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冰冰文秘网 > 专题范文 > 调查报告 >

大学生日常生活调查报告五篇

时间:2023-01-12 10:50:03 来源:网友投稿
导读: 大学生日常生活调查报告1  经过了3个月的细致调查分析之后,近日,*扶贫基金会发布了专门针对“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

大学生日常生活调查报告1  经过了3个月的细致调查分析之后,近日,*扶贫基金会发布了专门针对“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日常生活调查报告五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日常生活调查报告五篇

大学生日常生活调查报告1

  经过了3个月的细致调查分析之后,近日,*扶贫基金会发布了专门针对“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结果,结果显示:38.1%的特困女大学生每个月从家里得到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15.7%的特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25.3%的来自城市家庭;非西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来的特困女大学生一样贫困;特困女大学生有三难:求学难,勤工俭学难,找工作难,甚至连谈恋爱都是一种妄想……

  一个案例“油多了不好。”记者劝孟娜打一些油多一点的菜的时候,她这样说,并执意要记者多吃一些带肉的菜,而她只要了一份1元钱的炒粉丝。这还是在记者在场的情况下,如果是*时,她只要8毛钱的豆腐、土豆或者6毛钱的白菜。

  孟娜是*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20xx级学生,她的家乡在河南柘城。孟娜家里一共有6个兄弟姐妹,还有一个70多岁的爷爷,加上父母,一共有9个人。20xx年,孟娜考上了*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父亲卖光了家里能卖的所有粮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钱的亲戚朋友,才把她送到了北京。

  孟娜所在的专业每年需交学杂费共6200元。孟娜没那么多的钱,她身上总共不过2300元。她拿出1400元交了学杂费,自己留下900元做1年的生活费用。没有交上的学费只能慢慢补。

  学校每个月给每个学生发放107元的生活补贴,孟娜还在学校申请到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在那间放了40多台电脑的屋里,孟娜每天用半个小时进行清理,这样下来,每个月能挣上80来块钱。

  孟娜不敢上街买东西,一要花车费,二来东西贵。前几天实在太热,她花20元买了一件T恤;实在没有鞋穿了,又花30元买了一双鞋。孟娜柜子里还有一件春天买的外套,值19元。

  孟娜是学校里的特困生,但她并不是惟一的。在*扶贫基金会调查的农、林、师范类高校中,像孟娜这样的特困女大学生,超过了学生总人数的15%,她们“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而*扶贫基金会这份《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在一般的综合性院校,特困女大学生的比例也达到了8%。

  五组数据:

  15.7%来自独生子女家庭,接受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19.4%来自农业大学,6.6%来自林业大学,6.6%来自医科大学,15.3%来自师范大学,52.2%来自综合大学。70%以上的贫困生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农村经济不景气,家里缺少劳动力,致使收入只够维持温饱。同时,由于近几年城市贫困家庭尤其是下岗职工家庭数量日趋加大,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比以前有所下降,使城市家庭供养大学生也面临诸多困难。在此次调查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中,就有25.3%的贫困生来自城市家庭,其余74.7%来自农村。来自城市的贫困女生中,绝大多数都来自双亲家庭,只有11.9%的女大学生来自单亲家庭,0.5%的贫困女大学生是孤儿。另外,15.7%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84.3%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子女的家庭。

  93.7%月生活费不足200元,贫困女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水*都很低,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调查显示,贫困女大学生的父母每月能支付给她们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的有38.1%,100元到200元之间的有44.3%,在200元以上的仅为17.6%。贫困生每月生活费支出在51元到100元之间的占28.7%,支出在101元到150元之间的有37.9%,200元以下的比例总共达93.7%。

  此次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有45.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只能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有42.2%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必须用心计划,才能维持生活;还有高达6.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特别困难,已经无法维持,不能继续上学。

  84.7%的人承受经济困难的压力,因为贫困,女大学生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业余生活有诸多阻碍。调查显示,84.7%的贫困女大学生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60.2%的承受着学费书费上升的压力;48.5%的承受着生活费上升的压力;42.0%的承受着学习紧张的压力;还有28.1%的承受着考试不理想的压力和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事情的压力。

  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28.2%的同学不愿让他人知道自己的心事,36.8%的学生选择向过去的同学倾诉,31.4%的选择向现在的同学倾诉,28.0%的向家人倾诉,17.4%向学校、教师倾诉。

  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有66.2%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勤工俭学;有83.8%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学习,只有9.6%贫困女大学生有休闲、娱乐活动。勤工俭学的工作主要是校内勤工俭学和家教,所占比例分别为50.3%和45.5%。

  贫困女大学生为了学费和生计,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甚至上课时间外出打工挣钱。挣钱只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根本谈不上增添学习用品、书籍、资料等,更谈不上进行形象建设。有56.6%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服装,有65.9%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化妆品。

  仅有4.1%的贫困女大学生赞成恋爱,因为经济的贫困的环境的压力,谈恋爱对贫困女大学生来说成为了奢侈品。调查显示,仅有4.1%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持赞成态度;有34.7%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无所谓;有26.8%的贫困女大学生不赞成;还有34.4%的贫困女大学生甚至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在个人将来就业的问题上,有2.8%的贫困女大学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有6.7%的贫困女大学生对于个人将来就业没有信心,茫然不知所措;有43.1%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应该有一份工作;有47.4%的贫困女大学生对自己很有信心,认为毕业后会有一份称心的工作。

  在接受帮助的问题上,86.1%的贫困女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82.5%的贫困女大学生希望在学费上得到帮助,40.3%的希望在生活费上得到帮助,38.2%希望得到培训,24.2%的人希望得到心理指导。

  73.0%的人籍贯在非西部地区,此次调查发现,来自非西部地区的女大学生和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一样贫困。有27.0%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籍贯在西部地区,有73.0%的贫困女大学生籍贯在非西部地区。

  非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的比例为47.2%,高于西部地区5.6个百分点;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用心计划,可以维持的比例为45.6%,高于非西部地区4.8个百分点。

  无论是西部地区还是非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大学生,都承受着很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承受来自于家庭经济困难、生活费上升、学习紧张和考试不理想的压力比例分别为:86.8%、51.7%、45.9%、32.2%,分别高出非西部地区2.6、4.3、5.2、5.8个百分点;非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承受来自于看不到个人前途、生活单调、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的事和无知心朋友的压力比例分别为:11.8%、16.3%、28.9%、25.3%,分别高出西部地区1.6、2.6、3.0、19.9个百分点。

大学生日常生活调查报告2

  近年来,高等教育已呈大众化趋势,大学生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思想状态已日趋多元化,关于大学生校园生活的调查报告。为了了解我校目前学生的业余生活状况,摸清他们的思想现状,便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对学生业余生活的引导。

  本次调查提纲共涉及了学生的消费现状、学生恋爱现状、学生在校时间的分配和学生现有校园文化生活等四个项目。问卷采取无记名的方法,调查结果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前学生的业余生活状况,也反映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为我们今后如何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对校园业余生活的需求,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和对学生业余生活的引导和思想教育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一、普遍问题

  (一)恋爱方面

  根据调查显示,我校学生的恋爱现象较为普遍,在学校里成双成对的情侣也几乎随处可见,从回收的调查问卷中显示大学生对恋爱的认可程度也非常之高,达75.53%,而且大学生在选择自己恋人上已趋多元化,不只是以貌取人了,更看中对方的人品、学习成绩、家庭背景,综合考虑的人占调查总数的70.21%,这也说明当代的大学生已日趋理智。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的恋爱目的是正确的,但也有一部分人存在着某种问题,特别是男生,有个别同学恋爱是为了追风,也有绝少数是为了金钱,而女生中这种思想基本没有。从对恋爱与学习的问题上看,超过半数的同学能够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能较为妥善地处理时间上的分配;从对恋爱中两人所谈论的话题和对恋爱的结果来看,大部分人对将来不抱多大希望(占63.78%),所以在*时交谈中也很少涉及到将来两人的打算。

  (二)校园文化现状方面

  从调查结果显示,现有校园文化生活远远不能满足同学的需求,有88%的同学认为学校的业余生活不够丰富;虽然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在丰富同学的业余生活,如大力发展学生社团,以社团活动带动校园文化,而调查结果表明,有73%的同学认为参加学校社团和学校的一些活动,对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和提高能力的作用不大。因为他们认为这些社团和活动不够实力,涉及面不广,活动质量不高,太形式化,有些纯粹是为了搞活动而搞活动。

  (三)在校时间分配方面

  贫乏的校园文化导致学生对课余时间的分配也十分不协调。在调查的学生当中课余时间中没有参加社团活动的占51%,这表明有一半的同学没有参加到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去。而在课余同学花在学习、看书上的时间也很少,其中一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少于1小时的占了24%,而花在上网和其他娱乐项目上的时间远远超过花在学习和看书上的时间。

  二、问题与思考

  (一)大学生消费结果趋向多元化,有些同学片面追求高消费、贪图享受、赶时髦,有的同学经常成双成对地出入麦当劳、肯德基,与老乡经常出入饭店、酒家,不惜花大笔的电话费、上网费、娱乐费。根据调查和日常的观察,在一些同学中还存在着盲目攀比、摆阔追风,有的同学认为自己没有更多的钱买时尚的服装而缺乏自信心,觉得低人一等。还有一个问题非常值得考虑,调查结果显示很少有同学想过自己勤工俭学,通过自己的劳动来为自己创收,或是有部分同学想到过但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

  (二)学业与恋爱都深深地吸引着当代的大学生,他们也想在人生的坐标上寻找着两者的结合点,大部分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既想学业有成,又想恋爱成功,一样都不想放弃。但实际上往往事与愿违,一谈起恋爱来,就把学业抛在脑后,尤其是感情出现波折的时候,更是心猿意马。同时在他们失恋的时候,不能冷静的面对,在自尊心受到伤害的同时产生了失望心理和报复心理,以至于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

  (三)现有的校园文化氛围,不能满足同学的日常需要,这也是校园的学生业余活动的场所不能满足学校发展所造成的。在学校里学生的业余生活很单一,除了能去去图书馆、阅览室,大部分还是选择去网吧,学校周围的一些娱乐场所也比较低档,这些因素导致学生感觉业余生活单调、乏味。

大学生日常生活调查报告3

  炎炎夏日,烈日当头。暑假马上开始,我参与了这次“大学生暑期生活”调查,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当代大学生如何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去充实丰富自己。调查的方式为问卷调查及网上资料调查。

  暑假,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放松身心,提高自身修养的大好时机。能够把握这短暂的两个月时间真正去学点什么,做点什么应该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考虑的。

  1、社会实践,兼职打工:

  时下,大学生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

  有52%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0%;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20%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0%;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22%)、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7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2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2%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2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20%。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该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应该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0%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12%会选择周末。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22%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2%。

