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冰冰文秘网 > 心得体会 >

关于西厢记读书心得600字合集

时间:2022-09-29 16:30:08 来源:网友投稿
导读: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心得,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现在你是否对读书心得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西厢记的读书心得6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关于西厢记的读书心得600字1《西厢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古典爱情戏曲之一,为元代王实甫所作。先讲讲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西厢记读书心得600字合集,供大家参考。

关于西厢记读书心得600字合集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心得,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现在你是否对读书心得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西厢记的读书心得600字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西厢记的读书心得600字1

《西厢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古典爱情戏曲之一,为元代王实甫所作。先讲讲大致故事:张生对前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恰遇良机,致书信求援击退强寇,救崔氏一家于水火。得婚约,然敌退后崔夫人毁约,竟使张生莺莺以兄妹相交。张生郁郁寡欢,幸得红娘相助,与莺莺互通书信,制造巧遇,终使莺莺动心。又经跳东墙乌龙,莺莺一封书信至,终成好事。崔夫人怒不可遏,却只能允了。张生进京赶考,莺莺长亭送别。中状元,张生会见夫人,对质郑恒,一家共团圆。故事是圆满结局,皆大欢喜。

且就故事情节来看,一波三折。张生追求莺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若非得红娘助力,很有可能“折戟”。而夫人的阻挠,莺莺的“变脸”,郑恒的污蔑,一切都使这情节变得曲折动人。

从角色塑造来说,在挣脱礼教束缚的相国小姐崔莺莺,耽于爱情的痴心书生张珙,封建女性代表崔夫人和活泼可爱的婢女红娘中,我最喜爱的还是红娘。红娘在书中虽不是主角,但却是各个人物之间联系的交集。红娘是莺莺的贴身婢女,是张生追求莺莺的谋士,是崔夫人派来监视莺莺的探子。可以说,红娘联系了各个人物。而在红娘身上,作者赋予了更多心血。红娘善良可爱,活泼机灵。在她身上几乎没有任何缺点,她是美好的化身。不似莺莺仍受封建思想束缚,不似张生沉溺于情色忘却功名,不似崔夫人毁约失信,红娘在书中只是坚守自己的正义,做自己认为的正确的事。以卑微身份顶嘴崔夫人,帮助张生追求莺莺,成就莺莺张生姻缘,促进作者要表达的爱情喜剧主题达成,红娘拥有超越那个强调身份等级的封建时代的个人魅力。

我认为从爱情角度来看,《西厢记》讲述的是勇敢冲破封建束缚,追求纯粹美好的爱情的故事。特别是对于古代女性,这种举动更是难得。张生追求莺莺情感火热灼人,而莺莺回应张生更显珍贵。作为相府小姐,莺莺是知礼节的,矜持的大家闺秀,在崔母的阻挠下,她该是与张生一刀两断。然而她却听从了本心,在对张生有意后,经过一番挣扎,最终还是被病弱张生的炽热的情感俘获,主动送书信,成就好事。这是离经叛道之举,在当时可称为“不守妇道”,也背离了崔夫人的教育,但莺莺还是做了,为了纯洁的爱情。作者表达了那个压迫的时代人们心中的属于人的真实合理的欲望,对挣脱封建礼教不合理束缚的渴望,对自然爱情的追求的欲望。相国小姐与穷酸书生的爱情故事令人感动。王实甫也为这段爱情写下了完美的结局。“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就语言来说,我真感叹于王实甫的文才。且不说化用诗句,就是其本身的韵脚便押韵的好。且看:“人间看波,玉容深锁绣帏中,怕有人搬弄。想嫦娥,西没东生谁与共?怨天公,裴航不作游仙梦。这云似我罗帏数重,只恐怕嫦娥心动,因此上围住广寒宫。”波、中、弄、共、公、重、动、宫,呈ong叠韵,读来音韵极强,显得活泼有趣。书中语言有典雅的诗句,也有偏向口语化的用词,实集大成。且不说各种曲牌名,单是书中随手拈来的典故便极具文采。听说《西厢记》最完整的注本的注释有2000处,也是难怪。

