教育目标基本实现;高等学校从1952年的3所发展到2008年的32所,在校学生由1600人增加到23.10万人。

  双语教学独具特色。“双语"教育体系基本形成,由城市延伸到乡(镇)。民汉合设中小学校已由2000年的461所增加到2008年的804所;

  “双语"教育班由1995年的220个,增加到2008年的8549个,增长38.9倍;学生由5533人增加到28.17万人,增长50·9倍;学前“双语"幼儿达到18.05万人。同时,内地高中班越办越红火,学校由12个城市的13所学校,扩大到现在28个城市的50所学校。招生规模由每年1000人扩招到2008年的5518人,九年共招生2.40万人,在校生达到1.80万人。如今,已有三届3400余名学生毕业,其中本科录取率达90%以上,重点院校录取率达80%以上。

  科学技术彰显活力。自治区成立初期,科技水平极其落后,几乎没有一所象样的科研机构,科技人员更是寥若晨星。经过六十年的发展,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引下,我区以“科技兴新"为目标,科技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组成了一支研究水平高、开发能力广、应用能力强的多民族科技队伍,企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达到41.43万人,其中,有12位科学

  家取得了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截至2007年,全区累计取得国家和自治区级重大科技成果8599项,其中,获得国家和自治区奖励3811项。2008年,受理专利申请2412项,获得专利授权1493项;签订技术合同2536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7.40亿元。

  十、文体事业硕果累累

  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解放前,全区没有一个专业文化机构,体育事业几乎一片空白,卫生事业也极度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文化建设成就显著,医疗卫生健康发展,体育事业成绩辉煌,各族群众越来越多地享受到了社会进步带来的成果。

  文化艺术欣欣向荣。文化工作抓住改革机遇,乘势而上,进入新的繁荣发展阶段。2008年拥有公共图书馆93个,艺术馆、文化馆各108个,博物馆47个,艺术表演团体119个。有线电视用户164万户,拥有广播节目121套,电视节目193套。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3.5%。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对满足各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龙腾虎跃纵横体坛。六十年来,我区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在国内外各项正式比赛中,全区运动员共获得金牌569枚,银牌597枚,铜牌574枚。尤其是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了一银二铜的好成绩,为祖国争了光,为新疆添了彩。全民体育健身活动如火如茶,拥有体育场馆182个、体育运动学校440所,业余体校461所。广场、公园、街心花园成为人们健身锻炼和休闲的重要场地,形成了全民健身的良好环境。

  医疗卫生健康发展。经过六十年的发展,我区目前已建成层次多样、防治结合、功能齐全的医疗卫生体系,医疗卫生保障能力稳步提高。2008年末,拥有卫生机构6739个,比1949年增长123倍;床位9.69万张,增-k138.2倍;卫生技术人员10.69万人,增长306倍。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20.39入、拥有病床位43.76张。医疗仪器设备日臻完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医疗网点普遍增加,农牧区看病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大大提高,人口死亡率已从194年的20.8%o,下降到2008年的4.9oL。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67.4岁。

  十一、城镇进程加快提速

  生态环境趋向优化

  自治区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按照国家“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部"的总体构想,坚持“保护与建设并举”,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自治区成立以来,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在加快城镇化发展战略中,加速以政治、经济、文化为中心的乌鲁木齐、以工业化为重点的昌吉市、以维吾尔族风情、古丝绸之路、瓜果之乡经典旅游为特色的吐鲁番市、以能源生产为重点的克拉玛依市、库尔勒市城市化建设,以此作为城市中心辐射增长点,以点带面,以城带乡,使城镇化建设取得新成就、创造新辉煌。经过六十年努力与奋斗,目前我区城市由1949年的1个(乌鲁木齐市)增加到2008年的21个,其中特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8个、小城市12个。城镇化率达到39.6%。

  再造山川秀美新疆。六十年来,共建成自然保护区2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0.40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2.9%。建成森林公园45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个。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82万公顷,绿洲面积由解放初期的1.30万平方公里扩展到7.10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由1800万亩增加到6038万亩,绿洲森林覆盖率15%。22个城市、城区、县城荣获“自治区园林城市”,其中,石河子市和库尔勒市荣登“国家园林城市”行列。

  六十年沧桑巨变,六十年艰苦历程。六十年来,47朵民族之花,2131万天山儿女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用心血和汗水浇灌了祖国西部边陲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让新疆成为祖国大家庭中一朵绚丽夺目的美艳奇葩。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指导,有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新疆的明天,经济会更加繁荣、环境会更加优美、各民族会更加团结、各族儿女会更加富裕。全区各族群众将满怀信心,迈着坚实的步伐,沿着新的征程续写丝绸之路的新辉煌!(撰

  稿:王忠山

  金建新

  王瑛

  吴伟)

篇二:改革开放以来库尔勒城市发展变化

  

  家乡的变化小学作文

  家乡的变化小学作文1我的家乡就是这里——库尔勒。这么多年以来,家乡看着我成长,同时我也看着家乡的变化。

  听老一辈的人说,刚到库尔勒时,一个库尔勒市一条马路,两个红绿灯。孔雀河弯弯曲曲,却只有两个桥,而且一个在城里,一个在城外。城里大多是平房,甚至是土房,两层、三层的也有,就是少。因为那时车少,就算在马路上游戏也没事。现在孔雀河上的那个建国桥以前是没有的,建国桥是在一九八七年建成的,而且是四车道的,两个来,两个回。

  听到这里,我深深地深思了,家乡现在富裕了,楼房也高起来了,马路上的汽车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多,库尔勒的市民们也比以前更加富裕了。以前物探三处的门口是土路,没车过,没人愿意走,那土路上的石头会让人一不小心就栽一个大跟头。而现在呢,土路也变成了沥青铺的路。许多接送孩子的家长都驾驶着自家的小汽车来接送了。

  我感到祖国日益富强。

  晚,我走过孔雀河,看到的是漾着波纹的孔雀河,感到的是那不变的凉爽晚风。

  家乡的变化小学作文2今年寒假,我又来到了我的老家——贵阳。

  刚出飞机场,来接我们的是叔叔。哇!叔叔竟然买了一辆大巴来接我们!一上车我才知道,原来叔叔在用着辆车子在跑长途呢!我们走夏容高速到爷爷家。令人吃惊的是从高速公路到爷爷家就有16个隧道,而且,这些隧道最长的就有十几公里远,和上海的不同的是,黄浦江隧道是建造在江下面,而这里是穿山打成的。

  我向窗外一看,说:“哇!这里有好多别墅哇。”爸爸说:“这些都是政府投钱建设的“新农村”。”

  我想:如果有的国家来攻击祖国,我们就可以把核武器全部放进山洞,这样敌人就发现不了了。

  到了爷爷家,爸爸感慨万千:“以前在我们读书的时候从贵阳到家里要6个小时,现在只要1个小时,提速了整整5个小时呀!“我又看了看附近的房子,都是两三层的150平方米的。我不经想我还以为只有上海在发展,没想到,现在连爷爷家这里也在发展。

  我的寒假生活让我看到家乡新农村的变化。

  家乡的变化小学作文3我的家乡在三水芦苞,那里被称为“长寿之乡”,说实话,我看不出这里与别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我问父亲以前的环境是怎样的,父亲说:”以前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道路两旁都是农田,农田旁边有小溪,溪水清澈,鱼虾清晰可见。一到夏天,就约上小伙伴一起去溪里游泳捉鱼。这样的天然美景现在哪里还找得到啊!“父亲叹了口气。是啊,这几年我回家乡看到村子附近到处是工厂,小溪还在,但昔日的鱼虾早已不见踪影,换之取代的是漂在水面上的塑料袋和其它生活垃圾。以前又清又亮的溪水,现在变成墨绿色的了,还散发着阵阵臭味。以前郁郁葱葱的树林和绿油油的农田也变成了一间间的化工厂,工厂还总是把废气不经处理就直接排出,从而导致大气污染非常严重。

