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冰冰文秘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长津湖战役震惊全世界四篇

时间:2022-08-27 16:30:05 来源:网友投稿
导读: 世界(world)广义上来讲,就是用全部、所有、一切。一般来讲世界指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世界还代

世界(world)广义上来讲,就是用全部、所有、一切。一般来讲世界指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世界还代称的有天地、天下、此岸、世间、万物、世上等。世界也可解释由可感知的、不可感知的客观存在的总和以及用于描述客观存在及其相互关系的概念总和,客观存,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长津湖战役震惊全世界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长津湖战役震惊全世界4篇

第一篇: 长津湖战役震惊全世界

迟浩田谈抗美援朝长津湖:没见过冻死这么多人(1)

2011-08-12 08:19:59 中华网论坛 【大 中 小】

志愿军79师在长津湖战斗发起前举行宣誓

    迟浩田(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我第一次看到,战士瞪得眼睛很大,笑咪咪的,脸上都是冰,一化以后看那很安静的,这种场面确实我从来没见过,没见过一次冻死这么多人。

    陈晓楠:60年前,朝鲜战场的长津湖战役打到最后阶段的时候,美军陆战一师部队开始拼命的突围,而志愿军9兵团的目的呢就是要把围困的美军消灭在长津湖,一个要打,一个要跑,一个凭借着精良的装备且战且退,一个保卫家国杀敌心切。

    陆战一师作为美国部队当中最王牌的师团,以现代化的战争手段不断的冲破志愿军的层层包围,在最后关头,志愿军9兵团找到了一个阻击敌人的绝佳地点,那就是水门桥,只要炸掉这座大桥,美军将无法跨越万丈深渊的峡谷,水门桥成为了陆战一1师生死攸关的一道屏障。

    美军陆战第1师且战且退 水门桥成其生死屏障

    解说:水门桥位于长津湖古土里以南的六公里处,桥下就是悬崖峭壁万丈深渊,陆战第1师众多的汽车、坦克都必须经过这个大桥,才能够撤出长津湖地区,而通过了这座大桥之后就是黄草岭,朝鲜东部扇区的最后一个山头。此后地势就会极为平坦,能够直通位于兴南的港口,陆战一师的机械化部队就可以快速的摆脱9兵团的追击,而如果水门桥被破坏掉的话,陆战一师无路可绕只能被堵截于此,那将是志愿军消灭美军的最好时机。志愿军9兵团负责炸桥任务的部队一早就穿插到了水门桥下。

    徐邦礼(原志愿军20军58师172团2营6连指导员,现83岁):为了封锁这个桥,他有一个坦克营,他叫作分团,美国叫作分团,坦克分团。叫我们讲就是一个营,他有40辆坦克,一字摆开在那里。那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个大桥拿下来。

志愿军挺进长津湖

    志愿军组建敢死队 三次炸毁水门桥阻击美军

    解说:12月1日,志愿军发起了突然性的攻击,让守桥的美军措手不及,水门桥被成功炸毁,可是第二天,美军工兵部队就用一座木桥进行了修复。12月4日,志愿军再度出击,第二次将美军架好的桥梁炸毁,而美军又在原桥残留的桥根部架设了钢制桥梁,使其恢复通行。水门桥两次被炸两次修好,它的存在等于给了陆战第1师一线生机。

    姜庆云是27军80师240团3营7连的连长,也是这次负责炸桥任务的部队之一,他马上又调集两个排的兵力组成了一支敢死队,发起了第三次摧毁水门桥的行动。

    姜庆云(原志愿军27军80师240团3营7连连长,现83岁):我带了一个步兵排加一个重机枪班是20多个人,当时美军这一梭子打倒七个人,牺牲了三个人,四个负伤了,其他的人还在继续前进呢,继续向桥头走,离着桥头就有四五十米。

    解说:美军守桥部队早就有所准备,水门桥修好之后就部署了重兵,姜庆云的敢死队都反穿着棉袄,让白色的内衬成为雪地里的保护色,借着漆黑夜色一边冲锋一边隐蔽,每个战士身上都背着几公斤的炸药,想要冲过美军的机枪火力网。当时,姜庆云就在密集的子弹中负伤了。

    姜庆云:这里一发这里一发,两发。一失血就没有力量了,人一失血无能为力。

志愿军出其不意,迂回包围敌人

    解说:12月6日晚上,姜庆云的战友们第三次冲过了美军的阵地,用血肉之躯把新架设的大桥和根部基座全部炸毁。

    这个消息第一时间就报告给了陆战第1师的师长史密斯,史密斯率领陆战一师突围数日,虽然每天也都伤亡不断,但战斗序列并没有被打散,可目前的情况,志愿军9兵团20军、27军紧追不舍,26军也在步步逼近,如果水门桥不能通行,陆战第1师就会被压制在绝壁的边缘,志愿军绝不会错失这次进攻的机会。

    史密斯现在对志愿军的部队已经有所了解了,这支由农民组成的军队由着超乎寻常的意志力,那些不断追击的志愿军并不惧怕强大的火力,他们总是冲锋到距离美军二三十米的时候,开始投掷手榴弹,严寒的天气把他们的手都冻肿了,甚至无法拉出手榴弹的拉环,有的士兵跑掉了鞋子依然都不会放弃。