  2、埋头苦读,继续深造

  暑假,成为一些大学生备战的“黄金时期”。参加各类培训班早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各类形形色色的招生广告在校园内随处可见,暑假报名参加英语、电脑培训班的大学生,大都是为了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将来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取得多个文凭、证书更有利于找到理想的工作。还有不少大学生趁寒假报名参加汽车培训,为了将来更方便找工作,即使找工作时用不上,也对自己有好处。此外,不少大学生到图书馆、书店“充电”,摄取精神食粮,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等。这些大学生如果能够劳逸结合,在用功学习的同时放松自己的心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与时代不相吻合,暑假是一个充电的好机会,也是一个了解社会的良机。

  3、外出旅游,饱览风光

  大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接受美的熏陶,包揽祖国山河风光,使生活张弛相济、劳逸结合,使人脑得到精神保健、生命获得和谐运动,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潮流。部分大学生利用寒假欣赏名山大川,不仅丰富了阅历,增长了经验,从外出经历中体会人生,感触社会,同时也能体验到出门在外的不易出行旅游,度假观光,与同伴相互照顾,增进了解,培养提高了与人交流的能力。

  4、“无聊”一族

  在放假前早已经制定了周密的假期计划,但是回到家后睡觉、看电视、上网、看小说成了部分大学生在假期的主要活动,没有假期盼假期,假期到了又觉地无聊,由此这就引发出了一部分人整天过着中午睡到12点、晚上看到12点、吃到12分饱的无聊生活;还有一部分人干脆整天不回家,三五成群的结伴左窜窜、右溜溜,没事打牌、上网、喝酒、吸烟......短暂的几个月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在被我问及的一些人中都是千篇一律的这样回答:回家太无聊、太没意思了......

  对于大学生们喊寒假无聊、没意思的这一客观事实,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们深思。其一,大学生们因为假期的到来,某种程度上达到极度兴奋以致自制力减弱过度放纵。其二,大学生们抱着在学校吃够了苦头,回家则要好好享享清福的念头,整天只顾自己清闲而忽略了多帮父母分担点家。其三,我们大学生不注意与父母沟通,由此常常造成两代人之间不能互相理解,近乎形成"冷战"。其四,大学生们缺少社会实践,往往安静的呆在家里而不敢或不想出去风风火火地闯一闯。通过对暑假生活调查,我们不由得感到欣喜,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风貌,同时也感悟到大学生们独特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暑假成为很多大学生学习的新阵地,展现青春风采,施展一技之长的好机会。总之,大部分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度过一个健康有意义的暑假。

大学生日常生活调查报告4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所以,*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值得重视,而且刻不容缓!

  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均年龄20、8岁,*均年级为2、1年级。

  2、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8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1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65人。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3、资料处理: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2003进行分析和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

  2、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3、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4、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5、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贫困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2000元居多,而贫困生的家庭月收入以500元-1500元居多,有25%还是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特困户。

  6、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

  7、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是否会计划月生活费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仅为28、4%,男同学则为37、1%。

  8、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三、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2)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

  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3)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

  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4)恋爱费用支出过高。

  大学生刚开始恋爱为稳固恋情和讨恋人欢心所付出的恋爱费比较高,这是大学生消费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这种不合理的消费也会导致一种错误价值观的形成,容易让大学生们认为爱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所以,恋爱支出过高的现象应制止。

  (5)贫困生的消费水*虽然偏低,但消费构成比较合理。

  贫困生因为消费能力有限,他们日用的资金来源除了家里提供之外,还有国家、社会资助和勤工俭学等途径。正因为他们的钱得来不易,故他们会对生活的各种开支精打细算。他们主要的花费在于饮食、生活用品和学习充电方面。另外,由于对接触社会的要求更为强烈,他们能够把握到社会一定的消费动向,而能否择优地去跟随。

  (6)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

  调查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组成不很合理,但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己的一笔积蓄。

  2、大学生消费构成不合理的因素分析。大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成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迷惑。但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这种种消费不合理现象,不仅仅与大学生本身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特性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密不可分。

  (1)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首先,学生的高消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社会上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费方式,大学生是对社会潮流有敏锐触角的群体,加之相对缺乏自主判断力,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很容易就会从此走进了消费的误区。

  (2)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

  学校也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介体。大学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之中有了苗头,大学生们就会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对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就算有类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够或教育意义不强。

  (3)家长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

  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养,现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家长们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四、对策与建议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5、大学校园应形成更好的消费氛围。学校氛围的影响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至关重要。但是,针对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在校内开展消费道德教育不应是单纯的说教,而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以引导。所以,我们在此呼吁学校方面应注重对大学生消费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可以把勤俭节约这项*的传统美德加以发扬,能够在校规、校训上加以体现。这样的措施不仅能使大学生们重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还能从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抓起,从而使广大学生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大学生日常生活调查报告5

  一、调查背景、意义、目的

  背景说明:据统计, 在*, 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2.7吨, 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方米的居住面积, 开1.6 l 车上下班, 一年乘飞机12次, 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吨。 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全球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 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想象:如果不提倡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我们的生存环境将会越来越怎样 ?

  调查的意义:通过调查, 让学生认识:保护环境, 保护动物, 节能减排这些环保理念应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 低碳生活更应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理念正渐渐被世界各国所倡导。让每一个大学生都自觉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是大学教育面临的新课题。通过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意识,进行气候变化宣传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

  二、调查内容

  节能减排,是目前社会人人必须为之努力的工程。从当前的经济社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难循环”的“三高一低难循环” 发展方式来看,节能减排问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困扰着我们。由于公众的节能减排意识不强,掠夺式的快速发展对全球气候产生了重大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亟需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改变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那么,低碳对我们的生活到底产生哪些重要的作用?我们距离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生活又有多远?为此,我没有采取传统的纸质问卷方式,而是通过网络、电子邮件和短信的方式随机调查了100名在校大学生,了解大学生低碳生活意识和他们对低碳生活方式的认知度和参与情况,从而宣传和倡导大学生养成低碳生活方式。

  三、现状

  20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使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12月8日,世界气象组织提前公布的“2009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面升高。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最新一项调查显示,本世纪末海*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南太*洋岛国图瓦卢将可能是第一个消失在汪洋中的岛国。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去年年底,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让低碳生活成了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今天,你减碳了吗”也变成了很多年轻人见面时新的问候语。

  1、低碳生活是大学生养成低碳生活方式的前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的不断提高,人们有了更多的物质需求。这些需求和发展,一方面消耗着大量的资源、能源,另一方面又排放出大量污染物,破坏环境,使得全球环境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环境污染压力。例如,能源使用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许多资源被浪费、被污染;污染物的排放节制不够等等。

  通过调查,75% 的大学生认为气候和环境问题对自身生活影响不大,仅有15% 的大学生认为对自身生活影响很大。调查显示,对节能减排认知度不够的75% 的大学生因认识不足,对低碳生活也了解不够,从而觉得气候和环境问题对自身生活影响不大。

  低碳是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认为“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对我们来说,生活方式描绘了每个人的“碳足迹”,二氧化碳给全球带来的生存危机,增强了我们的忧患意识,世界各国都在减排问题上进行着艰苦的努力,低碳概念几乎得到了广泛认同。

  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低碳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它是一种简约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活习惯。它还是一种自然而然地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从而养成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并

  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虽然是一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忧患意识。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我们不得不考虑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并尽快养成低碳生活方式。

  2、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在大学生中积极宣传和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1)、推广绿色奥运理念,倡导低碳生活

  2008 年,为兑现绿色奥运的承诺,北京市修建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奥运会体育场馆设施大量使用了节能、环保新技术。不仅有效减轻了奥运会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也使北京奥运会成为一届绿色减排的体育盛会。2010 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都将成为推广自愿减排的*台,2014 年南京青奥会也提出了要努力办一届绿色青奥的目标,这都是大学生养成低碳生活的良好契机。

  (2)、 宣传低碳生活的项目,启动大学生低碳生活的活动由气候组织联合*绿化基金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发起的“百万森林项目”,号召社会公众倡导低碳生活,应对气候变化,支援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的贫困人口。它一方面倡导公众每天做到10 件日常生活中的减碳小事来达到“减碳”目的,另一方面鼓励公众以每棵5 元的价格向西部干旱地区认捐一棵树,用自己的行动来改善全球气候,保护全球生态环境。2008年12 月,*首个官方碳中和标识——*绿色碳基金碳中和标识发布。碳中和标识是由国家林业局气候办设计注册,*绿色碳基金捐资人实践低碳生活的一种证明。因此,在大学生中要进行广泛的宣传,让大学生积极关注并真正参与其中。

  为了鼓励更多女大学生投身科研领域,欧莱雅公司启动了“科学校园行”活动,以节能低碳为主题设定四个环保课题,在全国重点大学中征集环保畅想及提案,最终评选出6 名女性“欧莱雅校园科学之星”。此外,活动还特别设置了“欧莱雅减碳达人”活动,鼓励更多的大学生提升环保意识,倡导科学健康的低碳生活。2007 年3 月,澳大利亚率先开展了“熄灯一小时”活动,三年多来已成为一项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环保活动。

  四、对策及建议

  1、借鉴“美国最绿色的大学”,创建低碳校园

  从2007 年起,美国一些媒体就开始不断推出各种以“美国最绿色的大学”为题的文章。美国《福布斯》杂志发表了布莱恩·文费尔德(Brian Wingfield)的文章《美国最绿色的大学》,提出了哈佛大学等10 所最绿色的大学名单。目前,美国已有400 所高校的校长共同签署了一份协议,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如哈佛大学设立了“绿色校园行动计划”(GreenCampus Initiative ),提出推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针和计划。这些环保计划措施值得国内大学借鉴。在高校,我们积极倡导师生共同利用科学知识和人类智慧,为创建低碳校园而共同努力,在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2、让每一个大学生都自觉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是大学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1). 参与度尚有很大空间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仅有4% 的大学生对碳排放很关注, 不仅自己努力减少碳排放而且向他人宣传;9% 的大学生认为碳排放关系到地球气候恶化影响,且正在采取行动减排;76% 的大学生觉得有必要为减少碳排放贡献力量,却没有采取行动;11% 的大学生不认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与自己有关系。其实,低碳革命势在必行,低碳革命已经开始——从*机构到民间组织,从企业到个人,都将被深深卷入其中。

  调查中,100% 的大学生认为*、高校、社区、环保团体、媒体都应为低碳生活展开行动。低碳生活其实贯穿了我们的衣食住行,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能为节能减排贡献一分力量。“低碳生活”首先提倡一种环保意识,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约,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2). 可操作是最有效的方法

  通过网上调查显示,*每人年均排放量为2.7 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做饭、取暖、用水、用电、乘坐交通工具等不可避免地会伴随着二氧化碳的产生。对于每位普通人来说,如何用直观、易操作的方式了解自己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了解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呢?