  我的家乡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治理这些乱排废水废气的工厂,合理规划城市与农村建设,也请大家自觉保护环境,不乱丢垃圾,还咱们一方净土。

  家乡的变化小学作文4我的家乡在三水芦苞,那里被称为“长寿之乡”,说实话,我看不出这里与别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我问爸爸以前的环境是怎样的,爸爸说:”以前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道路两旁都是农田,农田旁边有小溪,溪水清澈,鱼虾清晰可见。一到夏天,就约上小伙伴一起去溪里游泳捉鱼。这样的天然美景现在哪里还找得到啊!“爸爸叹口气。是啊,这几年我回家乡看到村子附近到处是工厂,小溪还在,但昔日的鱼虾早已不见踪影,换之取代的是漂在水面上的塑料袋和其它生活垃圾。以前又清又亮的溪水,现在变成墨绿色的,还散发着阵阵臭味。以前

  郁郁葱葱的树林和绿油油的农田也变成一间间的化工厂,工厂还总是把废气不经处理就直接排出,从而导致大气污染非常严重。

  我的家乡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希望有关部门可以尽快治理这些乱排废水废气的工厂,合理规划城市与农村建设,也请大家自觉保护环境,不乱丢垃圾,还我们一方净土。

  家乡的变化小学作文5在这几年中,家乡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爸爸妈妈生活的那个年代里,山中还没有汽车,只有五六辆自行车在山路上盘旋,而那时自行车也只有富人才可以买得起,爸爸妈妈曾经对我说,那时他们都是走路去上学的,下午放学了,在田野里割一些野草,回家喂猪吃,把猪喂饱了,又去厨房烧饭,每天都是这么忙碌。

  而且那时候学校也非常破旧,没有大屏幕,没有电脑,没有大大的黑板,课桌也非常烂,地板都是水泥铺的,操场只用一些泥土和一些石子做成。

  今天,大家都坐着车,不管是汽车,不管是电瓶车,还是自行车。而学校里的装置也是非常好的,有大屏幕,有投影仪,也有液晶电脑,操场上也是塑胶跑道,人工草坪,不仅仅是这一些,学校的教学水平也有所提高。大家不养猪了,有漂亮的鞋穿,漂亮的衣服穿。

  今天的变化是由大家一同创造的,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未来的变化很难预料,可能学校变得更好了,可能教学水平又提高了,也有可能交通工具越来越多了,总之,我希望家乡能更加美丽。

  家乡的变化小学作文6今年就是2022年了,看着那我的家乡,倍感亲切。看啊,如今我的家乡是多么繁华!回首间,我不禁赞叹,这些年来家乡的变化可真是大呀!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家乡的房子。以前的房子都只有一层,而且十分破旧,一点也不漂亮。夏天不能避暑,冬天也不能保暖,只能简简单单地过日子。而现在就不同了,一栋栋高大的楼房从地面拔地而起,装修也十分漂亮。夜晚,楼房上的彩灯一闪一闪的,像一个个彩色的星星在空中闪呀闪的,美丽极了!让人目不暇接。

  还有交通的变化也很大。过去的交通工具只有自行车和人力车。下雨的时候,路上就变得坑坑洼洼的。经常会有车子一不小心就陷了进去。这时,这辆车想要走出泥坑是很难的。而现在却不一样了,平坦的水泥路,方便的公交车,有钱人还可以自己买车外出。如果想去哪里旅游,坐火车、乘飞机,又方便又快捷。而且道路十分平坦,选择很多,让人感觉十分舒服。还可以在车上一边看书,一边欣赏外面的美景。

  家乡的变化小学作文夜静静的,一轮明月挂在天空上,显得那样的明亮,皎洁。我躺在床上,仰望着深蓝色的夜空,倍想着我那亲爱的家乡,家乡的明天是什么样的呢?我思考着,不知不觉的进入了梦乡。

  我梦见了家乡是非常的美。我想起了我应该和爸爸妈妈回到家乡去。于是,我和爸妈乘着汽车沿着公路行驶,我坐在车内,我把窗户打开,头透到窗户外,看见那路边到处种满鲜花鲜草,还修了一些楼房。那颜色有红的、有粉色的,还有五颜六色的......这些都是色彩明丽,形态各异。过了一会,终于到了家,看见家里摆放着彩电,空调......可是,我还希望草坪上,到处都是绿色,还有上面种些花,让那些,吃的蜜蜂来采蜜。并且那些蜜蜂把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上去就会长出种了,再让人工们把那些种子采下来,只要搜集更多的种子再撒到草坪上,就会长出许多许多的花花草草。我还希望我们能修建一个养鸡场。让那些鸡给我们农民下蛋。我还希往我们家能有电脑,这样我就可以在电脑上查资料,就可以不用去别人家了。

  我面对邻居家一栋栋新楼房,听着人们的欢声笑语,我由衷的为家乡的可喜变化而高兴。

  家乡的变化小学作文我的家乡有一条大南河,以前河水清澈的能看见河底,小鱼和小虾在水里嬉戏几年过去了,大南河的美丽已不再存在。

  如今,大南河已经不是那么美丽了,河上漂浮着许许多多垃圾河水变得又脏又黑,可以用“酱油色”来形容从大南河路过的人们都要捂着鼻子匆匆忙忙的走过去

  河旁的柳树有气无力的站在那儿,夏天,那些蚊子在河上成群结队的在垃圾上转圈,还不停的发出嗡嗡的声音呢!

  每天傍晚,那些白色的垃圾车悄悄地把垃圾倒进河里我仿佛听到大南河用脆弱的声音对我说:“快救救我吧,快救救我吧!我都被垃圾污染死了,这边周围一棵棵有气无力的树说:“是啊,快救救我们吧!”

  看到大南河这种场面,我真想大声的呼喊人们:“还我一条清水河!”

  家乡的变化小学作文王鑫佳,回家看看外婆外公吧!妈妈再一次说。不,我死也不回去!这时,勾起了我对家乡的回忆:我过敏的土炕、许多的也蚊子、门前的一堆堆狗屎、一下雨就变成泥潭的路,真叫人讨厌。王鑫佳,现在家乡今非昔比呀,你就回去看看吧!爸爸也说。嗯好吧!我半信半疑的说。

  刚下车,我就目瞪口呆了:原来的一条条泥路不见了,变成了一条条光滑的柏油路,路边种满了花草。来到爷爷家:土炕不见了,变成了床;平房不见了,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人们重男轻女的思想也没有了;门前的狗屎都清理掉了。外公带我走进为我专门准备的小卧室,拉起一个粉色帘子:哇,原来是电脑!我问爷爷变化为什么这么大呢?爷爷说:这全是政府的功劳呀!

  我想:如果老家在这样发展下去,那未来一定特别美好!

  家乡的变化小学作文1今年暑假,我回到了家乡——炎陵,发现家乡的变化真大啊。

  首先,是那条宽大马路。每当晚上,那条道上都会灯火通明,光芒四射。远看就像是一条火龙。真有点像是我们东莞的八一大道。家乡的人们都称它为“炎陵的高速公路”。因为那里也是人们练车的地方,真的是热闹非凡。

  路旁那些高大的建筑物拔地而起:检察院大楼,政府大楼。真的是气派,金碧辉煌。

  令我影响最深的就是正泰花园了。因为里面有个人工湖,围绕整个花园。太有意思了。

  家乡变化真大啊!

  家乡的变化小学作文11这几年,我家乡的变化可真大啊,田地都变成了广场,土房都变成了高楼,可是我今天要说的家乡的变化是去我舅爷家的那条路。

  舅爷家住在关庙,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年的春节,咱们都要去舅爷家拜年。以往,汽车开在坎坷的土路上,咱们在车里摇摇晃晃,骨头都要散架了。特别是在雨后的土路上汽车根本开不进去,下车走,鞋子又泥又水,真困难。

  今年春节,咱们照往常一样要去舅爷家。我担心我又要在车里玩儿蹦蹦床了,可汽车开了几十公里,车还是平稳行驶着,我纳闷儿了,直到我往窗外一瞧才发觉,从前的土路不见了,展现在我眼前的而是一条干净整洁的公路!我暗暗心想:“哇噻!新修的公路太漂亮了!以后来舅爷家在车里再也不用玩儿蹦蹦床了!”