    想到这里,史密斯师长心底泛起了一丝绝望,中国的军队绝对不只是想把美军赶出长津湖这么简单,他们的目的是想要全歼陆战一师。史密斯不敢耽搁,他第一次用焦急的口吻要求美军的司令部想办法,否则的话陆战一师将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张克勤(某集团军军史馆主任,现75岁):我们的战术比较灵活机动,而且这都是解放战争时候的老兵,都有战斗经验,虽然在南方打仗雪地经验不足,所以我们冻伤了那么多人,如果不冻伤那么多人,那打的更好。

    解说:陆战一师身陷绝境,这个消息震动了整个联军司令部,美军高层认为无论如何都不能让陆战一师葬送在长津湖,这个王牌师可是美军的一面旗帜,这不单单是一场战斗的失败,而是会让整个美军都颜面扫地。因此,负责后勤的美军部队连夜部署,在日本三菱重工制作了8套M2型钢木标准桥梁,用C—119运输机在凌晨运往一千多公里以外的朝鲜水门桥附近。

    9点30分,用巨型降落伞直接空投到了美军阵地,经过一天一夜的紧张施工,陆战一师的工兵部队于8日下午四点钟架桥成功。

    这一天,长津湖的气温又骤降到了零下38度,20军58师两个连的部队在水门桥边的高地上阻击美军。陆战第1师也意识到周边的高地上会埋伏,在通过大桥之前,就派先头部队进行侦查,当美军的士兵摸到山头上之后,他们也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陈晓楠:为了阻止陆战一师从水门桥上通过,志愿军9兵团在水门桥边上的高地上埋伏了两个连的兵力,本来呢他们将会在美军通过的时候发起攻击,就连美军也都很奇怪,为何在水门桥没有见到志愿军的影子,在心存侥幸的同时,他们派遣侦察兵在附近的山头搜索,在冰天雪地里,他们发现了志愿军的身影。

    解说:在水门桥附近的高地上,志愿军一个连的官兵呈战斗队形散开,卧倒在雪地里,人人都是手执武器的姿态注视着前方,没有一个人向后,全部冻死在山头上。全部化作了晶莹的冰雕,整整一百多人的连队,幸存者仅仅是一个掉队的战士和传达命令的通讯员。

    纵观世界战史,也只有中国,只有中国的军人才有这样的战斗精神。

    吕焕言(原志愿军20军60师178团1营2连班长,现88岁):在敌人逃走的时候,下来时我们经过一个阵地,亲眼看到有两个排的战士都坐在公路边等待敌人逃跑的时候追击、消灭敌人,枪都竖着靠在身上,人都坐得笔挺,全部冻死了。

    迟浩田(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我第一次看到战士,瞪得眼睛很大,笑咪咪的,脸上都是冰,一化以后看那很安静的,这种场面确实我从来没见过,没见过一次冻死这么多人。

    解说:直到现在,迟浩田将军提起长津湖还是唏嘘不已,迟浩田是山东招远人,小的时候曾经和父亲一起闯关东,因为有东北生活的经历,在严寒的天气中,迟浩田的父亲就曾经教过他很多御寒和防止冻伤的方法。

    迟浩田:冷的时候不要用热水,用雪来搓手搓脸没事。我别的事没记住,这个话我记住了。一冷了马上拿雪搓一搓,再搓脸,所以我是全营唯一没有冻伤的。

    解说:当志愿军的追击部队抵达水门桥的时候,他们目睹了自己战友悲壮的场面,在冻死的战士中,有一位来自上海的战士叫宋阿毛。在他的上衣兜里找到了一张纸片,写着这样一段话,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晚上6点钟的时候,陆战一师一万多名士兵,一千多辆汽车坦克通过了新架设的水门桥,在美3师的接应下,他们终于走出了长津湖地区的崇山峻岭,开始向兴南港方向撤退,志愿军9兵团依然锲而不舍的追击,唯一可惜的是第26军直到美军通过了水门桥才在齐腰深的大雪中跋涉而来。

    陆战一师此时也是筋疲力尽的状态,26军没能及时赶到展开攻势,错失了全歼陆战一师的良机。

美陆战1师在长津湖

    马曰湘(原志愿军26军77师231团1营地机炮连副指导员,现81岁):敌人都跑了,本来是要把陆战一师全部歼灭了,26军就这么个任务,我们一个营,在这个山头上就看见了敌人在下面跑,一个连是五个排,死了很多,再冻,实际上没有枪伤,都是冻伤的,主要是没吃饭,吃了饭肚子饱饱的,不会冻那么厉害,没饭,都饿得要命。

    解说:美国海军陆战队最精锐的陆战一师在长津湖战役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根据志愿军的战后统计,该师编制人数约2.5万人,战斗伤亡约7000人,其中被俘及失踪约为2500人,另有冻伤减员约7300人,而陆战第1师的史密斯师长宣布,他们部队只阵亡了969人,因伤不治死亡163人,在战斗中失踪199人,在战斗中负伤5517人,而其中绝大部分也都是冻伤。

    就在陆战一师东线溃败的同时,西线志愿军部队也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对美第8集团军展开猛烈进攻,取得了清川江围歼战的胜利,志愿军成功的收复了平壤。

    由于朝鲜北部美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失利,这彻底粉碎了麦克阿瑟圣诞之前占领整个朝鲜的妄想。在志愿军殊死奋战的猛烈攻势下,他们不得不改变作战计划,命令所有朝鲜北部的联合国军部队全部撤回到了三八线以南。

被美军称之“火炼狱谷”的山谷里的美军尸体。靴子和大衣均被志愿军剥去

    志愿军第9兵团在长津湖严寒中的殊死决战,为整个朝鲜战场局势的改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个战绩得到了中央军委的肯定。毛泽东评价说,9兵团此次在东线作战,在极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