关于西厢记的读书心得600字2

我在不经意间看了这本书,鬼使神差的,或许是从哪里听说的小道消息说这书好看,也或许是同学说的西厢记就是张生勾引崔莺莺,反正不知怎的我就看了这书。

这本书是我有史以来看的最认真的一次,那时候我整天坐在图书馆里,桌上放着《西厢记》和《中国古汉语词典》,那个认真劲儿现在还着实服了自己,并且当时我居然连饭都忘了吃了。我一边认真的揣摩一句话,一边查着不懂得字词,深深陷入其中。

我带着一种公平的心态来看这书,不想被别人的想法左右我的看法,很多时候别人的想法很轻易的就可以推翻自己原始的想法,或者是掩埋了自己还未开启的想法。所以我一直努力克制自己怀着张生勾引崔莺莺的想法来看这书。

西厢记可谓通篇是文采斐然,不看会后悔的那种,我也是因为看了西厢记之后看了其他三大名剧,凑齐个四大名剧。但是平心而论《西厢记》确实是四大名剧之首,我除了对王实甫佩服的五体投地之外我都不知道要怎么办了。

当时我看完第一折之后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西厢记甚好,原是有才之人写相思之绝句,有墨之人点佳人之风韵。

还没看完第一本就已经被折服了,剧中好词好句划也划不完。那些描绘相思之句,那些临摹美人之貌堪称佳句。

原来不仅是唐诗宋词美得令人醉碎,元曲也是如此多情之作,一句便是一诗。

虽然在笑话那种情愫的夸张之势,却还是不可自拔的沉浸句中,美得无法言语。

原是文字为情诗,原是文字为相思,原是文字随心思,原是文字描心事,我心中一直对自己说张君瑞如是才华横溢怎能不中举?如是佳句用于作文之中怎能不提名?

原是最美之文暗恋之相思,原是最美之字美人身上之雅韵,原是最美之诗是传情之作。笑谈,笑淡……

如是初观西厢记之感,待记后来观之。

所以我想说,喜欢文学的人,不妨看看《西厢记》,它绝对可以折服你……

关于西厢记的读书心得600字3

王实甫的《西厢记》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不过是那个邻牙俐齿、敢爱敢恨的小丫头——红娘。在《西厢记》中,红娘作为地位最低的一个角色,却也是最为出彩的,正是因为她在封建等级森严的相府里,在处理如此复杂的关系、独善其身的同时,能坚持自己的个性,体现出女性自觉意识和反抗意识,还帮助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这让人觉得难能可贵,不由地拍手称赞。有太多人给红娘贴上“具有反抗意识的封建婚姻的斗士”的标签,我却想用两个关键词来概括她这个人物形象——“可爱”和“可怜”。

红娘是可爱的,她有一颗温热的心,她是生气勃勃的。她既是封建体制之内又是封建体制之外的。她不识一字,却处处显示其才情。当大家被框在“道学”僵化的硬壳里时,她似乎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无论是她刚出场时,张口“周公之理”,闭口“男女授受不亲”让满腹文章的酸秀才张生无言以对;还是在与老夫人的对峙中,不卑不亢,逻辑严密地分析,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指出老夫人的“失信”之过。无论是在面对莺莺的“明修栈道,暗修陈仓”的不信任的行为时,她用泼辣尖利的语言,辅以古乐府的谐音,运用拆字手法,直抒自己内心的愤疾;还是在郑桓嘲讽辱骂张生,夸耀自己祖代是相国之门时,她义正词严,剔肤见骨的指责,如炮连珠的数落,“你道是穷民到老是穷民,却不道‘将相出寒门’。”在这些细节里,她的率真、她的机智、她的勇敢、她的善良,一览无余。