  舅爷家这条路只是家乡变化的一小部分,可是足见咱们家乡的变化有多大。

  家乡的变化小学作文12我的家乡在大西北的甘肃省临泽县,是全国有名的“红枣之乡”。这几年,我家乡的变化可大了。

  在我的记忆中,从前家乡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只要有风,路上尘土飞扬,一下雨,路上到处是积水,泥泞难行,现在城乡的柏油马路四通八达,大路两边绿树成荫。

  以前,家乡人都住平房,并且房子大都破旧,冬天冷了,也只能架上炉子。现在,进入县城,一排排楼房拔地而起,气派极了。到了农村,小康住宅一点也不比城里差。我们的学校也修起了崭新漂亮的教学楼,我们在宽敞明亮

  的教室里学习,可开心了。

  家乡的山在变,家乡的水在变,家乡人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家家的粮食都吃不完,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蔬菜和水果。听爷爷奶奶说,过去,小小的黑白的电视都很少见,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大屏幕彩电,农民伯伯们带上了手机,用上了太阳能,骑上了摩托车,小日子过得可舒心了。城乡很多家庭都买了电脑,并装上了宽带网,不出门就能知道天下大事。

  改革开放以来,我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我们相信,家乡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家乡的变化小学作文13我的家乡坐落在美丽的钱塘江之畔,是举世闻名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北岸。在这几十年里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步一步地向着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

  听奶奶说,她小时候住的是茅屋,一到下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常常要摆上许多只盆子接那漏下来的雨。可是那么多处都漏,哪顾得上来呀。屋内往往在雨后一团糟,要是不干,晚上只能在湿湿的床上睡觉,夏天还好,可冬天就难熬了。路呢?都是泥路,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就全变得泥泞不堪。以前贫苦的农村哪来什么交通工具啊,到哪都靠走路,总会溅得路人一身泥水。生活之苦真是说不尽啊!

  后来啊,茅房变成了平房,泥路也被填得平整了。村里有人骑起了自行车,有人有了收音机。再后来,人们盖起了两层楼房,泥路变成了石子路,人们吃的穿的也好了很多。

  现在村民全部由农业户口变成了居民户口。一排排崭新的农民别墅格外引人注目,漂亮、别致、实用,夏凉冬暖。人们都有了摩托车,也有人开起了汽车,有了彩色电视,冰箱......村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

  家乡的巨大变化正是祖国建设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家乡的变化让我看到了祖国的飞腾,我为是祖国的一分子,家乡的一分子而感到无比的骄傲。

  家乡的变化小学作文14我的家乡在襄城县,虽然那里没有什么名胜古迹,也不能与其它大城市相

  提并论,可是近年来,这里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越变越漂亮,越变越繁荣、昌盛。

  以前听母亲说:“大街上的地面总是坑坑洼洼的,一到了晚上,就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老人们走在街上,经常会摔倒,下过雨后,路坑里面就会有许多的积水,假如车子开过来,坑里的积水会溅得你满身都是,让你变成名副其实的落汤鸡。现在经过多次的整修,全县几十条背街小巷的路面已经修的平整,变成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了。以前的瓦房现在变成了豪华的住宅,放眼望去,看到的是一栋栋一排排拔地而起的崭新的高楼大厦,就连儿童乐园里也充满着欢声笑语,彩灯喷泉装点得像仙境一般。

  如今的襄城真是让人刮目相看,襄城好人精神随处可见,我祝愿我的家乡人民讲文明、有礼貌,襄城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家乡的变化小学作文15今天,爸爸说要回老家看看,我摇了摇头,心想:家乡的山原来是光秃秃的“馒头”;家乡的水臭烘烘的像条“龙须沟”;家乡的路一下雨,根本就没法走;家乡的房子一下雨就成了“水帘洞;家乡的田野有许多“抛荒田”。一想到这,我才不想回去呢!爸爸似乎看出我的心思,对我说:“家乡现在变化可大了,不像过去那样。”我听了,打算和爸爸一道回去看看。

  坐了将近一个多小时的车,终于到了奶奶的家。一下车,我惊喜地发现,家乡的面貌焕然一新。山上长满松树,家乡的小河清澈见底,宽阔的水泥路一直到奶奶的家门口,田野里一片金黄,稻子成熟了,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小洋楼”。我来到小叔家,一幢三层“小洋楼”,门口停着一辆“荣威”牌轿车,彩电、冰箱、空调、电脑一应俱全。

  看到家乡的变化如此之大,我忍不住问爸爸:“为什么家乡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爸爸告诉我:“是党的改革开放的政策改变了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带来了家乡的变化。”

篇三:改革开放以来库尔勒城市发展变化

  

  构思新颖,品质一流,适合各个领域,谢谢采纳

  新疆三史宣讲资料

  新疆“三史”是指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

  新疆的历史与发展

  新疆简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亚欧大陆腹地,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六分之一,陆地边境线5600公里,周边与八个国家接壤,是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

  据2000年统计,新疆人口为1925万人,其中汉族以外其他民族为1096.96万人。

  新疆现有47个民族成分,主要居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民族,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建省,并把这片土地命名为“新疆”,寓意“故土新归”,这就是今天“新疆”这一名称的由来。

  一、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今新疆的主权是从汉代开始确立的,汉朝时称今新疆大部分地区为“西域”,“新疆”是近代才开始使用的一个名称。其时西域的地域不仅包括今天的新疆,还包括中亚部分地区,有西域三十六国之说。当时的西域各国也处于漠北强国匈奴的威胁之下。为抗击匈奴,汉武帝决定联合西域各国,对匈奴形成夹击之势,于是派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张骞历尽千难万险,历时二十余载,最终不辱使命,成功说服西域各国与汉朝联合,并将西域冶炼铁器的技术带回,改良了汉朝军队的武器装备,大大增强了汉朝军队的战斗力。其开辟的进出西域的路线也成为最早的丝绸之路。

  二、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民族分裂主义及其危害

  1、民族分裂主义也称民族分离主义,指多民族国家内部,某个民族的一种极端势力,以“民族自决”和维护“民族利益”为幌子,主张国家分裂,建立单一民族国家的反动的社会思潮和社会政治行为。

  2、民族分裂主义危害:民族分裂主义在中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西藏达赖集团进行的“藏独”分裂活动以及新疆的“东突独”分裂活动。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打着“民族”独立的旗号,建立民族共和国,企图把西藏、新疆从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分裂出去。

  “藏独”和“东突独”尽管它们产生的时间、地点、原因、表现形式和组成成分各不相同,但他们主要特点和反动目的却是相同的。即一是编造谎言,歪曲杜撰历史是分裂主义势力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共同的手段;二是与国外势力敌对势力相互勾结,出卖民族利益是所有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的共同行经;三是乔装打扮,以民族利益的捍卫者自居,极力鼓吹民族独立,是分裂主义的共同幌子;四是挑拨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煽动民族对立,是分裂主义势力的惯用手法。

  构思新颖,品质一流,适合各个领域,谢谢采纳

  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所谓的民族独立国家,分裂祖国统一,破坏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3、民族分裂主义是危害国家统一和安全的主要危险

  西藏和新疆在我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所以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一直不断地在西藏、新疆等地培植民族分裂势力,利用他们来遏止中国的发展,进而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

  “藏独”和“东突独”的分裂活动对国家安全和统一构成了极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一是破坏民族团结、危害国家统一和安全;二是在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由于“藏独”、“东突独”的分裂活动,使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干扰;三是在国家社会和社会发展方面,由于民族分裂主义的破坏活动,不仅给各族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而且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旗帜鲜明地反对“三股势力”