    12月12日,这一天是美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的生日,而他的生日礼物却是美第10军在兴南港悻悻的装船撤退,除了陆战第1师之外,在这里登船的还有10万多美国陆军和南朝鲜官兵,17500台车辆坦克,35万吨物资,总共动用了109艘大型驳船。

    由于人多船少,陆战第1师阵亡士兵的尸体无法运走,师长史密斯在兴南港为他们举行了一场葬礼,一辆推土机在冰冻的土地上崛起一道深坑作为集体的墓穴,117具官兵的尸体排列在墓穴中,在牧师做过祷告后,覆盖了泥土插上了十字架,史密斯师长在墓地上沉思了许久。

    已经连续作战近20天,又冻又饿的志愿军9兵团依然没有放弃追击,这使得美军在港口上还有堆积如山的物资无法运走,他们只能连物资带港口用炸药进行了毁灭式的爆炸,并向9兵团的追兵施行了最后的打击,部署了2艘巡洋舰、7艘驱逐舰和3受火箭炮舰一字排开,以全部火力进行轰击。在整个兴南大撤退的过程中,美军仅舰炮就发射了3.4万发炮弹和1.28万发火箭弹,其火力猛烈程度甚至超过了仁川登陆。

    陈晓楠:长津湖战役是中美两国最精锐部队的强强对决,一个刚刚建国不久的国家竟然和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军事对抗,令人瞩目。

    而长津湖一战让从没有吃过败仗的陆战一师体验到了败退的滋味,志愿军9兵团当然也付出了极大的伤亡,9兵团司令宋时轮在朝鲜战争结束后返回祖国的时候,曾经就在鸭绿江边面向长津湖方向的茫茫群山泪流满面,深深鞠躬。因为长津湖一战,有太多太多的战友无法再跟他浴血奋战了,有太多太多的弟兄没法跟着他回祖国。

    解说:志愿军9兵团三个军,总计兵力有10万余人,长津湖一战,9兵团战斗伤亡14000多人,冻伤减员近30000人,冻伤减员达兵团总数的32%,严重冻伤达到22%。

    长津湖战役结束之后,毛泽东也知道9兵团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因此希望宋时轮带着9兵团回到国内休整和补充兵员。而宋时轮拒绝了毛泽东的好意,在朝鲜战场进行了短暂的休整之后,又投入到其他的战斗中。

    1950年12月15日,疲惫不堪的陆战一师终于抵达了釜山,在这里史密斯师长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大家称赞他保存了这个师的建制,突破了志愿军的重重包围,史密斯成了陆战一师的英雄和救星。经历了长津湖战役,其实只有史密斯自己的心里知道,训练最有素、意志最顽强的陆战一师从死亡线上挣扎逃生有多么的狼狈。这支王牌部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即使在太平洋战争中,最残酷的登陆战役中有未曾有过,长津湖一战让官兵的信心和斗志都受到极大的挫伤。

    美国的军方为长津湖作战的海军陆战队一共颁发了17枚荣誉勋章,70枚海军十字勋章,是美军战史上为一次作战颁发勋章最多的一次。

    《时代》周刊杂志专门撰写文章,称长津湖战役是在美军历史上无可比拟的惨烈之战,是坚忍和勇气的史诗。

    志愿军9兵团的战士也对长津湖战役刻骨铭心,那凛冽的寒风,那飘飞的大雪,凡是打过长津湖的志愿军战士,多多少少都留下了一些冻伤的痕迹。

    现在60年过去了,还在世的这些老人都已经是八九十岁了。

美陆战1师史密斯师长在阵亡士兵的墓地

    范执中(原志愿军20军58师政治部宣传干事,现81岁):现在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总感到一种遗憾。

    周文江(原志愿军20军59师177团2营副营长,现86岁):这是一排长叫张宏才,这是二排长叫纪金夫,这是三排长,这些人都死了。

    解说:20军的周文江曾经和杨根思一起被评为“全国一级战斗英雄”,当时他们有4个人一起到北京受到毛泽东的接见,而这四个人中有三个长眠在了长津湖,现在唯一幸存的周文江只能通过这些照片,来追忆那些年轻的战友了。

    曾经在长津湖指挥过新兴里战斗的詹大南老人住院半年之久了,目前他的身体状态依然不容乐观,很多老志愿军战士在提起詹大南指挥战斗的时候都说他喜欢吹胡子瞪眼,难以想象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家当年在风雪席卷的苍茫夜色中,面对美军的眼神是多么的咄咄逼人。

    27军的黄万丰对于朝鲜战场一直耿耿于怀,他所在的部队在开赴长津湖的路上曾经路过一些被美军飞机轰炸的朝鲜的小村庄,黄万丰当兵有五六年了,打仗死人的事情见的多了,但朝鲜老百姓的残垣断壁中,一个哭喊的孩子让他动了侧隐之心。

    黄万丰(原志愿军27军81师243团1连连长,现81岁):这个小女孩是敌人轰炸把她父母都打死了,就剩5岁一个小孩子,连这个椅背高都没有,我带个人过去,我以前有条短裤子给她做一套衣服,叫通讯班的战士做他们手都很巧,做套衣服给小姑娘。

    解说:这个小女孩名叫娇静子,这么一个幼小的孤儿,黄万丰不忍心看着她饿死冻死,就把女孩暂时收养在身边,黄万丰当时只有21岁,完全不会照顾小孩,所以打仗的时候就把她放在后方,行军的时候就用担子把她挑上。虽然两人语言不通,但黄万丰对她关爱有加,形同父女。

