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冰冰文秘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应急预案有哪些范文(通用4篇)

时间:2022-06-18 11:00:07 来源:网友投稿
导读: 预案,是指根据评估分析或经验,对潜在的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和影响程度而事先制定的应急处置方案,

预案,是指根据评估分析或经验,对潜在的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和影响程度而事先制定的应急处置方案,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应急预案有哪些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应急预案有哪些4篇

【篇一】应急预案有哪些

应急预案包括的内容

应急预案又称应急救援预案或应急计划,是政府为了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突发事件应对的原则性方案。它提供突发事件应对的标准化反应程序,是突发事件处置的基本规则和应急响应的操作指南。

  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框架内容,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一般应覆盖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和应急恢复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九部分内容。

  (一)总则

  1、编制目的。简要阐述编制应急预案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如加强和规范管理、提高保障和处置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减少危害及保障安全等。

  2、编制依据。主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国家相应应急预案。

  3、适用范围。是指预案针对某一区域内,某种类型突发事件作出反应,预案只在制定单位管辖地域和职责范围适用,要级别明确、针对性强。

  4、工作原则。要求明确具体。如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整合资源、信息共享,预防为主、快速处置等原则。

  (二)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组织指挥是应急预案的重点内容,预案的主要功能就是建立统一、有序、高效的指挥和运行机制。

  1、按照突发事件处置需要设立应急指挥机构,明确主要负责人、组成人员及相应的职权。

  2、应急指挥机构涉及的部门(单位)及其相应的职权和义务。

  3、以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过程为主线,明确突发事件发生、报告、响应、结束、善后处置等各环节的主管与协作联动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参与部门的职责。

  (三)预防预警机制

  应急预案的对象就是假定发生的突发事件,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应急准备,因此,预防预警机制是预案的关键内容。

  1、信息监测。确定预警信息监测、收集、报告和发布的方法、程序,建立信息来源与分析、常规数据监测、风险分析与分级等制度。

  2、预警行动。明确预警方法、渠道以及监督检查措施和信息交流与通报程序,预警期间采取的应急措施及有关应急准备。

  3、预警支持系统。建立预警体系和相关技术支持平台,明确使用、维护、改进系统的要求。

  4、预警级别发布。明确预警级别的确定原则、信息确认与发布程序等。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的4级预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

  (四)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是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即应急指挥机构应用反馈机制,合理应用应急力量和资源,把握时机强化控制力度,防止事态恶化;对已发生的事件,将其破坏力和影响范围控制在最低级别。一般应包括以下7个方面:

  1、应急响应级别。根据突发事件确定科学的分级标准,按照突发事件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的4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行动。突发事件的响应级别与预警级别密切相关,但也有所不同,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应急响应行动。根据突发事件级别明确预案启动级别和条件,明确响应主体、指挥机构工作职责、权限和要求,阐明应急响应及处置过程等。对于跨国(境)、跨区域、跨部门的突发事件,可针对实际情况列举不同措施,同时避免可能造成的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

  3、信息报送和处理。明确信息采集的范围、内容、方法、报送程序和时限,要求符合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如果突发事件涉及港、澳、台和境外人员,或可能影响到境外,需要向有关地区和国家通报的,明确通报程序和部门。

  4、指挥和协调。现场指挥遵循属地为主的原则,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突发事件主管部门为主、各相关部门参与的应急救援协调机制。明确指挥机构的职能和任务,建立决策机制,报告、请示等制度,信息分析、专家咨询、损失评估等程序。

  5、应急处置。制定详细、科学的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方案、处置措施,明确各级指挥机构调派应急队伍的数量及处置措施,队伍集中、部署的方式,设备器材、物资药品的调用程序,各应急队伍之间协作程序等。

  6、信息发布。按照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遵循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原则,明确信息发布的内容、方式、机构及程序。