  1、新疆“三股势力”的由来

  “三股势力”是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的简称。

  民族分裂势力是指奉行民族分裂主义地一种社会政治势力,是多民族国家某些民族中某些民族中的少数人为进行民族分裂,企图建立单一民族国家而形成的行动组织或团伙。

  宗教极端势力是指奉行宗教极端主义的一种社会政治势力。

  暴力恐怖势力是指奉行暴力恐怖主义的一种社会政治势力。

  2、“三股势力”的反动本质和危害性

  “三股势力”的反动本质就是反对和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分裂国家的统一,破坏各族人民的团结、安宁和幸福的生活,破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民族共同发展与繁荣,妄图建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国家。

  新疆境内外的“三股势力”,他们以西方敌对势力为靠山,一方面加紧国外势力的整合,企图将新疆问题国际化;另一方面,以“人权”、“民族”、“宗教”为幌子,疯狂地向我宣战,向意识形态进行渗透,并呈现出新的特点。充分认识“三股势力”是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它的危害:一是对新疆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二是对新疆的社会政治稳定造成了严重危害;三是在人们思想上造成了严重混乱;四是给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三、感恩国家政策,共建和谐美好新疆

  新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新疆,国民经济是以农牧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工业十分落后,没有一寸铁路,没有像样的工厂和矿山,一些地方粮荒不断,人民生活贫困不堪。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掀开了新疆历史发展的新篇章。五十年来,新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构思新颖,品质一流,适合各个领域,谢谢采纳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2001年,新疆国内生产总值达1485.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2年增长41.9倍,年均递增8.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166元提高到2001年的7913元。

  2001年财政收入已达178.07亿元,比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时的1.73亿元增长了101.9倍。

  产业结构得到不断调整和优化,2001年,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与1955年相比,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16.3个百分点和18.7个百分点。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经过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开发建设,新疆的农田灌溉网络初步形成,现代化装备水平提高。

  到2001年,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施用量、农村用电量、全疆总播种面积,比1955年扩大1倍;粮食、棉花、甜菜总产量比1955年分别增长4.4倍、61.5倍和4550.2倍。

  久负盛名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哈密瓜等远销国内外市场,特色园艺业、种植业近年来迅速发展。农牧结合、依靠科技的现代畜牧业不断发展。

  2001年,牲畜年末存栏4603.78万头,比1955年增长1.8倍。新疆已成为全国最大商品棉、啤酒花和番茄酱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和甜菜糖生产基地。

  工业实力迅速增强。

  新中国成立初,新疆仅有工业企业363个,年产值0.98亿元。2001年,全区已有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6287个,工业增加值为450亿元;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成数倍增长,原油、原煤、棉纱、发电量分别比1955年增长590.78倍、42.68倍、80.8倍和358.3倍;机制糖41.98万吨、钢131.83万吨、水泥981.29万吨、化肥72.9万吨。

  工业实力大大增强,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导力量,包括石油、石油化工、钢铁、煤炭、电力、纺织、建材、化工、医药、轻工、食品等资源工业为主体的门类基本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工业体系。

  交通运输业突飞猛进。新中国成立前的新疆,人们远行、运物主要借助畜力,现代交通基本空白。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多年来,新疆的交通运输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62年底兰新铁路的建成结束了新疆没有铁路的历史;

  1984年全长476公里的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西段建成通车,1990年全长460公里从乌鲁木齐至阿拉山口的兰新铁路西线顺利建成通车,贯通第二亚欧大陆桥;

  1994年兰新铁路复线建成通车,1999年全长975公里的南疆铁路库尔勒西至喀什段建成通车;

  到2001年,正线营运里程已达3010.4公里。

  1949年新疆只有几条简易公路,通车里程仅3361公里,到2001年底,全区公路通车里程已达8.09万公里;

  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沙漠公路,是世界上首次在流动性大沙漠上修筑的长距离等级公路;

  构思新颖,品质一流,适合各个领域,谢谢采纳

  目前已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以7条国道为主骨架,东联甘肃、青海,西出中亚、西亚各国,南通西藏,并与境内68条省道相连接,境内地市相通,县乡相连的公路交通运输网。

  新疆民航现已新建扩建了乌鲁木齐等11座机场,开通了乌鲁木齐至阿拉木图、塔什干、伊斯兰堡的国际航线,至香港的包机航线和跨省(区)航线及自治区区内航线92条,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连接国内外65个大中城市和区内12个地、州、市的空运网,通航里程已达16.18万公里。

  旅游业蓬勃兴起。依托神奇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绚丽多彩的风俗民情,新疆旅游业的发展令人瞩目。2001年,新疆接待国际旅游人数27.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9856万美元;国内旅游人数达到839.3万人次,旅游收入71.8亿元。旅游接待能力迅速扩大。2001年,全区已拥有涉外饭店250个,其中星级饭店(酒店)173个。旅游业已成为新疆国民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1年与1949年相比,全区小学由1335所增加到6221所,中学由9所增加到1929所,中等专业学校由11所增加到99所,普通高校由1所增加到21所,高校在校学生数由0.04万人增加到11万人,五十多年来累计培养普通高校毕业生18.5万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数由0.20万人增加到9.73万人;基础教育不断加强,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区)已达65个;各类成人教育进一步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术培训体系基本形成。全区受教育人口比例显著增大,青壮年文盲率已降至2%以下。

  卫生事业快速发展。

  1949年,新疆只有54个医疗机构、696张病床,每万人只有1.6张病床、0.19名医生,而且卫生机构都集中在少数城市(镇)。

  2001年,已有各类卫生机构7309个,其中各类医院1357所,三级以上医院11所,病床位7.1万张,平均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35.1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9.7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卫生技术人员3.36万人,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数、每千农业人口拥有乡镇卫生院床位数、乡镇卫生人员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广大农牧区已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

  现在,全区的85个县(市),县县都有医院、卫生防疫站和妇幼保健机构,乡乡都有卫生院,村村有医疗点。农牧民缺医少药、备受疾病折磨的历史已经结束。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自治区及地州的一些大医院已装备了一大批现代化诊疗设备,医疗专业分科日趋完善,很多疑难病症已能在区内得到诊治。全区有卫生防疫站207个,地方病等专科防治所(站)17个,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危害各族群众健康的地方病、传染病已基本被消灭。以自治区、县(市)、乡(镇)为单位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85%,传染病发病率显著下降。在中央政府的关怀下,自治区大规模地开展改水防病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改水受益人口达850多万,其中饮用自来水人口达到810万。妇幼卫生工作受到重视,目前,农村新法接生率达70%以上,住院分娩率达50%左右;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覆盖率,城市达90%,农村达50%;儿童系统保健管理覆盖率,城市达70%,农村达30%。

  居民拥有耐用消费品数量迅速增加。2001年,农民平均每百户拥有自行车122.3辆、电视机93.3台、洗衣机22.13台、录音机53.1台,仅与1985年比,分别

  构思新颖,品质一流,适合各个领域,谢谢采纳

  增长78.4%、8.3倍、9.5倍和6.1倍。2001年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07.39台、电冰箱84.47台、洗衣机94.69台、照相机41架,分别比1985年增长1.9倍、7倍、76.7%和3.3倍;另外还拥有影碟机42.96台,录放像机18.59台,组合音响17.33台,移动电话15.89部。从住房的变化情况看,2001年农民人均住房面积为18.04平方米,比1981年增长1.3倍;2001年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5.54平方米,比1981年增长1.6倍。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10.44元,实现温饱有余;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278元,城镇居民已经整体上实现小康。

  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比重)逐年下降。从农村居民看,1978年恩格尔系数高达60.8%,2001年则降至50.4%;从城镇居民看,1978年恩格尔系数为57.3%,2001年降到35.5%。

  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宗教信仰自由

  保障民族平等,促进民族团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从1983年起,自治区政府每年都在全区范围内集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和赋予时代特点的内容,集中、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教育,使平等、团结、进步成为各族人民相互关系的主旋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谅解成为各族人民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根据中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在行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还行使立法权、对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上级国家机关决定的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权、经济发展权、财政权、少数民族干部培养使用权、发展教育和民族文化权等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权力和新疆的实际,制定了适应新疆特点和需要的各种法规和决议,依法保障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截至2000年底,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地方性法规119件,法规性决议、决定71件,批准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31件,单行条例3件;自治区政府制定的行政规章173件。