    黄万丰:冬天的衣服又给她弄两床小被,这个小孩一开始饿的那样,给她点好吃的拉的厉害,那时候也没有药,我还偷偷的把我吃的给她吃半片。

    解说:1952年,黄万丰所在的9兵团回到了国内,从那个时候起,他就一直惦念着他曾经收养的朝鲜女孩,算起来,到如今那个女孩都应该有六十几岁了。

    黄万丰:那时候咱有一个规定,不能带朝鲜人回来,我给她三个月的吃的用的,我后悔在那儿了,这个女孩本来我想带回来,我是怕人家检查出来不让我带,我怎么办,我没敢带。

    解说:志愿军过中朝边境回到祖国的时候都兴高采烈的,但是黄万丰却伤心不已,边境上并没有什么检查的程序,小女孩其实可以顺利的带回中国,这让他一辈子都后悔不已。

    1982年的时候,黄万丰有幸又去了一次朝鲜,他作为曾经朝鲜战场的战斗英雄,成为了中朝友好代表团的成员,受到了金日成的亲自接见,金日成用流利的汉语向中国的老志愿军表示了慰问。在国宾级高规格的热情款待之下,黄万丰还是念念不忘娇静子。

    黄万丰:我还想去看看那个小女孩,跟外交部一说,算了吧,不要麻烦你们了。人家的军事博物馆那建设的相当好的,还专门上他那个分界线,看三八线,看美军在那站岗清清楚楚。但是车要从他那过,他不让走。

    解说:60年过去了,直到现在黄万丰的愿望依然没能实现,他和娇静子天各一方,一直没有机会再次相见,曾经打过长津湖战役的迟浩田此后成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任国防部长。

    1996年12月,迟浩田率团访问美国,在德克萨斯州的胡德堡基地时,接待他的海军陆战队司令查尔斯上将私下里特别向迟浩田问起了长津湖战役的事情,因为他父亲就曾经在长津湖和9兵团交过手。

    迟浩田:他父亲是陆战一师的副师长,上校副师长,他说我父亲讲了后,讲到这件事,那是很激动,觉得一生难忘。你们志愿军飞机封锁轰炸挡不住,冰天雪地挡不住,大兵压境挡不住,不得了。我父亲费了很大的劲才跑出来,当时我告诉他,我们那时候基本是小米加步枪,没有飞机没大炮,完全靠勇敢精神,如果有现在的武器装备,那你父亲就当了俘虏了。

    解说:迟浩田向这位陆战一师的后人讲述了长津湖战役的经过,并且赠送给了他一本孙子兵法作为礼物,长津湖战役对于美军陆战一师来说,是一个永远难忘的记忆。

    迟浩田:谈起这件事以后啊,有点像谈虎色变,被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斗精神顽强精神吓住了,后来,谈到吃饭时,敬你一杯。干杯好几次,交了个朋友。所以我们打出了威风,打出了顽强精神,为国家争了光。

    解说:60年过去了,当白雪覆盖了碧血,当岁月吹散了硝烟,志愿军9兵团战士冒着冰雪和严寒在荒山野岭中与世界上军事实力最强大的部队,与美军最精锐的陆战第1师惨烈厮杀,用热血和生命捍卫了中国军人的尊严。

    在长津湖冰天雪地里战斗过的每一个人,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第二篇: 长津湖战役震惊全世界

珍 爱 和 平 铭 记 历 史

——观《冰血长津湖》有感

肥城市第二高级中学 孟雅男

昨晚与学生共同观看了《冰血长津湖》这部战争史诗般的影片,感触颇深。这场规模宏大的战役真实、客观的再现了当年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战争史实。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这场出征对新中国来说是首次出境作战,但却并非是中国人第一次入朝作战。纵观中国历史,能够基本实现统一的朝代大都会在朝鲜半岛打一仗,但这一次的出境作战却那么地特殊,不论是毛泽东还是任何中国领导人事前大概都不会想到,新中国刚刚建立便要经受如此严峻的考验。当时的中国军队从未有出境作战的经验,更遑论需要面对的对手是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这几乎意味着要同大半个世界进行战斗!即便如此,中国人民志愿军还是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出发了,虽然在当时人的眼中,这歌声更带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

  六十三年转瞬即逝,人们对朝鲜战争的了解也与日俱增。松骨峰战斗、上甘岭战役等等都因各种文学或影视作品而为人所熟知,但论艰苦残酷,论敌人之强大丝毫不在它们之下的长津湖之战却鲜为人知。如今这个遗憾终于被《最寒冷的冬天Ⅲ :血战长津湖》所弥补,它将六十三年前那场超越人类想象的残酷战役展现在了所有读者的面前,让人唏嘘不已。

  长津湖发源于长津江,是朝鲜北部最大的人工蓄水湖。在这里作战的志愿军第九兵团是当时中国预备解放台湾的王牌部队之一。这样一支拥有超强战斗力的部队,却在战役准备阶段就遭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后勤混乱。从战役准备阶段,到入朝作战都可以说极不充分。对此书中是这样形容的,“在1950年这个朝鲜50年间气温最低的冬天,9兵团每个班十多人只有一两床棉被,夜间,战士们将这一两床棉被摊在雪地上,十多个人挤在棉被上互相搂抱取暖以抵御零下30摄氏度的酷寒,入朝第一天,就冻伤800人。”以至于在这个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天气中,很多战士还未投入战斗就被活活冻死。这样的极限严寒对于他们的对手--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来说同样印象深刻,书中引用的美军士兵回忆录形容道:“我们所到之处,冰天雪地,平均气温在零下20多华氏度。尽管有御寒的大衣,可是仍然挡不住刺骨的寒风。直到今天,每当我回忆韩战,总是想到那寒风刺骨的冬天。”但美军毕竟是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军队,当志愿军连吃个土豆都必须用腋窝暖化之后一层层地硬啃之时,美军却可以在感恩节肆意地吃火鸡大餐。这样后勤上的巨大差距换了其他任何一支军队来恐怕都会绝望。