  7、应急结束。明确应急状态解除或紧急响应措施终止的发布机构及程序,并注意与现场抢救活动的结束区别开来。

  (五)善后工作

  1、善后处置。明确人员安置、补偿,物资和劳务的征用补偿,灾后重建的政策措施,以及做好卫生防疫、保险理赔工作等。

  2、社会救助。明确社会、个人或国内外机构的组织协调、捐赠款物的管理与监督等事项。

  3、后果评估。突发事件分析评估、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六)应急保障

  1、人力资源保障。列出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政府、军队、武警、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公益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等。明确社会动员条件、范围、程序和必要的保障制度。

  2、财力保障。明确应急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管理监督措施,提供应急状态时政府经费的保障措施。

  3、物资保障。包括物资调拨和组织生产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明确具体的物资储备、生产及加工能力储备、生产流程技术方案储备。

  4、通信保障。建立通信系统维护及信息采集等制度,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明确参与应急处置各部门单位的通讯方式和确保应急期间党、政、军领导机关及现场指挥的通信方案。

  5、交通运输保障。包括各类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分布、功能、使用状态等信息,驾驶员的应急准备措施,征用单位的启用方案,交通管制方案和线路规划等。

  6、医疗卫生保障。包括医疗救治资源分布、救治能力与专长、卫生疾病控制机构能力与分布、各单位的应急准备保障措施、被调用方案等。

  7、人员防护。制定应急避险、人员疏散及救援人员安全措施等,规划和建立基本满足突发事件的人员避难场所。

  8、技术装备保障。包括技术系统及储备,应急设施设备,突发事件现场可供使用的应急设备类型、数量、性能和位置,备用措施以及相应的制度等。

  9、治安维护。制定应急状态下治安秩序的各项准备方案,包括警力培训、布局、调度和工作方案等。

  (七)监督管理

  预案的监督管理,即强调应急预案的演练、宣传和培训,明确预案不仅是让人看,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应用,在培训和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可以成为预案修改更新的参考。

  1、预案演练。明确应急演练的范围、内容、组织及工作要求等。

  2、宣传和培训。包括应急预案、应急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的应急常识宣传,各级领导、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的常规性和专业性培训以及培训的工作要求等。

  3、奖惩和责任。明确监督主体和罚则,明确奖励对象、方式及责任追究程序等。

  (八)附则

  1、名词术语解释。预案中专用名词、术语,缩写语和编码的定义,说明突发事件类别、等级以及对应的指标定义,统一信息技术、行动方案和机关术语等编码情况。

  2、预案管理与更新。明确预案制定、监督管理及实施部门单位,规定预案评审与更新方式。

  3、预案解释部门。明确预案批准、印发机关和解释部门。

  4、预案实施时间。明确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一般从印发之日起施行。

  (九)附件

  各种表单和说明文件,包括操作手册、指挥机构组织结构图、应急部门通讯方式、指挥部成员联系方式、人员疏散地图、资源位置图、紧急设备使用说明等。

【篇二】应急预案有哪些

应急预案包括的内容

应急预案又称应急救援预案或应急计划,是政府为了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突发事件应对的原则性方案。它提供突发事件应对的标准化反应程序,是突发事件处置的基本规则和应急响应的操作指南。

  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框架内容,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一般应覆盖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和应急恢复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九部分内容。

  (一)总则

  1、编制目的。简要阐述编制应急预案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如加强和规范管理、提高保障和处置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减少危害及保障安全等。

  2、编制依据。主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国家相应应急预案。

  3、适用范围。是指预案针对某一区域内,某种类型突发事件作出反应,预案只在制定单位管辖地域和职责范围适用,要级别明确、针对性强。

  4、工作原则。要求明确具体。如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整合资源、信息共享,预防为主、快速处置等原则。

  (二)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组织指挥是应急预案的重点内容,预案的主要功能就是建立统一、有序、高效的指挥和运行机制。