红娘亦是可怜的,在元代社会有明确的良民、贱民之分,而红娘所处的“驱口”阶层,社会地位最低。她虽是相国小姐的贴身婢女,却依旧改变不了她贱民的身份。就像汤显祖评价红娘“有二十分才,二十分识,二十分胆”,正是因为她身上具有那么多美好的品质,更体现出她所在的时代对她的人生产生了多大的限制。红娘的胆魄和机智不输男儿,即使身为女儿家,红娘要是有同莺莺一样的社会地位和家庭条件,有机会接受上层人家子女的教养,她的才情和她的容貌必定是出类拔萃的。

同是妙龄的怀春少女,红娘也自有一番女孩家细腻婉转的小心思。莺莺倾慕于张生相貌和才情,红娘也为他动心,但她心里明白,最好的结局不过是和莺莺分享这个男人,而且在张生的眼里,她注定是个配角。红娘在帮助莺莺和张生时“未必没有私心”,但是她对于自身处境是很清楚的,她没有什么非分之想,她对张生抱有的朦胧好感只能算是一种暗恋。

红娘是莺莺和张生的传情鱼雁,在字里行间能感受到她很享受和张生之间冤家斗嘴般的快乐。帮助喜欢的人完成让他开心的事,红娘有一颗纯真宽厚的心。她几次三番周转于崔张之间,为他们安排月下听琴,晓夜奔走,传书递简,目睹张生对莺莺的“傻痴呆酸”,她虽是嘴上嘲讽和调侃,想必内心几番落寞滋味。这种女孩儿的喜欢是模模糊糊暧昧不清难以言说的,在红娘的言行中虽没直白的表露出来,但能捕捉到了她无意间流露的苦涩和哀怨。“你个馋穷酸徕没意儿,卖弄你有家私,莫不图谋你的东西来到此?先生的钱,与红娘做赏赐,是我爱你的金资?”当老夫人言而无信赖婚时,张生在爱情遇到巨大阻力时表现出怯懦,红娘被激起不平和正义感,使她更加义无反顾地撮合两人。这是她性格中非常豪迈的一部分,她微妙的情感的转变带给我很大的感动和震撼。如果用现在的话形容红娘,那么她是个有女汉子气质的姑娘,不扭捏,不造作,个性明朗,内心洒脱,做人做事这样,对待感情也是这样。这样的红娘招人喜欢,也让人心疼。

大家都在称赞红娘,说她具有反叛精神,敢于同封建礼教作斗争,促进了美满婚姻。可我却看到了她人生悲哀——她成全了张生和莺莺的爱情,却没有机会去追逐自己的幸福。

关于西厢记的读书心得600字4

《长亭送别》作为《西厢记》里经典的一折,被选入了中学课本,让人不禁在秋风渐起时,想起里面的名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可是对此我想要说,偶尔让我有点和范仲淹的《苏幕遮》搞混,好吧,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一个是黄花地,一个是黄叶地。

黄花是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黄叶是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秋天是色彩丰富的季节。可是在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的季节里面,还是有很多人忍不住逢秋悲寂寥。

崔莺莺在长亭与张生告别,昨夜尚且是红灯帐底卧鸳鸯,今天却要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更何况张生还背负着中榜的重任,不然还无法正正经经得来迎娶自己。张生的前程到底会如何?自己的未来又将置于何地?自己的等待又是否有意义?仿佛一瞬间什么都是抓不住的。

真真的是“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关于西厢记的读书心得600字5

上高中时,初读《红楼梦》,我就为其所陶醉。当读到贾宝玉和林黛玉一起看《西厢记》,一个赞叹“真是好文章”,另一个感慨“但觉词句警人,余香满口”的时候,我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难道在《红楼梦》之前,还有这样一部迷人的作品吗?如今,通过系统学习古代文学史,精读了《西厢记》后,我想说,它确实是一部体现元代杂剧最高水平的伟大作品。