  哲学家萨特曾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由此可知,信仰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一旦怀抱信仰,相信未来,就会无所畏惧,创造奇迹。因此,拥有坚强信仰的志愿军创造了在几乎没有补给、严格进行隐蔽伪装的情况下,在极寒的严酷境地中,连续行军10天、平均日行军30公里的伟大奇迹。只有这样的军队,才能在后来更为惨烈的战斗中让世界震惊!

  相对于志愿军,美国军队的战斗力往往被误认为是现代化的科技和武器所带来的,他们的自身的战斗力似乎不值一提,不过是一些少爷兵,怕死且胆小罢了。可事实却并非如此,在书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一支与以往宣传中截然不同的美国军队,在战斗中,美军与志愿军一样,都有着不顾一切的决心,令人难以置信的勇气。他们陷入重围却并不慌乱,虽然在撤退却井井有条。他们的殿后部队尽职尽责的挡住了志愿军的追兵,摧毁了自己认为重要的军事物资,他们的开路部队按照命令,对每一个阵地发起凶猛的冲锋。在一条桥边,志愿军舍生忘死两次炸掉了这座桥,但都被美军修好。但没成想,神一般的志愿军敌后侦察兵第三次炸毁了这座桥,这次连桥基都没给美国人留下。可美国空军居然从日本调来8套每套重达1.1吨的车辙桥组件空投到美军阵地,然后在悬崖上仅用两天不到的时间就架设了一座载重50吨、可以通过撤退部队所有车辆的桥梁。记录展示了这两支军队的可敬可畏之处,一支部队把人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另一支部队则展现了赤裸裸的工业暴力之美。这两支军队用钢铁一般的意志和精神,在这酷寒的冬天,迸发了一场足以闪耀整个世界战争史的战斗。

  实际上,对这场战斗而言,穷究战争的胜负已毫无必要,不论是志愿军在极端劣势的条件下击退美军还是美军陆战1师进行了一场成功地“敦刻尔克大撤退”,这都已经成为了过去,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双方军队因为坚定的信仰而表现出的钢铁般的意志。唯有坚定的信仰,才能撑起民族的脊梁!

第三篇: 长津湖战役震惊全世界

说句老实话,我一贯地不愿意去写朝鲜战争中具体的战例。因为实在写不下去。几十万血肉之躯,哪一个都是爹妈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又有哪一个不被爹妈寄托了无限的希望?结果,枪声一响,爹娘白养,都躺在朝鲜冰冷的泥土里,还被他们用血肉之躯保住的金日成掘了一次墓。俺自己的两位堂兄就是志愿军战士,一个舅舅在志愿军空军,另一个舅舅也从朝鲜负伤归来,虽然他们都没有葬身朝鲜,但也从他们的口述中知道曾经的惨烈。既然如今有那么些躺着说话腰不疼的家伙喋喋不休,没完没了地意淫,只好说几句。

志愿军在朝鲜,包围美军一个团以上兵力的战例只有两次,第一次是在第二次战役中长津湖之战(美韩方称为下碣隅里之战);另一次是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砥平里之战(我方亦称横城反击战)。而我们的文字宣传资料包括彭德怀的谈话,都说,志愿军歼灭美军一个整团的惟一战例就是长津湖作战,且美军第7师第31团的团旗也挂在军博,似乎无懈可击。

1950年11月28日,毛泽 东电令彭等,并转九兵团宋时轮等:“此次是我军大举歼敌根本解决朝鲜问题的极好时机,西线争取歼灭五个美英师及四个南〔朝〕鲜师,东线争取歼灭两个美国师及一个南〔朝〕鲜师,是完全可能的”;12月4日电令:“敌已下令由下揭〔碣〕隅里以飞机撤走被围之美军五七两团,望宋陶覃迅速控制下揭〔碣〕隅里飞机场不使敌军撤走,并对五七两团之南撤部队予以歼灭,只留下其在柳潭里地区之固守部队围而不歼,以利钩〔钓〕鱼。”同日,毛亲笔写的新华社新闻稿向全世界宣布:“东线方面,被朝鲜人民军及我国人民志愿军在咸兴北面长津湖一带地区所切断和包围的美侵略军陆战第一师、步兵第七师两个师的主力,已被歼灭一大部分,残敌继续被歼击中。又咸兴向北面增援的敌军,已被数次击溃,并受到歼灭性的打击。”该稿件当晚广播,次日见报。不过广播里还说:“歼灭美国海军陆战第一师不过是个时间问题。”到战役结束,17日,毛致彭、宋等电:“九兵团此次在东线作战,在极困难条件之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由于气候寒冷、给养缺乏及战斗激烈,减员达四万人之多,中央对此极为怀念。为了恢复原〔元〕气,养精蓄锐,以利再战,提议该兵团在当前作战完全结束后整个开回东北,补充新兵,修整两个月至三个月,然后再开朝鲜作战。”(以上引文见《建国以来毛泽 东文稿》第一册,P689,P708,P710,P724。)仅根据上面电文,我们不难判断:长津湖一战,老毛歼灭两个美军师加一个南朝鲜师的命令变成“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而宋时轮的九兵团“减员达四万人之多”,不得不调回国“补充新兵”了。