  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先将自己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出来,再选择更环保的方式生活和工作。在教室和宿舍我们应该注意随手关灯,使用高效节能灯泡。据能源部门测算,使用高效节能灯泡代替传统电灯泡,能避免4 亿吨二氧化碳释放电视、电脑不用时及时切断电源,既节约用电又防止插座短路引发火灾的隐患;购买当地生产的食品、果蔬,能减少因为长途运输货品带来的额外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多爬楼梯,少乘电梯,少坐一次电梯就可以减碳2 ~ 6 公斤,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品,等等。

  (3). 充分发挥大学生环保社团的作用

  大学生环保社团在推广低碳生活活动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非*环保组织约有2700 多个,其中大学生社团占了绝大多数,成为环保公益活动的生力军。大学生环保社团在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吸收更多的大学生环保志愿者的基础上,注重自身品牌建设,扩大影响力和关注度,将低碳生活理念在校园内外广为传播。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说: “在二氧化碳减排的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意识,为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和环境伦理理念的宣传提供依据,可以据此找出高等教育工作者在哪些环节需要加大力气。因此调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次低碳生活理念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当前少数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发展,对人- 社会- 自然这样一个深刻关联、相互依存的和谐生态系统缺乏必要的认识。通过本次调查,促使大学生进行反思,对自身定位进行重新认识,关注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总之,让每一个人都自觉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是大学教育中面临的一项新课题,也是全社会成员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大学生日常生活调查报告5篇扩展阅读


大学生日常生活调查报告5篇(扩展1)

——大学生日常生活消费调查报告3篇

大学生日常生活消费调查报告1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所以,*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值得重视,而且刻不容缓!

  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均年龄20.8岁,*均年级为2.1年级。

  2、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8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1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65人。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3、资料处理: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2003进行分析和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

  2、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3、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4、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5、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贫困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2000元居多,而贫困生的家庭月收入以500元-1500元居多,有25%还是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特困户。

  6、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

  7、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是否会计划月生活费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仅为28.4%,男同学则为37.1%。

  8、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三、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2)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

  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3)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

  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4)恋爱费用支出过高。

  大学生刚开始恋爱为稳固恋情和讨恋人欢心所付出的恋爱费比较高,这是大学生消费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这种不合理的消费也会导致一种错误价值观的形成,容易让大学生们认为爱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所以,恋爱支出过高的现象应制止。

  (5)贫困生的消费水*虽然偏低,但消费构成比较合理。

  贫困生因为消费能力有限,他们日用的资金来源除了家里提供之外,还有国家、社会资助和勤工俭学等途径。正因为他们的钱得来不易,故他们会对生活的各种开支精打细算。他们主要的花费在于饮食、生活用品和学习充电方面。另外,由于对接触社会的要求更为强烈,他们能够把握到社会一定的消费动向,而能否择优地去跟随。

  (6)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

  调查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组成不很合理,但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己的一笔积蓄。

  2、大学生消费构成不合理的因素分析。大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成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迷惑。但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这种种消费不合理现象,不仅仅与大学生本身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特性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密不可分。

  (1)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首先,学生的高消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社会上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费方式,大学生是对社会潮流有敏锐触角的群体,加之相对缺乏自主判断力,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很容易就会从此走进了消费的误区。

  (2)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

  学校也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介体。大学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之中有了苗头,大学生们就会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对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就算有类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够或教育意义不强。

  (3)家长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

  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养,现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家长们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四、对策与建议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5、大学校园应形成更好的消费氛围。学校氛围的影响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至关重要。但是,针对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在校内开展消费道德教育不应是单纯的说教,而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以引导。所以,我们在此呼吁学校方面应注重对大学生消费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可以把勤俭节约这项*的传统美德加以发扬,能够在校规、校训上加以体现。这样的措施不仅能使大学生们重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还能从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抓起,从而使广大学生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大学生日常生活调查报告5篇(扩展2)

——大学生日常消费调查报告3篇

大学生日常消费调查报告1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所以,*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值得重视,而且刻不容缓!

  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均年龄20、8岁,*均年级为2、1年级。

  2、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8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1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65人。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3、资料处理: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20xx进行分析和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

  2、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3、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4、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5、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贫困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20xx元居多,而贫困生的家庭月收入以500元-1500元居多,有25%还是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特困户。

  6、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

  7、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是否会计划月生活费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仅为28、4%,男同学则为37、1%。

  8、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三、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2)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

  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3)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

  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4)恋爱费用支出过高。

  大学生刚开始恋爱为稳固恋情和讨恋人欢心所付出的恋爱费比较高,这是大学生消费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这种不合理的消费也会导致一种错误价值观的形成,容易让大学生们认为爱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所以,恋爱支出过高的现象应制止。

  (5)贫困生的消费水*虽然偏低,但消费构成比较合理。

  贫困生因为消费能力有限,他们日用的资金来源除了家里提供之外,还有国家、社会资助和勤工俭学等途径。正因为他们的钱得来不易,故他们会对生活的各种开支精打细算。他们主要的花费在于饮食、生活用品和学习充电方面。另外,由于对接触社会的要求更为强烈,他们能够把握到社会一定的消费动向,而能否择优地去跟随。

  (6)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

  调查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组成不很合理,但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己的一笔积蓄。

  2、大学生消费构成不合理的因素分析。大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成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迷惑。但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这种种消费不合理现象,不仅仅与大学生本身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特性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密不可分。

  (1)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首先,学生的高消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社会上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费方式,大学生是对社会潮流有敏锐触角的群体,加之相对缺乏自主判断力,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很容易就会从此走进了消费的误区。

  (2)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

  学校也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介体。大学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之中有了苗头,大学生们就会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对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就算有类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够或教育意义不强。

  (3)家长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

  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养,现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家长们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四、对策与建议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5、大学校园应形成更好的消费氛围。学校氛围的影响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至关重要。但是,针对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在校内开展消费道德教育不应是单纯的说教,而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以引导。所以,我们在此呼吁学校方面应注重对大学生消费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可以把勤俭节约这项*的传统美德加以发扬,能够在校规、校训上加以体现。这样的措施不仅能使大学生们重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还能从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抓起,从而使广大学生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大学生日常消费调查报告2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不断提高,消费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从1998到xx年,短短7年,*大学生仅总数就从108万激增到xx多万。大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愈加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出现。同时大学生在同龄人中是文化知识水*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好的群体,具有表率和示范的作用。他们既具有青年前期的年轻人消费观的新变化,又具有不同于同龄人的消费观。重视大学生消费的新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对社会消费的正确引导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全面细致地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已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则成为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学生的重点。

  当代大学生不仅消费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外,当代大学生会选择将越来越多的支出用于网络通信、交际、恋爱等诸多方面。针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较高的现象,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相力对他所教的niit052班的43个学生做了一项在校大学生月生活费多少的调查,调查发现,月费用1000元以上的人占20%,月费用500-1000元的人,占50左右%,月费用500元以下的人,占30%左右。在他们班的学生当中,超过35%的学生拥有电脑、约6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因此网络与通信费用支出较以往在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占据了更大的份额。

  调查表示,在*,一向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孩子考上大学了,就要钱给钱,要物买物,这不仅导致部分家庭财政透支,还容易使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贪图享乐的坏习惯。他的研究发现:大学生消费中的趋同心理、攀比心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由于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由于自身的群体化特征,往往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消费行为,多数同学在消费过程中从众性较强,这也就是大学生消费时的趋同心理。趋同心理表现为消费者看到别人购买某种物品时,哪怕这一物品自己本身并不那么需要,也会随大流购买,以保证自己与群体的一致性。而趋同心理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发展成为攀比、炫耀心理,攀比、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追名牌、追流行。许多大学生就是这样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优异的学业或特殊的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

  张志祥则认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呈多样化的现象: 第一种是是早熟消费:消费水*和质量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水*; 第二是畸型消费,消费内容过多过快,向高档型消费倾斜; 第三是豪华型消费,追求不切实际的奢侈、气派; 第四是炫耀消费,把高消费当做现实社会优越感和虚荣心理的手段; 第五是悬空消费,追求一种脱离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个人消费承受能力的消费;第六是情绪化消费,把对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

大学生日常消费调查报告3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所以,*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值得重视,而且刻不容缓!

  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均年龄20、8岁,*均年级为2、1年级。

  2、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8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1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65人。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3、资料处理: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2003进行分析和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

  2、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3、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4、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5、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贫困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2000元居多,而贫困生的家庭月收入以500元-1500元居多,有25%还是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特困户。

  6、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

  7、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是否会计划月生活费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仅为28.4%,男同学则为37.1%。

  8、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三、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2)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

  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3)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

  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4)恋爱费用支出过高。

  大学生刚开始恋爱为稳固恋情和讨恋人欢心所付出的恋爱费比较高,这是大学生消费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这种不合理的消费也会导致一种错误价值观的形成,容易让大学生们认为爱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所以,恋爱支出过高的现象应制止。

  (5)贫困生的消费水*虽然偏低,但消费构成比较合理。

  贫困生因为消费能力有限,他们日用的资金来源除了家里提供之外,还有国家、社会资助和勤工俭学等途径。正因为他们的钱得来不易,故他们会对生活的各种开支精打细算。他们主要的花费在于饮食、生活用品和学习充电方面。另外,由于对接触社会的要求更为强烈,他们能够把握到社会一定的消费动向,而能否择优地去跟随。

  (6)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

  调查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组成不很合理,但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己的一笔积蓄。

  2、大学生消费构成不合理的因素分析。大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成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迷惑。但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这种种消费不合理现象,不仅仅与大学生本身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特性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密不可分。

  (1)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首先,学生的高消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社会上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费方式,大学生是对社会潮流有敏锐触角的群体,加之相对缺乏自主判断力,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很容易就会从此走进了消费的误区。

  (2)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

  学校也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介体。大学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之中有了苗头,大学生们就会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对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就算有类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够或教育意义不强。

  (3)家长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

  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养,现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家长们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四、对策与建议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5、大学校园应形成更好的消费氛围。学校氛围的影响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至关重要。但是,针对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在校内开展消费道德教育不应是单纯的说教,而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以引导。所以,我们在此呼吁学校方面应注重对大学生消费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可以把勤俭节约这项*的传统美德加以发扬,能够在校规、校训上加以体现。这样的措施不仅能使大学生们重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还能从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抓起,从而使广大学生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大学生日常生活调查报告5篇(扩展3)

——大学生日常生活费调查报告 (菁选3篇)

大学生日常生活费调查报告1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苏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

  1、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上风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本钱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构成完全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引诱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具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具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份有通讯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答应;另外一部份有通讯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份是既无通讯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致使的。

  2、学生对品牌的虔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假如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渐构成固定偏好,终究构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虔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熟悉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往。

  3、消费偏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资生活与精神生活日趋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文娱、运动、手机、电脑和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门。大学生的消费已显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假如经济条件答应,大部份学生会往旅游,往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进社会、具有高质量生活的渴看。