  1、按照突发事件处置需要设立应急指挥机构,明确主要负责人、组成人员及相应的职权。

  2、应急指挥机构涉及的部门(单位)及其相应的职权和义务。

  3、以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过程为主线,明确突发事件发生、报告、响应、结束、善后处置等各环节的主管与协作联动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参与部门的职责。

  (三)预防预警机制

  应急预案的对象就是假定发生的突发事件,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应急准备,因此,预防预警机制是预案的关键内容。

  1、信息监测。确定预警信息监测、收集、报告和发布的方法、程序,建立信息来源与分析、常规数据监测、风险分析与分级等制度。

  2、预警行动。明确预警方法、渠道以及监督检查措施和信息交流与通报程序,预警期间采取的应急措施及有关应急准备。

  3、预警支持系统。建立预警体系和相关技术支持平台,明确使用、维护、改进系统的要求。

  4、预警级别发布。明确预警级别的确定原则、信息确认与发布程序等。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的4级预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

  (四)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是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即应急指挥机构应用反馈机制,合理应用应急力量和资源,把握时机强化控制力度,防止事态恶化;对已发生的事件,将其破坏力和影响范围控制在最低级别。一般应包括以下7个方面:

  1、应急响应级别。根据突发事件确定科学的分级标准,按照突发事件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的4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行动。突发事件的响应级别与预警级别密切相关,但也有所不同,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应急响应行动。根据突发事件级别明确预案启动级别和条件,明确响应主体、指挥机构工作职责、权限和要求,阐明应急响应及处置过程等。对于跨国(境)、跨区域、跨部门的突发事件,可针对实际情况列举不同措施,同时避免可能造成的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

  3、信息报送和处理。明确信息采集的范围、内容、方法、报送程序和时限,要求符合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如果突发事件涉及港、澳、台和境外人员,或可能影响到境外,需要向有关地区和国家通报的,明确通报程序和部门。

  4、指挥和协调。现场指挥遵循属地为主的原则,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突发事件主管部门为主、各相关部门参与的应急救援协调机制。明确指挥机构的职能和任务,建立决策机制,报告、请示等制度,信息分析、专家咨询、损失评估等程序。

  5、应急处置。制定详细、科学的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方案、处置措施,明确各级指挥机构调派应急队伍的数量及处置措施,队伍集中、部署的方式,设备器材、物资药品的调用程序,各应急队伍之间协作程序等。

  6、信息发布。按照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遵循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原则,明确信息发布的内容、方式、机构及程序。

  7、应急结束。明确应急状态解除或紧急响应措施终止的发布机构及程序,并注意与现场抢救活动的结束区别开来。

  (五)善后工作

  1、善后处置。明确人员安置、补偿,物资和劳务的征用补偿,灾后重建的政策措施,以及做好卫生防疫、保险理赔工作等。

  2、社会救助。明确社会、个人或国内外机构的组织协调、捐赠款物的管理与监督等事项。

  3、后果评估。突发事件分析评估、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六)应急保障

  1、人力资源保障。列出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政府、军队、武警、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公益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等。明确社会动员条件、范围、程序和必要的保障制度。

  2、财力保障。明确应急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管理监督措施,提供应急状态时政府经费的保障措施。

  3、物资保障。包括物资调拨和组织生产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明确具体的物资储备、生产及加工能力储备、生产流程技术方案储备。

  4、通信保障。建立通信系统维护及信息采集等制度,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明确参与应急处置各部门单位的通讯方式和确保应急期间党、政、军领导机关及现场指挥的通信方案。

  5、交通运输保障。包括各类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分布、功能、使用状态等信息,驾驶员的应急准备措施,征用单位的启用方案,交通管制方案和线路规划等。