战场情况如何呢?所述美海军陆战一师、陆军步七师确已被九兵团3个军包围,这三个军应属加强军,每个军配备四个师。将第30军88师、89师和第32军94师分别调入九兵团所属三个军,使各军均下辖四个师,并将在苏南、上海等地招收的数百名青年学生和在四川起义的原国民党军第十六兵团董宋珩部约1.5万人分别补入九兵团各军,基本达到了每师一万人,每军五万人的标准,全兵团共十二个师约16万人。

美陆军第三师由咸兴北上增援,沿着海边前进,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少将认为自己可以突围,陆三师便沿着海边布防接应阵地,未投入作战。这时有一件小事:九兵团从福建开进朝鲜,着装仍是夏装。为了赶着投入战斗,入朝前发给棉衣棉裤,无内御寒服装。而美军前线要求空投弹药,美军司令部方面分析认为:弹药补充是次要的,御寒装备是主要的,首先保人身安全避免冻伤为主。如果没有弹药作战,可以投降。但冻死冻伤是绝对不允许的。于是空投了御寒装备而非弹药,这是两种军队生命观念差别的体现。1942年11月,鉴于一个姓苏立文的家庭有五兄弟同在一艘军舰上服役,而此舰在对日作战时被击沉,五兄弟同时葬身太平洋。美国国会通过《苏立文法案》,严禁同一家族的兄弟全部上前线。《拯救大兵瑞恩》描述的就是执行这个法案的一个案例。在一位美军阵亡战士的墓碑上刻着他母亲的话:“对于世界,你只是一个士兵。对于我,你就是整个世界!”当我们读罢报纸上曾经大力宣传过的,黄继光母亲送另一个儿子参军的事迹,如何理解这两种境界?

作战时气温下降至零下二十多度至零下四十五度之间,九兵团冻死冻伤极其惨重,美军缴获的我军第27军战场总结称:“食物和居住设施不足,士兵忍受不住寒冷。这就发生非战斗减员达1万人以上,武器不能有效的使用也是一个原因。战斗中,士兵在积雪地面野营,脚和手等冻得像雪团一样白,连手榴弹的弦也拉不出来。引信也不发火。手脚冻得不好使了。迫击炮的身管因寒冷而收缩。迫击炮弹有七成不爆炸。”“我们战术呆板。对敌估价过低,分散了兵力,上级部队过于分散,小部队过于集中。机动过程中,先头3个师之间距离太大营和连那样的小部队又太密集,兵力展不开。再有侦察不周密,因此,投入敌人的火网,受到重大损失。”美军缴获的第26军作战总结称:“士兵饿了吃冷食。有的人两天中只吃几个山芋。因此,不能保持战斗所需要的体力。而且,伤员也不能后送。我们的火力根本不足,想使用火炮也没多少弹药,而有不少炮弹还是不爆弹。”绝了,电影《甲午风云》里的场景在长津湖作战中重现了,苏联老大哥卖的军火!该总结描述美海军陆一师:“步兵、坦克、炮兵和飞机间的协同,惊人地密切。不仅纵深地使用了重火器,而且与轻自动火器、火箭筒和无后坐力炮,也都做了协调一致的配置。这些火器都是隐蔽配置的,所以在我军接近至70-100米时,突然开始射击,使我步兵难于展开,并造成了伤亡。”缴获的第20军总结道:“我们分割包围敌人是成功的,但在逐次歼灭敌人上却是失败的。下级部队没有执行上级的命令。例如,由于没有歼灭柳潭里之敌,也没有歼灭下碣隅里之敌。下级部队提出提前开始战斗,各个歼灭敌人的意见,由于上级没有批准,就给敌人以突出包围圈的机会。我军的通信联络是不顺畅的。例如,从上级司令部得到指示需要2天以上。由于敌情变化迅速和我通信联络迟缓,我们就失去了有利战机,上级命令也无济于事。”眼瞧自己的部队伤亡惨重,宋时轮伤心至极,要求辞职,毛只得派宋的老首长陈毅亲自去安抚。这次团团包围美军的我军第九兵团已失去作战能力,撤回东北,直至3月18日第四次战役第二阶段才重返朝鲜。(本节参阅日本陆战史研究普及会编《日本人眼里的朝鲜战争》,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下部第1-110页。)

中国的文人们有大量描述长津湖作战的故事,例如王树增所著《中国人民志愿军征战纪实》。这些作品善于描述具体的作战故事,用某一个局部如何威风八面地打了什么漂亮仗之类,甚至不吝笔墨大写杨根思之类英雄以壮行色。说到具体伤亡,则用“中国军队在东线战场的损失没有公开的确切数字记载”作最好的搪塞,就连毛电报里“减员达四万人之多”也不算数了。

美军又如何呢?各国随军记者分别记录、拍摄了作战实况,女记者希金斯后来还出版了《朝鲜战争》一书,详细地报导了长津湖作战的每一个进程。这些介绍丝毫不隐瞒美军艰难困苦的作战以及准确无误的伤亡记录,也有他们胜利的记载。史密斯少将在接到退却命令后,从容地告诉记者们:“退却,是被敌人所迫,向友军保持的后方地域转移。但是,这次作战,后方也被敌人占领着,而且,打垮敌人也是我的目的之一。因此,我们不是退却,只是要对不同的方向实施进攻。”就在毛广播宣布陆一师“已被歼灭一大部分,残敌继续被歼击中”之次日,美军运输指挥司令丹纳空军少将飞抵下碣隅里,建议用C-47“空运撤退全部兵力”,史密斯断然拒绝了这个建议,只同意运走伤兵,其余的部队随他作战前进,从地面执行麦克阿瑟的撤退命令。陆战一师从兴南港登船撤离的人数是22215人,还有约1000名重伤员已直接空运日本。最后统计损失:阵亡83人,负伤后死亡20人,失踪7人,伤506人,合计616人,主要是师辎重队的伤亡,作战部队基本无损。这就是老毛广播的“已被歼灭一大部分,残敌继续被歼击中”的美国海军陆战第一师。