大学生日常生活费调查报告2

  经过了3个月的细致调查分析之后,近日,*扶贫基金会发布了专门针对“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结果,结果显示:38.1%的特困女大学生每个月从家里得到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15.7%的特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25.3%的来自城市家庭;非西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来的特困女大学生一样贫困;特困女大学生有三难:求学难,勤工俭学难,找工作难,甚至连谈恋爱都是一种妄想……

  一个案例“油多了不好。”记者劝孟娜打一些油多一点的菜的时候,她这样说,并执意要记者多吃一些带肉的菜,而她只要了一份1元钱的炒粉丝。这还是在记者在场的情况下,如果是*时,她只要8毛钱的豆腐、土豆或者6毛钱的白菜。

  孟娜是*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2003级学生,她的家乡在河南柘城。孟娜家里一共有6个兄弟姐妹,还有一个70多岁的爷爷,加上父母,一共有9个人。2003年,孟娜考上了*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父亲卖光了家里能卖的所有粮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钱的亲戚朋友,才把她送到了北京。

  孟娜所在的专业每年需交学杂费共6200元。孟娜没那么多的钱,她身上总共不过2300元。她拿出1400元交了学杂费,自己留下900元做1年的生活费用。没有交上的学费只能慢慢补。

  学校每个月给每个学生发放107元的生活补贴,孟娜还在学校申请到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在那间放了40多台电脑的屋里,孟娜每天用半个小时进行清理,这样下来,每个月能挣上80来块钱。

  孟娜不敢上街买东西,一要花车费,二来东西贵。前几天实在太热,她花20元买了一件T恤;实在没有鞋穿了,又花30元买了一双鞋。孟娜柜子里还有一件春天买的外套,值19元。

  孟娜是学校里的特困生,但她并不是惟一的。在*扶贫基金会调查的农、林、师范类高校中,像孟娜这样的特困女大学生,超过了学生总人数的15%,她们“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而*扶贫基金会这份《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在一般的综合性院校,特困女大学生的比例也达到了8%。

  五组数字

  ●15.7%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接受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19.4%来自农业大学,6.6%来自林业大学,6.6%来自医科大学,15.3%来自师范大学,52.2%来自综合大学。70%以上的贫困生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农村经济不景气,家里缺少劳动力,致使收入只够维持温饱。同时,由于近几年城市贫困家庭尤其是下岗职工家庭数量日趋加大,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比以前有所下降,使城市家庭供养大学生也面临诸多困难。在此次调查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中,就有25.3%的贫困生来自城市家庭,其余74.7%来自农村。来自城市的贫困中,绝大多数都来自双亲家庭,只有11.9%的女大学生来自单亲家庭,0.5%的贫困女大学生是孤儿。另外,15.7%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84.3%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子女的家庭。

  ●93.7%月生活费不足200元

  贫困女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水*都很低,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调查显示,贫困女大学生的父母每月能支付给她们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的有38.1%,100元到200元之间的有44.3%,在200元以上的仅为17.6%。贫困生每月生活费支出在51元到100元之间的占28.7%,支出在101元到150元之间的有37.9%,200元以下的比例总共达93.7%。

  此次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有45.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只能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有42.2%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必须用心计划,才能维持生活;还有高达6.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特别困难,已经无法维持,不能继续上学。

  ●84.7%的人承受经济困难的压力

  因为贫困,女大学生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业余生活有诸多阻碍。调查显示,84.7%的贫困女大学生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60.2%的承受着学费书费上升的压力;48.5%的承受着生活费上升的压力;42.0%的承受着学习紧张的压力;还有28.1%的承受着考试不理想的压力和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事情的压力。

  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28.2%的同学不愿让他人知道自己的心事,36.8%的学生选择向过去的同学倾诉,31.4%的选择向现在的同学倾诉,28.0%的向家人倾诉,17.4%向学校、教师倾诉。

  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有66.2%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勤工俭学;有83.8%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学习,只有9.6%贫困女大学生有休闲、娱乐活动。勤工俭学的工作主要是校内勤工俭学和家教,所占比例分别为50.3%和45.5%。

  贫困女大学生为了学费和生计,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甚至上课时间外出打工挣钱。挣钱只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根本谈不上增添学习用品、书籍、资料等,更谈不上进行形象建设。有56.6%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服装,有65.9%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化妆品。

  ●仅有4.1%的贫困女大学生赞成恋爱

  因为经济的贫困的环境的压力,谈恋爱对贫困女大学生来说成为了奢侈品。调查显示,仅有4.1%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持赞成态度;有34.7%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无所谓;有26.8%的贫困女大学生不赞成;还有34.4%的贫困女大学生甚至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在个人将来就业的问题上,有2.8%的贫困女大学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有6.7%的贫困女大学生对于个人将来就业没有信心,茫然不知所措;有43.1%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应该有一份工作;有47.4%的贫困女大学生对自己很有信心,认为毕业后会有一份称心的工作。

  在接受帮助的问题上,86.1%的贫困女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82.5%的贫困女大学生希望在学费上得到帮助,40.3%的希望在生活费上得到帮助,38.2%希望得到培训,24.2%的人希望得到心理指导。

  ●73.0%的人籍贯在非西部地区

  此次调查发现,来自非西部地区的女大学生和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一样贫困。有27.0%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籍贯在西部地区,有73.0%的贫困女大学生籍贯在非西部地区。

  非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的比例为47.2%,高于西部地区5.6个百分点;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用心计划,可以维持的比例为45.6%,高于非西部地区4.8个百分点。

  无论是西部地区还是非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大学生,都承受着很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承受来自于家庭经济困难、生活费上升、学习紧张和考试不理想的压力比例分别为:86.8%、51.7%、45.9%、32.2%,分别高出非西部地区2.6、4.3、5.2、5.8个百分点;非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承受来自于看不到个人前途、生活单调、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的事和无知心朋友的压力比例分别为:11.8%、16.3%、28.9%、25.3%,分别高出西部地区1.6、2.6、3.0、19.9个百分点。

大学生日常生活费调查报告3

  作为家长不要因为家庭经济好就过于放纵孩子,让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花钱无节制的坏习惯,以及经济方面对父母的过于依赖性。要正确的引导他们有一个正确的消费方向。

  一、调查目的

  为了更清楚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更好的把握现在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以及他们自身对经济价值观的看法,分析他们的自己金钱的分配。

  调查对象:XX省内各个大学在校大学生

  调查时间:20XX年3月14日——20XX年6月14日

  调查方式:网络问卷

  本次调查为网上发送邮件的方式,面向不同的学校,不同年龄阶段的大学生展开的调查。调查的年龄、性别、家庭情况比较随意。共发送邮件120封,回收97封,回收率80.834%

  二、分析调查情况

  (一)男、女生消费的差距

  本次调查男生所占的.比例为38.14%,女生是61.86%。女生的消费主要是吃饭、购物和娱乐,而男生更多的是吃饭和娱乐消费。大部分女生买东西是没有目的性的,看到好的东西就想买,仅凭一时的冲动。经常是奶酪就后悔。相比而言,男生买东西更具理性化一点,会有目的的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二)具体的资金流向

  1、民以食为天。每个人的主要花销还是在吃饭上面,但是不同的人每月在吃饭上也是有差距的。

  2、在进入大学之前,谈恋爱是不被允许的,导致了很多人已进入大学就开始了恋情。毋庸置疑,这一部分人的花销就比其他的人多了一方面。

  3、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的环境变化。我们接触的人群也在不断变化,认识的朋友也会增加,在各种应酬和娱乐上就会有一笔不大不小的开销。

  (三)经济独立意识较为薄弱

  根据调查统计,我们可以发现有96.91%的大学生的生活来源都是自己的父母,仅仅只有3.09%的大学生的生活来源不是完全来自父母。

  (四)对金钱的管理意识

  他们不会去关注自己的钱具体是怎么花的。在这些人群中,有80.41%的人没有记账的习惯,在调查的大学生中仅有27.84%的人会存钱,其中有62.96%的人每月存钱100元。存款在300元以上的为0。

  三、调查总结:

  通过数据的分析,发现大学生在金钱的花销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

  1、现在的大学生普遍没有理财的观念。

  2、经济不独立,过于依赖父母。

  3、没有危机意识,不会为了以后的紧急情况存钱。

  4、父母过于放纵孩子在金钱上的用度。

  5、没有一定的消费观念。

  四、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1、作为家长不要因为家庭经济好就过于放纵孩子,让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花钱无节制的坏习惯,以及经济方面对父母的过于依赖性。要正确的引导他们有一个正确的消费方向。

  2、学校应该大力宣传正确的消费观,以及营造一个良好消费环境。

  3、学校可以进行一些消费心理的讲座,以及怎样正确的,有价值的利用自己有限的资金。


大学生日常生活调查报告5篇(扩展4)

——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5篇

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1

  一、诚信对于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诚信是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恪守诚信是每个大学生每个人应当有的生存和发展理念之一。诚信的人必将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从而享有做人的尊严和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的机遇。每一个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都应该认真地分析评价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把诚信这两个字刻进我们心灵的深处,用一生的言行去实践它。只有当我们对于诚信的修养提高了,我们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个宝贵的人生际遇,让自己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二、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表现

  信的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周易》有“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孔子曾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古人关于“诚信”的上述代表性观点,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如何呢?