  6、医疗卫生保障。包括医疗救治资源分布、救治能力与专长、卫生疾病控制机构能力与分布、各单位的应急准备保障措施、被调用方案等。

  7、人员防护。制定应急避险、人员疏散及救援人员安全措施等,规划和建立基本满足突发事件的人员避难场所。

  8、技术装备保障。包括技术系统及储备,应急设施设备,突发事件现场可供使用的应急设备类型、数量、性能和位置,备用措施以及相应的制度等。

  9、治安维护。制定应急状态下治安秩序的各项准备方案,包括警力培训、布局、调度和工作方案等。

  (七)监督管理

  预案的监督管理,即强调应急预案的演练、宣传和培训,明确预案不仅是让人看,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应用,在培训和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可以成为预案修改更新的参考。

  1、预案演练。明确应急演练的范围、内容、组织及工作要求等。

  2、宣传和培训。包括应急预案、应急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的应急常识宣传,各级领导、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的常规性和专业性培训以及培训的工作要求等。

  3、奖惩和责任。明确监督主体和罚则,明确奖励对象、方式及责任追究程序等。

  (八)附则

  1、名词术语解释。预案中专用名词、术语,缩写语和编码的定义,说明突发事件类别、等级以及对应的指标定义,统一信息技术、行动方案和机关术语等编码情况。

  2、预案管理与更新。明确预案制定、监督管理及实施部门单位,规定预案评审与更新方式。

  3、预案解释部门。明确预案批准、印发机关和解释部门。

  4、预案实施时间。明确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一般从印发之日起施行。

  (九)附件

  各种表单和说明文件,包括操作手册、指挥机构组织结构图、应急部门通讯方式、指挥部成员联系方式、人员疏散地图、资源位置图、紧急设备使用说明等。

【篇三】应急预案有哪些

煤矿应急预案包括哪些资料

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所需的应急准备和响应行动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其重要内容包括方针与原则、应急策划、应急准备、应急响应、现场恢复、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和附件这7大要素。其编制的主要内容和格式为:
1.方针与原则应急救援预案应有明确的方针和原则作为指导应急救援工作的纲领,体现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环境优先。同时,体现事故损失控制、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以及持续改进的思想。
2.应急策划应急策划是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基础,是应急准备、响应的前提条件,同时它又是一个完整预案文件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应明确煤矿的基本情况,以及危险分析与风险评价、资源分析、法律法规要求等结果。
(1)基本情况。主要包括煤矿的地址、经济性质、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产品、产量等内容,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重要基础设施、道路等情况。
(2)危险分析、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和对周围的影响。危险分析结果应提供:地理、人文、地质、气象等信息;煤矿功能布局及交通情况;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重大事故类别;特定时段、季节影响;可能影响应急救援的不利因素。对于危险目标可选择对重大危险装置、设施现状的安全评价报告,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文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结果等材料来确定事故类别、综合分析的危害程度。
(3)资源分析。根据确定的危险目标,明确其危险特性及对周边的影响以及应急救援所需资源;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的设备、器材及其分布;上级救援机构或相邻可利用的资源。
(4)法律法规要求。法律法规是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前提保障。列出国家、省、市级应急各部门职责要求以及应急预案、应急准备、应急救援有关的法律法规文件,作为编制预案的依据。近年来,我国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就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责任”。第三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第六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其他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也做了相应规定。
3.应急准备在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应明确下列内容:
(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依据煤矿重大事故危害程度的级别设置分级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应包括主要负责人及有关管理人员;现场指挥人。明确职责,主要职责为:组织制订煤矿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确定现场指挥人员;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煤矿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接受集团公司的指令和调动;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