根据美军战后公布的资料,陆战1师从10月26日至12月15日的伤亡情况(从元山登陆进入东线战场到从兴南登船撤出整个东线作战,而非仅指长津湖之战)是:阵亡604人,伤重死亡114人,失踪192人,伤3508人,战斗伤亡总数为4418人,另有7313名非战斗减员,主要是冻伤和消化不良,但在战役期间大部就已伤愈归队。此外陆战队飞行员还有8人阵亡,4人失踪,3人负伤。这样的伤亡数量对与1个编制人数为2.5万人的作战师来说,能称得上是重创吗?

关于美陆军第七师,其受到攻击的主要是第23团1营、第31团3营和第32团1营,这3个营即彭德怀说的惟一全歼的第31团,军博那面旗就是第31团的。这三个营分别坚守长津湖附近三个阵地,以掩护陆军第七师撤退。战斗中第31团团长麦克莱恩阵亡。激战过后,这3个“被全歼”的营原有人数2500人,此战后归队1050人,损失约3/5。在这三个营的掩护下,第七师顺利突围抵达兴南港。(亚历山大著《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84-396页。)

麦克阿瑟先是拒绝承认中国军队介入朝鲜战争,甚至第一次战役打击了美军,有诸多志愿军官兵被俘的情况下仍认为是小股部队。11月24日再次发起攻势后,遭到中国大规模军队的迎头痛击,这时麦克阿瑟转而惊慌失措,匆匆下达全线撤退命令。此举造成美国朝野人心惶惶,美军也遭到从未有过的大溃败。就连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也认定败退,杜鲁门慌乱之中于1950年12月15日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甚至说出使用原子弹的话来,引发西方盟国一片混乱。美国国内则认定美军陆军第七师与海军陆战第一师注定要被全歼,当然,这与毛泽东亲笔撰写的新闻稿不无关系。然而,就在杜鲁门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的当天,已被毛宣布“已被歼灭一大部分,残敌继续被歼击中”的海军陆战第一师、陆军第七师,以及未加入战斗的陆军第三师,总兵员10.5万人,连同朝鲜难民9.1万人,车辆1.75万辆,其它军事物资35万吨,以完整建制安全撤离北朝鲜,24日撤离完毕,全部抵达釜山。尤其是海军陆战第一师,这个被各种不详的流言环绕的部队基本无损地抵达釜山,随即又投入了抗击第三次战役的作战,而围歼他们的第九兵团却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出战斗回国修整。严格地说,这是两种不同的生命价值观造成的不同结果,不给武器给寒衣,美军从容地应付了严寒的袭击,而第九兵团甚至有成建制的士兵冻死在阵地上,惨不忍睹。

长津湖作战的战略意义是一扫美国上下的悲观气氛。美国《时代》周刊社论写道:“第一陆战师突出自诩不败的中国军队的重围到达兴南,带着装备、伤员和俘虏启??去釜山时,朝鲜战争就可以采取不同的样式了。长津湖作战的消息、照片和电影等对决定合众国的政策,比大辩论(注:当时美国朝野正在进行是否撤军回国的辩论)的所有言论作用都大。美国人民和得到加强的第8集团军,现在决心留在朝鲜。”

1951年1月1日凌晨,毛力斥彭德怀的异议(彭认为志愿军经过两次连续的战役,迫切需要修整,从政治意义上亦不应跨越三八线),下令发动了第三次战役,为的是消灭三八线:“所谓三八线在人们脑子中存在的旧印象,经过这一仗,也就不存在了。”李奇微却采取了节节抵抗,消耗敌方有生力量之后便后撤的战术,放弃汉城,一直撤退到37度线附近。与此同时,联合国内诸多其它国家提出停战方案,均遭毛拒绝。然而,当志愿军攻势稍停,李奇微立即命令展开局部追踪反攻,主力则设置37度线附近的防卫阵地。双方均无包围及反包围之情况。1月31日,李奇微下令进行大规模战斗侦察,不给中朝方以重新编成的时间,2月3日进占砥平里。11日,中方发动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13日,志愿军3个师包围美军第23团加一个法国营。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撤出砥平里的建议被李奇微否决,李下令死守,决不允许中朝军队夺回砥平里,否则美第九军右翼空虚,一旦遭袭,必然危及整个防线。美23团团长弗里曼率部布置环形防线,准备死守。彭德怀则严令包围砥平里的第39、40、42军主力全歼守敌,拿下砥平里。血战进行了三天两夜,在付出重大牺牲以后,援救砥平里的美军第五骑兵团突破打援部队的层层防线,突进抵达砥平里,它的抵达使23团振奋起来,显示出更顽强的战斗力。18:30,彭德怀只得下令撤军。此战乃志愿军入朝以后联合国军首次击溃志愿军竭尽全力的攻势,坚守住了阵地。须知,除了打援部队之外,我军3个师围歼美军一个团加法军一个营结果却失败了。而美军抵达的增援部队实际上只有五辆坦克搭载着23名步兵,且其中13名是伤兵,弹药也打光了。志愿军仅遗弃在砥平里的尸体便达几千具,39军117师政治部主任吴书亦在此战牺牲。另有数百人投降,当了战俘。直至1989年,美国历史学家考察砥平里,还发掘出来19具志愿军烈士的遗骸。