  少数民族使用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自治区政府于1988年和1993年相继颁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条例》,进一步从法律上保障了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无论在司法、行政、教育等领域还是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都得到广泛使用。自治区机关执行公务时,同时使用两种以上语言文字;各自治州、自治县机关在执行公务时,也同时使用自治民族的语言文字。少数民族有权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选举或诉讼。新

  构思新颖,品质一流,适合各个领域,谢谢采纳

  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广泛使用民族语言文字。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等五种语言广播,新疆电视台有维吾尔、汉、哈萨克等三种语言的频道节目,维吾尔、汉、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锡伯等各民族都有本民族文字的报纸和书刊。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受到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与宗教信仰密切相联。为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中央和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了一系列规定。为保证少数民族特别是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特需食品的供应,人民政府颁布法规,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要求大中城市和有穆斯林群众的小城镇保持一定数量的清真饭馆;在交通要道以及有少数民族职工的单位,设立“清真食堂”或“清真灶”;供应穆斯林群众的牛羊肉,按照其习惯进行宰杀与处理,并单独储运和销售;各少数民族在自己的传统节日,如“古尔邦节”和“肉孜节”期间,都能享受到法定的节日假期和节日特殊食品的供应;在有土葬习俗的少数民族中,政府不推行火葬,并采取划拨专用土地、建立专用公墓等具体措施予以保障;对一些带有宗教色彩的民族风俗习惯,如婚丧仪式、割礼、起经名等都不加限制。

  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尊重和保护。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大多信仰宗教,有的民族群众性信仰某种宗教,如维吾尔、哈萨克、回等民族群众性信仰伊斯兰教,蒙古、锡伯、达斡尔等民族群众性信仰佛教。各民族人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正常的宗教活动都受到法律的保护。新疆现有宗教活动场所2.4万余座,其中伊斯兰教清真寺23753座;宗教教职人员2.68万人,伊斯兰教教职人员2.65万人。政府每年还拨专款用于维修重点寺院教堂,仅1999年中央政府就拨款760万元人民币用于重修乌鲁木齐的洋行大寺、伊宁拜图拉清真寺、和田加麦大寺。

  国家对新疆发展的支持

  加大在新疆的固定资产投资。

  中央政府制定实施的十个“五年计划”中,始终把新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农业基础发展项目、现代工业体系建设项目等列为国家重点项目,出台一系列优惠和特殊的政策,保障计划的顺利实施。

  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新疆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建设,1950年至200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015.15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662.23亿元,占同期全社会投资的53.1%;累计建成投产项目9万多个,其中包括178个大中型项目和一大批对新疆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为支持新疆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给新疆以巨大财力支持。

  据初步统计,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的1955年到2000年,中央政府给新疆的财政补助累计达877.41亿元。

  特别是1996年以来,随着中央政府财力的增强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央政府给新疆的一般性财政补助逐年增长。中央政府还通过各种专项财政转移支付、民族优惠政策财政转移支付,加大资金的投入和支持。

  构思新颖,品质一流,适合各个领域,谢谢采纳

  通过石油天然气开发造福新疆。新疆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政府为促进新疆经济的发展,坚持对新疆油气大勘探、大开发和大投入的方针,以造福于新疆各族人民。为实现把新疆建成全国最大的石油化学工业基地的战略构想,在国内外油气价格下跌,而新疆油气勘探开发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中央政府逐年加大了新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投资力度,1995年为181.96亿元,2000年为292.23亿元。已经开工建设的以新疆为主要气源的“西气东输”工程,计划投资额达1200多亿元。

  制定优惠政策,促进新疆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央政府在经济发展及各项政策上给予新疆以倾斜。

  颁布实施沿边开放战略的有关法规

  提出搞好新疆的粮棉生产基地建设,建设“三北”(东北、华北和西北)防护林以及防沙治沙工程;

  执行扶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

  建设边境公路,完善配套边境口岸公路设施;

  加快塔里木河生态和水资源综合治理,优先在新疆安排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实行规范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增加财政支持,提高国家政策性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的比重。

  2001年,中央政府在《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的通知》中,规定和提出了十八个方面的68条具体优惠政策。

  全国其他省区市大力支持新疆。几十年来,各省区市向新疆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和人才支援。在新疆工业企业发展落后的情况下,中央政府把东南沿海较发达地区的一些企业、工厂全部搬迁至新疆,从内地调进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新疆初建的骨干企业中去,并选送一大批少数民族工人到内地先进企业进修实习,在很短的时间内在新疆培养起一支工程技术骨干队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新疆与内地各兄弟省区市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人才的互相流动日益兴起和扩大,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物流”、“人才流”为特征,以优势互补为原则的新的支援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式已迅速发展起来;尤其是近年来,根据中央政府的要求,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浙江等20多个较发达的省市对口支援新疆各地州市,取得了明显成效。

  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前景是美好的。我们相信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央政府和各省区市的支持下,通过艰苦努力,一定会把新疆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篇四:改革开放以来库尔勒城市发展变化

  

  家乡的变化_五年级作文

  家乡的变化_五年级作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的变化_五年级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家乡的变化_五年级作文1今天,我和父母终于坐火车回到了美丽的家乡玉山。

  下了火车,叔叔开车送我们回家。在路上,我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道路两旁种着绿树。老旧低矮的平房都不见了。它们被崭新的高楼所取代。更让我想不到的是,我的家乡都建了平坦宽阔的水泥路。我心想:这是我的家乡吗?我不禁想起几年前我和父母回老家的情景。当时,路光秃秃的,没有绿树。许多人住在破旧的土房里。更何况,每次出门,我都忍不住想起眼前那条崎岖不平的泥泞路。如果我跑得快,我会绊倒摔倒的。”该下车了妈妈把我从回忆中拉回来了。

  我和父母收拾行李走出了门。我一看到,我们家的样子还是原来的样子,但一进家门,我就觉得完全陌生了。我们家的浴室里有空调,热水器,墙上和地板上有漂亮的瓷砖。我上楼去“检查”我的房间。房间很大,有十多平方米。我不禁感叹:“现在农村人的生活富裕了!”

  回到家里,我看到了太多新事物。现在农民生活富裕了,商店里的生意兴隆,大家的房子都变漂亮了,他们开着自己的车爷爷奶奶笑,叔叔阿姨笑,父母笑,村民笑,我的心也开花结果了。

  家乡的变化_五年级作文2十年过去了,我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当我看到自己的家乡时,真是令我大吃一惊。我只不过是整整十年没回来而已,我的家乡就有了这么大的变化。如果是你在面对这个情景的话,你一定会和我想的一样:这真的是我的家乡吗?

  比如说,以前那没有花香,又堆满垃圾的花园,已经变成了一个飘满花香而又美丽的花园了。还有那平房小屋也变成了高楼大厦。还

  不仅仅是这样呢,现在的家乡,已经是一个高科技信息化的世界了。不信你看:家家户户都看上了液晶电视,有些家里还用上了多媒体电脑,可方便了。

  打个比方说,你准备买点什么东西,只用坐在家里上网点击淘宝网购物就可以了。在十年前,因为家里没有钱,所以没有肉吃,每一户的人家都是靠吃青菜来生活的。还有的是因为家里买不起衣服,所以,只要他们的衣服破了个口子,他们就会在一块布上剪下一个小口子,缝在破口子上。而现在就不同了,每家每户都变得富有了。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快了,又些人都开上了小轿车了呢。

  你知道吗,我最喜欢的就是家乡的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啦,小溪的两旁种着几棵长发飘飘的垂柳,那长长的柳枝,垂在水面上,扩散出一道道水紋。当溪水欢快地流着的时候,溪水就会发出悦耳的声音。最主要的是:这条小溪是不回干的哦!

