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冰冰文秘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度学习院士大会讲话辅导讲稿(含PPT)

时间:2022-06-26 13:55:03 来源:网友投稿
导读: 讲稿word下载地址讲稿PPT下载地址(使用电脑版微信下载)类型:word+ppt大小:26 78Kb+1 19Mb安卓手机可立即下载,苹果手机可以打开但不支持下载。电脑可以登录PC版微信打开资料库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学习院士大会讲话辅导讲稿(含PPT),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学习院士大会讲话辅导讲稿(含PPT)

讲稿word下载地址

讲稿PPT下载地址(使用电脑版微信下载)

类型:word+ppt

大小:26.78Kb+1.19Mb

安卓手机可立即下载,苹果手机可以打开但不支持下载。

电脑可以登录PC版微信打开资料库下载。 

更多PPT在讲稿下方

把握科技发展大势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学习贯彻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讲话精神

主讲人:XXX

(2018年5月X日)

2018年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这是我们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我国科技界的第一次盛会。对这次大会,科技工作者瞩目,党中央十分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出席会议,还发表了重要讲话。李克强、王沪宁、韩正也出席了开幕式。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四位常委同时参加,足见规格之高,足见党中央之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盛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站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高度,全面分析把握世界科技革命发展大势,深刻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和经验启示,直面当前科技领域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突出问题,就推进新时代科技创新作出重要部署,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一、科技创新、成就非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势、谋全局,深化改革,全面发力,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5年来,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从2012年第20位升至第17位。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方向开始在世界科技发展进程中进入并行、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一)“六个坚持”成就辉煌

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原因在于:

1.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工农商学兵,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项事业才会蒸蒸日上,铸就辉煌。科技事业的发展也不例外,通过健全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体制,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深化对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抓重大、抓尖端、抓基础,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2.坚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自十八大以来多次强调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通过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强化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才能在前沿领域乘势而上、奋勇争先,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

3.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适应经济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用五大发展理念指导我们各项事业的发展。而五大发展理念,第一位的就是创新发展。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明确我国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关键技术重大突破,主要创新指标进入世界前列。

4.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治国理政思想,推出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重大举措,加强创新驱动系统能力整合,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通道,不断释放创新潜能,加速聚集创新要素,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5.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

强调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6.坚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

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深入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治理,主动发起全球性创新议题,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全球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我国对世界科技创新贡献率大幅提高,我国成为全球创新版图中日益重要的一极。

这既是我们在实践中得来的宝贵经验,也是在新的实践中赢得优势、开创未来的根本保证。

(二)“五个着力”引领突破

1.着力推进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化学、材料、物理等学科居世界前列,铁基超导材料保持国际最高转变温度,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多光子纠缠世界领先,中微子振荡、干细胞、利用体细胞克隆猕猴等取得重要原创性突破,悟空、墨子、慧眼、碳卫星等系列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上海光源、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为我国开展世界级科学研究奠定了重要物质技术基础。

2.着力推进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高技术研究

超级计算机连续10次蝉联世界之冠,采用国产芯片的“神威·太湖之光”获得高性能计算应用最高奖“戈登·贝尔”奖,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取得“天宫”、“神舟”、“嫦娥”、“长征”系列等重要成果,北斗导航进入组网新时代,载人深潜、深地探测、国产航母、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纳米催化、金属纳米结构材料等正在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3.着力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复兴号高速列车迈出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超临界燃煤发电、特高压输变电、杂交水稻、海水稻等世界领先,移动通信、语音识别、新能源汽车、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掘进装备等跻身世界前列,集成电路制造、C919大型客机、高档数控机床、大型船舶制造装备等加快追赶国际先进水平,龙门五轴机床、8万吨模锻压力机等装备填补多项国内空白,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芯片实现商业化应用,超导磁共振等医疗器械实现国产化替代,重大传染病防控和疫苗研制、重大新药创制等有力改善民生福祉。

4.着力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基地形成系统布局,在科技计划管理、成果转化、评价奖励等方面大胆改革,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显著增强,科技创新人才加速集聚成长。

5.着力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提高军民协同创新能力,完善军民协同创新机制。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越是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二、找准问题,弥补短板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生活福祉。创新如同逆水行舟,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必须勇于识变、善于应变、主动求变,牢牢把握战略主动,紧紧抓住发展机遇。但还必须清醒的看到,当前我国科技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只有找准问题,认清短板,弥补不足,方能迎来科技发展的春天。

我国科技在视野格局、创新能力、资源配置、体制政策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

1.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企业对基础研究重视不够,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底层基础技术、基础工艺能力不足,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开发平台、基本算法、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等瓶颈仍然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2.我国技术研发聚焦产业发展瓶颈和需求不够,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开放合作还不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

3.我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激励机制还不健全,顶尖人才和团队比较缺乏。

4.我国科技管理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需要,科技体制改革许多重大决策落实还没有形成合力,科技创新政策与经济、产业政策的统筹衔接还不够,全社会鼓励创新、包容创新的机制和环境有待优化。

思考启示:

只有坚持问题导向,下大气力解决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短板突出,技术研发聚焦产业发展瓶颈和需求不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科技管理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需要等问题,才能根本改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激活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强化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

三、牢记使命、迎难而上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现在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有的历史性交汇期可能产生同频共振,有的历史性交汇期也可能擦肩而过。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趋势

1.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

2.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孕育新的变革,融合机器人、数字化、新材料的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加速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

3.以清洁高效可持续为目标的能源技术加速发展将引发全球能源变革,空间和海洋技术正在拓展人类生存发展新疆域。

总之,信息、生命、制造、能源、空间、海洋等的原创突破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提供了更多创新源泉,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

(二)抢占世界科技制高点的总要求

第一,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要通过补短板、挖潜力、增优势,促进资源要素高效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满足有效需求和潜在需求,实现供需匹配和动态均衡发展,改善市场发展预期,提振实体经济发展信心。

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我们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要突出先导性和支柱性,优先培育和大力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建产业体系新支柱。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数字经济。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第二,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坚定创新信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
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只有自信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树高叶茂,系于根深。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要增强“四个自信”,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三,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推进自主创新,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科技体制改革要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优化和强化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让市场真正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第四,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要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主动布局和积极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共同应对未来发展、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人类健康、气候变化等人类共同挑战,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惠及其他更多国家和人民,推动全球范围平衡发展。

要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提高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和主导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鼓励我国科学家发起和组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要把“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合作建设面向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联盟和科技创新基地,为各国共同发展创造机遇和平台。要最大限度用好全球创新资源,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位势,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规则制定能力。

第五,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

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释放各类人才创新活力,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和实践,提高科学素养,既当好领导,又成为专家,不断增强领导和推动科技创新的本领。要尊重科研规律,尊重科研管理规律,尊重科研人员意见,为科技工作者创造良好环境,服务好科技创新。

结束语

形势决定任务,认识决定行动。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关键在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链接:https://www.win-tfx.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1839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冰冰文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9005744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