王实甫的“王西厢”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传奇《莺莺传》。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将始乱终弃的西厢故事改成大团圆结局,突出了反封建主题。而王实甫的《西厢记》又叫《北西厢》,因为它是用盛行于北方的杂剧体裁写成的。

元代杂剧是公元十三世纪到十四世纪时中国主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主要用唱词和形体动作来表演故事,是当时演唱、舞蹈艺术的综合体。它的特点是:第一、一本戏限用四折,如四折不够,可以在开头或折与折之间垫一场戏,叫做“楔子”;第二、一折包括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按规定联成的一套曲子,这一套曲子必须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到底,不能由几个角色分唱。

然而,王实甫在《西厢记》的体例上进行创造性地改造:第一、他虽然基本上遵守一本四折的规律,但由于一本戏不够全面铺开西厢故事,所以他叠五本为一部。第二、他虽然基本遵守每折由正末或正旦独唱的规律,但在需要时候,他也打破了这种限制,比如第四本第四折由张生、莺莺分唱。

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建立在深刻地反映社会性矛盾的冲突上,优秀的戏剧作品更是如此。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西厢记》细节布置巧妙,情节波澜起伏,矛盾冲突环环相扣。从一开始崔、张邂逅于普救寺而彼此相慕,就陷入一种困境;而后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张生在老夫人许婚的条件下飞书解围,似乎使这一矛盾得到解决;然而紧接着又是老夫人赖婚,再度形成困境。此后崔、张在红娘的帮助下暗相沟通,却又因莺莺的疑惧而好事多磨,使张生病卧相思床,眼见得好梦成空;忽然莺莺夜访,两人私自同居,出现爱情的高潮。此后幽情败露,老夫人发威大怒,又使剧情变得紧张;而红娘据理力争并抓住老夫人的弱点加以要挟,使得她不得不认可既成事实,矛盾似乎又得到解决。然而老夫人提出相府不招“白衣女婿”的附加条件,又迫使张生赴考,造成有情人的伤感别离。在可能是后人续作的第五本中,直到大团圆之前,还出现同莺莺原有婚约的郑恒的骗婚,再度横生枝节。这样山重水复、萦回曲折的复杂情节,使得故事富于变化,而且经过不断的磨难,使得主人公的爱情不断得到强化和淋漓尽致的表现。

《西厢记》最突出的成就是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完成了莺莺、张生、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可以说,人物的性格和情节的开展得到了高度的结合。《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封建势力的代表老夫人与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展开的冲突。这是维护封建礼教的封建势力和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主的叛逆者之间的冲突。此外,《西厢记》还有由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种种矛盾引起的另一条戏剧冲突的线索,这些冲突虽然属次要,却是大量的,错综复杂的,常常和主要矛盾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推动戏剧情节一环扣一环地发展,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这正是《西厢记》令人叫绝之处。《西厢记》的角色不多,戏却很多,情节曲折。

《西厢记》的语言是非常生动的。剧中人物的语言,基本上都是鲜活的口语,十分传神地表现出各个人物的性格。而人物的语言也是展开他们个性的重要形式。张生和莺莺是具有很深文化底蕴的读书人,所以他们在倾吐闺怨相思,离愁别恨时,所用的语言具有华丽的风格。但两者也有各自的特色。张生的语言往往表现出他的诚实厚道但又迂腐可笑的形象。莺莺的语言是婉转的、闪烁其词的,这个与她性格深沉、态度犹豫有很大的关联。当然,莺莺的语言并非始终如此的。当得知老夫人“赖婚”,她无法控制自己,毫无保留地倾吐了满腔的愤怒。在这里,我想到了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中,张倩女唱道:你把我越间阻,越思量。这句多么准确地表现了封建社会中被压抑的青年男女的心情。莺莺也是这样,老夫人越间阻,她越思量张生。红娘的语言就更富于个性特征。她的语言就如其人:尖锐犀利明快幽默,不论是嘲笑张生“银样蜡抢头”,揭穿莺莺的虚伪,还是反驳老夫人,都反映了她聪明机智的性格特征。她代表着健康的生命,富有生气,并因此而充满自信。