(2)在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应明确预案的资源配备情况,包括应急救援保障、救援需要的技术资料、应急设备和物资等,并确保其有效使用。应急救援保障分为内部保障和外部保障。依据现有资源的评估结果,确定内部保障的内容包括:确定应急队伍,包括抢修、现场救护、医疗、治安、消防、交通管理、通讯、供应、运输、后勤等人员;消防设施配置图、工艺流程图、现场平面布置图和周围地区图、气象资料、煤矿安全技术说明书、互救信息等存放地点、保管人;应急通信系统;应急电源、照明;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等;煤矿运输车辆的安全、消防设备、器材及人员防护装备以及保障制度目录、责任制、值班制度和其他有关制度。依据对外部应急救援能力的分析结果,确定外部救援的内容包括:互助的方式,请求政府、集团公司协调应急救援力量,应急救援信息咨询,专家信息。矿井事故应急救援应提供的必要资料,通常包括:矿井平面图、矿井立体图、巷道布置图、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下运输系统图、矿井通风系统图、矿井系统图,以及排水、防尘、防火注浆、压风、充填、抽放瓦斯等管路系统图,井下避灾路线图,安全监测装备布置图,瓦斯、煤尘、顶板、水、通风等数据,程序、作业说明书和联络电话号码和井下通信系统图等。预案应确定所需的应急设备,并保证充足提供。要定期对这些应急设备进行测试,以保证其能够有效使用。应急设备一般包括:报警通讯系统,井下应急照明和动力,自救器、呼吸器,安全避难场所,紧急隔离栅、开关和切断阀,消防设施,急救设施和通讯设备。
3)教育、训练与演练。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应确定应急培训计划,演练计划,教育、训练、演练的实施与效果评估等内容。应急培训计划的内容包括: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员工应急响应的培训、社区或周边人员应急响应知识的宣传。演练计划的内容包括:演练准备、演练范围与频次和演练组织。实施与效果评估的内容为:实施的方式、效果评估方式、效果评估人员、预案改进和完善。
(4)互助协议。当有关的应急力量与资源相对薄弱时,应事先寻求与外部救援力量建立正式互助关系,做好相应安排,签订互助协议,做出互救的规定。
4.应急响应
(1)报警、接警、通知、通讯联络方式。依据现有资源的评估结果,确定24小时有效的报警装置;24小时有效的内部、外部通讯联络手段;事故通报程序。
(2)预案分级响应条件。依据煤矿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的级别和从业人员的评估结果,可能发生的事故现场情况分析结果,设定预案分级响应的启动条件。
(3)指挥与控制。建立分级响应、统一指挥、协调和决策的程序。
(4)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根据煤矿安全技术要求,确定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应急方案;确认危险物料的使用或存放地点,以及应急处理措施、方案;重要记录资料和重要设备的保护;根据其他有关信息确定采取的现场应急处理措施。
(5)警戒与治安。预案中应规定警戒区域划分、交通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的程序。
(6)人员紧急疏散、安置。依据对可能发生煤矿事故场所、设施及周围情况的分析结果,确定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
(7)危险区的隔离。依据可能发生的煤矿事故危害类别、危害程度级别,确定危险区的设定;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方法;事故现场隔离方法;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办法。
(8)检测、抢险、救援、消防、泄漏物控制及事故控制措施。依据有关国家标准和现有资源的评估结果,确定检测的方式、方法及检测人员防护、监护措施;抢险、救援方式、方法及人员的防护、监护措施;现场实时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事故可能扩大后的应急措施。
(9)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依据事故分类、分级,附近疾病控制与医疗救治机构的设置和处理能力,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处置方案,内容包括为:接触人群检伤分类方案及执行人员;依据检伤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类现场紧急抢救方案;接触者医学观察方案;患者转运及转运中的救治方案;患者治疗方案;入院前和医院救治机构确定及处置方案;信息、药物、器材储备信息。
(10)公共关系。依据事故信息、影响、救援情况等信息发布要求,明确事故信息发布批准程序;媒体、公众信息发布程序;公众咨询、接待、安抚受害人员家属的规定。
(11)应急人员安全。预案中应明确应急人员安全防护措施、个体防护等级、现场安全监测的规定;应急人员进出现场的程序;应急人员紧急撤离的条件和程序。
5.现场恢复事故救援结束,应立即着手现场的恢复工作,有些需要立即实现恢复,有些是短期恢复或长期恢复。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应明确:现场保护与现场清理;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明确事故现场处理工作的负责人和专业队伍;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确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的程序;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周边社区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的程序;恢复正常状态程序;现场清理和受影响区域连续监测程序;事故调查与后果评价程序。
6.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定期应急演练或应急救援后对预案进行评审,以完善预案。预案中应明确预案制定、修改、更新、批准和发布的规定;应急演练、应急救援后以及定期对预案评审的规定;应急行动记录要求等内容。
7.附件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附件部分包括:组织机构名单;值班联系电话;煤矿事故应急救援有关人员联系电话;煤矿生产单位应急咨询服务电话;外部救援单位联系电话;政府有关部门联系电话;煤矿平面布置图;消防设施配置图;周边区域道路交通示意图和疏散路线、交通管制示意图;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重要基础设施分布图及有关联系方式,供水、供电单位的联系方式;组织保障制度等。