  *人民银行总行行长曾痛心疾首地说:“从1999年起至今我们一共为我国的大学生提供了695万的国家助学贷款,然而至今年为止,拖欠贷款的比例还一直徘徊在20%—40%之间。我们是怀着一颗炽热的心送出我们的帮助的,但收获的结果却令人心寒。”因贷款按期归还违约率太高,国家助学贷款曾一度暂停,到xx年才重新启动,并新增了大学生毕业两年后必须开始还款的要求,xx年也就成为助学贷款还款的首个高峰年。央行征信管理局的一分调查调查显示,在个人征信系统建立之前,大学生毕业后不能按时归还助学贷款的比例较高,某些地方违约率达30%。我想,除了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暂时没有找到工作,无能力偿还外,更深层次更本质的原因可能是:大学生诚信的“危机”。与此同时,目前社会上假证书、假学术之风也刮及高雅校园,难怪莘莘学子为之躁动不安,急功近利,一些学生不守诺言、作风虚浮、毕业违约等不良现象有所抬头,“诚实守信”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被抛于九霄云外,这样培养出来的“建设者”、“接班人”要么是营养不良,要么是底气不足,总之是“跛脚”的。此外,大学生就业的诚信问题尤为严重:

  1、推荐时虚报材料

  部分毕业生为了能在众多应聘者中用人单位的注意和重视,使出浑身解数使自己的材料精彩夺目、完美无缺以至言过其实。如伪造课程成绩、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级考试证书;虚构在学校期间的任职情况,编造社会实践经历;采取“偷梁换柱”的方法摇身一变,变成“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2、 面试中自我拔高

  部分毕业生在面试中面对招聘主管人员的提问时,对自己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夸夸其谈,结果到了实际工作中,用人单位发现其十分普通*淡。再如一些毕业生再接到面试通知时害怕自己不能通过而叫其他人代替面试。

  3、部分大学生随意毁约

  现在学校一般要求应届毕业生在三四月份就要找好签约单位,以便把毕业生的各种关系转到新单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毕业生会先找一个可以签约的单位签约以求得缓冲,一旦有更好的单位接收,他们就马上跳槽。毕业生这种边签约边毁约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给用人单位造成了损失。

  三、关于解决问题的建议

  大学生是社会高素质人才,将担当社会重任。而面对另人担忧的大学生诚信问题,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迫不及待。

  1、通过法制强制规定

  立法建制是关键,应抓紧进行信用立法和信用制度建设,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信用社会。*要着手制定、完善和贯彻执行能充分体现诚实信用体系的法律法规,用以规范*、企业、个人的行为,以法律形式约束社会的各种行为。在现行的法律中,都应有明确的、要求主体诚实信用的具体条款。对违法者的处置,也要有明确的定性、定量的法律规定。*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征信管理处有关人士表示,*人民银行已将大学生助学贷款情况纳入了个人信用体系中。某位大学生一旦有违约行为,即会被记录在案,在今后的房贷、车贷、留学、创业,甚至就业中都会受到限制。

  2、学校诚信教育

  开展诚信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要求高目标,但要从低起点,从基本行为抓起。要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等竞争的意识,独立自主人格和对规则的虔诚态度,让他们在日常的同学交往中、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做到言行一致、拒绝作弊、诚实守信,并逐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学校树立以诚信为本的观念,进一步加强管理,杜绝种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号,停留于课堂灌输,停留于形式,而应从学校管理、教师形象上做起,以学校的诚信、教师的诚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结语:调查中反映出种种诚信缺失问题,让我们担心,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各个领域的骨干,如果大学生诚信缺失了,我们还怎么谈社会的道德建设呢?国家还能有什么发展呢?

  诚信对创业如此重要,我会让它伴我永远!

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2

  前言:信用乃立身之本,俗话说:“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国。”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时下,我们身边却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失信"现象。它是一个遍及全社会的课题,对大学生更是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它代表*未来的发展。在调查中发现的种种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正文:

  一、诚信对于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诚信是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恪守诚信是每个大学生每个人应当有的生存和发展理念之一。诚信的人必将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从而享有做人的尊严和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的机遇。每一个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都应该认真地分析评价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把诚信这两个字刻进我们心灵的深处,用一生的言行去实践它。只有当我们对于诚信的修养提高了,我们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个宝贵的人生际遇,让自己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二、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表现

  信的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周易》有“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孔子曾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见《论语·颜渊》)。古人关于“诚信”的上述代表性观点,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如何呢?

  *人民银行总行行长曾痛心疾首地说:“从1999年起至今我们一共为我国的大学生提供了695万的国家助学贷款,然而至今年为止,拖欠贷款的比例还一直徘徊在20%—40%之间。我们是怀着一颗炽热的心送出我们的帮助的,但收获的结果却令人心寒。”因贷款按期归还违约率太高,国家助学贷款曾一度暂停,到XX年才重新启动,并新增了大学生毕业两年后必须开始还款的要求,XX年也就成为助学贷款还款的首个高峰年。央行征信管理局的一分调查调查显示,在个人征信系统建立之前,大学生毕业后不能按时归还助学贷款的比例较高,某些地方违约率达30%。我想,除了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暂时没有找到工作,无能力偿还外,更深层次更本质的原因可能是:大学生诚信的“危机”。与此同时,目前社会上假证书、假学术之风也刮及高雅校园,难怪莘莘学子为之躁动不安,急功近利,一些学生不守诺言、作风虚浮、毕业违约等不良现象有所抬头,“诚实守信”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被抛于九霄云外,这样培养出来的“建设者”、“接班人”要么是营养不良,要么是底气不足,总之是“跛脚”的。此外,大学生就业的诚信问题尤为严重:

  1、推荐时虚报材料。部分毕业生为了能在众多应聘者中用人单位的注意和重视,使出浑身解数使自己的材料精彩夺目、完美无缺以至言过其实。如伪造课程成绩、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级考试证书;虚构在学校期间的任职情况,编造社会实践经历;采取“偷梁换柱”的方法摇身一变,变成“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2、 面试中自我拔高

  部分毕业生在面试中面对招聘主管人员的提问时,对自己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夸夸其谈,结果到了实际工作中,用人单位发现其十分普通*淡。再如一些毕业生再接到面试通知时害怕自己不能通过而叫其他人代替面试。

  3、部分大学生随意毁约

  现在学校一般要求应届毕业生在三四月份就要找好签约单位,以便把毕业生的各种关系转到新单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毕业生会先找一个可以签约的单位签约以求得缓冲,一旦有更好的单位接收,他们就马上跳槽。毕业生这种边签约边毁约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给用人单位造成了损失。

  三、关于解决问题的建议

  大学生是社会高素质人才,将担当社会重任。而面对另人担忧的大学生诚信问题,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迫不及待。

  1、通过法制强制规定。

  立法建制是关键,应抓紧进行信用立法和信用制度建设,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信用社会。*要着手制定、完善和贯彻执行能充分体现诚实信用体系的法律法规,用以规范*、企业、个人的行为,以法律形式约束社会的各种行为。在现行的法律中,都应有明确的、要求主体诚实信用的具体条款。对违法者的处置,也要有明确的定性、定量的法律规定。*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征信管理处有关人士表示,*人民银行已将大学生助学贷款情况纳入了个人信用体系中。某位大学生一旦有违约行为,即会被记录在案,在今后的房贷、车贷、留学、创业,甚至就业中都会受到限制。

  2、学校诚信教育

  开展诚信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要求高目标,但要从低起点,从基本行为抓起。要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等竞争的意识,独立自主人格和对规则的虔诚态度,让他们在日常的同学交往中、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做到言行一致、拒绝作弊、诚实守信,并逐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学校树立以诚信为本的观念,进一步加强管理,杜绝种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号,停留于课堂灌输,停留于形式,而应从学校管理、教师形象上做起,以学校的诚信、教师的诚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结语:调查中反映出种种诚信缺失问题,让我们担心,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各个领域的骨干,如果大学生诚信缺失了,我们还怎么谈社会的道德建设呢?国家还能有什么发展呢?

  诚信对创业如此重要,我会让它伴我永远!!!

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3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构筑一个人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质,尤其是对于当前处在转型期的*,培养人们诚信的道德操守,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在校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105份,覆盖我校3个系2个年级,共回收问卷105份,有效问卷100%。其中大一大一75份,大二30份。问卷共包含12道题,覆盖了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在诚信方面的看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覆盖性。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我校学生对诚信的基本看法,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对诚信的遵守情况等,并提出今后指导诚信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措施。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时间比较仓促,问卷发放较少,在反映问题中难免有失偏颇。下面我们就按照问卷的题目设置对调查的主要情况作简要分析:

  首先是对自己在诚信方面的看法,大一同学中有51%大二同学中有57%的人认为自己是一个诚信的人,*时能严格要求自己。而认为自己基本是、不诚信只是偶尔状况的同学大一中有30%大二中有45%,当然也有部分同学认为自己不是一个讲诚信的人,大一中中有13%而大二中只有4%。从这项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时还是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诚实守信。当然,从结果也可以明显的看出很多同学还是出现过不诚信的情况的。

  第二题调查的是对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的认识。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同学们来讲有很强的认同感和亲和力,作为一种理

  想层面的道德修养,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然而调查发现认为现在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较好、不值得担忧的大一和大二分别只有11%和3%,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诚信状况一般,大学生中不诚信的现象还很常见。

  第三题调查的是同学们对诚信缺失原因的认识,大一和大二中分别有61%和63%的同学认为是受社会大环境中不诚信的影响,也有部分同学认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来自与家长、老师、朋友的影响,令人惊奇的是这一看法的同学大一中只有12%而大二中却高达27%。把原因归于高校考试教育体制不合理的大一中有21%,而大二中只有10%。

  第四题则是调查同学们对加强大学生诚信措施的看法。题目共设有“健全个人诚信档案”、“建立失信的惩罚措施”、“开展宣传教育”和“加强舆论监督”四个固定选项,都得倒了多数同学的支持这也说明了大家对诚信的渴望。对于种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我们进行了分析,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从学校、社会因素看,相关约束机制不够健全,不诚信成本偏低。

  2.从家庭因素看,家长没有以身作则,忽视诚信教育,甚至部分家长还给孩子树立背信弃义的反面形象。

  3.从同学们自身看,道德修养不够高,自律能力有待加强。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作为一种道德情操,大学生普遍对诚信有较强的认同感,并将其作为品质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实践中,诚信并没有普遍内化到同学们的具体行动中去,体现出一种以个体利益为中心的随机性特征;诚信作为对他人和社会的诉求,同学们表现出较强的渴望心理,但对于自己能否保证做到,较多学生存在“视情况而定”的状态;对同学们而言,诚信主要是作为一种道德层面的东西而存在,尚未形成一种较强的契约意识,而如果没有对契约的遵守,诚信能得到保障吗?高校教师、学生是社会中文化教育程度较高、社会责任感较强的群体,在这一群体中率先推行信用体系相对于在社会其他群体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为在全社会逐步开展并推广这一价值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意义。这样通过慢慢积累扩展,使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使诚实守信的氛围越来越浓,最终形成一种诚信光荣,背信可耻的强大社会舆论氛围,社会、家庭、学校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五题调查了同学们成长过程中家长对诚信教育的重视程度。家长经常进行诚信教育的,大一和大二分别有60%和70%,可见大部分家庭对诚信教育还是比较重视,当然也有部分同学选择了“小时候有,大了就没有”和“没有,被家长忽略”,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中诚信教育还有待加强。

  六至十二题则针对一些具体情况调查了同学们的一些看法。首先是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诚信所占的分量,认为是互相交往的前提的大一和大二中分别有55%和43%,认为比较重视,但不是决定条件的大一和大二中分别有41%和33%,但不同的是大二中却有24%的人认为无所谓只要大家开心就行,这一点与大一同学形成较大反差,也值得深思。

  对于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特困生补助时对家境情况大部分学生选择会如实填写,对于银行对助学贷款的担保及偿还要求上大部分同学认为银行有其难处,对银行的这种做法表示理解。这说明很多同学认识到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契约,而没有简单的看作是国家的一种资助。诚然,国家助学贷款有资助的性质,但贷款首先是作为一种契约存在的,需要同学们去履行。