除了语言外,作者善于描摹景物、酝酿气氛,衬托人物的内心活动,多数场次饶有诗情画意,形成作品独特的优美风格。王实甫的杂剧和关汉卿杂剧以本色为主、朴素流畅不同,它明显地偏向于华美,形成一种诗剧的风格。许多曲词,广泛融入唐诗、宋词的语汇、意象,运用骈偶句式,以高度的语言技巧造成浓郁的抒情气氛。像“长亭送别”一折中莺莺的两段唱词: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端正好》)

这曲化用范仲淹《苏幕遮》词句,既写秋天之景,又写离人之情,情景交融,臻于化境,遂成千古绝唱。后人把“长亭送别”作为描写艺术的典范篇章,就是因为它的情、景描写真正达到“交融”的高度。因此,我想这一折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长亭送别”表现的是莺莺和张生的离愁别恨,情节并不复杂。整折戏由莺莺主唱,三个场面构成:长亭路上、筵席之中、分手之时。可是,古人说一切景语都是情语,就因为感情本身没有形象,必须借助外部景物,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才能成为具体可感的东西。细看“长亭送别”一折,从头到尾不过写莺莺送别一件事,莺莺惜别一种情,但是读来不腻味厌烦,反而为那种浓郁的画意诗情所感染,这难道不是由于语言构成的形象、意境在起作用吗?

同时,莺莺的反封建意识也具体表现在这些曲词中:莺莺劝张生休忧“文齐福不齐”,休提“金榜无名誓不归”,认为“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功名富贵不过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如果“长亭送别”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那“草桥惊梦”则令人领略到元杂剧奇异华美的艺术手笔。作者在“惊梦”中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让离别莺莺上京考举的张生旅宿草桥店做了个梦,梦中莺莺追赶他,最终夫妻两人相逢。艺术梦境在推动情节发展,增强戏剧艺术的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倩女离魂》、《汉宫秋》等剧作品里的梦境安排设置在元杂剧中具有一定地位。通过梦境来形象揭示人物心理的表现手法,为后来我国许多古代戏曲作家所运用。明代剧作家汤显祖说“从来剧园中说梦者,始于西厢草桥。草桥,梦之实者也。”他的代表作《牡丹亭》中“游园惊梦”与“草桥惊梦”一样因情而起。应该说《牡丹亭》艺术梦境设置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从“草桥惊梦”到“倩女离魂”到“游园惊梦”可以看出其明显的发展线索。

最后说说《西厢记》的大团圆结局。曾经有不少人主张《西厢记》应该止于“惊梦”。金圣叹就认为莺莺这一尤物不妖他人,必妖其身,她最终该得到的是“始乱终弃”的结果。《西厢记》还曾一度被封建卫教士贬为淫书。如今我们站在时代的高度,去重新认识这一故事结局,发现《西厢记》的大团圆结局是符合历史的真实。元代青年男女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他们渴望呼吸自由的空气。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元代杂剧的大团圆结局是广大民众的愿望所在。同时,大团圆的结局在当时历史时代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它起到了鼓舞青年男女为冲破封建罗网,争取自由婚姻而斗争的作用,也是对封建礼教、门第观念的攻击和嘲笑。只有具有积极高尚健康的精神力量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流芳百世。

《西厢记》不论在体例还是语言、思想内涵上皆能体现元杂剧所特有的特色,并在众多杂剧中,影响最广、最深。王实甫与他的《西厢记》曾被风浪卷到了时代的最高点,同时也曾被急流沉到了历史低谷处。在经过了时间的不断洗磨冲刷,这部作品犹如一枝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仍以优雅的姿态,与《红楼梦》、《牡丹亭》等著作一起站立在中国优秀古代文学作品之林。


本文链接:https://www.win-tfx.com/xindetihui/3965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4 冰冰文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9005744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