【篇四】应急预案有哪些

应急预案包括得内容

应急预案又称应急救援预案或应急计划,就是政府为了提高保障公共安全与处置突发事件得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与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得损害,保障公众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突发事件应对得原则性方案。它提供突发事件应对得标准化反应程序,就是突发事件处置得基本规则与应急响应得操作指南。

  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得框架内容,一个完整得应急预案一般应覆盖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处置与应急恢复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九部分内容。

  (一)总则

  1、编制目得。简要阐述编制应急预案得重要意义与作用。如加强与规范管理、提高保障与处置能力,有效预防与应对突发事件、减少危害及保障安全等。

  2、编制依据。主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与国家相应应急预案。

  3、适用范围。就是指预案针对某一区域内,某种类型突发事件作出反应,预案只在制定单位管辖地域与职责范围适用,要级别明确、针对性强。

  4、工作原则。要求明确具体。如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整合资源、信息共享,预防为主、快速处置等原则。

  (二)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组织指挥就是应急预案得重点内容,预案得主要功能就就是建立统一、有序、高效得指挥与运行机制。

  1、按照突发事件处置需要设立应急指挥机构,明确主要负责人、组成人员及相应得职权。

  2、应急指挥机构涉及得部门(单位)及其相应得职权与义务。

  3、以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过程为主线,明确突发事件发生、报告、响应、结束、善后处置等各环节得主管与协作联动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参与部门得职责。

  (三)预防预警机制

  应急预案得对象就就是假定发生得突发事件,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应急准备,因此,预防预警机制就是预案得关键内容。

  1、信息监测。确定预警信息监测、收集、报告与发布得方法、程序,建立信息来源与分析、常规数据监测、风险分析与分级等制度。

  2、预警行动。明确预警方法、渠道以及监督检查措施与信息交流与通报程序,预警期间采取得应急措施及有关应急准备。

  3、预警支持系统。建立预警体系与相关技术支持平台,明确使用、维护、改进系统得要求。

  4、预警级别发布。明确预警级别得确定原则、信息确认与发布程序等。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与紧急程度,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得4级预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与红色。

  (四)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就是应急预案得核心内容,即应急指挥机构应用反馈机制,合理应用应急力量与资源,把握时机强化控制力度,防止事态恶化;对已发生得事件,将其破坏力与影响范围控制在最低级别。一般应包括以下7个方面:

  1、应急响应级别。根据突发事件确定科学得分级标准,按照突发事件可控性、严重程度与影响范围,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得4级,启动相应级别得应急响应行动。突发事件得响应级别与预警级别密切相关,但也有所不同,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应急响应行动。根据突发事件级别明确预案启动级别与条件,明确响应主体、指挥机构工作职责、权限与要求,阐明应急响应及处置过程等。对于跨国(境)、跨区域、跨部门得突发事件,可针对实际情况列举不同措施,同时避免可能造成得次生、衍生与耦合事件。

  3、信息报送与处理。明确信息采集得范围、内容、方法、报送程序与时限,要求符合政府信息公开得有关规定。如果突发事件涉及港、澳、台与境外人员,或可能影响到境外,需要向有关地区与国家通报得,明确通报程序与部门。