  在大学里,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一个学生诚信与否的重要手段。我们或许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事情都上升到道德的立场来去判断,但考试无疑不能例外,因为至少会涉及到学生对待学习和知识的态度。在“如何看待作弊行为中”一题中,大一和大二中分别有51%和40%的同学表示深恶痛绝,自己也绝不会作弊,同时也大一和大二也分别有32%和37%的同学表示既不赞成也不会制止,体现了部分学生折中的心理。周围同学的看法、舆论的宽容是一造成作弊现象普及的重要的方面,而这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从这一项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作弊行为的看法还有待加强。当作弊是极个别人的行为时,并不可怕,当作弊形成一种风气,逐渐受到舆论的宽容时,是否代表着我们在诚信上的滑坡呢?这一点还需要同学们逐渐端正看法。

  在关于就业诚信的调查中,作为一种品质,诚信体现出很强的相对性特征。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在求职简历中有一定的修饰可以理解。对于将来大家都会遇到的问题大多数同学体现了对自己的放松。由此可见在诚信与不诚信之间,一个重要的参照物是自己对未来选择的正

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4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上至管仲?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下至同仁堂?求珍品,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讲堂誉,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诚信一直都是人在待人接物时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品质。尤其是对于当前处在转型期的*,培养人们诚信的道德操守,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诚信的行为始终是不可避免的。本组调查采用自编的《关于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诚信、学生中考试作弊情况、调查诚信度与受教育程度的关系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本文欲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诚信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诚信度,树立积极、健康诚信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

  我们对大学生诚信的调查活动的步骤如下:

  1、 确定社会调查主题以及调查中使用的调查方法。

  2、 查找资料,了解诚信道德的基本内容及意义,有正对性地设计调查问卷。

  3、 分组分发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整理分析数据。

  4、 讨论总结大学生的诚信道德观,分享各自的感想,提出合理建议。

  5、 拟定写作提纲,撰写本次调查报告。

  6、 向老师提交调研报告。

  和谐社会,从诚信开始

  ——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主要结论

  诚信,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但是近年来受到社会风气、社会环境和就业压力等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以大学为例,从学生方面看,考试作弊,在很多学生眼中根本不是羞耻的事;班干部、学生会干部的选举、奖学金的评选等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虚假行为。从老师方面看,学术的不诚信也不容忽视,抄袭他人论文的事件屡见不鲜。这些对学校的诚信教育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继而影响整个社会。

  我们调查组分别进行了资料查询、学生访谈等事前准备工作,保证此次活动的可行性。在这些工作结束后针对性的 设计并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9份,回收率99%。

  其中,在调查诚信的重要性时,有 99%的大学生认为诚信是十分重要的;但是12.1%的大学生的诚信态度很好;81.5%的大学生基本都能做到诚信;69.4%的同学认为在学校目前诚信状态一般;还有18.2%的同学认为自己学校诚信度差。数据调查从中发现我校大学生的总体诚信还算比较好的,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很多学生对论文抄袭、考试作弊等不以为然,60.6%的同学认为可以理解,15.2%的同学认为难以理解,24.2%的同学认为这是品质问题,绝对不可以。

  大学生中45.5%的人有过考试作弊的念头而最终实施了,而占54.5%的同学与之相反。通过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同学对于考试作弊最直接的目的还是在于通过考试,这足以说明大家会发生考试诚信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时的不努力,选择投机的方式达成自己的目的。

  对于作业抄袭大学生中只有6.1%的同学是个人完成,81.8%的同学是大部分自己写,少量引用资料,12.1%的学生是大量引用资料或用别人的文章来拼凑。

  对于调查诚信度与受教育程度的关系时发现,如图表可知,大部分同学还是认为诚信度与受教育程度是有一定的关系的,但仍有21.2%的同学认为诚信度与受教育程度无关。从中可以看出,部分同学认为教育对诚信的树立作用不大。

  我们也针对性地对学校图书馆提供爱心伞的借还做了调查,有78.8%的同学在没带伞的情况下会借用;9.2%的同同学不会借用;还有12%的同学会看情况。关于还伞问题,84.4%的同学会马上还回去,一定还有和我一样需要它的人;15.2%的同学认为宿舍离图书馆太远了,我很忙,等有空再去还。所以同学们对在图书馆提供爱心伞的看法如下图:

  为了提高诚信水*,建设美好的和谐社会,我们有以下建议:

  1、重视家庭教育:长辈应该多对学生做诚信等基本带的观念的教育,树立德育为先的观念。诚信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家长在生活中正确的引导,形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2、大学生应该从自身作起,大学生作为祖国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诚信状况将会深深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由调查中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还没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所以我们需要加大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力度。比如开展诚信论坛,国学课堂等等活动,让大学生加深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而作为大学生自己,也要保持自己的诚信,不要被校园和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所影响,坚持自我,不要被身边的不诚信行为所影响。

  3、学校要做好诚信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首先,努力创新诚信教育的方法。搞笑诚信教育一定要跟紧时代步伐,在发挥传统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手段优势,多方面、全方位地对大学生进行立体的诚信教育,力求提高哦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其次,将诚信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时候,要切实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关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讲解决思想问题,开展诚信教育,渗透到处理大学生生活实际问题中去。最后,广泛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在实践中机枪诚信教育。

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5

  一、 摘要

  信用乃立身之本,俗话说:“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国。”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构筑一个人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质,尤其是对于当前处在转型期的*,培养当代大学生诚信的道德操守,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有效的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既符合国家、社会需要又具有充分个人激励功能的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已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国家的希望,是否具备诚信品质成了判定大学生是否能成为合格公民的基本准则。那么当前大学生的诚信道德现状如何呢?

  二、 调查概况

  1、 研究背景及目的

  社会诚信在当代看来是最重要的,诚信做人才可以做的光名磊落。可是随着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的改变,诚信受到了很大的挑战,这才是最值得我们去注意的事情。诚信开始在社会上出现了很大的裂痕,在不断的成长中得到更大的发展,这才是最重要的,将诚信进行下去。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美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诚信度在逐渐下降。这种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青少年一代。在当今这个物质为主导的社会里,正确的道德和崇高的思想尤为重要。特别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来说,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大学生立身做人的内在需要,可以促进大学生脚踏实地的追求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在社会活动中讲信用,讲信誉,诚实不欺。同时,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培养,还可以促进学校规范自身行为,树立诚信观念,实现依法办学和以德治校。

  目的:我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为教育机构提供真实信息来掌握我们大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 研究方法

  为了了解大学生的诚信现状,现对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总共发出了问卷200份,收回200份,占100%,收回的问卷全部是有效答卷,而且卷面干净整洁。

  四、 大学生诚信调查结果及分析

  1、在此次调查中有80%的同学认为校园不诚信问题非常严重,在问卷中所提到的不诚信现象中,调查结果不禁让我们瞠目结舌,100%的人是做过或见到周围人做的,可见校园诚信缺失问题的严重性,这让我们不得不对诚信问题引起高度的关注。

  面对大学生诚信严重缺失问题,建立诚信档案是否势在必行?73%的同学认为应该建立,15%认为没必要。很多人认为对于诚信好的同学建立会有帮助,而对诚信不好的同学一定会起到反面作用,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诚信者的优势啊。信用档案肯定会对学生有约束作用,保进学生从学校期间就培养诚信意识。同时,由于助学贷款属于无担保、无抵押的“信用贷款”,有了诚信档案后,不还货款的学生可能减少,也有助于高校开展贫困学生助学贷款

  诚信是否影响就业?75%认为一定会,25%认为不一定,没有人认为不会。而诚信是否能成为就业的主要条件,53%的同学认为一定会,28%认为可能会,只有少数人认为不会。然诚信,就是竞争力,就是品牌,就是效益,就是财富,就是成功。

  您对考试时的作弊行为有何看法?有40%的人认为“作弊总比补考好吧”,20%的认为“为了高分可以理解”甚至“没什么大不了,我也干过”,只有15%的人“反感,自己从来不作弊”。从这道题中就可以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于考试作弊问题虽然都有了正确的认识,但是仍然因为各种原因作弊过或对作弊表示无奈与认同。所以,虽然大学生的心理已经趋向成熟了,但是对事物认识的不稳定性、不全面性和矛盾性仍然不能忽视。

  在此次调查问卷中,我们还设置了一道主观题——你对本次诚信现状问卷调查有何看法?大家的回答有以下几种:还可以;意义不大;了解现状,利于自我认识;答案设置不是很好……

  2、通过这次调查反映了很多问题。但留给我们确是更多的思考,为什么诚信问题变得如此严重,究竟根源是什么?

  3、大学生诚信思想道德现状的主客观原因 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密切相关。

  从客观上讲造成的原因有:

  一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有欠缺,对大学生从小的道德教育产生影响;历史积淀的负面影响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历史根源。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虽然形成了诸如“童叟无欺,公*交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诚信的经典之句,但在封建社会长期的封建制度专制下。剥削阶级贪图享受的思想和消极贪腐的现象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加之历史上“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老实人吃亏”等俗语古训,导致人们在潜意识中诚信意识的扭曲。诚信的基本要求是真实,无真实则无诚信。因此,“历史积淀中的负面影响确实还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而且这种影响还具有“世袭”的趋势。

  二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校过分注重了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德育教育;教育机制、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首先,学校在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忽视学生在德育工程中的主题地位。学校的德育工作往往习惯于通过批评、禁止等行政手段来规范学生的行动,而不善于形成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熏陶;习惯于具高临下对学生提出种种要求,而不善于从学生角度进行分析,以心理咨询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其次,在评价机制上,存在着重知轻德的现象,把道德简单地用各种数据来量化衡量,只重结果,不重过程,造成“老实人吃亏”的后果。这种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一些误导,使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自己能够获得好的成绩,至于用什么手段、什么方法都是次要的。从学生考试作弊到偷盗自行车屡屡得手,从学生综合测评作假到后勤采购“黑心棉”事件的屡屡得逞,所有这些虚假行为,客观上助长了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加剧了诚信缺失的泛滥.再次,高校管理体制上的不完善给大学生不守信以可乘之机。高校中的许多管理领域和部门存在着许多弊端和漏洞,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决策制度不完善。一方面学生对学校、学院乃至本年级的重大决策、诸如重要学生干部的任用事项、综合测评的依据、学生入党、保送研究生的程序等等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民主集中制形同虚设。少数人决定重大决策的事情在学生中经常发生,特别是在一些与学生关系特别密切的职能部门,存在着严重的饿工作无序、制度缺乏、管理松散监督不力等弊端。二是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制定以后,缺乏有效的实施与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诚信缺失学生的侥幸心理。