李奇微认为,砥平里战斗是整个朝鲜战争的转折点,美军中关于志愿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彻底破灭,尤其是对于联合国军其它部队,鼓舞作用非常强大。事实上,此战过后,志愿军再也没能包围美军的任何部队,甚至连像样的仗也没打成过,只剩下拼命一着。相反,60军180师却在五次战役中被围歼。5月26日,毛致电彭:“历次战役证明我军实行战略或战役性的大迂回,一次包围美军几个师,或一个整师,甚至一个整团,都难以达到歼灭任务。这是因为美军到现时还有颇强的战斗意志和自信心。为了打落敌人这种自信心以达最后大围歼的目的,似宜每次作战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我军每一个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美英土军一个整营,也就够了。”电文下面就是毛关于歼灭一个整营的办法,列举了解放战争时期如何打蒋介石的战例。这与本文开头引用的一战要歼灭美英军七个整师之电令,判若两人。因为朝鲜战争中毛的所有电报都必须禀报斯大林,而斯大林5月29日给毛的答复讥讽道:“还没有任何根据可以认为,英美军会像蒋介石那样愚蠢,使你们能够按照你们的选择每次歼灭敌1个整营地歼灭其军队。”(引文参阅沈志华编《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中册,第772、774页。)

但是,美军的反攻节节挺进,在上述电文来往的几天里,到六月初,美军攻占预设的“怀俄明线”。而毛已经心虚了,6月3日,派高岗陪同金日成到莫斯科请求苏联出面呼吁停战,这与年初坚决拒绝联合国停战提案又判若两人了。13日,斯大林复电:“关于停战。我们认为,现在停战是件好事。”事实上,五次战役我军全线溃败,尽管范弗里特暴跳如雷要求至少攻占平壤,但杜鲁门宣布:“在这次战争中,我始终不变的坚定信念证明,联合国不允许侵略者将以不良的行为得到的成果据为己有。但是,我认为美国的真正敌人是克里姆林宫,而且不会忘记,只要这个敌人在幕后操纵,就不能浪费美国的力量。”不允许范弗里特越雷池一步,朝鲜战争于是进入谈判阶段。

(未注明的引文参阅:王树增《中国人民志愿军征战纪实》;军事博物馆《抗美援朝战争纪事》;国防大学译著《美国兵在朝鲜》1,2,3册;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毛泽东军事年谱》等出版物。)

第四篇: 长津湖战役震惊全世界

《长津湖战役》观后感

长津湖战役(The Battle of Chosin)发生在1951年11月27日,当时,陆战一师前进到长津湖西侧,这里连绵的山地。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已经陷入了十万大军的包围中。影片中一张战场形势图,显示了双方战场态势。蓝色为陆战一师的位置和突围路线。湖东侧是陆战一师的1团和5团共8000人,湖的南头是陆战一师师部和部分工兵,有3000人。湖东侧是陆军第7师31团在担任右翼掩护,有4000人。合计总兵力有18000人左右。另外,在战斗中陆战一师还得到第一航空联队的空中支援。红色为另一方部队,形成一个包围圏,为9兵团的20J,27J和26J共三个军,最终投入兵力计15万人。中间浅蓝色是长津湖,它是截流长津江的水库,长津江流入鸭绿江。

老后视角

这部影片,以老兵的视角回顾那场惨烈的战斗,无涉胜败。零下40度的严寒,使战斗变得更加悲壮。健在的.老兵在讲述这个故事时,充满感情。离开战场就不再敌对,他们对敌方军人流露同情和敬意。六,七十年过去了,当年爱吃冰激凌的年轻人,都垂垂老矣,但他们依然可爱。

战死的士兵在掩埋前保持冻结的姿势

被俘士兵的脚冻成冰坨,陆战队士兵脱下鞋来,发现脚趾被冻掉在鞋中

陆战一师师长,作为主角,在影片中一带面过。史密斯将军是个富有经验而且非常谨慎的指挥员。陆战一师深陷重围未被歼灭,很大程度得益于他的指挥。

第7师31团遭到毁灭性打击,只幸存300余人,费思中校最后指挥突围时阵亡。

战斗结局

陆战一师最终突出重围,一路撤到兴南港,乘船离开了。同时带走了9万多北朝难民。此役美军伤亡5000人,其中第7师31团占到3000多人。战役双方共伤亡数万人。

陆战一师1941年2月1日成立,在太平洋战争中,参加了瓜达尔纳尔岛战役、格洛斯特岬战役、贝里琉岛战役‘冲绳岛战役,对日作战屡建奇功。二战后,参加了越南战争、海湾战争和在索马里进行的“重建希望”人道主义救援行动。

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

这部影片中除了几个历史学家外,其他的解说都是老兵们的语言,即使他们不出现于画面。他们心里没有仇恨,会拥抱昔日的对手。老兵们有自己对胜败的诠释他们觉得,虽然没有胜利,但是南韩还在,值得去战斗 。此生无悔,一点也不!

9万多难民随着陆战一师撤离了,看这画面上那些妇女和儿童,感到一丝丝欣慰。

本文链接:https://www.win-tfx.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811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热门标签
Copyright © 2024 冰冰文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9005744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