  4、指挥与协调。现场指挥遵循属地为主得原则,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突发事件主管部门为主、各相关部门参与得应急救援协调机制。明确指挥机构得职能与任务,建立决策机制,报告、请示等制度,信息分析、专家咨询、损失评估等程序。

  5、应急处置。制定详细、科学得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方案、处置措施,明确各级指挥机构调派应急队伍得数量及处置措施,队伍集中、部署得方式,设备器材、物资药品得调用程序,各应急队伍之间协作程序等。

  6、信息发布。按照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得有关规定,遵循实事求就是、及时准确得原则,明确信息发布得内容、方式、机构及程序。

  7、应急结束。明确应急状态解除或紧急响应措施终止得发布机构及程序,并注意与现场抢救活动得结束区别开来。

  (五)善后工作

  1、善后处置。明确人员安置、补偿,物资与劳务得征用补偿,灾后重建得政策措施,以及做好卫生防疫、保险理赔工作等。

  2、社会救助。明确社会、个人或国内外机构得组织协调、捐赠款物得管理与监督等事项。

  3、后果评估。突发事件分析评估、调查报告与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六)应急保障

  1、人力资源保障。列出各类应急响应得人力资源,包括政府、军队、武警、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公益团体与志愿者队伍等。明确社会动员条件、范围、程序与必要得保障制度

  2、财力保障。明确应急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与管理监督措施,提供应急状态时政府经费得保障措施。

  3、物资保障。包括物资调拨与组织生产方案。根据具体情况与需要,明确具体得物资储备、生产及加工能力储备、生产流程技术方案储备。

  4、通信保障。建立通信系统维护及信息采集等制度,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明确参与应急处置各部门单位得通讯方式与确保应急期间党、政、军领导机关及现场指挥得通信方案。

  5、交通运输保障。包括各类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分布、功能、使用状态等信息,驾驶员得应急准备措施,征用单位得启用方案,交通管制方案与线路规划等。

  6、医疗卫生保障。包括医疗救治资源分布、救治能力与专长、卫生疾病控制机构能力与分布、各单位得应急准备保障措施、被调用方案等。

  7、人员防护。制定应急避险、人员疏散及救援人员安全措施等,规划与建立基本满足突发事件得人员避难场所。

  8、技术装备保障。包括技术系统及储备,应急设施设备,突发事件现场可供使用得应急设备类型、数量、性能与位置,备用措施以及相应得制度等。

  9、治安维护。制定应急状态下治安秩序得各项准备方案,包括警力培训、布局、调度与工作方案等。

  (七)监督管理

  预案得监督管理,即强调应急预案得演练、宣传与培训,明确预案不仅就是让人瞧,更重要得就是要在实践中应用,在培训与演练中发现得问题可以成为预案修改更新得参考。

  1、预案演练。明确应急演练得范围、内容、组织及工作要求等。

  2、宣传与培训。包括应急预案、应急法规与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得应急常识宣传,各级领导、应急管理与救援人员得常规性与专业性培训以及培训得工作要求等。

  3、奖惩与责任。明确监督主体与罚则,明确奖励对象、方式及责任追究程序等。

  (八)附则

  1、名词术语解释。预案中专用名词、术语,缩写语与编码得定义,说明突发事件类别、等级以及对应得指标定义,统一信息技术、行动方案与机关术语等编码情况

  2、预案管理与更新。明确预案制定、监督管理及实施部门单位,规定预案评审与更新方式。

  3、预案解释部门。明确预案批准、印发机关与解释部门。

  4、预案实施时间。明确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一般从印发之日起施行。

  (九)附件

  各种表单与说明文件,包括操作手册、指挥机构组织结构图、应急部门通讯方式、指挥部成员联系方式、人员疏散地图、资源位置图、紧急设备使用说明等。

本文链接:https://www.win-tfx.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1580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冰冰文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9005744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