  三是家长长期过分溺爱,使当前部分大学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欠缺,部分政工干部和家长诚信素质的缺乏也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身教重于言教,一些教师和家长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说话,做事不负责任,做出不诚信,不守信的事实来,在学生面前树立了坏的榜样。一方面,一些政工干部的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是为了学生,而是过多的考虑个人利益。他们在工作中不深入实际、不调查研究,不倾听学生的心声,为了捞取个人政绩而弄虚作假,搞*;另一方面,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进了学校的门,培养、教育孩子的事就全交给了学校,结果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督。这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诚信滑坡留下了空间。另外,大学生诚信道德的缺失除了上述外在因素,与大学生自身也有很大的关系。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思维活跃,易接受新事物,但又有任性好强、辨别能力差的一面。少数大学生不注意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对家长、学校的教育持逆反心理,认为老实人吃亏,讲信用过时,从而放弃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四是就业体制的不完善及观念的落后,阻塞着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侵蚀着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是在这种情形下,社会对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加以更多的关注,诚信问题与就业就更加的密切。

  从主观方面分析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社会上流行的功利价值取向影响了大学生的实际行为,比如对于考试作弊的事,明知道是错的,但为了成绩还是会无奈的去做。另外当前,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固然很多,而失信成本偏底则是最直接原因。“所谓失信成本,是指失信者因失信行为而付出的代价”。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领域和认知领域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准则被运用与人际关系中,效率的优先和利润的最大化成为人们评价一切的准绳.经济上的急功近利,必然造成道德上的惟利是图,从而不可避免地使一些人公德心淡漠和行为方式失范,诚实守信的基本道德规范被物质化、功利化。这种现象存在于社会的广泛领域。从经济领域中的假冒伪掠产品冲斥市场、坑蒙拐骗经营,到社会政治领域中的用权谋私、权钱交易、贪腐纳贿、欺上瞒下、搞*、浮夸虚报;从教育界的教师不安心教书、搞第二职业,领导只讲不做、失信于师生到学生考试时的作弊等等,这些失信行为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很大的收益,也就是说,现实社会中失信者所付出的成本远远小于守信所付出的成本。因此,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消极现象极大地腐蚀着大学生的灵魂,使得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有无所适从之势,从而导致了当代大学生诚信的滑坡。

  二是思想观念与实际行为的分裂;三是大学生还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对事物认识有不稳定性、不全面性和矛盾性。

  三是网络虚拟世界的冲击也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在虚拟的世界里一切都有可能,所谓虚拟就是假的,在这个世界里,无论我们做什么说什么都可以,在加之现在是全信息时代,网络的普及以遍布全世界,深入了千家万户,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因此虚拟世界的不真实也就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特别是大学生,人们在网上说假话做假事,逐渐的在现实生活中也这样了,诚信的问题也就越来越严重了,在这种情形下,网络对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也是密不可分的。

  五、 结论及建议

  通过此次调查,以及对调查结果的总结和分析使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了,当代大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它不仅关系到我们个人的素质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还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建设。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素有诚信之德,做什么事情都会得到帮助和支持,从而更有所作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越诚信客户就会越稳定,生意也会越做越大;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只有人人讲诚信,才能够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诚信离我们并不远,它就在实现每个服务承诺的过程中,就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诚信一旦成为每个人的一种习惯,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就会形成"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大环境。

  另外,诚信是相互的,需要通过内在的自我约束,更需要外在的制度保障。试想,如果通过制度能保证一个讲诚信的人获利,使不讲诚信的人遭殃,那么谁还会不讲诚信呢?从这个角度看,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诚信档案的建立是一个有效手段,诚信档案要一直随着学生的基本档案走。大学生毕业就业后,信用档案将被送到用人单位;如果学生考研究生,信用档案也将跟着学籍档案到新的学校。守信的学生当然会受到欢迎,但如果信用档案有污点,肯定会影响社会对学生的评价,甚至影响学生的就业、深造。

  在我所调查的学生中,他们大部分都 “热捧”信用档案,信用档案能够充分反映一个大学生的信用程度,诚实守信的学生能够增加就业的砝码,反之,则会失去用人单位的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来说十分公*。诚信是一种美德,信用档案能够让学生在走上社会之前就具备信用意识,对社会建立信用体系也十分有帮助.

  我们还要以正面教育为导向,要以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八荣八耻”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思想,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1、家庭、学校、社会、自我通力合作 诚信思想道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所能完成的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家庭教育对于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对子女的道德教育中,应作出榜样,提出要求并严加管理。另外,社会这个大环境也应相应正确舆论导向,并及时树立典范,只有这样,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中学生的诚信问题,让他们能够在一个信任、舒适的大环境中茁壮成长,因为祖国将来的建设要等着他(她)们来继续完成。我们的社会是由这么多人组成的,以后的发展还要继续,我们一定要注意到诚信的作用,不能够忽视诚信的存在,相信大家都能够意识到,诚信才是我们立足根源的最重要的保证,以后的路还要怎么走,就靠诚信,社会能够诚信下去,我们的社会才是健康的,相信诚信社会一定会重新回到社会中!


大学生日常生活调查报告5篇(扩展5)

——大学生假期生活安排调查报告3篇

大学生假期生活安排调查报告1

  暑假刚刚开始,一月初我参与了这次“关于大学生假期生活”调查,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当代大学生如何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去充实丰富自己。调查的方式为问卷调查及网上资料调查。

  假期,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放松身心,提高自身修养的大好时机。能够把握这短暂的时间真正去学点什么,做点什么应该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考虑的。

  1社会实践,兼职打工。

  2埋头苦读,继续深造。

  近年来,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加入wto后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知识就是力量”越来越激励着那些有志学子,“专升本”、“出国”、“考研”成为很多大学生的选择,继续深造以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暑假则成为这些大学生备战的“黄金时期”。参加各类培训班早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各类形形色色的招生广告在校园内随处可见,假期报名参加英语、电脑培训班的大学生,大都是为了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将来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取得多个文凭、证书更有利于找到理想的工作。此外,也有不少大学生趁假期报名参加汽车培训,为了将来更方便找工作,即使找工作时用不上,也对自己有好处。此外,不少大学生到图书馆、书店“充电”,摄取精神食粮,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等。这些大学生如果能够劳逸结合,在用功学习的同时放松自己的心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与时代不相吻合,假期是一个充电的好机会,也是一个了解社会的良机。

  3外出旅游,饱览风光。

  旅游,从个人活动、群体行为发展到当今的现代旅游业,已经成为涉及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活动等的社会生活方式。大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接受美的熏陶,包揽祖国山河风光,使生活张弛相济、劳逸结合,使人脑得到精神保健、生命获得和谐运动,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潮流。部分大学生利用假期欣赏名山大川,不仅丰富了阅历,增长了经验,从外出经历中体会人生,感触社会,同时也能体验到出门在外的不易出行旅游,度假观光,与同伴相互照顾,增进了解,培养提高了与人交流的能力。

  4“无聊”一族

  在被我问及的一些人中都是千篇一律的这样回答:回家太无聊、太没意思了。

  对于大学生们喊寒假无聊、没意思的这一客观事实,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们深思。其一,大学生们因为假期的到来,某种程度上达到极度兴奋以致自制力减弱过度放纵。其二,大学生们抱着在学校吃够了苦头,回家则要好好享享清福的念头,整天只顾自己清闲而忽略了多帮父母分担点家。其三,我们大学生不注意与父母沟通,由此常常造成两代人之间不能互相理解,近乎形成"冷战"。其四,大学生们缺少社会实践,往往安静的呆在家里而不敢或不想出去风风火火地闯一闯。

大学生假期生活安排调查报告2

  调查时间:20xx年10月—11月

  调查对象:青岛科技大学及周围学校学生

  调查地点:青岛科技大学及周围学校

  调 查 人:环艺102班李梦洁、程歆、房媛婷、苗艳青、崔兰华 指导老师:张运君

  一、研究思路

  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基本目标是通过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假期生活状况,并针对当前大学生假期生活现象进行分析、总结,从中挖掘出当代大学生假期生活状况的共性。并以此为基础,剖析现象成因,找到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引导大学生科学安排假期时间。根据以上的基本目标,具体目标如下:

  1、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详细我校及为学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假期实际生活状况,找出普遍性问题。

  2、在找出普遍性问题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入剖析,探究产生现象的原因。

  3、依据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议,以达到引导大学生形成自我学习的习惯,自主合理安排假期时间的目的。

  二、研究内容:

  基于以上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1、选择出两个个案进行访谈研究,从不同角度对个案进行重点调查

  紧学习的只占到被调查者的17。7%。而在选择自己假期的主要活动时,排名前三的选项分别是看电视(22%)、睡觉(18%)、上网(16%)。大多数的同学都觉得没有了考试的压力、学校的氛围,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假期中不想学习、只想睡觉上网也就成为了大学生中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这反映出我校大学生并没有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在大多数同学的眼中只是作为一名学生所应该完成的任务,终身学习,时刻学习的理念并没有贯彻于每一个当代大学生。

  2、我校大学生认识到了当今社会竞争的激烈性,对于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意愿较高,接触社会的主动性大。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66.1%的被调查者认为假期外出打工是大学生接触社会、提升自身能力的良好途径,而在假期计划中以打工或参与社会工作为主要内容的也占到了22.5%。这说明同学们都认识到了当今社会竞争的激烈性与残酷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的不足,并愿意在假期中参与一些实践活动,为自己今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3、我校多数大学生存在惰性大,自控能力差等问题,并对同学们假期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在上文中已经提到,大部分的被调查者都具有很高的接触社会,进行社会实践的意愿,但也有很多人表明自己在假期中没有了压力就不想学习。在对于假期计划地制定以及实施状况的调查中我们发现选择制定计划但没有实施的同学所占比例最大,达到57。9%。这些调查结果都表明了我校大学生惰性大,自控能力差的问题。很多同学原本对于假期有着非常充实而有意义的设想,但放假回家后却并没有实现,这其中自身的原因是主要的因素。很多同学回到家中就开始过度放松自己,懒得出门,懒得学习,呆在家中则只是睡觉、上网、看电视,再加上家长对于上了大学,放假归来的孩子管教的减少,更是滋长了大学生的惰性。而自制能力差也成为了我校大学生假期生活较为混乱,空洞的一个重要原因。管不住自己,忍不住要上网,看电视,以至于将假期开始前所制定的学习和工作计划完全打乱。由于惰性和自制力差,同学们的假期开始陷入毫无克制的睡觉,看电视,上网之中。

  4、大学生心理趋于成熟,更加注重同父母的沟通,同父母的沟通也更加顺畅。

  在对于大学生假期同父母交流频率这一问题的调查中,有45.6%的同学选择假期时同父母经常谈心,38.6%的同学选择假期中偶尔和父母谈心,只有15.8%的同学选择几乎没有在假期中和父母谈过心。在被调查者中68.4%的同学觉得自己同父母的关系如同朋友一般交流无障碍。同初高、中生的叛逆心理相比,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同父母的关系都较为融洽,这表明进入大学后,同学们的心理都逐渐趋于成熟,开始逐渐认识到父母的辛苦,由于远离家庭独自生活,大学生们也意识到应该珍惜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多与他们谈心、交流以消除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的假期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父母的影响,占到了被调查者的59.6%。父母对同学们的假期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通过询问调查者和总结自己的假期生活我们发现父母对大学生假期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父母所具有的生活习惯、传统思想对大学生假期生活的影响。

  5、多数被调查者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并不明确,这也对他们的假期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对于是否有一个较长期的计划这一问题多数人都选择了没有,占到被调查者的54%。多数同学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是比较迷茫,这也使得他们的假期很难起到为自己未来规划作准备的目的。这也使得大学生假期生活缺乏了学习和实践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大学生假期乏味的生活状况的形成。

  6、贫困生的对于自己的假期满意程度相对较高,假期充实度也相对较高。

  在被调查的贫困生中有50%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假期生活充实而有意义,这一比例大大超过了其他的被调查者,而选择假期计划中以打工或参与社会工作为主要活动的也占到了42.9%。这表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假期满意程度普遍较高,这表明了贫困大学生对于假期的时间安排更为合理,大多数的贫困大学生觉得在假期应该外出打工实践,而不是整天沉溺于睡觉、上网、看电视之中。

  三、个案调查

  假期对大学生来说都是一段不短而又具有完全支配权的时间。每当快要放假的时候,一个个假期想做的事情就成为大家热烈讨论的焦点。很大一部分同学都为自己做出了假期计划。这些计划到“假末清算”的时候到底结果如何呢?计划能不能实现?!