  啊!美丽的家乡,那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花草树木,一切都是那么亲切、温馨!

  家乡的变化_五年级作文3我的家乡在岩嘴乡,它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爱它,因为我觉得它变得越来越美了,说到这里,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家乡巨变画卷。

  一天,我找到了一本相册,我一看,发现有一张相片,是爸爸妈妈在一条看起来很脏的小河旁边合的影。我看到这条小河很脏,河面上漂浮着很多的垃圾,有果皮、食品袋、酒瓶,甚至还有一只拖鞋!这是哪呀,我急忙去问妈妈。妈妈说:“这是以前的槌鼓仑河呀,以前的槌鼓仑河是一条又脏又臭的小河,人们在那里走,都要捂着鼻子呢!现在人们注重环保,不乱丢垃圾,再加上政府整治了槌鼓仑河,越来越美了,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听了妈妈的讲述,我想现在的槌鼓仑河可美多了。现在的槌鼓仑河又干净又美丽。春天,一群群鸭子在湖面上游来游去,岸边的柳树抽出嫩芽,柳条迎风起舞,仿佛要给鸭子伴舞。夏天,湖面水平如镜,在正午的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像是撒了无数的碎银。秋天,一片片黄色的树叶

  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有的落在地上,有的飘在水面上,像一条条小船,到处传递着秋的消息。冬天,大雪纷飞,这就成了孩子玩耍的好地方了。

  我的家乡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不仅槌鼓仑河变美了,一切都变美,我相信以后的槌鼓仑河会越来越美的!

  家乡的变化_五年级作文4我的家乡名字叫新中村,近几年村子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是道路,以前是泥土路,坑坑洼洼的。特别是在下雨天,孩子们出去玩耍,一不小心就会摔的一身泥。现在就大不相同了,修好了宽阔平坦的道路,大人们在也不用担心孩子们出去玩耍了。还有道路的两旁还安装了路灯,到了晚上灯火通明,人们再也不愁天黑看不清路了。以前,人们吃过晚饭都会待在家里,不会出去玩,就算出去玩还要打着手电筒照着路才可以去,现在就不同了,灯火通明想去那里都可以。

  接着是村边的一条小路,以前也泥土路。两边种满了桑树,到了桑葚成熟的时候,无能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在那里栽着自己喜欢吃的桑葚,玩的乐不思蜀。而现在,道路修成水泥路,两旁的桑树被砍掉了,人们会有点心疼。但是看到两旁重新栽满了鲜花,有:粉红粉红的樱花,多姿多彩的日季花,高贵典雅的玫瑰……,它们装饰着道路。给人们又不一样的心情。

  我的家乡在变化,我的祖国也在变化。希望家乡会变得更加富裕,祖国能变得更加富强。

  家乡的变化_五年级作文5转眼间,20xx年到了,我也在外地工作了15年,是时候回家看一看了,我坐上悬浮列车出发。

  大概过了一两个小时,我终于回到我曾经上学的地方了广东!下了车我觉得脚下有些不对。我往脚底一看,哇!我踩在透明的路上,金鱼都在脚底下游呢!五颜六色的金鱼活泼可爱,我真想摸一摸它们。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因为有些不良工厂,会把脏水排进河里,污染生态环境,所以政府和很多位发明家一起出了这个点子,把池塘里

  的小鱼、小虾、小田螺、小蝌蚪等的小动物全部放进马路下的空道里,这样,不论工厂也不敢排废水了,环境也美化了,很不错吧!

  放眼望去,以前坑坑洼洼的山路,现在已经修得平平整整,路旁总会放几棵多功能电量棕树。你可能以为它是植物,不,它其实是一种新的“黑科技”。夏天,它可以为路人遮挡烈日,而且,可为你的手机充电,因为在每一科棕树的地底下都会有一块“集电板”;冬天,它会路人带来温暖,而且,它还可为迷路的人致命方向。所以,大家都叫它“多功能电量棕树”。怎么样,是不是很好呀?

  好了,家乡的变化说也说不尽,道也道不完,有空可以来我家看一看哦!

  家乡的变化_五年级作文6当我刚刚有记忆的时候,就知道我从小一直生活在安康。

  进站路的两旁安着古老而陈旧的路灯。有的灯泡都不亮了,马路不平坦,下了火车还得从上面走下来。如今路旁已经装上了粉红色和黄色的路灯,高高耸立在马路两旁,仿佛是一排等候检阅的仪仗队。到了晚上,灯儿一亮,那柔和的灯光不仅为行人带来了方便,而且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如今,车站广场的中间耸立着霓虹灯,地上围着霓虹灯是一圈小花坛,里面有蓝色的花,红色的花,黄色的花,等等,真是美不胜收,围着这个花坛是一个大大的停车场。上次从外地来的一位亲人感叹的说:“这是个美丽的地方啊!

  这次我只走到这儿,就知道我每白来。”你可别只以为安康就车站美啊!那汉江大桥才是美上加美:“人在桥上走,如在画中游。”桥边安着一排霓虹灯,红。黄。蓝不停的闪烁着,桥两旁还有高高的路灯耸立着。倒映在河水里,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桥中间是一排花坛,花坛中每隔一段就有一台灯,就是在深夜,走在桥上也不害怕。

  人们的生活条件也有了改善。现在,家家电灯电话,打电话不用去邮局,天黑了也不怕,电灯一开,看书学习像在白昼一样。不管江北还是江南,处处可见二十来层的高层像雨后的春笋拔地而起。

  这一切一切,使我看到了家乡——安康的新变化,我相信腾飞中的安康一定会更加美丽富饶。

  家乡的变化_五年级作文7我的家乡在库尔勒,这里比较偏远,可是才短短的十几年时光,我的家乡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听妈妈讲,库尔勒市十几年前可并不是你如今所看到的这个样子的,在当时,这儿大多数都是平房,只有少数的四层小楼房,而如今,那些高楼大厦数不胜数,一个个巍峨耸立,而那平房却寥寥无几。

  妈妈还说,过去要是他们一年中能吃上几次肉,都会开心的不得了。而且秋天还必须要储存食物,否则,等到了冬天,就会没有东西吃,不像我们现在,拥有了大篷技术,可以在大篷里种植瓜果蔬菜,从而使我们在冬季也可以吃上新鲜的食物了。

  妈妈又说,就连你们现在走的路,都跟我们当时的不一样。那是,我们走的路都是用土铺成的,人走过去都会尘土飞扬。不像现在,走的都是柏油马路,还加宽了许多,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若是换在以前,看见一辆汽车都要上去围观几眼。

  听了妈妈的介绍,我想,我的家乡——库尔勒的变化可真大啊,真是可以称得上日新月异了,我真新的希望我的家乡能越变越好!

  家乡的变化_五年级作文8我的家在农村,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我为自己生活在新时代而骄傲,因为现在的农村早已不是人们对过去印象中的模样。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给大家一一道来。

  最明显是家门前的马路。长辈们的记忆中,出门便是坑坑洼洼的土路,遇到下雨就泥泞不堪,一脚踩下去就被陷或被粘住了,和沼泽地差不多。经常会弄脏裤子。而现在,延伸到田间地头的小路都硬化了,爸爸妈妈曾经雨天的必备工具——雨鞋,早已成为遥远的记忆。

  再说说我们的房子。一眼望去,全村的楼房错落有致,各家小院干净、整洁。听奶奶说,以前住的房子,又暗又潮湿,土墙上都是老鼠窝,漏雨也是常事。我庆幸自己家是爸爸妈妈盖起来的楼房,宽敞明亮,再也不用担心连阴雨天了。

  最后看看村中央的小广场。各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成为人们健身、娱乐的好去处。特别每天晚饭后,爷爷、奶奶去散心、乘凉,阿

  姨们带着音响,穿着跳舞服去跳广场舞,而我们小孩子一起玩耍、打球、玩游戏……好不热闹!小小的广场带给我们多少欢声笑语,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我为家乡的变化而骄傲,我为生长在新时代的农村而自豪,我更为我们祖国的富强而心生热爱!我是一名小学生,我好好学习,做一名好学生,将来用知识建设祖国。

  家乡的变化_五年级作文9广西,一个山青水秀的圣地。经过发展改革开放这几十年以来,它的变化只能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就拿城市风景、建设来说吧。我们的首府南宁有着当之无愧的“绿城”之称。“桂林山水甲天下”世界无人不知晓。漓江像是化着永不融?的妆,不断地向我们展示她的美。城市愈繁华,人们生活奔小康。我们梧州就有全国独一的“龙母庙”、鸳鸯江的柔美、骑楼城的悠久、平顶屋变大厦,这都显现出广西的历史变化。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变化。以前,每条路面都是沆沆洼洼,一到下雨天,如果稍不留意就会踩着湿泥滑倒。车一经过,溅人一身水泥。人们经济状况不好,几人挤一间小房子,没有好饭菜,生活艰苦,时常担心吃饱问题。

  现在,人们生活不艰苦,住得没那么简陋,屋子装修豪华、美观。一条条平坦宽敝的水泥路铺到你家门。人们生活快乐、幸福,不用为填饱肚子伤脑筋。

  科技变化也是我们变化的见证。从黑白电视机到如今的高科技:电脑、液晶电视机、空调、冰箱、MP3等。这一切,都是科技的发展历程。

  短短的时间内,广西的变化巨大,令人难以置信。是因为有了人们勤劳的双手和追求美好的向往,所以才能创造这美丽的广西。

  家乡的变化_五年级作文10我的家乡,在贵州省思南县的一个小山村——张家寨。

  原来,我的家乡环境很差,家家户户住的都是破旧的房屋,没有电,晚上顶多点一盏煤油灯。交通不方便,想到城里,还要走一段路,才能坐上车。人们到城里办事,要翻山越岭,非常累。夏天,漆黑的夜晚只听见青蛙呱呱地叫声。冬天,只能伴着大雪呼呼入梦。连用水都要很远的地方去挑。人们为了生活,不得不去山上砍柴,树木几乎砍光了,因为树木很少,加上人们乱砍乱伐,很快山上就变得像“聪明秃顶的老头”——光秃秃一片,大自然严重被破坏。从此再也听不到小鸟唧唧喳喳地叫声。

  改革的春风迎来了,人们不再乱砍乱伐,植树造林,不久我的家乡变得山清水秀,风和日丽,让人恋恋不舍,使我着了迷。

  如今,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速公路从村口通过,人们抛弃了破旧的房子,重修了豪华美丽的房子,家家户户用上了电,并安上了自来水;到处都是茂盛的森林,森林里有成千上万棵参天大树,枝条、树叶围得大树满身都是;一棵棵参天古树像一个个威武的哨兵屹立着……到处都是新嫩的草地,香喷喷的花,一只只蝴蝶神采飞扬自由自在地飞舞、采蜜……河里有许许多多条鱼,在清澈见底的河里高高兴兴地游来游去,带着微笑。树林里小鸟在唱歌,花儿在想向我们招手,小朋友们在欢天喜地捉迷藏,美丽极了。

  我的家乡变得多么美丽呀﹗我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变化_五年级作文11现在的农村和原来的农村差别太大了。

  妈妈说原来农村都是很矮的房子,一家的所有人都住在一个大炕上。村里都是土路下雨的时候连车都走不成,人们出行都是走路,骑自行车或者坐马车,而现在的农村房子都是高高的楼,路都变成了水泥路,街上人山人海的,每家每户都有小汽车,村村都通了公交车,到哪里都非常方便。

  我爸爸小的时候玩具都是自己做的,有纸牌,铁圈等等,我爸爸每天放学就去外边玩,他们小的时候就会去地里干活了,还有就是有客人的时候小孩子都得等大人吃完了才能吃,看电视也是跟着大人看,妈妈说她从小到大没有买过一个玩具,但是她们每天都很开心。还有就是现在的农村平时也有蓝天白云,但是原来的农村妈妈几乎天天都是这样的,到了晚上天空中都是满满的星星,而现在到了晚上天空中

  已经看不到那么多的星星了,妈妈说是因为现在的环境污染太严重了,才会这样的。

  听了这些我好向往以前的农村生活呀!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后把我的家乡建设的更好,环境比以前的更美好。

  家乡的变化_五年级作文12我的家乡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那里有丰富的特产,比如:羊煤土气、牛肉干……,那里的人民过着幸福的生活。

  我的老家在一个无名小村庄里,昔日那里的道路全部是沙石路,坑坑洼洼的,到处都是土平房,所见的砖瓦房非常罕见,只有村长才能住。房屋前的路冷冷清清的,没有工厂,没有商店,更不要说路灯了。当年拥有一辆自行车已经是非常富有的了。如今泥泞的砂石路已经不见踪影了,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水泥路,村村相通。以前每当下雨的时候,我都会去院子里玩泥巴,两只脚上都是厚厚的泥巴,在雨天玩泥巴成了我的乐趣。但是,每当玩完回家后,会将泥印带回家,妈妈都要教训我一通。

  路两旁绿树成荫,人来人往。商店门前统一进行装修,夜里不在是黑漆漆的一片,明亮的路灯,是整个村庄显得生机勃勃。

  以前的土平房现在变成了豪华住宅,红顶黄墙。进入室内,家里的电器让人耳目一新,火炉变成了煤气。液晶电视,双木开门冰箱,新式厨具等应有尽有,原来人们都用信来联系,现在人们都改成通电话了。

  坐在炕上,听奶奶讲这些年家乡的变化,我也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为家乡的改变和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家乡的变化_五年级作文13咦!我回到了童年,自己小的时候。哎!那清澈的湖水,水中的鱼儿在欢快地游着,它身上的斑纹,像为清澈的湖水点缀上的小花。鱼儿游啊游,尾巴大力的摇摆着,后面出现了一朵朵的水花,水添加了几分活跃。风吹过来,湖面上的涟漪在荡漾。

  看!那朴实的人民。弓着腰,一手拿着镰刀,一手抓住小麦,在田地里工作。金黄的小麦,被风吹过,金黄的海浪在为人们表演已练

  很久的浪花表演。这时,人和稻田融为一体,成了人中的一竖风景。

  家乡的树林。树林为家乡减少了噪音,多了新鲜空气。茂密的树林在拥挤着在喝水和汲取阳光。人们经常在小树林里谈话、说笑。天真可爱的儿童在哪里玩游戏。树林里经常传来嘻嘻哈哈。

  ……

  哎!哎!哎!我又回到现在,刚才看的东西呢。咦!清澈的湖水呢?那些朴质的人民呢?树林呢?只见,以前清澈的湖水变成了黑色的脏水。那漂亮的鱼儿,在水面上,白肚皮露在上面像举白旗投降似的。原来,人们在这里建了个工厂,工厂排出的脏水都排在清澈的湖水,怪不得小鱼一天天走了。人们啊!还我的湖水,还我的鱼儿。

  树林里,树没有那么茂密。人们也不见了,只见树林里都铺有白色垃圾袋。人啊!为何要破坏环境!