  王同学是我校大一学生。性格开朗,家庭殷实。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假期活动情况,我们从假期计划,主要假期活动,对打工的看法以及家庭因素对假期的影响四个方面对她做了访谈。

  问题:王同学有什么假期打算?

  答:王同学在放假前有度过一个充实假期的愿望,并把看书的作为计划中的一项。放假后通过挑选,带上了四本书回家。但实际却只读了小部分而未完成自己的读书目标。

  小结:王同学萌发了一个“放假后我要看看书”的想法型计划,却并没有做出有步骤的具体实施方案。计划在假期里实际上被无限期的拖延,直到开学才发现书还处在未翻动状态。从中可以看出,具体可操作的细致假期计划是引导大学生度过优良品质假期的前提与保证。

  假期生活多种多样,面对学习,娱乐,赚钱等等我们何去何从?

  是不是在假期一定要想尽办法来锻炼自己呢?也许,单纯地把假期当做一个放松的机会也不错。王同学认为假期之所谓为假期就应该给人一种放松的状态,抛下学习的压力。其意义在于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即使在家吃吃东西,看电视,打牌,串串亲戚,虽然不够充实,但是觉得放松了自己,很舒服,惬意。在自己选择的假期生活中虽然没有获得物质等上面的回报,却在精神上得到了满足。假期生活也是人生的一部分,都应为自己的人生创造价值,每个人对自己的假期期待不同,但目的都是要让自己有所收获。我们提倡健康而有价值的假期生活。

  打工是对大学生来说和考研出现频率一样的词。在各个大学的宣传版面上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类似招聘小时工之类的广告。虽然打工现象普遍,但仍一部分同学认为打工并不是必要经历。就如小榕同学认为。实际上,大学生打工市场大多是一些低级的劳动力市场。能学到的对自己将来的职业等没有太大的价值。自己所需要的能力可以通过非打工方式来获取。对于大多数家境殷实的同学来说,他们并不重视打工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看中的是其中的带来的社会体验。广大大学生对于社会要求更多的职业型实习而非出卖廉价劳动力。当社会还不能满足我们时,是否打工就成了一件值得大学生认真考虑的事情。对打工我们需要的是理性对待而不是盲目跟风。


大学生日常生活调查报告5篇(扩展6)

——2022大学生寒假生活调查报告

2022大学生寒假生活调查报告1

  一.调查背景与概况

  1.调查对象:大学生

  2.调查方式:实地走访为主,参考资料为辅

  3.调查内容:大学生对寒假生活的安排

  二.调查内容及分析

  寒假,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放松身心,提高自身修养的大好时机。能够把握这一个月多的时间真正去学点什么,做点什么应该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考虑的。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就应当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

  通过调查了解到当代大学生寒假生活分为四类:一、参加社会实践兼职打工。二、埋头苦学,参加各类培训班。三、出行旅游度假观光。四、在家“无聊”一族。

  社会实践 兼职打工

  调查结果显示,现代大学生打工的主要目的是:有35%的大学生是为了增加收入;有36%的大学生是想自食其力;有29%的大学生认为要锻炼自己的能力,对报酬无所谓。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大学生打工的形式开始变得异常丰富起来。有22%的大学生选择网络公司;4%的大学生选择暑期教师;19%的大学生选择市场调研员;13%的大学生选择营销策划员;16%的大学生选择做志愿者;9%的大学生选择做促销;5%的大学生选择到快餐厅做钟点工;12%的大学生选择其它。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到企事业单位实习的大学生也为数不少,这样既可锻炼自己,提高专业水*,又可开阔视野,接触社会,为日后工作积累社会经验。寒假兼职打工赚钱是许多学生的选择。“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多吃点苦,父母少花点钱。”这是时下不少大学生“打工族”秉承的至理名言。传统的家教、推销翻译到现在的网吧管理员、市场调研员、快餐店钟点工,甚至是一些大胆另类的选择,如(在网上建立自己的商店或)替网络公司试玩游戏等都成为现在大学生打工时所选择的职业。尽管大学生“打工族”具备“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自信,但他们也同样有着缺乏经验和辨别能力有限的“先天不足”。正因为如此,大学生因打工而上当受骗的事件才层出不穷,有的甚至被骗入传销组织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社会实践兼职的方式很好的促进了个人能力的提升,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更为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公民创造条件,当下社会拥有高素质、高能力,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和贡献个人价值,为集体而服务的人是抢手的关键,全心全意为集体大众服务,将个人才能贡献于集体才是衡量成功的最高目标和高尚人生理想。多元化的实践方式为每个人提供了机会和展示*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是制胜法宝。

  埋头苦读 继续深造

  寒假,成为一些大学生备战的“黄金时期”。参加各类培训班早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各类形形色色的招生广告在校园内随处可见,寒假报名参加英语、电脑培训班的大学生,大都是为了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将来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取得多个文凭、证书更有利于找到理想的工作。还有不少大学生趁寒假报名参加汽车培训,为了将来更方便找工作,即使找工作时用不上,也对自己有好处。此外,不少大学生到图书馆、书店“充电”,摄取精神食粮,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等。这些大学生如果能够劳逸结合,在用功学习的同时放松自己的心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与时代不相吻合,寒假是一个充电的好机会,也是一个了解社会的良机。

  社会之大,包罗万象,在书海中漫游,与知识海洋中陶醉,不失学生的本,为成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等人才夯实基础;时间宝贵,寒假——大学生备战的“黄金时期”。很大部分人提升了自我,找到了前进方向和人生目标。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大学——人生的驿站,带来了无尽的快乐,更带来了光明的憧憬和契机,每个人都要把握时机,抓住机遇,奋勇向前,走向胜利彼岸!

  外出旅游 饱览风光

  大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接受美的熏陶,包揽祖国山河风光,使生活张弛相济、劳逸结合,使人脑得到精神保健、生命获得和谐运动,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潮流。部分大学生利用寒假欣赏名山大川,不仅丰富了阅历,增长了经验,从外出经历中体会人生,感触社会,同时也能体验到出门在外的不易出行旅游,度假观光,与同伴相互照顾,增进了解,培养提高了与人交流的能力。“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孔子的名言,流传万古,仍旧光彩夺目,我们来自大自然,更应回馈大自然,感受自然之魅力,感受华夏神州, 大好河山,在天地灵气间积聚灵感,挥洒出青春与激情,斗志昂扬的——前进。

  “无聊”一族 昏昏度日

  有些大学生虽然在放假前已经制定了周密的寒假计划,但是回到家后睡觉、看电视、上网、看小说却成了部分大学生在假期的主要活动,没有寒假盼寒假,寒假到了又觉得无聊,短暂的一个月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消极的人生不会给人带来丝毫好处,颓废、空虚会充斥人的灵魂深处,人的精神也彻底的被摧毁和侵蚀,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失

  去斗志和斗争意识——亮剑精神,“敢于亮剑,才能所向披靡,那怕自己弱于对手,无法取胜,你的对手也会因为你敢于亮剑,从而对你产生由衷的敬佩和畏惧,你也将在亮剑中彻底取胜。”无上的荣光和高昂的斗志也将成为你永恒的闪光点,流芳百世,万古流芳。

  积极的人生才是胜利的人生,利用自己的能量和积储,为自己的人身创下厚实的积淀吧!在厚积薄发中,成就你自己——璀璨夺目的明珠,为辉煌的人生而努力奋斗吧!

  三、调查结论与评价

  通过对寒假生活的社会调查,我们不由得感到欣喜,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风貌,同时也感悟到大学生们独特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寒假成为很多大学生学习的新阵地,是大学生展现青春风采,施展一技之长,增长知识,吸取经验的大好机会。总之,大部分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度过一个健康有意义的寒假。

  很多大学生锻炼了自己,了解了社会的现状,为自己日后步入社会打下了基础,为成就人生理想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大学生是一群充满了活力和激情的群体,他们为自己的青春,为社会,为国家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社会、集体才是我们的主战场,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最终都会在社会、集体中汇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寒假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是充满意义的,选择对方向,朝着它不断靠近,才会发现人生的真谛——原来生活是如此的多姿多彩。

  四、建议

  首先要明确目标方向。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先想好达到的目标,有了目标再确定计划。没有目标和计划的事情是盲目的,也是低效的。

  其次要做好角色转换。

  再次要掌握学习能力。要安排好课后时间,多读一些书,充分利用好大学图书馆的藏书资源。此时读书“博”比“专”更重要,要先“博”后“专”。“博”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专”是为了更有深度。“博”也是为了更好地“专”。要通过读书,形成一种学习习惯,掌

  握一种学习技巧。目前及将来的社会,一个人有无才学,主要不在于你会背多少公式定理唐诗宋词,而在于你是否拥有更科学有效的学习能力和进取精神。最后要培养社会本领。大学虽不是真正的社会,但相对于以前单纯的学习生活来说也算得上一个小社会,如果需要当然也是必要,可以接触到方方面面的事。不管是毕业就业还是考研,迟早要走上真正的大社会,与人交往,处理各种问题,所以要学会适应,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不比学习成绩差。要有意识磨练和锻炼自己,要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提高社会实践技能,培养不怕困难、乐观向上、勇于进取的人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多观察勤思考,提高明辨是非、妥善处事的能力。要学会交友,从友谊中汲取人生智慧和力量。要培养高雅情趣和爱好,善于调适自己的情绪,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人格。

本文链接:https://www.win-tfx.com/zhuantifanwen/diaochabaogao/6075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4 冰冰文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9005744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