  人们啊,醒悟吧!还我一个家乡!还我一个热闹的家乡!这不仅是我的心声,也是湖水、鱼儿、树林、田地的心声!家乡的变化_五年级作文14爷爷告诉我,他那个年代,他的生活都很困难,吃不饱,穿不暖,想买一件新衣服都买不到。爷爷每天去工作,一个月才22元钱。

  是呀,那个时候,人类的科技一点都不发达,有钱也买不到想要的东西。

  告别了以前的几个年代,我们来到了繁华的21世纪,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盏盏霓虹灯光彩夺目。一些村子里的一条条泥巴路,变成了一条条水泥路,一座座草房子,变成了一座座砖瓦房子,一辆辆动车飞驰远方。大街上,人来人往。

  晚上,晚饭后,热气已经消退了,一阵阵凉风出来了。我和爸爸走在江滨路的路上,晚上变成了一座不夜城。站在堤岸上,往外望,我看见了一座座大楼的楼上和楼前,都闪着耀眼的霓虹灯,欧南大桥的两边,也都挂上了五彩的霓虹灯,显得非常雄伟,倒映在江水中。

  一上堤岸,就听到了各种欢声笑语。人们在干么呢?原来人们都在做运动,人们有的在散步,有的在慢跑,有的在做运动,有的在聊

  天,有的和我们一样也在看风景,还有两位阿姨放音乐,在跳广场舞,可热闹了。堤岸和小桥也被工人做得很漂亮,也亮着黄色的霓虹灯。

  堤岸的对面就是龙港市。奶奶说:“以前,龙港那边,全是草房子,很破很破。”小小的龙港镇,如今,龙港由镇变成了龙港市了。那边的堤岸上,也装上了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无比繁华。

  祖国的变化可真大呀。时代在前进,我相信我们的祖国,会越来越强大,人民会越来越幸福!

  家乡的变化_五年级作文15离开家乡已经两、三年了,但对家乡的喜爱一点儿没变。刚离开家时,家乡的道路,凹凸不平的土路。村子里的房子,包围着一池塘,池水虽不算清澈,但也不算肮脏。村子里的人们用这池水洗衣服、洗菜。南方的天气是很热的,最高温度可达40度。村子里的孩童们忍不住炎热时,会跳下去游泳,在水里嬉戏玩耍。在操场上,孩童们有的在玩玻璃球,玩法各种各样。有跳马的,有斗鸡的等等。

  上集市的人们,在不远的路上等车,车子很少,而且马路凹凸不平。下雨天到处都是肮脏的水坑。路上赶着去耕作的农民,一不小心就被飞溅到一身脏水。马路俩旁都长满来杂草,马路右面有田地,那里种满来油菜。成为马路上的一道风景线。而今年回到家乡,黑土路变成来水泥路,水泥路俩旁都种起了杨树。在马路上偶尔能看到的士,公交车也多了。家乡的池水,则变的更清了。村子里的孩童们还在水里嬉戏玩耍。环境变的好极了,大家都在大树下乘凉。家乡的变化太大了。

  家乡变了,而我对家乡的感情却没变。我喜欢我的家乡。

篇五:改革开放以来库尔勒城市发展变化

  

  描写家乡的变化作文300字十篇

  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我的家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的家乡变美了,也变富裕了,我希望将来我的家乡会建设得更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家乡的变化作文300字十篇,欢迎大家阅读和采纳,希望大家喜欢!描写家乡的变化作文300字范文

  我的家乡是山城古丈,以前的古丈山城很小,只有巴掌大,别人说:点燃一根烟就可以走遍古丈城,街道很窄,只能容下一辆汽车通过。房子又破又烂,很低矮。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旧城进行了改造,街道变宽;,可以让两辆汽车通过,还有人行道,两旁栽有樟木树、桂花树……春姑娘来了,小树发芽了,嫩嫩的,像是给古丈山城披上了绿衣裳。春姑娘悄悄地走了,夏娃娃

  来了,树叶茂盛,像一柄柄绿色的大扇为人们遮阳挡雨。秋姐姐到了,桂花树开花了,散发一阵阵淡青的香味弥漫在古丈山城。

  其次是开辟了红星小区,这是茶叶交易市场,街道是用青石板铺成的,也叫石板街,街两边是大大小小茶叶店铺。

  还开辟了竹溪湾太阳城和三道河居民小区。这样,古丈城的面积比原来的面积大两三倍。

  家乡的变化真大呀!我爱我的家乡,我相信以后的家乡一定会变得更俏更娇!描写家乡的变化作文300字范文二

  我的家乡在河源,从前它是一个小山城,几十年来,它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变成了国家级旅游城市。

  听妈妈说,20年前的河源还是一个贫穷的小山区,破旧的房屋到处可见,没有宽阔的马路,人们的生活很艰难。

  现在公路两旁的旧房子全部拆掉了,变成了宽敞的河源大道。大道两旁新的高楼拔地而起,有大酒店、大超市,到处是一片繁华都市的景象。新丰江两岸原来只有一条东埔大桥和一条铁索浮桥,现在多

  了两条更大的宝源桥和珠河桥。到了晚上灯光闪闪,倒映水中,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珠河桥和东埔桥中间建成了一个亚洲最高喷泉。喷泉的形状千姿百态、变化多端,为河源的夜色增添了迷人的色彩,吸引了许多从外地来的游客。

  现在河源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尤其是旅游业,大大地促进了河源的经济发展。开发了许多美丽的风景区,有鸟语花香的桂山,碧波荡漾的万绿湖,流水叮咚的野趣沟,客家文化浓郁的苏家围,热热闹闹的文化广场等等,美丽的风景线数不胜数。

  啊!家乡的变化可真大,我永远爱我们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描写家乡的变化作文300字范文三

  闻着浓浓的花香,我带你来到我美丽的家乡德保走一走。

  沿着长长的小路,我们来到了体育馆,哇!新的体育馆已经建好了,入口又大又宽,上面还有几个大大的字:德保体育馆!字体苍劲有力,看起来霸气十足。体育馆的后门还有不少的运动器材,让人忍不住想去试一试身手呢!沿着弯弯的小路,我们来到了云山广场。站在广场举目远望,又高又直的云山映入你的眼帘,它是独立的,就像一根笔直的大竹笋,可威武了。云山广场虽然不大,但它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在这里,大人们可以聊天,小朋友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嬉戏……每天都有很多人在那里进行各种活动呢!德保还有很多美丽的地方,如吉星岩、红枫湖、小西湖、九曲桥、矮马场、老虎洞……德保天天在变,而且是越变越美丽!描写家乡的变化作文300字范文四

  前几年,我的家乡空气清新、甜润,花草树木郁郁葱葱美丽极了。

  可是近几年,我的家乡发生了变化,不知道从哪一天起,城市附近建了一个味精厂,每天,一开窗放空气时,都有一种很难闻的味道,以前清新的空气再也找不回来了。在我家前面的超市有个大垃

  圾箱,箱内堆满垃圾,放不下就堆在箱外,很长时间才清理,尤其夏天垃圾腐烂的气味可难闻了。因为人们的大量砍树,森林一片又一片的没有了,都变成了一根一根光秃秃的树桩,所以经常有沙尘暴,大家都说

  通辽的春天最“迷人”,一刮沙尘暴就睁不开眼睛,而且白色垃圾随沙尘飞来飞去……

  我多希望我的家乡能变回几年前的样子啊!如果我们都能保护树木、小花、小草,而且多多植树造林,减少白色污染,我相信,我的家乡一定会成为一座文明城市,绿色环保城市。

  描写家乡的变化作文300字范文五

  我的家乡就是这里——库尔勒。这么多年以来,家乡看着我成长,同时我也看着家乡的变化。

  听老一辈的人说,刚到库尔勒时,一个库尔勒市一条马路,两个红绿灯。孔雀河弯弯曲曲,却只有两个桥,而且一个在城里,一个在城外。城里大多是平房,甚至是土房,两层、三层的也有,就是少。因为那时车少,就算在马路上游戏也没事。现在孔雀河上的那个建国桥以前是没有的,建国桥是在一九八七年建成的,而

  且是四车道的,两个来,两个回。

  听到这里,我深深地深思了,家乡现在富裕了,楼房也高起来了,马路上的汽车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多,库尔勒的市民们也比以前更加富裕了。以前物探三处的门口是土路,没车过,没人愿意走,那土路上的石头会让人一不小心就栽一个大跟头。而现在呢,土路也变成了沥青铺的路。许多接送孩子的家长都驾驶着自家的小

  汽车来接送了。

  我感到祖国日益富强。

  晚上,我走过孔雀河,看到的是漾着波纹的孔雀河,感到的是那不变的凉爽晚风。

本文链接:https://www.win-tfx.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9362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冰冰文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9005744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